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绿-话说公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北京以旅游景点多而著称于世。许多游乐场所都叫做公园。

    公园者,人民大众不论官职、等级、民族、户口、年龄、性别、财产状况、教育水平、阶级出身、政治面貌,只要遵守时间和公共秩序,花钱买张门票就能进去观光游玩一番之公共场所也。犹如公共汽车,只要照章购票,挤得上去,又不携带危险、污秽物品,那就是人人都有资格乘坐。

    我说的这一套,难道还有人不明白吗?简直是废话嘛!

    且慢。您可曾想过,辛亥革命以前,北京连一个公园也没有。现在有这么多公园,实在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进步呀。

    那么,现在的公园都是新建的吗?也不是。

    许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是经过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过的。可见潭柘寺的历史悠久。只是从前它不属于公园罢了。现在的潭柘寺,戒台寺,法海寺,碧云寺,卧佛寺,大钟寺,大慧寺,万寿寺,都对普通百姓和游人开放,也就属于公园了。园林学家把它们划为寺庙园林。

    另一类公园是皇家园林。最著名的是西郊“三山五园”,遭受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野蛮地掠夺、焚毁,现存的只有圆明园的废墟和慈禧太后重修的颐和园(前身是清漪园),以及畅春园的地名和两座残破的宫门。这种皇家御苑,在北京园林建筑方面不仅数量大,而且门类多,地位十分重要。著名的紫禁城(故宫)是皇帝理政和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里面还有个御花园。紫禁城外有皇城,它比紫禁城大6倍,把北海(公园)、中南海、景山(公园)、社稷坛(中山公园)、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皇史宬都圈围在了里面。这些场所从前都是寻常百姓不能进入之地。此外还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是皇帝进行祭祀的场所。再就是皇家陵苑,如十三陵,埋葬着明朝13位皇帝,占地面积比北京城还大,每座皇陵都有官员兵丁把守,还有遗老遗少举家搬去护陵尽忠的。这在明朝是“天经地义”的事,保护他们的列祖列宗嘛。满族入主中原,人数太少,清朝的皇帝也有几位聪明人,讲究民族和睦,也是惺惺惜惺惺吧,仍然下令保护明皇陵。直到辛亥革命后才辟为公园。

    再就是私家园林。江南有许多这种名园。北京的恭王府也是。有人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就是参照恭王府花园描绘的,可见其规模之大。恭王府一度被学校和机关宿舍占用,直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许多学者和市民提意见,给报纸写文章,造成舆论压力,那些单位才慢慢搬迁,使恭王府辟为公园,对群众开放。

    “文革”中,北海公园被江青一伙占踞,禁止群众入内。她还认为公园里鲜艳的花卉腐蚀游人的革命意志——“玩物丧志”,下令在中山公园的花圃改种萝卜,浇大粪,搞得臭烘烘的。由此也不难看出“四人帮”多么无知和霸道。

    这些往事何必重新提起?只因为最近在报上看到一则“两会花絮”的短小新闻《与民同乐》,说的是部分人大代表抽空到新建的世界公园去玩儿,“没有清园”,代表们跟群众混在一起也玩得很开心。这当然是正面报道啦,赞扬代表们没架子,能够“与民同乐”。但是仔细一想,此事完全不值得赞扬,如果代表们逛公园都要“清园”(把普通游客请走)的话,他还算什么人民代表呢?

    公园者,人民大众游乐之公共场所也。这简单的道理并非人人懂得的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