(一)恋爱对大学生的意义
1.恋爱是学习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
恋爱发生在两个人之间,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共同建立起的一种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能否稳固、发展、走向成熟,其实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学习建立发展亲密关系,是在学习如何去爱另一个人;是在学习如何和一个人长期相处,学会包容、体贴、关心、尊重,接纳失望、痛苦、不满等;是在学习保持恰当的关系距离,不会因为怕失去爱而过度地依赖或过于疏远,享受安全感、亲密感;是在学习体会在关系中满足自身及相互的心理需要。
2.恋爱是逐步培养、发展爱情的过程
恋爱会使人有许多的情感体验。被爱是一种幸福,爱别人也是一种幸福。爱情要巩固与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培养。爱情中有激情的成分,但激情不能总保持在一个高度的状态,所以,爱情有一个渐渐平淡的过程。很多人会以为这是爱情变味了,其实是爱情的成分在爱中变化,少了激情,更多了亲密和承诺。
爱情要发展,必须不断更新充实,要不断提供养分才能使爱情之花持续盛开。首先是看每个人生命中有没有发展更新的东西,你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以让对方感受到,充实爱情的生活。也许一对恋人,今天他去听了一个讲座,她参加了一个志愿者活动,两人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感受,都愿意与对方分享,在两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新鲜的东西带给对方。这自然为爱情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些恋人之间似乎没什么可交谈的话题,交往也似乎成了一种例行公事,没有最初的激情,只剩下性爱的本能驱动。这种现象其实跟每个人发展的停止与枯竭有关。其次,爱情的培养与发展,也建立在对对方不断了解、接纳、发现、欣赏的基础上。
3.恋爱是自我认识与成长的过程
通过恋爱,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恋人是一个重要的人,重要的人对自己的看法无疑是了解自我的重要途径,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恋人就像一面镜子,会照出你的许多东西,使你从中发现和了解自己。
另外,对于个人来讲,大学生在恋爱关系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的情感世界、个性特点,发现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发现自己以往的经历对自我的影响。
文学家莫里哀曾说过一句话:恋爱是一所学校,教我们重新做人!这种美好的情感使人乐于承担责任。爱可以改变人的趣味,升华人的人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新生。
(二)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恋爱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概括地说,当代大学生在恋爱的态度、行为和方式上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自主性强,恋爱行为公开化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社会群体,有着思想比较开放、易接受新观念、独立意识强等特点。在恋爱问题上,大学生往往个性比较突出,不太受他人尤其是长辈的影响,不再顾忌他人的评价,校园道路、草坪、食堂、教室到处可见恋人们卿卿我我。
2.注重情感即恋爱过程
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浪漫色彩浓厚,自主性强、约束性差、情感性强、理智性弱。大学生谈恋爱对精神层面看得较重,注重情感体验和交流。恋爱向来被看做是为了寻觅生活伴侣,是婚姻的前奏。但是很多大学生在回答“大学期间谈恋爱主要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时,“体验爱情的幸福”、“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占多数,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
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不落世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只注重恋爱过程,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未免失之偏颇。现在大学生中流传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做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一些大学生则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做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这也容易导致恋爱关系脆弱化,双方往往不能理性地对待恋爱中的挫折,表现为恋爱率高、巩固率低,能发展为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
3.比较重形式且不稳定
也许你很容易发现某个大学生是否在谈恋爱,因为在一起上自习、吃饭、在校园散步、看电影,所有流行的恋爱方式都不自觉地在大学生身上出现。但只有这些外在行为不一定表明他们是在真心相爱,大学生恋爱的成功率是很低的。一方面大学生自身有许多不稳定性因素,如经济条件、年龄特点、毕业、工作地点等,另一方面确实有些大学生谈恋爱追求的并不是走向婚姻殿堂。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终成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感情挫折后出现一个时期的心理困扰是正常的,大多数大学生通过找朋友诉说、独自思考,能够对自己和对方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情感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有的一蹶不振、沉沦自弃,认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以至于悲观厌世;有的视对方如仇人,肆意诽谤,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伤害对方。因失恋而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坏。
4.与自我概念紧密相关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自我比较敏感,对自己有一定的评价,也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所以恋爱似乎成为检验自我的一个试金石。恋爱的目的多样化,除了单纯因感情问题而恋爱的以外,其他非感情因素如“孤独”、“空虚”、“寻求刺激”、“体现自我”等恋爱动机驱动,使当前大学生情感体验复杂化、恋爱心理多样化。恋爱常会是一种心理补偿,谈恋爱似乎意味着有人爱自己,于是自信心大增,如果恋爱不成便会对自我产生怀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
5.恋爱观念开放
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观虽对大学生影响较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很多同学对婚前性行为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认为“只要真心相爱,无须指责”,传统的贞操观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逐渐淡化。国外近些年的“试婚”、“一人连续多配偶制”等婚姻观逐渐影响到大学生,恋爱方式公开化,光明正大,洒脱热烈,不再搞“地下工作”,甚至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庭广众之下,竟旁若无人,做出过分亲密的动作,有的竟搞多角恋爱。此类不乏“矫枉过正”色彩的行为可能引发一些问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