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禾-艰难磨砺(1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七、凤凰涅槃

    回首一年多的时间里,陆一鹏走得太艰难了。永盛集团的破产、母亲的去世、创业的失败、孙雁冰的决然离去,这四次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压得陆一鹏喘不过来。

    永盛集团的破产阻断了陆一鹏的职场传奇;母亲的病逝让他又一次经历了亲人间生离死别的痛苦;创业的失败让他倾家荡产,艰难度日;曾经让他深深感动过的爱情在艰难挫败面前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渴望一辈子拥有一次相濡以沫直到终老的婚姻愿望也随之破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坚忍不拔的陆一鹏在一浪接着一浪的沉重打击面前,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压力。然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陆一鹏意外地发现自己的文字开始有了思想。

    文字是生活的不平。一个没有经历过不平生活的人是很难写出有深度的文字来的,其文章也许可以写得非常光鲜华丽,但基本是刻意堆砌辞藻而成,因此毫无质感可言,更不具备思想性,所以没有可读性。然而因生活不平而来的文字也会因作者的经历、高度、心境等的不同而风格迥异:有些人的文字体现的是对生活的强烈不满;有些人的文字写尽了人生沧桑;有些人的文字堆满了抱怨与埋怨;有些人的文字满是愤世嫉俗的不满;有些人的文字也会有生活不平所带来的苦恼,然而在他们的文字中却能找到一股苦中作乐的乐观与积极向上的力量。

    陆一鹏时常信马由缰,拽上文字写着内心的随想,在他手指触摸电脑键盘后跳出的文档里:时而奔放,如万里奔泻的黄河,一路涛声欢歌;时而寂寞,如空谷幽兰,群山锁尽美的孤独;时而感伤,如寒露浇头的花朵,低头感怀;时而留恋,如蝶恋花般,追忆往昔的缠绵;时而彷徨,如在坏了交通灯的路口,踯躅不前;时而激情浪涌,心潮澎湃,人生如歌;时而如平静的大海,寂静无声。

    陆一鹏自己也说不清文字的变化竟然会如此之大,学生时代最不喜欢上语文课,也最不喜欢写作文的他如今却能写出如此隽永而又极富思想性的文字来。

    陆一鹏回想起自己上小学时特别喜欢数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然而他的每次语文考试几乎都排在全班倒数三名内。

    鹏爸鹏妈因为小的时候没条件上学,所以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陆一鹏兄妹三人身上,希望他们以后都能考上大学,能有出息。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早上六点左右,鹏爸鹏妈就会催促陆一鹏兄妹三人起床上学了。

    陆一鹏清晰地记得那时步行到小学要二十分钟左右,每次到学校都是全校最早的。有一次因为鹏爸鹏妈忘了上闹钟,起得晚了点,陆一鹏就闹情绪了,不吃饭就急急忙忙往学校赶。鹏妈担心他饿着,就让鹏爸在镇里的街道上买了早点送到学校。没想到在教室门口碰到了陆一鹏的班主任潘老师,潘老师就让鹏爸去他的办公室,意味深长地跟鹏爸说道:“你们家的孩子呀,以后上学不要来得太早,关键是书要读好!”

    潘老师随后翻开语文考试的几次单元测试考分汇总给鹏爸看,所有不及格的分数都是用红笔写的,全班挂红的很少,而陆一鹏的三次单元测试成绩全线飘红,成绩是59,57,58。

    那天放学回家之后的陆一鹏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鹏爸因为望子成龙心切,拿起扁担把陆一鹏暴打了一顿。在那个年代里,考初中不像现在是义务教育,那时有10%左右的学生是要被淘汰的,如果连初中都考不上的话,那么陆一鹏一辈子只能当个农民了。

    如今的陆一鹏每次看到女儿萱萱背书流利的样子就会想起自己上小学时背不出书时的窘境。上小学时的陆一鹏不喜欢看书,更讨厌背书。而那时如果背不出书的话就要在别的同学放学之后留在学校里继续背,直到天黑才让回家。陆一鹏几乎每天都是全校最后几位回家的学生中的一位。

    上高中后,陆一鹏经常喜欢去阅览室看书,也喜欢写点文字,但基本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近年来,意识到学习重要性的陆一鹏开始疯狂地喜欢上了看书,他仿佛要把曾经失去的时光给追回来似的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先哲们的营养。为何陆一鹏对于看书如此痴迷?因为在读那些先哲们的经典的时候,仿佛就像穿越了时空与他们一起面对面地坐着谈经论道般的惬意无比。

    在学习过程中,并非书读得越多越好。读书读得多的人往往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成了书呆子,另一种则成了真正的智者。

    关于读书,陆一鹏认为有三点非常重要,即选书、学习与悟道。现在的作家满天飞,各种各样的图书琳琅满目,但是只有极少部分的书才值得去精读细品。有些书,从头到尾辞藻非常华丽,但谈不上任何的思想价值。在学习中,悟道很重要,只为学习而学习必然领会不到所学内容的本质。只有在学习中悟道了才会有升华,才会明心见性,找到事理的本质与真谛。

    学习中的悟道有三重境:一重境,爱学习但领会不到思想精髓。这些人在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时非常认真与投入,但是他们怎么学也不知道别人成功的精髓所在,陆一鹏将其称之为“学而不知其然”。二重境,学进去了,但是总爱循着他人的脚印前行却忘记了自己该走怎样的路。这些人在学习中悟到了别人成功的精髓,但是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能成功,不知道别人走向成功所具备的核心要素,陆一鹏称之为“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三重境,学到了他人的成功精髓,而且不重蹈他人的成功之路,他们在践行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了自己走向成功的方法。这些人才是真正懂得学习悟道之人,他们不但懂得他人成功的精髓所在,同时还知道他人为什么能成功,陆一鹏称之为“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陆一鹏虽不信佛,但博览群书的他认为佛教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还是值得人们去学习与悟道的。

    佛教将世界分成三界: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生活在欲界中的人们基本有五种欲望:对财物需求的财欲;对男女性事需求的色欲;鼻子希望嗅到好嗅的气味的香欲;舌头希望尝到可口的味道的味欲;身子希望感觉到好的感觉的触欲。在欲界里生活的人们对于上述五欲都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色界表面上理解起来是对男女性事的色欲,其实不是,佛教认为色界位于欲界之上,色界众生没有食色之欲,所以也没有男女之别。无色界又称无色天,无色界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无色界没有物质现象,只剩下受、想、行、识四种生命特性。

    对于苦,佛教将芸芸众生的苦也可分为三种:苦苦、坏苦与行苦。

    苦苦,因苦而苦,是因冷热饥渴等忧患逼迫所造成的苦。比如,一个人在寒冷的北风中瑟瑟发抖而又没有御寒之衣;在炎炎的夏日里口干舌燥而喝不到水;在饥饿难耐时又没有食物充饥;正在遭受疾病或伤痛的折磨,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属于苦苦。

    坏苦又称变异苦,顾名思义就是乐境变坏时所产生的苦。比如,一个人正在经历着一段非常纯美的爱情,而他的恋人却与他提出了分手;他原本幸福美满的婚姻却因为一些世俗的变故而解体;他原本如日中天的事业却在突如其来的风暴中功败垂成,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属于坏苦。

    行苦是因诸法无常而被逼恼之苦。比如,一个人平时因无所事事而十分无聊,虽然短期未必是痛苦,甚至还会觉得有些惬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学无术的他会因为找不到工作、爱情等而产生痛苦。

    在欲界、色界与无色界三界中,欲界中人通常会受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之扰,色界中人所受的苦是坏苦和行苦,无色界中人所感受的苦是行苦。

    在三界之中,陆一鹏认为大多数人不必去刻意追求色界与无色界的境界,因为真正达到了色界与无色界的人,其人生未必是有价值与意义的,人们只需在欲界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可,而身处欲界之中的人都会面临“三苦”的考验。

    苦往往伴随逆境而生,因此一个人对待苦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以及他未来的人生走向。人生中经常会与苦做伴,对于苦,有人会选择逃避,有人会被苦压垮,有人则会苦中作乐。

    在陆一鹏看来,人生中的苦可以分为:肉体之苦、精神之苦与心灵之苦。肉体之苦是本能之苦,人们在受到冷热饥渴与伤痛折磨时就会产生肉体之苦。精神之苦是在人们面对人生中的艰辛、困顿与挫败时无法振作自我的压力之苦。心灵之苦是在一个人的造诣达到一定境界与高度的时候,心中就会时常掠过“高处不胜寒”的难以名状之苦。

    每个正常人都有过肉体之苦的体验。人生需要磨砺,对于精神之苦,人们只有在艰难困苦的人生岁月里练就了坚韧,懂得了跨越,学会了释然与放下,才能解除精神之苦。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盛赞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说,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然而颜回却能不改其向道的乐趣。颜回真是好品德啊!在孔子看来,颜回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清贫之苦,并且能有一份安贫乐道的执著,这样的人非常值得赞誉。

    世界级的音乐巨匠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乐圣”。贝多芬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他曾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

    贝多芬三十岁那年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精神打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精神之苦,贝多芬并没有停止手中的创作之笔,他创作的《命运》交响曲充分表达了贝多芬要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毅力、决心和勇气。

    在精神之苦面前,退却只能让人们成为生活上的奴隶,精神上的懦夫。在有些问题上,只要人们认为非常值得去做,那就要懂得不屈不挠的坚持,相信定会迎来山花烂漫的成功时刻。而在有些问题上,越是执著就越伤痛,这时候人们要懂得放下与释然,否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但无法跨越过去,而且还会加重精神上的痛苦。

    在往昔的岁月里,陆一鹏经常会在周末的时候受人之邀去企业给管理者们做经营管理方面的演讲,陆一鹏希望以此来推介他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心灵哲学思想。在演讲中,陆一鹏跟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参加工作之初是如何借钱去上海等地参加培训学习的往事,希望他们能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的学习机会。然而大部分学员根本不以为然,甚至还认为陆一鹏在做自我吹嘘。当陆一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别人却认为他是在做自我吹嘘,太过狂妄自大,这就是不被常人理解时产生的心灵之苦。

    在南宋的词人当中,陆一鹏最欣赏的就是辛弃疾了,这不仅仅因为辛弃疾文韬武略,文能治国,武可杀敌,可谓当时难得的顶尖人才,而且他的词大多源于自身的人生经历,再加上他独具匠心的创作,让读者能在气势恢宏、收放自如的文风背后读到心灵深处那份王者的孤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