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样的能力,做好并不困难-善于专注地做好一件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果大多数人集中精力专注于一项工作,他们都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成大事的人是能够迅速而果断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

    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

    做好每一件事

    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上更好的生存机会,就等于在可以自由行进的路上自设路障,摔跤绊倒的也只能是自己。想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收益,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但遗憾的是,很多人的想法恰恰与此相反,他们认为公司是老板的,自己只是一个普通职员,没必要累死累活地替别人工作。有些人甚至不把工作当一回事,认为工作就是混一口饭吃,他们总是采取一种应变的态度:“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稍微受一点委屈就跳槽走人,却从不反思自己的过错。事实上,唯有那些真正做到尽职尽责的人才会笑到最后并最终获得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就。

    在社会的生存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选择从业这条途径为自己争取一席生存之地。无论在哪个行业里工作,我们都不能对自己的工作掉以轻心。如果我们是一个钉纽扣的职员,就应该把钉纽扣的工作干得无可挑剔,完美无缺。而不是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重要,就可以马虎草率,吊儿郎当。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说无论在什么行业,都会因为极少数人的认真努力而产生优秀的行业领军人物。那些大多数的人不能成为状元,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而是他们不够努力。

    东京一家商贸公司有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为客商购买车票,因为她常给德国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购买来往于东京、大阪之间的火车票,所以考虑到客商的需要,她买票的时候经常会为那位客商买靠窗户的位置。

    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他每次去大阪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窗边。这位经理询问这位小姐其中的缘故。小姐笑答道:“车去大阪时,富士山在您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已到了您的左边。我想外国人都喜欢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所以我替您买了不同的车票。”就是这种不起眼的小事,让这位德国经理十分感动,于是,他把对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500万马克提高到1200万马克。他认为,在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这家公司的职员都能够想得这么周到,那么,跟他们做生意当然也就没有好担心的了。

    与此相反的是,一次,国内的一位旅客乘坐某航空公司的航班由山东飞往上海,连要两杯水后又请求再来一杯,还歉意地说实在口渴,服务小姐的回答让他大失所望:“我们飞的是短途,储备的水不足,剩下的还要留着飞北京用呢!”在遭遇了这一“礼遇”之后,那位旅客决定今后不再乘坐这家公司的飞机。

    做工作不是以任何态度对待都可以的。前者的态度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后者的态度却可以让公司的形象大打折扣,从而给公司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工作无小事,正如海尔集团张瑞敏所说的那样,把平凡的事干好就是不平凡,就是成功。古人教育我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永远都是我们应该谨记的工作格言。

    做到最好

    我们永远都不能做到完美无缺,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不完美的。但是在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追求。

    对于我们来说,顺其自然是平庸无奇的。

    哈伯德说过,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比你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个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误,那么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借口。承认这一点并不会损坏你的形象。千万不要挺身而出去捍卫自己。改正失误可以让我们做得更好,当我们可以选择完美时,却为何偏偏选择平庸呢?有些人会说那是因为天性使然。他们可能会说:“我的个性不同于你,我并没有你那么强的上进心,那不是我的天性。”

    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结果自己的一生都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这是不敬业者的可怜结局。

    在某大型机构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句让人感动的格言。那句格言是:“在此,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追求尽善尽美”值得被当作我们每个人对待这一生的格言,如果每个人都能运用这一格言,实践这一格言,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善尽美的结果,那么你还会担心自己没有生存的机遇吗?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由于疏忽、畏难、敷衍、偷懒、轻率造成的可怕惨剧。宾夕法尼亚的奥斯汀镇,因为筑堤工程没有照着设计去筑石基,结果堤岸溃决,全镇都被淹没,很多人死于非命。像这种因工作疏忽而引起悲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人犯疏忽、敷衍、偷懒的错误,就必然会造成许多难以预料的灾难性的后果。如果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那么,许多麻烦就会消失。

    实现成功的唯一方法,也是在做事的时候,抱着非做成不可的决心,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就能把事业做到最好。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他绝不会成功。

    有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的态度上。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所以,他们的失败就是因为缺少认真的态度。

    许多人在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时,常常这样问自己:“做这种平凡乏味的工作,有什么希望呢?”可是,就是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极其低微的位置上,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要你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使自己有发挥本领的机会,那么,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再者,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在工作中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完成100%,就不能只完成99%。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人,应该永远带着热情和信心去工作。而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只有力争做最好的自己,你才能成就自己。

    注重每一个细节

    犹太人认为,应该重视细节同整体、同大事、同战略决策的关系。不要只是一味地认为,细小、微不足道就可以忽略不计。我们要看到种种大事都是因细节的存在而存在的。因为任何整体都是由具体的小事构成的,任何事都是建立在细节之上的。尤其是在工作中,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关系到下一个工作步骤的执行。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是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做到的。

    其实,很多企业能够在风雨中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待细节的态度和处理细节的不同造成的。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下够功夫,才能全面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发展越来越好。对于员工而言,注重细节的把握同样重要。

    把自己最认真最积极的态度拿出来,使自己做出来的工作能抓住人心,这样,即使你的工作做完以后,虽然在当时无法引起人的注意,久而久之,这种极其认真的工作态度也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由此看来,关注细节对一个人的成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罗丹答应在他的工作室中陪同朋友看自己的雕塑,而他自己却在刚进工作室时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朋友依然一个人站在工作室里看他重新润色自己的作品。朋友看了很长时间,实在有点忍不住了,就问他为什么一件雕塑要重复修整多次。罗丹这才意识到自己没有照顾到朋友的感情。于是满怀歉意地对朋友说:“对不起,你看我一进来就忘记了所有的事情。我在这个地方做润色,是因为想使那儿变得更加光彩些,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些,使那块肌肉更显得强健有力。然后,使嘴唇更富有表情,使全身更显得有力度。”

    那位朋友听了不禁说道:“但这些都是些琐碎之处,不大引人注目啊!”

    罗丹却回答道:“情形也许如此,但你要知道,正是这些细小之处才使整个作品趋于完美,而要让一件作品达到完美,它的细小之处可是不能不注意的。”

    工作不就是这样吗?我们想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完美,但我们又不能完全的注意到那些细小之处,所以我们做的事都还不能算得上完美。世上那些成就非凡的大人物总是在细微之处用心,在细微之处着力,也只有像他们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最终达到成功。

    从成功到灾难,只有一步之差。用拿破仑的话说就是“危机中,一些细节往往决定全局”。事业必作于细。这是企业竞争、员工竞争的必然趋势。不注意细节的员工必然会失去竞争的优势。

    精于业 敬于业

    精于业一种能力,敬于业是一种态度。精于业的人,人人羡慕;敬于业的人,人人怀疑。但没有敬业,如何能够精于业?敬于业是精于业的开始,不要说你付出了很多,很敬业。如果你不能敬业,你就无法让自己得到令人羡慕的本领,就永远都不可能精于业。敬业的目的是精于业,而不是知道皮毛就足矣。

    一位总统在得克萨斯州一所学校作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也就是说,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

    一个成功的经营者说:“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一辆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

    许多人都曾为一个问题而困惑不解: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付出更多,但是成就却远远落后于他人。其实,这根本就是不应该遭到质疑的。

    在任何差距面前,我们都应该先问问自己:自己是否真的走在前进的道路上?自己是否像艺术家那样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了神圣的激情,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是否在自己的职业领域把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弄得清清楚楚了?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是否认真阅读过专业方面的书籍?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你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作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一种潜在成功的秘密武器。

    某人就个人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请教一位伟人:“你是如何完成如此多的工作的?”回答是:“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又怎能因自己的失败而责怪他人、责怪社会呢?现在,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而要做到精通就必须敬业。大自然要经过千百年的进化,才长出一朵艳丽的花朵和一颗饱满的果实。人要经过无数次的填补能力空白才可以达到精通于术业的高度。一个不敬业的人注定会是一个失败者,家人和同事也会为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如果这种人成为领导,将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其下属也必定会受这种恶习的传染,当他们看到上司不是一个尽心尽职、精益求精、细心周密的人时,往往会群起而效仿。这样一来,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整个事业中去,影响公司的发展。

    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能够迅速培养起一个人严谨的品格,使其获得超凡的智能。它既能带领普通人往好的方向前进,也能鼓舞优秀的人追求更高的境界。无论做任何事,务必竭尽全力,因为它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败。一个人一旦领悟了这一秘诀,他就等于他已经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就能在敬业的基础上精于业,就会获得不小的成就。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一次只做一件事,是很多人成功的秘诀。他们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到最有价值的事务上,心无旁骛地处理好手头的工作。用这个方法,比尔·盖茨7岁就通读了百科全书,他从来不去想厚厚的一叠书本到底有多少还要读,他只知道,读好每一页,看好每一篇。后来,他做图书馆管理员助理的时候,再次表现出这种品质:面对散乱多年而无人能够整理的一所图书馆,比尔·盖茨没有抱怨和退缩,他一本一本地整理四下散落的图书,把它们登记造册,放回正确书架。数万本书就这样一点一点被码放好。多年后,与他一起工作的管理员回忆说:“当时,我感觉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物。”

    所以,在未来的挑战中,告诉自己,全神贯注于眼前的任务,不要让纷繁的表象把你吓住。一个人在工作中常常难以避免被各种琐事、杂事所纠缠。有不少人由于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反而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去做最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效能不显著。所以,我们有必要看一看那些工作出色的人是怎么对待自己繁忙的工作的。纽约中央火车站的问询处每一天都是人山人海,匆匆的旅客都争抢着询问自己的问题,希望能够立即获得答案。所以问询处的服务人员工作的紧张程度与压力就可想而知了。疲于应对可能是他们的共同感受。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却是个例外,他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这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这位服务人员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却要面对大量缺乏耐心和混乱的旅客,让人很难想象在如此巨大的压力面前他还能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女,头上戴着一条头巾,已被汗水湿透,她的脸上充满了焦虑与不安。询问处的先生倾斜着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春田。”“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他根本不需要看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是在十分钟之内,在第十五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你说是十五号月台吗?”“是的,太太。”“十五号?”“是的,十五号。”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先生立刻将注意力移到下一位客人——戴帽子的那位旅客身上。但是,没多长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月台号码。“你刚才说是十五号月台吗?”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集中精力在下一位旅客的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询问那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个人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在一整天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许多人在工作中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工作方法:“一次只能解决一件事。”他们总试图让自己具有高效率,一次想做很多事,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意味着集中目标,不轻易被其他诱惑所动摇,经常改换目标,见异思迁或是四面出击,往往不会有好结果。“一次只做一件事”还意味着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里只能把精力集中于一件事情,把一件事做到底,纵观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大约有50%的情况是由于半途而废,未能坚持下去所致。“人人都能成功”,其中最重要的诀窍之一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底。目标集中,坚定地走向目标,这是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