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于路,鲁迅先生这样说: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还说,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它不得。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而我,在青少年时期,一直感觉自己走在一条宽广的大路上,根本不懂鲁迅先生所说的精神三角形,也不理解路还会有斜面,只管任性,迈着直腿行走。但是当我步入中年的时候猛然发现路变了,布满荆棘,还有峡谷、火坑和深渊。我在电视里看到了许多奇怪的新闻。一个弟弟把姐姐告上了法庭,说是姐姐侵占了母亲答应给他的房子。继而姐姐又把弟弟告上了法庭,说是弟弟在她的房门上面贴出一则通知,要求返还房款,语言恶劣。为此,姐姐要求弟弟消除影响,索赔名誉损失费几千元。继而弟弟又告姐姐在赡养母亲方面的问题,直到两人动起了拳脚。此事还未了结,姐姐就做好了准备,告弟弟一个伤害罪。这是怎么了?以前听说都没有听说过的事情,现在比比皆是,层出不穷。难道是先前媒体太少了?难道是如今媒体太多了?后来听人解释才知道,社会舆论对自我的强调促进了自私的发展,影响了社会、家庭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

    以后我又遇见了一些新情况,比如生存。生存本来没有意义,但是在眼下这样的社会里生存就要克服诸多困难,包括生活方面的困难、道德方面的困难、思想方面的困难。现实中,生活出现困难的人往往是底层人群,弱者中的弱者。这就凸显了生存的意义。底层人群若想生存,就必须充满希望,就必须积极地勇敢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伟大时代给我的是幸福,让我永生难忘;而今腐败社会给我的是痛苦,让我心灰意冷。如今不仅是我,几乎所有劳动群体的生存压力突然变大了,而传统的伦理和家庭关系被颠覆了,简单清晰的世界变得光怪流离了,和谐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马克思有一句话很俏皮,他说,人心很奇怪,特别是把它放进钱袋的时候。从此,这些离奇的故事便成了写作小说的重要内容。

    再后我又遇到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比如十月革命前夕,列宁秘密地回到圣彼得堡,电影《列宁在十月》有一组镜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但是轻蔑历史的学者不知道为何否定了电影,说是作假。其实蒙蔽群众的正是他本人,只是我们分辨不清他这样说是故意的还是不故意的。任何革命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革命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部分人停下来,不再前进。够了,仅就上面列举的几点理由已经足够激发作者写一部长篇小说了,更何况丑陋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数也数不清呢。

    写作《路》时我感到了沉痛,有时候气愤了就猛拍一下桌子。但是我又不能不这样写,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我曾经这样诘问一位县级领导。我问他:“你跟我说实话,说一说你们农村的一些农民生活到底怎样?”他一下子矮了,说话的声音低了,甚至有些啜泣。他轻声说:“最穷的人家连被子也没有。”我扭过脸去,后悔向他提出这样尖锐的问题。

    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情况,国家的环境不同,民族不同,历史与意识形态也不同。任何国家要发展,都需要借鉴别国的经验,或许能够模仿,但是绝不可以照搬。任何国家谋求发展的道路都是伟大的道路,也都是艰辛的路。虽然奋斗的道路不平坦,但是我们要坚定起来,勇敢地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我们幻想能够走上一条平坦而美好的道路,幻想这条道路能够得到各阶层人群的共同认可。然而,这样的道路去哪儿找呢?总有一些人为了自己过得更好一些而不顾其他人的利益。但是我们仍然不能为了满足一小部分人的富裕和享受而忘记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不能让弱势群体陷入极其窘困的深渊。这样的路我们不能走,我们要走就走让绝大多数的人都能接受的路。

    借助更换名称以谋求改变事物,似乎是人类具有天赋性的诡辩术。某一些人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清楚,是你领着魔鬼走还是魔鬼领着你走。热血涌上了我的面颊,激情引诱着我呼喊。照耀了一整天的太阳就要落山了,但是人们相信,明天一早,太阳还会从东方冉冉升起,太阳的光辉依然要照耀大地。

    为了给三部曲起一个诱人的名字,我颇费了一番思量。因为写的是京城老百姓的故事,所以作品起名《京华三部曲》。因为作品以柳氏家族的故事为主线,所以作品也可起名“柳下寓言”。或许因为作品深度讨论了生与死的哲学意义,甚至可以称之为“生死三部曲”,只是格调略嫌低沉了一些。倘若仔细阅读,读者还可以发现在这部长篇小说里隐藏着两个幽灵,因而不妨称它为“幽灵三部曲”。至于三部曲具体各部的小说名也颇让我思量。三部曲曾将第一部暂定为“绳其祖武”,第二部暂定为“空古绝今”,第三部暂定为“幽燕长歌”,但是再一思考,马上发现了问题,小说名太大了,还让人费解,不便发行。因此不得不重新起名,结果就有了“青色的城”、“彩虹”、“绿乌鸦”这样一组小说名,但是又立即遭到了责任编辑的否定——不发人深省,不能体现小说内容。最后经过作者与责任编辑的一番探讨,终于决定京华三部曲各部小说名分别为《城》《墙》《路》。这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研究过程,这样的过程让先前的我实在是难以想象,为了给一部作品取一个能够让读者较为满意的书名,责任编辑竟然绞尽了脑汁。

    不仅如此,让我更加难以想象的是,为了出版这部京华三部曲,两位责任编辑更是费了一番周折和脑筋。这部作品从文字到内容、从规格到形式,经过两位责任编辑的反复研究论证和修改,终于得以确定。假若不是两位责任编辑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足够的耐心,这部三部曲小说到底能不能出版至今还不好说呢。正是由于两位责任编辑对作品的坚定信心以及执着的出版精神,最终保证了我圆满地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因此我感动而钦佩。在此,我真诚地希望我的两位责任编辑能够接受我最诚挚的感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