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探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逯贵祯、陈新桥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

    摘要:讨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对中国传媒大学的特色专业方向进行了说明,指出导师团队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出团队建设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最后给出了提高团队建设的方案与建议。

    关键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专业特色

    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发展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最早的硕士点之一,从1981年开始招生。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本专业黄志勋教授的超光速研究,逯贵祯教授的电磁散射研究,居继龙教授的大功率微波器件的研究,余文华教授的电磁场并行计算的研究等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传媒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几十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教学科研氛围,以及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的导师队伍,具备建立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导师团队的条件。

    我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具体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我校最早的硕士点之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点是我校最早建立的硕士点,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建设,经过了两代人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2年该专业建立博士点,硕士导师中有多名是博士生导师。目前,该专业已经具备申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所属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的条件,目前正在积极申请。

    2.引进了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兼职导师

    本专业引进的国内兼职导师主要有:中科院院士简水生,工程院院士黄培康,中科院电子所博士生导师丁耀根研究员,航天二院博士生导师殷红成研究员、陈军文研究员。

    本专业引进的国外兼职导师主要有:瑞典微波专家居继龙教授,美国计算电磁学专家余文华教授。

    3.与其他科研院所进行合作

    本专业多年来与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具有学科优势的科研院所合作,选派导师到这些科研院所学习,邀请这些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到我校讲学。

    4.形成了一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

    本专业多年来与航天二院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科研合作,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进行课题研究等方式,在航天二院已经形成了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基地。

    5.已经形成了一个科研实体

    由本专业居继龙和随强老师为主,于2004年组建了京隆广科公司,其产品远销国外,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该公司为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科研基地。

    6.具有一批专业实验室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已经建成了微波实验室、微波暗室、光纤实验室、电磁兼容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2005年,由本专业余文华老师主持组建了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网络,该网络目前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二、导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目的之一就是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导师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团队整体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富有感召力,在国际国内享有高知名度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已成为世界诸多名牌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共识。忽略了导师团队的建设,就是放弃了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也就失去了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的先机。导师队伍对一个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乃至一个国家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将成为我国改革高等学校教学、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的导师队伍,才能将研究生教育规律成功地运用于指导工作中,使研究生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高校培养人才的层次和规格,使研究生教育适应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种种自身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方面与国家重点院校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相比仍有差距。目前多数高校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正在制订和实施加速建立导师队伍的战略。我校要保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特色、专业优势,就必须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团队的建设具有如下重要的意义:

    1.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科技创新既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要求。形成一支具备科技创新素质的导师团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团队的建设是提高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导师的学术水平的重要措施,对加速我校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各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不尽相同,目前已经形成了电磁散射、电磁兼容、计算电磁学、微波器件、并行计算、光通信等多个研究方向。基于这种现状,我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需要强调多个学科、多个研究方向之间的交叉和协作,需要建设一个团结合作的导师团队。只有这样才能把优秀人才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集体的智慧,迅速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增强团队整体教学科研实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作充分准备。

    2.有利于形成我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学校的闪光点,是把自身的条件与外部的环境和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一种体现,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其跨入研究型大学行列的重要因素。国外一些堪称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并不是在任何研究领域都能居于世界一流,他们都往往是在某些专业领域处于世界的最前沿,形成专业特色,在优势专业领域为人才的培养作出卓越贡献,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提升和确立了学校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

    从一定意义上讲,专业特色就是水平,专业特色就是生命。因此,大学导师团队建设的重点是促进其专业特色的形成。通过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以及学校的实际出发,选择某些重点研究领域,进而组建专业导师团队,使之形成优势,并率先在自己的优势专业领域为人才培养作出显著成绩。通过凝练专业目标,组建导师团队,可使本专业研究生的科研氛围活跃、科研成果丰硕。

    三、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

    1.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设团队结构。对我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优势和不足及其原因所在。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团队建设的若干对策。培养和建立起一支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职称结构合理的电磁场专业的导师团队。

    (2)培养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出在国内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能担负学科梯队建设、人才培养、制订学科建设规划、促进学科发展等多项任务的学科与学术带头人。

    (3)建立兼职导师队伍。广泛吸纳国内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和具有相当学术造诣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导师队伍,建立一个有相当人数、专业面广、学术水平高的兼职导师队伍。

    (4)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老中青相结合,促进教学研究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

    2.导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

    (1)培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既是学科学术的“领头羊”,又是研究生导师团队的骨干和核心,培养和选拔学科带头人是建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导师团队的战略重点。

    (2)培养青年导师。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加强青年导师的培养。

    其中主要难点是科研经费不足、实验设备短缺。目前本专业的科研经费还比较短缺,科研项目不多,尤其是国家级的科研项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实验室部分设备已经过时且不齐全,尤其缺乏高频设备。

    四、导师队伍建设的方案建议

    1.选拔与培养导师团队带头人

    导师团队的建设关键在于带头人的选拔和使用。团队带头人起着统帅的作用,其战略眼光、学术水平、学术洞察力以及领导和组织管理水平等决定着团队的兴衰。团队带头人是导师团队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负责确定学科和学术发展方向,带领团队成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建设导师梯队,培养人才,制订团队建设规划,促进团队发展等。一个团队是否有效率,是否出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带头人的自身素质和才能。

    我们可以采用“校外引进和校内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在国内外广聘思想活跃、知识渊博、组织能力强的人物担任团队的带头人,以其良好的学术品质、民主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去赢得大家的信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对本专业一些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显著、富有战略眼光、善于合作和群体攻关的中青年导师要重点培养,委以重任,培养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2.重视中青年导师队伍建设

    中青年研究生导师队伍是高校导师队伍的生力军,是研究生教育的中坚力量。中青年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与优化,有利于中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健康成长,加快研究生导师队伍代际转换的步伐,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学位点的壮大,增强学校的科技开发实力,可以促进学科资源的合理配置,催生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构建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创新的平台,从而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科技开发实力。对青年导师队伍的建设拟定采用如下措施:

    (1)在对中青年导师进行“普遍培养”的基础上,鼓励竞争,提倡能者上、庸者下,彻底打破论资排辈、搞平衡等不良做法。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由学校主管部门牵头协同各职能部门组成若干专家考查组,并聘请相应学科国内权威和校外专家、中青年学者,对中青年导师进行考查。重在考查他们的思维活力、学术眼光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其潜能。

    (2)多渠道、多方位地吸收国内外电磁场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电磁场导师队伍行列。

    (3)加强对青年导师进修、对外交流的支持力度。研究生的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人才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综合知识。应制订本专业青年导师培养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对青年导师进行培养。

    加大对青年导师的培养力度,加速青年导师的成长。促进青年导师参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的科研、教学交流活动,鼓励团队中的年轻教师在国家和中国传媒大学相关基金资助下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行学习和科研,争取年轻博士申请到原版(英文)课程的进修机会,为本课程今后向原版教材双语教学的发展做准备,也使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更好地继续开展。

    3.建立兼职导师队伍

    在本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师生比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导师人数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建立兼职导师队伍既可以解决导师短缺的问题,又可以加强全职导师与兼职导师之间的合作,是对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必要补充。

    通过建立有效的人才引入和流动机制,广泛吸纳国内外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高级技术人员做兼职导师,充实导师队伍。

    建立专职和兼职导师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提升导师团队的国际竞争力。

    4.提高导师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高水平的导师是培养高水平研究生的前提。加强导师综合能力的提高,提高导师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精湛水平指导学生。在学术水平方面,导师要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要有远大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工作要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或领域,课题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并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在管理水平方面,要从严管理,在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制订、课堂教学、课堂研究、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学生开拓创新。

    召开学术会议,或组织共同攻关,尤其要鼓励导师参加国际会议,吸取各种营养,博采众长,使导师不断更新知识,拓宽专业面,提高自身学术水平,进而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5.形成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的灵魂,高绩效导师团队都有自己的团队精神,它是一种为了实现团队目标和利益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工作作风。一般而言,团队精神主要体现为团队凝聚力,即团队对其成员的吸引程度以及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表现为团队成员的强烈归属感和团队的一体性。导师团队目标的实现与团队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促使团队成员认清团队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关系,积极倡导团队精神并使其内化到每个成员的需要体系中去,促使团队成员大力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和长处,形成智力上的整合,围绕共同的科学目标,加强实质性合作研究,使团队在整体上表现出单个成员所不具有的集群效应,激发团队活力,增强团队创新能力,冲击国际科学前沿,攀登科学高峰。强调合作并不排斥竞争,合作是竞争中的合作。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竞争是提高团队绩效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团队进步的重要动力。

    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能使团队获得远远大于各成员个体创造力之简单相加的整体创造力,体现出群体创造倍增放大的系统效应。而团队成员之间的竞争能够极大地激发各成员的心智能力,调动他们的创造积极性,发挥创造潜力,从而取得非竞争条件下无法达到的科研成就。

    6.加强团队管理

    加强团队的管理,建立与团队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奖惩措施等规章制度,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大家围绕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导师团队体现的是整体优势,与团队成员的士气密切相关。对导师团队成员的激励既要从整体着眼、考虑整体利益的分享,也要考虑不同成员贡献的差别,必须使作出突出贡献的成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否则会造成人心浮动和涣散。团队成员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民主的学术氛围、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能不断激发新思想、产生新观念的学术交锋。要通过彼此沟通来增进了解、化解矛盾、达成共识、统一目标,使全体成员能在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里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多出快出创新性成果,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7.强调“理工融合”的教育理念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需要良好的数理基础,而目前工科硕士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导师队伍建设要树立“工借理势、理势工发”的教育理念,即通过强化数理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一种在工程实践中可以终身受益的理论功底、科学素养和发展后劲,同时通过联系工程应用的实际培养受教育者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理论优势能够在工程意识的引导和促进下得以充分的发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