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保健-女性更年期相关的生理和心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女性更年期保健

    女性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女性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有了女人,民族才得以保存繁衍,生生不息;因为有了女人,世界才变得生气勃勃,色彩斑斓。女人被誉为“人类的母亲”,女性的健康与民族兴衰、家庭幸福、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应当对女性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护,女性更要认清自身的特点。对自己进行科学的保健。女性的一生是一个连续发展过程,但它又是由7个生理阶段构成的,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老年期。各生理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且前一阶段对后一阶段又有明显影响,想要终生健康,就要对女性各生理阶段有充分认识,才可能有目的地给予保护,其各期特点分述如下:

    1.胎儿期:指卵子和精子结合为受精卵,一个新生命由此开始逐渐发育成为一个成熟的胎儿,直到“十月分娩”为止的一段时期,大约需要38周,这一时期,胎儿正常发育受到母亲子宫内环境(小环境)和母亲所处的外部环境(大环境)的双重影响。胚胎的性别在受孕时已由精子所带的性染色体所决定,如精子所含性染色体为Y型,则受精卵(XY)将发育成男胎,如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型,则受精卵(XX)将发育成女胎。大约在胚胎4-8周时女性的内外生殖器官开始分化发育,在胚胎12周时,女性胚胎的外阴已初具女型,这段时间是女性内外生殖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系列的发育演变过程如果受阻则发育停滞,如果受到干扰则发育异常,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畸形,以致出生后影响女性的一生。使女性生殖系统发生演变受阻、或受干扰的因素可来自母体的内在因素或外在因素,因此,这一时期应与母亲妊娠的保健联系起来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孕妇营养、避免感染、慎用药物等,保证对胎儿的有利因素,避免和减少不利因素。

    2.新生儿期:指胎儿自出生至生后足28天。这一时期胎儿离开了母体,独立于外部世界,除像男婴一样需要建立完善的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吸吮、消化和吸收功能,来满足活动和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需要细致的哺育和照顾外,还要注意女婴外生殖器官的护理与清洁,新生儿期女婴受母体雌激素刺激,乳房略有肿胀,可有少量乳汁分泌,处女膜开始肿胀、呈紫红色,微露于外阴裂隙,阴唇软、形圆、丰满,外阴可为白色凝乳状或粘液状分泌物覆盖,有时可见少量血性分泌物,均属生理现象,这种分泌物的出现表明生殖道通达宫腔是通畅的,而无粘液存在,反倒提示生殖器某部位的闭锁,应当注意观察。新生儿生殖器官由雌激素引起的变化,常在生后一周左右消失。此期要注意喂养、保暖、预防眼、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的感染。

    3.儿童期:指出生后28天至10岁这一时期。经历了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在身体外形、生理和心理上逐渐发育,而性腺和生殖器官则处于幼稚状态。女性儿童,由于卵巢功能不健全,体内缺乏雌激素,阴道粘膜菲薄无皱襞,阴道内酸度低,抗感染能力差。大小阴唇尚未发育,局部营养较差,阴道口缺乏阴唇的保护,阴道又临近肛门,易受细菌感染而发生外阴阴道炎。分泌物局部刺激,对女童的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反复感染可造成阴唇粘连。针对女童的这一生理特点,应注意女童外阴的清洁卫生。大多数女孩子在8-9岁时已有了一些第二性征,如乳房开始发育,阴阜变得肥厚,阴毛开始显现等,说明性腺已从静止状态开始逐步发育,女孩的性别意识也开始表露了出来。

    4.青春期:指从性器官开始发育、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的一段时期。由于卵巢比睾丸发育早,所以女孩的身体发育要比男孩早1-2年。女孩青春期起止时间大约各为9-12岁及18-20岁。青春期发育又可分为3个时期:①青春早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至月经初潮止,表现是体格生长突增,年龄为9-12岁;②青春中期: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出现月经初潮,年龄为13-16岁;③青春晚期:自出现周期性月经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身高增长停止,年龄为17-20岁。青春期是儿童期至成年期的过渡时期,体格、性征、内分泌及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体生长发育是继婴儿期后出现的第二个高峰,各组织器官由稚嫩走向成熟,由能力不足趋向功能健全,世界观及信念逐步形成。主要生理变化有: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身体各脏器功能趋向成熟,神经系统的结构已接近成年人,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记忆力增强;内分泌系统发育成熟,肾上腺开始分泌雄性激素刺激毛发生长,出现阴毛、腋毛;生殖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发育成熟,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刺激机体内、外生殖器官发育,出现第二性征如:乳房隆起、皮下脂肪丰满、骨盆宽大、嗓音细高等,月经的来潮是青春期最显著的标志。随之而来的心理上的变化如:独立意向及求知欲强;想摆脱父亲的监管,结交伙伴结成小群体;情绪多变不稳定。在性心理上,青春早期表现出困惑、不安、害羞,对异性疏远和反感,青春中期后则对异性转为好感,喜欢与异性朋友交往,并以女性的魅力吸引对方注意。但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需要正确的指导和教育。

    5.性成熟期:自18岁开始,大约维持30年左右。这时卵巢功能成熟,有性激素周期性分泌并按期排卵,性器官已发育到能够完成怀孕、分娩、哺育等生殖机能,此期妇女既要完成繁衍和养育后代的任务,又要为社会做出贡献,是女性一生的鼎盛时期。

    6.更年期(即围绝经期):指妇女的卵巢功能由旺盛状态向衰萎至终止的一段时期。通常妇女自40岁就开始步入更年期,可历时10-20年。更年期可分为3个阶段:①绝经前期,指绝经前2-5年,此时月经尚未停止,但残存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明显降低,容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无排卵型月经,致使月经周期紊乱。雌激素水平偏低,常可引起急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但也有月经周期一直规律,仅月经量逐渐减少直至闭经者。②绝经期,卵巢功能进一步减退,卵泡的性激素分泌量减少,以致不足以引起子宫内膜的脱落出血,此种情况达到一年以上,最后一次月经称为绝经。一般发生在45-55岁。③绝经后期,绝经后卵巢萎缩变硬,内分泌功能消退,体内性激素水平很低,生殖器官萎缩,阴道上皮变薄,阴道内酸碱度失去平衡,自净作用减弱,易发生阴道炎。机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也逐渐出现衰老的表现。

    7.老年期:妇女机体逐渐老化至60岁后称为老年期。此时卵巢功能几近消退,体内性激素水平极度低落,脂肪代谢失调,易出现肥胖、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骨代谢失常可引起骨质脱钙而疏松,容易发生腰腿痛和骨折。同时,因免疫力低下,易患恶性肿瘤。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期开始的时间会推迟,人的寿命会延长,老年期的保健也应当引起重视。

    为什么会有月经

    月经是女性生理的特殊现象,也是体内发生排卵和性激素周期变化的外在表现。月经来潮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什么叫月经呢?一个健康女性,每月都会出现一次3-7天的子宫出血,这种规律的周期性子宫出血我们叫它月经。为什么会出现月经呢?这是女性在生命开始时就被决定了的条件。女性胚胎在孕龄7周时已显露出卵巢的雏形,一生全部的卵细胞都在胎儿期增殖生成,到女胎出生时每个卵巢内约有几十万个始基卵泡,在女性生长发育过程中,大批的始基卵泡夭折了,到了青春期仅有少数卵泡能够幸存。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下,脑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素和小量黄体生成素促使卵泡发育成熟,并合成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殖期改变,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的分泌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高峰时,就反馈性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使脑垂体前叶分泌的卵泡素减少,而黄体生成素增多,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出卵子。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黄体继续分泌雌孕激素。处于增殖期的子宫内膜,又在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转变为分泌期内膜,为可能受精的卵子种植于子宫内膜做好准备。如果没有受孕,则黄体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又对下丘脑和垂体反馈性抑制,使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随之垂体前叶释放的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也减少。这时黄体开始萎缩,因此孕激素和雌激素也迅速减少,子宫内膜突然失去这两种激素的支持,血管收缩,使子宫内膜萎缩、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血液与脱落的子宫内膜自阴道排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月经。女孩子的第一次月经来潮叫月经初潮。月经出现后血中雌、孕激素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又增加,在随之增加的卵泡刺激素的作用下,另一个卵泡又开始发育,进入下一个月经周期。周而复始,形成规律。

    为什么有的女性从未来过月经

    月经是女性性器官发育成熟的生理表现,那么女孩多大年龄还不来月经应该视为不正常呢?这是许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正常女孩初潮年龄在12-18岁间,平均年龄13-15岁。如果女性年满18岁或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年以上仍无月经来潮,我们称之为原发性闭经。但随着气候、环境、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女性性生理发育已明显提前,故有人认为,原发性闭经定义的年龄应修正为年满16岁。原发性闭经发病几率并不高,仅为闭经总数的5%。为什么会出现原发性闭经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精神神经因素等,分别叙述如下:

    1.先天性闭经:主要原因为生殖器官发育畸形。①遗传因素引起的卵巢发育不全、(如性染色体异常造成的特纳氏综合征)、条索卵巢、两性畸形,临床上常见的如睾丸女性化畸形,外阴多表现为女性,但无来月经的物质基础;②子宫颈、子宫发育不全、始基子宫或子宫内膜缺如、子宫缺如;③生殖道闭锁。生殖道闭锁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类原因的闭经叫假性闭经,也叫隐经。事实上子宫内膜每月都有周期性的内分泌变化,可以引起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形成月经。只是由于先天性宫颈闭锁、阴道闭锁、阴道横隔、处女膜闭锁等使生殖道梗阻,每次月经来潮时,经血不能排出体外而潴留于阴道内或子宫腔内。这些女性会出现周期性腹痛,下腹部常可触及包块。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

    2.内分泌失调性闭经:包括①原发性卵巢功能异常如:

    卵巢内酶缺陷,患者除原发性闭经外还有第二性征不发育、易疲乏、肌肉无力、肢体麻木、脱发、严重的高血压等;无反应性卵巢,卵巢对内源性和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缺乏有效反应,患者第二性征及生殖器官发育不良;②垂体功能异常如:原发性垂体单一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主要症状为原发性闭经,性腺、性器官和性征不发育,身高正常或高于常人:垂体生长激素缺乏症,表现为出生时发育正常,以后生长迟缓,体型及面貌似儿童,身材矮小,智力正常,无第二性征发育及闭经;③下丘脑功能异常如:单一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缺乏,使性腺功能继发性减退伴有嗅觉减退或丧失;此外还有一些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如:精神性闭经,由于精神刺激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导致闭经;精神性厌食症,常见于少女,严重的进食障碍不仅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引起闭经,还可影响身体发育及营养状态,甚至可以致死;④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增多症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均可引起闭经。

    3.感染性闭经:①卵巢感染,常见于幼年时患过腮腺炎,并发卵巢炎,造成卵巢组织破坏、卵泡数减少、性激素合成与分泌障碍;②宫颈一宫腔粘连症,特异性感染破坏子宫及宫颈内膜如子宫内膜结核,使宫壁组织粘连、疤痕愈合使宫颈、宫腔粘连闭锁而造成闭经;③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后影响了中枢对卵巢的调控。

    4.创伤性闭经:如卵巢、子宫内膜遭受放射线破坏或免疫性损伤;卵巢、子宫因肿瘤病变被手术切除;颅底创伤使垂体或下丘脑受累。

    5.肿瘤性闭经:某些卵巢、肾上腺、垂体、下丘脑、颅咽管肿瘤都可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引起体内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障碍,造成闭经。

    6.全身因素性闭经: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急剧消瘦、各种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服用某些药物、化疗期间等都会引起闭经。

    由此可见,女孩不来月经是很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对年满16岁仍不来月经或已13岁仍无第二性征发育者,均应引起重视,应及时进行检查寻找病因,以便及早治疗进行补救。

    卵巢有什么功能

    卵巢在女性的一生中占据着统领地位。在它功能旺盛时期,安排女孩月经来潮;安排女性出现女性特征;安排女人生儿育女。当卵巢逐渐衰萎时,会使女人红颜退竭,绝经衰老。可见,卵巢是女性一生的“总设计师”。

    卵巢是一对扁椭圆型的性腺,重量只有5-6克,大约4厘米×3厘米×1厘米大小,但它生产的产品却关系到女性的生长发育与人类的繁衍。传统的卵巢功能包括生殖功能(使生命的种子——卵细胞发育成熟、排卵、受精);内分泌功能(合成并分泌雌、孕激素,作用于性器官、产生功能效应)。近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卵巢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认为卵巢还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参与机体许多系统的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

    女性的生殖功能在胎儿期就已经奠定了基础,其一生全部的卵细胞都是在胎儿期生成的,以后不再增添。女婴一出生,在她的卵巢里就储存着70-200万个原始卵泡,但并不是所有卵泡都能发育成熟,从青春期到绝经期真正成熟排出的卵子只有约400个,而99%以上的“不幸者”都在不同的时期相继退化消亡了。在女性生育期卵巢周期性排卵,每次大约有8-10个卵细胞同时发育,它们会“争先恐后”地向卵巢表面移动,并向外突出,然而通常仅有1-2个优势卵泡突破卵巢表面完成排卵。排卵的时间大都在两次月经的中间,也就是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卵子会被输卵管伞端送入输卵管,如能遇到意中人——精子,就会结成“百年之好”成为受精卵,并移植在子宫内膜孕育一个新的生命,直至“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完成生殖任务。

    卵泡在排卵前的发育过程中会合成分泌雌激素并在排卵前达高峰。卵子排出后,卵泡壁形成黄体合成分泌孕激素及雌激素,在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孕激素分泌最旺盛。如果卵子未受精在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性激素减少,子宫内膜因失去激素支持而脱落出血,即月经来潮。女性的这种排卵、月经周期在卵巢激素的调节下,循环往复直至绝经。

    卵巢产生的激素对其“上级机关”下丘脑—垂体以及“基层部门”女性生殖器官起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那么卵巢激素都有哪些生理作用呢?

    1.对中枢下丘脑—垂体的作用: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阻止或促进垂体激素的分泌,垂体分泌的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素又统帅着卵巢,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并分泌雌激素,促使成熟卵泡排卵、形成黄体并分泌雌、孕激素。下丘脑—垂体指挥着卵巢,而卵巢产生的雌、孕激素对其“上级机关”下丘脑—垂体又发布反馈信息,有抑制性负反馈作用,也有促进性正反馈作用。

    2.对卵巢自身的作用: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来源于卵巢又对卵巢自身功能有重要作用。它能促进卵泡早期发育,协同垂体分泌的促卵泡素调节卵泡的分泌功能及排卵,如果雌激素不足,卵泡将终止发育而闭锁,这将导致女性月经紊乱、闭经、不孕等,影响女性的生理功能。

    3.对生殖器官的作用:①雌激素:可以促进子宫发育,使子宫肌壁增厚、血流增加、肌细胞兴奋性增加,使子宫内膜增殖增厚,子宫颈软化、扩张、粘液增多、稀薄,加强输卵管向子宫方向摆动的能力,这一切都是为了精子和卵子能够更顺利地在输卵管壶腹部结合,成为一个新生命的起源——受精卵。雌激素还可以使阴道上皮增生成熟,并维持适宜的酸度,抵制致病菌的侵入和生长繁殖。雌激素还维持女性第二性征使女人更加靓丽、可爱。②孕激素:使子宫肌纤维松弛,兴奋性下降,子宫内膜增生肥厚、分泌旺盛,宫颈粘液粘稠,输卵管收缩、蠕动减弱,这些都是为“生命的种子”——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种植、生长发育提供的条件和营养。孕激素与雌激素、生乳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腺泡发育成熟,为新生命诞生后的哺育做好准备。孕激素能促进阴道上皮增生,酸度增加,抵御外来感染的能力更强。

    4.参加机体的代谢作用:雌激素可降低血胆固醇及β-脂蛋白水平,增加血清磷脂及α-脂蛋白含量,可减低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有利于避免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雌激素促进骨中钙、磷沉着,维持正常骨质,当体内雌激素缺乏时,女性易发生骨质脱钙而致腰腿痛。雌激素参与皮肤角蛋白及胶原代谢,可使皮肤细嫩。体内维持生理量的雌激素,可增加抵抗各种传染病的侵袭能力,但大剂量时抑制机体的卫士——抗体的产生,反而降低防御能力。雌激素还有促凝血作用,还可造成水、钠潴留。孕激素则可促进肾脏排出钠和氯离子,从而缓解水、钠潴留,还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肝脏某些酶的合成、兴奋呼吸中枢,增加肺通气量,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轻度升高,朋友们可测定基础体温监测排卵和孕激素的作用。

    5.卵巢其他激素的作用:卵巢还能够分泌少量雄激素,有合成蛋白作用,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青春后期使骨骺愈合,生长停止。有刺激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参与造血过程。促进女性阴唇、阴蒂发育,还与卵泡的排卵及卵泡闭锁有关。过量的雄激素可使女性男性化,可妨碍卵泡的细胞功能,促使卵泡闭锁。近来发现卵巢除了合成性激素外,还能产生一些对卵巢本身功能通过抑制作用进行调控的激素——控制素,它可以借调节卵巢对其“上级机构”下丘脑—垂体促激素的反应,发挥自身调控作用。卵巢还能分泌松弛素,用以维持黄体的功能、有利卵子受精和着床,在妊娠后松弛骨盆韧带、抑制子宫收缩、松弛子宫颈,有利于孕育胎儿及分娩。

    看起来,卵巢的功能是通过卵巢所合成和分泌的诸激素来实现的,而雌、孕、雄等激素的生理作用又是相互拮抗、相互依赖的,这种激素间的相互配合十分微妙与和谐,从而使女性生理功能达到自动调节的状态。

    更年期卵巢有哪些变化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旅程中的必经之路,它指的是从性成熟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主要特点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逐渐衰退直至完全停止,历时因人而异,绝经是其重要标志。

    女性到了40岁生育任务将近完成,卵巢皮质内的大量始基卵泡已经枯萎,皮质变薄,具有活性的卵泡数量愈来愈少,分泌的雌激素量也日渐减少,抑制激素也分泌不足,致使卵巢残留的卵泡对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应答能力明显下降,此时垂体不得不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素才能勉强维持卵泡的发育。在更年期的头几年,月经还比较正常,还会排卵,有时还会怀孕。以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发育不全,排卵周期减少,以至不排卵,所以卵巢功能衰退首先表现为黄体功能不足,生育能力下降直至完全丧失,卵巢孕激素的分泌终告停止,生殖功能结束。

    但这时卵巢的卵泡仍有少部分发育,所分泌的雌激素仍然能够维持子宫内膜,只是雌激素的量时多时少,再加上缺乏周期性的孕酮拮抗,使子宫内膜的增生、脱落变化不那么规律了,因而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多少不等,甚至淋漓不尽,严重的可因长时间多量出血造成贫血,临床上称之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终于有一天卵泡耗尽,对“司令部”下丘脑—垂体发布的命令再也没有执行的力量了,卵泡发育停止,当雌激素的分泌减少至不再能够刺激子宫内膜增生时,月经停止,这种情况持续达一年以上,我们称之为“绝经”。

    绝经后卵巢功能将进一步衰退,它所产生的极少量雌激素虽不能引起子宫内膜的变化,但还能产生一定生理功能,直到绝经3-5年以后,卵巢门血管硬化,管腔阻塞,停止了对卵巢的营养供应,卵巢纤维化,间质增生,质地变硬,体积萎缩,完全丧失了直接产生雌激素的功能,卵巢衰老,女性随之步入了老年期,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也告结束。

    现在我们知道,女性的衰老取决于卵巢的寿命。卵巢为女性一生服务的时间大约30-40年,超过这个时间,卵巢内的卵细胞所剩无几,不能对正常的调节因素发生反应,也不再规律地、周期性地分泌女性激素,子宫内膜也不能随之周期性地增生与脱落,最后出现绝经。这个过程是卵巢功能兴衰的具体表现,当卵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便自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绝经后女性生殖器官有什么变化

    绝经后期是指由绝经起,直到生命终止这一整个时期。由于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水平低落,致使依赖于性激素调节的女性生殖器也开始退化,萎缩、纷纷衰老。

    1.外阴:是雌激素依赖器官,当雌激素不足时,外阴失去大部分胶原、脂肪和保留水分的能力,腺体萎缩,分泌减少,皮肤变薄、干燥、易裂,有时出现瘙痒。阴阜和大小阴唇的皮下脂肪减少,阴唇萎缩,阴毛稀疏或脱落。

    2.阴道:由于雌激素减少,使阴道缩短、变窄、皱褶减少,阴道壁变薄,弹性减弱,阴道粘膜萎缩、脆薄,毛细血管易破损而出血。早期阴道粘膜呈充血性改变,有散在瘀斑。晚期颜色苍白,因分泌物减少和萎缩性缩窄,常发生性交疼痛和性交困难。由于阴道的萎缩,使尿道和耻骨联合的角度变得平直,尿道外口与阴道口十分接近,任何阴道操作或性生活都可能增加对尿道的压力,容易发生尿频、排尿不适和感染。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减少,乳酸杆菌减少,阴道酸度减少,“自净作用”减弱,菌群失调,抵抗力下降,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易患“老年性阴道炎”,感染严重时可引起溃疡、糜烂,使阴道粘连。

    3.宫颈、子宫、输卵管:宫颈萎缩,分泌的粘液减少,宫颈的鳞状上皮变薄,易受伤出血。宫颈管有时可因萎缩、狭窄而堵塞,造成宫腔积液、感染积脓。子宫颈的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萎缩上移,宫颈糜烂可以自然消失。子宫体逐渐缩小,肌壁变薄,子宫内膜萎缩变薄、光滑苍白,不再有周期变化。由于子宫肌层和腺体的萎缩,可使部分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的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从而免除手术。输卵管也萎缩。

    4.生殖道支持结构:在雌激素的影响下,生殖道的支持结构——盆底肌肉与筋膜能保持一定张力,维持内生殖器的正常位置。绝经后期,雌激素不足,生殖道的支持结构减弱,盆底组织松弛,韧带失去弹性,易发生子宫脱垂、膀胱和直肠脱垂及张力性尿失禁。

    5.第二性征:随着雌激素的减少,女性第二性征也逐渐退化,乳房萎缩、肩部变宽、腰身消失,女性体型逐渐消失,少数人可有嗓音低沉和多毛现象。这时的女性从生理上开始走向衰老。

    可见,绝经后期,卵巢功能迅速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明显下降,是导致女性一系列退化性生理变化的主要因素。

    绝经后期女性非生殖器官有什么变化

    妇女绝经后进入绝经后期,此时期的卵巢还继续经历着不断衰老的过程,直至功能完全丧失,伴随出现的是体内低雌激素血症而引起的健康问题。现有研究明确表明,雌激素受体除存在于生殖系统与维持第二性征有关外,亦存于全身其他各器官系统的细胞,如皮肤毛囊、心肌、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绝经后卵巢内分泌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导致女性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其影响是全身性的。多数会出现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泌尿系统不适、皮肤和毛发改变、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等,分述如下:

    1.泌尿系统改变:雌激素对维持膀胱及尿道粘膜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雌激素严重缺乏时,膀胱、尿道上皮变薄、平滑肌弹性减弱,会引起萎缩性膀胱炎、或萎缩性尿道炎,出现尿频、尿急、烧灼感,也可出现血尿,但尿液检查并无感染表现,尿培养也无致病菌。还会出现膀胱或尿道憩室、尿道粘膜脱垂、尿道肉阜。膀胱肌肉收缩力下降,可出现残余尿。膀胱、尿道萎缩后解剖位置改变、盆底肌肉及尿道扩约肌松弛,易出现张力性尿失禁、遗尿症或排尿困难。膀胱萎缩,容积减少,夜尿增多。

    2.皮肤、毛发的改变:皮肤是雌激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含有雌激素受体,能代谢雌激素。随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上皮胶原合成减少,皮下脂肪减少,结果使皮肤弹性降低、红润消失、皮肤变薄、干燥、脱屑、瘙痒、失去光泽、出现皱褶。皮肤的感觉也日渐减弱,组织再生能力差,创伤不易愈合。皮肤免疫能力减退,抵抗力降低,易患感染及肿瘤。进入老年期毛囊上的雌激素受体减少,皮脂腺分泌减少、毛发的髓质和角质退化,使毛发变得细软易脱落。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落,雄激素作用相对明显,面部及唇周汗毛增多。

    3.骨质的改变:绝经期后期女性易发生腰腿疼,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骨质疏松造成的。骨质疏松是指全身性的骨质减少,伴有骨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疾病。现已发现妇女骨质的丢失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成比例。雌激素低水平,使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动态平衡关系破坏,钙向骨骼中沉积速度减慢,而骨钙转化成血钙迅速加快,骨吸收过程超过骨形成。骨质丢失造成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骨的脆性增加,严重时造成脊椎变形,椎间盘脱出,出现身材变矮、驼背、腰背疼痛、甚至骨折。骨质疏松是一种无法逆转的变化,因此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

    4.心血管的改变:长期观察显示,妇女在绝经前,冠心病的发生率低于男性,而绝经后,妇女的发生率快速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上升。许多研究发现,雌激素的补充治疗可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约40%,降低脑血管疾病约20%,说明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绝经后体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致动脉硬化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而抗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于形成,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另外绝经后对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加,易发生糖尿病,还易发生高血压、肥胖及血管神经功能障碍,这些都会影响脂质代谢的调节和动脉壁的动能,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增加。绝经后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出现退行性变,易发生心律失常;心包外脂肪增多、心内膜增厚,可使心输出量减少,心脏储备能力减弱,心脏功能衰退。

    5.脑功能及精神神经系统变化:一些神经元有雌激素受体,可直接接受雌激素的营养,对神经元的分化、存活、再生起促进作用,随着年龄增加,一方面神经发生退行性变,另一方面雌激素的缺乏也参与神经组织功能的减退,使神经系统中的神经介质、酶减少,神经细胞膜代谢障碍,则神经冲动在神经中的传导速度逐渐下降,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适应能力不如从前、睡眠质量下降、精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减、智力下降、甚至发生早老性痴呆症。雌激素还参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调节,有抗抑郁作用。绝经后妇女易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说明雌激素的缺乏影响妇女的精神情绪。

    雌、孕激素是参与调节性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对稳定机体内环境、维持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绝经后,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机体发生退行性病变,绝经后妇女还有1/3以上生命历程,要在缺乏雌激素的情况下渡过,因此增强更年期保健意识,积极预防和治疗退行性疾病意义尤为重要。

    人的一生自胎生开始直至死亡,是一个生长、发育、衰老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不可逾越的自然规律。对于男女生命,一生都要经历着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儿童期、青春期、成熟期或生育期、更年期和老年期,而更年期就是指由性功能旺盛的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这是男女必经之路,确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生命变更时期,过了此期,人便进入了老年期,所以更年期又称“老年前期”。

    为什么说男女更年期是多事之秋

    更年期是一个人生命的转折点,因为无论男性、女性此时不仅将在生理上经历由盛转衰的过程,也将在家庭、工作、心理上经历诸多压力和变化,这个时期是个需要人们好好重视的过程,因为它需要好好的调理、调适,调好了,它会是人生的“第二春”,让人获得新生、获得健康的“下半辈子”;调不好,它会给人留下病根,让人不断走向衰竭。在现代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一切迅速更新、城市污染日趋加重的时代,更年期的人们会遇到更多的困惑和难题,需要人们用新的生活观、更加科学的生活方式来调适、应对,所以了解一点男女更年期的变化特点、学一点更年期的科学调适方法,对身处更年期的人们是极有好处的。

    女性更年期有哪三个阶段

    女性更年期最突出的表现是绝经。医学上以绝经为分界,将更年期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统称为围绝经期。

    绝经前期: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时期。其特点为卵巢内的卵泡数目明显减少,虽有少数卵泡发育,但不成熟;或排卵前虽仍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分泌,但无黄体形成。一般表现为频发无排卵性周期,月经周期逐渐延长且不规则,月经量由多趋向减少,而后停止。但也有一部分妇女月经逐渐稀少,或月经一直正常而突然闭经的。妇女在此时期中,虽然仍可有较正常的月经周期,甚至也可以受孕,但是,容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受孕后容易发生流产或胎儿发育不全致畸胎的可能。所以此期的妇女仍然需要避孕,一旦妊娠,应尽早做人工流产术。即便对一个期盼子女的绝经前妇女,亦应劝其不要生育。此期约持续2-5年,有时10年,便进入绝经期。

    绝经期: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卵泡的性激素分泌量减少,以至不足以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分泌而发生剥脱出血,故月经闭止。闭经是更年期的一个主要特征。如此情况可历时一年以上,而最后一次经潮即称为“绝经”。

    绝经的年龄因人而异,不同国家的妇女绝经年龄也不相同。一般发生在45-55岁之间,生育力强者绝经期会延迟,已婚妇女绝经期较未婚妇女为迟。还有人提出,吸烟可能会影响自然绝经年龄而使其提早。国外报道认为,糖尿病、子宫肌瘤、子宫癌、乳腺癌等疾病患者,常伴有绝经期延迟,而卵巢癌、外阴癌患者则会伴随绝经期提早。也有专家认为,重度生殖道感染有时会严重损害卵巢内分泌结构;营养不良、全身消耗性疾病、过量接触放射线,以及施行过对卵巢血液供应有损害的外科手术等,可能影响绝经,使其提早发生。

    月经在40岁前停止,称早发绝经,医学上称卵巢早衰。卵巢早衰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卵巢内的卵泡过少,或由于某种原因促使卵泡闭锁所致,也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或自身免疫有关。卵巢早衰患者可有正常的月经和生育史,然后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出现闭经;也可先有月经过少而后长期闭经。由于卵巢功能过早衰退,雌激素明显减少,这部分妇女常有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如面部潮红、出汗、烦躁等,同时伴有第二性征和生殖器官的萎缩。

    与早发绝经相反,延迟到55岁以后或更晚月经才停止的,称晚发绝经。晚发绝经提示卵巢功能延续时间较长,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一些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或疾病,如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常易发于绝经较晚的人;一些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也往往绝经较晚。有人认为晚发绝经的原因均系垂体前叶功能过盛,所以绝经年龄与垂体前叶功能有关。

    早发绝经与晚发绝经都属病理性绝经,有人统计其占整个绝经期妇女的5%。过去,认为早发绝经者卵巢功能为不可逆状,不可能恢复生育功能。现在,已有报道卵巢早衰患者经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残存的少数卵泡恢复了正常发育、成熟以至排卵,可恢复月经,甚至可以怀孕得子。晚发绝经多与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容易伴发生殖道恶性肿瘤。所以这两种病理绝经都应及时找医生咨询,求得合适治疗,尤其是后者更应作全面检查,以排除存在肿瘤的可能性。

    除生理和病理绝经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绝经,是因为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经放射治疗使卵巢功能永久性停止,称人工绝经,前者有时亦称手术绝经。由于卵巢功能突然消失或减退,肌体尚来不及调节和适应,有时会发生比自然绝经更严重的更年期症状。所以,对于人工绝经者,不论其年龄大小,均可与更年期妇女同等看待。

    绝经后期:是指月经停止一年后至卵巢功能完全消失的时期。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的继续减退,卵泡生长及雌激素分泌量渐渐减少,至卵泡消失后,卵巢间质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分泌功能,且可持续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肌体内所有内分泌器官逐渐萎缩,激素功能普遍低落,加上肌体的老化,这时人已进入老年期。由于个体的差异,绝经后期一般持续6-8年或10年,少数可近30年之久。

    男性更年期会有阶段性生理变化吗

    一般地说,男性更年期时的生理变化没有女性那样明显和强烈,更多的是渐变性的,比如到50岁左右会有性欲减退、心情改变等症状,除此还表现在视力减退、皮肤变松弛出皱、心脏功能下降、肺活量减少、脂肪积聚、腰腿变得无力等渐衰、渐少、渐变过程中。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男子没有更年期,没有女性那样明显的更年期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生理知识的不断普及和医学的发展,科学家们还是发现了男性更年期的许多生理变化特征,认为他们和女性一样,须经历人生的秋天,经历生命的转折期,也就是衰退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的种种生理变化虽然不如女性那样明显,但处处可见。

    而男性更年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同样是源于其体内雄性激素的减少,生命力的衰退。

    所以,现在有不少专家开始关注男性更年期,“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男性更年期的保养和防病也已成为不少专家的研究课题。

    这种关注对男性是很有好处的,它有助于更年期男性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规律,了解自己心理变化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调理自己,克服病态心理,调整生活节律,关注补养,以获得健康的人生过渡和晚年。

    女性什么时候进入更年期

    前面已经提到,绝经是妇女更年期的明确标志,围绕绝经,把更年期的范围划到绝经前期一直延续到绝经后期,即所谓的围绝经期。由于绝经的年龄因人而异,同时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所以,更年期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终止,不是一个恒定的时间期限。卵巢功能的减退至消失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很难确定每个人更年期的范围。

    关于更年期的年龄问题,祖国医学谓:“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估计月经是14岁到49岁,妇女大约有35年的行经或生殖年龄,我国调查,妇女绝经的平均年龄是49.5岁。

    目前国际上已公认的更年期是自41岁开始,因为妇女在40岁左右,卵巢功能开始逐渐减退,排卵的次数逐渐减少,受孕机会亦减少,提示更年期的到来,以后开始月经紊乱至完全停止。妇女停经后,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才达到老年期。所以妇女更年期的范围是40岁到60岁,长达20余年。

    为什么男子进入更年期的时间比女子稍晚

    祖国医学认为,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即男性激素)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斑)白。”即男子16岁开始发育变强壮,40岁开始气衰,48岁脸开始憔悴、鬓发变斑自了。相比较,女子是14岁开始发育变强壮,49岁停经不再能生育。显然,男子更年期的时间要稍晚于女子。这是根据对中国人生理变化过程的长期观察而总结出的规律。现代人由于营养丰富,生活条件优越,身体衰退时间已推迟,但男女稍有差别的自然规律还是相同的。

    科学研究表明,男子一般在40岁左右由于雄性激素渐少,开始出现一些体衰迹象,但一般较女性要不明显,一直要到50岁左右才开始在体貌上有较明显的衰退变化,如头上开始出现白发、皮肤变松弛出皱了、记忆力减退了、视力听力出现下降、精力有不济现象、易疲劳等。男性更年期最明显的表现除了性功能减退,还表现在心肺、脑血管等循环系统功能的减退上,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病症。

    所以男性更年期的时间一般约在45-60岁之间。

    生殖器官也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更年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经历一个衰老的过程。生殖器官的形成、发育和衰老,主要依赖卵巢的功能。卵巢功能衰退是引起更年期妇女生理和病理改变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卵巢是促使各种改变的中心。卵巢萎缩、雌激素分泌不足或缺失,首先表现的是生殖器官明显的退行性变化。

    阴道会有什么变化

    主要变化是外阴不再丰满。自更年期开始,外阴组织逐渐退化,至老年期会明显萎缩。外阴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减少,弹力纤维消失,神经血管营养缺失,结果导致阴毛短软稀少,变为灰白;阴阜及大阴唇组织松弛,出现皱褶;小阴唇和阴蒂缩小,甚至消失。此种萎缩性改变常以阴道入口处最为明显,阴道口逐渐缩小,缺乏弹性;前庭大腺的分泌物由少到无,造成性交困难。萎缩累及尿道口,使尿道黏膜外翻,形成小息肉状,露于尿道口外,可因损伤出血,或受阴道内细菌的侵袭,常发生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或因尿道括约肌松弛,发生尿失禁。

    阴道逐渐干枯狭窄。阴道上皮是反映肌体内分泌状况的精确指标,由于绝经后肾上腺皮质来源的小量雌激素的影响,绝经后两年,30%-50%妇女阴道黏膜仍有明显的雌激素影响,此后雌激素作用才逐渐消失,阴道开始萎缩。阴道变窄变短,阴道黏膜变薄,皱襞减少变为平滑,组织弹性减退。至老年期阴道萎缩加重,穹窿变为平坦,最后阴道顶端缩窄形成漏斗状,阴道入口则呈钮孔状,造成性交不快或困难,有时可发生性交损伤。一老妇人,因阴道大出血就诊,检查发现是阴道裂伤出血,经询问是性交后发生。

    另一方面,阴道上皮缺乏雌激素作用,糖原含量减少,糖酵解产生乳酸下降,使阴道由酸性变为中性或碱性,阴道自卫功能减弱,致使细菌生长,引起老年性阴道炎,在黏膜上皮下层有充血的红斑或红点,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有阴道点状出血。

    子宫会有什么变化

    子宫完成使命并日渐萎缩。子宫是卵巢激素的靶器官。绝经后,由于失去雌激素的支持,子宫开始萎缩,主要是子宫肌肉组织的萎缩,使子宫壁变薄而质地变硬。子宫体缩小,与子宫颈的比例由育龄期的2:1又复至婴幼儿期的1:2。成年妇女的子宫长约7-8厘米,重约50克;至60岁后子宫缩小至5厘米长,39克重。由于子宫萎缩支撑子宫的韧带变松弛,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最为明显。在绝经前期表现为黄体功能不全,或具有无排卵性周期特征的增生期子宫内膜。绝经后期子宫内膜演变成为过渡型,为静止的无周期变化的内膜,如此约持续6-8个月。此后,子宫内膜逐渐退化变为萎缩型。有些妇女绝经后,仍有雌、雄激素产生,可以见到增生的子宫内膜。

    更年期最常见的子宫内膜变化是腺型增生,是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改变。进一步变化可为腺瘤样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育或少育,与子宫内膜癌病人有共同性高危因素存在,故应视为癌前期病变。由于萎缩的子宫内膜菲薄,或有上皮缺损,缺乏再生和修复能力,易致细菌感染,发生子宫内膜炎,如子宫颈粘连或狭窄,即形成宫腔积脓。

    子宫颈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化。子宫颈、阴道内部和穹窿皆逐渐萎缩,宫颈变短变硬,表面苍白,上有小出血点,穹窿变浅。至老年期,宫颈变为扁平,穹窿完全消失;宫颈黏膜萎缩,腺体数目减少,宫颈黏液分泌减少,颈管缺乏黏液的保护,易引起上行性感染。另外,宫颈阴道部的所谓鳞柱状上皮交界线,在绝经后向颈管内推移,此处好发宫颈癌,以致早期不易发现。因此,绝经后妇女行宫颈刮片做防癌检查时,除在宫颈表面取分泌物外,必须自颈管中刮取标本,方可提高诊断率。

    卵巢会有什么变化

    卵巢历经沧桑精力耗竭。卵巢是女性的性腺,是维持女性特征的主要器官。自出生以后,经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至绝经后,女子一生卵巢的形态及功能有一系列的动向性变化。三个月的胎儿,卵巢内卵泡数目可达600-700万个,以后持续减少,出生时仅存75万个,以后继续下降,青春期卵巢中仅留下30-40万个,以后,每月仅一个成熟卵泡排出(排卵),其他一批卵泡闭锁,卵母细胞死亡。直至绝经前期,卵泡数仅存约8300个,而且这些卵泡,还有质的变化,对激素不起反应,也就渐渐不排卵。绝经后,排卵停止,但这类残留的卵泡结构仍可见到,一直到绝经10年左右才完全消失。此时卵巢体积减小,重量减轻,一般只有生育年龄时的1/3的大小,表面皱缩,质地变硬,显示卵巢老化。

    输卵管悠闲自在。在性成熟期,输卵管黏膜与子宫内膜同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至绝经期,输卵管同样逐渐发生退化。输卵管上皮萎缩变薄,黏膜皱襞消失,分泌活动停止,纤毛细胞脱落。同时由于卵巢的萎缩,卵巢不再排卵或少有排卵,输卵管已无卵可排或无力输卵,从此,输卵管的含意也就名存实亡了,所以显得悠闲自在,但有时也会遭遇一些麻烦。绝经后妇女上行性感染可引起输卵管炎或附件炎,但较为少见;血行感染可引起结核性输卵管炎。在老年,常见由于慢性输卵管炎造成的后遗损害,如输卵管积脓、积水或积血,甚至发生输卵管癌。

    女性的风韵——第二性征失色。妇女进入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不足,女性特有的第二性征也逐渐消退。乳房腺体萎缩,皮肤、脂肪松弛,失去弹性,整个乳房明显下垂,至绝经后仅剩下皮肤皱襞和乳头。但是,一些较胖的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乳房的脂肪组织会增生沉着,使整个乳房反倒显得丰满、肥大,这不是腺体增生,也不是乳房的发育。又由于绝经后妇女活动减少,新陈代谢改变,易致肥胖。脂肪堆积,重新分布,多集中在腹部和臀部,腰身消失,这便是所谓的“更年期发福”,女性因此失去了特有的三围曲线美,显得雍容华贵。

    奇妙的内分泌变化

    人体内有一些能分泌激素的腺体,如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卵巢是一种性腺。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在正常月经周期中,性激素呈周期性的变动,维持了女性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而这种周期性的变动受着一种叫做“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复杂关系的调节。

    在妇女衰老过程中,卵巢首先衰竭,然后才是下匠脑和垂体功能的退化。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为促性腺激素释放的激素,垂体分泌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分泌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在绝经前期的无排卵周期中,雌激素仍保持正常水平或稍降低,但不再有正常周期性变动的特征。由于卵巢不排卵,无黄体形成,孕激素的分泌也减少,血中含量降低,此时,促性腺激素的水平已开始升高。

    当逐渐接近绝经期,卵巢中的卵泡数目明显减少,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此时,垂体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进一步升高。这种升高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代偿性活力增加的表现,即当卵巢开始功能不足时,垂体分泌较多的促性腺激素以刺激卵巢,使卵泡发育,并分泌卵巢激素。但随年龄的增长,卵巢内卵泡衰竭显著,增加了活力的丘脑下部与垂体,只能促使卵巢的间质继续分泌雄激素。另一方面,性腺以外的肾上腺皮质可以继续分泌雄激素。雄激素在体内可转化为雌激素,这种转化来的雌激素是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的主要来源。

    卵巢功能明显下降,可同时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有些绝经后的妇女,由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多,有时可能发生乳腺增生、多毛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状。

    更年期妇女的内分泌平衡状况发生变化,可导致下丘脑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更年期为人生的一大转折时期,对妇女尤为明显和突出。妇女体内环境的不平衡,处于动荡、紊乱和调整时期,通常是在青春发育期和更年期这两个时期。其中青春期是人体性激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时期,犹如旭日东升;而更年期则是从有到无、从多到少的衰退时期,好似夕阳西下。人们常把少女的心比做秋天的云,那么,更年期就可比做“多事之秋”了。

    多事之秋与怕老心态

    更年期以绝经为标志,月经的存在显示女性的功能,女孩子第一次来月经表示发育,直至月经停止表示衰退。所以,妇女把月经视为非常重要的事情。月经一旦停止了,就意味着人渐老了,女人最怕老,老了便失去了女性的魅力。

    尽管由于绝经引起一系列本属于生理上的变化,但一些情绪不稳定的人会难以适应和忍受,产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症状,从而也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同社会有密切联系,各种不同职业的女性,更年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也不同。有人观察77%-80%的农村妇女不出现或少出现更年期症状;而生活富裕、条件优越、社会地位较高的更年期妇女,则症状较为明显,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有理由认为,体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情绪的平衡及心理状态在更年期病症的起因上有一定的作用,怕老惧老心理是主要的内因。在日常生活中,更年期妇女常见的一些心理活动,其特点主要是情绪不稳定,心理敏感性增强,容易焦虑、紧张和烦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为什么更年期女性易有焦虑心态

    焦虑是一种担心事情发生的恐惧心理。但焦虑不等于恐惧。严格地说,恐惧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环境或行为的担忧感。而焦虑的含义则更广,表现为无名的惧怕和畏惧心理,以及对夸大的事实信以为真。

    焦虑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由于更年期出现的一些生理性改变,使患者顾虑重重。首先认为月经停止了,自己就开始老了,心里害怕衰老,觉得人老无用;担心自己真的生病,甚至一病不起;担心记忆力减退而影响工作效率和事业的成败;担心性功能减退影响夫妻间感情,甚至害怕丈夫有外遇;担心子女升学、工作及婚姻大事;担心邻里与人际关系等等。这种情绪的反应常使人精神不集中,甚至有的人以“生气”及“敌对”的情绪来反映焦虑。这种人常诉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心悸胸闷、失眠多梦,表现为坐卧不安、发抖、出汗、面部潮红、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在这种心理及其症状的困扰下,人的活动力会受到限制,会害怕外出旅游,害怕孤单,害怕无援。这种焦虑心态可持续几分钟、几小时,也可以持续几周、几个月。轻则只引起大脑的不适,重则足以使人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有持久严重焦虑的人则需就医,否则,将导致严重的疾病。

    焦虑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的情绪反应,在我们身边所见所闻的例子也就举不胜举。

    更年期女性的悲观心理是怎么产生的

    叹青春一去不复返悲观心理就是一种自卑心理,也就是失去了自信和自尊。妇女的悲观心理,源于几千年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这种封建观念的坏影响目前仍有存在,还不能低估。更年期妇女的悲观心理多是叹息自己的青春一去不复返,花开已是花落时。

    叹体衰更年期意味着女性功能的衰退,维持女性特征的激素水平下降和不足。40岁以后的中年人,在体态、容貌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明显,这些衰老现象往往给一些人带来苦恼,自认已是半老徐娘,再也没有了风华正茂的风韵,没有了女性的魅力,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信心。这是一种对青年时代流逝的感伤,常感到目前的情景不如以前,悲伤和悲观的结合可以导致抑郁和愤怒的突然爆发,这是一个失去了从前的自我的悲伤时期。这种悲伤和愤怒似乎常常是不合理的,并经常由一些小事触发,是一种悲观心理的表达。

    叹失去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更年期妇女易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妇女往往出现对病症的发展有悲观的想法,情绪消沉,易激动、烦恼,甚至感到生活几乎无法忍受。因而,这些人自感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事业无成便已告老,或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于是无所事事之中,认为老而无用,老了便失去了一切。这是一种对疾病的恐惧和失去工作能力的悲伤,可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某些老年人悲观情绪的写照。

    叹丧偶还有一种是因丧偶而起的悲伤。更年期的妇女应该说是与其丈夫一道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奉养父母,培养子女,操劳子女的婚事,往往在共同的事业和家务中,夫妻感情更加成熟、和谐和深厚,一旦丈夫丧亡,便一下失去了生活的支柱,悲伤至极,欲不求生。有的刚失去丈夫的妇女,过度悲伤,不吃不睡,甚至对一切失去兴趣和反应,如果长久得不到解脱,便会发展为精神抑郁症,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更年期女性会出现抑郁症状吗

    更年期的抑郁症状包括基本症状、情感症状和躯体症状。基本症状表现为各种适应能力下降,兴趣爱好丧失,人际关系淡漠,对人漠不关心、不热情,不能胜任工作。情感症状表现为忧郁悲观,后悔自责,丧失自信心,甚至绝望。躯体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感,多疑多病。这些症状的出现与个人心理素质、性格特点、文化修养、生活经历、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自身所处的周围环境有关。

    更年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6.1%。但抑郁症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情绪的紧张和长期的内心冲突,使神经活动强烈而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超过了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所能耐受的阈限。所以更年期抑郁症状如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将会发展为更年期抑郁症,危害严重。

    更年期女性会有什么个性行为的改变

    前面已经谈到,个性与某种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趋势关系;反过来某种疾病的发生又可改变一个人的个性行为。例如,更年期症状的出现,能改变人的性格、情绪,引起心身障碍,个性的改变和感情的不稳定,包括多疑、自私、唠叨、急躁,甚至不近人情、无端的心烦意乱、过度兴奋、偏向于戏剧性表演、多疑与好斗交织在一起。抑郁状态也是较常见的,伴有身体不适及过分疲劳,甚至有自杀念头的神经官能症反应。除此之外,还有性功能失调引起的心理变化、性欲减退或消失,偶有性欲增强及过分的性要求。

    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知多少

    更年期是成年向老年过渡的阶段,其生理特征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排卵停止,生育能力丧失,性激素分泌减少,月经紊乱直至停止。随着卵巢功能的减退常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此时很容易发生躯体和心理的不适应,甚至出现某些精神障碍。如何顺利地渡过这段“多事之秋”对更年期妇女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妇女到更年期后有时会感到情绪特别不稳、烦躁、爱发脾气、失眠,或心情忧郁、自卑、多疑,甚至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想死,还有的可出现嫉妒或偏执妄想。这些症状或心理障碍的产生一部分是由于内分泌改变的结果,另一部分则是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与内分泌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某些症状,如潮热、出汗等也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研究组曾经对内分泌改变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影响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妇女更年期症状较轻,且症状的缓解和消除较快,预后较好。

    更年期妇女受到的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是多方面的。衰老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压力,对妇女而言,进入更年期似乎就意味着各种能力如工作能力、性吸引力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丧失。其次,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往往不如以前,容易发生各种疾病,这又加深了她们心理上的负担。更值得指出的是在此期前后,孩子们陆续离开了家庭,母亲的义务也已完成,丈夫又可能因忙于工作减少了对家庭和妻子的关心、照顾,由此产生了以心情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家庭空巢综合征”。另一方面,在我国,妇女一般在55岁退休,因此她们还面临退休,故有时感到无法适应、害怕、失眠等。这些情况往往和自身的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常以嫉妒、猜疑、焦虑、抑郁、疑病、自我暗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个体性格有缺陷、青壮年期有严重的精神创伤、操劳过度,更年期各种不适和反应得不到亲人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就可能使更年期的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更年期精神障碍。

    要顺利健康地渡过更年期,就应针对自身的心理特征和所处环境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首先,应注意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尽量消除和减少疾病的困扰。坚持必要的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多与人交往,增进友谊,维护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安排家庭内的生活,有意识地转换自已在家庭中的位置或角色,切忌自我封闭。其次,要适当的肯定自我,使自已精神振奋,生活充实和丰富。正确和乐观地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把生活环境中的危机降到最低程度,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抵御更年期内外环境不利因素的侵袭。

    我们的临床经验证明,更年期的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与医生配合,保持良好的心境,辅以必要的药物是完全能够克服的。

    更年期妇女性心理有哪些变化

    与男性相似,女性性欲的维持主要取决于雄性激素如睾丸酮。睾丸酮在女性主要由卵巢和肾上腺皮质共同产生和分泌。此外,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在维持和促进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正常形态和机能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年期,卵巢逐渐萎缩,其内分泌和生殖功能逐渐丧失。由于雌性激素主要是雌二醇分泌减少,女性生殖器官开始萎缩,阴道皱折减少,弹性降低,分泌物减少,阴道干燥给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从而影响性生活,并使性欲不同程度地降低。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偏见和观念错误,认为年老后性的关系不再是夫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中、老年夫妇若再有性要求是“老不正经”,“羞人”等。丧偶后如再想续弦就可能受到社会议论、遭到儿女和亲友们反对等。社会造成了中、老年夫妇性心理的隔绝,阻碍了感情的交流,其结果对夫妇双方的身心都是极为有害的。

    事实上,更年期乃至老年期的妇女都是需要适当的性生活,也是有性生活能力的。综合国内外有关资料表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仍有70%可以过性生活。适当的性生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当然,她们的性兴趣、性能力、性观念等与年轻时相比是有差异的。如果身体健康,夫妇关系融洽,她们的性能力可以维持到七八十岁甚至九十岁以上。

    性功能是人类的生理本能,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老人都是一直存在的。在性激素作用下,春春期的性欲要比老年期强,对中、老年夫妇来说,性要求有其特点,她们的性欲主要表现为接触欲,希望彼此的身体和皮肤紧密接触,互相爱抚和性器官相互刺激,尽管不是生殖需要,但她们仍需拥抱和被拥抱,需要表达情感和接受他人的情感。因此,对更年期妇女的性兴趣,性观念和性能力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应将性活动与性交划等号。

    绝经后妇女由于解剖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性生活时可能会感到某些不适,如阴道干燥、疼痛等,但只要克服心理障碍,适当延长性交前的准备,必要时可在阴道口周围涂上少许润滑剂如液体石蜡、淡肥皂冻等就可减轻性生活时的不适,达到和谐。

    更年期妇女为什么需要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如前述及更年期是妇女必经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妇女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生理上:月经紊乱至绝经、生育力丧失、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冠心病发生率增高等。心理上:面临退休、精力不及以前、性吸引力下降、抑郁、失眠等。社会关系上:子女因参加工作或学习离家,子女成家后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丈夫工作繁忙对妻子的关心减少;退休后人际关系改变等。这一系列变化对更年期妇女来讲都是消极的和不愿接受的负性刺激,如个体无法适应或适应不良,就可能导致心理冲突和矛盾或加重更年期的不适或症状。为了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成功地克服各种危机和解决各种矛盾,适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使妇女对更年期的各种变化有一正确的认识,还可减少各种心身疾病的发生,帮助妇女安全,幸福地渡过更年期。

    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也叫精神治疗,它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精神和躯体疾病的方法。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安排,对病人进行启发和暗示,促使病人认识其疾病的本质,了解产生疾病的心理、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唤起病人的积极情绪状态,促进机体的代偿性功能,增加抗病能力,结合适当的医疗措施改善或消除病理状态,使病情好转或康复。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任何疾病的病因、症状、病程及结局,都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只是程度有大有小而已。因此,在诊断疾病时不仅要看到疾病的本身,还必须认识到疾病产生前后的心理活动和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在治疗上不单考虑躯体疾病治疗,还应充分利用心理治疗技术,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病人从单纯的接受治疗转变为积极地参与治疗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心理治疗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为保证心理治疗的效果,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在进行心理治疗前应做好以下准备:

    (1)建立正常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病人对医生的充分信任,这是心理治疗的基础。医生对病人要热情、耐心、态度要真诚。治疗中使用语言要注意科学性,不能似是而非或漫无边际。既不回避矛盾,也不能乱下保证,应当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2)全面了解病人及其疾病的特征,弄清病人疾病的性质,分清疾病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或者二者均有,分析症状的产生与病人病前社会环境的关系。我们的研究提示,凡症状较重的妇女,尤其是主观症状明显,神经精神症状较重者,其个体多具有神经质的情绪反应和不稳定个性,常表现为易激动,对刺激容易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只有充分地了解和分析病人的病前性格和环境关系,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在治疗时有的放矢,合理制定和安排好治疗方案。

    (3)要做好患者周围人的工作,病人的亲属、同事或邻居等与患者朝夕相处,关系密切,对病人的影响很大,让他们对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也有所了解,正确地对待病人,密切配合医生,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才能有利于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

    更年期心理治疗常采用哪些方法

    更年期心理治疗主要采用的是解释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实施方式可以是个别心理治疗,也可是集体心理治疗。

    (1)个别心理治疗:通过医生与病人个别交谈来鼓励病人充分地叙述自己的病情,对疾病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希望解决的问题。在此阶段,医生要注意耐心倾听,鼓励和启发病人深入地谈下去,充分弄清病人的有关病情,包括性生活的情况、夫妇感情、月经及生育等。不要随便打断病人谈话或过早发表意见。与病人交谈时注意力要集中,每次只能期望解决1-2个问题,谈话时间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以免病人过分疲劳。充分了解病情后,医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治疗方案。个别心理治疗的内容应包括帮助病人认识更年期疾病的性质,规律和防治方法。重点应放在解决与疾病有关的特殊问题上,如家庭冲突、性生活不协调、情绪不稳、厌世、严重失眠等。尽量设法消除心理障碍对疾病的不良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病情可能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这种反复也可使医生进一步了解病情,加深对病情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心理治疗需要耐心和时间,这点在治疗前医生和病人都应有所准备。

    (2)集体心理治疗:这是针对病情相同的一组病人进行的心理治疗。具体方法是在充分了解各病人的情况后,把病情相同的病人组织起来,系统地给病人介绍更年期的生理变化和可能出现的疾病,具体内容包括: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和预后;病因和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措施等。每次可讲一至二个问题,讲完后组织病人讨论,联系个人实际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并相互交流认识和体会。讲授时应注意通俗易懂,联系病人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阐明病人特别关心的问题。

    集体心理治疗的优点是:接受治疗的人数多、时间短、病人可相互启发、相互暗示。缺点是只能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对每个病人的特殊问题不可能很好解决。

    怎样评价心理治疗的效果

    评价心理治疗的效果时,应根据以下几个目的是否达到来判断。

    (1)获得病人的充分信任和合作。

    (2)病人认识了更年期综合征的性质和规律,消除了疑虑、焦急、抑郁、悲观等情绪,促成了病人在治病过程中的乐观情绪。

    (3)在医生指导下,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与疾病作斗争的坚强意志。

    (4)病人消除了病后的消极心理所造成的继发性心理状态,减轻了躯体疾病带来的痛苦。

    (5)消除了致病的心理因素,或使病人能正确对待还不可能消除的有关因素。

    (6)病人掌握了防止更年期综合征和巩固其疗效的知识,改善了病人与社会环境的不协调状态。

    我们曾遇见一位患严重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经心理及药物协同治疗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某病员×××,57岁,主要症状是骨关节剧烈疼痛,伴全身不适、潮热、出汗、焦虑、失眠,以至无法胜任工作,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深感绝望,几次想跳楼自杀等。

    我们对这位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前,首先是了解病情,耐心地倾听她的述说,对她表示同情和理解以取得她的初步信赖,并与她一起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讲解必要的医学知识,使她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病人及其丈夫一起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其次,在心理治疗的同时,我们积极地治疗了患者的躯体疾病,如骨质疏松、潮热、出汗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躯体症状明显好转,病人对治愈疾病的信心明显增强,同时对医生的信赖程度也提高了。为了帮助病人克服焦虑、悲观、绝望、无法正常生活以及自杀的念头,必须为她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家庭生活中,丈夫的关心是十分重要的,按拟定的治疗方案,心理治疗时我们要求其丈夫尽量陪同,并要求他在生活上、感情上尽量关心和体贴对方,每天坚持陪妻子散步半小时以上,每周带妻子参加舞会或其他社交活动至少1次。同时也鼓励病人多与人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医生每半月与病人接触1次,了解病情变化,修改治疗方案。

    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病人的症状大部分消失,并恢复了自信,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了。治疗结束后,病人由衷地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挽救了我,挽救了我的家庭……”。

    更年期精神障碍指什么

    更年期精神障碍又叫更年期精神病,是指在更年期发病,具有一定临床特征的一组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为:

    (1)更年期首次发病。

    (2)精神障碍以情感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可有幻觉、疑病、虚无、自罪、被害、嫉妒等妄想。

    (3)多伴有失眠、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以及内分泌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及衰老等表现。

    (4)一般无智能障碍。

    更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更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内分泌功能失调、病前性格、精神刺激、遗传因素有关。

    (1)生物学因素:进入更年期,妇女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对垂体、下丘脑的负反馈抑制减弱,垂体的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使得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和边缘系统的神经介质代谢障碍。神经介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的浓度改变,引起情绪障碍。另一方面,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值下降,可引起一系列躯体症状,如生殖道萎缩、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等,这些改变或疾病又可能反过来影响神经系统,产生或加重精神障碍。

    (2)心理学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性格特征与更年期症状有密切关系。van Keep把人们应付各种事件的方式分为4种模式:适当的行为应付模式、A型人格行为应付模式、神经质性格应付模式和高反应性应付模式。神经质性格的妇女对自己的月经、生育能力、性功能等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这些功能减退或丧失她们就会产生严重的不安,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精神症状。我们曾对一组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作过研究,发现症状重者神经质性格的比例较大。

    (3)社会、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对月经、生育、性、绝育、绝经及年老等的意义看法各异。有的民族如拉普特妇女渴望绝经、年老、生育功能终止,她们认为这些标志着自己社会地位的提高;又如伊斯兰教的某些民族的妇女只有绝经、生育终止和年老后才能与男子一样饮酒、谈天说地及参加其他社交活动,因此,她们更愿意早日绝经。具有这种文化背景的妇女在更年期几乎无明显不适的感觉,精神上反而感到轻松愉快。不良生活事件是引起更年期精神症状的另一因素。更年期常面临精力减退、反应慢、退休、子女离家、丈夫或亲人生病或去世等。此外,体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社会支持系统的好坏和心境等对疾病的发生以及症状的缓解都有一定影响。

    更年期精神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更年期精神障碍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焦虑、抑郁为特征的更年期抑郁症和以偏执妄想为主的更年期偏执状态。此外,更年期综合征的病人还常见性格改变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头昏、头痛、心悸、耳鸣、目眩、失眠等。

    更年期抑郁症:是更年期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患者常表现孤独、忧伤、对周围事物或环境的变化反应较迟钝,有时暗自哭泣、流泪、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严重时常感绝望,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此外,还常伴记忆力下降、失眠、早醒、思想不集中、胸闷、气短、食欲不好。

    这类病人平时性格多内向,对疾病往往十分关注。夫妻关系一般较好、文化程度较高,多数从事脑力劳动。经适当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更年期偏执状态:其表现以嫉妒、被害、自罪、疑病等妄想为主,妄想的系统性不强,但较固定,结构简单,内容不荒诞,比较接近现实。妄想的对象多为周围人,一般不泛化。除妄想外,常伴抑郁、激动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有时尚可出现幻觉,以幻听为主。病人人格一般保持完整,尽管病程长久,但不发生衰退。除妄想外,其他思维障碍不明显。

    该病病程较长,预后相对较差,病情往往受环境影响而波动。

    人格障碍:通俗地讲是指患者的个性及行为与从前的“她”判若两人,一改过去的温柔、贤惠、开朗大方、善解人意等而变得多疑、自私、爱唠叨、易烦躁、不近人情、无端心烦意乱、好斗等。

    人格障碍可以是长期偏执状态继发的结果,也可是疾病本身的主要表现或症状特征。更年期人格障碍与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性格变化尽管在临床表现上有某些共同点,但疾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属重型精神病的范畴,病程长,预后差;后者是一过性的情绪反应,病程短,预后好。

    更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原发疾病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相结合,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为更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和雌激素治疗:对睡眠障碍则可辅以利眠宁、舒乐安定、安定等。剂量不宜过大,要注意成瘾性或依赖性。大剂量维生素联合使用有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雌激素治疗可调整机体的内分泌状态,减轻有关症状。

    (2)精神障碍的治疗:对精神障碍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抑郁为主的患者可给予抗抑郁制剂,如丙米嗪、阿米替林等。剂量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有效后维持7-14天。以偏执或人格障碍为主者可考虑使用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等。用药时,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弱者,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加减药量须缓慢,以防药物的副作用,特别要注意锥体外系统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及心血管系统反应的发生。此外,还必须注意抗精神障碍药物与维生素、性激素联合使用。上述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任意乱用或不遵医嘱。

    心境与衰老有关吗

    妇女绝经后随着生殖器官和内分泌腺体功能的逐渐减退,机体其他器官和大脑的功能亦开始退化,表现在性欲减退,生殖能力丧失,体力和脑力活动下降,基础代谢等亦开始减退,逐渐开始衰老。

    衰老是怎样发生的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提示,可能与大脑及下丘脑内神经介质,尤其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有关。人类目前尚无法控制或阻止衰老的发生,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延缓大脑的衰老过程。

    心理活动是大脑的功能的反映,大脑衰老必然会影响到心理,但这两者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很大,积极的心理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推迟或延缓衰老的过程。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了愉快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有助于青春常在,而整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往往会加速衰老。有的人“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表现为未老先衰;有的人“心理年龄”却小于生理年龄,表现为老当益壮就是这个道理。

    绝经后,由于身体一系列变化,使人容易产生衰老的感觉。这种心理状态可促进她们对环境的适应性降低,工作、生活能力等减退,加速衰老。反之,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注意陶冶性情,加强修养,适当运动,增强营养,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延缓衰老。因此,更年期妇女尤其要注意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培养多方面的业余爱好,平顺地渡过更年期,减缓衰老的发生。什么是早老性痴呆?

    它与老年性痴呆是一回事吗

    早老性痴呆指的是起病于中年或老年前期的一组原因未明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痴呆为最突出,病理改变以大脑的萎缩和变性为主,早老性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Algheimer)病和匹克(Pick)病。

    需特别指出的是,早老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尽管两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都是以痴呆为主要症状,但前者起病早,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发病;后者起病较晚,主要在老年期发病。

    早老性痴呆有哪些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病一向被认为是早老性痴呆的代表性疾病,多数起病于40-60岁,女性多于男性。该病初起不易察觉,早期表现为日益加重的记忆障碍。起病初只有近记忆障碍,定向力不佳,在此基础上痴呆日益加重,计算力减退,判断力低下,以后出现言语障碍和失语、失用、失认等,病人逐渐不能胜任工作,继而不能适应环境,不认识熟人,不能理解周围事物,甚至其言语令人不能理解。情感障碍,在起病初期表现为情绪不稳,以后出现焦虑、不安,偶有抑郁、幻觉及妄想。随着病情加重,神经系统症状亦逐渐明显,如颅神经麻痹、锥体束征、震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约1/3病人可出现癫痫。病情严重时病人情感淡漠,完全丧失了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对外界事物没有反应,生活无法自理,进入极度痴呆。一般在起病5年内死于继发性躯体疾病。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匹克病:多起病于40-60岁,女性发病为男性的2倍,起病慢,早期即可出现个性改变,也可有记忆障碍。工作能力下降、粗心大意、行动幼稚、生活散漫、不修边幅、乱购物品、说谎、偷窃等。随着病情发展,病人丧失主动性,对周围环境失去兴趣,情感迟钝、冷淡。该病的特点之一是持续言语,即病人刻板地重复地使用同一个词或同一个句子。神经系统症状较少,可出现失用、失调、失写、失认、失语等。在一定时间内记忆力保持良好,疾病晚期病人活动丧失,不与外界接触,生活不能自理。本病极少出现幻觉和妄想。一般而言,单凭临床症状难以区别匹克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但在病理改变上两者各有特点。

    如何防治早老性痴呆

    由于早老性痴呆的病因未明,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由于早老性痴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所以除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外,必须加强护理。首先应保证病人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和足够的营养;其次要注意防止便秘,鼓励病人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此外还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病人受伤、自杀及毁物等行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