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稗斋-第365章 高山流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秦瑶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王诩也没有打她的岔,好一会之后,才听见秦瑶对王诩问道,“你给我讲讲《高山流水》这个曲子的故事吧。”

    这节奏不对啊,王诩在心里想着,不过倒是也没有深想什么,作为秦瑶的科普员,他也是很习惯了,于是就给秦瑶解释起来。

    “这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列子?汤问》一个《吕氏春秋?本味》,你听哪一个?”王诩歪着头对秦瑶说道。

    “别卖萌,卖萌是我的事,你好好说。我都要听。”秦瑶用手托着下巴对王诩说道。

    “《列子?汤问》里说,俞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俞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这俩人可真有意思。”秦瑶插了一句嘴,随后示意王诩继续。

    王诩便接着说道,“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嗯嗯,还有呢?”秦瑶瞪大了眼睛跟一个好奇宝宝一样地看着王诩。

    王诩接着说道,“刚才的便是《列子?汤问》版,而《吕氏春秋?本味》版是这样记载。”

    “大凡贤德之人的品德,是有办法了解的。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是只有弹琴像这样,贤德的人也这样。即使是有贤德的人,如果不以礼相待,贤德的人如何尽忠呢?这就如同驾驭不好,良马也不能跟随他跑千里远一样。”

    王诩说完,笑眯眯地看着秦瑶。

    秦瑶歪着嘴巴想了想说道,“这些记载也太短,太潦草了吧。”

    “古人所记的东西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你也是见过的。所以,载体以及文体的原因,导致了所记录的东西往往简洁。”王诩对秦瑶解释说道。

    说完,话锋一转王诩又道,“不过我所知的还有一段详细的故事,虽然亦是跟伯牙子期相关,但是其中也涉及到琴,这个琴的名字……还很特别!”

    “什么?你快说你快说,我就是很喜欢听故事。”秦瑶对王诩说道。

    王诩摇头晃脑地就说道,“据说……故事都是从据说开始的,据说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

    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