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家岩的尽心打理下,蜀都的公司运行情况良好。周光亮三灵每天都有财产清单,交给曾家岩接收。公司拥有银行存款七千万,各种产业的资产市值一亿五千万。公司的资产每天都在增加之中。公司现在招收了近十个员工,协助曾家岩处理各项杂务。而且公司正在京都、沪海、深正这些金融中心城市,通过猎头公司招聘资产管理人才。冷江的矿产公司也正在筹办之中。
=
目前唯一让姜家堰感到烦恼的是,玄血用完了。夫妻二人体验了在血玄经突破的同时,可以提升玄气量。姜家堰的直觉是,这是突破玄魂经修炼瓶颈的一大助力。现在姜家堰血玄经修炼到气海充盈,下一步就是打通任督二脉,进入第三重,小周天循环。而徐雨妃接近形成气海。现在,姜家堰急需补充新的玄血。
姜家堰的信条是,兔子不吃窝边草,收集玄血一事绝不针对周边的熟人。所以周光亮等三灵经过讨论后,向姜家堰提出建议,到国外的战乱之地收集玄血。姜家堰听到此建议后大喜,这个建议很合自己的脾胃。他马上指示在蜀都的曾家岩,收集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要收集玄血,那就去国外杀人好了,咱老姜家的尽量不杀自己的同胞。
接到姜家堰收集战乱地区情报这个奇怪的指示后,曾家岩虽然不明就里,但是他仍然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姜家堰的指令。曾家岩汇报上来的候选地区有,阿富汗、伊拉克、非洲中部诸国、律菲宾南部、缅殿北部……。经过集体商讨和评估,姜家堰指示曾家岩,重点收集律菲宾和缅殿的战乱情报。曾家岩的工作效率很高,三天后,律菲宾和缅殿的详细情报就送到了姜家堰手中。
经过评估,姜家堰把收集玄血的目标,定在了缅殿北部的果感战区。
=
果感特区,属于缅殿北部银三角的掸A邦。处于萨尔温江以东并和中华国彩云省耿马掸族佤族自治县相连。全境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果感控制区北接中华国,东邻佤邦北部,西与克钦独Z立军和北掸A邦军接壤,南与缅殿政府控制区毗邻。果感的主体民族叫果感族,果感族的“根”在中华国,是中华国的汉族。在整个北银三角地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汉文化的脉络始终未被阻断。1968年以前,那里地方政权机构的官职,依然用朱明武官的官职来命名,如守备、千总、把总之类。老百姓的服装仍然是朱明时的汉装,信奉的是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公,由于他们是朱明皇族和士大夫的后人,故一定保留了相当朱明官话。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特例。
除了从明代的汉族遗民即果感族,东掸A邦地区还有着很多其他来源的汉族人口,如国人党的孤军和眷属、文A革时逃往缅殿的知青和改革开放后大批移居银三角中缅边界缅殿一侧的汉人,在银三角汉人总数应该不下一百多万。
整个特区共有七个民族,18万多人口,其中果感族人最多。这里的整个政府机构都是参照中华国的模式设置的,最高行政长官是特区政府主席。果感的地方武装现在叫民族民A主同盟军,军旗上有七个圆圈,象征着本地区的七大民族。这支部队的武器只是常规的陆军兵器,加上政治方面的信任,中华国的中央政府对果感特区的存在还是很放心的。
果感地区的军事力量由果感民族民A主同盟军以及缅殿中央政府派驻于滚弄的军队所构成。果感同盟军由第一特区政府主席控制,负责特区的治安以及面对中华国边境的国防。而中央政府的军队则驻守在果感南部重要的据点滚弄,负责特区对掸A邦其他方面的军事控制,不负责特区内部事务。特区政府的掌握的边防警力规模由缅殿中央政府规定,但武装配备由特区政府负责,特区政府拥有很高的自主权。
果感是缅殿掸A邦的第一特区,实行高度自治,拥有军队并自行管理内部事务。果感与中华国内地没什么两样:使用人民币,官方语言的是西南官话,手机是中华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彩云省的区号。果感近18万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部靠从中华国进口。果感最吸引姜家堰的一点,就是这里通行的语言与西川省一样,也是说西南官话。如果姜家堰在果感收集玄血的话,那么语言交流就不是问题。其它战乱国家都没有这点优势。
=
果感族的历史起源要从明代中期说起,明王朝在西南周边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两个是在目前缅殿版图上的孟洋和木邦。朱明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华国的内河,而现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朱明设立威远营。1593年,彩云省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彩云省TC县西北动卡山)、万切关(今彩云省YJ县西北动弄山)、巨石关(今彩云省YJ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彩云省YJ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彩云省LC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殿)。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朱明末年1602一1606年间,缅人趁中华国改朝换代的内乱之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了八莫、孟洋等地。明清时朝,在宣抚目的设置下,又设有部落土司。果感土司只是木邦宣慰司下辖33个土司之一。至晚清光绪初年,麻栗坝才有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职,首任土司叫杨国正,他的子孙后来一直世袭土司至最后一任。清末,后来英国王室也对缅北的土司王朝制下的人事变动统统予以册封追认。现在在果感老街的大庙、大水塘两处,还存有当年清廷与英缅政府封诏果感土司王的两块碑。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感被划人英属缅殿。
公元1659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清军追击,他带了1500余人由腾越(腾冲)西逃,进人缅殿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王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帝。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咒水之难”。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十万之众饮马怒江、直抵缅殿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妻、妾送交清军,以免惹火烧身。朱由榔被押解回彩云省会昆民,囚禁在蓖子坡头的金禅寺(今利民巷)内。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在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彻底结束。
昆民市的百姓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将永历帝遇难地蓖子坡改称为逼死坡。在缅殿境内,事情并没有了结。当时,前后脚追随永历帝逃入缅殿的南明军民有万余之多。明灭后他们继续逃亡,藏匿于缅北的热带丛林之中,
今天果感地区的汉人,以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为主体,其中有一姓杨的古武高手,其曾祖是沐英将军长驱人滇时的帐前绕将。杨姓高手成为当地土司,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其后果感土司和莱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华国封建王朝封洁的官僚体系。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缅殿主政的奈温将军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倭国一度侵占缅殿,果感第四代土司王杨文炳,在危难之际坚拒日寇诱惑,毅然在果感竖起抗日大旗,并在1942年3月赴ZQ拜晤当时领导中华国抗日的领袖蒋公正,宣称三百年前(朱明)同出一宗,绝不当出卖汉民族的败类,后被蒋公正授予果感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中华国远征军迸人缅北及果感后,将其改编为第20集团军果感自卫队,并配发枪支弹药,自卫队因此发展到1000余人,在与远征军配合作战中,自卫队先后与倭军直接对抗上百次。中华国远征军(以青年学生组成)流散的老兵,也在缅北各地依托华族的力量,办起了各种华文学校和训练班。
直到1948年1月缅殿正式独Z立,土司王杨文炳参加了缅殿立国的班弄会议,果感人因其浴血抗战、保土有功,而获新生的缅殿政府承认,果感族被写进了缅殿国册,它成为缅殿在缅北人数最少的一个少数民族。1950年颁发缅殿国A民身份证时,缅北一带的几十万华族中,仅有1万余人愿意领取,华人的向心力还是北方的中华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