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武器与战争-智能军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每一个有文化的人大都读过中国的这三部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及《西游记》。没有读过书的人也起码看过几部武打片,那大都是一个武士拿着一件武器与对手作战,由这一个又一个的“战斗细胞”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支军队。《西游记》尽管是神话小说,孙悟空、猪八戒尽管有许多神术,但说穿了,仍不过是拿棒拿耙的一名战士。这一战斗形式,至今还在中国的象形方块字里找到它的印痕。古代,军队、兵器、战争总称为“戎”,戎的最早字形为“”,表示的是一位武士拿着兵器;而“战”字则为“”,表示的是两个武士相斗。据考证,现代英语名词“Army(军队)”和俄语名词“Армня(军队)”都源出于拉丁文的“Armare(武装)”。.这都说明了在冷兵器时代,都是一个武士拿一样武器构成了武装的基本形式。自然,冷兵器也有许多种类型,那就是“十八般兵器”。通常我们讲某个人能干,说他十八般武艺都会,就是从这古代会使十八般兵器的意义中演化来的。这十八般兵器是: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数千年来,更朝换代,几乎没有改去这“十八般兵器”。

    这一人一兵器构成的“武装”,要战胜敌人,主要是靠这个武士的技艺、勇敢和体力。当然,由这许多人集合而成军队,要将帅指挥、要战略战术,故而楚霸王项羽说过:“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他是懂得为将之道的,他想的是当统帅。但在那时候,统帅除了用兵之外,也得像战士那样一刀一枪地搏击,而对于统帅的技艺、勇敢以及体力,要求就更高。

    在这样一个阶段中,军队、武士是以体能为主的,体能的优劣,常常是衡量一个武士、一支军队能否战胜对手的重要度量,所以我们把这样的军队,称之为体能军队。

    这就像动物中的低等动物,如草履虫,它细胞的构造差不多是相同的,并能够互相替代。甚至取出其中一个细胞,能渐渐培育出一个整体来。

    这种体能军队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它的行动迟缓,作战周期长,武器过于简单,因而杀伤力差。并且控制范围狭小,通讯工具落后。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由于军事技术简单,军队行动所受到的限制较小,才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发挥随机应变和临时处置的作用。也正由于社会分工粗略单纯,兵种的分野不多不大,协同作战和互相替代方便,使战争指导者的主观随意性表现得十分充分。所以,数千年来,不仅演出了无数威武雄壮的活剧,至今还印在我们脑海;也脱颖而出了许多彪炳千古的军事家,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可以这样说,体能军队的时代,随着冷兵器的过时,火枪火炮的出现,而基本结束了它的使命。但在火器出现的初级阶段,军队仍是单个士兵的简单集合。这一延续过程,在西方军队经历了100余年,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延续的时间更长。即使在今天,在第三世界的国家相当多的军队中,还保留着它的模式。不过,总的来讲,它让位给了另一个阶段。

    这就是技能军队的阶段。

    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军事科技上同样如此。渐渐地,火枪出现了,火炮出现了,紧接着便是喷火器、火箭筒、坦克、装甲车、飞机、舰艇······一些大型武器,往往需要几十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集体协同动作。这种集体协作的趋向,首先作用于技术复杂的远战兵器,然后向近战兵器扩展。本来由单个人或少数人独立自主使用的兵器,变为众多人密切配合、共同发挥武器威力的活动。例如一门火炮,就得配备炮长、炮手、装填手、瞄准手等六七人,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的航空母舰,乘员已达1200余人,他们被分为10余个部门,100多个专业,近1000个岗位。这些成员很少有替代性。一个步兵战士不能强令他去当飞机驾驶员,飞机驾驶员也不能让他去当工兵排地雷。于是,体能军队中个体化的“单兵武器”系统,变成了大大小小不同形式的“乘员组武器综合”系统,“部队(兵团)人员部队(兵团)技术装备”系统。我们如果也拿动物作比较,那就是军事在这时成长为高等动物,有了各自特色的器官、四肢,按各自的功能各负其责。除了陆军中的步兵还保留了一点“单兵武器”系统的特点外,其他兵种的专门化日趋明显。海军、空军、装甲兵、通信兵、工程兵、化学兵和后勤保障部队不断成长壮大,并从浑然一体的古老军队中分化出来,成为执行各自任务的兵种、军种。这是大工业日益发展和分工越来越细在军事上的反映。几乎每出现一个新的工业部门,一项较重大的实用性科研成果,都会促进国防工业向前发展一步,从而导致了军队专业技术的迅速增加。这种作用首先在新的技术军、兵种中反映出来,然后向传统的军、兵种扩展。例如空军,除按兵种区分为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运输航空兵、空降兵、防空高炮部队、雷达部队外,每个小兵种内又区分为更多的专业。仅仅场站地勤人员,就有通信兵、气象兵、机械修理兵、跑道兵、信号兵、后方勤务人员等,每个专业里还有更细致的分工。就连最古老的步兵中,也有了冲锋枪手、狙击枪手、轻机枪手、重机枪手、火箭筒手、榴弹发射器手、枪榴弹手、喷火器手、反坦克导弹手、#后坐力炮手、迫击炮手等等。

    这样配制起来的军队,要完成作战任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军人必须要有掌握复杂武器的技术;二是每一个战斗集体都必须配合默契。

    比如一门火炮,瞄准手有瞄准手的技术,炮长有炮长的专业,一炮手、二炮手、装填手也都如此。没有三角函数知识,不懂射击原理,光凭体力已经不能适应战斗了。而且,光有炮长的口令而没有瞄准手的瞄准,或者光有瞄准而无人装填炮弹,炮弹决不会打出去,更无法命中目标。因此,每个专业分队中的军人,不再能凭体力和勇敢单独作战,他只是一架小战争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缺他不可,光剩他一个也没有什么作用。由于这样的军队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和协作,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军队称之曰“技能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看作为“技能军队”的大放光彩时期。就拿德国军队从1941年6月22日凌晨突然向苏联发动进攻始,到苏军攻克柏林,德军彻底投降为止,它演出的活剧,要比“体能军队”更酷烈、更壮观、更难以类比。莫斯科保卫战,德军被歼灭50余万人,坦克被缴获2700多辆。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苏军歼灭德军及其仆从军150万人,缴获和摧毁坦克、自行火炮各3000辆(门),各种飞机4400架。而库尔斯克会战,规模更举世罕见。双方前后投入兵力达400万,火炮60000多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3000余辆(门),作战飞机12000架。德军在这次战斗中遭受了沉重打击,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师被击溃,损失官兵50多万人、坦克1500辆、飞机3700架、火炮3000门。

    技能军队模式的形成,在发达国家大约历经了150余年的漫长过程。其成熟化的标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闪击进攻和总体战理论的付诸实践。多兵种合成军立体协同作战的新型军队模式建设被推向高潮。德、苏、美、英、意、日、法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在两次大战前后都相继走上了这条技能化的道路。建立独立政权之后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军队,也纷纷开始自己的技能化建设。今天这一过程仍未了结,许多国家还在延续它。

    不过,大工业化浪潮给国防技术带来巨大变革和好处的同时,也给军队带来了相当多的弊病。人们发现,当代夕阳工业的六大特征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好大狂和集权化,在技能军队中都有相似的表现。在工业社会中,“每天上午都几乎在同一个时间起床,行动整齐划一地离开郊区的家去上班,用同步化的动作转动生产机器,然后在同一时间回家,和邻居观赏同样的电视节目,关闭电视机的时间也是一样整个生活完全配合着一种集体生活的步调。人们也趋向于穿着同样的时装,如牛仔装,住在同样的公寓住宅,所追求的价值观和同一层搂的房客邻居也没有什么两样。”军队也如此:所有的军、兵团几乎都按照一样的结构编成,使用标准化的武器,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会集于一个战场······一个战役指挥机关发展到几十人乃至几百人。各大部之下增设二级部,二级部之下又添业务处,处以下再分专业参谋人员······人们听到了军队中传出这样的笑话:某部队遭敌空降兵袭击,急需抽调特种兵支援。为了完成这一指挥过程,某方向作战参谋将自己的设想提出,报告给作战处长,处长再报告部长,部长再请示参谋长,参谋长按同样程序请示最高指挥官,最高指挥官经过思考定下决心,再通过参谋长传达给特种兵部长、处长、参谋,尔后下达行动命令。待特种兵实施增援时,仗已经打完了。

    战争需要高效率高速度,时间就是军队,就是胜利,而正是集权化和专业化反而降低了效率。

    这正是今天世界社会和军队的通病,在我国,情况同样如此。

    有必要对这样的现状进行改革!

    不是靠精简机构,不是靠加强工作责任心,还得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产生于本世纪中期的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提供了使“技能军队”消亡和被取代的可能性。50年代,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计算机大量进入军队,涌现出精确制导武器,遥测遥感系统,电子对抗技术,自动化指挥、通信、控制、情报系统,直至层出不穷的自动化装备、作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这一新技术革命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着军队,它使技能军队的基本特征产生了改变。

    这一方面,技能时代集体分工式的战斗单位,逐渐被小型化的独立“战斗群”所取代。军队由机械化时代的“大”,变成了电子时代的“小”。2到4人操纵的反坦克导弹,比9人操纵的反坦克加农炮更有效。“命中一枚空舰导弹,舰艇就成了‘漂浮在海洋中的棺材’。”这就促使各种武器的乘员组、操作组人数日渐减少,而武器控制的自动化让这些减少又并不妨碍战斗力的提高,因为自动化把多种武器联成一个控制网,发展为单个人可以操纵若干武器的网络化战斗单元。另一方面,战场范围扩大,参战技术兵器增多,又使小型“战斗群”、小乘员组、小操作组的数量激增,小兵群、小车群、小炮群、小机群、小舰群等等遍布战场,形成网络化的军队布势。多点指挥、多点控制、多点通信、多点保障等等问题,随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网络式战斗单元之间又建立起更大的远程指挥控制网络,形成立体的“人员网络武器网络”系统。在这种新的网络化军队结构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容易得到发挥,军队作战行动变得日益灵活起来。

    从体能军队到技能军队,军人的肌肉虽然得到了解脱,但神经却异常紧张,成了机器的奴隶。今天,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人的神经将得到解放。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成为军人神经系统强有力的助手;而人工智能知识处理机,则是军人大脑皮层作用的补充。人工智能技术向军队神经活动的各个领域扩展,不仅完全解放了军人的体力,也解放了相当一部分脑力。技艺性的操作控制工作交给智能机器去完成,而战争机器的智能化发展又要求军人具有更高超的智慧。体能、技能时代的一切谋略思想,在现代军事系统工程科学的帮助下升华为新的谋略科学,并与思维科学一起成为军人的必修课。在未来的战争中,人的主要付出将是智力,而不是体能或技能。所以我们把这样的军队,称之为“智能军队”。

    美国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三万年前的农业革命掀起了人类社会变迁的第一个波浪。三百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一股社会和政治纷争的浪潮,掀起了影响全球性变迁的第二个波浪。如今,我们面临着一次崭新而危急的转变在当代科技、经济、政治、家庭生活、能源利用以及其它的生活圈中,有许多趋势正导引着我们进入一个第三波的文明断绝面,也就是转变到第三波的社会型态。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浪潮”。我们目前正面临着第三次浪潮的冲击,这一冲击将使我们从工业社会跨进信息社会。

    军队的发展变迁,实际上是和这种社会的进步同步的,在第一个浪潮冲击下,产生并渐渐完备了体能军队;在第二个浪潮冲击下,产生并完成了技能军队的建设,而第三个浪潮,将使技能军队渐渐完成其智能军队的演变。尽管现在这种演变,还远远没有完成,但它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这样的。

    现在与未来的战争

    一架1800万美元的飞机,可能被一枚1万美元的防空导弹击落;一艘现代化的驱逐舰价值5000万美元,击沉它的反舰导弹只值20万美元,价值的比例是250:1;辆270万美元的坦克如果毁于一枚3000美元的反坦克导弹,消费比例为1:900。在欧美亚大陆,由于美国拥有了价格只等于直升机22:1的巡航导弹,便使前苏联苦心经营30年,耗资1000亿美元的庞大国土防空系统几乎归于无用。以色列为了对抗叙利亚的米格式飞机,对自身美制战斗机的电子系统做了改进,结果掌握了“阅读”叙军苏式飞机电子信号的能力,然后根据这些信号所显示的敌方动向指挥空中电子大战。结果,以色列空军击落苏式喷气机102架,自己无一损失,创造出空军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观。当时,西方的结论是:“以色列令人吃惊的胜利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们善于利用电子对抗来迷惑高级的苏联兵器。”并认为,“如果美国把黎巴嫩战争的经验用于欧洲,华约对北约的巨大数量优势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苏联在欧洲的军事理论基础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箱。”报告文学作家刘亚洲在《恶魔导演的战争》中,专门用一节描写了发生于1982年的“贝卡大空战”,他还引用了一位退役的英国陆军上校的话,说同在这一年世界上进行了两场战争。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之战是“昨天的战争”,而以色列在黎巴嫩进行的战争,则是“明天的战争”。

    这位英国前陆军上校似乎有贬低英阿战争之意,其实,福克兰群岛之役起码说也是“今天的战争”,刘亚洲也有一篇叫做《这就是马尔维纳斯》,描绘了这场战争。

    让我们从这两篇报告文学中摘录出一些东西来,看一看今天和未来战争的一些特征。

    在《恶魔导演的战争》中,作者这样描写道:

    在距离贝卡相当遥远的地中海上,有几架以色列的E2C型“鹰眼”预警与战斗控制飞机在盘旋。这种飞机的模样十分奇特,背部用支柱支撑着一个二十四英尺的圆盘整流罩,里面有雷达和敌我识别器。雷达信号由一套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找到敌方静止的或游动的空中目标。

    叙利亚的雷达一开机,其无线电电波频率和导弹指令发射频率就源源不断被“鹰眼”飞机接收了,并迅速运算出来,通知已在空中的以色列战斗机。

    以色列空军的空对地导弹和高爆炸弹需要这几种频率。它们拥有能沿着萨姆一6导弹的雷达波来准确攻击目标的激光制导装置。

    以色列飞行员在心里欢呼。

    叙利亚人也在欢呼。那些“诱饵”飞机接二连三地被击中、坠地。

    萨姆一6啊,你果然名不虚传!

    当叙军阵地上一片欢腾,以色列空军的第一攻击波已悄悄来到贝卡空域。

    有几个叙利亚士兵发现坠落的飞机竟是用塑胶制作的,而且既见不到飞行员跳伞,也见不到他们的尸体,连忙将这个怪异现象报告指令中心。

    指挥官马上明白中了诡计,叫苦不迭。

    “雷达关机!”他下命令。

    晚了,一切都晚了。以色列空军已经得到了他们需要的东西。

    虽然真正的战斗还未开始,但主动权已无可争议地掌握在以色列人手中:叙军关掉雷达,F16可以从容地轰炸导弹阵地;雷达开机,以色列飞机上的激光制导导弹和高爆炸弹便能沿着萨姆一6的雷达频率准确地、主动地发射,将其摧毁。

    这就是“电子战”。

    叙利亚空军也得到了以机突袭贝卡的消息,从国内机场紧急起飞,飞向贝卡。

    那些飞机刚刚滑入跑道,“鹰眼”就牢牢地将它们捕捉到了。在几秒钟内,电子计算机巳将飞机的航迹诸元计算出来,并算出飞机的距离、高度、方位、速度和其它资料,迅速通知自己的伙伴。

    F16丢掉副油箱,开加力爬高,抢占有利位置,准备空中格斗。

    “使人畏惧的能力正是来源于这种由一架预警和战斗控制飞机和若干架高级战斗机组合成一统的系统。”这是许多军事专家从这次空战中得到的经验

    这次战争的结果,是叙利亚损失了在贝卡谷地部署的全部萨姆一6苏式导弹和100多架米格一21、米格一23型苏式战斗机。

    “这是中东历史上最不平衡的一次空战,”美国空军的达德尼说,“也是近代战争史上最不平衡的一次空战。”

    这里面讲的“鹰眼”预警飞机,实际上是装有雷达指挥中心的一种飞机,由于这种飞机把电子指挥中心搬到了天上,视界就开阔得多了,我们还可以引录一则英国与阿根廷战争中的阿根廷飞行员用“飞鱼”导弹袭击英军“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的战斗描写:

    “飞鱼”是法国为了争取80年代精确制导电子武器优势而研制的一种导弹,体积小,射程远,命中率高,且威力大······运载它的“超级军旗”战斗机也装有高性能的电子系统和多用雷达。两件先进的电子武器合而为一,令人生畏。现在它的攻击对象也是完全电子化的,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电子对抗!

    ······

    “超级军旗”式飞机的发动机大声轰鸣着,在身后吹起了数米高的浪花。迎面,大海呈圆弧形,风驰电掣般扑来。

    “我知道‘谢菲尔德#39;号上有先进雷达,”那位飞行员后来说,“只有利用它的盲区才可能接近。在镜子一样平的大海上,怎样去找盲区?我利用了地球曲线。也就是说,紧贴着地球!”

    想得多巧妙!

    11时10分,飞行员估计已经进入“飞鱼”的攻击航程之内,突然来了个急跃升,直刺蓝天。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但他非如此不可,他要用“惯性导航系统”进行攻击前的最后调整。他刚一拉起来便又紧急下降,这一上一下仅用了三秒钟。三秒钟,人只能做一次深呼吸,心脏只以搏跳四至五下,但是飞机上高性能的电子设备已准确地测出了的位置(相距38公里)以及“飞鱼”所需要的种种复杂数据。

    虽然只是那么短暂的一瞬,它还是没能躲过“谢菲尔德”的“眼睛”。它被雷达捕捉到了,却又被操纵雷达的人轻易放掉了。一个军官虽然对这稍纵即逝的目标起了疑心,但他毕竟说服了自己。

    “也许我眼花了。”

    他铸成了大错!

    “超级军旗”肚皮下红光一闪,一枚“飞鱼”呼啸而出。“飞鱼”飞得更低,只高出浪尖1-2米,似一道闪电,直奔“谢菲尔德”。

    “谢菲尔德”悠闲地行驶着,丝毫没料到即将降临的灭顶之灾。索尔特(舰长)仍站在高处,目光炯炯扫视着海空。

    他不愧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海军军官,当远处有一种异样的咝咝声传来时,他马上警觉了。那声音是那么小,几乎淹没在浪涛里,但他的耳朵是欺骗不了的。

    他回顾。蓦地,一阵痉挛掠过他的面孔。他看见了它!

    他对它毫不陌生。皇家海军仓库里有这种导弹。他也熟知它的性能。

    “飞鱼!飞鱼!”他心中惊呼道。

    他是沉着的。此刻,他的大惑不解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怖。这枚导弹是从哪儿打来的?是从UFO(飞碟)上吗?

    他明白现在做一切都来不及了,唯一来得及的就是发出一声呼喊:“隐蔽!’

    话音刚落,“飞鱼”巳经扑上来与“谢菲尔德”接吻。那是疯狂的接吻啊,火光如闪电,声响如雷鸣。一股浓烟冲天而起,形成一个蘑菇形状。片刻后,一条条火龙窜到了甲板上,吞噬着官兵们.

    “谢菲尔德”终于没有逃脱沉没的命运。它沉没的意义直到这次战争全部结束后才渐渐为人所知。它带给了军人们多少思考,多少震动!在有些国家的国防部里,甚至刮起了“谢菲尔德旋风”。对它的研究一直坚持到今天,并将继续下去。

    “它的沉没是现代海战的转折点,”伦敦国防战略研究所一位专家说,“标志着海战格局将发生很大变化。”

    因为,明智的军事专家们已经看到了,这是“智能战争”替代“技能战争”的一个开端!

    以往的海战都是以大兵舰、大口径火炮、巨型航母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谁拥有这些,谁将获胜。可是在电子战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这些经验提出了疑问。一枚仅值20万美元的“飞鱼”。轻易结果了身价20亿美元的“谢菲尔德”的性命,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往昔的海战观念。军事专家预测,从“谢菲尔德”被击沉一事中可以看到,未来的悔战将是一种“捉迷藏”的游戏,飞机、军舰躲在相距很远的地区,伺机用导弹发动突然袭击。“二次大战以来的传统战法受到了最严重的挑战,并势必为新战法取而代之。”

    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战争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更。未来的战争,不再是谁的兵舰大、武器多、兵力集中就能取得胜利。用极小的代价换取极大的胜利已不再成为偶然之举。第二,信息成了夺取胜利的第一要素。一位军事观察家这样写道:“已经进入电子时代的今天,谁能巧妙地运用导弹,谁手中就有锋利的剑;谁能严密地组织电子干扰系统,谁就有最坚固的盾。’

    应当说,80年代的马岛之战和贝卡谷地空战只是“智能战争”的两次小小的演习,事隔10年之后的海湾战争,才是“智能战争”的多方面的纵情表演。10年,世界的战争形势发展得如此之快,令人为之侧目,这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一方,以伊拉克为另一方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历时不过42天。有30多国参战,双方总兵力达200多万人,可是地面部队几乎没有接触,也没有出现类似“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淮海战役”那样广阔壮烈的场面,战争便宣告结束,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战略空袭。

    就拿美军使用的“战斧”巡航导弹来说,从舰艇上发射后,首先使用惯性制导,进入陆地飞行后转向地形匹配制导,在高度60米以下根据地貌起伏形态飞行,能连续90度急转弯,接近目标时,再由数字景象匹区域相关器进行研究末制导,命中精度小于30米。战争中美军共发射“战斧”巡航导弹288枚,大部击中了预定目标。

    “爱国者”防空导弹在这次战争中作了出色表演,表演结果使其声威大震。它采用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指挥控制系统和复合制导系统等,具有全天候、全空域的作战能力,能对100个目标同时实施搜索和监视,并能控制9枚导弹拦截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来袭目标。战争中,“爱国者”导弹共升空拦截来袭的“飞毛腿”导弹45枚,摧毁其中的42枚。

    美军使用的作战飞机、武装直升机、坦克和装甲车、作战舰艇等,无不是当代高技术之最。F117A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隐形战斗轰炸机,机身采用了吸收电磁波能力强的新材料和涂料,外形和引擎采取了一些降低电磁辐射的高技术措施。它还装有红外搜索跟踪系统,能在夜间低空进入,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美军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是一种技术先进、火力强大的武装直升机。机上装有目标截获识别、夜视、多普勒导航和雷达告警等系统,可携带16枚激光制导的“海尔法”反坦克导弹,能在7公里外攻击坦克。在2月25日,当集结在科威特北部地区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出动80辆坦克,企图阻止美英部队向纵深推进时,当即遭到“阿帕奇”的远距离打击。据战后伊军俘虏称,他们驾驶的坦克还没有发现敌人在哪里,就被突如其来的导弹所击毁。美陆军装备的M1A1坦克,是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车体采用装甲分隔技术,夹层复合装甲强度比普通钢高2.5倍;火控系统装有先进的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和双向稳定器等。而美海军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是新一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可搭载各型飞机90余架;装有4座供飞机起飞用的蒸气弹射器,78分钟即可起飞一个飞行中队,每天能出动200多架次飞机。其他诸如性能优越的侦察器材、电子战装备,以及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和新型的夜视器材等等,就不胜枚举了。

    这场海湾战争,使世界和中国军人都意识到,在高技术条件下,科学技术不但延伸了军人的体能、智能,而且开始参与军队指挥决策的活动。它标志着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物化在武器装备中的技术水平的竞争。

    多少年来,“多兵之旅必胜”已成为所有军人的信条,人的智慧被降为次要地位。然而,历史是那样善于捉弄目光短浅者。正当人们醉心于机械化合成军建设的时候,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却与最古老的军事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战争力量。孙子在《虚实篇》中言道:“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而为敌之司命”,他当时自然料想不到今天的电子战,但说出的却是一个千古真理。科学智能水平不高的大军,将难以与高度自动化的小部队匹敌,这就是未来战争的哲理。如果我们不更改自己的战争观念,我们军事上的落后将成为必然,以至我们吃了败仗,还不知道是为什么会失败的。

    未来战争对于军人知识的要求平常,在社会上,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把军人称之为“傻大兵”。在他们的眼中,军人只会扛着大枪打仗,既不懂高深文化,也不会跳“迪斯科”,与“现代化”的吃喝玩乐更是无缘,其实,这是对现代军人的最大曲解。

    军事是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思维诸门科学成果于战场的特殊学问,所以作为一个军人,尤其是一位指挥官,需要大量的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军事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毕竟太广了。且不说与军事有关的知识专著浩如烟海,就兵书而论也是卷帙浩繁。仅我国自先秦至清朝乾隆年间来说,有记载的兵书就达1300余部,尚存的也有近300部,2100余卷。过去的战将或统帅,不仅要熟读兵书,懂得如何掌控“万人敌”的方策,还要懂得天文地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经验多的军人,应当摸熟自己的部队、敌人的部队,以及与战争有关的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等。各种天气对军事行动都是有重大影响的。雨水使道路泥泞会影响行军速度,大风呼啸会影响枪炮射击的精度和舰艇航行的速度,积云会影响航空兵的起飞与机动,迷雾则会使运行工具的能见度降低。但雨水、大风、积云、迷雾这些自然现象,既可以成为军事行动的不利条件,又可以成为军事行动的有利条件。学一点天文,懂一点气象,善于组织气象保障和运用气象条件,趋其利,避其害,是作为指挥员一门不可缺少的指挥艺术。

    孙膑用“减灶法”诱敌,战胜庞涓,其中蕴含着心理学知识的运用;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是借助于气象学,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因此大败刘备。明清之间的农民起义将领李定国利用象队参战智败清军,是他懂得动物学知识,请专人驯练了一支大象“特种兵”所起的作用;而拿破仑败于莫斯科城下,是对俄国那时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天时地理不熟悉不适应的结果······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的故事,是老幼皆知的,正是他深通天候气象,才能创造出这类似神话的奇迹。就是这位军事家这样说过:“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可见冷兵器时代的作战,也不完全是凭战士的体力,还要靠智力。不过那时的智力不在现在电子技术和武器中,是在军事家的头脑里。

    让我们讲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故事。惯于偷袭的德国潜艇一天黑夜潜入停泊着苏联红军舰船的某军港,把平常在深海中栖息的鱼群驱赶到了海面,因而招来了成群的食鱼海鸟。红军将领发觉了这一奇怪的现象之后,平常积累的海鸟和鱼群生活的规律的知识,立即在脑中活了起来。他们断定,水下一定有“不速之客”,因而下令停泊在港的所有舰只升火离港。结果,不仅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损失,而且因为封锁了港湾,还重创了德军的偷袭潜艇。在这里,懂得并运用关于鱼鸟的常识,也能创造出战争奇观。

    《人民教育》1979年第10期,刊登了一篇《试论人才的知识结构》的文章,引用了福尔摩斯的“知识简表”。福尔摩斯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世界著名侦探,惊人的智者。在他的“知识简表”里,十二个方面的知识领域,他只有三门是“无”,其余九门都有所研究,其中化学知识精深,解剖学知识准确,惊险文学很广博······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今天看到的这种简表并不是最佳知识结构。但它给我们以启示:必须相应具有自己的知识结构表,必须围绕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尽可能扩大知识面,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员。

    而且,武器装备越发展,战争越复杂,对军队干部知识面的要求也就越高。现在,军队中有两千多种军事技术专业,这意味着已经不可能有“军事专家”了,而只有“导弹专家”、“火控专家”等等。可是现代战争却要求军官不仅仅要是军事专家,而且要成为教育家,心理学家、管理专家······工业发达国家的军队都十分重视提高军官的科学文化水平,扩大军官的知识面。仅以美军为例,他们97的陆军军官和空军军官,93的海军军官,都达到大学二年以上水平。其中90以上的军官有学士学位,20的军官有硕士学位。我国所以建立这样多的军事院校,强调军队中干部的提拔一定要经过院校培养这条路子,目的就在于提高部队干部的知识文化素养,改变部队文化水平落后的状况。

    当军队迈入“智能军队”的领域时,对军人的知识的要求将变得更为迫切。这时的军人,“天文地理”的知识早已经不够使用的了。因为小小的一块集成电路块,可以使有限的军事物质实力高度集中,形成最有效的打击,从而迫使自动化智能水平较低的一方付出昂贵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以往那种单纯以坦克、火炮、飞机数量论优劣的作战力量评估方法正在迅速过时。考察现代军队的实际作战水平,必须高度重视其武器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也即是智能化的程度。目前,这种由科学智能产生的集中和优化作用,正在迅速由火控系统上升到军队指挥、训练、管理系统,从战术指挥扩展到战役战略决策领域。由于容量更大、速度更快、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微电脑大量涌入军队,使二次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军事运筹学的种种复杂分析方法概率论、排队论、信息论、控制论、搜索论、对策论、数理统计、计划效能评估,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模糊薮学、现代管理科学、协同学、突变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等,都有了广泛应用的实际条件。这也就是说,一个智能军队里的军事指挥员,还必须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无论是诸葛亮还是福尔摩斯,面对着现代科学和军事科学的挑战,只能是甘拜下风。

    这个道理是再简单不过的了,高技术武器,必须有高智能的人来掌握、操纵。武器和人,在军事科学大步向前发展时,必须取得同步。

    计算机系统与以往机械系统的最大区别是高度灵活和适应各种情况。智能化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与智能武器系统,能越来越多地应付“意料之外的事情”,而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全部是由人教给计算机的。在智能战争中,主宰的是人,而不是机器。这是智能军队与技能军队最本质的区别。人们在近几年看到的,绝非单纯技术观点和唯武器论者的胜利。在那些自动化作战系统内,不知浸透着多少军事理论家、科学家和战士、技术人员创造性劳动的心血。我们可以用前面提到的刘亚洲报告文学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在以色列对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摧毁叙利亚19个萨姆一6地空导弹阵地,并把增援中的苏联最新萨姆一8导弹也一举消灭,并非全靠新式尖端武器,只不过巧妙地运用了美国在30年前制造的无人驾驶飞机。以军的胜利,来自科学周密的决策,准确无误的控制,各种兵力兵器效能的充分发挥和良好配合。总之,可以说是军人创造力与科学智能密切结合的成功。1982年底,英在总结马岛作战经验教训时,曾对“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被击沉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论证,认为最主要一点,是未能良好地组织无线电技术侦察。这种过失,造成了对超低空导弹防御的破绽。其次,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该舰对付“飞鱼”导弹的措施也有8种之多,其中最简便易行的是大量使用金属箔条,对导弹的目标探测系统实施消极干扰。马岛战争后期,正是由于广泛采取了这种手段,才得以较好地保证了英军舰只的安全。

    并且,智能武器与传统武器的根本区别,是“软件第一”。目前世界大型计算机的软件价值,约占计算机系统总价值的70以上,而且仍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这种军用软件,是军事人员与计算机程序人员、运筹分析人员共同劳动的结晶。没有军人的参与,任何自动化系统都不可能在实战中具有优越的效能。反过来,仅有军人的使用,而无计算机与运筹分析人员的帮助,武器就不会有优异的智能。新型自动化装备已不像传统武器那样,工程师只管造,军人只管用,它已经把战术与技术高度融合起来,成为人工智能整体贯注于武器之中的合二而一的统一体。随着这种贯注,又把人的因素与武器的因素高度融合起来,形成一种人与物的统一体。随着这种智能化的普遍深入,军人在临战前和实战过程中的决胜作用正在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各学科专家的群体智慧作用。军队在跨越技能阶段之后,由高度分工又开始走向综合。这种综合不是体能时代浑然一体的混合,而是按照现代系统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的科学组合。在这个意义上,军队又演变成为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一个缩影。而在这种智能较量为主的战争中,胜负的决定因素是军队的科学智能水平人与武器的结合程度。

    在这一点上,我们仍可举海湾战争的例子来进一步地说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有陆军、海军、空军、陆战队和炮兵、装甲兵、空降兵、化学兵等诸军兵种,总兵力达78万。在战略空袭中,多国部队的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电子战飞机、预警飞机、电子侦察飞机和空中加油机等20余种44个机型的飞机,分别从数十个机场和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对伊拉克上千个目标进行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昼夜空袭。在地面进攻中,13个国家的部队密切协同,基本上做到了按照作战计划统一行动。战争期间,美军中央总部每天都要指挥协调30多个国家军队的作战行动,指挥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必得把成千上万条具体行动准则、无线电频率、飞行数据、加油地点、军队集结地、编队护航、协同动作等等内容,都编成作战软件,由计算机网络下达和执行。在空战中,还要辅以预警飞机的战术指挥,并协调空中机群和地面部队的行动。这一切固然得益于完备的C31系统,得益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武器系统和指挥领域里的普遍运用。但编制软件的必须是懂得高技术的知识分子,而掌握全局的多国部队的司令及司令部必须懂得诸兵种和诸技术并能有机地合成它们。如果没有科学化了的人脑加电脑,绝对指挥不了如此复杂的这场战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