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的一页封面,对微机的普及与应用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具有55年历史的老资格新闻周刊《时代》,每年都要评选出一位新闻人物,并在次年元月的封面上刊登出来。这一传统已持续了好几十年。每年评出的新闻人物不是风光一时的政界要人,就是卓有建树的科学巨匠。这份杂志每年评出的新闻人物几乎都是众望所归,很少有人提出异议。这一做法反映了世界上变化万端的时代风云的动向。
《时代》周刊评出的1982年“新闻人物”是谁呢?千千万万读者接到该杂志后,看见的却不是某一时代人物,而是——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
《时代》以一台机器作为它当年评出的新闻人物,可谓别具匠心。
杂志的主笔奥托·弗雷德里奇先生对这位“封面人物”作了独出心裁而又热情洋溢的介绍:
“在整整一年的新闻中间……最有意义和最吸引人的话题,并非一个单独事件,而是代表了一个发展进程,一个不断发展并且被广泛接受的、备受欢迎的进程。同时,这个进程还影响到其他各个领域。它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所以,《时代》在当今风云激荡的世界上选择了这样一位新闻人物。当然,它并不是一位什么人物,而是一台机器,一台个人计算机。”
奥托在文章中也提到电脑发展中不无遗憾的一些事实,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软件的缺乏。计算机用户数量的疯涨,对软件的需求自然大为迫切。用户需要更多更好的软件,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和要求。没有软件,计算机只是一个摆设;软件不丰富,计算机也无法发挥它的威力。由于软件开发的迟滞,计算机的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人们购买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就受到限制。计算机,只有当它具有更多的功能,具有更大的用途时,才能拥有更多的消费者。
《时代》的评选和奥托的文章,一方面大大地宣扬了微机的功能,使更多的美国人对它发生兴趣并对它的使用跃跃欲试;另一方面,也尖锐地指出了微机普及所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开发软件。
软件的缺乏和计算机热之间的矛盾自然引起比尔·盖茨的极大关注。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没有对软件的标准和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我曾买到过根本不能用的软件。……尽管现在有许多软件出现,但大多令人悲哀。”
他强调说:
“两年之后,我们要推出在各方面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软件。现在的软件太糟糕,太难使用,而且缺少更多的性能。不过这一切正在得到改善。”
1982年,比尔·盖茨27岁,他在软件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功已经在全国令人注目。这一年,美国有名的《金钱》杂志用了他的照片做封面。
比尔·盖茨的秘书卢堡看见之后高兴极了,她把这一期杂志发给微软公司的每一位雇员,对比尔·盖茨说:“他们给你拍的照片太好了,我真喜欢!”
比尔·盖茨说:“你认为是这样吗?可我看起来太年轻了。”
卢堡说:“你本来年轻嘛,不过才27岁!”
比尔·盖茨因为长得比他实际年龄要小,还遇到过小小的麻烦。
有一次,他同包括卢堡在内的几个雇员去餐馆吃饭。比尔·盖茨要一杯啤酒,女招待却怀疑他不满20岁,没有达到法定饮酒年龄,要他出示身份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