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史钩沉-吴文化研究是一个大课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浦学坤

    吴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尘埃,而光彩依旧。因其独特的内涵与魅力,又为古今中外学者、专家所重视。

    一.涉及吴文化研究的地域范围大

    吴文化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至秦统一以前,生活于长江流域的古人类在生存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大地域文化,即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和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无论是吴越文化,还是吴文化,实际上是指长江下游地区从远古至春秋时期形成的区域性文化。

    从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地域界定上来说,应该是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地带,以太湖为主。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古籍、史志、资料记载比较翔实,文物、遗址、古迹也凿凿可证。

    二.吴文化发展的时间跨度大

    在吴文化起源之前,无锡就有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江阴“余城遗存”的发现,证明泰伯奔吴之前,吴地已形成荆国故都,是先吴文化的发祥地。“佘城”文明消失,文明中心才从江阴转移到无锡泰伯城。穆鼎源先生认为吴文化发展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为“殷吴时期”,即为先于西周王朝120多年的文明古国已经形成;第二阶段为西周时期,周章被正式册封为吴国君主:第三阶段为秦统一中国后吴文化的发展。这种分析,不无道理。

    自泰伯、仲雍“奔荆蛮建句吴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吴文化从古到今,即先吴文化、吴国文化至后吴文化,时间跨度很长。人们习惯上把无锡的文化历史说成是从“泰伯奔吴”开始的,而实际上,在此之前,生活在无锡地区的先民们已开创无锡地区的文化历史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无锡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至少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无锡文化发展进程中,由于无锡先民吸纳了泰伯、仲雍带来的中原文化,才逐渐形成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相交融的吴文化。

    三.对吴文化的发源地持不同观点,争议大

    吴文化的发源地究竟在哪里?涉及泰伯奔吴,此吴在哪里?这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老课题。张永初先生把各种争议归纳为五种说法:一叫西吴说,即在今陕西陇县的吴山,又名吴岳。二叫北吴说,即在今山西平陆吴城。三叫东吴说,即在今江苏吴县一带。中国古代称“吴”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四叫宁镇说,指江苏南京、镇江及皖南地区。五叫“假托说”,说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不可信。张永初赞同“西吴说”与“东吴说”,即泰伯、仲雍先奔西吴,建立氏族小国,后奔东吴,最后落脚无锡梅里。张永初的观点,对拓开吴文化研究的视野是很有新意的。即便在江苏,对吴文化发源地在哪里,也争议较大。但持观点较多的还是无锡梅里。

    四.吴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吴文化是吴地大文化

    可以说,今天的文化是历史文化的一个发展,当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吴文化是吴地的大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从古到今,吴文化历来是重视农业和水利的文化,从稻作文化、蚕桑文化到开凿运河的文化,无不证实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吴文化还是重视工商的文化,中国历来有重农轻商的思想,吴地却重视工商的发展,从出土的玉器、青铜、陶瓷直至今天的乡镇工业发展,说明吴地经济发展有其历史缘由。吴文化是重视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文化,吴地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这一优良传统,至今延续不绝。另外,吴文化还是江海文化,吴地内通江湖、外通大海,吴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吸纳国内外优秀文化,使其成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外向型特点的博大精深的大文化。

    五.研究吴文化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之一。要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一是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三是创造适合时代特点的先进文化。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发展到今天,它已同其他地域性文化互相借鉴、渗透、融汇,共同融铸成了当代的中国文化,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为吴文化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研究吴文化是为了继承和发展吴文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站在更高的文化境界上,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继承和发展,让优秀的吴文化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最近。考古界找到了长江三角洲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彭祖墩遗址。一大批距今6000年至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初露真容。遗址发掘点有七处,从发掘点的断面可看到序列清晰的历史年轮。表层为耕作层,下面是唐宋元明清层,接着是商朝中期的马桥文化层,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层。彭祖墩遗址位于无锡鸿声镇伯渎港畔,在泰伯墓与泰伯庙之间。彭祖墩遗址的发现,是否会改写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史?是否给吴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课题?这无疑对吴文化研究带来了新活力,意义十分重大。

    (载《江南论坛》2001年第3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