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无章节名: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坐中黄曾大手笔o,为我勒碑铭燕然。

    么麽鼠子乃敢尔p,是何鸡狗何虫豸?

    会逢天幸遽贪功,它它籍籍来赴死q,

    能降免死跪此牌r,敢抗颜行聊一试s。

    待彼三战三北余,试我七纵七擒计t。

    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鸟散空营逃u。

    弃冠脱剑无人惜,只幸腰间印未失。

    将军终是察吏才,湘中一官复归来v。

    八千子弟半摧折w,白衣迎拜悲风哀x。

    幕僚步卒皆云散,将军归来犹善饭y。

    平章古玉图鼎钟z,搜箧价犹值千万。

    闻道铜山东向倾,愿以区区当芹献。

    藉充岁币少补偿,毁家报国臣所愿。

    燕云北望忧愤多,时出汉印三摩挲。

    忽忆辽东浪死歌,印兮印兮奈尔何!

    【题解】

    这首七言古诗是“诗界革命”代表人物黄遵宪的代表作之一。诗歌创作的背景为:光绪十八年(1892),吴大澂方任湖南巡抚时,购得一枚汉印,其文为“度辽将军”,吴大澂大喜,以为是万里封侯之兆。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之战爆发,日本侵略军渡鸭绿江侵入我国东北,时清廷内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皆主战,吴大澂遂自请率湘军出关迎战,屡战失利。不到十天,日军即攻陷了牛庄、营口和田庄台等地,清军全面溃败。吴大澂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黄遵宪原稿本中无此诗,盖“戊戌变法”失败,作者被罢官还乡后所补作。全诗以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形象地勾勒了吴大澂邀功心切,终以全军覆灭而告终的所谓清廷名将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军政腐败的无限感慨。

    【注释】

    a度辽将军:原指西汉中郎将范明友。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冬,辽东乌桓反,因以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度辽河进行征伐。此处指湖南巡抚吴大澂。

    b东人:指日本侵略军。

    c万户侯: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后代常用指高官厚禄。

    d高下句骊:即今朝鲜。朝鲜在西汉时名高句骊,王莽时,改高句骊为下句骊。光绪十年(1884),吴大澂迁左副都御史,出兵朝鲜,击败朝鲜金玉均等勾结日使胁迫国王发动的政变。

    e“铜柱”句:《清史稿·吴大澂传》:“(光绪)十一年(1885),诏赴吉林,会同副都统伊克唐阿与俄使勘侵界,即所侵珲春黑顶子地也。遂援咸丰十一年(1861)旧界图,立碑五座,建铜柱,自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于是侵界复归中国,而船之出入图们江者,亦卒以通航无阻。”铜柱,国界的标志。白马盟,语出《战国策·魏策》:“今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刑白马而盟之。”这里用以指铜柱铭功之事。

    f弭节:犹驻节。缓行。《楚辞·离骚》:“吾令羲和洱节兮,望崦嵫而勿迫。”鸡林:今吉林。据《吴县志·吴大澂传》:“光绪六年(1880),晋三品卿衔,命赴吉林防边。既抵防所,创设机器局,筑炮垒于三姓珲春……安四军,编制训练,悉有法度。”

    g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旧时迷信人的骨相决定人的贵贱祸福。

    h“雄关”句:雄关,指山海关。这句写吴大澂自请出关。据吴大澂《愙斋自订年谱》:“甲午日本事起,六月在湖南巡抚任内,疏请视师,朝旨允准,遂卸抚篆,单骑北行。八月抵津,旋奉命驻山海关,稽察沿海防务,九、十月,湘军魏光焘、余虎恩、刘树元等各营先后抵关,鄂军熊铁生、吴元恺亦归节制,购外洋军械,朝夕训练。十二月,奉邦办军务之命,嗣以金、复、海、盖相继陷,二十日,电请督师出关,即奉先一日电旨,促令远征。二十一年乙未(1895)正月朔,整队前进。”

    i举白:干杯,谓举杯告尽。行酒:依次斟酒。

    j生彘(zhì)肩:生猪腿。

    k紫电:比喻目光锐利。

    l淮河将帅:指叶志超、卫汝贵等淮军将领。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因用作妇女的代称。吴大澂所督者为湘军,视淮军将领为巾帼,有轻蔑之意。

    m萧娘吕姥:事出《南史·临川静惠王宏传》:“武帝诏宏都督诸军侵魏,军次洛口,前军剋梁城。诸将欲乘胜深入,宏闻魏援近,畏懦不敢进,召诸将欲议旋师。吕僧珍曰:‘知难而退,不亦善乎?’宏曰:‘我亦以为然。’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武谓韦睿也。”萧娘,指萧宏。吕姥,指吕僧珍。

    n碧蹄馆:地名,在当时朝鲜国京城西三十里。

    o黄曾:黄,王同愈,苏州人。黄为“王”之误。曾,曾炳章,字士虎,江苏常熟人。二人跟从吴大澂出关,为幕僚。大手笔:写文章的高手。

    p鼠子:喻日本侵略军。

    q它它籍籍:交错杂乱。它,同“驼”,交错。

    r“能降”句:据《清朝野史大观》载:“吴大澂请命出征,兵抵旅顺,首出劝降告示,晓日人以大义,言词可泣可歌。”

    s颜行:排在行列的前面,犹前锋。

    t七纵七擒:用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事,意味以道义服人。按:吴大澂讨日檄文中有“待该夷人三战三北之余,看本大臣七纵七擒之计”等语。

    u“纷纷”句:这句写吴大澂军溃败的情状。据《清史稿·德宗纪》:“二月庚戌,日兵陷牛庄,吴大澂退走。丙辰,日兵陷田庄台,吴大澂奔锦州。”又据罗惇曧《中日兵事本末》:“魏光焘败于牛庄,李光久弃军逃,死二千余人,虏八百余人,军械甚富。吴大澂弃田庄台,夜奔入关,将士从风而靡。”

    v“湘中”句:指吴大澂仍回湘任湖南巡抚。据吴大澂《愙斋自订年谱》:“奉撤任邦办军务来京候用之命,行抵津门,得旨革职留用回湖南巡抚本任。四月,回湘接任。”

    w八千子弟:用项羽故事,非实数。《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x白衣:丧服,这里指战死将士的亲属。

    y善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z平章:品评。吴大澂平生好金石,多有搜集、研究。著有《愙斋集古录》、《恒轩吉金录》、《古玉图考》等。

    “闻道”句:铜山,语出《汉书·食货志》:“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它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后因以借指钱。铜山东向倾,指甲午战败后给日本的巨额赔款。据《清史稿·邦交志》:“(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李鸿章为全权使至日本,订约十一款,认朝鲜独立,割辽南及台湾,赔款二万万。”

    芹献: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之辞。

    辽东浪死歌:隋代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薄,以山东长白山为根据地,曾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起义,农民苦于征役,纷纷参加起义军的队伍。这里借此歌名,指抗日作战死于辽东的清军士卒。奈尔何:能对你怎么样。尔,指度辽将军印。

    夜飞鹊a

    香港秋眺,怀公度

    清·朱祖谋

    沧波放愁地,游棹轻回,风叶乱点行杯。惊秋客枕,酒醒后,登临倦眼重开。蛮烟荡无霁b,飐天香花木c,海气楼台d。冰夷漫舞e,唤痴龙f、直视蓬莱g。

    多少红桑如拱h,筹笔问何年,真割珠厓i?不信秋江睡稳,掣鲸身手,终古徘徊j。大旗落日k,照千山、劫墨成灰l。又西风鹤唳m,惊笳夜引,百折涛来。

    【题解】

    这首词是朱祖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清代边塞词的名篇。光绪三十年(1904)作者因事舟经香港,虑及国事,新愁旧恨,纷至沓来,作者的悲愤之情,不难想象。黄公度是戊戌变法的直接参与者,变法失败,放废家居,救国壮志无从施展。作者词中写对他的怀念之情,是建立在爱国精神的共同基础之上的,它构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朱祖谋词,能以辛弃疾的骨力运用吴文英的藻采,在密丽中显出遒劲。

    【注释】

    a夜飞鹊:词牌名。始见《清真集》,入“道宫”。《梦窗词》集入“黄钟商”。双调一百零七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四平韵。

    b蛮:旧指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英国殖民者。

    c飐:飘动的样子。天香花木:出自于唐人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里泛指一切花木。

    d海气楼台:岛上大部分是外国人所建的高楼大厦,矗立云霄。词句运用《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海旁蜃气楼台”的话,以蛟蜃暗斥英人,省却许多笔墨。

    e冰夷漫舞:冰夷,即是冯夷,海神名。漫,胡乱。漫舞,即乱舞。象征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张牙舞爪。

    f痴龙:指中国,清朝的国旗是黄龙旗。

    g蓬莱:原指海中仙山,这里指香港,再扩大范围,则包括海外各地,中国南海各岛,原是中国领土,当时大部分为外国所侵占。

    h红桑如拱:红桑,唐人曹唐《小仙游诗》中有“海上红桑花已开”的诗句,这里暗用沧海变桑田的故事。拱,两手围抱。红桑如拱,这里指香港割给英人,为时已久。

    i筹笔:用诸葛亮筹笔驿事。挥笔筹划国家大事,特别是办外交,是黄遵宪(字公度)当行出色的才干,但现在却在“问何年,真割珠厓”,是何等令人痛心。珠厓:即今海南岛。

    j秋江睡稳:用杜甫《秋兴》中“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句,指在家赋闲。掣鲸身手:用杜甫《戏为六绝句》“未掣鲸鱼碧海中”语,“鲸”与上面的海蜃、冰夷,都指外国人。这句是说,公度有制服外敌的本领,却无奈在家闲居。

    k大旗落日:用杜甫《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语,这里感慨清朝的黄龙旗已经日薄西山。

    l劫墨:劫灰,用曹毗《志怪》所载昆明池底留有大地大劫时灰墨的故事,写祖国河山暗淡无光。

    m西风鹤唳:用《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的典故,这里指帝国主义危害中国的可惊形势。

    铁汉楼怀古a

    清·丘逢甲

    瘴云飞不到城头b,庵圮楼荒客独游c。

    并世已无真铁汉d,群山犹绕古梅州e。

    封章故国回天恨f,梦寐中原割地愁g。

    欲倚危栏酹杯酒h,程江呜咽正东流i。

    【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春,当时丘逢甲由台湾内渡大陆,客游梅州。诗中借咏古迹,抒写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痛感,直抒胸臆,悲凉激越。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对丘逢甲豪放激越、震撼人心的诗风给予很高的评价,并称他为“诗界革命一巨子”。

    【注释】

    a铁汉楼:旧在广东省梅县城北门楼上,宋时为表彰刘安世气节而建。刘安世因屡次指斥权幸章淳、吕惠卿等,被贬谪南方,后徙至梅州,他不畏险阻,苏轼称之为铁汉。

    b瘴云:毒气。

    c圮(pǐ):倾塌。

    d并世:当世。指作者生活的时代。

    e古梅州:今广东省梅县。

    f“封章”句:封章,密封的奏章。回天,指挽回国家的命运。刘安世屡次上疏言国事,其表文中有“志存许国,如万折而必东;忠以事君,虽三已其无温”等语,表达了他回天的决心。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和议成,丘逢甲曾请台湾巡抚唐景崧抗琉援赎辽先例,请免割台湾,疏上,不报,命内渡。诗中即借指此事。

    g“梦寐”句:谓做梦也难以消释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愁恨。

    h酹:洒酒于地以祭奠。

    i程江:即梅江,流经梅县,东入韩江而入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