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录之骗子小天师-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都死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于这些恐怖的记忆,李教授显得非常痛苦,不断的深呼吸来缓解鬼镇带给他无法泯灭的刺激:后来这些人要过一个节日,所有人都会聚集在一起,我和金教授觉得时机到了,打算在当晚逃走。

    在鬼镇里李教授他们跟着镇子里的人一起到了镇子的中心,直到到了节日欢庆的地点,所有人才都感觉到不对劲。

    何生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当即就问:教授,怎么个不对劲?

    李教授面色苍白,显然是被当时的场景或者气氛吓到了,说:。

    在场的许多人,包括何生都不太明白这个拟挽歌辞其三是个什么东西,都等着李教授解释。

    我看着李教授面色欠佳,担心又把他给刺激到了,向大家解释:拟挽歌辞其三,是魏晋时期文豪陶渊明六十三岁的作品,讲述的是自己下葬的情形,更有意思的是在写了《拟挽歌辞其三》的两个月后他自己就死了,所以很多人也觉得陶渊明在当时就已经预见自己大限将至。

    李教授缓和了一阵继续说着在鬼镇里的情况:当时我们所听到的歌曲,就是这首送葬的《拟挽歌辞其三》诗作曲。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张明峰思索了一下,大胆的说:为什么陶渊明的诗词总会和这些扯上关系?无论是《桃花源记》,亦或是《拟挽歌辞其三》无一不是用自己的诗词在阐述另一件事情,还是他本来就具有这样的能力而不能明说,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世人。

    我说:现在想要知道他是否具备常人所不能,就只能去问他本人,奈何陶渊明都已经死了上千年了,到底他除了官员,文豪,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身份可能永远都会是个谜,还是让李教授继续说下去。

    李教授的故事继续,他和金教授一直都抱着逃走的目的,所以并没有在队伍的中间,而是跟在尾巴上,他们亲眼看着这首《拟挽歌辞其三》结束只会,镇子里的人全变成了我握着玉石的时候那幅模样。

    每个人都没有头,头都被他们那在手上,其他的教授发现镇子里的人发生了变化都惊恐的大叫,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顿时光鲜亮丽的衣服发霉成了破衣烂衫,古风韵雅的先民后裔露出了森森白骨。

    看着那一幕,他们躲了起来,眼睁睁的看着其他人被这群东西淹没。

    李教授全身瑟瑟发抖,低沉的声音充满了愧疚:我们就是趁着这个时机逃了出来,除了我和金教授,我们这一行人没有一个人走出古镇。

    我们都沉默了李教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并没有明说其他人的结局和过程,但没能走出来的那六个人面对的是一群数百个异化僵尸,甚至他们的魂魄都还在含棺地数百年未散。

    那份惨烈,就算李教授没说我们也能想象,他们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觉元和惠明师徒道了一声:阿弥陀佛。

    何生看着李教授孤身一人说:那金教授哪?

    李教授看着火堆,说:我们逃出来的时候被镇子里的人发现,在他们的追赶中,我和金教授跑散了,这三天我一直在想办法跑出去,却没想到遇到你们又回到了这个地方。

    按照李教授所描述,鬼镇里的人应该都是古代先民,但就算是古人战争也不是每一场战争都会屠杀百姓,在古代人口也代表着国力。

    我们在进去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鬼镇屠杀与何时,来判断这群有僵尸,厉鬼的杀伤等级,如果个个都是千年的老东西,那我们就可以直接打道回府:李教授,按照您多年的考古经验,鬼镇里的人大概在那个朝代?

    李教授不假思索的说:明朝晚期,明朝时期是一个小冰川期,汉人的衣着随着气候变化也有着明显的特色,女子一半着袄裙,男子多为道袍,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是那个朝代。

    我总结了李教授所说,大致判断出这群被屠杀了先民死于什么事件。

    明末清初,满清入关,摄政王多尔衮针对汉人制定下十从十不从,既为:

    男从女不从,

    生从死不从,

    阳从阴不从,

    官从隶不从,

    老从少不从,

    儒从而释道不从,

    娼从而优伶不从,

    仕宦从婚姻不从,

    国号从官号不从,

    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

    其中的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指的就是活人替服易发,死人不用,替服易发事情还流传下来一句话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但凡不从者就会被砍下头颅,高高挂在旗杆上示众。

    可是我很困惑的是,男从女不从,为什么里面还会有女子?

    听完我的分析,郑梓豪眼里寒光如剑说:为了杀人灭口,我想当时为了不替服易发,这里发生过激烈的反抗,结局是所有人都被杀了灭口,但依旧被上面知道了,清庭高官找来了高人掩埋一切,峡谷里进来的小路极其简陋,应该就是清兵为了运送尸骨短时间内铺成。

    郑梓豪说的在理,可是还有一点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含棺地作为专门收容尸骨的天然棺材,是不会起尸养魂,这里在几百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含棺地易变成了养尸地。

    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拿不准,几百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

    我看了下手表,时间已经不早了,明天还有进去含棺地查看,让大家早点休息,由我和陆元来守上半夜。

    就在大家都进入帐篷之后,树林里突然有了异动。

    我拿上手枪对着树林追了过去,说:陆元,你在原地看好大家,我去看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