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忠诚比能力重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个游戏的世界,你要加入某个游戏,你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秩序来维护平衡。当然你也可以另类,不过,你是要付出代价的——被淘汰出局。因为你失去了参加游戏最起码的资格。

    一个充满竞争力的集体,必定是一个有严格秩序的集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司行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对于任何一个团队都要有一个核心,这是确保一个团队具有战斗力的根本所在。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还说过,不忠诚于统帅的士兵就没有资格当士兵。在公司里,领导就是员工的统帅。对于领导的忠诚,则是团队实现公司目标的关键因素。因为所有员工的忠诚会形成巨大的合力,就会战无不胜。

    忠诚的意义

    忠诚是什么?忠诚不是叫你从一而终,而是一种职业道德。在这个社会中,流动是很正常的。然而,变化的只是环境,不变的是你的忠诚。它是一种自始至终的责任,对公司的责任,对老板的责任。

    任何一家公司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忠诚的,他们都想把那些精忠诚信的人招进自己的公司,而把那些到处说三道四的家伙拒绝掉。很多老板用人不仅看能力,更重品德,而品德之中最为核心的又是忠诚度。那些既忠诚又能干的人往往是老板梦寐以求的得力干将。因为,老板的成就感,老板的自信心,还有公司的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员工的忠诚度。

    那些忠诚的人,不管能力如何,都会得到老板的重视,到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对那些朝秦暮楚的人,对那些只管个人得失的人,即使他的能力无人可比,也不可能得到老板的器重。所以,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明白,任何企业首先都不会给你什么的,但是你却必须对企业奉献出忠诚,才能有回报。你的回报与你对企业的忠诚关系密切。

    如果你对企业付出了绝对的忠诚,企业就一定会给你应有的回报,包括薪水、荣誉、技能,甚至休假等。你的忠诚与企业的回报不一定成正比,可是一定会同步增长。实践证明,忠诚度越高的员工创造的价值越多,得到的回报自然也越多。

    当然,员工的忠诚与士兵的忠诚是有差别的。士兵的忠诚是绝对的,士兵必须对自己的统帅忠诚,因为统帅是国家的代表者,任何人都必须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员工的忠诚虽然也是必需的,可这种忠诚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员工对企业和老板的忠诚是有前提的,即这个企业和老板有助于自己的生存、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因为这个老板对企业有责任感,能够担当得起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任,能够让企业健康运行,能够关心每个员工,所以员工才会对老板献出忠诚。

    员工对这样的企业和老板献出忠诚是有价值的,因为这样的企业绝对不会辜负员工的忠诚。

    如果你能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这样,你就会成为老板的得力助手,老板也会因为你的忠诚而器重你。以这样的心态工作,就可以坦然地面对老板,因为你对公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在公司中,你觉得自己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在公司庞大的组织结构中默默无闻,如果你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拥有自己的事业。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不妨换个角度,把自己当作老板,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是你所欣赏的员工?如果你碰到一份困难重重的差使,你可以问一下自己:如果是我开办的这家公司,我怎样才能处理好?当你的行为和你作为员工时的举动完全一致时,你的工作能力已是今非昔比,你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优秀老板的水平了。

    作为公司领导来讲,当你在强调员工对你忠诚时,你还必须建立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仅可以激励他们完成日常的规定任务,还能促使他们自愿地加班加点,每一名员工都必须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为荣,并觉得自己是“全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员工也应该认识到,忠诚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非凡的人格特质,它使人自尊,给人以满足。生命不能没有忠诚,人类不能失去忠诚。品德不忠诚的人必定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集体力量的增强,人生的日益丰富多彩,事业的成就感,工作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享受,这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对公司的忠诚,对老板的忠诚,以及和同事的齐心协力、和衷共济有关。

    所以说,在你可以做好分内工作时,不要满足,更不能得意。你要仔细考虑考虑,目前所做的工作是否还有改良的余地。如果你能这样去想和做,你的工作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这些原来都是老板考虑的事,但如果你能去设身处地地想想如何处理,那你不久也将成为老板。

    激发潜能:真诚地支持老板

    我们知道《致加西亚的信》教我们如何做一名忠诚敬业的好员工;忠诚和敬业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忠诚在于内心,敬业在于工作上尽职尽责、善始善终、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忠诚是一种责任。忠诚是一种操守。忠诚还是一种品格。将忠诚和敬业养成一种习惯的人,就能从工作中学到更多东西,积累更多经验,他们会受人尊重,即使没有取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他们的精神也能感染他人,也能引起他人的重视和关注。

    任何人都有责任去信守和维护忠诚,这是对自己所爱的人和所坚持的信念最大的保护。丧失忠诚,就是对责任最大的伤害,也是对自己品行和操守最大的亵渎。

    为坚守忠诚所付出的代价,得到的是荣誉。

    为丧失忠诚所付出的代价,得到的是耻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著名的将领麦克阿瑟曾说过:“士兵必须忠诚于统帅,这是义务。”对于核心的忠诚,则是整个团队实现自己目标的关键因素。因为忠诚,就会形成巨大的合力,就会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在蜜蜂的世界里,有着森严的等级秩序。蜂王永远是高高在上的,所有的工蜂必须忠诚于自己的统帅。

    因为,蜂王有着对于整个蜜蜂世界来说最重大的责任,那就是繁衍后代。

    为此,所有的工蜂都必须任劳任怨地供养蜂王,忠诚于蜂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蜜蜂世界的和谐统一。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员工必须忠诚于企业的领导者,这也是确保整个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前提是领导者必须是值得忠诚的,如果企业的领导者自私自利,利用企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的领导者不值得忠诚。

    员工忠诚于企业以后,会给企业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是不用细说的。我们倡导员工的忠诚,但员工的忠诚和士兵的忠诚是不一样的,士兵的忠诚是绝对的,士兵必须忠诚于统帅,因为统帅代表着国家。员工的这种自下而上的忠诚对于企业来讲是必需的,但是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盲目的,而是相互的。一般来说,员工相对公司是处在弱势的位置上,所以员工首先要对企业忠诚来换取企业对自己的忠诚,员工忠诚的回报是更高的薪水、更好的机会、更高的职位等。如果员工长久忠诚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自己也没得到公司重用,那就是说老板看不上你,不赏识你,为什么还要继续忠诚呢?还是努力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吧,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吧。这里不要把责任心和忠诚混淆,责任心是每个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忠诚是奢侈的。所以联想的柳传志倡导:“基层员工要有责任心,中层员工要有上进心,高层员工要有事业心。”作为一个普通员工不要奢望公司会对你忠诚,因为市场不对任何人忠诚,所以还是努力锤炼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上策。

    总之,作为企业人,首先要忠于自己、自己的专业,其次才是忠于企业,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任何情况下,不要将自己与老板对立起来。员工忠诚的是一个对自己的生存、发展、自我实现有助益的老板,一个对企业有责任感的领导者,一个能够让企业健康运行的领导者,一个关心员工能够为企业奉献的领导者,一个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导者。对这样的领导者忠诚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样的领导者不会辜负员工的满腔忠诚。另外,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清楚自己同老板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证明出自己的忠诚和才能,你才会取得老板的信任,你才会得到你所希望的东西。任何一个老板,都只会培养忠诚的员工,如果你缺少这一条,你就不会得到重用。

    忠诚就是真诚地理解和同情老板。我们都知道表面上温情的企业,实际上是最残酷的企业。

    很多人都听说过煮青蛙的故事。一种办法是把青蛙放在冷水中,在下面慢慢加热,青蛙对温度的升高没有察觉,于是最后没有了跳出来的力气。另外的办法是直接把青蛙放在热水中,青蛙受到了刺激,于是很快地跳了出来,安全地活了下来。温情的企业就是在用慢火煮青蛙,青蛙就是员工。在温情的企业里面工作久了,就会失去热情和冲动,更不要说专业水准的下降了。

    严酷的自然环境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表面上残酷的企业,可以增加员工的耐力,锤炼员工的专业素质,提升员工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所以越温情的企业,越残酷。越残酷的企业,越人道。我曾经看到过一本书叫《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张其金在后记部分写道: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事业上的体现,而在于所担负的那份责任。老板们知道:世上高明人多,聪明人多,但成功者少,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走才造成心灵的累。只有知道往哪儿走才算聪明,只有马上走并坚持到底才算成功,而在寻找这种走的过程中,就会使人开始变得烦躁、疲惫、焦虑、失眠、紧张、忧郁、彷徨……

    做老板正是如此!企业家知道当老板很累。作为一个企业群体的领导人,其精神压力是员工无法体会的。员工累了可以歇下来,工作不满意可以跳槽,年龄到了可以退休,受了委屈可以哭泣,老板却不可以。他就像一部“永动机”,对企业不能有丝毫懈怠,有苦、有泪也只能封存在心里。

    忠诚就是要对老板持有感恩的心。感恩是人的美德,有人说,西方人之所以比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每年有一个感恩节。试想一下,工作是不是老板给的,工资是不是老板给的,经验是不是老板给的,机会是不是老板给的?难道不需要感谢吗?有三件事必须马上行动,不然就来不及,这三件事就是尽孝、行善、感恩。

    忠诚就是向老板学习。向老板学习,不是因为他是老板,而是因为优秀。找出老板的成功因素,闪光的那一面。如果你想成为老板,就更要这样做。

    温馨提示

    有位成功学家曾说过:“忠诚将助你获得成功。”的确如此。具备忠诚这种美德的人,他不仅对老板忠诚,更重要的是,他忠于自己、忠于社会、忠于国家。他实际上是在为人类造福。

    学会尊重

    我也曾经打过工,现在也当了老板。我深切地体会到这两种角色的甘苦。我想告诉员工的是: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把效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善良的。他们也希望员工和企业一同得到发展。

    品行高尚的人从来不怕别人议论,也不担心他人的诽谤。正如托马斯·杰克逊所说:“敢于行动而且勇于负责的人一定能够成功。”那些不怕他人非难,内心有着大无畏勇气的人,往往对自己的道德品行相当自信。

    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你不小心丢掉100块钱,只知道它好像丢在某个你走过的地方,你会花200块钱的车费去把那100块找回来吗?

    那当然不会。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似的事情却在人生中不断发生。做错了一件事,明知自己有问题,却怎么也不肯认错,反而花加倍的时间来找借口,让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被人骂了一句话,却花了无数时间难过,道理相同,为一件事情发火,不惜损人不利己,不惜血本,不惜时间,只为报复,不也一样无聊?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束缚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有几个人做到这一点了呢?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失去了做事业所应具备的态度,他们工作没有方向,遇难而退,眼高手低,以致碌碌无为,事业无成。最终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社会,也对不起国家。

    玛格丽特·亨格佛曾经说过:“美存在于观看者的眼中。”作为一个公司员工来讲,我们在工作中同样可以在领导身上发现你所欣赏的人格特质。如果你相信领导是优秀的,你就会在他身上找到优秀的人格品质;如果你总是看其缺点,就无法发现他身上本就存在的优点;如果你本身是积极的,你就更容易发现领导阳光的一面。

    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追随者不可能仅仅为领导者的个人目标而奋斗,只有上下目标一致,追随者才能跟随领导者出生入死,不避艰险。

    有些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要我去满足别人,而不是别人来满足我?”道理很简单,你能满足别人,你就能成为领导者;你若要他人来满足你,你就只能做一个追随者。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不妨试举一例: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大元帅孙中山险遭毒手。桂系首领之一黄绍闳决定归附革命党,并派白崇禧以全权代表身份往河南士敏土厂谒见孙中山,表示广西竭诚请求加入革命行列的愿望,并申述广西统一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孙中山势单力孤,当然表示欢迎。他立即委任黄绍闳为广西讨贼军第一路总指挥、委任白崇禧为参谋长。辞别时,孙中山以诚挚的态度对白崇禧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即民族、民生、民权)。”

    白崇禧说:“广西统一不需要孙公的物资支援,所需者仅是革命之主义与信仰而已。”

    众所周知,在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政治、军事均处于混乱状态,守旧者希望退回到封建主义的老路,却得不到民众的广泛支持;激进者想闯出一条新路,却不知道该朝哪儿走。

    孙中山率先打出“三民主义”的旗号,为人们指明了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虽然他无枪、无粮、无饷,实力还不及一位小军阀;虽然他没有像历代开国统治者一样“马上打天下”,却被公推为理所当然的领袖。因为在当时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路该怎么走。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杰出人物,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曾经有过艰辛的童年生活,甚至还备受命运的虐待。但强者总是善于找到生命的支点,他们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坚韧地面对生活的艰辛,在一贫如洗的岁月中安然走过,经过恒久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脱离了贫穷困难,也脱离了平凡,造就了卓越与伟大。

    在我们尊重自己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人的一生获得成功机会的可能性还不到百分之一;而所谓的伟人,只是把世人眼里普通的条件变成了一种有利的机会,从而成果斐然。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均等的,每个人的体内都包含了诚实的品质、热切的愿望和坚韧的品格,这些都让我们有成就自己的可能;而且,前方还有无数伟人的足迹在引导着我们,激励我们行动起来,去创造成功的机会。

    激发潜能:全力以赴,支持领导

    假如你在一个企业工作,也就有了工作的职责,就应当尽可能地支持你的领导!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在路边公园游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希望看到的东西。每个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并存,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加以说明。也许你的领导并不比你高明,但只要他是你的领导,你就应该支持你的领导,服从他的命令。你要努力去发现那些优越于你的地方,尊敬他、欣赏他、向他学习。

    所以,当你面对你的领导时,应清醒地认识到,领导首先也是一个人。领导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他当然会时常对我们在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批评,也时常会否定我们的很多想法,这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对他所做出的客观评价。

    不过,你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想问题,领导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领导,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在他身上有着我们所没有的特质,也就是这些特质使他超越了你,而这个特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魅力。

    确有这样的真实故事:企业陷入了真正的灾难,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目光远大的领导者力挽狂澜,使企业起死回生。而且,这事非这样的领导人莫属。

    就我所知,第一位有能力以他的职位为基础建立起人格崇拜的企业领导人是李·艾柯卡。当他1978年接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和CEO之际,该公司正临近破产。克莱斯勒求助于他,就如同一个国家在战争时期求助于一位极有性格魅力的领袖。艾柯卡恰恰也把克莱斯勒的竞争处境描绘成一场战争。艾柯卡说,日本人正在吞食我们的午餐,而他将成为战时重新集结部队的将军。问题就在于,在这样的时候,你真的需要求助于一位领导人,他能提出一个眼界开阔、深入人心和令人振奋的愿景——这能让一种新的经营方法有神奇的力量。

    所以说,支持你的领导,时时想想他的优点,这是起码的人生态度和敬业精神。只有这样,你才会得到领导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也更有利于你的职业生涯发展。

    温馨提示

    员工在尊重领导的同时也会得到领导的尊重,这种关系是相互的。我们要在工作中有所发展,要在事业上有所突破,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从尊重领导开始,因为只有你认同了领导,你才能尽己所能地为工作努力。而这正是你有所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

    你和领导不是对立的

    作为员工,如果和上司处处对着干,那将会既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也不利于自己的事业成功。在教育上有这么一句话“尊师才能信道”,这句话在公司中也同样适用,一个员工只有尊重、信任他的上司,才能努力地去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作为公司的管理者,要想受到员工的尊重和信任,也要检点自己的行为,要尽力做到让人崇拜的地步。

    从本质上讲,老板和员工并不是对立的,“老板是不可靠的”说法有相当的片面之处。

    日久生情,老板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但是,只有理智地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事,情感才能维持稳定。这样,老板和员工之间才能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在那些管理和制度好的企业里,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才可能得到升迁。而在那种“只要有心计才可以升迁”的工作气氛中,公司员工一般都没有工作的动力。相反,在那些制度健全的企业里,工作升迁的渠道很畅通,给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只有在这种环境里,员工才会以公司为家,和老板站在一起,把公司的利益看作自己的利益。

    因此,要观察老板和员工之间是否对立,老板的处事之道和工作的态度两者要兼顾起来看。明知老板从来都是器重能力强的员工,相应地,员工也会更加努力地为老板工作。

    无论是老板和员工,只要你相信他人是优秀的,你就能够在他的身上发现美好的一面,你会认为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是你不相信他是优秀的,你就没法看到他美好的一面;要是你的心态是积极的,那么你就能很轻易地看到他人积极的一面。在你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培养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习惯,以及去认识和发掘他人身上独特的人格特质。

    比如对联想集团的掌门人柳传志来说,制造电脑并不是柳传志事业成功的第一步。他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销售IBM电脑,之后,他劝服了政府让他生产电脑。他是联想的行政总裁,是中国最赚钱的个人电脑商……柳传志指出,这是从惠普及IBM学来的,但目标是要超越它们:今天在中国,明天在世界。

    上述文字是《时代》杂志对柳传志的评价,也是他们之所以把柳传志选入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商界领袖的原因。

    显然,打败了国外的竞争者成为柳传志和联想跻身世界巨头的重要一步。而且,这也是他们的第一步,它令人激动并意义深远。

    但事实并不仅仅如此,许多内幕还有待挖掘。至少柳传志自己这样认为。

    很少有国外媒体对联想的评价让柳传志满意,为此他推掉了许多外国记者的采访。包括这次入选《时代》杂志25位巨商。

    “许多人对联想并不真的了解。”自从到美国哈佛大学讲学以后,柳传志对此体会得更深。他说,“他们更注意操作层面上的事。而我希望人们能够从内到外更为全面地看问题,无论是公众,新闻工作者,还是投资人。”

    “但是能把我们和这么多世界重量级企业排在一起,实在没有想到。”尽管自己做了许多,柳传志还是对这种国际性的荣誉感到意外。

    当然,柳传志确有自知之明。柳传志给自己简单地盖棺定论,他认为联想至少有五件事值得骄傲:第一是与外国企业进行抗争,改变了进口产品独霸中国市场的局面;第二是实现高科技产业化,把技术变成了钱;第三是完成股份制改造,把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制企业;第四是总结出一套管理规律;第五是培养了一支过硬的队伍,研究出培养队伍的方法。

    所以说,在这样一个竞争的时代,谋求个人利益、实现自我价值似乎是每个人的追求。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个性解放、实现自我与敬业和助人并非是对立的,而是互相关联、互为动力的。许多年轻人以玩世不恭的姿态对待工作,他们觉得工作只是为了一日三餐,他们蔑视敬业精神,将其视为剥削的手段,他们把工作只当作生计的需要。

    激发潜能:帮助领导成功

    无论如何,你在一个失败的领导那里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只有协助领导成功,你才能因此而成功。当然,我们所说的帮助领导成功并不是要阿谀奉承,而是要在决策方向上为领导把关,做一些领导疏忽的更正。因为,领导也不是万能的,他们也有失误的时候。

    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员工往往会妒忌领导的成就。他们自认为自己能力并不比领导差,为什么就非得听他指挥。可悲的是,往往就是因为他们的妒忌心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成功学家告诉我们,要提高自我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人成功。他人一旦成功了,肯定不会忘了你对他的好,这样你就会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同样的道理,要是我们能够真心真意地欣赏和赞美领导,领导因为你们的鼓励和支持在工作上会取得更多的成绩,等到领导和公司发展壮大了,公司领导一定会重用你的。在公司你会有很多机会来展示你真心真意的对他人的欣赏和赞美,他们在最需要鼓励和支持的时候,你出现了,你给他们带去了精神上的激励和工作上的帮助。

    当然,这些并不是你的分内工作,可是这些失误却可能导致公司的失败。如果你能在此刻站出来阻止问题的发生,无疑会得到领导的重赏。我们来看一看艾柯卡力挽狂澜、拯救克莱斯勒公司的故事也许能够对我们有所启发。

    1978年,艾柯卡受聘于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公司。在受聘前,艾柯卡对该公司董事长里卡多说:“我必须强调,克莱斯勒公司必须让我放开手脚去干。这不仅仅是财政方面,我要求的是要按我的主张办一切事。”

    克莱斯勒公司的境况大大出乎艾柯卡的想象。在他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公司宣布:第三季度亏损高达1.6亿美元。他还吃惊地看到:公司一些高级职员,手里端着咖啡出出进进,无所事事;董事长的秘书整天要花去大部分时间处理私人电话;公司的35名副总裁,每人都有一块小地盘,每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更使他不可思议的是,生产与销售几乎没有联系,生产部门只管把车子造出来,塞到院子里,从不过问销售情况如何。更糟糕的是整个公司竟没有一个有本事的财务分析人员,也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财务规划和预算,连一些必要的确切数字都拿不出来,而没有这些必要的数字,是不可能解决克莱斯勒公司的根本问题的……他意识到,挽救克莱斯勒公司的头等大事,莫过于建立一个有效的领导班子和重振员工的斗志。而克莱斯勒公司的人,从上到下,都胆小怕事、心灰意冷,没有一个人在干应干的事。艾柯卡首先在高级职员中进行了3次大清理。3年之中,35名副总裁,他刷掉了33个,几乎每月一个,彻底清除了35个小独立王国,使整个公司的领导权得到了统一,初步形成了内聚力。

    扭转局面,需要一批优秀人才。他首先找到了杰拉尔德·格林沃尔德。此人是一位很精明的企业家,他很快就发现了克莱斯勒公司在财务方面的弊端,其中之一是公司每年的保修费开支巨大——竟高达3.5亿美元。

    接着,他又重用了哈尔·斯珀里奇。哈尔有一种非凡的本事,能准确地预测未来,例如三四年以后人们喜欢什么样的车子。通过一连串大胆的内提外聘,艾柯卡很快地筑起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人才宝库”,为其扭转危局、大展宏图奠定了坚固的基石。就在艾柯卡踌躇满志,大显身手之时,意想不到的风云袭来了。1979年,汽油价格暴涨。整个美国一头栽进了经济衰退的深渊。这使得本来就不堪一击的克莱斯勒公司如同雪上加霜,顿时陷入困境。这时,对于拥有14万多雇员、开支巨大的克莱斯勒公司来讲,面临的问题已经很简单了,不是建立新厂家、研制新车型,而是如何闯过这“生死存亡”的难关。艾柯卡决定对公司大动手术。他首先关闭或出卖了一批已成为公司包袱的工厂并从上到下大裁员。1979年到1980年先后裁减了数以万计的白领职员和蓝领工人。仅两次大裁员,就使公司每年减少近5亿美元的花销——这一切对艾柯卡来讲实在难以忍受。他多么希望每个在他手下工作的人都能有幸福感啊。然而,不忍痛割爱,大家只有死路一条。后来,通过艾柯卡的多方争取,克莱斯勒公司又获得一笔12亿美元的国会贷款。

    有了钱,艾柯卡可以大显身手了。克莱斯勒公司这部锈蚀了的庞大机器,终于被他洗刷干净,注入了新的血液,克莱斯勒终于能够运行了!经过风风雨雨、苦干奋斗的3年,克莱斯勒公司终于复活了。1983年,该公司一年就赚得纯利润9.25亿美元,提前7年还清了全部贷款。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艾柯卡将领导才能与管理才能都发挥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创造了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领导与员工的关系遵循一种同进同退的原则。认识到这一点,你很快就能调整好自己的行为,并能在工作中做得更好。

    温馨提示

    我们应该培养这样一种意识行为: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团队成功之上的,如果公司没有效益,得不到发展,我们也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公司的成功意味着领导的成功、员工的成功。也就是说,只有领导成功,你才能够成功。

    沟通并不难

    员工与领导之间由于地位、权力及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必定会存在着一些距离,而这些客观存在的距离影响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相互了解,同时,也影响了老板对员工的信赖程度。有时因为缺乏沟通,甚至会使上下级之间产生很大的隔阂,令老板无法轻易地对员工产生信任,这对员工与领导开展工作有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无可否认,一个领导者会喜欢员工对他尊重。员工在沟通时若尽量迁就领导,本无可厚非,但过分地迁就或吹捧,就会适得其反,让领导心里产生反感,反而妨碍了员工与领导的沟通意义。你若在言谈举止之间,都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样子,从容对答。这样领导会认为你有大将风度,是个可选之材。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自己是被公认的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遭到墨子的指责,让他感觉很没面子。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到您老人家的责骂吗?”

    墨子听后反问到:“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

    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是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不过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却可以看出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故事中,耕柱如果与墨子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不理解墨子通过磨炼对他的栽培提携之意,很可能就认为是老师对他有意刁难,“愤愤不平”中很可能做出违背老师本意以及不利于团队的事情,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所以,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沟通不难,这很容易做到。

    信任是沟通的基础。

    打开话匣子——即使是谈论公事——最好的方式是先找到一件与谈话对象有关的事。可能你注意到的是墙上的一幅画、桌上的一件儿童做的笔筒或是倚在墙上的高尔夫球杆,这些都可以作为话题。你可以表示感兴趣、钦佩或是关注。或问这一类的问题:“你墙上那幅画好漂亮,画家是哪一位?”或是:“好体贴的礼物,是你孩子做的吗?”或是:“高尔夫球?那不是蛮难学的吗?”这些看作简单的问题能表示对别人一种基本的、对他本人的兴趣,而且也是一种积极有趣的问题。

    对他人表示感兴趣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所在,它代表:“你对我很重要,我有兴趣,我很关切。”很少有人会不动心。

    所以,真诚地关心他人,没有比这更有效、更有价值的了。

    当然,我们也知道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说,另一方听。在我看来,对聪明的中国人来说,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非常难了,因为在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忘记了以下两个原则:

    原则一:为沟通做充足的准备。每一次主动沟通时,都应有个明确的计划。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从而让沟通更加有效。我们还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分补充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应对领导的问答,并能更准确地支持自己的表达。

    原则二:不要以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在主动与领导沟通时,千万不要刻意表现自己,而贬低别人甚至领导。这种褒己贬人的做法,最为领导所不屑。当你表达不满时,要记着一条原则,那就是所说的话对“事”不对“人”。这样沟通过后,老板才会对你投以赏识的目光。

    为了有效地进行沟通,可行的态度是“请协助我从你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应有的行为是“倾听以了解他人,倾诉而被人了解”,也就是从双方的共同点开始沟通,再慢慢地进入分歧的根源。只有了解了领导的沟通倾向后,员工才能最大可能地与其接近。通过自我的一些调整,再主动与领导沟通,一定能创造出与领导更为和谐与默契的工作关系。

    激发潜能:与领导主动沟通

    “只有不说的事,没有说不清的事”。主动与领导沟通,不仅可以消除员工与领导者之间的障碍,而且还能够更深切地理解领导者的意图和观念。有句广告语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这句话旨在传达一种信息,沟通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员工能主动与领导沟通同样也是必要的。

    《圣经·旧约》中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城池,建造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后来,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因为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们如此强大,心想人们有同样的语言,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

    人们各自讲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

    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人类合作的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

    所以说,如果员工之间没有交流沟通,就不可能达成共识;没有共识,就不可能协调一致,就不可能有默契;没有默契,就不能发挥团队绩效,也就失去了建立团队的基础。

    其实,主动与领导沟通看起来非常容易,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许多员工因为与领导地位的差异,对领导心存芥蒂,或有生疏感,甚至恐惧感。他们即使在会议上发言,也是能免则免,他们甚至不提出一些胸有成竹的建议,怕这怕那,长此以往,员工与领导的隔阂越来越深,领导在想什么,下一步的目标或发展方向是什么,他们一无所知。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问一名小朋友:“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孩子这种内心情感的流露,使得林克莱特觉得他还有更深层的意思没有表达,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林克莱特如果在没有问完之前就按自己设想的那样来判断,那么,他可能就认为这个孩子是自以为是,没有责任感的家伙。但孩子的眼泪使他继续问了下去,也才使人们看到了这是一个勇敢的、有责任心的、有悲悯之情的小男孩。

    在一个简单的电视节目中就这么容易发生误解,可见在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中,要避免误解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常说: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如果不能很好地沟通,就无法理解对方的意图,而不理解对方的意图,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员工缺乏与领导的沟通,他们以为这没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足够了。然而,无数事实证明,这种观念是极端错误的。新一代的成功法则是:要会干,要能干,还要学会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是通过实际接触和语言沟通才能建立起来的。员工只有主动跟老板切实有效地接触,才能将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才能让领导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有更多被赏识的机会。

    温馨提示

    我们若想工作有所成就,就要与领导主动沟通,缩短我们与领导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自己更懂得领导,也让领导更懂你。很多与领导匆匆的一遇,都可能是沟通的开始,当然,这并不是说沟通就要多说话,就能得到领导的认同和垂青。不同的领导喜欢用不同的方式沟通。所以,我们做这些的时候,还需要懂得运用一些沟通技巧。

    换一个角度思考

    你的思想走向哪里,你的心就走向哪里。我相信许多东方人并不那么相信想象的力量,其实,在很多时候,你认为你是什么人,你的行为、思想、情感就慢慢地成为那样的人。人对自我的认定有很大的扩展性,好的自我暗示会让人身心协调,精力充沛,不好的自我暗示可能会削弱和消耗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故事来源于希腊神话,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深爱上一个石雕的美女,他整天和她在一起,诉说思念赞美之词,慢慢的石像与他血脉相通,石女变成了活生生的美人。布莱恩·特雷西正像这个塞浦路斯王,对每个读者诉说他美好的愿望,帮助读者去建构一种对自己的美好想象,用成功的思维、行为方式管理自己,成功也会随之而来。意识创造现实,只要坚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慢慢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现在很讲求一种“换位思考”的思考方式,就是让人们改变一下自己的位置,从另一个角度展开思考,重新思考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理解方式的改变会使很多想法和行动随之改变,关于责任的理解也是如此。我们当然可以把承担责任理解为一种沉重的压力,事实上,责任确确实实是一种压力,但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理解方式呢?

    从前,有个人去拜访一个智者,想学习做人的道理,智者给了他四句话: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别人。这其实就是告诉人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许多很有成就的人就很善于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这样做之后,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法国科学家法伯做过一个有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周围6英寸远的地方撒了一些它们最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一圈地行走。时间慢慢地过去,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这样固执地兜着圈子,一走到底,后来法伯把其中一个毛毛虫拿开,使其原来的环出现一个缺口,结果是在缺口头一个的毛毛虫自动地离开花盆边缘,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松针。

    毛毛虫的实验告诉我们,在一个封闭的思维模式里,很容易形成盲从和跟随。在市场营销中,当我们面对难以解开的局面时,只有突破定式、打破常规,以超常思维来解决新问题,才能使企业不断获得新的商机。

    多年以前,丰田公司发现,世界上有许多人想购买奔驰车,但由于定价太高而无法实现。于是,丰田公司的工程师放手开发凌志汽车。丰田公司在美国宣传凌志时,将其图片和奔驰并列在一起,用大标题写道:用36000美元就可以买到价值73000美元的汽车,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经销商列出了潜在的顾客名单,并送给他们精美的礼盒,内装展现凌志汽车性能的录像带。录像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一位工程师分别将一杯水放在奔驰和凌志的发动机盖上,当汽车发动时,奔驰车上的水晃动起来,而凌志车上的水却没有动,这说明凌志发动机行驶时更平稳。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挑战,奔驰公司不得不重新考虑定价策略。但出人意料的是,奔驰公司并没有采取跟随降价的办法,而是相反,提高了自己的价格。对此,奔驰公司的解释只有一句话:奔驰是富裕家庭的车,和凌志不在同一档次。

    奔驰公司认为,如果降价,就等于承认自己定价过高,虽然一时可以争取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失去市场忠诚度,消费者会转向定价更低的公司;如果保持价格不变,其销售额也会不断下降。只有提高价格,增加更多的保证和服务,例如免费维修6年,才可以巩固奔驰原有的地位。就这样,奔驰公司不是跟随和盲从,而是以超常思维和手段,化被动为主动,摆脱了来自凌志的挑战。

    对事情缺乏主观责任感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热情、敷衍。而这恰恰就是工作的大忌。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出工作狂的国家。虽然这个现象的产生与日本的文化背景有关,可是那里的人的责任心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对应的就是日本企业里的员工对公司无比忠诚。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员工对待公司和工作的态度。聪明的员工懂得做一个领导最需要的人,让自己无可替代,独一无二。他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会不断地努力,成为公司的罗文——那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这种态度就是换位思考。

    激发潜能:让自己独一无二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而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在体育课或者课间操上,常听到“原地踏步”的口令,而这个口令意味着:人在不前进和不后退的情况下,只在原地抬腿和落腿,而且要求步调一致,因此常听到“唰、唰、唰”的声响。很明显,人并没有迈步前进。

    还有个妇孺皆知的故事,“猴掰玉米”。说是一只猴子为了储存粮食费力的掰玉米,右手掰棒子夹在左腋下,左手掰的玉米夹在右腋下,它不停地掰,美滋滋的,看着被自己掰的大块的田地,高兴劲别提了。最后发现身上的棒子,仅为一个。也就是费了很大劲最终才得到一个棒子。这里,主要是猴子光知道干活,而忘记收集劳动成果。

    以上两个故事,无论猴子或者人,的确劳动了,但最终所获极少,今天,我要说的是,比这两个故事还要惨的,成者王侯,败者寇。在这句话里,本是指,众多人争夺天下,纷纷逐鹿,最终战胜得到疆土的,自然成了侯爷,或一国之君,而得不到疆土的就成了流寇,人人鄙夷。这个成语通常指的是两个不同个体的不同遭遇的最后结果。

    尼克松当总统期间,白宫几次进行权力变动,更换了很多人的职务,但基辛格始终保有一席之地,而且是个很重要的席位。这并不是因为他是美国最好的外交官,也不是因为他与尼克松私人关系密切,更不是因为他俩有共同的理想和政治观点,而是因为他涉足政府机构内的领域太多,他在白宫几乎是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除掉他会导致极大的混乱,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画家是否能够出人头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找到一个有实力的赞助人。米开朗基罗很幸运,他找到的赞助人是教皇朱里十二世,一次在修建大理石石碑时,两人的意见得不到统一,激烈地争吵起来,米开朗基罗一怒之下扬言要离开罗马,去寻找其他的赞助人。大家都认为教皇一定会赶走米开朗基罗,但事实恰恰相反——教皇非但没有责怪米开朗基罗,还极力请求他留下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米开朗基罗的能力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他一定能够找到另外的赞助人,而他永远无法找到另一个人来替代米开朗基罗。

    以上两个案例中,基辛格的能力是分散的,他让自己涉入白宫的多个部门,在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而米开朗基罗是颇有名望的艺术家,他有着超人的才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将用能力武装的王牌紧紧地握在了手里。

    现代商业社会竞争激烈,那些平庸的员工都在频繁地变换着工作,因为他们手中没有一张王牌!所以,没有领导重视他们;所以他们对现状不满;所以他们总是在职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当然,很少有人能有基辛格、米开朗基罗那样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培养一项自己突出的能力,这也可以让自己不可替代,并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让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每个人每天都在上演着自编自演的节目,造就了人间连绵不断的喜剧和悲剧。大多数情况下,您本人可以选择上演的角色,但不知为什么,舞台上的反角还是那么多,而且从人的长相到人的气质,都和命运有那么一点神秘的联系,仿佛由一些密码注定了戏剧的发展和结局。

    温馨提示

    东方的哲学把简单的东西演绎为复杂,西方的哲学,把复杂的东西抽象出简单。东方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艺术,它以唯美为根本。要成为现时代人才,需要整合两种思维方式去寻找生命的卓越。如果你从小受东方文化的熏陶,你的内心会拘泥于做什么是对,做什么是错,这些价值观念会成为你内心无形的约束,使你行为受制,不得不去服从等级、权利、尊卑观、传统……

    人脉助你成功

    人的自由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主动性在于向多种可能性敞开。假如你不尝试什么,你就不会真正知道自己是什么,也不会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所以有这样一句名言倒是很值得一记:举枪——射击——瞄准。毋惮初难,毋恃久安,先做了再说。一切生机全从行动中来,从动态发展中来。人常常抱怨自己缺少机会,记住,运动乃机会之母。

    建立友好关系是影响别人和自己的关键,什么是友好关系呢?我认为所谓友好关系就是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和谐关系,本质上跟个人保持一致,可以通过由言语、眼神和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实现。友好关系能联结心灵和情感并引起共鸣,能将人们团结起来营造一种信任和尊敬的氛围。拥有友好关系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对其他人的想法表示同意,而是你明白其他人的想法。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友好关系呢?它具有哪些具体内容呢?经过大多数人的实践,我们得出了建立友好关系的以下要点:

    ●充分发挥你能够影响别人和表现自己的方式;

    ●树立一种能够产生追随者的行为方式;

    ●不断提升你的领导技能与工作技能;

    ●确定你的人生价值观;

    ●让你的信仰被别人认同;

    ●确定你属于哪类人;

    ●明确你的生活目的,确定自己要走向哪里。

    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永远是重要的。它能促进并建造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使我们在办事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并让我们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它对顺利开展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在公司工作,当然需要在这个公司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建立与领导的良好关系。在公司,有的领导为了拉近和员工的距离,总是喜欢找员工聊天,因此有的员工就以为和领导之间就是平等的,说话、行为等非常随便。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和领导在一起,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身份,说话也好,做事也罢,都要和自己的身份相吻合。无论你的老板怎样平易近人,他终归是你的领导,而领导和员工之间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如果想要快速行进,那么你必须轻装上阵。同样,如果我们想要在工作中取得成功,首先就要搞好与同事的关系。不要背负着与同事有矛盾的重担,或是被怨恨或其他消极思想所累。我们可以放下这些负担,随它去吧。

    我们做到了宽恕同事不经意的冒犯,放弃对某人、某件事的评判,然后,努力忘掉它!忘记的价值就在于有利于我们去获取。其实,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我们对已经存在的矛盾牢记不忘。当我们偶然想起,这等于我们又受到了一次伤害。但若我们做到宽容,这样的伤害就会逐渐得到治愈。我们要努力让那些消极的往事在记忆中慢慢抹去,让我们尽其所能地采取一些步骤,去改变自己的状态。一个攥紧的拳头是什么也不会得到的。只有松开拳头,我们才显示出容纳的姿态,才会有所收获。况且,朝夕相处的同事,真有那么多的怨让你记恨吗?紧紧抓住过去的矛盾不放,只能给双方带来不悦。要认识到这一点,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被认为是引起问题的人,可能感到自己受到排斥或愧疚;坚持认为受伤的一方常常会长期被怨恨所折磨,并且使问题永远存在。

    激发潜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你的声望

    在我们身处的环境里,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个小社会。在公司里,你可能有几个比较合得来的同事,但我们应该注意,同事之间的相处一定要有别于朋友。毕竟公司是工作的地点,而不是私人的空间。我们应该认清楚这一点,这也是潜规则的一种。你与几位同事合作比较默契,又比较谈得来,于是你们可能经常聚在一起。久而久之,你们的联系可能越来越密切,这个时候你可能还不存在有“结党营私”的念头,但在别人看来,特别是在领导看来,你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小的帮派。你已经开始让领导和一些别的同事感觉到不舒服了。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你就能发现领导不喜欢“结党营私”的人。因为他想让自己的部下是一个团队的整体,一个比较好管理的整体,而不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帮派。

    领导对小帮派的人总有不信任感,对这样的人会有很多的顾虑。他会认为小帮派里的员工公私难分,如果提拔了其中的某一位,而其帮派人员可能会得到偏爱和放纵,对公司的发展不利,对别的员工不公平。

    另外,领导会担心小帮派的人不忠诚,若其批评了其中的一个,可能会受到其帮派成员群起反对,影响公司团结。当然他更不可能对这些人说些公司的机密事情,他不得不担心帮派成员的泄密。

    所以,在工作中,你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加入已经形成的小帮派,更不能只与几个人来往,让人误以为即将形成小帮派。否则,你在公司的发展前途就已经基本结束了。

    当然,不搞小帮派并不是不与别人往来,而是要你在公司建立起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圈。我们要在自己的交往中注意公司里的交际规则。要公私分明,与同事相处得好,但不能在公事上带有私人感情,上班的时候最好不要聚在一起聊天;要以团结为重,尽量缓解同事之间的紧张关系;还要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不能只限定与你密切接触的那几个人,而要与其他员工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温馨提示

    处理好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可以提升你在公司里的名望和地位,吸引领导对你的关照,为你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