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县军事志-大事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东周

    周襄王二十五年(前627)

    八月,晋败狄于箕,获白狄(白翟)子,地属晋。

    秦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

    扶苏自尽于上郡,秦大将军蒙恬于阳周服药身亡。

    汉

    高帝元年(前206)

    二月,项羽封董翳为翟王,地属翟。七月,董翳降汉,地属汉,仍置上郡阳周县。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

    冬,匈奴入上郡,杀掠甚多。

    晋

    义熙三年(407)

    赫连勃勃称夏王,地属夏。

    隋

    开皇三年(583)

    十二月,突厥侵上郡,六畜皆尽。

    开皇五年(585)

    文帝发兵3万至朔方、灵武筑长城,自河西至绥州绵延700里。

    唐

    武德二年(619年)

    延州行军总管殷德操破梁师都,俘敌2000余众,驻守魏州(今子长热寺湾姜家坪村)。

    宋

    熙宁二年(1069)

    西夏梁乙率兵进攻顺平、绥平、黑水(今子长县涧峪岔镇边家湾村)诸寨。

    元丰四年(1081)

    十月,种谔遣曲珍领兵破黑水堡、安定堡。

    元佑三年(1088)

    十月,西夏进犯鄜延,西至顺宁、招安,东至黑水、安定堡。

    元符元年(1098)

    置殄羌寨(在今子长县李家岔镇西北部)。

    崇宁元年(1102)

    在安定堡西北筑天降山骈城。重和八年(1118)更名为制戎城。

    金

    贞佑五年(1217)

    西夏先后进攻黄鹤岔(今安塞县谭家营乡延河右岸)、安定堡(今子长县安定镇)、克戎寨(今安塞县境内),均被金守军击退。

    明

    嘉靖二年(1523)

    鞑靼至安定。

    嘉靖三年(1524)

    城野无一人。

    嘉靖三十九年(1560)

    鞑靼至安定七昼夜,庐室俱空。

    万历十年(1582)

    十一月,百姓起事,官吏午后不敢出城。

    天启元年(1621)

    鞑靼入境,士民警备。

    天启二年(1622)

    边兵入境,杀民首以充虏首,百姓不敢出山耕耘。

    崇祯三年(1630)

    一月,绥德西川苗登务义军攻安定城,总兵杜文焕拒之,城未克。

    崇祯四年(1631)

    十一月,义军不沾泥(张存孟)复反,占据安定城月余。

    崇祯五年(1632)

    一月,延绥镇遣兵守安定,禁民出巡。

    崇祯六年(1633)

    三月,义军首领钻天哨率2000人从后山入安定城,驻一日撤离。

    崇祯九年(1636)

    五月十三日,李自成、张天琳率众由北至安定。榆林总兵俞罛霄率兵拒击,因援兵未至,俞罛霄在安定战死。

    八月,鞑靼自高石崖进至安定城下,城未克。

    崇祯十六年(1643)

    一月,李自成率兵4万至安定境,遣千人攻安定城,官吏大惊,尽避山寨。

    清

    顺治二年(1645)

    英亲王阿济格领兵8万从府谷经绥德进攻延安李自成部,途经瓦窑堡,驻鲁家屯、潘林(今蟠龙)等处,月余撤走。

    康熙十五年(1676)

    定边营副将朱龙反清举事至安定,驻三日离境。七月,柳沟营将李师膺举事至安定,驻数日离境。

    同治二年(1863)

    十二月五日,西捻军撤离绥德,经苗家坪沿瓦窑堡南下与清军周旋。

    同治六年(1868)

    一月九日,西捻军首领张宗禹率部由绥德经瓦窑堡南下,直达宜川云岩。

    同治七年(1867)

    董福祥率宁夏固原饥民暴动队伍和扈彰的甘肃环县饥民暴动队伍10万余众至安定。年底,董、扈降清,部众大多安插于瓦窑堡、周家崄、老君殿一带。

    同治八年(1869)

    绥德知州龙锡庆至瓦窑堡招募流亡,筑城安民。

    同治九年(1870)

    二月二日,回民起义军马呼来率众攻克安定县城,知县陆均被杀。

    同治十一年(1872)

    七月,龙锡庆至安定安插战后难民,将四年前安插于境内的1650名起义失败的回、汉两族官兵遣返原籍。

    光绪三年(1877)

    九月,汤炳勋兵变,在瓦窑堡戕杀陕西驻防北山蜀军统领黄鼎。

    民国时期

    民国三年(1914)

    由玉家湾村民牵头,集合九里二乡农民近千人拥集县公署要求取消羊圈税,当众挖出科员赵国安眼珠示众,逼迫知事宣布取消羊圈税。

    民国十三年(1924)

    春,谢子长在太原学兵团毕业返陕,创建安定县民团,谢子长任团总。

    冬,共产党员李象九受中共绥德特支委派至安定县筹建瓦窑堡驻军支部。

    民国十四年(1925)

    春,共青团瓦窑堡驻军支部创建(同年秋转为党支部),史唯然任书记。

    十二月,谢子长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委派返陕北开展革命活动,公开身份仍为安定县民团团总。

    民国十五年(1926)

    县民团接受井岳秀部石谦团收编,谢子长任石谦团第12连连长。

    是年,国民党安定县党部筹备处在共产党帮助下建立,筹备处负责人郭朗亭(共产党员)。

    民国十六年(1927)

    三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县知事张鸣盛接受谢子长建议,召开安定县第三次地方行政会议。会议通过《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组织大纲》及《农民协会章程》,作出关于天足会、农民协会等八个决议案。

    是月,谢子长领导创办安定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张鸣盛(知事),副所长冯景异,培养农运骨干30余人。

    是年,农民协会在谢子长和中共安定县特别支部领导下拘禁、审判大土豪宋运昌、李耀辉、王伯阳,赶走全县大高利贷者王玉书和马子厚,当众烧毁契约,宣布免除欠债,废除苛捐杂税。

    是年,瓦窑堡第二高校儿童团创建,李赤然任团长。

    民国二十年(1931)

    九月四日,晋西游击队至安定,在南沟岔附近柳树坪村改选领导,阎红彦任大队长,吴岱峰任副大队长,杨重远任政治委员。

    是年,国民党安定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成立,刘汉任党务指导员。

    民国二十二年(1933)

    四月,陕北特委在安定县西区马圈坪村将红9支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1支队(即红1支队),强世清任支队长,李成荣任政治委员。

    六月,境内第一支农民赤卫军大队创建,沈大堂任队长。

    十一月,谢子长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驻西北军事特派员回到安定(今子长县)一带,领导军事工作。

    民国二十三年(1934)

    二月二十三日,国民党驻军张建南部将红1支队第1分队队长白德胜、政治指导员任志贞枪杀于瓦窑堡城南。

    七月八日,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境内阳道峁成立,谢子长兼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下辖红1、红2、红5支队,共300余人。

    七月十六日午夜,谢子长率部攻克安定县城,释放狱中关押的中共党员和群众200余人,击毙团丁10人,缴枪10余支,为陕北游击队攻克县城首例。

    八月二十五日,安定县革命委员会在涧峪岔区景家河成立,白占玉任主席,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九月十五日,谢子长率部第二次攻克安定县城,西区民团团总李丕成被击毙。

    九月十八日,红1、红8支队于崖窑沟村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第1团,贺晋年任团长,马佩勋任政委,下辖第1连、第2连、第3连及骑兵连,共200余人。

    十二月,东区民团、南区民团遭红军游击队重创,团总黄天锡、宋应昌被击毙。

    是月,国民党军高桂滋部清涧驻军抓捕杨家园则群众29人押至清涧,除两名小孩外,余皆被杀于清涧城南坪。

    民国二十四年(1935)

    一月三十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在白庙岔成立,下辖一个师(第84师)、三个步兵团,共1200人。

    二月五日,陕北特委和陕甘边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召开联席会议,宣布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惠子俊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书记(到职前由崔田夫代理),谢子长任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

    二月二十一日,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西北军委主席谢子长在灯盏湾逝世,时年39岁。

    四月,赤源县苏维埃政府在李家岔建立红军医院。

    五月六日至九日,红26军、红27军在刘志丹带领下参加吴家寨子-马家坪战斗,歼敌两营两连,毙敌100余人,俘获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1200余支,轻机枪63挺,重机枪2挺,八二迫击炮2门,被装、银币、器械400余驮。

    六月十九日,国民党军高桂滋部第500团团长李少棠在瓦窑堡南门滩枪杀赤卫队员18人。

    十月三十日,王首道、贾拓夫、刘向三等奉中央命令抵达瓦窑堡,接管西北保卫局。陕甘宁红军军政干部学校由永坪迁至瓦窑堡,吴岱峰任校长,赵希仲任政治部主任,黄洪藻任军事部主任,学员400余人。

    十一月七日,洛甫(张闻天)率中共中央机关人员抵瓦窑堡。随行有博古(秦邦宪)、凯丰(何克全)、刘少奇、罗迈(李维汉)、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等。同日下午,释放被关押的刘志丹、习仲勋等18人。

    十一月十三日,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

    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在瓦窑堡复刊,接续江西停办时刊期,出版第241期。

    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瓦窑堡发布《抗日救国宣言》,提出十大救国纲领。

    是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在瓦窑堡成立,博古任主席。

    十二月一日,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和陕北省委在瓦窑堡联合成立西北反日讨蒋同盟筹备委员会。

    十二月十三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经安塞秘密抵瓦窑堡。

    十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下河滩田家院(洛甫居室)召开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

    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在龙虎山簏中央党校礼堂(原天主堂)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

    是年,秀延县、子长县、瓦窑堡市苏维埃政府均设军事部,负责扩军、组建赤卫队和游击队。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后,地方军事机构隶属中央军委后方办事处。

    民国二十五年(1936)

    一月十三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电告张国焘,令其取消非法组织的伪中央。

    一月十五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联名发布《西北军事革命委员会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

    一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作出《关于取消张国焘同志成立的第二中央的决定》,电令张国焘立即取消伪中央,放弃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立场。

    一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等25位红军将领联名发表《红军愿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一月二十六日,洛甫(张闻天)、毛泽东从瓦窑堡出发率军东征。

    一月二十九日,西北办事处在瓦窑堡召开西北工农商学兵抗日救国代表大会,与会140人,选举宋庆龄、鲁迅等49人为抗日救国会委员,宣布西北抗日反蒋同盟成立。

    二月十七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联合发表《东征宣言》,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二十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在北起绥德县沟口、南到清涧县河口一线东渡黄河进行东征。

    二月二十五日,李克农由瓦窑堡出发抵洛川会见王以哲,就红军与东北军第67军抗日合作问题达成口头协议。

    是月,中央红军干部团部分教职员并入陕甘宁红军军政干部学校,在瓦窑堡成立红军学校,周昆任校长,袁国平任政委。不久,红军学校改名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西北军委在瓦窑堡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招生布告》,确定第一期开学时间为四月一日(后因东征推迟开学)。

    春,中央军委在栾家坪区十里铺村创办修械所,在瓦窑堡创办被服厂、鞋袜社。

    四月七日,周恩来、李克农自瓦窑堡出发抵肤施与张学良会谈。

    四月二十日,刘志丹灵柩由东征前线运抵瓦窑堡。二十四日,在瓦窑堡召开追悼刘志丹大会,遗体安葬于城南刘家渠山。民国三十二年(1943)四月二十二日迁葬保安。

    五月一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瓦窑堡城北齐家湾坪举行阅兵式,周恩来致词并检阅部队。

    五月二十一日,毛泽东由东征前线返抵瓦窑堡,周恩来带领军民至城外黑山寺梁列队欢迎。

    六月一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米梁山阎家大院开办,林彪任校长,毛泽东兼政委,罗瑞卿任教育长。第一期学员1038人,编为三个科。

    六月二十一日,国民党军进犯瓦窑堡,中央机关于当天下午出发迁驻保安。

    六月二十二日,国民党军第13军汤恩伯部第89师占据瓦窑堡城东北部南沟岔、玉家湾一线,不久,汤部将其占据之地交高桂滋部第501团驻防。

    民国二十六年(1937)

    四月,国民党军第80师炮兵团驻防瓦窑堡。

    八月,国民党军第86师张云衢接防瓦窑堡。

    是月,县赤卫军改编为抗日自卫军,刘明山任大队长。

    十月,安定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决定成立安定县保安大队,宋飞任大队长。

    十一月,境内划为八路军补充区,由八路军后方留守处驻防。

    民国二十七年(1938)

    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六分队驻瓦窑堡。

    是年,边区安定县设抗日自卫军大队,设大队长一人,助理员五人。

    民国二十八年(1939)

    六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拨小米40石在枣树坪村修建谢子长陵墓,八月底竣工。

    八月二十三日,毛泽东亲笔撰写《谢子长事略》碑文。

    是年,国民党安定县党部成立,叶秀卿任书记长。

    民国二十九年(1940)

    初,国民党陕西省安定县政府改兵役科为军事科,设科长、科员、事务员等。二月二十九日,国民党陕西省安定县政府撤离境内,全境解放,边区安定县政府设保安科。

    是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创办制鞋厂。

    民国三十年(1941)

    中央军委在瓦窑堡创办小蹄蹄沟、常禾峁煤矿及交通丝织厂。

    民国三十一年(1942)

    五月一日,边区安定县更名为子长县,县设临时人民武装委员会。

    八月,县自卫军整编为11个营、71个连、165个排、406个班,队员4742人。

    民国三十二年(1943)

    春,县政府决定对军、工属代耕土地改为代耕粮,规定大人年享受代耕粮1.5石,小孩1石。

    八月十八日,“制止内战、挽救危亡、自卫动员大会”在瓦窑堡中山广场召开,会后3000余人参加示威游行。

    是年,全县人民支援抗战,捐献银币19110元,出工10920个。

    民国三十三年(1944)

    一月二十至二十一日,在瓦窑堡举行全县自卫军检阅活动。

    民国三十四年(1945)

    八月十七日,瓦窑堡各界群众3000余人隆重集会,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民国三十五年(1946)

    二月七日,谢子长灵柩由故里枣树坪移至齐家湾子长陵。

    十月十九日,瓦窑堡2万余人参加公祭谢子长烈士大会。

    是年,中央军委在境内创办军工厂、化工厂、皮革厂。

    民国三十六年(1947)

    三月十四至十五日,国民党飞机轰炸瓦窑堡,先后投掷炸弹12枚。城内40余孔窑洞被炸毁。

    三月十六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率中央部分工作人员转战于子长、清涧一带。

    四月三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135旅占据瓦窑堡。

    四月十四日,羊马河战役打响后,子长县200余名游击队员和100余名担架人员参战。此役全歼胡宗南部第135旅4700余人,代旅长麦宗禹、第404团团长成耀煌、第405团团长陈简钧被俘。

    民国三十八年(1949)

    一月四日,全县组织常备担架24副142人,赴洛川参加解放大西北战斗。

    春,全县组织担架运输队300人赴宝鸡、兰州等地参加解放大西北战斗。

    十月,县设民兵大队部,县委书记兼政委、县长兼大队长;区设营,区委书记兼教导员,区长兼营长;乡设连,乡指导员兼指导员,乡长兼连长,设副连长一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

    5月,子长县设武装科。

    11月,子长县武装科改称为子长县人民武装部,李守信任部长。

    1951年

    11月16日,延安专署命令,从即日起,对残废军人、烈属、军属、工属及贫苦群众实行减费或免费治疗。

    12月,县人民武装部归军队建制,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子长县人民武装部。

    1954年

    2月21日,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县委书记常锦成汇报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情况。

    1955年

    4月,随地方行政区划变更,子长县兵役局划归绥德军分区。

    1956年

    10月5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第21次会议决定,撤销绥德专区,子长、延川两县划归延安专区,县人民武装部随即归属延安军分区管辖。

    是月,县兵役局隶属延安军分区管辖。

    1958年

    10月,子长县兵役局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子长县人民武装部。

    同月,安塞县人民武装部和子长县人民武装部合并。

    1961年

    6月,中共子长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建立,隶属延安军分区和子长县县委双重领导。

    10月,安塞、子长县人民武装部分设,基层人民公社配备专职武装干事一人。

    1966年

    8月,子长县公安队隶属于县人民武装部。8月30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子长县中队。

    1967年

    3月,县人民武装部实行“三支两军”(支工、支农、支左,军管、军训),成立军事管制小组,接管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全县各机关、学校、厂矿及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相继进行“夺权斗争”。

    1968年

    10月25日~11月2日,子长县中队与府谷县中队对调。

    1972年

    8月,县人民武装部内设组训科、政工科。

    1976年

    1月,县中队移交公安局管理,称子长县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中队。

    1977年

    5月,县人民武装部撤销组训科、政工科。

    1978年

    8月,县人民武装部内设组训科、政工科、后勤科。同年,在县城东侧黄家山开始修建营房,1979年4月投入使用。

    1981年

    6月,县人民武装部原设各科撤销。编制18人。

    1983年

    1月,武警子长县中队建立。

    3月,县人民武装部复设组训、政工、后勤三科,编制16人。

    1984年

    4月,县人民武装部组训科改称为军事科,基层乡镇配专职武装干事2~3人。

    1985年

    12月,子长籍279名战士赴云南前线作战,行前县委、县政府派出慰问团至潼关、临潼等地慰问。

    1986年

    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子长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称陕西省子长县人民武装部。

    1987年

    1月,县人民武装部发动全县烈军属、退伍军人、民兵做鞋垫337双、手帕85块、毛巾40条、背心4件寄往前线。

    11月2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赴云南老山前线参战将士庆功表彰大会,144人受到表彰奖励。

    23日,在县影剧院召开“子长籍赴老山前线将士庆功表彰大会”,一等功2名,奖金各300元;二等功13名,奖金各200元;三等功147名,奖金各100元。

    1989年

    7月,子长县国防教育委员会成立,主任由县委书记兼任。

    1990年

    6月20日,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子长油矿、县煤建公司、电力局配专职人武干部,其人员在本单位编制中调整解决。

    1992年

    6月,涧峪岔乡基干民兵连被省委、省人民武装委员会评为“三落实先进连队”。

    1993年

    10月20日,省军区王志成司令员对子长县人民武装部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同年,子长县消防股改称为消防科。

    1994年

    县人民武装部开始对全县16个基层人民武装部进行“千部大考察”工作。

    1995年

    子长县消防科改称为武警子长县消防大队,营级建制,隶属延安市公安消防支队。

    1996年

    4月1日,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子长县人民武装部。

    6月1日,县人民武装部在子长县瓦窑堡镇刘家沟西包公路北侧,征地1452平方米,动工修建新营房,1997年1月竣工,3月投入使用。

    7月,子长县国防动员委员会成立,第一主任李和平,主任薛天云,副主任徐文岳、曹耀东、吉志军、王亮合。

    1997年

    5月,南沟岔乡人民武装部在“千部大考察”中成绩突出,被省军区评为“标兵基层武装部”。

    8月1日,延安市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授予子长县栾家坪乡、瓦窑堡镇东风小学“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授予人民武装部“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9月,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吉志军被军队推选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2月29日,县人民武装部被延安军分区授予“先进人民武装部”。

    同年,县人民武装部被延安市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1998年

    6月24日,为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适应新形势需要,武装部召集120名民兵,进行了为期15天的应急分队强化训练。

    7月,子长县人民武装部被陕西省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同月,省军区雷星平政委到子长县检查人民武装部正规化建设情况。

    10月27日,省军区司令员邱衍汉对县人民武装部的正规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11月14日,子长县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的“绿化秀美山川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王亮合任组长,办公室设在政工科。

    2000年

    9月18日,兰州军区政治部副军级干部、全国着名作家李茂林到栾家坪、石家湾两乡,对人民武装部正规化建设以及基干民兵在西部大开发中所作的贡献进行了视察。

    10月19日,延安军分区在子长县石家湾乡召开了民兵治理沟岔流域现场会。省军区副司令员陈德光、市委书记高宜新、军分区首长及13个县(区)人民武装部领导参观了农田会战、封山造林、集雨窖灌、流域治理点,并受到了各级首长及兄弟县(区)人民武装部领导的赞扬。

    同年,子长县人民武装部被陕西省军区评为“理论学习先进党委”,县人民武装部部长、政委被表彰为“一对好主官”。

    2001年

    5月,子长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并入国防动员委员会。

    6月,县人民武装部党委被省军区党委评为“先进党委”。

    2002年

    2月9日,县人民武装部被中共陕西省军区党委评为“理论学习先进党委”。

    6月28日,省军区在子长县石家湾管委会召开小流域治理陕北片现场会。

    7月25日,县人民武装部被兰州军区评为“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先进单位”“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

    2003年

    4月1日,延安军分区在子长县召开北片民兵整组现场会。

    6月21日,中共子长县党委被省军区委员会表彰为“先进团级党委”。

    同年,县人民武装部被兰州军区记集体三等功一次.2005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进行了国防动员潜力调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