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学中篇小说选-差生部落的最男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无奈的劣质校服

    施明阳是我们五(2)班男生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用时髦的话说“最男孩”。外边流行马背式发型,就是头顶上毛高高地立起,两膑剪得看见皮的那种。他一看,酷!手里抓着明星照片,到理发室叫人家师傅给他做,将满头的黑发染成黄尖尖,马鬃似地从前脑门竖溜到后脑勺。

    第二天,施明阳走进教室,教室里一片哗然!"哇!""哇!"哇哇后,同学们褒贬不一,有人说像老贝,也有人说像刺猬。班主任说像魔鬼,怎么看怎么不像原来的施明阳。

    课后,班主任把施明阳提溜过去谈话,给他定死两条:要么改发型,要么走人!到哪都行,只要不在五(2)班。

    走人哪能成啊?不在五(2)班也不成,五(2)班有这么多哥们哪!施明阳权衡再三,冷气吞声又去理发室,将脑袋上所有毛发剃度一光。走进教室,又一片哗然:哇!葛优!

    上课时,讲台下密匝匝的一片长头发、短头发的黑脑袋中,中间亮着一盏光芒四射的灯,炽白耀眼!一节课45分钟,班主任说眼睛受不了,管他什么鸽优鸟优,叫施明阳必须收敛一些。否则,坚决走人!

    再收敛?咋收敛?项子上总不能不装脑袋嘛!施明阳想不出收敛的办法,就去店里买了一顶小泥彩帽扣住整个脑袋。扣就扣呗,他偏将长长的帽舌拉到脑后,成天跟自行车运动员似的,让人觉得他总处在比赛进行时。

    不过,一个人太个性,也不尽是好事,若是碰到一些其实是很尴尬的事,别人也认为你是玩个性,老施就遇上一件说来让人喷饭的事。

    昨天上午第三节课,该我们五(2)班上体育。

    体育老师把我们带到操场上,将男女生分开,男生一组,叫大家玩双杠。女生一组,让她们玩足球。

    双杠这玩艺,完全是体力活,双臂的肌肉要特别发达,上杠时,膂力要大。我们一组近30个男生,有瘦有胖,有人劲大,有人劲小,有人上得去,有人上不去。

    体育老师看我们都不会玩,就临时规定了两个最简单的动作,让同学们挨着做。第一动作,双臂撑杠。撑不上去的人,就玩"吊死鬼",双手抓着杠,屈着双腿,硬吊。第二个动作,双腿岔开,担在两边的杠上。这个动作虽然难一点,但我使足了劲做,也能做一两次。

    然而,这两个动作对施明阳来说,简直小菜一碟。大家连老师规定的最简单的动作都做不来,一个个笨猪似的,扑!扑!直往地上扔。而他呢?除了老师规定的两个动作,还能使出几个高难招数。比如,双臂挂杠。他先在杠上来一个腾空翻,向下的一刹那,双臂猛张开,将两根横杠夹在两个腋窝里。那个动作,很难,也很危险,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只有在电视里看到李小双、杨威世界冠军们做过,施明阳也能连挂两次,而且没有护臂,两个臂部内侧,磨得红红的。

    他在上边做,我们在下边使劲拍手!大家越鼓掌,他越来劲,马上又一次翻身上杠,双手撑起,头朝下,准备做一个倒立劈叉。可能是两腿一下岔得太开,只听"嚓!"的一声响,施明阳连忙从杠上下来,双腿紧夹,站那不动。

    我以为他在练习新下法,等了好一会,他仍那样站着不动。

    同桌习羽生看看不对劲,一定是哪儿受伤了!连忙上去问他。他说不是。然后轻轻地对习羽生说:将衣服借他用一下。

    习羽生立即跑过去,把脱在场边的红色衫子拿给他。他迅速裹着下半身。

    习羽生问咋了,他说:“别问!没咋!”

    “没咋干吗裹起来?玩个性哪?”

    §§§第四节课上语文。

    课讲到一半,语文老师叫同学到黑板默写生词。前面几个同学叫完了,叫后边的施明阳,叫他默写"励兵秣马"、"美轮美奂"两个成语 。

    施明阳听到喊,想立即站起来。然而,他动动身子,又没站。

    他稍一迟疑,语文老师又喊:"施明阳!"

    施明阳无奈地站起来,夹夹腿,不吭声。

    语文老师问:"怎么啦施明阳?这两词不会写吗?"

    施明阳很为难的样子说:"老师,我下回默行吗?"

    "什么行马行驴的?为什么下回?没有下回。来!"语文老师认为施明阳不把语文当回事,就坚定维护语文的权威。

    施明阳动了动身子,还是不想去。

    习羽生觉得施明阳有些反常,施明阳语文水平不错,决不至于这两个成语故意跟语文老师弄僵,即便真的默不出来,也该到讲台跟前去,不该无缘无故硬跟语文老师pk 。

    习羽生对他看看,脸红红的,开始冒汗,那两只耳朵跟火烧了似的。这情景倒使习羽生毛想起了"面红耳赤"这个成语。习羽生敢肯定,施明阳不是不会默这两词,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施明阳一直那样站着,无奈地对语文老师看着。但又怕站久了,语文老师会发更大的火,场面会更难堪,伸手将塞在桌肚里的红汗衫拽出来,往腰里一扎,哈着腰地往讲台走。

    同学们一看,哟!这也太个性了!阿庆嫂嘛!都要笑。

    语文老师看着施明阳,也乐了:"嗬!有个性!有个性!今天改穿红裙子啦?朝鲜族还是维吾尔族?能不能先给我们来一段少数民族舞蹈?"

    语文老师这一说,施明阳脸跟血泡似的,站也不是,走也不是,赶快捡起讲台上那支粉笔,快快地将两个成语一写,就回头往位上跑。

    习羽生看他那尴尬相,这次完全不再是表现个性,肯定哪儿出了点问题?

    下课后,语文老师叫施明阳到他办公室去一下。

    习羽生看语文老师那脸色,由晴转阴,显然对施明阳的表现不太理解,肯定觉得这家伙不收拾不行了,都个性得没体统了。

    下了课,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

    施明阳没有立即去语文老师办公室,偷偷对习羽生招手。

    习羽生跑过去:“问什么事?”

    他小声说:"请你快回去给我拿条裤子,越快越好!"

    "裤子?你裤子怎么啦?不是好好的吗?"

    "哎呀坏了!"

    "哪坏了?我看看。"

    "哎呀!别xb (瞎嘣)!"他说着,连忙用手捂着。

    不给看,习羽生就知道他的裤子真坏了,而且一定坏得不是地方。哎!真要命!现在的校服,都是学校成批成批统一进货,那些厂商只图数量,不图质量,关键的地方,就不能多缝几针,缝结实一点?我们班,三十个男生有十五个裆破。哎!现在埋怨这些也无济于事,对施明阳说:"你等着,我一会就来。"救丑如救火嘛!

    习羽生家住在学校路对面,很近。出了教室,飞奔回家,给施明阳拿来一条新校裤,叫他穿上,赶快去语文老师办公室,否则更糟!

    放学前,语文老师说来给我们讲一讲作文,他师站到讲台前,没讲作文,先说向施明阳同学道歉。

    道什么歉?许多同学并不知道,只有习羽生一人知道。

    教室里的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就是地球变暖。以前,光在电视里报纸上有这词,今年,这个词就进了我们教室!40多度的高温,都熬一个多月了,老天爷还没有一点要缓解的迹象。

    碰上这种高温天气,每天的值日生可就苦酷了!扫地排桌椅,那都是轻活,最费劲的就是提水洒地。教室里的水泥地,干得就跟一头渴牛似的,提来一桶水,往地上一泼,很快就没了。再提。再泼。提得人气喘吁吁,腰酸背痛,到头来还是不见地上有水。到了第二天,教室里就像根本没洒过水一样。当日的值日生总是埋怨前一天的值日生,懒!连水都不洒。

    今天,轮到施明阳和习羽生值日。这两人是班上做事最卖力的,地扫完了,然后提水洒地。他们生怕第二天的值日生说自己偷懒,就想在教室里多洒些水。

    习羽生个小人瘦,从卫生间提一桶水来,累得够呛,喘着气说:“哎!要是有一根长管子,把水从卫生间接到教室就好了!”

    习羽生说这话,施明阳眼睛忽然一亮,说这个想法不错!他马上放下手里的扫把,跑到卫生间看看,卫生间正好有一个闲着的水龙头,要是有一根细细的塑料管,就能把水引到教室里。

    施明阳想试试。

    他叫习羽生抹桌椅,一个人跑到超市,问人家最细的塑料管多少钱一米。人家说一块多钱一米。一块多钱一米?从教室到卫生间大约二十来米,有十几块钱就够了。施明阳把自己身上的钱全部掏出来,买了25长的米细细的绿色塑料管子回来。

    管子的一头固定的卫生间的水龙头上,一头拉到教室来,水龙头一拧,水就哗哗地流进教室。

    “哇!”施明阳高兴得大叫,“好了!今后再不用提水了!”

    施明阳习羽生兴奋极了,两人拿着水管子,满教室扫射。一会,教室里明显感到凉快起来。

    可是,等第二天早上到校一看,教室里的地还是干干的,照样闷热难耐。

    刘老师走进教室,一边擦汗,一边问:“哎!昨天谁值日?地咋这么干 !怎么搞的?这样闷热,能上课吗?”

    前面女生听了,主动站起来,准备去提水。

    施明阳忙说:“别去提了,我有办法!”

    他叫习羽生去卫生间开水龙头,自己从教室后边的工具箱里,拿出一大把细细的水管子,从后边往前头放。

    才放了几圈,习羽生已经打开卫生间的水龙头,而且开得很猛,很大。强大的水流,迅速将施明阳手里的水管子胀饱,抻直,就跟一条活蛇似的,从施明阳手里翻滚着要往地上逃。施明阳抓不住,水管子一下子全滑到土地上,并迅速再胀饱、再抻直,在地上摔着喷着!说时迟,那时快,管子几摔几喷,迅速窜到刘老师的讲台跟前,细细的水枪一个劲地对着刘老师射击。

    施明阳一吓,赶快上去踩,他越踩,胀得饱饱的水管子,越是不听话,顽强地挣扎着。

    被踩住的水管,突然变扁,压力变强,喷出来的水,变成一条细细的直线,“咝咝咝……!”野蛮地乱喷 ,喷出数米远!喷到人脸上,喷到黑板上,喷到墙上,喷到前面的伟人像上……

    慌乱中,刘老师的眼镜也喷掉了!讲台上课本也喷湿了!被喷到的同学,叫的叫,笑的笑,满教室躲闪逃窜。无论是叫还是笑,大家都是快乐的!

    水战中,无论是老师的眼镜丢了,无论是同学的鞋不见了,还是女同学的手绢弄脏了,没一个人生气,没一个人埋怨施明阳和习羽生,大家只有一个感觉:痛快!

    这样喷直线太费水,使水变成许多小雾粒,散布在空气中多好!放学回家,施明阳走到公园,看到草坪上,有一排排小喷头正在喷水。他仔细看看,这种小喷头,是用一根根细塑料管插在粗粗的送水管上,送水管里的水,流进细水管里,水流就变得细而急。急湍的细水流,再经过一个针粗的出水孔射出后,直接撞到小硬片上,那细水线线立即变成四溅的小水粒,然后变成雾气弥漫在空气中——啊!这就是书上说的微喷吧?

    施明阳回到教室量了量,在教室里拉成“U”字型送水管,只在两排桌中间一来一回,双休日,两人一同到教室来搞安装。

    先将橡胶水管接在先前的塑料管上。再在橡胶管上每隔两米远,打一个小眼。然后插上细细的喷水管。再将一个个细水管用铁丝固定起一定的高度上。最后,装上喷嘴与小硬片儿。

    星期一,天刚亮,施明阳习羽生早早就来到教室,调试他们的微喷设备。

    同学们进教室时,习羽生站到教室门边,关照每一个同学脚下留神,小心别踩坏喷头。

    等同学到齐了,刘老师也走进教室,施明阳对习羽生一使眼,习羽生转身跑进卫生间去开水龙头。

    水龙头一开,教室里两排微喷,一齐嗞嗞直叫!

    同学们惊喜不已!哇!哇!一片惊叹声。

    没喷一会,教室里明显凉快了许多。

    男生们坐不住了,快活地脱掉鞋子,绾起裤管,让凉凉的细水丝,舒舒服服地洒在脚上身上。

    女同学们也乐开了,一个个拿出小手绢,窝起手接水,凉凉爽爽往脸上抹。

    刘老师捧捧眼镜,又兴奋起来,说:“施明阳,就这个场面,你再给我打一成语。”

    施明阳正急着检查那几个被同学碰歪的喷头,听老师又让他打成语。这个场面打什么成语呢?想想,小声说:“‘雪中送炭’似乎不太恰当吧老师?”

    “意思是这个意思。”刘老师说,“如果有‘热中送爽’这个成语就更确切了。”

    萨克斯骚扰战

    施明阳老爸为了施明阳有个好一点的学习环境,搬出工棚,在菜场后边,重新租了间楼房。环境倒是比过去好了些,就是一件事特让人烦心,对面23号楼上有个学萨克斯的,老对着施明阳家吹,每天放了学,一进门,放下书包,拿出作业本,还没开做,对面窗口就跟老牛放屁似地“嘟!——嘟——!”吹上了!

    施明阳想看看这个练萨克斯的家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元气这么严重不足,还练什么萨克斯?看样子,这家伙大概也是出于无奈,准是老爸老妈逼着学的,要是自觉自愿学的话,哪能吹出这种带着反抗情绪的怪调来呢?

    今天,施明阳特地跟同学借了副望远镜,等对面楼上老牛一放屁,他就架起望远镜,朝那扇开着的窗户口看。看到了!看到了!原来是个小四只眼,瘦瘦的,大约十三四岁的样子,手捧一管跟他个头差不多高的大萨克斯管,鼓起可怜的小嘴吧,在一口一口地憋着气吹。一口憋足了,还能吹出“逗”和“来”,一口气若是憋不足,吹到来——,就一下嗤气了。

    那小四只眼一开吹,施明阳就放下笑笔,索性就不做作业,去玩一会,等他吹过了劲,再做作业。后来发现,那小四只眼,吹累了,歇了一会又吹。大约是老爸或老妈听不到老牛放屁了,又来逼着再放。

    到了学期中途,各科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特多,总不能老闲着不做题呀?老闲着不做题,老爸能饶了?

    于是,施明阳就想其他办法,用两只耳塞将耳朵堵上。可是堵的时间久了,不行,脑袋有些发晕。后来,又想把窗户关严,租的房,窗户旧,关不严。再说,窗户关严了也不行,房子里太闷人!再后来,施明阳气得没法,就跟同学借了根比小四只眼更大的萨克斯,又让同学给他教了两小手,知道怎么抓手,怎么按键,怎么用气,回家跟那小子来了个对抗战,你对我老牛放屁,我也对你老牛放屁,看咱谁放得过谁,等把他对抗下去,再做题,心也安静些。

    今天放学回家,对面楼上那个小四只眼,准时又打开窗户,对着施明阳放起老牛屁来:“逗——,”

    那小四只眼刚吹了一个逗——,施明阳马上拿出大萨克斯也对着他吹:“逗——。”

    小四只眼停住,听了一会,吃惊地发现对面楼上也有吹萨克斯的?世界上还有第二个孩子学萨克斯么?就来劲吹:“逗——,来——,”

    施明阳也吹:“逗——,来——。”

    小四只眼又连起来吹:“逗——来——米——,”

    施明阳也连起来吹:“逗——来——米——。”

    小只四眼听出来了,这个吹萨克斯的家伙在跟他打骚扰战,就憋足劲,吹得更响:“逗——来——米——,”

    施明阳就跟他倒着吹,从高音到底音吹:“米——来——逗——。”

    “逗——来——米——,”

    “米——来——逗——。”

    “逗——来——米——,”

    “米——来——逗——。”

    “逗——来——米——发——,”

    “发——米——来——逗——。”

    “逗——来——米——发——梭——,”

    “梭——发——米——来——逗——。”

    ……

    鹦鹉学舌似地,南楼吹一声,北楼学一句,一直等那个小四只眼吹得光喘,有气无力地放下萨克斯,彻底投降,施明阳才开始做题。

    每天下午,一放学,只要听到那个小四只眼吹,施明阳就跟着他吹,他放一阵老牛屁,施明阳也对着他放一阵老牛屁,反正不对他放,自己也做不成题。

    一个星期吹下来,施明阳觉得自己吹的声音比对面楼上那个小四只眼吹的还好听一些,对面楼上那个小四只眼还在练逗——来——米——发——梭——拉——西——逗——,施明阳已经会吹《东方红》第一句:梭,梭拉,来——,逗,逗拉,来——。

    老爸下班回来,走到杨门女将前听听,不免惊喜,哟!鬼儿子,还有些音乐天赋哩!啥时间偷偷学起这玩来了?才进城几天,就学孩子看都没看过的洋玩艺了?!问施明阳想不想认真吹。施明阳说有点想吹。老色说,想吹好啊!对面楼上那家,父母逼着儿子吹,吹出音来像老牛放屁似的,听得烦人,儿子主动想学,还不支持他?叫施明阳把那把旧的萨克斯管还给同学,请音乐老师帮忙,给施明阳买了一把高级的白金萨克斯,往手里一拿,金光闪亮。老爸怕他影响邻居,让施明阳每天做完题,一个人到楼后的破厂房里去吹。

    秋天,市音乐家协会搞了一次青少年器乐比赛,施明阳一曲《泰坦尼克号》插曲,让评委老师们大为震惊。而对面楼上那小四只眼只吹了一曲《东方红》。施明阳以全场最高分获得萨克斯演奏一等奖。

    上台领将时,施明阳特地走到坐在前排的小四只眼跟前,跟他握了握手,说:“谢谢您!”

    小四只眼有些莫名其妙,不认识施明阳,也不知道他得一等奖谢他干什么。

    施明阳笑笑说:“我就住在你对面楼上,咱们一起学,好吗?”

    朋友啊朋友

    五(2)班新来了个小个子男生,名叫王安东,随父母工作调动从乡镇一所中学转来的。虽然是乡镇中学的学生,王安东学习成绩是顶尖的,到了五(2)编班一考,进了前老五。人长得也帅,而且能说会道,一来班上不几天,就有许多男生围着他。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施明阳的“班头”势力。于是,施明阳就人前人后地外围放风:王安东算什么?简直就一个乡下来的小日本移民!小日本你们跟他好什么呀?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才把小鬼子打回去,现在还想侵略中国钓鱼岛。

    施明阳眼里的这个“小日本移民”,班主任老师也十分喜欢,说他各科的基础如何如何牢固,学习成绩如何如何稳定,品行如何如何端正,工作如何如何踏实,放出话来,准备提名王安东下届班长候选人。

    更让施明阳受不了的是,班主任老师还故意掺沙子,让王安东坐他前面一排,对施明阳说,王安东个小,坐你前面,你这个副班长要好好关心关心新同学,两人经常沟通沟通,这样更有利于班上工作。

    施明阳一肚气:算了吧!亲爱的teacher,沟啥进通?让王安乐跟我坐一起,实际是许多班主任“一好带一坏”的通常手段。

    王安东没转来之前,班上的大事小事,都还有施明阳这个副班长的份,自打班主任提名王安东为班长候选人以来,施明阳就成了不受欢迎的森喜郎,进进出出老师办公室的,不是施明阳,而是那个“小日本移民”。

    更可气的,班上那几个势利眼,王安东没来之前,鞍前马后,都绕着施明阳转悠,现在,许多人都跟王安东好成一团儿,连同桌习羽生也经常喜欢跟王安东说话。哼!王安东这小子都能到哪去了?你不就学习成绩比我施明阳多那么几分吗?可我已经是有五年网龄的网虫,你王安东是吗?刚进城的乡下人买得起电脑吗?不用说像我家舅舅给我买的“联想奔腾5A”品牌机,恐怕连古老的486也没有呢!这方面,你小子能比得过我吗?

    这几天,一放学,施明阳就做题,班上该副班长管的大事小事,一股脑地摔给王安东。做完题,赶快回家冲网,在网上跟亲爱的网友侃,赖得跟那个“小日本移民”坐一起,难受人。

    最近几周,施明阳在网上新认识一个叫“黑泥彩”的网友,特能谈得来,志趣、观点,啥都投机。什么对伊拉克撤军的看法,对学习的看法,对考试的看法,对地球的看法,对宇宙的看法,对“嫦娥二号”的看法,对世博的看法, 甚至对人生的看法,对女生的看法,对歌星的看法,等等等等,两个小网虫非常一致。在学校里跟王安东憋了一天的话,一放学,施明阳就赶快回家跟“黑泥彩”侃,这两位,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也!

    离伦敦奥运会还有一两年的时间,关心奥运的网民们已经预测中国代表团伦敦奥运会表现。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51枚,伦敦奥运会,中国能获得少金牌?有网友说52块,也网友说42块。说42块的人,也不无道理,最让人担心的是中国目前几大球的现状不容乐观,还有田径的几个王牌项目也很难得金牌。

    “黑泥彩”的观点基本与这些网友差不多。

    施明阳不同意,说“黑泥彩”简直疯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得了51 块金牌,再过四年,不增加反而减少?这可能吗?这些年,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哪一样不是稳步增长?体育怎么会倒退呢?要是伦敦奥运会上,罗格同意中国武术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金牌数完全能可能超过北京奥运会,获得61块金牌!

    有网友不同意施明阳的看法:太多了!61 块金牌!?你以为金牌好拿的?有的国家一辈子也得不到一块金牌,中国想得61 块?太心黑了!

    他们反对,施明阳不跟他们聊,上网找“黑泥彩”去。

    在约定时间里,只要打开电脑,轻轻一点,进了聊天室。这时,“黑泥彩”必定在线。这是他们多日形成的一种默契,什么时间,什么过程,什么话题,那种无声的心的交流的感觉特爽!

    今天的话题,除了伦敦奥运,还有欧洲恐怖加剧、朝鲜新领导人确定、人民币汇率、美国又一次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处搜捕本拉·丹,等等。

    越侃越投机,时间一长,施明阳就产生一种十分迫切的愿望——想见“黑泥彩”一面。施明阳把这种想法写成e-mail给“黑泥彩”发过去。

    第二天,“黑泥彩”的回复就来了,说他也很想见施明阳一面,那语气,似乎比施明阳更强烈,好像不见一面,不足已成为网友,不见一面,就枉活一回似的。

    两人约定在十一长假见面,施明阳邀请“黑泥彩”到他居住的城市来,来看看祖国大西北来的秋天,尝一尝新疆的瓜果。人家都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新疆有整个中国版图的六分之一,施明阳想叫“黑泥彩”来开开眼界。“黑泥彩”很高兴,说他也是西部人。

    左等右等,总算等到国庆节。

    十月一日下午五点,施明阳与“黑泥彩”约好在水上公园大门前见面。

    为了互相好认,施明阳建议“黑泥彩”右手拿一个用黑彩泥捏的奥巴马头像,施明阳左手拿一幅满脸黑胡的内贾德画像。

    这天一早,施明阳跟妈说,新华书店里到了许多书,要去买参考书。妈啥也没问,给了他钱。

    上了街,施明阳乘车匆匆来到水上公园门口,园中那深秋的景致简直太美了!血色的枫叶,紫色的葡萄,树蔭下的绿地,绿地上的蒙古包,就像一个个从地里钻出来的雪白的蘑菇!

    施明阳多么想马上就见到可爱的“黑泥彩”呀!踮起脚看,看到大门口的一棵香椿树下,真有一个手拿奥巴马头像的男孩,像个学生,矮矮的个子,黑黑的脸。施明阳马上断定,这人准是“黑泥彩”!于是,施明阳马上举起手里的“内贾德”向他示意。

    “黑泥彩”也看见施明阳了,高兴地举着“奥巴马“跑过来。

    施明阳迫不及待地向他跑去——突然,施明阳站住了,他发现,向他猛跑过来的那个“黑泥彩”,好像挺熟?……再看看——天!他不是别人,正是王安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