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景观之迹-辉煌的巴比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界最早的伟大文明,早于5000年前就在美索不达米亚肥沃的冲积平原上出现。那个平原就是今天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交界地区。公元前3500年以后的几百年间,苏默人和以拦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凯赛特人和波斯人等民族,先后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这片肥沃地带,以及东面的丘陵地区聚居。他们既有创造力,又多半骁勇好斗。

    他们在这片狭隘的平原上建立起来的繁荣城市,现在都已成为“传说”,只留下一堆堆泥砖、人工制品和瓦砾,散在古城遗址附近的地面上。他们为诸神建造的伟大庙宇建筑,也就是高耸入云的砖造庙塔,仍屹立在废墟里。庙塔形状似金字塔,由一层层阶台叠建而成,上小下大。有的庙塔高达300英尺。顶上所建的庙宇,可能是神灵来凡间时停留的地方。另一座庙宇则建在庙塔的脚下。

    一层层的阶台,建得高耸入云,顶上再建庙宇,这种气象雄伟的建筑物就是庙塔。庙塔是5000年前米索不达米亚城邦鼎盛时代的标识。著名的巴比伦巴别通天塔是其中最壮观的一座。庙塔是干什么用的?没有人知道,也许是陵墓,也许是天文台或者别的什么?

    一、谁是多才多艺的古建筑师

    米索不达米亚那么多城邦遗留下来的庙塔,已知的共有30座左右。建造年代都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当时人们的眼中,庙塔就像埃及的金字塔那样壮观,但现在大部分不过是一堆碎砖。其中最著名的埃特曼南基庙塔,一般认为就是《圣经》中说的巴别通天塔,已不可复见了。

    这座大建筑物,坐落埃布查内萨二世(公元前606至公元前562年)繁华国都巴比伦城内的幼发拉底河畔,现在只剩下那巨大方形基层的轮廓。

    庙塔本身破败不堪,很难用作科学研究。没有别的古迹比它遭受的破坏更严重。庙塔的砖头时常被人偷去造屋。风吹雨打,遗迹可能会被完全破坏。米索不达米亚的各大城市,多半都至少有一座庙塔,供奉族人崇拜的神灵。有证据证明亚述城至少有三座庙塔。该城位于伊拉克北部底格里斯河畔,是亚述人的旧都。到公元前614年,南方的迦勒底人把它攻陷破坏。建在吾珥的巨大庙塔,大部分还留存下来。吾珥先是苏默人的大城市,后来又属于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城附近的尼姆拉德泉和距巴格达不远的阿卡尔奎夫,还存有若干庙塔。

    庙塔看来并不是某一个建筑师独出心裁的作品,而是一种工艺长期演化的结晶。但是我们对这个演变过程所知甚少。在沃卡进行的发掘工作,对探索庙塔的源流提供了一点线索。这个遗址位于伊拉克南边沙漠附近,是古代的乌鲁克,也就是《圣经》里提到的以力。苏默王国有好几个朝代定都于此。

    那里的一个广大区域内,有若干座这种拜神用的大建筑物。其中一座庙宇因为四壁涂上石灰而名为白庙,很可能是供奉天神阿努的。阿努是至高无上的主宰,相当于希腊的主神宙斯。白庙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造的,建于约40英尺的高台上。规模相当小,似乎不是让信徒参拜的地方,而是迎接阿努下凡的圣所。考古学家相信,乌鲁克白庙的高台可能是庙塔的原型,后来才台上加台,越造越高。

    庙塔与米索不达米亚的建筑物都是砖造的。这个地区盛产棕榈,但棕榈木质欠佳,不宜建屋。此外,在广大的米索不达米亚冲积平原上,又没有岩石,北部虽有些石头,但品质低劣,不堪使用。

    庙塔主要用粗制的土坯建造。土坯以粘土搀和切碎的草秆用模造型后,放在太阳光里晒干。结构则是用烧过的砖,涂以沥青浆接合建成。《圣经·创世纪》第十一章叙述巴别通天塔时,提到这个工序:“他们彼此商量说,来罢,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圣经》中说的“石漆”,事实上就是沥青。这是从伊朗高原输入,而在米索不达米亚普遍使用的材料。不但用作建筑的粘合物,还用作外层涂料。例如在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上航行的船只,都用沥青作防水涂料。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的低洼湿地中盛产各种水草。有些水草也用作建筑材料,而用法颇为奇特。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入侵的凯赛特人,建都于阿卡尔奎夫。那里的庙塔,每隔八、九层砖头铺置一层芦苇垫,就像罗马人在层层三合土间铺置一层砖块一样。这些芦苇往往编成粗绳,嵌进墙的中间,巩固接缝。

    苏默人和他们的后继者,都是艺术家。他们尽展所长,使庙塔的巨墙外观不致显得单调。他们建造了高大的斜桥,连接各层阶台的斜形阶梯,还用支墩作装饰把平面墙分成几段。

    英国著名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爵士,曾在1922年至1934年间发掘吾珥的庙塔。他发现庙塔的主要建筑线条略呈弯形,以避免笔直线条所产生的软弱无力的视觉效果,同时纠正中部弯曲的错觉。希腊人在古代建筑中应用了这个原理,特别是雅典巴特农神庙的柱子,后人对希腊人称赞不已。现在我们知道,美索不达米亚人比希腊人早两千年就已熟练地应用这个原理了。

    为增添庙塔的壮丽,那时的人确实尽了全力。外墙上可能涂过鲜明的颜色。伍利爵士证实,吾珥的庙塔底下几层涂的是黑色,上面几层涂的是红色,这可能代表黑暗和光明的对照。

    在伊拉克北部古城尼尼威附近,霍沙巴德发现的亚述庙塔遗迹,看得出各层依次涂上白、黑、玫瑰红、蓝、朱红、银白和金黄等颜色。墙上镶着刻花的、彩画的板和雕像等作装饰,顶上圣殿闪闪生辉。该庙塔是公元前717年至公元前707年间撒珥根二世统治时期建成。

    埃布查内萨二世留下铭文宣称,他在巴比伦城“用鲜蓝色釉烧制的砖”建造埃特曼南基。现今一般人认为那就是《圣经》所说没有建成的巴别通天塔。亚述的末代国王阿瑟班尼帕尔(公元前688至公元前627年)也说过,他摧毁书珊城的庙塔时,把“亮铜板上镶着的犄角”拆了下来。那显然是镶在彩陶砖片上面,代表该城神的东西。各层平台还可能种植了花木,像巴比伦空悬花园那个样式。

    吾珥城几个世纪来,一直是苏默人的首都。那里的庙塔由于修补工作做得好,所以保存得最完整,而且最壮观。吾珥城位于伊拉克南部,就是《圣经·创世纪》里提及的迦勒底人的吾珥城,亦即亚伯拉罕的故乡。伍利爵士在那里发现很多苏默的艺术珍品,以及内有殉葬臣仆尸骸的陵墓。

    二、考证最早的一座庙塔

    吾珥城的庙塔又高又大,远处就可望见。虽然整个上层建筑已经消失不见,但是从气魄之大、建筑之平衡有力来看,废墟仍不失为一座令人惊叹的古迹。该庙塔是分几个时期建成的,不过整体上非常协调,实在令人惊奇。这座庙塔最早的建筑,可能远在公元前3000年落成。后来可能曾在公元前2100年重建。到了埃布查内萨二世全盛时期,再把它加高。庙塔是为吾珥居民最崇敬的月神南纳而建的。月神的圣殿就设在庙塔脚下。神临人间落脚的高塔与神所居住的圣殿,通常都依照这种方式建成。

    尼姆拉德泉的庙塔也是埃布查内萨所建,奉献给文曲星纳布。纳布是附近巴比伦城马都克神的儿子。古代行旅看到这座庙塔,往往误以为它是巴别通天塔。塔基的一边长270英尺,遗迹仍很宏伟可观。由于一场大火烧毁了部分庙塔,上层砖头熔合成有了陶釉的大块。大火的成因可能是由沥青和草秆自燃而起。

    建造庙塔的人,利用一些别出心裁的方法,特别多用内部的排水系统,防止雨水侵蚀未经烧硬的土坯。这些系统曾在吾珥城的庙塔中发现过。埃布查内萨二世也曾发现尼姆拉德泉的庙塔因“排水管失了效”,快要塌下来。不论采取什么预防措施,庙塔多半都因日久必然损毁,在千百年历史中,必曾多次重建。

    现存最大的庙塔,并不是在美索不达米亚,而是在古代以拦国的乔加赞比尔,即今日伊朗的西部地区。当地虽然别具特质,但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交往甚密。距古代以拦国首都书珊约18公里的一座庙塔,就是彼此保持往来的明证。

    庙塔大约建于公元前1250年,是以拦国王昂达殊-纳皮里沙所建。砖块上常有他的名字。庙塔共有5层,高近170多英尺。塔顶上的神殿供奉以拦神恩殊仙拿克。朝圣的人似乎可以走上庙塔的第一层,其余部分则留给祭师专用。考古学家在遗址发掘时,发现一些鲜为人知的宗教仪式。整座结构的厚墙内,有些特殊格局的房间,在某个时期曾经用墙封起来。

    从这座庙塔的规模可知,昂达殊-纳皮里沙是位很有权势的国王,可惜有关他的记载没有多少。不久前在书珊原址发现了他妻子纳皮拉苏的铜像,现藏在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中。铜像用生铜铸成,经过加工凿刻,重一又四分之三吨,手工精巧,堪称古代中东的艺术杰作。

    在现存的许多庙塔遗迹中,最可惋惜的就是,最大最杰出的巴比伦的埃特曼南基,没有留下基层上部建筑物的遗迹。

    《圣经》上记载这座名塔的文字,大家耳熟能详。世人认为这是出自挪亚后人所述:

    “他们说,来罢,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圣经》对塔名的解释,非常奇妙,把“巴别”这名词与希伯莱文的动词“混乱”连在一起。其实巴别原字是来自巴比伦文,原意为“神之门”。

    埃特曼南基的意思是“天地的基本住所”。建成后又重建过多次,最后由埃布查内萨二世改建成最辉煌的庙塔。

    公元前689年,亚述国王西拿基立攻陷和摧毁巴比伦城,庙塔也未能幸免。早期的一个巴比伦王国因而突然灭亡。但新巴比伦王朝的君主自纳伯波拉萨(公元前625至公元前605年)起,便着手重建庙塔。纳伯波拉萨在记载这项重建工程的铭文中宣称:“取自山上海上的金银珠宝,大量镶在塔基里……各种油料香料混和在砖块中……我身为王者,喜欢运送盛砖的篮子,把篮子送到塔基去。我在马都克神前鞠躬,脱下皇袍,解下皇帝的徽章,把砖和泥顶在头上运送。我叫最心爱的长子埃布查萨帮助运泥,又亲自携来酒油两种祭品……”

    另一段相信是埃布查内萨所写的铭文,记载建筑工程接续进行的情况:“至于埃特曼南基,纳伯波拉萨……已把塔基建好,并建到30腕尺(约45英尺)高,但还未建塔顶。我着手做这件工作。我亲手把从黎巴嫩茂盛的森林运来的雪松木斩开,用作建筑材料。又把围墙那些大门建造得辉煌壮丽,像白昼那样炫目。还亲自把各门装上。”

    建筑物上的浮雕,都刻出国王及皇族参加建筑工作的情况。他们头顶载送建筑材料的篮子,手拿工具和建筑用的器具。

    三、仅仅是用作敬拜神灵吗?

    巴比伦城内用来敬拜神的财宝,确实灿烂夺目。通天塔旁边就是城内宗教生活的中心马都克大神庙。马都克坐在庙里的宝座上。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这座金像的重量,不下800“他连得”,等于22吨。

    另外有块铭文,把巴比伦围墙里面拜神的地方详列出来。其中有“53座属于各主要神,55座专供奉马都克,另有300座地神祠及600座天神洞”。此外,还有近四百个祭坛。

    兴建那么多建筑物,而且有的还很庞大,需用的人力一定相当多。巴别通天塔被亚述人破坏后,埃布查内萨下令巴比伦人重建时,根据铭文所说,他们不得不号召“全国各族的人,不分南北也不论内陆或沿海地区,都要前来参加工作”。

    埃布查内萨死后25年,巴比伦成为波斯国的一个省。公元前478年,波斯国王瑟克昔斯在那里平息了一场叛乱之后,就任由埃特曼南基弃置。后来附近希拉地方的居民可能前来从倒毁的瓦砾中把砖块拣出,拿去建造房子。

    虽然如此,大约在公元前460年,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游览该城时,依然对埃特曼南基赞赏不已。希罗多德记述说:“它有一座实心的主塔,一弗隆(220米)见方。上面又有一层,再上是第三层,一共有8层,外缘有条螺旋形通道,绕塔而上,直达塔顶。约在半途设有座位,可供歇脚。”庙塔共有七级,他却说有八层,必定是把塔基的土台或塔顶的圣所也计算在内。

    他这段简短的描写,在一块珍贵的古碑上有较详叙述。据说此碑得自伊沙基拉,即塔基内的马都克神庙。碑文所记的大庙塔尺寸是,塔基每边长295英尺,高度也是295英尺。考古学家查出,塔基边长的准确数是300英尺。因此碑文所说的数字,似乎相当准确。

    巴别通天塔的实际尺寸,超过其他已知的庙塔相当多。因为它属于马都克,所以理应比其他庙塔都大。马都克原是巴比伦一城之神,后来由于巴比伦城长期享誉盛隆,远超美索不达米亚其他城市,马都克就成为一国之神,连极有势力的天神阿努及地神安里尔也失了色。大家改奉马都克为至高无上的神,说他支配整个宇宙。他既是一国之神,又是天下之神,因此不单是军队的保护者——带领士兵取胜的战神,且兼是仁慈的至尊,生命和健康的赐予者,世上财富的保护者。

    希罗多德曾记述,巴别通天塔顶上“建有一座大神庙,里面有张精致的大睡椅,铺陈华丽,旁边还有一张金桌子。神殿内并无偶像。假如我们相信那些担任巴力祭师的迦勒底人的话,除了一个巴比伦女人之外,没有人在那里过夜。这个女人不论是谁,只要是神挑选出来的,就可以独自留在那里过夜。迦勒底人又说,神亲自进入庙里,躺在睡椅上休息。但是我不信他们说的。”

    巴比伦城至高无上的马都克神,与代替他神圣妻子莎潘妮坦的女祭师象征式结婚,典礼大概是在塔基的神殿里面举行。这项仪式名为阿基图,是新年庆典的大日子。举行庆典时的气氛极端庄严肃穆。这种神圣婚礼的传统,主要是鼓励生育和增产。

    希罗多德到过巴比伦后一个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1年到达该城。他本打算重建废塔,后来却不得不放弃这项庞大的工程。据希腊地理学家斯特雷波的报告,单是初步清理原址地面,就需要一万人工作两个月。

    希腊征服者到达后,米索不达米亚的伟大文明就毁灭了。许多世纪以来,那些残破庙塔的原来用途,一直都神秘莫测。古代的学者对那些巨大的结构,提出许多学说来解释。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史学家戴奥多勒斯,到过许多地方。他认为庙塔是天文观测台。祭师当然可能利用庙塔作观测台,因为米索不达米亚人的天文知识很丰富,懂得复杂的计算。崇拜天体,对他们的文化非常重要。他们崇拜日神和月神,还把行星特别是金星奉若神明。

    有些学者根据斯特雷波的记载,支持另一种学说。斯特雷波断定巴别通天塔是马都克的陵墓,或者说得确切点,是衣冠冢。考古学家还未能证实这点,因为整座庙塔已毁掉了。它可能只是象征式假坟茔而已。

    后来有人认为庙塔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可能隐藏着陵寝和密室。最早到米索不达米亚从事考古的人,甚至考虑摧毁庙塔来解答这个疑问。

    其中一位是弗雷斯内尔。19世纪中叶,法国政府派他率队前往巴比伦考察。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巴比伦南面尼姆拉德泉的庙塔。这座庙塔常被误认为巴别通天塔。弗雷斯内尔在写给法国外交部长的信中说:“关于幼发拉底河以西尼姆拉德泉那座常被认为是巴别通天塔的纪念塔,罗林森上校(一位英国领事及东方通)告诉我,他以为通进塔内的简便方法,唯有使用地雷把它炸开两半。这样才能进入塔中心。日后我若能与统治尼姆拉德泉一带沙漠地区的阿拉伯人建立了友好关系,说服他们允许我试用这种方法,部长大人是否准许我这样做?”

    法国政府答允了,可是弗雷斯内尔致力于巴比伦的研究,无暇与阿拉伯人打交道。当地气候酷热,加上考察工作太繁重,使他无法支持,结果未能实现上述的计划,就与世长辞了。

    今天,一般学者都同意,庙塔是给神建的,可以让神在下凡的的时候做临时的休息落脚之处。虽然这些神都是天上之神,但并非不出天国,还经常参与凡间俗务。他们相貌总是跟凡人一模一样,还被认为具有人类同样的需要和情感。

    当时的人民在生活中,一方面要应付洪水为患,另一方面又要忍受烈日煎熬。我们很容易明白,他们和那些祭师处身那种困境中,经常求神赐助的心情。由于他们渴望请神下凡,这才掀起人类历史上,最引人仰慕的一个庙塔时代。

    四、空中花园——巴比伦永逝的梦幻

    巴比伦是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它位于幼发拉底河畔,波斯湾的西北方向约400英里处。与地中海的相距600英里以上,在现在的伊拉克境内。这个城市是由于著名的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而出名的,他曾制定了一部颇有影响的法典,现在该法典珍藏在巴黎的卢浮宫中。在他以后的王朝中,巴比伦城市的命运时好时坏,但在新巴比伦王朝或迦勒底王朝时达到了顶峰。这期间,出现了一系列令人佩服和值得纪念的统治者,他们的名字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消失中幸存了下来。公元前612年,亚述王朝垮台,此王朝的奠基人纳伯波拉萨同他的同盟——米堤亚人和塞斯亚人对此负有责任,要不然,将很有可能世代保持对政治和生活的控制。他的儿子埃布查内萨二世,在丹尼尔的书中被叫做埃布查德瑞萨,是美索不达米亚最著名和最有功劳的国王之一,他采用一种积极的策略去扩大和维护他的权力。据《圣经》记载,他曾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发起战争,结果推翻了犹太国王约胡阿肯,许多犯人在公元前597年被迫迁往巴比伦。

    后来,他又毁坏了耶路撒冷的犹太教圣殿。在公元前586年,犹太人大批地移往巴比伦。这个王朝最后的国王是纳伯尼达斯。

    在国内,埃布查内萨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他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生产了无数的泥砖,而后在皇家建筑师的指导下,这些泥砖变成了宫殿、庙宇、大门和华丽的城墙,其规模宏伟使前来参观的名流以及受统治的老百姓无不拍手叫绝。这些建筑的一个特色,就是在最堂皇的建筑表面,使用了蓝色琉璃砖,而且其中一些砖还嵌有狮子、牛和龙的浮雕,以此来显示国王所在城市的壮观和气势。希罗多德关于巴比伦的经典叙述,就描写了埃布查内萨建造的这座城市,幸存至今的这些塑像是他宏伟功绩的证明。

    首先感谢德国考古家罗伯特·库戴威在20世纪初,对巴比伦城遗迹进行了挖掘,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已被发掘出来。除了城市的遗迹,巴比伦的历史学家还存有国王们当时自己留下的那些成文的楔形文字证据,他们非常希望神能将他们的成就铭记在心,为了能让子孙后代更详细地看到,于是用很长的文字记载了他们的建筑方案、他们修复情况和改建过程。

    这样的建筑碑文是此王朝的特色,对于现代学者来说,需继续将这些断断续续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楔形文字原文进行分析。除了这一国王自己的记述外,还有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巴比伦的地形学》,可供我们参考,全文长达5个书板,它比较完整地描述了这个城市,列举出了该城市的街道、神殿、大门及庙宇的名字。此书对于那些公元前1000年对巴比伦感兴趣者,无疑是无价之宝。

    对空中花园的探寻,到这里,使人们感到怀疑的是,在所有楔形文字的文献记载中,根本没有提到传说中的显示奇迹的东西,在巴比伦的碑文记述中,也没有谈到景致壮观的花园建筑。这不禁使我们做出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后来描述的是可信的,那这个建筑一定是后来经过了相当大的技术加工。下面我们就接着看一下从后期作者那儿搜集来的有关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材料。

    主要有5个人给人们留下了对空中花园的描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伯诺索斯。伯诺索斯是当时的亚历山大大帝,一般认为他生于公元前350年以后,他曾自称是一位拜尔神(他就是巴比伦民族之神马都克),具有迦勒底人血统。在后来的生涯中,他离开了巴比伦到考斯岛居住,但在大约公元前280年,他写下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巴比伦王国》,其中一部分意在向希腊及使用楔形文字的人们介绍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另一部分有关亚述的),这是一部准确详实地记述巴比伦城的书。从伯诺索斯遗留下来的一些东西看,他对苏美尔人和阿卡丹人的楔形文字等古代文献相当熟悉,这些文献流传已达1000年以上,在巴比伦研究学会中仍是研究巴比伦历史的重要资料。《巴比伦王国》由其作者献给了安提查斯一世(公元前281年——前260年),他曾有意全面了解马都克及巴比伦王国的神殿和学习的有关情况。希腊人视其他种族人为野蛮人,所以这本书没能得到广泛传播,它现已不存在。幸运的是,后期的一些作者引用了它,这样就保存了这个无价之宝中的好多东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从楔形文字原文中,获知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思想和传统相吻合。文中,伯诺索斯将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归功于埃布查内萨二世,后来一位名为约瑟夫斯的作者,在记述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时,与伯诺索斯的思想大体相同,他曾两次引用了这段内容。下面就是他对埃布查内萨功绩的记述:

    “在他的宫殿里,建有山丘,还有各种各样的树。另外,他还为妻子建造了空中乐园,他妻子是米堤亚人,建造空中乐园是她们家乡的习惯。……在宫殿里,他建造了高高的石头平台,里头仔细布置了山景,种植了各种树木,建成了空中花园,因为他的妻子来自米堤亚,喜欢山景。”

    原来的资料中都没提到埃布查内萨的妻子,但在历史上巴比伦人同米堤亚人之间的皇家婚姻是很有可能的。伯诺索斯告诉人们,这位米堤亚公主叫阿米提斯。

    其他四位作者的描述包含了较多的工艺描述,下面引用了戴德罗斯·斯卡拉斯的一段。他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

    “在围城外,还有一座空中花园,此花园不是由塞米拉米斯建造的,而是后来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于他的一位爱妾而特意建造的。据说,因为她是波斯人,渴望自己的山上能有草地,于是要求国王依照波斯那种特有的风景建造一座花园。花园每边长为4普勒斯伦(古希腊长度单位,等于101.2英尺),由于花园倾斜呈阶梯状,所以整个花园看起来就像一个戏院。建造上面一层的斜台时,下面须有柱廊,柱廊将承载花园的整个重量,而且随着花园的延伸,它们将一点一点地逐渐升高,最上面的一根柱廊高达50腕尺(古代长度单位,相当于由肘至中指尖的长度,通常约为18英寸或更长些),它直插花园的最高面,与城墙等高。另外,所修的墙,花了很大代价,墙厚22英尺,而两墙之间的通道才有10英尺宽。柱廊的顶部架有石梁,长16英尺(包括重迭部分),宽4英尺。在顶梁上,有三层材料,第一层为混和有大量沥青的芦苇;第二层为由水泥联结的两行烤砖;第三层为顶端覆盖层,这样,土中的水份就不可能渗透下去。在所有东西上面,要堆积足够深的土,以保证能够埋住大树的根部,当地面被平整后,便可用来栽植那些很大或具有其它特色的各种各样的树,以供参观者欣赏。建筑中的游廊一个比一个突出,因而阳光充足,里面盖有许多仆人住房,在游廊中,还有一条通向顶端的通道以及给花园供水的机器。机器从河里供给了花园大量的水,但外面的人却谁也不会看到。”

    学者们认为,从戴德罗以上的记述中,可推知失踪的《亚历山大历史》中的一些东西,此书的作者叫克雷塔查斯,为亚历山大人,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生于亚历山大击败大流斯统治的波斯之时。他即使没有亲自去过巴比伦城市,却也可从那些在亚历山大服役且去过巴比伦城市的士兵那儿获知一些情况。进一步的资料,便是来自于一位名叫盖特斯的希腊医生,他是一名战争囚犯,曾于公元前400年左右在波斯宫庭中当御医。下面是有同样原始的资料的记述,它取自于拉弗斯写的《亚历山大的历史》:

    “城堡的顶端是空中花园,一个希腊诗人陈旧的话题。它们与城墙等高,众多的高树形成了一大片绿荫,树的周径达12英尺,高50英尺(其中不包括在土中的长度,它们还可以往下不断地长)。支撑这些的是20堵墙,它们间隔只有10英尺,墙上面覆盖有石柱,铺成了四边形地面,其强度足以承受土的大量堆积以及水的灌溉。若从远处看,这些树好似长在山上的一片森林,随风摇曳。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地,它们不仅会受到一些人工的损坏,而且会受到自然本身的破坏,但是,尽管树根在不断地加强,树干在不断地变粗加重,这种结构却依然完整如初。传说,这座花园是由一位在巴比伦统治的亚述国王,为满足其王后的要求而建造的,王后喜爱森林风景,于是劝说她丈夫仿照自然美景而修建了如此堂皇的花园。”

    对于斯特伯,在这个话题上,他更相信一本已失踪的由万斯克瑞特斯写的著作——这本书也是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写的。它是这么描述的:

    “巴比伦,位于一平原上,其城墙的周径为385视距,墙厚32英尺,两塔之间高度为50腕尺,塔自高60腕尺。在城墙上面,驾有四匹马的马车能够轻而易举地并排通过,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它同空中花园被并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为四边形状,边长是4普勒斯伦,它由一个接一个的拱顶组成,其地基纵横交错,呈立方体状。这纵横交错的地基,里面被挖空,但上面能覆盖着那么厚的土从而种植粗大的树,它是由烤砖及沥青建成的——指的是地基本身、拱顶和拱形框。为了能到达最高处的平台屋顶,建有一楼梯,楼梯旁边有螺旋器,通过它,不断地将水从幼发拉底河引到花园。这条河宽607英尺,流过本市的中心,而花园正在河畔。”

    最后,再看看拜占庭时菲娄的观点,在公元前250年左右时他曾负有盛名,他提出的“世界七大奇迹”正是我们习惯上最通用的。对于巴比伦这个著名的花园,他是这么描述的:“空中花园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花园中植物生长在高出地面的一定高度上,也就是说它们的根不是被埋覆在地里,而是埋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中,这便是空中花园结构的技术特色。这种结构,它的整个重量由石柱来支撑,石柱上架有横梁,其间隔很小。横梁实际上是棕榈树干,这种木材同其它木材不一样,当受潮或受压时它会向上弯曲,而且它还可给花园中的根茎及须根提供养份,这是由于这种树干上有许多褶皱,其中贮存着适当养份。正是这种结构,支撑着又广又深的泥土,从而可种植那些花园里常见的阔叶树以及各种各样的花,以供游人欣赏。花园的耕地方式同一般地面一样,而且同其它土地一样,它可适用于嫁接及增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块耕地搁在了下面石柱中行人的头上。即使在上面用脚踩最靠近支撑枢架的那些低层且较紧密的土,也依然泰然自若。来自源头的水流有一部分直线流下,然后通过靠机械力驱动的机器旋转,部分水流被喷射,保证了整个耕地区域的长久潮湿。因此,草地总是绿的,树叶总是那么繁茂。地面的渠道纵横交错,树根(系)吸收了底部的渗透水,因此树长得很茂盛。这个建筑纯粹是一个皇家奢侈的艺术品,它最惊人的特点便是耕作者悬在了参观者的头上。”

    据说菲娄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如果他真的生在大约公元前250年,他甚至无法得到关于空中花园准确的二手材料,因为毕竟亚历山大公元前323年死在这里,埃布查内萨的宫殿具有良好的保护措施。

    以上这些就是异教徒作家遗留给人们的有关空中花园的主要资料,在他们的所有描述中,考古学家最同意伯诺索斯的观点,那就是埃布查内萨国王建造了此花园。在研究巴比伦城市时,提醒一下,应该考虑到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开始的其他皇家花园,因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以前的国王们曾以此为骄傲,并对它们倾注了大量心血。

    人们都说亚述人具有狼冲向羊群那样凶猛的气势。森纳切瑞伯(公元前704年——公元前681年)这位亚述人,据说他本人对植物很感兴趣,于是在尼尼威宫殿附近建造了一座很大的花园,设法种植了一些珍贵奇异的植物,还有药草及树,其中一些树是从很远的地方收集来的。在他的记述中,如果将短语“产生羊毛的树”理解为是棉花的话,那么可以说,当时的棉花是从印度进口的。为了能保证尼尼威水的稳定供应,森纳切瑞伯费了不少劲,他给克胡斯河筑了堤坝,以防止洪水的袭击,他甚至还修了几英里的沟渠,至今还留有遗迹。因此可想象。为了保证花园的充分灌溉,森纳切瑞伯采取了一切的措施。

    另外,一些较早的亚述国王,在他们的皇家碑文中,也给我们留下了有关他们花园的记述。早在尼尼威·底格拉斯·比莱瑟一世(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1077年)统治时期,就以他富饶的花园及果园为自豪。在另一个亚述国王尼米若德阿瑟纳斯帕尔二世(公元前883年——公元前859年)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刻在石柱上的很长的碑文,上面描述了他是怎样种植城堡及底格里斯河附近的花园的,花园中栽培有一系列作为战利品的外国品种的树。

    “运河的水从上而下流入花园,园内充满了芳香,水珠像星星一样在花园中闪闪发亮。石榴树上长满了像葡萄一样的一串串果实,微风中送来了一阵阵清香,我——阿瑟纳斯帕尔像只老鼠似的在花园中,欢快地不停地收获果实。”

    在英国博物馆里,有一段完整的依据原物复制的楔形文字碑文,上面列了巴比伦国王马都克·阿波拉第纳(公元前721年——公元前710年)的花园中各种不同的植物。共列出了67种,其中大多为蔬菜。在英国博物馆中,还有一幅著名的浮雕,它属于亚述最后一位国王阿瑟班尼帕尔(公元前668年——公元前627年)浮雕给人们展现了他在首都尼尼威的一部分皇家花园。

    由此可见,后来的作者都着重谈到了空中花园,而且也证实了美索不达米亚皇家花园的传说,这样,人们可能对空中花园不再怀疑。假如在巴比伦的全盛期还有一些特别建筑,下面就看看它们都可能位于这座城市的什么位置。

    五、引发后人思索的巴比伦奇迹

    巴比伦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大的城市,它甚至超过尼尼威,占地850公顷,这些可以从埃布查纳萨时期的内城规划图中看到。这个城市用两道城墙围起来,城墙由纳伯波拉萨开始建,而由埃布查内萨最后完成。这些城墙展现出一种气势雄伟的景象,在上面斯特伯的论述中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些城墙完全称得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城市上空有一座塔形建筑,叫赞格瑞特即庙塔,它位于马都克修建的一座很大的庙内,靠近埃萨格拉庙。关于在埃布查内萨以后那个世纪的巴比伦,我们从希罗多德的《历史》中,也掌握了一些情况。希罗多德,生于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80年之间,常被称为“历史之父”,确认为希腊最好的作家。他有一部著名著作,记录了发生在希腊及波斯之间的那场毁灭性战争,里头拥有关于古代世界的大量资料,其中还包括许多有关埃及及巴比伦的吸引人的细节。他是这样描述巴达克的庙宇建筑的:

    “城市每半边的中央,各有一个堡垒,其中一个堡垒中建有由结实的墙围着的皇家宫殿,另一个建有膜拜拜尔神的庙宇,即巴比伦的宙斯。庙宇呈方形建筑,每边长2弗隆,门呈青铜色,在我那时候还保存着。在塔的顶端建有一座较大的佛堂,里头放有一种相当大的睡椅,装饰华丽,在它旁边还有一张金制的桌子。神殿中没有神像,除了一位亚述妇女自己以外,没有人在里头过夜。切尔第斯也说——尽管我不相信——上帝变成人进入此庙中并在这张床上休息。在埃及也流传类似的故事,说是在底比斯,有一妇女总是在底比斯的宙斯庙中过夜,还说她同巴比伦庙中的那位妇女一样,禁止与男性接触。在帕塔亚的里西亚镇,也有一种传说,说是传送神谕的尼姑在晚上要被关在庙中。

    在巴比伦神庙中,在位置较低的地方还有第二个神殿,神殿中有一座巨大的拜尔坐像,它全部用金制成,被放在一个金制的宝座上,旁边还摆着一张金桌子。切尔第斯告诉我,制造这些东西共用了22吨以上的金子。”

    巴比伦庙塔反映出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主流。正像希罗多德所叙述的,巴比伦庙塔采用了泥砖筑成的阶塔形式,并在顶端设有一小殿。在古代伊拉克的许多城市中,庙塔都以或大或小的规模存在着,但巴比伦被认为是最好的,在历史上,经常认为它就是詹尼斯书中的巴比尔塔。在最后的一个世纪中,为了确定巴比尔塔是否就是巴比伦靠近波斯帕或阿格弗的那个塔,曾引起激烈的争论。在我们以上提到的这些权威人士中,希罗多德是最接近埃布查内萨时代的一位,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在他的记述中根本没有提到空中花园的事,这点很难解释。有人认为,花园可能就建在庙塔的顶上,这样就与我们的另一论述一致,那就是:庙塔的作用就是将人带到尽可能高的顶端,正是这种阶梯形状引出了一个人工仿造山景的故事。这一点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花园的灌溉怎么解决呢?所以人们很难想象:在巴比伦的庙塔上曾经覆盖有一片草木。然而不管怎样,庙塔确是空中花园存在的一点依据。

    巴比伦的内城既华丽又井然有序,街道互相垂直,其中一条与河平行,看起来与现代的道路没什么两样。城市共有8个大门,其中最著名的为艾舍塔门,这个门大约设置在北墙的中间,对应的为同样著名的前进大道。考古学家们对于这个堂皇的建筑,已根据它的遗址进行了修复,我们在东柏林的沃德斯塔查斯博物馆可看到它的模型。在这里尤其要提一下,修建此门也使用了大量的我们曾提到过的蓝色的琉璃砖,而且正是通过这个门,国王埃布查内萨、大流斯和亚历山大相继曾带着随从、伴着乐声凯旋而归。

    在埃布查内萨时期,巴比伦有好几座宫殿。北宫位于城墙外边,这是根据夏宫相当少的部分遗迹而建成的。最重要的是南宫,它包括5个大的庭院,庭院中有一些房间,皇室就设置在这儿,《圣经》中描述拜尔沙萨举行盛宴的所在地也在此,亚历山大曾死于此地,当时他还正在哀悼荷菲斯深。这座宫殿同样使用了琉璃砖。后来在埃布查内萨统治时期,在此主殿的北边又建了一座宫殿,考古学家认为此宫殿一定是当作博物馆用的,里面贮藏有一些详细的很早的以至于早到公元前3000年的碑文。如此看来,对考古学家来说感兴趣的似乎不只是新巴比伦王朝的国王们。

    在开掘南宫东北角的时候,库德威发现了那座拱顶建筑,他暂称它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这座建筑采用地下洞穴的形式,共包括14间拱状小屋,正像库德威所描述的:

    “14个小房间尺寸和形状大小相同,它们由一个中间过廊分成两排,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围绕着这个不规则四方形院落建筑的是一条狭长的回廊,远处那排拱形小房面向北面和东面,直对城堡宽厚的外墙,而紧挨着它的另一排拱形小房面向西边和南边。在西边那排小房中有一间井房,里面的井与在巴比伦和古代世界已知的井完全不同。井房里紧靠着共有三口竖井,一个正方形的,两边为椭圆形的,这种布局使人一眼就可看出这里除了安放机械链带水压机外没有其它的解释。水压机的使用原理和我们现在所用的链泵基本一样,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一眨眼的功夫轮子就转动一周,水桶也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倒水的整个工序,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发明至今还在邻近的地区广为使用,它被叫作都拉伯(水桶),它可以提供不断的水流。”

    接着他又描写着:

    “对平面图进一步地观察后发现,长度一样的中间那排房子与外面一排房子一样都有较厚的墙壁,对这种现象的唯一解释是前者比后者重得多。假设通过伸缩接缝进一步证实了环绕它们墙壁的内部结构,利用筒拱术将环绕着房间四周的墙壁分开,通过这种办法可使一整块14个圆筒大的拱顶墙板在封闭的方形院落建筑中自由上下,就像望远镜的接合处来回伸缩一样。在这方面拱顶建筑在巴比伦的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另一方面这也是例外。建筑中使用了石头,这在废墟遗址发现的大量巨大石片和不规则的石块已证明了这一点。挖掘工作所得到的印象远比从单一的报告中得到的要深刻得多。经过砍砸加工过的石头大量地使用只有两处,一个是空中花园的拱形建筑,另一个是卡瑟北墙。这一点很值得注意,在描写巴比伦的所有书籍中,包括楔形文字的记载,只提到石头用于卡瑟北墙和空中花园的建筑中。”

    由于已经提出了这种建筑与花园遗址的区别,库德威又说道:“当细致的研究充满困难而停步不前时,这种鉴别性的工作得出的结果令人感到惊讶,至今还没有谁能将自己反映古代国家真实面貌的努力与今天的考古发现取得一致的。”

    库德威首次提出这个建议时并没有完全肯定,这只不过是他的一种想法。但是在后来的一些出版物中,这个想法越来越得到肯定,许多作者接受了这一观点。关于世界七大奇迹的讨论结果已趋向一致。今天,去此地的游人就会看到陈列在那里的建筑物遗迹并被告知这就是幸存的埃布查内萨时期的著名建筑。最近,巴格达文物研究理事会会长收集到了一些破碎的砖石,对拱形建筑又进行了一番研究。

    研究的结果,使得在测量上比库德威的更加精确而且增加了一些其它内容,然而对于此建筑物的最初用途仍旧不能确定。

    下面,将库德威的观点总结为以下几点:

    (a)使用了石头,这在其它地方是少见的。

    (b)出现了异常厚的墙,以此来支撑重型上层结构。

    (c)存在空前未有的井。

    库德威综合他收集到的所有资料,画出一种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图。

    许多年前,德国人写了一篇关于挖掘此建筑的报道。从此以后,大多数学者将此问题搁在了一边,大概是因为缺乏新的证据吧。但是最近,一些学者又重新回到空中花园这个话题上来了,他们提出了几种反对库德威的观点,很有说服力。

    根据一般规律,拱形建筑中拱顶小屋的复杂结构,表明它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实际用途。现在认为它大多是做贮藏室用的,因为在里头发现了一叠楔形文字书版,上面有埃布查内萨统治的第10年至第35年期间的有关记载。这些原文列出了那个时期对被俘虏到巴比伦的充军者食油、大麦的供给单,其中尤其提到了犹太国王吉胡肯及其随从,很有现实意义。这些原始资料都同《圣经》捆在一起。原文中还提到了其它许多俘虏,因此,可以猜想,在设计此建筑物时须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安全,毫无疑问这些墙能够支撑一座花园,更何况一条前进大道呢?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关于水源及河到拱型建筑之间的距离问题。斯特伯的观点是花园位于河边,但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个位置在能与南宫成为一个整体。如果人要从埃布查内萨宫殿到花园,将不得不横穿后方庭院及房间,影响国王及王后的隐居,更不用说后宫了。最后,学者们为了位置问题寻遍了此市的每一个角落。

    有二种北城地图,库德威所依据的地图拱顶建筑几乎在地图的中央位置。威斯曼依据的地图则提出:空中花园位于大型建筑(10米×230米)西部工事的北边,而西部工事位于由埃布查内萨王后居住着的西宫和幼发拉底河之间。他还提到:

    “开掘西部工事时,发现了一座类似小宫殿的建筑,它可以是一座‘夏宫’,一个楼阁或一个亭子……整个建筑非一水平面,而是从上往下逐级降低,可若要从下面平台上到另一较高的平台,却根本没有一条路或桥能直接通到。

    “将这些花园设计成阶梯状并使之位于幼发拉底河的东岸上,可能避免干燥的西风吹并可保证日光的照射。这种阶梯有可能一直延续到靠城墙的北部,从宫殿中可看到,它呈一个圆形剧场状,这样将有利于花园的迅速扩展,它将可能扩张到阿克塔庙,也能扩张到位于城堡外的北部花园。埃布查内萨曾要求将宫殿通过原先的南部城堡的双重墙扩张到北宫时,在斜坡上设计一建筑。我们曾发现了适用于扩建的灌溉水沟,很深,它们同比格尼尼提到的水库连通,这样可保证水在墙外的护城河中流动。”

    伊拉克学者马吉德博士指出:靠近河的这两堵高墙(约25米厚),也许曾凿出过台阶并铺有沥青及地席,形成了阶梯状。在埃布查内萨的记述中,他将此建筑描写为“貌似一堵雄伟的筑城墙”,反映了它为一种仿照山峰的风景。

    在最近研究中,威斯曼教授根据这新位置重新画了一种风景图,它将传统论述与考古学家关于地点的考查结合在了一起,最大程度地反映了根据现有证据所能得到的情况。

    谢鲁克·胡尔斯曾惊讶于沃特森教授的一种推论。他说,可以根据一个人留下的帽子来推断他的智力,因为若帽壳大,则证明他脑袋大,这么大的脑袋,则里头一定有东西。这种理论可用于对空中花园问题的讨论上。旅行家们对此拥有这么大的兴趣,在一些作者的书中反复提到这方面的情况,尽管不是他们亲身所见。古典作者有关空中花园的证据是很深刻的,不能够轻易忽略它。人们看到,伯诺索斯把空中花园归功于埃布查内萨,使人们了解了他那个时代的建筑情况。人们也知道,皇家花园习惯上被认为是美索不达米亚宫殿的特征。楔形文字原文中没有提到空中花园,这问题对人们来说是个困难,它比希罗多德关于巴比伦的记述中没有提到此事更为棘手。不管怎样,在亚述研究中,总是不断有新的发现,很可能,在对巴比伦的挖掘中将会得到一份原文,它将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一线光明。现在,这个问题只能搁在这儿,但也有可能在巴比伦黑暗的天空中,人们将看到空中花园的轮廓,即使人们描述的那些空中花园从没有存在过,但城墙还是存在的,而且现在尚留存一部分,根据斯特伯的观点,巴比伦无论如何也算得上是世界奇迹之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