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流经双县前,这里是一片富庶之地。有史记载这里物产之饶,甲于寰宇。物富民丰,堪比江南。是古时王侯向往的封地。
金大定八年,黄河从可南李固渡决口。从此,黄河流经双县680多年。直至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可南兰阴决口。黄河改道北徙不再流经双县。
在近700年的时间里,黄河彻底改变了,双县这座小城。也彻底改变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在双县人的眼里,黄河更像是“父亲河”。因为他性格暴躁,时常不安。他曾经三次淹没,摧毁了双县县城。大小不一的决口事件,更是时常发生。就这样,他把整个双县境内几乎全变成了黄泛区。给整个双县境内的土地上,都覆盖了一层黄河里特有的泥沙。
这种黄河里的泥沙很细,很滑,也很软,夏季里,阳光暴晒后,烫烫的。常会看到光着屁股的小男孩,躺在这种细沙上晒太阳,很舒服。
为了抵抗土地沙化,这里的人们从很久之前,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栽植梨树。因为梨树适合在盐碱地生存,能抗得住贫瘠。
没想到的是,黄河里特有的黄沙土壤也很肥沃。滋养出来的梨子长的又大又甜,外香里酥,堪称世间美味。明清两朝都将这里的酥梨列为宫廷贡品。
黄河改道北徙后,留下干涸的河道,土地沙化严重,梨树越栽越多。直至现在,全县竟有梨树百万亩。百年以上的老梨树就有六万来棵。恐怕是世界上种植梨树最多的地方吧!
到了春季,梨花开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整个双县变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就像人间仙境一般。
这是“父亲河”对双县人民的馈赠吗?近700年来,他在这片土地上肆意地挥洒着暴戾和怒气。使他的子孙们受尽了苦难和伤痛。他在北徙之后,撒下这满天的梨花,是想洗刷他之前的斑斑劣迹吗?有缺必有圆,有失必有得,这世间的法则大概如是吧!
在黄河流经双县的近700年里,其实黄河也已经流进了双县人们的血液里,渗透到双县人的骨髓里。
在“父亲河”的影响下,这里的人民,民风彪悍泼辣,豁达坚韧,尚武重义。方言也是粗直耿倔。
这里最明显的习俗就是“斗羊”,“斗鸡”还有“斗鹌鹑”等。这些平时温顺安静的动物,在赛场上淋漓尽致地发挥着它们凶猛,刚毅的一面。他们是靠这种游戏来激发自己的勇气和斗志啊!他们是要随时面对黄河带来的苦难和挑战啊!
然而在双县人彪悍的外表下,一颗心又是显得那么脆弱。对这“父亲河”处处充满了敬畏。
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黄河流经双县的近700年内,双县境内建起了数不清的大小庙宇。几乎都和这条在地上悬着的“父亲河”有关。
对黄河的敬畏处处提显在双县人的生活里。
他们吃晚饭不叫吃晚饭,叫“喝汤”。因为“晚饭”音同“晚泛”。他们最害怕的就是黄河在晚上黑夜里决口泛滥。
他们平常生活中说话时,不敢随便提“水”字。实在不得不提“水”字时,也把“水”字的音读成“匪”字的音。
他们平时甚至也不敢随便提和“水”字读音接近的字。生活中他们把“睡”读成“费”;把“书”读成“福”;把“说”读成“佛”;把“梳子”读成“麸子”等等。
本来桑树和柳树最适合他们这里栽植,也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他们却有着“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习俗。就因为“桑”音同“丧”,不吉利;柳主阴湿,多为坟前之物,不吉祥。黄河在他流经双县的近700年中,带给他们太多的丧亲之痛,太多的亲离子别!他们的心脆弱的几乎不敢再承受一丝一毫的伤害!
清咸丰五年,黄河改道北徙,不再流经双县。这里的一切才有了改变。
黄河虽然北徙改道一百五十多年了,但黄河还是流淌在双县人的血液里;黄河的灵魂还是住在双县人的头脑里,没有离去。
对这饱经黄河摧残的县城,人们也是格外的感到亲切和珍惜。
此刻离县城越来越近了,建业心里打算着,要带小薇在县城好好逛一逛。
整个县城就要数西关和南关比较热闹点。西关有红山庙和民俗一条街,还有县师范学院。南关则是靠着火车站还有县医院。
老汉赶着车刚进西关。建业两个人就下了车,对老汉是百般感谢。
那老汉看两个人也都是老实孩子,好心地嘱咐道:“这城里和咱乡下可不一样,晚上别出来乱跑,不安全!”他说完,熟练地赶着车,进了城。
看着离黎明还有一段时间,建业两个人找了家旅馆,住了下来。两个人都是几乎一夜没合眼,到现在确实感觉乏累了。
一觉醒来,已是半晌午。两个人乏累全消,顿感浑身轻松,精神抖擞。同时腹中也是饥肠碌碌,倍感饥饿。
二人洗漱完毕。“去吃饭!”建业说道,“今天我要给你整只烧鸡,再炖条鱼让你好好吃一顿!”
“吃什么烧鸡,炖啥鱼呀,你钱多是吗?!”小薇说道,“以后吃饭这件事得听我的,我让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咱出门在外钱得省着点花。”
“那你得答应我不能亏待自己!钱花完了我可以打工给你挣!”建业说。
“好吧,我答应你!走吧!”
两个人牵着手,出了旅馆。来到西关的民俗一条街。
这条街南北走向,街面不宽,铺满了青砖,显得干干净净的。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小吃,各种花草鱼木,应有尽有。
两个人来到一家干净的小饭馆。小薇给自己要了四个枣包,一小碗豆沫粥。给建业点了四个火烧,一碗潵汤。
不大一会儿就上齐了,摆在了桌上。建业见那火烧,外面是圆圆的烧饼,上面还沾满了芝麻。里面夹的却是小块的牛肉。
建业夹了一个火烧放在小薇面前。小薇却只用筷子夹了里面的几块牛肉吃了。又给他递了过来说道:“亲哥哥,我很少吃肉的!你快吃吧!”
建业只好接了过来,大口吃起来。小薇吃的少,一会儿就吃完了,托着下巴看着建业的吃相发笑。
建业喝了几口那潵汤,只觉得入口爽滑,肥而不腻,鲜美可口!不禁连连叫好,说道:“小薇这汤好喝极了,我给你再要一碗尝尝!”
“不用了,我尝几口就行!”说着用小勺子盛着吃了几口。也不禁赞道:“嗯,好喝,好喝!我一定要学会做这种汤,以后天天做给你喝!”
见建业看着她笑。她脸上羞的有些发烫,急忙催促他道:“快吃,吃完后,咱去好好逛逛!”
吃完后,两个人兴高采烈地来到这条热闹的街道上。由北往南逛去。
小薇很高兴,就像只飞出笼子的小鸟,享受着自由的快乐。一路和建业打打闹闹,无比开心。
以前建业不喜欢她这种外向的性格,显太闹。经过一场变故后,现在却是对她越来越喜欢。不论她做什么说什么,自己看着都有种说不出的喜欢。
建业给她买了两套漂亮衣服,还有些好玩的小玩艺儿。放在一个小背包里,在身后面背着。
在这条街上竟然还有唱戏的。也没有舞台,几个演员就站在街边的一片空地上声情并茂地演着。唱的却是本地的拉魂腔。
一出戏就三个角色,一小生,一小旦,一小丑。他们的唱腔特别高亢优美。特别是那旦角,高八度的细声小嗓,拖音落调,十分精妙,勾人魂魄。
小薇听的几乎陶醉了,建业拉都拉不动她。直到一出戏唱完了,两人才走开。
“我想去红山庙,拜拜佛!”小薇说着,拉了建业就往前走。
这条街的尽头往右拐,穿过一条小巷,就可来到红山庙的正门。
红山庙却不是建在山上,只是地基有点高罢了。就在这条街的附近。坐北朝南的一座大庙宇,有大殿,东西廊房,还有一个宽敞的大门。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大石狮子。
建业两个人,来到庙门外。看到庙里进进出出的人很多,络绎不绝。两个人拉着手进了庙门。
只见院中央有棵,粗大古老的银杏树。那树杆足有俩人向抱之粗。树下一个香炉里,冒着青烟。
两个人来到大殿门口,看见一尊大佛,在里面高高在上地坐着。佛像面前地下放着一圆形的垫子,盖着亮黄的布。
殿堂左侧面放着一个桌子,上面也蒙着一块亮黄的大布。布上放着各种手串,佛珠,护身符等等。桌前放着一个功德箱,上面开着细长的投票口。桌边站着一出家僧人,五六十岁的年纪,面带慈悲。
建业看到,有人走到大佛面前双手合十,拜了几拜,然后来到侧面桌前,往功德箱里投了张钞票。那僧人从桌上拿了件东西递给他。他接了过来,随后就走出了大殿。
建业看完后,拉着小薇走到佛像面前。俩人在那圆形铺垫上,跪了下来,躬身拜了下去。
然后起身来到侧面桌前,建业往功德箱里放了张钞票。那僧人从桌上拿起一对檀木手串,递给二人,一人一只。两个人接了急忙带在手腕上,拉着手走出了大殿。
两个人在红山庙里,慢悠悠地转了一圈。随着人群也就出了庙门。
建业见时间才刚到中午,对小薇说:“我带你去电影院,看电影!现在咱得赶快去排队买票。”说着拉着小薇,往电影院的方向走过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