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班干部一般都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我没有想到,这一次,班干部竟然一个接一个地来向我辞职。
面对他们的辞职,我该怎么做?您帮帮我吧!我已经乱了阵脚了……
齐老师
齐老师: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我深表同情。但是,您的提问太简单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建议您首先分析“为什么”,然后再问“怎么办”。
班干部突然辞职,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校规、制度欠妥,班干部不知何去何从。
比如,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案例:
放学的铃声刚响过,一向开朗活泼的慧就冲进了办公室。
“妈,今天我给你们班扣分了!”然后就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哭了起来。
“扣就扣吧!哭什么啊?”妈妈拍拍肩膀安慰道。
“因为我今天只扣了4分,还差一分才能完成任务,所以……”
“妈,我不想当检查员了!”
接着又是一番嚎啕大哭……
看着慧脸上的那行泪、她妈妈眼中的那份痛,心头的酸楚和无奈瞬间漫上心头:她不知道,当慧第二天向班主任提出辞职申请的时候,慧的班主任会做何感想?又会如何去做?同意还是不同意?
是什么让慧选择了辞职?
是因为作为辅导员、班主任的我们,对她进行了太多的干涉,甚至是给了她无法承受的压力:为了提高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学校制定了这样或那样的标准,并且要求检查员每天必须完成相应的扣分任务。这个初衷是好的,但对于班主任来说,扣分不但意味着扣钱,还会影响班级评优等荣誉的评比,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与各班班主任的那份“维分”之情,那份“护犊”之意发生矛盾。
不扣?辅导员训!扣?班主任斥!
在“扣”与“不扣”的两难抉择中,慧选择了给自己的妈妈扣分;更因为这份无奈,扣分之后,她选择了辞职!
类似慧的这种辞职情况有很多,老师过多的干涉是班干部辞职的原因之一,作为班主任的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做的是给学生一片自主管理的天空。既然选择了学生自主管理,我们就不要过多加以干涉,“相信他,就放开他”。否则,在一次又一次的掣肘难书之后,“辞职”将是班干部最终无奈的选择。
第二,班级的邪风压住了正气,老师却感受不到,班干部只好用辞职来提醒老师。这时“请将不如激将”。
“老师,我不想当体育委员了,每天课间跑操时,总会有一些同学不出教室,我喊她们,她们无动于衷,叫的次数多了,她们就烦。今天,竟然有人叫我‘九斤老太’,而且有几个人联合起来和我作对。每次上体育课,她们都故意请假、迟到、乱说话,上课时,有同学不守纪律,我大声说她们几句,她们能记上好几天的仇……我真的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了,只好辜负你对我的期望了,请你多理解我。”上过课以后,体育委员给了我一封辞职信。这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学生,性格正直、耿介,可以说是“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没想到一些学生却和她对着干。可能是她的耿直得罪了一些人,也可能是她的工作方法不太科学,更有可能是班级风气不正,而我没有意识到。这么好的班干部我可舍不得她辞职。
于是,我先在班里了解情况,让学生在班会上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体育委员,大家早上都不起床或体育课经常请假,会有什么样的心情?体育委员有责任和义务叫大家起床吗?等将来大家上班后,还会有人喊你们起床吗?当别人都评价我们班纪律一团糟的时候,身为班级的一员,你们有什么感想?
这样的班会开下来,班级舆论马上转变为对体育委员有利,但体育委员依然犟着要辞职。班会上,我没有反驳,也没有同意。第二天,我叫她出来,说:“我想了一晚上,你说的也有道理,你以前做的很好,真的对老师是一种莫大的帮助,谢谢你。你实在不想干,老师也不勉强你了。不过学生管理不好,老师也有责任,你的做法提醒了我,我也准备和你一同辞职。班主任我也不干了,一会儿我就去交辞职信。”她一听,马上惊愕地看着我:“老师,不要啊,我们都需要你。”我说:“不行,我觉得纪律不好,我的责任更大,当这个班主任我失职了,我一定要辞职。”她看了我好一会儿,然后小心地说:“老师,是我错了,你不会生我的气吧?”我一听,放下心来,这个干部总算是留住了,接着我对她说:“‘听兔子叫就不敢种豆子了’吗?越是有困难,越要迎难而上,逃脱、躲避都不是办法,因为你生活在社会中,一定要学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现在能当好一个女生班的班干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一个领班或部门主管都没问题。”接着我耐心倾听她对班级管理的建议,又和她讲了作为一名班干部,应该如何看待整体和个别舆论的问题。管理严没有错,时间长了同学们会理解的,当个称职的班干部不容易,该忍就得忍!如果真的有特别过分的学生,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至此,一场辞职风波总算解决了。
对有些学生来说,顺耳话顶用,对有些学生来说,逆耳话顶用。如果我不问青红皂白,用老师的威力来压制体育委员,她可能也会应承下来,可那样的结果只会是工作上的敷衍了事,没有任何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下去,她和同学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糟。对这样的学生,就要想办法让她从心理上接受,从而愿意接着做。有时候,请将真的不如激将。
第三,班干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愿意为班级服务。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可尊重他们的选择。
这样的人在班级里其实很多,他们可能从小就不太关注其他事情,觉得做好自己的事就足够了。这类学生其实不是自私,而是本性如此。这类学生倘若能突破自身个性的缺陷,愿意关注身边事务,并积极帮助他人,将会成为非常难得的人才。但是,很多学生只怕是本性就不知如何操心。
我曾带过一个叫莎莎的学生,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在没有当班长之前,为班级提的建议一套一套的,很有见地。当时的班长小新热心班级事务,却做事冲动。小新在一次冲动后,动手打了某个学生,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公愤,最终班长职务被罢免。莎莎在班长竞选中脱颖而出。但是,没想到,这个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莎莎,却根本不知道如何为班级操心。周日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绿荫广场护绿,她自己都不去,同学们当然也不积极。我询问的时候,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周日想玩儿,就控制不住自己,去玩儿了。”同学们非常失望。早读、晚自习纪律有点乱,她也不管,只顾自己读书、写作业。同学们说:“班里这么吵,班长你也不维持一下纪律吗?”莎莎冷冷地回答:“我维持,你们听吗?”
学生不禁又留恋起小新的认真来。莎莎更不快,终于有一天,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说:“老师,我不愿意当这个班长了。”
我问为什么。她说:“我要好好学习,没有精力去管这么多事。班长就让那些想破了脑袋想当的人去当吧!”
倘若她的第一句话说出来,我和同学们在震惊之余还想挽留,她后面的一句话,就把全班同学都激怒了:“谁想破了脑袋想当班长?你说清楚一点啊!”
此时,我也没有了挽留她的心,很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并告诉同学们,下节班会课重新竞选班长。
其实,像莎莎这样的同学,是不适合当班长的。即使当了,也不称职。任何一个班级,都需要有一定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的人做班干部,也需要一心学习、安静思索的“学霸”去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更需要沉默的大多数做班级的定海神针。班主任在班级成立之初,就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特点,做好分类。一旦学霸型学生或“沉默的大多数”型学生误当了班干部,除非他们发誓要突破自己的个性缺陷,否则的话,很快就会让学生不满。此时,他们提出辞职,班主任最好顺着台阶下,不要过于挽留。
第四,部分班干部受到某一个强势班干部的威胁,集体辞职。遇到此事要冷静下来,打游击战。
“老师,我想辞职,不想当组织委员了。”早会课上,小玲忽然如此说。当我将惊诧的目光投向她,她还稳稳地坐着,没有站起来的意思。我愣了片刻,邀请道:“好,我们到走廊上谈一谈。”
万万没想到,跟随我走出教室的,不仅仅是小玲,还有其他班干部,一个个低着头,垂着手。我不禁纳闷:“你们做什么?”
文静的班长涨红了脸,小声说:“我们也辞职……”我的头“嗡”的一声大了:“为什么啊?”
班长和其他班干部不说话,眼睛里写满忐忑、歉疚、胆怯、不忍。小玲抢先回答说:“因为同学们评优不公平,班干部出力不讨好……”小玲情绪激愤、滔滔不绝,言谈间充满挑衅。我耐心地等她把话说完,却不接招,答非所问道:“这两天老师好忙,要备课、上课、开会、出试卷、批改作业等等。你们暂且各司其职,等我忙完这一阵子,我们再从容商谈。”
留下一群惊愕的班干部和一个寂静异常的教室,我转身而去,脑子飞快地转着:班干部集体辞职,为什么?哪些人挑头?那些人跟风?是我做错什么了吗?班级同学怎么看待此事?
通过周记,我了解了真相:一切都是小玲挑头。难怪她气势汹汹,铆足了劲想和我过招。接手这个班级没多久,我就感觉个别孩子身上有一股邪气,小玲就是其中之一。她有一定的号召能力,因此开学初我就让她当了组织委员。她很努力,和以前相比有进步,但她毕竟懒散惯了,免不了违反纪律。在这次评优评先中,她落选了。她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因此委屈、愤懑,要辞职,且鼓动所有班干部和她一起辞职。其他班干部抹不开面子,就在早上跟着她走出了教室。
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大发雷霆,那样做无疑是将所有班干部推向我的对立面。其实,多数班干部在评优中没有落选。班干部们的努力同学们都看到了。
接下来的两天,我继续冷处理,不进教室,也不和班干部照面。我能想象到小玲没有对手,是如何将最初昂扬的斗志压下,换作后来的忐忑不安。同学们毕竟有自己的是非观,其他班干部对小玲也未必言听计从,而我一反常态的冷落,让班干部倍感内疚,他们如同闯了祸一般,做事更加认真谨慎,同学们也格外乖巧。
三天后,小玲主动找到了我,眼睛里已经没有了挑衅。我越发真诚地和她谈心。我知道小玲需要的不是辞职,而是我的安慰、鼓励、精神嘉奖。我便满足她,肯定她的努力,她的进步,她的组织能力,她的兴趣、优势,她的潜力和发展方向等等,又倾听她的烦恼、苦闷、成长经历,对辞职一事提都不提。
当然,此事在教室里更不能提。因为班干部们更加尽心了。“无招胜有招”,对某些事情,不解决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第五,班干部职能错位,不小心被当成了“眼线”或“汉奸”。
有一天,同事小张找我求助,说她班的班干部找她辞职,因为学生都骂她们是“汉奸”、“叛徒”。她问我该怎么办?
据我分析,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班干部职能错位所导致。我曾亲耳听到一个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在班主任研讨会上沾沾自喜地说:“为什么我对班级情况了解那么清?因为我有内线。”当时另一个老师也持赞同意见,说:“一个班级里如果没有几个班主任的‘心腹’向他(她)报告班级事务,你这班主任当得就有点失败。”
有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我,早知道在班级管理中将班干部当成“情报组织”、使用“内线人员”(即安排一些班干部暗中观察班级内各成员的言行举止,并向班主任汇报)有其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是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减轻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班级的动态,调动了学生关注班级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更多的却是弊端,是不利的一面。
肖娜是我们班一个个性张扬,迟到、旷课不断的女生。即使在课堂上,她听课也不认真,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但是,她很讲义气,又见过一些世面,在某些方面比较成熟,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在班里属于“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绝不罢休”的角色。当时我在班里也没有安排过什么“眼线”,只是喜欢在和学生聊天的过程中了解班级情况,惊悉肖娜在班里耀武扬威。我要为多数柔弱温顺的同学主持正义,当天就在班里发了火:“听说我们班有个别同学认识了几个高年级的人,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公开声称谁惹了她,她就不会让人家好过。今天我就惹惹这个同学,我很想知道这个同学打算怎么报复我。”
虽然没有点名,但肖娜一听就知道我说的是她。第二天,她就交给我一篇周记,周记中说:
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我承认我令您和大家失望了,我不该说那些话。错了就是错了,我无话可说。至于是谁在您面前告发了我,我不用想都清楚,我只是在忍着。往往说别人的人才是最坏的——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不会跟您说她怎么怎么样,这样没意思,我还是那句话,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我这人不希望跟别人结仇,任何一个人都不想。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她不说我该多好呀,那样我们即使成不了朋友,也不至于成为仇人。是她让我们对立了,如果是我,我就没那么多事,我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很开。凡事为自己留条后路,这是我做人的原则,我很少得罪人,但别人一旦得罪了我,我确实会发毛的,我没那么傻。
我就不明白了,老师,您怎么就觉得她这样说我就好呢,她告了我的状,她就成好的了,一炮走红了,您不觉得那样的人可耻吗?除非您跟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老师,我不希望您有事没事找几个人私下打听同学的情况什么的,没有完美的人,谁人背后不被说?这样会使我们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我不会跟您反映谁谁怎么怎么不好,怎样怎样,又得罪人又亏心。为什么非要让每个人丑陋的一面都被您知道呢?就算我有缺点,既没有危害班级,又没有危害到她本人,您何必向她打听,何必让她里外不是人呢?以后如果您还是这样,聪明的人只会说好听的,笨的人就会告别人的状,那咱班很快就该闹分裂了,整个班级都拉帮结派。以后有活动了,会有人说:“哎呀!我看到她们就恶心,她们参加了,我们就不参加了,眼不见心不烦。”老师您更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是吧?我知道您带我们这么一个班很不容易,带我们几个爱捣乱、有个性的学生更吃力。不过,我不认为我们班有什么坏女孩儿,在我看来,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儿都是那么阳光、活泼、可爱、洒脱,怎么会有坏女孩儿呢?再坏能坏到哪儿去呢?在我看来,大家的本质都是一样的纯洁,或许是她无意中犯下的错,她不是故意的,只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她还是个好孩子,是吧?您别让大家把各自丑陋的一面展现出来了。
肖娜的确是最让我头疼的问题学生之一,她的观点有些偏颇,却又那么深刻,“您别让大家把各自丑陋的一面展现出来了”这句话简直振聋发聩。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善恶两面,教师的作用就是尽力鼓励学生向上、向善,而在班级里设置“眼线”,无异于老师一手催开了学生的“恶之花”,确实不利于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对“眼线”同学的身心健康也极为不利。作为班主任,我们当然应该了解班级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即使要了解情况,我们要的也应该是光明磊落的“大报告”,而不是“小报告”。
后来,我带的班级一向是有什么问题、不满,干脆在班会上锣对锣、鼓对鼓地说清楚。这样一来,虽然班级很多情况我不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可能带来很多被动,但是相对于催开“恶之花”,我宁肯选择工作暂时的被动。因为对班级每个学生个体尊严的保护,才是第一位的。
首先,单单从同学关系来看,将班干部当成“眼线”会影响正常的同学关系,同学们会感觉在某个黑暗的角落,有一双无形的眼睛盯着自己,不安全感便会油然而生,导致同学之间产生信任危机。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变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多了恐惧、苦涩和无奈,少了健康成长的环境。
其次,由于充当“内线人员”的班干部思想品德参差不齐,个人观念和监督形式不同,观察角度千差万别,往往导致反馈信息不完全、不准确,会对班级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并影响班主任判断和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在肖娜这件事情上,我做的不妥当的一点是:我不该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在没有做认真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就马上去批评她。如此一来,我不但没有帮助肖娜健康成长,没有解决她的问题,还让她对班干部充满了仇恨,同时让向我反映情况的同学“里外不是人”。这真的是我巨大的失误。我应该做的是:谢谢这位向我反映情况的同学,并征求她的意见,问一问她,是否能在班会上公开讨论。这样做会让这位同学感觉老师很尊重她,即使她不同意在班会上公开讨论,她说出的话也必然能更严谨一些。
回想一下我们在单位里的事情,如果校长身边有几个“小人”在不停地“反映”情况(君子是不屑于做“眼线”的),那么这个单位必然四分五裂。那些埋头做事的人反而会被恶语中伤,而“眼线”们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会成问题。
所以,遇到班干部因为当“眼线”而辞职,班主任应该马上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向班干部真诚道歉,并努力改正。相信这些孩子会继续努力的。
齐老师,关于班干部辞职,我就说这么多,希望您能针对自己的班级情况认真分析一下,您的班干部辞职究竟属于哪种原因,这样才好对症下药。
祝您工作顺利,每天都开心!
您的朋友 李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