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摘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共和主义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政治文化传统,只是在19世纪开始衰落了,20世纪后期共和主义又在西方学术界得到了复兴。“共和主义的复兴”已经成为当今西方政治学界的一大景观,其中斯金纳的作用非常重大。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斯金纳的共和主义思想,分为三大部分:斯金纳的公民理论、斯金纳的国家理论与斯金纳的自由理论。本书以斯金纳的文本解读为依据,必要时也援引了其他共和主义思想家的思想资源。本书坚持理论分析与历史追溯相结合,但主要是理论的分析和解读。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本书主要采用的是比较分析的方法。也就是说,在介绍、分析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时,始终将它与其他学者相对照,突出斯金纳思想与其他学者的异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对斯金纳思想有一个更好、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和认识。

    本书以公民理论、国家理论、自由理论这三个具体议题为经线,以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与其他学者共和主义思想的关系为纬线,描绘了斯金纳共和主义的基本面貌。这些构成了本书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路径。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昆廷·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研究现状。本书研究是从共和主义思想这个角度去研究昆廷·斯金纳的,而于他的历史学研究、其他的诸如修辞学的研究则言之甚少,关注的是他的共和公民理论、自由理论和国家理论。

    第二章叙述斯金纳的生活和学术背景、他特殊的研究方法“历史语境主义”和他特殊的研究视角“政治与概念”,通过这些来论证昆廷·斯金纳如何在西方思想史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斯金纳式革命”,还论述了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

    第三章正式进入核心主题,开始论述斯金纳的共和思想的主要内容:公民理论。公民理论是古典共和主义的基础,在古典共和主义理论中,大多赞成最广大公民的直接参与,但这种形式在现代社会是难以“昔日重来”了。斯金纳也指出,国家要共和首先要有积极的公民,积极的公民要达到国家的共和除了要有传统的美德(这是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共同主张)之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最主要的条件:理性与修辞。斯金纳认为,一方面,共和国的领袖们需要掌握必要的演说技巧、高超的演说能力,以说服大众公民接受有益于公共事务共同之善的法律和政策;另一方面,作为公民也要具备充分发展的理性来识别和判断领袖们的言论和主张,并能通过自己的修辞和演说能力去发表自己的主张。

    第四章研究的是斯金纳的国家理论。斯金纳对国家理论是非常重视的,这从《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和《国家与公民》可以看出。斯金纳把国家视为一个有机体,是有生命的;而且,国家还必须是一个自己治理自己的有机体。总的来说,就是斯金纳认为自治、主权、垄断和世俗性是我们把一个政治单元当成国家来认识必须满足的四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第五章介绍的是斯金纳的自由理论。斯金纳的这种自由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古典共和主义有关自由的理论,并打破了伯林对自由的著名的二元划分,跨越了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势不两立的世代鸿沟,让人在思想上产生震撼并有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六章是对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评论,并指出斯金纳对于共和主义复兴的伟大贡献。对于共和主义的复兴或者回归,斯金纳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是他的理论却有别于古典的共和主义(虽然他自称就是古典的共和主义)。他到底是在回归古典还是移花接木来借古人宣扬他自己的理论以获得更大的合法性认同?即使是他的朋友佩迪特的思想,看似和他很接近,但事实上也相距甚远。

    第七章进行简单的评价,指出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贡献与不足,以及它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启示。斯金纳的共和主义理论对我们国家的建设是一笔值得借鉴的财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