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这英布真该死,幸好是蒙赤亲王领军,我们或可借机扭转战局,若是运用得当,或可在一月之中攻下垓下!”纪空手道。
张良微沉吟了一下,道“以师尊与蒙赤亲王的关系,大王应该亲自去见蒙赤。”
“不错,所以,我要离开军中两日,待我回来之时,便是攻打垓下之日!”纪空手满怀信心地道。
这一系列的悬疑,让纪空手难以放心的,还有韩信及其三十万江淮军。韩信多变的性格总是让人无法琢磨,作为与西楚军正面作战的主力部队,江淮军的营寨仅距垓下不过一里之遥,一旦生变,完全可以在瞬息之间改变整个战局。
所以,为了稳住英布,纪空手故意秘密召见了彭越和英布。这两人所统人马正好在江淮军的一左一右,担负着与江淮军一起协同作战的任务,一旦江淮军军情有变,纪空手要求这两路人马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起到制约江淮军行动的作用。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又有张良主持大局,纪空手这才略略放心了一些,领着陈平等人悄然离开了大营。
英布的话让韩信大吃了一惊,因为向匈奴借兵,此举不啻于引狼入室。匈奴大军的野蛮与残暴天下皆闻,其吞并中原的野心人皆尽知,如果英布的话属实,无异玩火自焚。
“这……”韩信沉吟而道,似乎正在权衡此举的利弊。
英布的目光如利刃般直射韩信的脸上,意欲看透对方的心思,显得极是咄咄逼人。
其时匈奴屯兵塞外,早对中原虎视眈眈,大秦始皇甚为苦恼,征兵百万,修筑长城以拒匈奴军士的骚扰,可见当时匈奴的气焰已是十分嚣张,而且匈奴铁骑一向赫赫有名,数十年横行塞外,所向披靡,战力之惊人,比之项羽的西楚军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英布真的能够借得这二十万铁骑,对垓下战局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韩信却在犹豫,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他有太多的理由让自己冷静地思考,权衡其中的利弊。
在中土百姓的眼中,匈奴是一个蛮夷民族,它的军队曾经给中土百姓带来了太多的灾难。韩信尚在很小的时候,就体会到百姓对匈奴那种刻骨铭心的仇视心理。所以,如果他与匈奴合作,不论最终是否能得天下,他都将成为民族的罪人,为天下百姓所唾弃。
这是韩信之所以犹豫的一个最大的理由。平心而论,韩信的智慧与远见并不在他人之下,尤其是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他不得不为自己将来的声名多加考虑。
“如果我换作是侯爷,就绝不会犹豫,因为,这是你我惟一可以夺得天下的机会。”英布看到韩信眼中游移不定的目光,不由为他打气道:“我可以为侯爷算算这笔账,汉军在垓下的兵马共有五六十万之众,一旦攻破垓下,歼除西楚军这十万人马,所损兵力最少也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而此时,侯爷与我的兵力共有四十万人,加上匈奴二十万铁骑,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战力上,我们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既然如此,我们若不动手,更待何时?”
“幸好你不是我!”韩信似乎拿定了主意,冷然一笑道:“你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却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老话,叫做‘请神容易送神难’,匈奴铁骑从苦寒的荒漠之地来到土地肥沃的中原,你想他会轻易地离开吗?也许我们忙活了一阵,最终只是为他人作嫁衣。”
“这不可能!”英布犹豫了一下道:“我与冒顿单于有言在先,他不可能失信于我。当然,他也绝不会毫无好处就答应出兵,我已承诺,一旦事成之后,割燕赵五郡之地作为他出兵的酬劳。”
“五郡之地,实在不多,比之整个天下,五郡又算得了什么?”韩信冷冷而道:“但问题在于,匈奴人未必守信,得寸进尺的事例也多得不胜枚举,如果他们出尔反尔,请问大王将如何应付?”
英布顿时哑口,他的确没有考虑匈奴人一旦得胜,会不会撤出中原的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能够从冒顿单于手中借得二十万铁骑,他认为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成就,又哪里去想过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倒不是英布缺乏见识,生性愚笨,实在是急功近利的思想让他一时迷了心窍。此时冷静下来,他觉得韩信的推断出现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很大,的确是值得自己深思的问题。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已经迟了,他们正在赶往垓下的路上,最多不过七日,他们就会出现在垓下附近待命。”英布的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信显得十分深沉地狠声道:“其实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有的事情看上去是大祸临头,只要你操纵得当,未必就不能将它转化成为一件好事。”
英布被韩信的话吓得一惊一乍,渐渐地已没有了自己的主张,目光紧盯在韩信脸上,问道:“依侯爷高见,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负我!”韩信的脸上似乎多出了一股狰狞,在烛光飘摇下显出几分鬼魅之气,令英布冷不丁打了一个寒噤。
“侯爷的意思是……”
“只要我们把握时机,充分利用战场的纵深,就能够让这二十万匈奴铁骑为我所用,先行与大汉军死拼,然后,我们在适时加入战团,就可一举坐收渔翁之利!”韩信冷然道。
“你确定英布进了韩信的大营?”张良惊问道,在他的面前,正是樊哙。
“不错,昨夜三更时分,我的手下亲眼看到英布带着几名亲信进了韩信的大营,整整密谈了一夜。”樊哙的脸上显得十分冷峻。
“这可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张良不由感叹道,他最担心的就是韩信与各诸侯联手起事,想不到竟是既成事实。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人担心的,我已接到密报,在距垓下五百里的北方郡县出现了大批匈奴铁骑,有化整为零的迹象,这似乎不合匈奴骑兵行动的常规,我们看来应该早作提防。”樊哙缓缓而道。
张良心中一喜,暗忖:“看来大王的消息确实准确。”但却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纪空手和蒙赤的秘密,故意道:“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一旦垓下战局有匈奴人的介入,形势对我们就不容乐观了。”
樊哙沉吟半晌,请战道:“要不我率部北移,建立防线,以拒匈奴铁骑的介入?”
张良摇了摇头道:“现在行动为时已晚,而且此时调兵,容易影响军心,是以并不可取。我所担心的是,匈奴铁骑真正的来意,究竟是来相助项羽,还是前来助韩信一臂之力?只有弄清了这个问题,我们才好对症下药。”
樊哙怔了一怔道:“他们和谁是一丘之貉,这似乎并不重要,因为都是我们的敌人,就应该对他们防患于未然。”
张良微微一笑道:“虽然都是我们的敌人,但在项羽与韩信之间,却存在着太大的差别,其它的暂且不谈,单是他们加入战团的时间,就有着一定的差异。”
樊哙身为大汉少有的名将,深谙战争的取胜之道在于对战机的把握。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胜负转换之快,也许只在眨眼之间,是以他对张良的话十分赞同。
“既然如此,还是我亲自走上一遭,摸清敌情,再下决断。”樊哙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下请缨。
“你能亲自走一趟,那是再好不过了,只是一路上要多加小心。”张良再三叮嘱道。
当纪空手赶回垓下之时,樊哙也带回了确切的消息,一切都寓示着,大汉军在垓下所面临的敌人不仅仅只有项羽,还有韩信、英布以及匈奴那二十万铁骑。
形势变得如此复杂,垓下的气氛也变得空前紧张,但纪空手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压力,反而一脸轻松,从路途带回了一个来自楚地的戏班,在自己的中军帐中摆下了一道酒宴,宴请各路诸侯。
韩信与英布虽然心怀鬼胎,但经过合计之后,认为汉王在酒宴上动手的机率不大,便各带一队亲信赶来。让他们感到疑惑的是,时下大战在即,正是鼓舞斗志的时候,汉王何以一反常态,却以歌舞娱乐诸侯?
经过这数年来的明争暗斗,韩信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汉王看似信手拈来的每一个举动,其实都暗藏玄机。这一次,韩信倒想看看汉王究竟在玩什么样的把戏。
其实除了韩信、英布之外,就连纪空手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也看不懂他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众人坐到中军帐里,面对桌上的美酒佳肴视若无睹,倒是将目光聚到了纪空手的脸上。
这是纪空手与韩信难得的一次近距离接触。自纪空手替代刘邦成为大汉之主争霸天下以来,一直避免与韩信面对面的机会,他心里十分清楚,以韩信的精明能干,以及对自己的了解,自己在他的面前很难不露出一丝破绽,而这丝破绽一旦被韩信抓住,就将使自己前功尽弃,命运顷刻翻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