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理解的别名。
——泰戈尔
去年秋天,我乔迁新居,回老家整理旧报刊书籍的时候,在母亲存放鞋样的书中发现一张从未见过的照片。这是一张母女的合影照,我一眼就看出那是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中的那个小女孩有两三岁的样子,紧紧靠在母亲的胸前,头上扎着一个直立的小辫,一双可爱的眼睛正努力地向前看着什么,似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种种好奇,女孩胸前的一枚毛主席纪念章,明显地打烙上那个时代的印记。
我把照片拿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说:“这是你三岁的时候,我在镇上赶集时照的像,你想要,就拿走吧。”我惊呆了,有些不相信母亲的话,就说:“这是真的吗?我小时候怎么会是个女孩呢?”母亲笑了,说:“你真要是个女孩那就好了。”
母亲告诉我,她在怀我的时候,就希望我是一个女孩,因为在农村,头一胎是女孩,家里的负担要轻一些。女孩可以不上学,还能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帮助家里干些割猪草、下地的活。可结果相反,我生下来是个男孩。母亲想女孩的心太切,就把我当成女孩养着,扎小辫、穿花褂,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我二弟的出生。
自二弟出生后,母亲又生下了我三弟,这下我们家就有了三个男孩,母亲犯愁了。这三个男孩不仅要上学,长大以后还要盖房娶媳妇,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女孩多好啊,能陪着母亲说说知心的话,长大了有个婆家,母亲还能多一门亲戚走动,所以,母亲思念女孩的念头就越来越重了。村里的人都知道母亲盼女心切,甚至有调皮好事的人对母亲开玩笑说,村西的大洼里不知道是谁扔了个女孩,你还不快去抱回来。每当这时,母亲总是满怀希望地跑去,两手空空地回来。
母亲最终也未了却要一个女孩的心愿,这张拍摄于1968年的照片,应该是埋藏在母亲心中最美最灿烂的记忆了。如今,我们兄弟三个都已经成家立业,在县城有了稳定的生活。可操劳一辈子的父母仍不愿到县城来住,依然生活在农村的老家。自从发现了这张照片后,我把这件事讲给妻子听,妻子心里也酸酸的。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母亲这一辈子就想要个女孩,如今老了,连一个走闺女家的机会都没有,她老人家内心该是多么寂寞苦楚啊。我对妻子说,母亲既然把我当一个女孩养过,那我就要尽一个女儿的心,以后要回家多看看老人,多陪陪母亲。
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正是母亲的生日,我把母亲把我打扮成女孩的照片翻拍扩大后,又重新挂在了老家的堂屋里。照片中年轻的母亲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心里充满着甜蜜的幸福感。我深深地祈祷,愿这幅老照片能够为母亲那梦想女孩的心带来一丝慰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