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史钩沉-抗日战争战略思想在无锡的胜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家骏毛微王瑞权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毛泽东同志制订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分不开的。无锡地区的抗日战争虽然对整个抗日战争来说只是一个局部,但是在一个局部范围内却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战略思想的英明、正确和伟大。

    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抗日战争的坚强核心,是赢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任何的革命战争如果没有或违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党的领导首先必须依靠党的各级组织,为此建立、健全党的各级组织,这是领导抗日战争的首要条件。

    无锡地区的党组织在“九一八”事变至抗战爆发之前,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白色恐怖进一步加剧,加之中共党内受“左”倾错误的影响,使无锡地区党组织的工作经常造成失误,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以至无锡地区党组织屡遭破坏。党的县委组织几经破坏,又几度重建。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加强敌后抗日斗争的领导,党对苏南地区采取了划块建立组织的方式,按东西方建立党的组织。无锡地区各级县级组织分属东路的中共京沪线工作委员会、西路的太涌工作委员会和中共澄武锡工作委员会三个特地级党组织的领导。无锡地区各级县级组织又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建立了区级组织和党的支部或小组。仅1940年8月,无锡地方党建制调整后,无锡、锡北、太湖三个县委就建立了17个区委,120多个党支部或党小组。

    遍及无锡四乡的各级党组织认真地担负起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这种领导表现在:

    (一)根据党对抗日战争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无锡地区抗日战争发展的每个阶段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作为无锡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二)通过党员的模范行动,广泛团结各阶层的民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运用各种形式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三)在斗争中发展党的队伍,确保党的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地方党就是通过以上这些方面,在无锡地区实现其政治领导,从而保证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保证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坚持持久抗战的必然结果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针对中国能不能胜利。是速胜还是持久战问题时,指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联系无锡地区抗日战争的实际,深深体会到:失道者寡助,侵略者必败。坚持持久抗战,才能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1.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极端残酷性和野蛮性,必然要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1937年11月25日无锡沦陷。无锡沦陷前后,日军不断对无锡进行狂轰滥炸,攻陷无锡后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据统计,无锡沦陷前后,日军杀害14150余人,奸淫妇女万人以上,烧毁厂房、店堂、校舍、机关房屋、民房、名胜及祠堂160750间,抢走粮食545万石。多行不义必自毙,失道者寡助,侵略者必败,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2.侵略者孤军直入,陷入了无锡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日寇的累累暴行,激起了无锡人民的满腔愤慨,奋起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

    第一类完全是民众自发的武装反抗。这些斗争虽然只是星星点点,却震惊和打击了日寇的锐气。大长了无锡人民的志气。

    第二类是形成规模的群众性的游击武装斗争。据统计,至1938年上半年,无锡四乡已涌现出39支游击队,约有队员2500余人。游击队的游击活动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

    第三类是一个时期的群众性武装暴动。1945年春无锡安镇及澄锡虞一带10万农民为反抗日伪压迫而掀起的先天道暴动,一度引起日伪的惊恐。

    第四类是新四军正规部队和党领导的地方武装组织的武装斗争。主要有江南抗日义勇军,江南抗日救国军一、二支队,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团,新四军十六旅独立二团,苏中六分区主力连等。主力部队和无锡独立支队、太湖支队、无锡人民抗日自卫军、马山警卫营、锡西警卫营、太湖县总队、苏西部队等地方武装密切配合,英勇顽强地与日本侵略军及其伪军展开殊死搏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

    3.无锡人民历尽艰难曲折,在持久坚持中赢得最后胜利。无锡地区前后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37年11月至1939年底,“江抗”东进,奉命西撤;1940年春,新“江抗”西进无锡,至1941年8月主力部队及公开的党政军干部渡江北撤,跳出“清乡”区;1941年8月至1944年10月,党的秘密组织在无锡地区领导人民开展反“清乡”斗争,以及1944年10月至1945年8月,无锡地区党的工作由积蓄力量,坚持斗争转向恢复扩大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上述四个阶段中斗争的复杂性,也显示了战争的曲折性。其曲折性,主要反映在正规部队的几次进入和几次转移上。也反映了无锡地区抗日斗争中敌我力量强弱程度的曲折变化。这种敌我力量的强弱对比,一定要通过持久的战斗,才会发生逐步变化。

    战争的曲折性,同时产生了战争的艰苦性。伴随着主力部队的进入,无锡地区抗日战争的形势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每次正规部队跳出,都会使无锡地区的抗日形势出现暂时的困难。面对困难,地方党始终在敌后坚持抗日,等待形势好转。地方党在坚持抗战八年中先后牺牲了7名县、团级领导干部,20多名区、营级干部,400多名战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民族的抗战。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促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党在无锡地区的各级组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殊死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无锡人民在党的领导和感召下,积极投入集会、游行、宣传抗日救国,筹建抗日团体,支援十九路军抗日,参与赴京请愿,成立无锡学社抗日救国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掀起救亡高潮,为无锡的抗日斗争造就了一大批积极分子。

    2.党的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方针和原则引导无锡人民沿着团结抗战的正确道路前进。

    (1)最大限度地发展进步势力。

    无锡地区地方党组织和进入无锡地区的主力部队。通过组织村民协会、青年协会、妇女协会、教育协会、抗日儿童团等各种抗日群众团体,把各阶层的群众组织起来,并通过举办民众夜校、训练班、办壁报、出刊物、发动募捐等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抗日,增强抗日意识,推动各界人士一致抗日,从中发现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动员群众力量,建立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达到最大限度地发展进步势力。

    (2)以极大的耐心去争取中间势力。

    无锡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中间派的争取,突出地表现在对地方游击队的争取和改造上。如,无锡县委加强对强学曾部等民间游击武装的争取、改造工作,以控制这些游击武装;对有些民间游击队的首领采取与队员区别对待的政策;“新江抗”西进无锡后,吸收拥护抗日的国民党人士、地方实力派、开明绅士参政;对下层伪、乡保长进行民族气节教育,促使其转变立场,为抗日服务。从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孤立、打击地方的顽固势力。

    顽固势力是指那些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势力。对顽固势力,地方党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与他们进行斗争。1939年5月及1939年6月,地方党“江抗”部队对邓本殷部参谋长、国民党顽固派黄飞及其所属部队的处理以及收缴“忠救”十支队枪械等,目的都是为了警告顽固派不要轻易向我们进攻。这样更有利于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

    当然,无锡地区在执行党的统战政策上,也曾出现过某些“左”的偏差。如,1941年4月4日在无锡县发生了错误地逮捕统战对象的问题,嗣后虽然得到上级的及时纠正,但在群众中已造成了不良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

    3.贯彻执行相应的政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服务。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党在政策上作了相应的调整。中共规定的一系列政策在无锡地区得到了贯彻执行。在农村普遍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坚持发展抗日教育、抵制奴化教育,采取组织宣传队、歌咏队、办壁报等各种形式在群众中宣传抗战形势,鼓舞抗日斗志;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等等。从而使党的政策在无锡地区得到贯彻执行,动员、团结起了各方面的力量抗日。

    四.创建游击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在敌后坚持广泛的游击战争,必须建立根据地,作为无后方作战情况下保存、发展自己和消灭敌人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同志创建游击根据地的方针成为无锡地区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行动指南。

    1.无锡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经过及其分布。

    无锡地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属于华中抗日根据地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地区的组成部分。1938年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到1938年10月,华中敌后战场基本形成。在此期间,地方党和新四军先后在锡北东房桥和锡东梅村建立抗日游击基点,然后扩大发展为游击区。1940年8月,在新“江抗”西进无锡以后,才逐步创建为抗日游击根据地。1941年8月,日、伪对无锡地区实施“清乡”,主力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撤出后,这里又变成了游击区,至1944年秋,整个抗日战争形势好转。1945年起。无锡地区又恢复扩建抗日根据地。无锡的抗日根据地按当时的管辖范围,包括锡东、锡北、锡南以及马山地区。这些游击区和游击根据地都在地方党的领导下,在主力部队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并在发展中加强建设,得到了巩固。

    2.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锡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军民在敌后开辟战场,主动与日伪军作战,在战争中消灭敌人,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对促进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通过抓好财经工作,解决了部队的给养和确保了党政机关的经费,使游击根据地成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的坚强后方;地方政府动员爱国青年参加主力部队,壮大了抗日的武装队伍;组织群众发展家庭生产和抗战经济,从而逐步克服根据地群众物质方面的困难,打破日顽的经济封锁,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贯彻“三三制”政策,调整了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加强了各阶级、阶层的合作,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通过整风运动,端正思想路线,进一步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对坚持敌后抗战,等待时局好转,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载《江南论坛》1995年第6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