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至中局:把住政府之手-不需要另起炉灶,再造一个顶层设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几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20世纪最后20年,我们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了很重大的成就,通过改革开放,在20世纪末期把市场经济的框架建设起来了。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奠定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制度基础。这样一个初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支持了我们30年来的快速发展。它主要有几个具体因素:

    1.把中国人民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从旧体制的压制下解放了出来。不用我多说,我们看一看广东的大地、我们岭南的大地就可以看到。过去民间是不能创业的,并称之为资本主义为大、资本主义复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几千万的民间企业成长起来了,这是支持我们经济快速发展,支持我们经济崛起的最基本的力量。

    2.原来低效利用的资源,首先是劳动力资源,转向比较有效的使用。过去低就业状态的农民,有将近2亿人,转向了城市非农企业,效益得到了提高。另外一个资源就是土地,改革开放以来,相当大面积的农村土地转为城市非农使用,使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3.开放。开放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两个有力支撑:一个有力的支撑就是,我们原有的增长模式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消费率下降,所以最终需求不足;而对外开放以后,净出口大量增加,也就是出超,弥补了国内需求的不足,支撑了高速增长。另外一个有力的支撑是,在我们自主创新、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缩小了我们跟先进国家的差距,提高了我们经济的效益。

    这里说的都是我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即市场化改革为增长提供的动力。政府也有很大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就是,在市场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发挥了动员资源的功能、协调的功能,这是在市场改革的情况下才能发挥的作用。

    在讲到这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第二点:我们在20世纪末期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很不完善的,离1992年中共十四大设定的改革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中共十四大确定市场经济的时候,对市场经济下了一个定义: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什么叫作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说到底就是市场自由竞争形成的价格,它能够引导资源的自由流动,这种自由流动是由价格所引导,所以它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按照这样的要求来看,我们在20世纪末期形成起来的市场经济框架还是有很大的缺点。这个缺点跟我们的历史有关系,就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依然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主要的表现,一个就是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仍然过多,另外一个就是国有经济的规模仍然太大,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国有企业具有行政赋予的权力,妨碍了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所以在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就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若干方面,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改造,使它得到完善。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决定执行得并不好,有不同的原因,我们这里不能够详细分析。有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改革进入了深水期,涉及政府官员的权力和利益。另一方面,改革有阻力有难度。第三,因为20世纪改革很成功,日子过得很好,官员一方面很喜欢自己的权力,另一方面又缺乏这方面的压力和动力,于是改革就放慢了。所以2003年中共中央的决定执行得并不好。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政府的干预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受限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的时候出现了恶化的迹象。这就出现了两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个就是经济增长方式或者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过来。这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已经提出来几十年了,特别是在1995年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正式把它写进了五年规划中,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型。“九五”计划的推进,使得改革有所进步。到了21世纪初期,改革放慢了,改革的缺点越来越突出,加上21世纪开启的城市化的加速,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向旧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回归。我们想一想,大致上在2003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向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投资,用这种方式来支撑高速的增长。各个地方都要求走产业的重型化,增加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所以虽然要求转型,可实际上转不过来,甚至有恶化的状况。“十一五”就再次规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到了“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时候发现没有转过来。所以,在“十二五”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就把这个议题提到更高的层面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成为“十二五”的主线。连续了这么多个五年计划,执行得却不好。

    旧增长模式导致了很多问题,我们资源的匮乏,环境的破坏,以及宏观经济上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造成的房地产泡沫、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一直到劳动者的收入提高缓慢、消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已经没有了继续发展的空间。

    另外一个问题,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对价格的管控,造成了很庞大的寻租,腐败蔓延,当然就会造成许多社会的甚至政治上的问题。

    所以最近几年,经济上的矛盾、社会矛盾几乎到了大爆发的临界点,到处出问题。这是一个坏事,但是也是好事。这种矛盾的激化、问题的到处发生,使得大家有可能形成新的改革共识,推动我们改革的前进。现在“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这个主线要想起作用,它的动力是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所以全面推进改革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而且“十二五”规划提出来,要全面地推进改革,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也就意味着在“十二五”规划的执行过程中,特别是今明两年党政领导换届后,有可能出现一个全面推进改革的新形势。

    到了21世纪初期,出现了另外一种顶层设计。各种毛病出现了,比如“看病贵”、“看病难”、上学的问题,说这样都是因为市场化,说是我们的改革被经济学家误导了,方向错了。应有什么正确的方向呢?这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出现了所谓的北京共识,后来又叫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其实不是一个模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强势政府。

    2010年年初的时候,英国的一本经济杂志里有一个专辑,说有一个世界潮流,叫国家资本主义,里面举了很多例子都是讲中国的。我想说的是,关于顶层设计,不是说我们要在改革开放30年后另起炉灶,而是要继续我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中共十四大上确定下来的顶层设计。当然,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实践,我们会有很多新的进步,我们的市场本身也有发展。我们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就是沿海地区,这个市场是很低级的市场,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叫作人格化的市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熟人之间的本地的小规模的市场。它对于制度的要求,对于法制的要求,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顶层设计不是照搬原来的,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现在大家正在议论,在顶层设计的问题上,有没有可能达成共识。我觉得现在历史事件提供了一种机会,一旦改革停步会造成什么情况?而且以强势政府为主要特点的所谓中国模式也是有问题的,比如高铁,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应该达成共识。达成了共识,就做自己的规划,在整体规划下,各个方面的改革都可以设计出相互互动的子系统改革方案。当然,说顶层设计,不是说我们要否定整个改革,它并不是否定我们基层的,从下到上的各种改革创新和制度创新。

    顶层设计得到了共识,然后有个从上到下的响应,我们就可以推进,但是现在怎么办呢?现在各个地方都可以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革上采取主动的行动,通过这两方面的互动来进行。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本文据2012年3月在首届岭南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