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吊诸葛武侯赋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作者简介”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官高安县丞。因性刚嫉恶,与时多忤,弃官归隐。明太祖兴,被聘至金陵,佐定天下,为明朝开国重臣。官至御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正德中,追谥文成。他是元末明初的诗文大家,著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其赋多系有感而发,寓意深刻。

    “原文”

    天地闭塞兮②,圣贤隐沦③。大旱焦土兮,龙无所用其神。当运命之厄穷兮④,尧舜且犹有极。委厥躯以随化兮⑤,亦哲人之所戚⑥。彼狂猾之纵悖兮⑦,履羿、莽以滔天⑧。**汩典兮⑨,流毒为渊。夏少康之不作兮⑩,时又无汤与武。蕨薇不可以食兮,焉睘睘而独处?睠三顾之款悃兮,蹠高光之所为。凤凰非梧桐不栖兮,于嗟去此其安归?瞻星芒于渭滨兮,岂皇天之叛涣?日昃不可使再中兮,指桓、灵而慨叹。昔尼父之不逢兮,寓斧钺于《春秋》。诛奸邪于既死兮,开日月之昧幽。般纷纷以攘夺兮,世不以之为殃民。彝泯灭犹一发兮,微斯人其孰明?览《出师》之遗表兮,涕淫淫其如雨。悲逝者之不回兮,邈英风于万古。

    “注释”

    ①诸葛武侯:三国蜀丞相诸葛亮(181—234),字孔明,被封为武乡侯,故后世称之为诸葛武侯。②天地闭塞:形容奸邪当道,贤哲不用,时事黑暗。③隐沦:隐遁沦落。④运命:命运。厄穷:穷困潦倒,不显于时。⑤厥躯:其身。随化:听凭自然规律的安排。⑥戚:悲哀。⑦狂猾:狂妄奸邪之人。纵悖:不顾一切,放纵妄为。⑧履:步随。羿:夏代有穷氏国君,不修民事,荒淫无度,被家臣寒浞诛杀。莽:王莽,代汉称帝,自立新朝,法苛役繁,民不聊生,为农民起义军所杀。滔天:罪恶滔天。⑨**汩典:败坏伦理,扰乱典草。⑩少康:夏王相的儿子。寒浞之子寒浇杀相代夏,少康长大后,就和旧臣合力灭浞,恢复了夏朝。不作:不能复生。汤:商汤。夏桀**,怨声载道,他兴兵灭夏,建立了商王朝。武:周武王。商末纣王淫乐无度,民生凋敝,他起兵灭商建周。此句系用伯夷、叔齐的典故。周武王灭商,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与叔齐逃至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蕨薇以充腹。此句是说。隐居遁世的办法是不行的。焉:怎么能。睘睘:孤独无依。《诗经·唐风·杕杜》:“独行睘睘。”睠:反顾,追念。三顾:三次探视、邀请。汉末刘备曾三顾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政。款悃:诚恳,恳切。蹠:踩,步随。于嗟:亦作“吁嗟”。叹词。去此:除了这种选择。安归:又能归属谁呢?瞻星芒于渭滨:据《晋阳秋》记载,诸葛亮屯军于渭河岸边,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向西南流,落于亮营,顷刻亮死。皇天:上天。叛涣:跋扈,蛮横。昃:太阳偏西。中:正午。桓、灵:汉桓帝、汉灵帝。尼父: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尼父。不逢:生不逢时,不逢明主。此句意为:孔子作《春秋》,寓贬斥于其中。即下文所谓“诛奸邪于既死”。斧钺,古代兵器,借指诛伐。昧幽:幽暗不明。代指黑暗的年代。般:乱。攘夺:争夺,抢夺。比喻战争。彝:常道,法度。泯灭:灭绝。一发:一发系千钧,形容情况万分危急。微斯人:如果没有此人。孰明:谁能证明。《出师》之遗表:诸葛亮曾先后两次上《出师表》,表明自己辅佐汉室、恢复中原的决心。涕:眼泪。淫***淌的样子。屈原《九章·哀郢》:“涕淫淫其若霰。”邈:远。英风:杰出的气概。

    “赏析”

    这是一篇感时吊古之作。三国时的诸葛亮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着后世的无数仁人志士,刘基对他也十分景慕。此赋首先铺叙了汉末奸邪当道、圣哲隐沦、社会黑暗的无情现实;次写诸葛亮感念刘备的三顾之诚,慨然出山,为平定中原、恢复汉室效力;继而笔势一转,写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从而抒发了作者无穷的哀婉之情。无疑,这篇赋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是有感而发的,我们不难从中感受到元末的社会现实与作者的远大抱负。在艺术上,此赋不事冗长的铺张,篇幅虽短而意足神完,堪称一篇较好的抒情小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