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史钩沉-钱钟书先生传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无锡文史资料》资料室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一一这位闪耀在苍穹的文化巨星陨落了。噩耗传到太湖之滨的无锡,他的家乡人民备感痛惜。在这里,我们谨对钱钟书先生的生命旅程作一简略介绍,以表达对这位文化大家的深切悼念。

    1910年11月21日。钱钟书先生出生在无锡城区七尺场钱氏家族中,他的父亲钱基博,是一位饱读诗书,国学深厚的学者。为人刚正爱国,曾参与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运动,后从事教育,先后在无锡竞志女学、县立第一小学、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华中大学执教。著有《中国文学史纲》、《骈文通义》等多部著作。

    钱钟书先生在父亲教育影响下。攻读课本,10岁时入东林小学,14岁进苏州桃坞中学,后转入无锡辅仁中学。在中小学时,他勤奋好学,加之聪明智慧,成绩优异。在高中二年级时,学校举行中文、英文、算学竞赛,他夺得了中文、英文两项第一。

    1929年秋天,钱钟书先生投考清华,尽管他中文、英文等试卷成绩均佳,但数学只考了15分。按照规定,一门功课不及格即不能录取,但校长罗家伦被钱钟书优异的英文试卷吸引住了,破格录取他进了清华。清华拥有一批著名的教师,如朱自清、闻一多、俞伯平、陈寅恪、钱玄同、赵文任、冯友兰等等。

    钱钟书在这样深厚的学术氛围中,勤读博览。他读的是外文系,每次考试总是名列第一,被同学们推举为学生办的学术与文艺刊物《清华周刊》英文副刊主任。他除了在《清华周刊》上发表诗文外,还在著名诗人叶公超主编的《新月》月刊上发表书评,并在学者张申府编辑的《大公报·世界思潮》上发表文章。

    钱钟书先生在清华第三个学年,1932年春天,与考入清华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的杨绛女士相识。杨绛是法学家杨荫的女儿。杨氏也是无锡的望族。两人是同乡,相识后很快产生了爱慕之情。这在钱钟书先生《壬申(1932)秋杪杂诗》中有所反映。如《和季康玉泉听铃》:“已息人天籁,而无车马音。数铃闻偶语,众窃答还沉。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颠风明白渡,珍取此时心。”

    钱钟书先生诗中的“季康”即杨绛女士原来的名字。相爱后的第二年,两人“订婚”。也在这一年。钱钟书先生在清华毕业,任教于上海私立光华大学外文系,同时兼任英文《中国评论报》的编辑,并在多家报刊上发表诗文。

    1935年夏天,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女士在无锡七尺场家中举行了婚礼。婚后不久,就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他在牛津攻读英国文学的同时,还担任了“牛津大学东方哲学宗教丛书”的特约编辑。两年后,他以精彩的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获得牛津大学副博士学位。

    1937年秋天,钱钟书先生与夫人来到法国,在索邦大学进修并研究法国文学一年;1938年秋天回国,清华大学破例(清华对回国学子任教须由讲师至副教授、教授)聘请钱钟书先生任外文系教授。时抗战发生,清华与北大、南开内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钱钟书先生至西南联大执教。一年后。应父亲召唤,于湖南任国立师范学院外语系主任。

    1941年7月,钱钟书先生自湖南经广西、海防至上海探亲,本想小住几月退返内地,不料珍珠港事变发生,上海沦陷于日军,他无法脱身,只能留在上海复旦文学院授课。1941年12月,钱钟书先生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他在《序》中说,这本书是他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在看书时写下的“零星随感”。其实,钱先生的这本散文集广见博识,意远思深。

    抗战胜利后,钱钟书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总编纂兼英文馆刊《书林季刊》主编。同时埋头著述。1946年5月,他在开明书店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他的长篇小说《围城》也在大型文艺刊物《文艺复兴》连载。1947年1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并充满浓郁色彩的讽刺小说,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据杨绛女士回忆说,“是1944年动笔”,“锱铢积累”于“1946年完成的”。“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约我看,急切地看我怎么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

    从杨绛女士这段回忆里,我们可以想到,钱先生是用愤世嫉俗的心态来刻画书中,也是人世间的人物的。

    1948年6月,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在上海开明书店印行。这是一部集我国传统诗话大成,并用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比较、诠评中国古典文学的书。开明书店于1949年7月再版,后北京中华书局于1965年重印。

    解放后,钱钟书先生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1976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

    钱钟书先生从1953年起,除在“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剥夺了他的自由外,他的精力全放在学术研究上。1955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宋诗选注》。这本书的出版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认为,钱先生的书“冲破了宋诗重重难关,无论是在材料的资取上、甄选的标准上、作家的评骘上,都使读者耳目一新”。

    钱钟书先生于1972年由“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在以一问狭小办公室作为居窒的环境里,用了三年时间,写成了130万字的皇皇巨著《管锥编》。这是钱先生研读了《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伟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右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种古籍时的“瞥观疏记,识小积多”。识小自然是钱先生的谦虚之词,这是“高文俪绮”的一部奇书。旁征博引、体大思精,出版后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了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1978年至1980年。钱钟书先生曾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意大利、美国和日本。在访问期间,他的博学多才,使得国外的许多学者惊奇赞叹,引起巨大反响,在海外掀起了一股“钱钟书热”,他的名字被视为学识渊博的象征。他的《围城》先后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多种文字,在美、英、法、德、日、俄、意大利等各国出版,后来他的其他著作也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印行。

    在巨大的荣誉面前,钱钟书先生一如既往,潜心于学术研究,对荣誉极其淡泊。他在访美归来时,哈佛大学寄来一张要授予他名誉博士的通知,他未予答复。哈佛大学以为他没有赴美路费,又汇来3000美金,钱先生如数寄还。他为人的这种风范和人格精神,将永远为后人景仰。

    钱钟书先生走了,他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将与世长存!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无锡家乡人民将世世代代怀念他!

    (载《江南论坛》1999年第2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