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心中的唯一-分西北地区[3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陕西省[17]

    长安大学:“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你是不是有这种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的感觉?那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校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3所部属院校合并组建,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公路交通类专业的综合实力在我国高校中首屈一指,号称“亚洲唯一的公路学院”。此外还有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等特色专业。该校有全国高校唯一的汽车高速试验环道和综合测试场。近年来,该校毕业生供需比平均值达1:8左右,真是“炙手可热”,门庭若市。在就业形势不太乐观的今天,其竞争优势不容置疑。

    [联接]占地3000亩,设5个校区。图书馆藏书150万册。

    设19个院系部(公路、汽车、经济管理、信息工程、工程机械、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水资源与环境工程、高等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学院,建筑系,人文社科、基础、外语、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部),5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专业设置覆盖了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的绝大部分领域;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点,41个硕士点。

    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在籍本、专科学生38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留学生80余人。

    西北工业大学:这是一个“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学校,因为它是我国唯一同时具有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国防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尤其以制造国产民航飞机而著称。“211工程”、“985工程”院校。其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组建而成)和1952年成立的华东航空学院(由交通大学航空系、浙江大学航空系、南京大学航空系组建而成)。1957年,两院合并为西北工大。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又整体迁并。

    该校科研成果分别于1992年、1994年、1996年三次名列全国高校榜首;《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连续两年居大陆院校之首,值得敬仰。工学列高校前15强、科技综合排名前30位。它拥有我国最大的无人驾驶飞机科研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低速翼型风洞、我国最大的消声水池、我国进行运动体噪声测量速度最快的高速水洞。它培养了6个学科的我国第一位博士和我国第一批硕士学位试飞员,有35名博士和教师获得世界著名的德国洪堡基金。设在学校的西安航空馆是西北西南地区唯一的航空科普教育基地。航海工程学院是我国普通高校中唯一设置水下航行器专业的,其导弹与航天器主机专业闻名遐迩。

    [联接]新旧校区占地面积2900亩。图书馆藏书160万册件。

    设24个院系部(民航、机电工程、航天工程、航海工程、管理、继续教育、国家示范软件、金叶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网络教育、培训等学院,应用数学、飞机、航空动力与热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社会科学、建筑工程、应用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外语、工程力学、化学工程等系,体育部),有52个本科专业、77个硕士点、43个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有国家重点学科10个(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固体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物理化学、电路与系统、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市工程研究中心9个。

    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1200余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两院院士11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3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1人,亚太地区材料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在校学生2.8万余人,其中博士生1500余人,硕士生5000余人,工程硕士生20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本科生15000余人。

    西北大学:“绵延秦岭,苍莽巍峨。西歧有凤,鸣于昆冈。”雄踞古都西安,发轫丝绸古道,领略秦汉雄风,弘扬盛唐文明。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西北大学是西北地区以文科突出的综合性大学,跻身“211工程”之列,《大英百科全书》曾将它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创建年代悠远,可追溯到1902年,基础扎实、雄厚,实力超群,成就丰硕。理学、文学、史学、经济学列国内高校前20强,综合排名在前50强,重点学科有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植物学等。

    在中文上,他们以培养了贾平凹(现兼任母校文学院名誉院长)、雷抒雁、鬼子等作家而自豪;在经济学上,其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居西部地区首位,被誉为“西部经济学派”基地和“青年经济学家的摇篮”;在历史学上,《中国思想学术史》(张岂之主持)是我国学术史领域第一套系统巨著;在生物学上,早期生命演化研究(舒德干)获得唯一的全国第二届“长江学者成就奖”;在新崛起的生命科学上,它发现了“云南虫”“华夏鳗”“长江海鞘”“昆明鱼”“海口鱼”,后两者将脊椎动物的起源整整向前推进了5000万年,国际《自然》杂志称之为“逮住了天下第一鱼”;还有“侯氏变换”的创立者物理学家侯伯宇、“王氏定理”的创立者数学家王戍堂;该校还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我国石油地质人才的摇篮”。地质学家张伯声、光电子学家侯洵,革命烈士杨拯陆、著名播音员齐越、全国劳模罗健夫、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李玉虎,中青年经济学家张曙光、魏杰等,也是其知名校友。这里有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飞赠建)。该校还已成为继北大、清华之后第3家为部队培养预备军官的普通院校(为兰州军区招收国防生)。

    [联接]总占地面积2390多亩。图书资料220余万册。

    设22院系(经济管理、文学、新闻传播、文博、公共管理、外国语、生命科学、软件、职业技术、国际文化交流等学院,地质学、化工、计算机科学、化学、电子科学、城市与资源学、应用社会科学、数学、法律、物理学、环境科学等系)、67个本科专业。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博士点、91个硕士点(含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

    有6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历史、物理、化学、地质、生命科学与技术),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9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近600人),中科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4个。在校学生180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近3000人,外国留学生150多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前身可追溯到1934年由于右任、杨虎城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之西北农林科大,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农业大学;而杨凌又成了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均为副部长级。其合并之规模、学校之级别,显然不同凡响。

    该校在全国大学的“龙虎榜”中为前50强上下,在农业类院校中综合实力为前5名。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就诞生在此地。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也在这里。学校先后培育了60多个优良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4亿亩,实现了陕西乃至黄淮流域小麦品种的4次大范围更新换代;“碧蚂一号”小麦品种年推广面积达9000多万亩,创造了世界之最;“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以其品种数量多、推广面积大、获奖等次高而享誉全国;还有创下我国苹果品种推广面积之最的“秦冠”苹果、在国内首次从人胚胎干细胞分化得到心脏跳动样细胞团等重大成果。学校现已在旱作农业、节水灌溉、小麦育种、生物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科学研究领域形成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目前,该校的农作物种子、植物化工、林产品精深加工、天然果汁饮料、天然营养保健品、葡萄与葡萄酒、饲料与饲料添加剂、专用肥料、无公害生物农药、畜禽良种、新特兽药、节水灌溉设备、植物无病毒优质苗木快繁和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项目,已被学校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重点发展与招商项目,正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联接]占地面积6000多亩。馆藏图书资料173万册,各种教学科研标本200多万号。

    有16个院系(农学、水利与建筑工程、林学、畜牧兽医、机械与电子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植物保护、园艺、信息工程、生命科学、经济管理、人文、葡萄酒学院,外语系等);本科专业5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0个,硕士点73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另有农业推广、工程硕士、工商管理(MBA)等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部省级重点学科50个;国家和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4个、研究或工程中心10个。

    有教职工5000多名,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3名,博士生导师179名,教授、研究员等正高人员290多名,有突出贡献专家60多名。各类研究生3000多名,本专科生近18000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学生曾借用香港著名影片《大话西游》中那句无数人念诵过的独白写道:“曾经有一份大学通知书放在我面前,我没有错过,等我真正了解它的时候我才欣喜若狂。人世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西安电子科大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该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其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系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曾先后多次更名,1958年迁址西安,1959年被列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60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军电);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改名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定为今名。校园里绿树成荫,碧草连片,典雅古朴,环境优美。该校是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综合排名在前50强上下。其重点建设的几大学科群:通信网络工程、先进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电子机械先进制造技术、微电子与光电子、无线电物理等,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某些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毕业于该校,是其骄傲。1996年以来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和95%以上。

    [联接]占地面积955余亩。藏书112余万册。

    下设13个学院(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机电工程、技术物理、经济管理、理学、人文、软件、网络、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院)及体育部;有19个系、34个本科专业,其中8个被定为“省级名牌专业”。有45个硕士点、18个博士点。

    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学科设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有教职工2700多人,专任教师1151人,教授210人,副教授397人;两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10人;校内特聘教授9人,学科带头人4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16人,3人入选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3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在校学生30000多人,其中研究生5592人(含工程硕士),全日制本专科生16762人。

    西安外国语学院: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1952年),西北地区唯一外语类普通高校。英语、日语为名牌专业。其《人文地理》杂志为全国唯一人文地理学核心期刊。承办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全国英国文学学会西安研讨会、中国第四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研讨会、2001年全国中译外研讨会、第七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五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冷战与中美关系研讨会、1998年中法教师教学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德语文学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2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0%以上。

    [联接]占地面积1593亩。藏书数十万册。

    有8个语种(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汉语);17个本科专业(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汉语、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国际政治、法学、金融学、广播电视编导、表演);11个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人文地理学、课程与教学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旅游管理学);23个二级学院、系、部、所等教学单位,10个研究所。

    英语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日语语言文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教授、副教授21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00人。常年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53人,来自12个国家的外籍专家和教授50余人。有研究生、本专科生等在校学历学生13341人,留学生317人。

    西安交通大学:由解放前历史久远、驰名中外的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上海的南洋公学)于1956年一分为二,即上海交大与西安交大(1959年定为今名)。建校一个多世纪,养成了“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西安交大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7所大学之一(1994年);全国高校首家获得“本科教学优秀学校”称号(1995年);1998年首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获得A级队男子组冠军;1999年又被国家确定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高校(全国仅9所);1999年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并获得冠军;1999年教育部直属高校首届本专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落实率名列榜首;2000年,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并入,其综合实力更加强大。

    西安交大是我国与清华、中国科大、上海交大等齐名的又一高科技研究中心,教育部直属。其综合排名、管理学、工学、经济学均为我国院校之林的前10强,理学、医学则在前25强之内;招牌学科主要有电气工程、材料科学、能源工程、国防经济、产业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医学等。国产第一艘万吨轮、第一枚运载火箭、新一代歼击机和坦克都是出自他们手中。交大人才辈出,如群星灿烂,著名校友有蔡锷、蔡元培、黄炎培、邵力子、吴稚晖、茅以升、邹韬奋、李淑同、陆定一、钱学森、王安、江泽民、张光斗、何祚庥、吴文俊、蒋正华;发明中文打字机的周厚坤、最早制成电机的周琦、最早制成内燃机的支秉渊等。新中国成立后,有50多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

    该校校园与唐代皇家公园兴庆宫毗连,富有古典气息,建有象征中国四大发明的著名雕塑群。西安交大图书馆现为钱学森图书馆。早年在我老家第一个考上名校的,就是西安交大,在此之前不过是湖南师大、衡阳师专、技校等;大家何等羡慕,有了动力与压力,这才逐渐又有人考上人大、武大、北航等名校。

    [联接]占地面积2900多亩。藏书336万册。

    设18个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工程与力学、人文社会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管理、电子与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职业技术暨继续教育、工程与科学研究、经济与金融、生命科学与技术、网络教育、会计、医学、药学等),1个研究生院、1个外语教学部、1个体育教学部。

    有2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计算数学、生理学、生物医学、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机械及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压电与绝缘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法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数学、电子电工),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102个博士点、157个硕士点(含工程硕士、MBA)、54个本科专业;有98个研究所、8个独立研究中心、70个实验室、5个校办工厂、2个出版社。

    有正副教授1599名,博士导师300余名;中科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国务院学位委员1名、学科评议组成员11名,中国青年科学家2名。全日制学生31975名,其中研究生10000余名(含博士生2000余名)。

    西安体育学院:由原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和西北体育干部训练班合并建立。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田径)学科有较强竞争力。在田径女子中跑、女子五项全能、男女体操、国际摔跤、自行车等项目上培训出了西北地区第一批运动健将。

    曾先后获得全国体育院校体操比赛女子团体冠军与全能冠军、女队团体亚军、女子体操比赛第三名及2个单项冠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1500米、男子10项全能冠军等6枚金牌,打破4项大学生田径纪录。在全国地掷球比赛中,学院男队曾取得“五连冠”的殊荣,并代表我国出访意大利,同时女队1987年获冠军,1988年获亚军。

    [联接]占地约23公顷。图书馆藏书19万册。

    现已建成2个委属重点学科,获得了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田径)学科硕士点。建校以来,学院共培训各类体育毕业生7396人。

    有教职工68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59人。

    西安音乐学院:其前身最早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部,1950年改为西北艺术学院音乐系,1953年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56年音乐系改为西安音乐专科学校。坐落在汉有“乐府”唐有“教坊”的古都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最高音乐学府。在长安古乐研究、出土音乐文物研究、音乐史美学研究、MIDI系统的实践与研究、基本乐科建设等方面颇有建树。其学报《交响》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的音乐学术刊物,可与北京的《爱乐》杂志媲美。学院拥有一个760席位的音乐厅。学院生产的“朱雀牌”秦筝远销欧美日本。

    [联接]占地约8公顷。图书馆藏书26万册。

    设有作曲、声乐、民族管弦乐器、管弦乐器、钢琴、师范等6个系;专科专业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演唱、管弦(打击)乐器演奏、中国乐器演奏、音乐教育、文化事业管理等;本科专业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演唱、键盘乐器演奏、管弦(打击)乐器演奏、中国乐器演奏、音乐教育等,还有2个硕士点。

    教师22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在校学生388人,其中本科生200人,留学生2人,硕士生8人。

    西安科技大学:其前身可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历史悠久;1938年,国立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私立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科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工程学系;1957年,西北工学院采矿系调整到交通大学;1958年,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地质系、基础课部部分师资与设备等为基础成立西安矿业学院,郭沫若题写校名,该院与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是当时煤炭系统仅有两所本科高校;1999年更名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更为今名。其今日两个校区分别与驰名中外的大雁塔、华清池相邻。它在安全技术及工程、采矿工程、岩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领域,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成果丰硕。

    [联接]占地1170亩。图书馆藏书130万余册。

    设8个学院(能源、管理、机械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电气与控制工程、电子信息、成人教育),11个直属系部(测量工程、计算机、社会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与化工、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地质与环境8个系,基础、体育、研究生3个部)。有本科专业35个,硕士点29个,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矿业工程)。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4个省(部)重点学科(土木工程、电气与控制、机械自动化、煤化工材料),3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岩层控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等),2个省名牌专业。

    现有教职工1590人,有高级职称者421人;教师8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人,正、副教授304人;兼职教师105人。有博、硕士研究生800余人,本科生10800余人,专科生1000余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名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56年由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系科合并而成,积淀了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类系科,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当时定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先后易名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更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南眺唐代大雁塔,北临明代长安城墙,位置优越。

    一所以土木建筑类学科为特色,以理工学科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居全国8大土建筑类院校之列。近年来该校还承担了黄帝陵整修总体规划与设计、黄土高原绿色建筑体系研究、无毒提金研究等数十项国家级重点规划设计任务及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其冶金、材料、机械、电子信息类专业也实力雄厚。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3%和98%。

    [联接]占地108万平方米。藏书130万册。

    有16个院系(建筑、土木工程、环境与市政工程、管理、信息与控制工程、机电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人文社科、艺术、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学院,外语系、体育系),43个专业,52个教研室,45个实验室,43个研究所(站)。有31个硕士点,10个博士点(结构工程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即空调工程、材料学等)。

    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

    有教职工20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600余名,其中教授100多名。在校本科生12500余名,研究生2000余名。

    西安理工大学:秦砖汉瓦铸就中华文明历程江河行地,汉唐雄风抒写民族精神基业薪火传承。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北京机械学院和1960年成立的陕西工业大学(其前身是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化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与纺织系),两校于1972年合并成立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西安理工大学。其校训是“祖国、荣誉、责任”,在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高校校训中,它的独特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该校从2004级学生开始实行完全学分制,使上学更有自主权,自我发展空间更广、更自由、更个性化。在2001年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该校成绩在全国并列第17位;在2003年第八届“挑战杯”竞赛中,该校并列第13位。其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省属高校前列(2004年为96%)。该校交响管乐团是陕西省高校最具影响力的一支大学生文艺社团。其机械工程、水利水电、电子与自动化、管理工程、材料科学、印刷包装等学科有着独特优势,并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联接]3个校区,占地1400亩。图书馆藏书逾百万册。

    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印刷包装工程、自动化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水利水电、人文社会科学、理学、高等技术、继续教育11个学院;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22个博士点,44个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53个本科专业。有23个科研院所,15个实验中心。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推广中心、2个质检分中心。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名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该校是全国33所首批同时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现有专任教师近1200名,其中近60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有全日制本科生15500余人,博士、硕士及其他各类研究生近4000人。

    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原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此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学干部学校、行政学院、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又相继并入,周扬为校长。1958年,延安大学在原址恢复重建。1998年,延安大学与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只是,此“延大”早已非“彼延大”也!

    这所大学的“红枣苗木快繁技术”、“926植物防腐技术”等成果具有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中共党史、基础数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内科学等专业有优势。1989年以来,在陕西省教委组织的4门课统考中,延大囊括全部7个第一,努力有了回报。

    [联接]占地面积580亩。图书馆藏书50多万册。

    分医学、计算机、管理、文学、鲁迅艺术、物电、化工、政法、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10个学院,文史、体育、生物、外语4个系。硕士点有中共党史、基础数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内科学;名牌本科专业有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临床医学、英语、会计学、护理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贸易经济、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电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专任教师6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300多人。各类在校学生15062人。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医科高等院校,坐落在美丽富饶的八百里秦川中部明星城市咸阳。并设有中国医学史博物馆,收藏文物2000余件,属于国家一级的有战国时代青铜砭针等。重点开展中医药文献整理、中医药基本理论、中医临床及中医药开发利用等科学研究。其骨痨敌、通脉舒络液、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柔脉冲剂、出血热预防片、结肠炎丸、复方降压片、生脉注射液、治感灵等药品投入市场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向台湾的中医函授教育已开办2期,有200余名学员。还有内经、温病两个学科承担全国性师资培训任务。

    [联接]校园占地面积18公顷。藏书28万余册。

    有54个学科,44个教研室,24个实验室,11个研究室及附属医院、药厂、电化教学中心和食疗中心等。有3个系(医疗、药学、针灸),4个本科专业,面向陕西省招生;有12个专业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

    教职员工654名,其中正副教授(正、副主任医师)84人,讲师(主治医师)190人;22位研究生导师。在校学生有1324名,其中研究生60名,本科生948名。

    陕西师范大学:其前身是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后改名为西安师范学院,又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大。它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之一,居师范类院校前20位;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学校东邻大雁塔、南依曲江池。校内有唐代皇帝祭天的“天坛圜丘”遗址。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在西安高校中有“美在师大”之说。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挂靠在此。该校创办了11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教育研究杂志和报刊,年发行量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陕西师大出版社10多年来出版了2200余种图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0家高校出版社之一。它也是全国最早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高校之一,并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被誉为“陕西师大模式”的后勤改革之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其学生连续多年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5%以上。

    我们有个同事,原籍广西,却生长在新疆;回到广西读了小学、初中,又去新疆读了高中;考进新疆一所大学读本科,毕业后却回到广西一所中学教书;再考去陕西师大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竟是在湖南师大拿的;毕业后再回广西一所高校教书,拿到正高职称后,又转去了陕西师大工作。在当今和平年代,这人真算是很能折腾的了。不过钟鼎山林,人各有志,许你好静就不许我好动?再者,不是说“树挪死,人挪活”吗?很有道理。

    [联接]占地面积2000余亩。藏书212万册。

    设有21个院系(政治经济、化学与材料科学、教育科学、计算机科学、旅游与环境、新闻与传播、生命科学、文学、外国语、历史文化、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国际商学、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网络等学院,食品科学系,民族预科部);58个本科专业;6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点,95个硕士点。

    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9个;国家基础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各类研究中心(所)46个。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联合国亚联董西北图书资料中心等机构。

    有教职工263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782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一半以上,在化学、数学、生物、历史、地理、中文等学科形成了“博士群体”;有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6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岗位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个。有各类学生39228人,其中研究生2364人,本专科生12501人,外国留学生215人。

    陕西科技大学:原为北京轻工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院校之一;2002年改为今名。特别是其造纸、皮革、陶瓷、轻工机械等专业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轻化工程是全省名牌专业。

    学校还建立了陕西科大温州研究院,从事皮革科研及应用工作;陕西科大佛山研究院,从事陶瓷材料研究开发;并与咸阳市政府共建科技产业园,主要从事食品、造纸、电子和控制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工作。近几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轻化工专业学生供需比为1:12,前景非常看好。

    [联接]设13个学院(皮革工程、化学与化工、造纸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与工程、机电工程、设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管理、理学、职业技术、继续教育)、1个系(外语系)、2个部(研究生部、体育部)和2个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有33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点(皮革化学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学、食品科学、生物化工、化工过程机械、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特别是造纸、皮革、陶瓷、轻工机械等专业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

    有专任教师779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人才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5人;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08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79人。在校本科生10063人,硕士生447人。

    第四军医大学:“211工程”国家重点军事类院校。该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设岗学科数量在全军院校中最多;全军医学研究所、医学专科中心、医学重点实验室数量在全军医科院校中最多。这至少说明了,第四军医大是全军医科院校中科研水平最高的学校之一。有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传染病)、外科学(骨外)、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神外)、皮肤病与性病学、口腔临床医学等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

    该校科研成就惊人,它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项:流行性乙型脑炎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实验室研究;中国十大科技新闻1项:核糖核酸的加工修饰及其催化作用研究;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3项:微电级介入定向治疗帕金森氏病、新型肝炎导向药物研制取得重要突破、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获准新的免疫膜分子;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1项:杀灭肿瘤和HIV感染细胞的新型T淋巴细胞;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4项:我国首例成功的活体肝部分移植、微电极引导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等;有国家级新药:肝癌导向药物、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芯片诊断分析系统、基因工程重组人骨形成蛋白等。

    [联接]下辖基础部、航空航天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预防医学系、护理系、研究生管理大队、轮训队、学员旅和3所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医院)、1所分院(吉林军医学院)。设七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空军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疗养学);四年制药物制剂、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统计)10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有基础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硕士点52个,150多个科室(教研室)。

    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6个博士后流动站;全军医学专科中心12个,全军医学研究所9个,全军重点实验室11个;有“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7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11个;有国家临床药理基地2个、全军临床药理基地1个,另设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研究所及国家“863”西安细胞工程中心。

    有教、医、研人员30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含相当职务)70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163名,硕士生导师25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2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还聘请了8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或客座教授。

    甘肃省[6]

    兰州大学:其前身是古老的“甘肃法政学堂”(1909年)。如果说“陆都心脏”兰州市可以叫做黄河之城,那么位于兰州市的兰州大学也可以叫做黄河之校了。甚至有人说:“你可以不知道兰州,但你不能不知道兰州大学。”兰大是首批“211工程”院校,国家34所“985工程”院校之一。1995年美国《科学》周刊评出中国13所最杰出大学,兰大位居第6。

    在高校排行榜上,兰大的理学为前15强,史学为前20强,综合排名为前30强左右。重点学科有区域经济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有机化学、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等。2002年,兰大成为全国首批“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实施单位。

    兰大尽管也是各方面都在全国排得上号的重中之重的大学,但毕竟地处偏远,制约着它的规模与实力,很难进得了中国名校“第一方阵”。但由于这几年出了个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水均益、“中国第一刊”《读者》的“大当家”彭长城、“疯狂英语”的始作俑者李阳、中华教育网CEO王波等,都是从该校毕业,为母校锦上添花不少。

    [联接]占地面积近3000亩。图书馆藏文献194万册(件)。

    设经济管理、外国语、物理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工、资源环境、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与工程、草地农业科技、继续教育、网络教育、高等职业技术等11个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历史、哲学与社会学、法律、国际政治、艺术、教育、数学等30个系,下设55个本科专业。

    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5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干旱农业生态、应用有机化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磁学与磁性材料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敦煌学、西北少数民族2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中22个研究生院之一。有34个一级专业硕士点(包括MBA、JM)。

    700余名正副教授,其中120余名博士生导师(两院院士12人)、400余名硕士生导师。各类在校学生总数2万余人,包括全日制在校研究生2231人(其中博士生552人)。

    兰州交通大学:原兰州铁道学院。较强学科有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环境工程等。由该校主持修建的南昆铁路板其二号弯梁桥是中国铁路首座弯梁桥,被誉为“铁路建桥史上的里程碑”。

    [联接]校园占地650亩。藏书90万余册。

    有土木建筑、信息与电气工程、经济管理、机电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石油化工、公路交通、数理与软件工程、外国语、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等13个二级学院,以及体育部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中心,36个本科专业、19个硕士点。

    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属工程技术研发基地,25个研究所,6个工程技术中心,38个实验室。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为甘肃省重点学科,环境工程等为铁道部重点学科。

    有教职工1520人,其中教师911人,有高级职称的491人;有硕士学位的186人,已有及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50余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3100人,各类研究生940人。

    兰州理工大学:该校的来由与组成很值得一说:其前身是1919年创建的甘肃省立兰州高等工业职业学校;1958年与兰州城建工程学校组建兰州工学院;同年甘肃交通大学并入,正式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迁来部分专业,又从湖南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调来部分教师,再重新组建甘肃工大;2003年,该校再次改名为兰州理工大。故其优势学科有建筑、工程、交通、机械、电气等。一所具有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程、社会学、法学、外国语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科大学。目前我国西安以西大半个国土上唯一具有工学博士授予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联接]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馆藏各种中外书刊55万余册。

    有42个本科专业,其中36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加工工程和流体机械工程等6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15个学院、5个系、1个教学部、20多个研究所、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学科,包括甘肃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中试基地、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CAD/CAM咨询服务中心。

    专任教师9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近400名。学生14000余名,其中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近10000名。

    甘肃农业大学:其前身是1946年创建的国立兽医学院,1951年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科研总经费位居省属院校之首。国家级重点学科草业科学与农业部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其“招牌菜”。

    [联接]占地63公顷,教学科研实验实习场站占地182公顷。图书馆藏书150万册。

    设15个学院(农学、工学、理学、草业、外语、林学、人文、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信息科学技术、动物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继续教育)、1个体育教学部。有43个本科专业、50个专科专业。有9个研究所、33个实验室。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14个博士点(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草业科学、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畜牧学、兽医学)、33个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

    现有教职工1186人。专任教师58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62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3人,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215人,有突出贡献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专家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人。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781人,研究生1080人(其中博士生139人)。

    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大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民族学院,曾为西北民族学院,晋升大学不过几年。较强学科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民俗学、宗教学等。该校在整理、翻译、研究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上居国内高校前列,并专门成立了一个格萨尔研究院。其《西北民族研究》是ULICH’S国际期刊指南刊物。

    [联接]校园面积1800余亩。图书馆藏书140万册。

    设8个教学分院,11个系,44个本科专业。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门史8个硕士点;民俗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有博士生导师,并与中央民大等校联合培养博士生。

    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俗学、格萨尔学、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与技术)。

    有教职工1169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677人,硕士以上学历的279人,副高级职称以上的340多人,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为甘肃省优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校生1.2万人。

    西北师范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历史上的名师有常书鸿、黎锦熙、董守义、黄胄等。该校在中国教育类高校间列前10位。在西北历史与地理、民族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著名的敦煌艺术宝库“故里”就在甘肃境内,而该校的敦煌学研究在中国高校中居领先地位,常书鸿是其杰出代表。另外,该校的图书馆也很不简单,收集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献。其古籍线装善本主要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正续三编、《四部备要》、《中国方志丛书》、《孔子文化大全》、《中华大藏经》、《道藏》、《敦煌宝藏》、《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近代史料丛刊》等,包括一些孤本;馆藏拓片581张、历史名人字画96幅;另外还保存了一批百年外文原版图书,20世纪初珍贵书刊,早期革命文献等。

    [联接]校园面积894亩。各类图书文献资料150万余册。

    设17个二级学院、42个系、2个教学部、56个教学科研中心(所)、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11个、硕士点63个、普通本科专业50个。

    西藏藏族师资培训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国家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等挂靠该校。

    教职工2347人,其中专任教师1070人,教授125人,副教授333人。各类学生2144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010人,普通本科生12723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1]

    宁夏大学:其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农学院、宁夏医学院,1962年正式合并成立宁夏大学。1970年至1971年,宁夏农学院、宁夏医学院先后分出。1978年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宁夏教育学院成立。1989年银川师专、宁夏教育学院合并。1997年宁夏大学、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又重组新的宁夏大学。这个过程真是既复杂又漫长。中国许多大学都走过一条类似这样的道路。

    宁夏大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的全国性综合大学。因地制宜,在研究回族、西夏、伊斯兰教、黄河、西北风沙等方面有优势。其他较强学科还有汉语言文学、函数论等。《宁夏大学学报》是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精选并直接向国外发行的当代中国重要学术期刊之一。

    [联接]校园占地面积109公顷,由3个校区组成。图书馆藏书100多万册。

    设立15个系、45个专业,有古代文学、东方哲学、汉语史、应用数学、民族史、岩土力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础数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汉语言文学、函数论两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核物理、固体力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史、西夏学、回族文化、哲学等9个校级重点学科;有回族文化、民族区域经济、生物工程、西夏历史文化、自然灾害与环境、西北方言、教育科学、建筑工程等34个研究所。设有分析测试、电教、计算、网络等4个实验中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实验室85个。1995年建成网络中心。

    有教职工2086人,其中专任教师1084人,教授85人,副教授256人,讲师416人。在校生11300人,其中普通教育本专科生6112人,研究生67人,预科生240人,留学生27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5]

    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局(省部级单位)直属院校。该校由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和兵团师范专科学校联合组建;由兵团、农垦系统与新疆地方共同建设。它位于天山北麓被誉为戈壁明珠的石河子市,草地宽广,雪山圣洁,公路、铁路交通便利,附近还有神秘的玛纳斯古城。该校在新疆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细毛羊新品种选育、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新疆少数民族高发病和地方病防治、农垦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突出进展。图书馆内有联合国粮农组织藏书点,是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新疆唯一高校示范工程项目。

    [联接]校园面积2600余亩。藏书108万册。

    设有17个学院,20个硕士点,49个本科专业,9个农业部、自治区、兵团重点学科,1个重点实验室,25个研究机构。与北大、中国农大、南开、武大、西安交大、山东农大、南京农大等校开展全面合作或联合培养博士生。

    有专任教师1189人,其中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57人、副教授377人,获国家或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人。国内外46位专家学者被聘为兼职教授,5名被聘为相关学院名誉院长。在校生21692人,其中本科生12031人,研究生235人,留学生20人。

    新疆大学:一所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全国性综合重点大学。其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成立新疆学院(具有光荣革命传统:著名共产党人俞秀松出任院长;1938年到1941年间,杜重远、茅盾、萨空了、赵丹等文化名流先后来此任教),1960年正式成立新疆大学(解放后包尔汗、赛福鼎等先后任院长、校长)。1978年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顺利进入“211工程”。2000年合并原新疆工学院,实力更加强大。

    其传统优势和鲜明地区民族特色的学科或领域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的维、哈语言文学,中国地方史的中亚区域史、经济史、政治经济学的中亚经济圈,自然地理中的干旱区地理、生物学中干旱区生态环境等。在同类学科中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或领域有:应用数学中的图论、随机过程,物理学中理论物理,化学中的电化学,计算机科学中的计算机及其应用等。下一步将着重建设的学科与专业有:经济类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工商行政管理;化工类的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类的通讯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等。

    新疆是一片神奇、美丽、遥远、令人神往的地方。曾经我在读大学低年级时,为校刊撰稿,认识一个也爱写点东西的新疆女孩,长长的睫毛,形容楚楚,怪可爱的。她对我也挺不错。她家就在那盛产焉耆马,临近神秘的交河古城、幽蓝的博斯腾湖、“姑娘美如花”的库车、白雪皑皑而绿草茵茵的绵亘高耸的天山的新疆焉耆县。我当时真想和她谈恋爱,毕业后就双双西出阳关,策马驰骋在那茫茫的南北二疆大漠与原野上。因为我一直想去大学教书,那么我暗忖自己进新疆大学也许条件还差不离。而且我小舅母的弟弟也跑去新疆考大学,那时正是在新疆大学读书,表现又非常优秀,领导、老师都器重他,留校的希望很大。我去与他为伴不挺好么?可惜我父母坚决反对,认为新疆离南方太远,不放心,缺钙的我便只好打退堂鼓,想去新疆的黄粱美梦瞬时破灭了,而爱神也马上杳如黄鹤。惜乎!

    [联接]占地面积904亩。藏书101万多册。

    设经济与管理、法学、外国语、数学与系统科学、化学与化工、生命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高等职业技术、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等14个学院,物理学系和纺织工程等2个直属教学系,43个本科专业;有8个研究所。

    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应用数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基地、1个博士后流动站,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3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

    各类在校生7832人,其中研究生166人,普通本专科生5460人,留学生25人。

    新疆农业大学:其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新疆八一农学院(由王震将军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步兵学校基础上创建),1995年更为今名。校园环境优美,人称花园式单位。其校友中出过两位院士。

    [联接]校本部占地面积100多公顷。图书馆藏书53万余册,是新疆农业系统最大的图书馆和农业信息中心。

    设农学、林学、水利与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机械交通、动物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园艺、食品科学、草业工程、动物科学、资源与环境、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外国语、化工、数理、中国语言、药学、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有畜牧学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草业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作物遗传育种4个博士点,36个硕士点,农业推广、兽医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8个本科专业。有水利水电工程、草业科学、农业经济管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土壤学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有先进的生物技术中心、10个研究所(室)、80个实验室(其中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实验室是自治区重点,另有15个校级重点)。有4600多公顷实习林场、260多公顷试验农场、近20个实习场(厂)和校外生产实习基地。

    现有专职教师663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255人。有各民族各类在校生20000余名,其中本专科生169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8人。

    新疆师范大学:成立于1978年,其前身是1906年成立的乌鲁木齐师范学校(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与1972年成立的新疆教师培训部(由新疆教育厅中小学教师培训部与乌鲁木齐农垦大学合并)。其15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2左右。它是培养新疆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该校文化人类学、绿洲研究、敦煌吐鲁番学、西域文学等科研项目颇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由该校师生自发组织的绿色阳光行动组,甚有影响。其教育部安排的东西部对口支援院校是华东师范大学。

    [联接]占地700亩,2个校区。图书馆藏书约60万册。

    设教学科学、数理信息、法经、人文、外国语、生命与环境科学、体育、音乐、美术、成人教育等10个学院与1个汉教部;有计算机软件等21个职教师资与应用类专科专业,35个本科专业(19个师范类、16个非师范类),22个硕士点(教育学原理、中国古代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植物学、基础数学、区域地理学、音乐学等)。有民族学与宗教学、绿洲学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教育学、音乐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西域文史、体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7个校级优先发展学科。有1个研究中心、5个研究所、13个研究室。有新疆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新疆双语教学研究中心、新疆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

    现有教职工1550余人,专任教师78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研人员350多名。在校研究生500多名,普通本、专科生1万余人。

    新疆医科大学:1998年由原新疆医学院、新疆中医学院合并成立;江泽民同志题写校名。新疆中医学院前身是建于1961年的中医学校,1986年升格为中医学院;原新疆医学院始建于1954年,1956年建成招生,为前苏联援助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校方对其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按2%比例),产生积极效果。其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7%,专科生为77%,其中口腔医学、护理、医学美容、健康保险、药品营销等专业全部就业。其附属医院开展的肝移植、试管婴儿、冠脉搭桥、骨髓移植、PTCA等多项医疗技术,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该校在介绍自己时说:“师生比由1:4.7上升到1:14。”在这里,“上升”明显应该是“下降”。

    [联接]占地总面积2696亩,4个校区。图书馆藏书数十万册。

    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40多个。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5个(内科学、外科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包虫病实验室),自治区级研究所(中心)8个,为该校的优势领域。有附属医院5个(均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总床位数达3800张),教学医院13个,教学实习基地40余所。

    现有教职工6285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62人。校本部有教职工1501人,包括基础教师587人,临床教师610人;在这1197名教师中,副高及以上450人。有博士生导师35名,硕士生导师289名;43名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6位同志被授予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各类在校学生17216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739名(少数民族学生126名),外国留学生160余人。

    青海省[2]

    青海大学: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青海工学院、青海农学院、青海畜牧兽医学院等5所院校;1988年青海工农学院更名青海大学,是省内唯一以工、农、医、商4大学科为主干,其它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综合大学。1997年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2000年青海省农林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并入,2001年青海财经职业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并入,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目前它已成为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学生人数最多、学科门类较广、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2000年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高校之一,2001年教育部指定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学校正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跻身国家“211工程”行列。校训为“志比昆仑,学竞江湖”。其学科专业设置与青海4大支柱产业(电力、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4大优势产业(冶金、医药、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密切相关。学校立足本省资源优势和工农业生产实际,在柴达木盐湖化工、石油化工资源开发利用、黄河水电资源开发、高原农作物栽培、藏医药、高原医学与地方病防治、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近些年,在对口支援进程中,青海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建保成了全国名人。

    [联接]有8个校区,占地2509亩。图书馆藏书101万余册。

    设医学院、附属医院、农牧学院、化工学院、财经学院、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成教学院8院26系(部)、19个研究所(中心)。有50个本科专业,13个硕士点。有农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利水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医学、藏医学、高原医学、预防医学等11个省级重点学科,肿瘤外科、血液科、心血管内科、皮肤科、肿瘤内科5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有高原生物技术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原动物疾病、化工原理、先进材料与应用技术、春油菜育种、水利水电、高原建筑材料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肿瘤妇科、脾胃专科2个省级特色专科。

    现有教职工3710人,其中正高职称146人、副高职称495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35人,省级医学专家4人。有各类在校生188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10616人,硕士研究生144人。

    青海师范大学:西部地区理科藏汉双语师资培养重点院校;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全国汉语言水平测试(HSK)主考单位。在青藏高原地理生态环境研究、高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藏汉英平台及电子词典开发、图论研究、民族教育、心理研究、区域文化及中国古代史研究等科研领域取得丰富成果。国家863高科技项目“汉藏科技机器翻译系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联接]占地面积千余亩。图书馆藏书约90万册。

    设教育学院、民族师范学院2个二级学院和17个系部,普通本专科专业36个。拥有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教师677人,有正高级职称的48人、副高级职称的257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8人,省级优秀专家4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9人。共有本专科生、研究生、外国留学生等各类在籍学生9000余人。

    西藏自治区[2]

    西藏大学: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藏文干部培训班”,先后经历了西藏军区干校、西藏地方干校、西藏行政干校、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几个发展时期,1985年升格为今名。它是西藏唯一一所以培养师资为主的地方性综合大学,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人才摇篮”。座落于西藏首府拉萨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风味浓郁的专业设置,在区内外乃至全国享有一定声誉。有藏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藏族音乐、藏族美术等较强专业。该校主持制定的《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已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已正式成为国家标准;藏文是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完成国际标准制定的文字。

    我曾有个同事,自某名校一毕业便自愿去了西藏大学教书,才几年回来就变得里外都很像个西藏人了,因为紫外线强烈照射,皮肤黧黑、泛着古铜色光,同时性格显得越发阳刚、豪放、洒脱,足见那个地方真是与别处不一样。

    [联接]占地2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多万册。

    设有藏语言文学系、政治历史系、语文系、数理系、化生地系、艺术系、经济管理系和师资培训部共7系1部;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史2个硕士点,藏语言文学、生物、地理、美术、英语导游、计算机等18个专业,并先后成立了藏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藏族音乐、藏族美术等教研室,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多学科体系。

    有中韩文化艺术研究院、羊八井宇宙射线国际观测站、《格萨尔王》研究室等研究机构。

    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33人,正、副教授(研究员)35人,讲师近200人。在校本专科生1400余人,留学生20余人。

    西藏民族学院:其前身即“西藏公学”。学校办在陕西咸阳,位于杨柳依依、流水潺潺的渭水之滨。这是我国把大学建在本土以外的及个别高等院校之一。它的教学与科研都以地方及民族为特色,利用内地的优势培养自己的人才,为西藏的发展作贡献。这既可减轻西藏地方负担,又可在各方面获得更好的办学条件。所完成的《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两部丛书,为研究藏族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联接]占地面积40余公顷。藏书42万多册。

    设6个系14个专业(专科有汉语言文学、文秘、体育、会计、计划统计、税收、历史、档案、行政管理学、法学;本科有马克思主义基础、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临床医学、会计学、法学),成教部、预科及教学医院,共计9个教学单位和1个民族研究所。

    现有教师243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授、副教授42人,讲师124人。在校学生为1800余人。

    附录告诉你,吃哪道“大学菜”最合适

    上大学,上大学喽!

    大学如今不再难考,随着各地各所大学的急剧扩招,昔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早已一去不复返,“精英教育”逐渐回归为“高等教育”的本色。所以,如何选择一个位置、实力、特色、专业、地域、环境等综合因素最合适自己的大学,在当今时代显得更为重要。可是,面对数百所大学,它们的招牌菜各显精彩,风味各异,鲜辣的、甜腻的、清淡的、醇香的……选择哪一种,你做好准备了吗?

    选菜有学问,一是你要能吃得起——也就是它的价位你要有能力承受,像北大清华这等满汉全席,人人心仪无比,但对于绝大部分学子,也就作为学习动力想想罢了,掂掂自己口袋里的银子(在我们这里,各位银子的多少就是高考分数的多少),点了也白点的;二是要吃得对得住自己——点菜固然不可不切实际地追求名菜,但它的价位也要配得上自己,本来自己有一道海鲜汤的银子钱,却点了个小白菜吃(我们的银子在此只能一次性使用,余钱不找),既浪费了银子,也委屈了自己;三是要对得上自己口味——除了菜价跟袋里的银子数相配外,菜色还要对得上自己的脾味才行,比如说爱清淡的却点了个川菜,一准被辣得够呛,胃里翻江倒海地难受,哪里还尝得出什么美味?

    所以,我们有义务帮助大家选好适合自己的大学菜!

    弄清各道菜色的档次

    一、大学排名榜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光是大学排名榜就有好几个版本,比如说网大版、广东管理科学院版,虽然都是专业人士们煞费苦心研究得来,却广受非议,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因为其中有些学校的位次与人们心目中的差得太远,无法引起共鸣。

    这些榜上的大学排名一般都是综合实力排名。何为综合实力?即师资(博导、教授数量,博士点、硕士点数量,重点学科数量,等等)、规模(学生人数、专业数量、图书馆藏书、实习基地,等等)、硬件设备(校园面积、教学楼面积、实验室仪器价值,等等)、科研成果(论文数,一般以国际SCI引用数据为主),除这些主要因素外,出色的校友也可以为他的母校增光添彩,加上几分筹码。

    争议就由此而起。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可谓不重,但由于校园狭小、科研成果少(在科研领域,出成果是理科容易文科难,而人大正是以文科为特色的高校),在某个知名榜上被排到了35位,令很多人大校友愤愤不平,其他人也感到难以接受。而吉林大学由于近年来大规模合并其他高校,各方面的评估数值在绝对量上直线上升,号称“高校航母”,排名较前几年大为跃进,风头正盛。虽然我们承认吉林大学的确是一所不错的学校,但它仍然无法与人大抗衡。再如从专业数量看,许多专业性高校虽然是业内泰斗,却远远地排在后面,因为专业少、规模小啊!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都是莘莘学子最为向往的专业性大学,在填报志愿时,他们丝毫不接受大学排名榜的引导。

    但是,一分为二看问题,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大学排名榜的参考价值。

    我们可以将它的排名和各个大学原有的声望结合起来,在自己心目中形成一个中肯的排名。在民间名望很好的大学,一般来说都是好大学。如果它排位较后,可以登陆它的网站,从我们上面提到的师资、规模、专业、硬件等方面帮它找一下原因,看看是不是因为规模和有专业偏向性导致绝对值下降,而进一步确认它是好大学。

    而对于在民间没有什么名望和名气的大学,排行榜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定位作用,如果规模相差不远,排名在前的大学一般会比在后的大学实力雄厚些。但是,我们看排名不应单纯看位置,不能认为第39位就一定强过第40位,而应该分出档次和等级来。我们建议以20个院校为一档,排名相差一档以上的两个高校才有可比性,才能初步判断谁优谁劣。

    有些排行榜做得比较细,在综合排名之外又按照学科进行了排名,这样的排名科学性就大大提高了,且学科分得越细,排名就越科学。如果你已有专业意向,不妨参考一下各个大学在学科排名榜上的位次。不过话又说回来,学科实力最好要跟综合实力结合起来看,因为一个大学的总体氛围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四个录取批次院校

    我国大多数省份都采用“分批录取法”,将招生院校分为提前录取、第一批录取、第二批录取、第三批录取四个批次,依次进行录取。这四个批次互不影响,互不交叉,是四个独立的过程。招生办严格按照批次和考生志愿抛档,即先抛提前录取批的档,等其完全录完后,才开始第一批录取,提前批未录取考生的档案,在这时一视同仁地向第一批院校抛档。依次类推,直到第三批录取院校招生完毕。

    1、提前录取院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一部分招生类别、性别、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和国家批准提前录取的一些学校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提前录取。提前录取院校多是特殊院校,包括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部所属院校,还有少数经批准参加提前录取的院校,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一般具有规模小、政治特色鲜明的特点。对各个提前录取的院校,按照不同层次和特点,分别确定控制分数线,按有关规定确定调阅考生档案,全面考核(一般要进行政审和体检),择优录取。

    2、第一批录取院校:主要是全国重点综合大学,还有一些经批准与验证的优秀院校,如外交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特色突出的院校,还有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和专业。为照顾师范类院校,也将各省属师范院校放在这批。我们通常说的“一本”就是指第一批录取院校。它的录取体制是“学校负责,招办监督”。

    3、第二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一般本科院校,即“二本”。此批录取院校,在四批中其学校和专业数量都是最多的,招生量也最大。它实行的是“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体制。

    4、第三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专科类院校和本科类院校中的专科类专业。也有些省区将职业技术学院、电视大学并入此批次,实行分段录取。

    从这四个批次院校的划分我们可以总结出:提前批院校名气不是太大,但专业性强、政治特色鲜明,对考生的考核全面、严格。它的分数一般在重点线以上,但又比一流名校略低,当然,如果你的分数能上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且又想读名校的话,在志愿表上就不要填提前批院校,否则被它“截走”就上不得名校了。“一本”院校是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全国重点大学,北广(传媒大)、北二外等院校虽非国家重点,但都是业内龙头老大,社会名望很高,所以,能上“一本”院校的考生都属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至于“一本”中的省属师范院校,则要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从它在本省内的声望来估计它的真正实力了。另外考生选报师范院校,是考虑到学费等开支相对低一些,在校还会有补助等待遇,出身寒门的优秀考生便不得不投奔它而来;中央与地方让师范院校的录取位置靠前,也希望为了让师范院校挑选到优秀考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准备生力军。这两点也值得注意。“二本”院校相信是大部分考生的归宿,它们多是实力一般的本科院校,但我们可以从地域、环境、特色专业等方面为自己进行选择,至于如何选择我们会在后面叙述。

    三、“211工程”院校

    “211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即中国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宏大工程,其目的是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使若干所高校和部分重点学科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政府对入选“211工程”的院校,倾力扶持,不但从财力、物力、人力上大力支持,还制定了许多照顾性政策。

    入选“211工程”的高校大部分是重点大学,同时,由于考虑了行业重叠性等因素,也有部分实力较强的重点大学未能入选。一部分是专业实力突出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大学,如北广(传媒大)、中央民大等;为平衡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也选择了一些实力相对较强的区域性大学如广西大学加以扶持。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的支持下,“211工程”院校在几年内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力大为增强,许多学校由此成为“新贵”。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院校缺少一些人文气氛的积淀,但后劲十足,仍不失为大家的优先选择对象。

    (另外,在“211工程”之上,国家还搞了一个“985工程”,要更加重点地建设34所名牌大学,它们是北大、清华、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南开、天津大;吉林大;哈工大;东北大、大连理工;复旦、同济、上海交大;山东大、中国海洋;中国科大;浙大;南京大、东南大;厦大;武大、华中科大;湖南大、中南大;中山、华南理工;川大、电子科大;重庆大;西安交大、西北工大;兰大,目的是在向世界一流大学挺进。这34所大学是从“211工程”的100所左右大学中挑选出来的。)

    选择恰当价位的好菜

    这个问题相对第一个简单些。弄清各道菜的档次是“知彼”,掂清自己的斤两是“知己”,知彼知己之后,对号择出几个与自己实力相当、门当户对的大学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一、弄清自己在省(市、区)内的大概位置。由于各校招生名额都是按省分配的,高考时我们的竞争对象是本省的所有考生,所以弄清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很有必要。

    省(市、区)→市(地区)→学校→班级→个人,本市教学水平在省内的位置、学校在市内的位置、所在班在学校的位置、自己在班内的位置,按照这样的次序,可以初步定出自己的坐标。参考本校前三届或前五届师兄姐的高考成绩,看波动大不大,为自己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排序。全面分析自己的综合素质,如参看以前的重大考试,平稳发挥、超常发挥和发挥失误,自己是哪一类情况比较多,进一步为自己找准定位,并适当留出一个浮动的空间。

    高考后的估分一定要客观、清晰,不要为了安慰自己抬高分数,也不要为了留面子压低分数。有的省份是先出分数再填志愿的,这时明确自己的位置就更为重要了,有的省会公布估分或实际得分在各个段次的分布情况,这时一定要看准自己的位置。有的省没有公布数据,可以想方设法请老师或家长打听出这个分数在全省的位置。如果能打听到这些“机密”,就拥有了大部分人没有的“知情权”,可以把更多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二、弄清心仪的大学在省内考生中的位置。使君有意,罗敷就是否有情呢?你的位置清楚了,那对方的位置呢?有的学校虽是名校,但几年来在你省的招生情况都不太好,原因有多种,一是专业不是热门专业,如果这个专业正好是你喜欢的,那么恭喜了,你的这番竞争不大;二是它连续遭遇招生“小年”,这个情况下就是一个“搏”字了,搏它今年仍是“小年”,其风险难以分析,要非常慎重地考虑才行,这个时候建议要另找一个实力相差不大的学校共同作为候选。有的学校是“新贵”学校,声誉日隆,即处于上升期,一般来说这类学校冲劲十足,分数水涨船高,要到它日益稳定下来才会出现上下波动的情况,对这类学校也要小心,分数实力不强的话不主张冒险。

    当然,这类险情一般都是出现在“一本”院校中的,应对之计,真可谓包罗万象,有冒险而上的,有避虚就实的,有别出心裁的,其结果当然也是成败相当,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只能让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和要求自主决定了。

    而大部分“二本”院校的分数线一般都比较平稳,只要弄清双方位置,参考一下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如果没有太大的波动,报考都是比较稳妥的。但是,有的“二本”院校本身虽不出名,却有几个非常热门的专业,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如果专业名声在外的话,就要将它作为热门院校来对待,慎之又慎。如果名声还未打出来,你是通过“内参”知道行情的,那就赶紧下手吧!

    对胃挑菜,一举成功

    这是需要考虑最多的问题,要兼顾多方面情况,这里我们从几个角度出发,一一为你分析,一起找出你喜欢的菜色来!

    一、看学校所处地域。

    学校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很微妙的因素,但这一因素目前却越来越有力地左右着考生的选择。地域并不能决定学校的办学实力,美国人知道兰州大学而不知道兰州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但为什么兰州大学的老校长流泪长叹:“很多学生因为兰州的气候恶劣、地处偏远而放弃了兰州大学,但是,我要说的是,这真的是一所很好的大学。”我们理解老校长的痛心,也理解学子们的选择。

    求学要选“天(津)南(京)(上)海北(京)”。为什么?因为一个多元化的城市能予人更多的发展机遇、给人更开阔的视野,大环境决定小气候,在大地方求学的同学能更深切体会到发展的脉搏,铸炼出一种豁达的气质;且这些城市高校林立,许多高校间开始互认学分、联合培养学生,共同打造出一个宽广的发展平台。考研有“近水楼台”之便,就业有城市大发展之力,尤其是一些希望毕业后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发展的考生,地域的作用力显然是越来越大。

    凡事具有两面性,繁华的背后往往是虚浮。在地域风越吹越强的时代里,看清自己的个性变得很重要。对于一个个性毛躁的考生,如果选择一个浮华城市的一般院校,很可能就要被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蒙住眼,静不下心来做学问,毕业后既没有雄厚的实力打基础,又没有名校的光环做门面,就业时在本地竞争不过本地名校生,回原籍又竞争不过原籍名校生,其心理是非常难以平衡的,对于长远的发展也不利。而如果选择一个地域条件一般的好学校,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对于未来也是一个有前瞻性的选择。

    我们的建议是:实力能上好城市的好大学的,尽量上!

    实力能上好城市的一般大学或是一般城市的好大学的,看个性。脚踏实地而又有创新意识有勇气的不妨选择前者,个性浮躁或是希望过稳定生活的选择后者,希望在学校所在地或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可以选择前者,想回乡发展(原籍经济较为落后的)的选择后者。

    在异地的两所实力相当的大学,看专业,看就业。武汉大学和山东大学两校实力相差不远,武汉和济南的经济实力也堪有一比。但前者名气远大于后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大位于“九省通衡”的武汉,毕业生就业时辐射全国,尤为受到广东的欢迎,成名校友众多。而偏居一隅的山东大,虽然属经济发达区,毕业生就业区域却只能以山东、华北和生源地为主,就业局面不太打得开。对于考生来说,能决定选择的因素还是专业和就业问题。就专业言,是看哪所大学在本省招生的专业比较合自己的心意;就就业言,是看你毕业后想在哪个区域就业了——下江南选武大,回原籍则也可选山东大。由于名气大小问题,这两所院校在招生时,一般是山东大的分数略低一些。

    本地大学和外地大学,实力相当的,选本地。这一考虑是从就业出发的,本省大学的学生在就业时无需奔波太多,许多机会就在眼前。而在外地上学的同学,毕业时往往要两头兼顾,既在学校所在城市找,又要回家乡省会找。有时学校所在省市单位又优先考虑本省籍学生,竞争压力大;而回到原籍时,又发现许多好单位被本地大学生抢了先,陷入两难境地,所花费用也不是本地大学生所能比的。由于政策倾斜性,本地大学对于本地生源招生投放量大,考生可以从容挑到一个比较好的专业,就业时也有不少便利。

    气候对于身体较弱的同学来说,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像南方一个经常长冻疮的人就不适宜到东北去,热天常长痱子的人就不要到亚热带或热带地区求学,常常咳嗽的人避免到风沙大的西北去,心脏不强壮的人首先要排除高原地带的大学。独立性强弱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性格外向、坚强的同学无须顾虑学校在天南地北,而敏感、柔弱的同学多愁善感,很容易生出许多离愁别绪,进而影响到学业,最好选择离家近或是气候风俗都和家乡差不多的城市。

    二、看大学类别。

    大学一般分为综合性与专业性院校。综合性院校一般规模较大,专业门类齐全,校园面积较大,环境优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专业性院校,专业类型较少且集中,校园面积通常不大,学生活动常常带有浓厚的专业色彩。

    在两个学校的专业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做选择,一看个性,二看发展。

    爱好广泛、想做“复合型人才”的同学应将综合性大学放在首位,在那里有着多元文化的积淀和交融,专业往往被烙上该校的浓厚特色,有边缘性、复合性倾向。想做“双学士”、选修第二专业的话,在综合性大学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时,综合大学也较为便利。性格沉稳、希望术有专攻的同学则宜选择专业性大学,专业性大学营造出的氛围更纯粹、更强烈,科研风气也相对浓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最前沿最纯粹的专业学术动态,成为“高精尖”专业人才。如果想继续在本专业深造,保研或考研机率也更大些。

    有留学意向的同学,建议选择理工科院校,并且学习理工科专业,特别是基础性学科。由于自然科学的共通性,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在考托福、雅思或是直接联系国外大学时,会有比较充裕的选择性,也易于为国外大学接收。

    三、按所报专业选院校。

    如果你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就要先对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进行一番详细考察,进行比较后再行选择。

    有些大学虽然名气大,却有可能在某个专业上输给学有专攻而名气稍逊的其他大学。清华的名气肯定比人大高,但如果你要铁了心想念新闻专业,人大就是首选,为什么?人大新闻是我国唯一的新闻学重点学科,其毕业生是新闻界首选人才。清华新闻起步较晚,在经验和实力上都逊于人大。即使考虑到综合素质的培养,人大与清华也相差不远,综合权衡,在人大读新闻是利大于弊。

    专业方向也可以决定选什么学校。例如学中文,如果想做一名老师,因为需有教学实习经验和教师修养专业课程,选择师范类院校会比综合类院校容易就业;如果想做文秘或记者,在综合类院校就能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比较能适合千差万别的文秘和记者工作。

    四、看清“新大学”的“出身”。

    高校更名之风近年来愈吹愈烈,除“学院”想要升“大学”外,农林院校争相“摘帽”奔四化,专门性工科类院校向“科技”进军,摇身一变,“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全国大冒头。重命名的“新大学”每年都在不断地诞生,了解它的“出身”非常重要。这类改名院校如果“根正苗红”,本身实力较强,改名是因为自身发展到了另一个境界,需要一个符合实情的名字,那是可行的。像曾经威震一时“北京钢铁学院”,现在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专业面扩大了,也为更多的考生所接受。

    我们要注意的是那类名不副实的改名,学校的名头越改越大,软硬件设施却未能完全跟上,像“长沙××学院”壮大成“湖南××大学”之后,生源一片大好;还有“××农机化学院”先更为“××工程学院”,再改成“××理工大学”,现代气息越来越浓,也颇受考生青睐。虽然好的生源在逐渐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毕竟是因果倒置——世上只应“名校出高徒”,不应“高徒出名校”。

    名字有改好的,就有改丑的,虽然只是少部分,也值得我们注意。“东华大学”“长安大学”“江南大学”,听起来像民办大学是吧?但它们却是如假包换的“211工程”重点院校,其前身分别是中国纺织大学、长安公路大学和无锡工业大学,在合并了其他院校后进行更名。却不料新名字取得不好,引起了诸多误解,在有的省市出现招生分数下降的情况。有些信息灵敏的同学了解实情之后,大胆把握这一良机,将其作为第一志愿,轻轻松松就进入好学校。

    几校合并而用实力最强的校名命名的“新学校”,要弄清它是否真正从内部上“合并”在一起了。高校合并在近年来也是一个潮流,但合并也分几种情况:一是“强强联合”,二是“强兼并弱”,三是“弱弱成强”。强强联合的典范是武汉大学、武汉水利水电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三所“211工程”院校(还有湖北医科大学)合并为新武汉大学,连校区都紧紧相连,可谓浑然一体。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联合为新广西大学应属第二种情况,虽然两个校区也是紧密相连,广西大学也加强了对农学院的投入和扶持,但农学院的生源情况和教学质量与原西大相较,仍有一定差距。

    并不是每个大学合并都能像武大那样浑然一体。我们必须明白各校的本部和分部、各个校区间的师资、硬件环境是否水平一致,明白它们的合并达到了什么程度。

    报第一类学校可以不用顾虑。报第二类学校时,则要仔细分析才能稳正下笔。例如西安交通大学,是被国家确定为“建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9所院校之一,实力雄厚,声名显赫。它于近年将陕西财经学院(还有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内。几个校区距离不近,校园建设相差也不小,虽然西安交大源源不断地对财院投入资金,助它招贤纳才、加快软硬件环境建设,但由于西安交大本身优势在于理工科,并没有相应的雄厚财经类师资支持财院,财院师资的主要组成仍是其原班人马。所以财经学院与本部的系部相比,仍然缺少一些名校的底蕴。报考西安交大的财经类专业,表面上看起来学校好、专业热,录取分数也较高,实际上却未必能接受真正一流的专业教育,这种情况下,建议另报一个本身名气不错的财经大学,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

    至于第三类院校,常常是几个专科类院校并成一个本科类院校,然后取一个听起来实力较强的好校名。它的整体力量的确增强了,但跟校名相比却常常不能达到“名副其实”。对这类学校,建议分数远高于二本线的考生避免填报,而分数在二本线上徘徊的考生不妨选报——以较低的分数录得一个本科院校,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在高招信息不明朗的情况下,赌博性或随意性地选择一个名字好听的大学,这种情况在二本院校招生中发生较多。其实,各个同学对自己圈定的几个待填高校,花些时间查清它们的历史,探清它的家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这代人很幸运地生在网络时代,各个大学的网站是我们探查它的实力的直接窗口。当然,在有的高校的网站上,压根不提它的前身和原名,这没关系,可以从它的历史、师资等方面进行推断。弄明白它到底有无与其名称相符的师资和环境。还有就是可以利用各类搜索引擎,在关键词处输出要查询的大学名字,就会得到很多相关信息,细心排选,大都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

    五、填报特色学校或院系前,弄清特殊招生政策。

    特色学校或院系军校由于享有种种优待和特权,近年来备受考生青睐。

    解放军院校是我国目前惟一可以“公费上大学、国家包分配”的学校,读书不愁没有钱,就业不愁没人要,因此日渐红火。一些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考生因此将之作为首选。但军校对身体条件要求非常严格,身体瘦弱、面部有疤、喜欢纹身的同学都在不予录取之列;政审严格,亲属中有服刑人员的也不予录取,历届生也不录取。所以,不符合条件的同学,如果填报军校,就相当于浪费了一次志愿,应该学会“自我淘汰”,填报其他院校,争取更多机会。而有的同学尽管符合条件,却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残酷单调的军营生活,入校之后也后悔莫及。所以,敏感、好动、不想吃苦的同学也建议免报军校。

    对于贫困生来说,报考师范类、农林类和民族类院校,也是减轻经济负担的一种选择,这些学校的学费相对较低,且学生享有一定量的国家补助。不过,大部分师范类院校的专业都有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之分,前者享受的优待会比后者多,要认真选择。

    对“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农村户口同学来说,应该抓住机会充分享受“预科”政策。“预科班”通俗的说就是“大学学前班”,念完1年预科后考核合格就直升本科,待遇与统招生相等。符合照顾条件的同学,如果报考预科,常常可以以专科分数上本科,重点分数上名校,而代价,仅仅是1年时间。

    六、在报考易录取的院校时充分考虑未来的就业局面。

    对于农林类、民族类院校,由于毕业生就业环境一般较为艰苦,所以招生分数一向较低,报考此类院校时要做好心理准备,对就业环境的舒适性不应抱有太多幻想。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一些大学成为了“男女搭配,学习有劲”。为了适当平衡男女生比例,有的工科院校尤其是地矿油、路桥类院校等需要室外作业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愿意多录一些女生。相对应的是,有的文科院校和外语院校愿意多录男生。

    对于那些“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女生来说,入学的门槛低了,大学生活也比较浪漫,但就业的难度往往会在毕业时凸显出来:工科单位不愿录用女生,因为她们体质不如男生,且需要特殊的劳动保护。女生长年待在工地上,一来生活不方便,二来于建立家庭很不易。但在有些单位中,也存在和大学一样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往往就想录用一些女生,放在单位本部,做些宏观性的脑力劳动。只是,这类单位可遇不可求,在毕业时一定要注意广搜信息。

    外语、财经、医护、金融类男生在大学一样享受着“国宝式待遇”,就业时也不会有生理上的顾虑,但在与女生竞争时就存在着粗枝大叶的缺点,用人单位在这类岗位上常常喜欢用女生。不过,外语类男生近年来受欢迎的趋势逐步明显,男生体力好,出远差方便,做导游更是集保姆与保镖于一体……

    还是那句话: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问题我们帮你指出来,至于怎么选择,就看你自己的喜好和追求了。

    点菜时拉开各道菜的档次

    按照分批录取的原则,我们可以填报四个批次的大学。每一个批次内,一般填报3所大学,对这3所大学,必须拉开它们的档次,才能使志愿真正有用。

    提前批一般生源充足,通常不录二志愿考生,如果对这批次的院校志在必得的话,第一志愿一定要选准,不提倡冒险。

    “一本”院校的志愿最难填,一不小心就高分落榜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提高录取机率,一志愿到三志愿必须非常严格地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填报,而不能填平行志愿;至于由低到高反着填,就更是把志愿当儿戏了。我们强调的是拉开档次,而不是名次,每道志愿的大学在实力上要有明显差别,因为实力相差不大的学校,分数相差也不大,一所学校一志愿录不到的考生,在另一所学校的二志愿里一般都是榜上无名。例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就是一个不恰当的填报。如从北大落榜,浙大和武大也是名校,每年都生源爆满,根本无暇顾及二志愿考生。而“北京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就填得比较好,拉开了档次,且川大一向有录取二志愿高分考生的传统。很多重点院校由于生源充足,一般不录二志愿考生,在填报之前一定要探清你所填的二志愿大学是否承诺录取二志愿考生(这在该校的招生章程上会有说明),虽然教育部出台了“二志愿保护”方案,但多是对高分考生的保护。

    “二本”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其风险相对“一本”院校要小些,因为“二本”院校录取分数一向平稳,易于把握。不过还是要强调梯度,“北京工商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只要分数上了“二本”,就肯定有学上。

    三批录取院校最容易填,一般专科学校都是省内招生,选择范围不广,很容易确定填报哪个院校。而面向全国招生的专科学校,分数会略高一些。

    需要强调的是,志愿不是单单拉开档次就能保证录取的。第一志愿一定要与自己的分数实力相匹配,这样才是有效志愿,否则,按照对等原则,也难被二、三志愿院校所录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志愿学校的“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中填“服从”,可以大大提高录取机率。

    总之,最适合你的大学,就是最好的大学,上面传授给你的十八般武器,可要细心体会,把它们用足了!让它们真正助你一臂之力,让你梦圆理想大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