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祥预测地震
我国历史上对地震的认识,都侧重于天人关系的解释。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地震发生太突然,且又发生在地下深处,人们感受到的只是震动和瞬间留下的一片废墟,对其本质很难搞清。总的来说,我国古代人们预测地震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1.观星测震。我国古书中记录的观星测震经验有近百条。如战国《晏子春秋》中记有:“维星绝、枢星散,地其动”、“钩星(水星)在四心间,地其动”;西汉董仲舒《灾异占》中记有:“日黄无光,天下主失德、名山崩、地动”;东汉《春秋灾异》中记有:“辰星(水星)与填星(土星)合虚中,齐国地动”、“岁星(木星)人亢,或东或西,去亢一尺若三尺,地大动”;元朝《宋史·天文志》记有:“天纪九星,散绝则地震山崩”、“土星人昂中,地动、水溢、宗庙坏”等。观星测震主要依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方向、运动速度、所处位置、亮度、颜色,以及慧星、流星、月晕、日色等现象。这些现象与地震的关系盛行了千余年,至今仍有研究者在探索应用。
(2)观地测震。观地测震晚于观星测震,主要开始于明朝。1624年4月17日河北溧县发生6级地震,波及北京。宫殿动摇有声,缸水震荡腾波。正在京城的意大利传教士龙华民为解答朝廷大臣们的询问编写了《地震解》,该书列举了六种地震前的宏观现象,如“凡井水无有一切他故,而忽浑并发恶臭者,震兆也”、“池沼之水,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若风日清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浇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清朝《银川小志》记有:“宁夏地震,每岁小动,民习以为常,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狂吠,即防此患。至春秋多雨,冬时未有不震者。”清朝《虞乡县志》也记有:“乙亥八月六日阴雨连绵四旬,盆倾而注,过重阳微晴,十三日大霁。乡老有识者谓,霪雨后天大热,宜防地震。”观地测震主要依据地面上下的宏观异常或是贴近地面的宏观异常预测地震。什么是以震报震?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预测地震的方法称为以震报震。以震报震是基于这样的设想: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图像及地震波的特征是地壳应力场的反映。因此,试图通过对巳发生的地震进行分析,窥测地应力场的状态,寻找大地震前由震源区附近应力的集中、增强而产生的某些征兆。
古人防震
在防震抗震方面古人有许多成功的经验。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北京三河、平谷发生8级大地震之后,任塾在《地震记》中说:“大抵床几之下,门户之侧,皆可赖以免。”1730年(清雍正八年)北京西郊6.5级地震后,《翼I冋稗编》一书中写道:“方震时,闻深木格磔声,争避桌下,屋随倾压,赖桌槽柱得不死。”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中幸存的一位老人,根据前人传教和亲身体验说道:大地震很突然,来不及往屋外跑,且地面晃动猛烈,站立不稳,根本跑不动,但不要过于慌张,马上紧挨墙根趴下,前臂在头前重叠反握,脸朝下,鼻梁眼窝枕于臂上,可幸免于难。古人躲避地震的办法,即使在今天,只要不是预制板的高楼大厦,也可以采用。
为抗御地震,我国古人早已懂得用竹木、刑条、苇草等柔性轻质材料建造房屋。1556年(明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后,长安居民就有用“木板合厢四壁,上起暗楼”作为抗震的措施。台湾省古人在建筑城墙时就注意到“台地沙土浮松,不时地动,故以树为城”。淡水县保存下来的古城墙就是用竹子和树木等材料构筑的。我国历代建筑师们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宫宇寺塔和亭台楼阁,它们不仅是世界建筑艺术中的瑰宝,而且是不畏山摇地动的抗震建筑典范。经久耐震的古建筑物,一般都具有设计美观合理,结构严谨科学,地基匀均坚固,用材精良适宜,施工认真细致,维修妥善及时的特点,这些经验在今天也有用处。
地震前出现的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相关联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从理论上分析,地震是会有前兆的。因为地震是地壳运动中岩石应力应变不断积累、增加,当其超过岩体破裂强度时所发生的岩体突然破裂。所以,地震的发生总有一个应力应变长时期积累的过程,当这个过程中应力强度增长到接近岩石破裂强度时,岩石中将出现小的破裂,且其数量和长度随应力的增长而增大,由此而导致岩石体积的膨胀,于是在地表就可能观测到地壳形变。微小破裂的发展一方面使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密度、弹性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还将使地壳中包含的水、汽、气、油等各种流体开通其活动和流通的渠道。随着孕震区岩石应力应变增长,介质物理性质变化和地下流体活动的增强,可能观测到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地下水、地下气体、地球电场、磁场、重力场等各种观测量的变化。
像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下水异常、地光异常、气象异常、电磁异常等,这种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我们称之为地震的宏观异常。这种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复杂又多样,种类可以达到几百种之多,而异常的现象更是多达几千种。
地下水异常:人们常常接触的地下水主要就是泉水和井水,地下水出现异常表现在冒泡、翻花、发浊、升温、变味、变色、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涌出或枯竭等。
生物异常:动物由于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的灵敏,所以它可以相对于人类而言,能够提前感觉到灾害事件的发生。如老鼠能躲避矿井的崩塌、水母可以预报风暴等,动物的各种感觉也是不尽相同的,它们在视觉、触觉、听觉、振动觉和平衡觉器官中,不同动物在这些感官中哪些起主要作用和哪些起辅助判断作用都是不同的。动物的感觉非常灵敏,它会先于人类很长时间就能感觉到地震的躁动。人们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但是此时的动物已经是惊恐万状了,如猪牛跳圈、鱼跃水面、冬蛇出洞、狗哭狼嚎等。当然,动物的异常类型也是很多,如果它们出现反常情况,就要引起注意。
地震之前,不光是动物有异常
反应,其实植物也会出现异常的反应,如大面积枯萎、异常繁茂或是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等。
气象异常:地震之前的气象反常主要表现在空气闷热、日光晦暗、黄雾四塞、怪风狂起、小雨绵绵、六月冰雹或久旱不雨等,通常这种气候也会给人们带来烦躁焦虑的心情。
地面变形异常:震前震源区上方的地面出现大面积变形,除了通过测量仪器等可以观测到以外,也可以表现为宏观异常,包括公路表面频繁变形损坏,地面出现原因不明鼓包和裂缝等,这是由于地下断层蠕动加快形变量很大,传到地表(地表效应),已达到人能直接察觉的地步。
声光异常:地声主要发生在震前几分钟,极少数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几天出现。特点是人耳可听到从地下传来的类似坦克和飞机发动加速的轰鸣声、闷雷声、爆破声、狂风怒吼声、撕裂声。地声出现后一般紧接着会发生地震,因此地声是临震信号。研究认为这是由于临震时震源断层等缓慢滑动经过断层面上小的凹凸不平处产生的振动,或者最终破裂前,岩石中出现许多小破裂引致的振动。这类振动在临震时主要表现为声频振动,就是人耳听到的地声。
地动异常: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大家都知道的现象。其实地动异常就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晃动的现象。但是地动和地震不一—样,它没有地震运动的强烈,只是微微晃动,很有可能地震仪器都记录不到。
地气异常:地气异常指的是在地震之前,从地下冒出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有时无色,有时具有黑、白、黄等多种颜色,出现的时间一般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地气出来时通常会伴随着怪味,也有时是伴有声响或高温。
地鼓异常:地鼓很好理解,就是在地震之前地面出现鼓包,鼓起以后还会消失,这样会反复多次,一直到地震发生。地鼓还会伴有地陷和地裂发生。
电磁异常:人们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就是收音机失灵,其实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电视机、收音机、日光灯等发生异常。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唐山及其周边很多地区的收音机都出现失灵的情况,它们时有时无、调频不准、声音忽大忽小。当时北京地区的很多人在睡前关闭日光灯,但是灯仍亮着。
震前宏观异常举例
地面冒火:1966年3月8日中国邢台地震,2月份尧头乡6户农民家地面小裂缝冒出火光,发出爆炸声。22日7.2级地震前2天,寻寨乡民兵和解放军士兵多次看到村东南田地里发出蓝色光。
树林旋转:1966年3月22日邢台7.2级地震前,在隆尧牛家桥乡考察的地质部考察队汽车司机和队员6人,发现南阳楼村东有一片車树林右向和左向来回转动,近前考察只见有一条北东向地裂缝正在冒水。
地震预兆的民谣
由于地震的多发性和地震破坏力的巨大,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的发生与地震前兆异常现象进行了深人的观察,并总结出许多预知地震的经验。其中有些内容更是被编成了民谣,对于向人民群众普及地震知识有着特殊的作用,现在我们摘录了几首如下:
其一: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往外冒。
水位大升降,翻花打旋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甜水变成苦味道。
天变要下雨,水变地震要来到。
建立观察网,发现异常快报告。
其二:
地下水,有前兆。
不是涨,就是洛。
甜变苦,苦变甜。
又发浑,又翻沙。
见到了,要报告。
为什么?闹预报。
其三: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其四:
牛马驴骡不进厩,猪不吃食拱又闹。羊儿不安惨声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狗上房屋狂吠嚎,家猫惊闹往外逃。鸡不进窝树上栖,鸽子惊飞不回巢。老鼠成群忙搬家,黄鼠狼子结队跑。冰天雪地蛇出洞,冬眠动物夏苏早。蜻蜓大群定向飞,蜜蜂群迀跑光了。青蛙蛤蟆细无声,鱼翻白肚水上跃。野鸡乱叫怪声啼,蝉儿下树不呜叫。园中虎豹不吃食,熊猫麋鹿惊怪嚎。大鲵上岸哇哇叫,金鱼出缸笼鸟吵。
其五:
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其六:
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
其七:
喷沙冒水沿条道,地下正是故河道。冒水喷沙哪最多?涝洼碱地不用说。
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喷沙。
洼地重,平地轻;沙地重,土地轻。
其八:
砖包土坯墙,抗震最不强。酥在颠劲上,倒在晃劲上。其九:
地震闹,雨常到,不是霍来就是暴。阴历十五搭初一,家里做活多注意。
蛤蟆大搬家就是要发生地震吗
蛤蟆是指青娃和蟾蜍,属两栖类动物。这类动物震前习性异常的主要行为方式,是不适时令的冬眠现象出现,非冬眠季节的震例在资料中很少见。蛤蟆冬眠季节出现的震前异常原因可能与冬眠蛇出洞相类似。专家们曾对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前1月1~2月4日期间的冬眠蛇出洞,与1976年1月1日~2月10日山西临汾地区出现的冬眠蛇出洞(其数量超过海城地震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地区冬眠蛇出洞都是与蛇窝温度的增高有关,但两者生态特征上的差异却与本地区当时的气温背景直接有关。海城地震前冬眠蛇在0°C以下的低气温环境中出洞的“自杀”现象,是与当时地层温度增高2~3C有关,出洞后大多数呈冻僵状态。临汾地区冬眠蛇是在活动温度线(4C以上)的高气温环境中出洞,与当时的一股暖气流经过该地区的持续增温有关,出洞后大多数呈活动状态。显然临汾地区的冬眠蛇出洞事件是一种非地震的自然现象。
所以,无论是蛇还是蛤蟆,其行为表现存在多种因素,其行为异常并不预示着一定会发生地震。
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脱离险境,到达安全的地方,而对住房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解熟悉,是地震发生时能够成功逃离的前提条件。在地震发生时的危急关头,更应该知道哪里是安全的,而哪里又是危险的,要知道这些,就必须在平时通过熟悉住房周边环境来实现。
仔细观察,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住房的周边环境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比如在农村和山区,如果住房处于陡峭的山崖下、不稳定的山坡上、不安全的冲沟口、堤岸不稳定的河边或湖边等地方,地震时就容易因为山崩、滑坡、堤岸崩塌等危及住房。在城镇,住房如果处于高大建筑物或其他高悬物下,比如高楼、高烟囱、水塔、高大广告牌等,地震时容易因为这些物体倒塌威胁房屋安全;高压线、变压器等危险物在地震时容易因为电器短路等起火危及住房和人身安全;在危险品生产地或仓库附近,如果地震时工厂受损引起毒气泄露、燃气爆炸等事故,会危及住房。针对住房周边环境不安全程度的不同,应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如果不安全因素得不到解决,而地震在本地区发生的概率又比较大的话,就应该考虑搬迁。
发生过强震的地方会不会再发生强震
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方,还可能再次发生强震。从历史地震资料看,同一地点再一次发生强烈地震,一般要间隔一段时间,多则几百年,少则也要几十年、几年。间隔时间的长短因地而异,与那里地壳运动的强弱密切相关。在我国西部地震活动强烈的地震带上,在较短时间内重复发生强烈地震的情况多些;而在华北这样的地区,一般要间隔许多年才有在同一地点重复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
家家必备防震包
在准备防震包之前,你先要懂得各类物品所需的功能和为什么必要?在弄清楚这些以后再去准备心里就有谱了。
关于自救类物品有:碘酊、过氧化氢、棉签、口罩、绷带、杀虫剂。碘酊可以处理擦伤;当你的身体表面受到了大面积创口,就要用过氧化氢来处理了;而口罩则可以帮助你防止吸人烟尘;绷带能够帮助你止血,但是一般的伤口还是不适宜用绷带。事实上,很多人在地震发生以后都不是因为饥饿而死亡的,大部分都是由于环境污染导致伤口感染致死,所以很多研究地震的专家都认为,如果能够更好地抗环境污染和把自己的伤口处理得当,比拥有食物更加重要。在潮湿的恶劣环境中,细菌非常容易繁殖,所以此时你最需要的莫过于杀虫剂了,可以向你周围喷一喷,能够把周围的细菌和微生物杀死,还能够起到防止伤口感染的作用。
关于求救类物品有:收音机、口哨、手电筒或其他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
根据自身的情况准备一个防震包。这个包一定要够结实,里面必须有:
1.饮用水。建议你购买一些瓶装水,并要注意保质期。如果你准备用自己的容器装水,你应该从军用品或者野营用品专门店购买那种不漏气的、专门储存食品的盛水容器。在装水之前,要用餐具专用洗涤剂和水清洗容器,并用水冲净,以避免洗涤剂残留。容器内的水必须定期更换。除了水之外,还需要一些净化用的药片,比如哈拉宗、高碘甘氨酸,但在使用这些药片之前,一定要先看看瓶子上的标签。并向专业人士或医护人员咨询上述药品的使用。
2.食品。准备足够72小时之内用的听装食品或脱水食品、奶粉以及听装饮料。干麦片、水果和无盐干果是很好的营养源。请注意以下几点:不要选择那些让你容易口渴的食品,选择无盐饼干、全麦麦片和富含流质的罐装食品;只储备无需冷藏、烹饪或特殊处理的食品;如果家里有婴儿或有特殊饮食需要者,也应该为他们准备好相应的食品;应该准备一些厨房用具和炊具,尤其是手动开罐器。
3.日常用品。一两套替换衣服、手电筒、火柴、蜡烛、小刀、袖珍收音机、洗脸用具(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手巾、梳子等)、手纸(包括妇女卫生纸、有婴孩的还应准备好尿布)、个人常用防身药品(伤药、止痛药、胃药、感冒药等)、茶杯、饭盒、适量的现金等。
4.其他可能用到的物品。你能想到的震时或震后可能用到的其他物品,比如塑料袋、雨衣或雨伞、绳索、口罩、手帕、急救卡片(注明姓名、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本人血型、联系人姓名)等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
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人们对于个人防震用品的了解比较少,这方面意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过程,逐渐将防震避险的意识深人到每个人的头脑中。对于上边的介绍,我们可以回到家中自己制作一个防震包,并在制作的过程中给家长讲一讲你所了解到的防震知识,将防震包中的必需品与次要品分析清楚,逐渐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更有利于防震避险。在防震包中,最好要配备一个收音机,因为如果你真的不幸被压在建筑物里,这时这个收音机就可以帮助你发出求救信号,这样,你就能很好的保存自己的体力,为自己的生命延长时间。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1.从本班防震准备开始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倒塌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2.举办学校防震演练
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的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1)熟悉校内外环境学校灭火器放在哪里?
水源在什么地方?
化学实验室、食堂等处有什么危险品?
遇到特殊情况向谁报告?
附近医院、门诊部在哪里?附近有没有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教室外面有没有高大建筑物或其他危险物。
(2)老师带领进行防震演习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险?
震后撤离教室的练习?
震后疏散练习?
自救、互救练习?
尽管多数余震的震级比主震震级低,但由于主震已经造成很大破坏,所以,即使震级不大的余震,
也会雪上加霜,让已经满目疮痍的受灾地区遭受更大的破坏。所以,
在主震过去之后,要抓紧时间做好预防余震的准备工作。
1.检査伤员
(1)不要试图移动受伤或昏迷的人,因为他们体内的损伤往往不易从外部看出来,但是可能已经十分严重,轻微移动可能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
(2)如果有人已停止呼吸,马上呼叫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如果伤者周围的人受过医护训练,要立刻对伤者进行CPR,即心肺复苏法急救。
(3)如果伤者伤口大量出血,要用按压或紧绑的方式进行伤口止血,但需要注意的是,每隔15分钟,要松开伤口一次,以免引起肌肉坏死。
(4)如果被困,请尽力发出各种求救信号,引起他人注意。
2.检查设施
地震可造成煤气、电力或水管等破裂泄漏。如果遭遇以下几种状况,要在余震之前做好防范工作。
(1)如果闻到煤气的味道:
(1)打开窗户;
(2)关闭主煤气管道;
(3)不可打开任何电器或点灯;
(4)走到室外;
(5)向有关部门汇报泄漏情况;
(6)在有关设施人员确认安全之前,不可再次进人该建筑。
(2)如果电线短路,请在主控箱切断电源。
(3)如果水管破裂,请在主控阀处切断水流。
3.检查其他设施
(1)检查烟囱等建筑设备,如损坏或破裂,请勿使用。
(2)在使用洗手间或马桶之前,请查看下水道是否完好无损。
(3)不要触摸倒下的电线或与
之接触的物体,并向有关人员汇报漏电风险。
(4)立刻清理泄漏的药物、可燃液体以及其他潜在的有毒物质。
(5)除了报告紧急情况外,请不要使用电话。替换那些在地震中损坏的电话。
(6)远离事故区域。在事故现场逗留会妨碍救助行动,也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7)与救助人员通力合作。积极响应来自警察、紧急指挥人员和救济组织的自愿者等的号召,但未接到援助请求时,请勿进入事故现场。
4.疏散您的家人如果您的家人必须进行疏散:
(1)在事先安排好的地点或家人可以找到的地方,留下便条或消息,说明您的去处。
(2)随身携带各种相关重要的文件,如遗嘱、保险单等,并带上应急电源以及备用药物。
(3)关键时刻,青少年朋友不要舍不下心爱的宠物,因为宠物不允许带入指定的公共避难所。可以将它们尽可能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并为其准备足够的食物和水。
余震简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成长过程中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青少年自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一些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对于防范自然灾害来说,居安思危才能处变不惊,防患未然才能游刃有余。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本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防范常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同学们如何面对突然的灾难,保持冷静、勇敢,及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一次强烈地震之后,岩层一般不会立刻平稳下来,还会继续活动一段时间,把岩层中剩余的能量释放出来,所以紧跟着就会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这就是所谓余震。
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的主要成凶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做好日常的防震演习
日常的防震演习有助于人们在地震时快速正确地做出反应,5—12汶川大地震中,在被定为极重灾区的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县里的桑枣中学全校2200多名学生、100多名教师全部紧急撤离到学校的操场上,无一名师生伤亡,被人们称为“奇迹”。这是因为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是划定好的,在每个班级内,前四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四排学生走后门也是规定好的。防震演习在有的学生看来只是一件好玩的事情,甚至有的老师也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可是校长叶志平一直坚持疏散演练,所以才会出现大地震中的“奇迹”。
其他学校可以以桑枣中学为榜样,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紧急疏散方案,并开展演习,让每名师生都能通过这样的演练来增强脱险能力,桑枣中学的多次演练使得他们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能够在地震来临时临危不乱,并安全疏散。同时通过反复的训练,达到绷紧安全这根弦的目的。提高师生紧急疏散、灾害救助、逃生自救及在灾难中生存的能力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家庭在平时也有必要进行防震演练,演习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室内防震演习
防震演习可以使家庭人群在发生地震时短时间内有秩序地完成紧急避险、撤离、疏散、联络等,从而为家庭安全护航。
一分钟紧急避险训练:假如地
震突然发生,在家里如何避险?
设定场景:地震发生的时间、情景,当时大家在干什么。
设定避险方式:室内避震还是往屋外跑。
明确每个人的避震位置和方式。多次演练,总结经验及改进办法。
2.震后紧急撤离地震停止后,如何从家中撤离到安全地方,应事先做好准备,以免忙中出错。
谁来当指挥?
分工负责:水、电、火源等关闭。防震包放在哪,由谁来带?
谁来照顾特殊人群?
出门后在哪聚集,疏散到哪里?做完演习后计算时间,总结经验,以便改进。
3.家庭团聚演练如果地震时家人不在一起或避难时走散,该如何团聚,如何联系,也应事先安排好。
确定团聚地点。
又联系不上怎么办?
在通信、交通中断时大家怎样联系人。
4.紧急救护练习假如你自己或别人受伤,应如何处理?伤口消毒、止血、包扎知识。学习人工呼吸等急救术。
了解骨折等受伤肢体的固定,以及某些特殊伤员的运送方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