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人中,名声最大的是两名英勇的男护士——张瑞书、刘景田。
1938年出版的西班牙杂志《Estampa》封面上刊登着一个光头的中国中年男人照片。这个中国男人眼望远方,张着嘴,露出憨厚的笑容,是个典型的北方农民形象。此人就是在国际纵队做救护工作的张瑞书。1917年,时年24岁的张瑞书,原本在长沙当兵,在码头上被一则招工启事吸引: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战正酣,由于人员伤亡太大,后方工厂亟缺劳动力,英法两国招募了14万名华工。张瑞书于是登上了开往法国的轮船。他在法国历经磨难,直到1924年,经人介绍进入雷诺汽车工厂工作,才过上安稳日子。在厂里,张瑞书认识了同样来法国当苦力的山东老乡刘景田。当时工厂里左翼思潮蓬勃发展,从法国工友口中,老张和老刘第一次听到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原来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他们,接受了新思想,不久便双双加入了法国共产党。
1936年,西班牙内战刚刚爆发,张瑞书和刘景田就报名参加了国际纵队。到达西班牙阿尔巴塞特国际纵队总部后,他们原本要求参加机关枪队。可体检后,因年龄偏大,被分到第14旅第13营卫生队抬担架。不过,抬担架的工作也不容易。一阵炮火过后,满地都是伤兵。老张和老刘抬起伤员就跑,有时候跑出十几公里才能放下。
国际纵队第14旅出版的《联队》杂志上有这样一段介绍他们的文章:“第二发炮弹爆炸之后,有人喊:‘老张受伤了!’是老张!我们急忙向他看去。他站在那里,被震荡吓呆了,但还不忘微笑……我们这位来自中国北方的大汉。”这段描写如此传神,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个憨厚的山东大汉形象。
另有一张是刘景田在西班牙战场救人的照片,刊在西班牙国际纵队出版的一周年纪念画册和西班牙报纸《红色阵线》上。照片里壮实的刘景田,头戴钢盔,将一个头包绷带的伤兵横扛在肩膀上,气喘吁吁地经过一辆救护车,新闻报道中写道:“中国志愿军,为西班牙的自由而战斗,他是勇敢助人的典范。”
根据莫斯科档案记录,张瑞书在前线一共待了12个月,在抢救伤兵时曾3次受伤。刘景田跟他几乎在相同的战场参战,但在前线待了16个月。他们表现优异,已成为连队的标兵,张瑞书被晋升为下士,而刘景田则升为中士。许多国际纵队的战士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一提到中国同志,说的就是张瑞书和刘景田。
但是怎么回国呢?他们俩身无分文,又没有工作,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买船票回中国呢?后来法国工会的工友为他们募捐了路费,1939年8月18日他们才坐船离开法国,9月18日抵达越南,然后坐汽车经昆明、贵阳到重庆,在新华日报社住了一个多月,11月初离开报社,乘“八路军办事处”的车于11月29日转到延安。在过去的那3个月里,他们经历了人生最长的道路,他们不仅从遥远的法国回到阔别22年的中国,而且来到了边区,在他们的心里感觉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曾经在巴黎《救国时报》当主编的吴克坚介绍他们俩去见王明。接着他们被送到中央党校去学习,1940年他们俩都被批准成为中共党员。1942年从党校毕业后,他们俩就在延安工作。刘景田去“党校六部”搞建筑工程,张瑞书到《解放日报》的保管室工作。
张纪
在中国志愿者中主要有两类人,除了华工,另一类就是长期留学和在海外工作的知识分子,在这里不能不提一下湖南人张纪。张纪从上海复旦中学毕业,1918年赴美留学,他先去了伯克利加州大学,随后转入明尼苏达大学读矿冶工程,毕业后在一家矿场担任工程师,一心想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1929年10月,华尔街的股票市场突然崩盘,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同时也将张纪的美国梦打个粉碎。本来他是一个往上爬的中产阶级,然而工厂一张薄薄的解雇单,使他一夜之间跌落成无产阶级,像千百万失业者一样,他尝到了饥饿、寒冷的滋味,并患上全身神经炎。
这样的经历让张纪极其痛恨资本家,1935年,刚刚找到工作的他,加入美国共产党。1937年4月,张纪响应美国共产党的号召,前往西班牙参加内战,填表时他写道:“我来此地的初衷,是想运用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这场战争,为西班牙政府最后的胜利给予具体的贡献。”由于张纪一直生病,组织安排他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同时在军官训练学校教授军事测量,因而他始终没有上过前线。不过,在国际纵队里,不少人都惊异于这样一位中国志愿者,他与别的中国人不一样,他美语地道,温文尔雅。
陈文饶
1937年6月12日,个子才五英尺高的伯恩鲍姆提着一个黑色的箱子,从纽约码头跳上S.S.Georgic号巨轮。在驶向法国的日子里,船身颠荡,让他吐得连胃都要呕出来,折腾了八九天终于到了勒阿弗尔港口。就在这艘让他受够了罪的船上,他认识了一个中国人叫Dong Hong Yick。“他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伯恩鲍姆回忆道。
下了船后,他们坐火车到巴黎,然后搭乘计程车到旅馆,伯恩鲍姆说:“我记得Yick跟我住同一家旅馆。”
问他为什么记得Yick?他说:“Yick是一个快活的小伙子,经常跟我开玩笑,不像我认识的其他中国人,他们都太严肃了。”
1937年6月22日,他们终于翻越过比利牛斯山,来到西班牙。到达国际纵队总部阿尔巴塞特后,便被分到附近的乡下去军训,大概有一个多月。8月他们接到命令,向金托战场进发。这是他们在西班牙打的第一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