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对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

    但是我们却遭遇了越来越多的前所未有。似乎,“无私奉献”与今天毫不相关。那么,我们究竟还需不需要雷锋?这个社会还有没有雷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乔安山进行了一次关于雷锋精神的对话。

    与乔安山关于雷锋精神的对话

    笔者:这些年您都到哪些地方做过报告?

    乔安山:大陆地区除了西藏没有去过,其他的省、市基本都去过。今年(2006年)应香港工会联合会的邀请,我还到香港去了一趟,向他们宣传雷锋精神。

    笔者:去香港?那边人学雷锋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乔安山:我原来也以为那边的入学雷锋的热情不会太高的。没想到到那里以后,看到人家那种爱国的热情,学雷锋的精神咱都惭愧。报告会本来定在晚上9点开始,计划有200多人,因为大多数人都要上班,下班都六、七点钟了,很多人还要加班,因此很多人下班后没吃饭就赶过来了。那晚9点以后来的人越来越多,差不多有300多人,报告厅里站都站不下了,就站在外面的走廊听。还有一些是晚上10点多下了晚班才赶过来的,他们就像见了亲人一样,拉着我们的手一直不让走,非要我们多讲一些有关雷锋的事不可。我们回到宾馆的时候已经快12点了。香港人民学雷锋的热情太让我感动了。

    笔者:你主要去哪些城市作报告?

    乔安山:像郑州、青岛、沧州等等,一般情况是中小城市比较多。

    笔者:邀请你作报告一般都是什么单位?

    乔安山:学校多一些,另外就是部队和政府,也有一些企业请我去作报告。现在我在很多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和那里的学生建立了亲切友好的关系。

    笔者:你觉得在学雷锋的人群当中,哪些人群更多一些,学雷锋更积极一些?

    乔安山:在我接触过的学雷锋的人中,学雷锋最积极的是部队的官兵,我们的部队一直有着很好的传统,时刻把学习雷锋精神放在重要的位置,雷锋本来也是名士兵,部队官兵学习雷锋也更有亲切感。学校的学生也是学习雷锋精神重要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小学生和大学生。小学生正处在接受知识的阶段,他们的世界观还是处在刚刚树立阶段,因此学雷锋做好事是他们最热衷、最喜欢的事。大学生的世界观已基本形成,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对世界、对事物的独特看法,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为他人做奉献,为社会做贡献。

    笔者:你去作报告都要拿讲稿么?

    乔安山:没有,我也不大识字,所以拿讲稿也没什么用。原来他们也给我准备过讲稿,可是我一拿起讲稿反倒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有一次还闹了一个笑话。那是去一所学校作报告,我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走了上去,说:

    “同志们,你们好,今天能来给你们作报告,我很高兴。我今年75了,雷锋今年58了,比我大一岁……”台下轰的一声都笑了,老伴也在台下一个劲地向我做手势,可是我自己一点都没意识到,下来后老伴问我知道为什么台下笑了么?我说不知道,老伴说你啥时候都75了,还比雷锋小一岁?我才意识到自己讲错了。后来我就不用讲稿了,都是凭记忆,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反倒比拿着讲稿流利多了。

    笔者:你感觉大家听你做报告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乔安山:大家最关心的问梯主要是这么几个:第一,雷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像宣传的哪样“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么?雷锋是怎么成为一个典型的?雷锋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也是很正常的。他们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心中的偶像。第一,雷锋究竟是怎么牺牲的?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雷锋是被汽车撞倒的电线杆砸中而牺牲的,尤其是当听说我就是当时开车的司机时,更觉得能从我这里得到雷锋牺牲的准确消息。第三,就是现在学雷锋学什么的问题还是像原来那样学习雷锋做好事,还是应该有更多的内涵?这也是各地很多学雷锋团体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笔者:你觉得现在学雷锋应该学什么?怎么理解现阶段的雷锋精神?

    乔安山:雷锋首先是以个对现实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他爱给了他生命和希望的党税毛主席,爱这个社会,爱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所以他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他不是自己一个人埋着头做好事,而是带领大家一起做好事。他尊敬老人,经常帮助驻地周围的孤寡老人,比如他照顾的张士霞大娘,他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对待战友的父母,我们班不少战友的家里都得到过雷锋的帮助。他关心同学,作为本溪路小学和建设街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励志的故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那些学生都亲切地称他“雷锋叔叔”。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因此我们学雷锋首先就是学习他如何做人,如何对待这个社会;学雷锋就是要学他爱岗敬业、坚持钻研的“钉子”精神;就是要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学雷锋就是要学习他热爱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关于雷锋的三个误解

    关于雷锋参军

    笔者:关于雷锋是如何参军的说法,大致有这样几种:一是说他当时身高、体重不达标,不符合参军的要求,因此,在体检的时候故意踮起脚尖以增加身高,还往口袋里装了些石头,以增加体重,最后才勉强通过体检;二是说当时征兵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刚开始并没有雷锋,后来是因为雷锋的优秀表现在部队出发的前一天才补充进去的;三是说他的档案有问题,因为缺乏档案,所以部队不能接收,最后还是开了“后门”才进入部队的。这三种说法究竟哪种是真实的呢?

    乔安山:这三种说法都不准确。当时征兵对身高、体重其实都没有特别的要求,雷锋当时确实不高(1.54米),体重也差了点(54.5公斤),但雷锋看上去就是一个特别健康的人,应该符合当兵的条件。至于说故意踮起脚尖以增加身高,还往口袋里装了些石头以增加体重,就更不可能了。

    大家都知道,体检的时候一般都是要脱了衣服检查的,当时我们基本都是把外衣脱掉检查的,怎么可能往口袋里装石头呢?当然那都是后来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了表现雷锋热切要求参军的决心。

    雷锋的档案也没什么问题,当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像雷锋这样的“公务员”出身,档案都是随着人走的,从湖南到辽宁,没有档案是根本不可能的,当时他的工资比我们都高,也是因为他原来做过公务员的原因。

    当时雷锋参军的主要障碍是我们厂的李书记,雷锋虽然只在工厂呆了一年多,但是已经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厂里已经把他定为宣传的目标,这么好的青年,李书记实际上是不想放他走的,所以就故意把雷锋的档案扣下了,想借此让雷锋留在厂里。这也说明雷锋在入伍前就非常优秀,他后来成为英雄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但是雷锋却非常想去当兵,尤其是在给带兵领导作通讯员期间表现优异,再加上雷锋政治素质过硬,且有开推土机的技术,所以带兵的戴参谋十分喜欢他,也想把他带回部队。但有了“档案”问题,戴参谋也不敢拿主意,就打电话请示吴海山团长,吴团长当即表示:只要人好,就可以先带回来,档案的问题以后再说。就这样,雷锋幸运地进入了部队。

    关于雷锋的爱情

    笔者:这几年关于雷锋爱情故事的传说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媒体详细报道了与雷锋有关的几位“女主角”,而且讲述得活灵活现,这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网上关于这个主题的评论更是热闹。您与雷锋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据您了解,情况是怎样的呢?

    乔安山:自从1963年毛主席为雷锋题词之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雷锋的高潮。后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榜样,因此雷锋不属于哪个人,而是属于整个社会的。大家喜欢雷锋、关心雷锋,希望知道雷锋更多的事情,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应该要严肃、认真、正面地表达道德上的支持,遵循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从而让人们更多地认识雷锋、了解雷锋、学习雷锋。而不是总盯着雷锋的“爱情”说事,如果过多地关注这些,也就失去学雷锋的意义了。

    媒体的这些不实报道,不仅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且严重干扰了其他几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我觉得有必要在此更正一下:雷锋在22年的生命历程中没有谈过恋爱,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雷锋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小青年,也特别有女人缘,当时湖南一起来的几位女同志对他都特别好,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恋爱了。当时我们一起在工厂工作,后来又一起参军,每天都很忙碌,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谈恋爱,尤其是到了部队以后,部队严格禁止战士谈恋爱,雷锋又是连里的“典型”,他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包括他的日记在部队的时候已经为大家所熟知,牺牲前有一部分也已经发表了,因此如果他有这方面的事情我们不可能没有听说。再说,那时候我们俩就亲兄弟一样,无话不谈,他有什么事都会跟我讲。像那次他因为在街上和一个女同志说话而被指导员找去谈话的事都是他后来跟我讲的。

    再说说媒体报道的那些情况。

    有关王佩玲大姐的事主要是由于雷锋牺牲后发现的一则留言:

    亲如同胞的弟弟——小雷

    (临别留念)

    你勇敢聪明,有智慧,有前途,有远见,思想明朗,看问题全面,天真活泼,令人可爱,有外在的美给(和)内在的美。对任何同志都抱着极其信仰(赖)的态度,等等。这一切结合起来,真算得我心爱的弟弟,忠心的朋友。

    弟弟你直(值)得人羡幕(慕)的(地方)还多着哩,(你)是青年中少有的,在建设社会主义中是(你会做出)很大贡献的。

    弟弟,干劲和钻劲使你勇往直前,希望你在建设共产主义(事业)中把你的光和热发(传)遍到全世界,让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和敬佩你。弟弟,希望你实现姐姐的理想。

    祝你愉快

    姐黄丽乱草

    1958年11月7日

    当时为了宣传雷锋,几乎每一个和雷锋有联系的人都被部队寻找过,因此,当大家发现这则留言时,就想找到这个名叫黄丽的人,所以当时部队还专门派人到湖南去寻找,但是始终没有找到这个叫黄丽的人。但听说雷锋在湖南农场的时候,有个叫王佩玲的女同志对他很好,而且大雷锋5岁,还送过雷锋笔记本,所以大家就怀疑这个“黄丽”即是“王佩玲”,不过当去询问王佩玲的时候,被她矢口否认了。直到后来戴参谋在整理雷锋的故事时,多次和王佩玲大姐联系,和她通了近百封信,最后王佩玲终于承认那个留言是她写的。她之所以一直没有承认,就是觉得她和雷锋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因为雷锋是个孤儿,缺少家的温暖,所以当时对雷锋照顾的就比较多,但一直是以姐弟相称,雷锋去了辽宁之后就一直没联系过,再后来,自己也结婚了,所以觉得承认和不承认并没有什么区别。

    报道中另一个与雷锋有关的女孩叫易秀玲,也是和雷锋一起从湖南来到辽宁的。当时一起来的有几个女同志,她们跟雷锋的关系都很好,那天晚上抢救过水泥之,第二天给雷锋拆洗被子的人中好像就有易秀玲。但是有的书上却说,雷锋临去部队那天,易秀玲给他戴了红花,雷锋也拉着她的手说:“你等着我。这些应该都是杜撰出来的,首先是我们去参军那天,大家换好服装就一起往运兵的卡车那跑,一群小伙孑嘻嘻哈哈的,根本没有谁来戴花,周围倒是确有不少工友出来看,附近的人也来围观,但戴花肯定是没有的,因此雷锋根本不可能在那个时候说“你等着我”的话。而且我们参军以后,雷锋也没有给易秀玲写过一封信,而易秀玲在我们参军半年之后就结婚了。因此说他们两个谈恋爱应该是不确实的。

    关于雷锋的第三个爱情传言,其实当时雷锋自己也已经予以否认了。

    雷锋担任四班班长期间,我们来到离抚顺大约一百多里外的下石碑山施工,部队驻地附近一个村子的妇女队长二十来岁,长得挺漂亮。她常常领一帮姑娘来我们部队做好事,时间长了,慢慢就熟悉了。

    有一天,雷锋在街上碰到了她,这位性格开朗的女孩远远地就问雷锋:

    “四班长,你是怎么学习《毛选》的?”并和雷锋站在街上聊了一会,你知道,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男的和女的说话都是会引起非议的,他们站在那里聊天,当然会被人误解了,所以就有人把这事告到了连里。

    按照部队纪律,战士是不能随便和地方女同志交往的,发生了这种事,尤其是发生在连里重点培养对象雷锋身上,连里更加重视。指导员没有了解情况就把雷锋批评了一通。雷锋当时受了委屈却没有埋怨,他向指导员说:“没有这些事,请领导放心,我不会给部队丢脸的。”

    1962年7月29日,雷锋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指导员找我谈话。他说:“雷锋同志,你从3月份离开连队到下石碑山单独执行运输任务,工作很积极,政治责任心强,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安全行车四千多公里没发生事故,同时还给人民群众做了很多好事。这很好,要继续发扬……不过,现在有人反映,说你和一位女同志谈情说爱,是否有这么回事呢?你好好谈谈。”

    从内心往外说,我没有和哪个女同志谈情说爱。指导员提出这个问题,我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风从何起。首长经常教育我们,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违法乱纪。这些话,我永远也不能忘记,坚决不会明知故犯。

    我想:自己年轻,正是增长知识的好时候,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还这样想过:我是在党哺育下长大成人的,我的婚姻问题用不着自己着忙……

    现在,有同志说我谈情说爱,没有任何根据,完全是误解。我是个共产党员,对别人的反映和意见不能拒绝,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五的正确,也要虚心接受。现在有的同志还不了解我,冤枉了我,使我受点委屈。这也没什么,干革命就不怕受委屈。“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没有这回事,就不怕人家说。

    从这段话中,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雷锋当时并没有谈什么恋爱。

    雷锋精神的根本就在于:它与中华文化中最宝贵的善良、真诚、勤劳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统一脉相承,它体现了一种对生活、对他人,同时也是对自我的热情和责任感。学雷锋就是学习雷锋身上那种“钉子”精神,刻苦钻研,学好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就是要学习雷锋身上那种敬业精神,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干好每一项细小工作,为祖国的事业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是要学习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至于其他的,自有后人评说。

    关于雷锋的照片

    笔者:共和国成立前和成立后,我国都有一系列的楷模,从战争年代的董存瑞、刘胡兰,到建国初的王进喜、陈永贵,再到和平建设年代的李素丽、徐虎,甚至是革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尽管这些名字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没有一个能像雷锋那样拥有那么多的事迹,拥有那么多的照片,这些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都难以办到的事情,在雷锋这样一个普通的士兵身上怎么就办到了?更何况是在我们最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有人做过统计,依照雷锋现有的照片数量和雷锋在部队的时间,几乎每三天就会照一张照片,这在任务紧、工作重的情况下又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确实存在传言中的“补拍”现象。作为雷锋的亲密战友,那几年你们都是一起度过的,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乔安山:雷锋确实是比其他的榜样和典型多了不少优秀的事迹和照片,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部队的时候,雷锋已经被作为典型进行了不少宣传,而且还专门编写了一个有关雷锋优秀事迹的资料,许多战友也把自己了解的雷锋做好事的情况整理出来。雷锋牺牲后,连里受抚顺市委委托还专门办了一个“雷锋烈士事迹展”,这对于收集雷锋的遗物和事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毛主席为雷锋题词以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宣传雷锋精神也成了一项政治任务,还成立了专门的雷锋宣传小组,专门负责收集、整理有关雷锋的事迹,雷锋呆过的每一个地方,接触的每一个人,他们几乎都进行过收集整理,像雷锋小时候在湖南的一些情况,基本都是那个时候整理完成的,这些都为全面、丰富地表现雷锋形象提供了充足的资料。

    二是雷锋自己写的日记。在几年的时间里,雷锋写下了无数的日记,这些日记后来大多都已经过整理出版,从这些日记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有关雷锋的所有重大事件都在他的日记中出现过,像参军、入党、学《毛选》、“误会谈恋爱”等等。有很多人不相信雷锋日记是雷锋写的,觉得高小毕业的雷锋不可能写出那么有哲理的话,这些已经有很多战友做了详细的说明,我也就不用在这里解释了。

    三就是照片,这是引起人们怀疑最多的地方。其实有关这些照片,当初负责拍照的张峻和季增都多次解释过,当时为了宣传雷锋,季增和张峻几乎成了雷锋个人的专职摄影员,像他出去作报告一般都会有摄影员跟着,所以有很多照片都是在这些过程中拍的。另外当时一些报社也向连里要一些需要宣传的先进的照片,所以也会专门地“摆拍”一些有代表性的镜头。

    不管怎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雷锋的事迹和照片确实是多了些,这也为我们更好地宣传雷锋、宣传雷锋精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我们缅怀雷锋提供了更多的记忆。

    “雷锋精神”的随意对话

    网友丙辰子

    要说雷锋精神,还是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当中来看更妥当!孤立地脱离那个时代背景来说雷锋精神是不适当的!自己的亲朋好友从那个时代走过,可看得出这是很多人的自觉的行为!已经自然而然的进入道德标准的层面(不是刻意的)!因共产主义者所遵循的就是集体主义观!每个个人所作的一切都要有利于大家——也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想(换句话说就是其实也包含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观念!

    网友依法治国

    我可不是从政治角度说的,而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如果大家都能那样互相帮助的话,世界也将变得很美好;反之,现在不是这样的世界,而是每个人不得不时刻防着别人,不觉得很累吗?

    我觉得雷锋精神中忠与不忠是个次要问题,但他那种热心帮助别人的精神,就应该值得现代社会学习。

    法老的BLOG

    雷锋走了,雷锋已经成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神话故事,我会讲给我的孙子听。有一个叫雷锋的人,不是那么冷漠麻木,他心存善意帮助别人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匿名网友

    呼吁青年入从我做起,将雷锋重新为我们青年树立新的榜样!以以爱待人、自强好学、时尚新潮、文明礼貌为傲;以穿雷锋系列新潮服装为时尚;让雷锋成为中国之热,成为世界品牌!

    饭店可以不可以使用雷锋标志?我觉得完全可以!甚至宾馆、超市、公司、休闲场所,所有只要正规健康合法的场所都可以使用雷锋标志!如此,雷锋的形象、故事、品牌才真正能贯彻人心,深入每个人心中!在宣传了雷锋形象和精神之时,又让雷锋品牌响彻全中国,我们何乐而不为之?难道只是教科书上提一提,心里几年后偶尔想起才是我们学雷锋的方法?

    网友S_Jaky

    实际上大家心里面都有一种向上的胸怀和良知。只不过缺少一种呐喊的声音来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我想我愿意做一名呐喊者,每个人不要看别人怎样就怎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做一个和谐的个人,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加分而不是减分。每个人都和谐了,我们的国家就和谐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