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不见血-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夜之间,无虑县闹了两次地震,先是刑警队长大郑被人谋杀了,没过三个时辰,县长李东胜又涉嫌故意杀人,被刑拘了。据说,专案组长是无虑县的原公安局长,他在市局立下了军令状,二十四小时之内抓住凶手,为战友的死讨个说法。

    就在满县城议论得快要翻天的时候,县委书记丁亚伯溜出县委办公楼,轻车简行,迈着蹒跚的步子,悄悄地来到了原人大主任高森的家。两个两鬓斑白的人两眼对视了一下,高森便把眼帘撂下了,遮掩住了眼里智慧的光芒。

    丁亚伯拍着高森的肩头说,老伙计,别装了,狐狸的尾巴藏不住了。

    高森索性打开眼帘,盯着丁亚伯的眼睛说,狐狸再会装,也逃不出狐狸精的魔爪,就像孙悟空和如来佛。

    丁亚伯说,可惜呀,两条好汉。

    高森说,世界上最高贵的观众是坐山观虎斗,诸葛亮再聪明也是个演员。

    丁亚伯说,人生是个大舞台,谁都当不了观众,不过,不动声色的演员最让人佩服。

    高森说,彼此彼此。

    丁亚伯说,老伙计,出山吧,收拾旧山河,非你莫属。

    高森说,陶渊明很寂寞呀,老兄我这回可真的陪他去了。

    说罢,高森把两张南方的机票亮给了丁亚伯,明确地告诉丁亚伯,无虑和他没一点儿关系了,他即将携带老妻,赴南方永久定居。

    丁亚伯终于放心了,无论王必干与张井泉,还是刚刚出事的李东胜,他都可以驾轻就熟,不必在乎,唯独高森,老掉牙了,那也是老虎。

    就在丁亚伯即将告辞的时候,高森从茶几下面摸出了几张纸,那几张纸就是李东胜和大郑以命相拼的原始票据。高森拿出打火机,将那几张纸烧成了灰烬,最后长叹一声,无虑县最好的县长还是李东胜,但愿你能保下他。

    丁亚伯微笑着,摇了摇头。

    没过多久,刑警队长大郑的谋杀案进入了司法程序,李东胜的杀人嫌疑渐渐地走向明朗,争议的焦点不过是过失致死还是故意致死。令人无法弄清楚的是李东胜绑架大郑的目的是什么?那几张票据的具体内容又是啥?李东胜承认了足可以让他丢命的谋杀,却不肯说出票据的具体内容。

    大郑死了,李东胜缄默不语,唯一的突破口就是美仙。美仙不知道几张纸就能要掉人命,恐怕被卷进命案中去,急于摆脱杀人团伙的嫌疑,吐出了大郑送给她的五十万元,供出了大郑送她进入矿山卧底的详情,说出了令人咋舌的票据金额,却无法回忆起票据的具体用途。

    美仙咒骂着大郑,咒骂着孟大彪,是他们把她的那点烂事揪出来,逼着她干了她不想干的事情,不过是卖了几回摇头丸,判几年就出来了,两个警察都拿这点事儿做文章,害得她弄出了人命。她在心疼大好的青春浪费在监狱里的同时,更加心疼那五十万,这钱够她活半辈子的了,可惜说没就没了。

    她唯一没有骂过的只剩下李东明了。

    李东明虽然很惦记哥哥,却没有能力把哥哥从里面捞出来,市长方可雄都把他哥哥撇得远远的了,他还能有啥办法,顶多是找个好律师,替哥哥拼命辩护一番罢了。他又把精力投入到了无虑的冶炼加工企业上了,上亿元的投资,不能因哥哥出了事儿,就撂荒了,他已经被套进了无虑的泥潭里,死活也得和无虑一块儿往前奔了。

    好在王必干还算有良心,依然像李东胜当县长时那样,不遗余力地忙碌在工地上。不同的是,他的身份马上就要变了,市里最新公示的一批干部中,王必干榜上有名,即将成为无虑县新一任县长的候选人了。

    李东胜不知进了多少次审讯室了,反正脱不掉杀人的罪过,干脆关闭了嘴巴,休想从他嘴里掏出一句有用的话。问急了,他索性大骂大郑死有余辜,不是大郑在背后捣乱,他会创造一个奇迹,会让无虑成为全国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会让无虑县的财政收入全省排名第一,综合实力纳入全国百强县,能让全县百万人口人人受益,贫困家庭户户有钱,能让无虑成为一座新兴的中等城市,一个人人羡慕的世外桃源。

    是大郑毫不留情地粉碎了他的梦,粉碎了无虑的未来,所以,即使让大郑死上一百回一千回也不过分,李东胜怎会为这样人的死感到愧疚呢?

    庭审是个漫长的过程,主要原因是无法搞清李东胜的杀人动机,一个县长丧失理智地杀掉了刑警队长,不是刻骨的仇恨,不是生死攸关的冲突,不可能痛下黑手。仅凭李东明对大郑渗透矿山产生的矛盾,不足以为证,并且与美仙的证词相互矛盾,事实的真相总是蒙着面纱,可望而不可及。

    毕竟是全国首例县长杀警察的案子,上边追得紧,紧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限时拿出结论,否则集体转岗。久在案子里泡着,法官们早就炼出了火眼金睛,个中奥秘已经心照不宣,只不过想弄出几个过人把柄,为自己的职务升迁捞个资本而已,可是把柄岂能让你攥住,掌握不好火候,没准会落得飞蛾扑火的下场。

    于是,审判的结果只剩下一个简单的杀人案,而且是故意杀人,李东胜难免一死了。

    听到最终的结果,李东胜闭上眼睛,眼角流出两行不甘的泪水。

    当法官讯问李东胜还有什么要求时,他的眼光回到了遥远的过去,回到了那次为了方可雄捂着流血的肚子,塞回淌出的肠子,还有弟弟伏在他身体上哭的场景。方可雄是他这辈子唯一的铁哥们儿,等到他坟头长满荒草的时候,除了妻儿和弟弟,能够给他上坟烧纸的,有可能只剩下方可雄了。

    早在事情败露的时候,李东胜就想到了自己的死法,想到了万头攒动的刑场,想到了有成百上千的无虑人捧着酒碗,跪下来为他送行,那种壮烈的场面在无虑从来没有过,也不会再有了。可是,悲壮的仅仅是他自己,替他收尸的妻儿和弟弟呢,即将留下一辈子难以抹掉的阴影。

    法官等得不耐烦了,再次询问李东胜最后的要求。李东胜想了一下,这一辈子,他流的血够多的了,他不想最后一次流尽全身的血,不想最后一天昭然过街地让人观看。他再三强调自己是为无虑人民的福祉牺牲的,要求获得一个尊严的死法,一个安静的结束环境,一个没有痛苦不流一滴血的结局。

    李东胜的要求最终获准,就是注射死亡,他没有要求上诉,没有了政治生命,他也就不需要自己的臭皮囊了。

    拖着沉重的步子,李东胜向着执行室走去。那个特殊的房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没有什么特别,还像平常那样,干净得一尘不染,如同普通的医院病房。他面含着微笑,躺向了执行椅,尽管他觉得自己的笑容有些虚伪,也有些僵硬,但他决不会把自己的恐惧流泄出来。

    手上和脚上的刑具被一一卸下,他被固定在了执行椅上,固定得浑身上下动弹不得,比当初把大郑固定在床上还要结实。他感觉到了手腕子的疼痛,可是,一个更尖锐的疼痛钻进了他的脑子,他似乎听到了大郑的父母和妻儿的尖叫,捂死他,用塑料袋捂死他,对待如此残忍的杀人犯,不能这样便宜了他。

    执行进入了倒计时,李东胜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这时,亲人允许进入执行室,绕着他的身体转了一圈,让他品尝到了活着向他遗体告别的滋味。其实,亲人也没有几个,除了老婆孩子,剩下的就是弟弟,他对泪流满面的弟弟说,冶炼集团不能撤出无虑,让无虑永远记住,我李东胜才是最称职的县长,他们所享受的美好生活,都是我李东胜留下的恩惠。

    在一片哭声中,亲人们被驱赶了出去。

    李东胜闭上了眼睛,只等着那一刻的到来了。可是,在最后的一分钟,他还是见到了他最不想见到的人。市长方可雄在新任县长王必干的陪同下,与他来告别。方可雄不顾别人的非议,也不顾今后的仕途,非要来送他最后一程,还俯下身子,和他紧紧地贴着脸儿。

    李东胜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液体不是血,也不是尿,而是两滴眼泪。他已经三天没吃没喝了,肚子里空得一无所有,只等着干净地离开这个世界。

    原载《小说月报·原创版》

    2010年第4期

    原刊责编张竞毅

    本刊责编吴晓辉

    作者简介:周建新,男,满族,一级作家。1964年1月生于辽宁兴城,中国作协会员。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和发表长篇小说8部,长篇报告文学1部。在《当代》《北京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百余篇,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转载,多次入选中国年度中短篇小说排行榜,三次获得辽宁文学奖,曾入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过全国“骏马奖”。

    创作谈:钢丝绳与双刃剑

    最不敢谈的,就是创作,总觉得作品写完了,评头品足是别人的事儿,自己躲在一角,谦虚也好,心虚也罢,只有听的份儿。小说是用来意会的,尤其自己的作品,不敢妄谈。但小说写完了,意犹未尽,多余的话,题外的话,还要说几句,也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权当画蛇添足了。

    热衷于官场,是国人的特色。官场没什么不好,能实现很多人生价值,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就不好了,免不了尔虞我诈,闹得人仰马翻。我有很多朋友都是官场中人,我本人也在官场里跑龙套(文联的副主席,娘不疼舅不爱、无关痛痒,无关大局),冲撞进我眼帘的,尽是他们的兴衰与荣辱。见面的问候语是:兄弟,小心,别弄个一针不见血。

    玩笑成了我的创作灵感,但玩笑并非轻松。有人做过统计,最危险的职业中,政府官员榜上有名。一方面,权力的高度集中,很容易让人享受到权威赐予的愉悦,失去制约的权力,为寻租铺设了舒适的温床。另一方面,在官本位占主导地位的国度里,在拥挤的独木桥上,谁都渴望自己成为一夫当关的赵云,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事实上呢,我的权高位重的朋友,感叹道,每一个细微的决策都牵扯到四面八方的利益,每一天都在绕雷区,都在面对着你并不知道的敌人,都在身负万钧却在如履薄冰,每做成一件好事儿,高兴之余却是感慨万千。

    我突然想到前一段日子,新疆帅哥达瓦孜一个人在鸟巢上空走钢丝绳。设想一下,一群人在上面走钢丝绳,恐怕不会有一个成功者。

    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加迫切地需要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

    但愿李东胜的悲剧不再重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