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人生成败。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特别是30几岁的男人,想着自己已有一定的阅历,更不愿意注重细节,踏踏实实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细。
著名的职业经理人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中提出了细节决定成败观念。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做事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说过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现在,有些年轻人眼高手低,只想做大事,而看不起小事。所以,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能做大事的人很少,不愿做小事的人极多。”年轻人要有理想,要有干大事的雄心,但一定要从小事做起,有把小事做细的韧劲。因为,把小事做好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而且小事中往往隐藏着成功的机会。
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员工加藤信三的经历就是典型代表。当年加藤信三为了赶去上班,急中刷牙时,竟致牙龈出血。他为此而感到撮火,上班的路上仍是一肚子不舒服。但在心头火气平息下去以后,他便和几个要好的伙伴提及此事,并相约一同设法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他们想了不少解决刷牙造成牙龈出血的办法,如将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放慢刷牙速度等,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发现刷毛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藤信三想:“把它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改进牙刷。加藤信三经过实验取得成效后,正式向公司提出了这一项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圆形。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连续畅销10余年之久,销售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0~40%,加藤信三也由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牙刷不好用,在我们看来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很少有人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机遇就不属于他们。而加藤信三既发现了问题,又设法解决问题,结果他由此获得了机会。所以,牙刷不好的问题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机遇。这是追究细节给人带来机遇的一个案例。而下面的这个例子,更是说明了细节隐藏着成功的机会。
一个阴云密布的午后,由于突然而来的大雨,行人们纷纷躲进就近的店铺躲雨。一位老妇也走进费城百货商店躲避。面对她略显狼狈的姿容和简朴的妆束,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视而不见。这时,一个年轻人诚恳地走过来对她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
老妇人随即又心神不定了,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似乎不近情理,于是,她开始在百货店里转起来,哪怕买个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使自己的躲雨名正言顺。正当她犹豫徘徊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
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谢,并向他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出了商店。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将这位年轻人派往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并让他承包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订单。詹姆斯惊喜不已,匆匆一算,这一封信所带来的利益,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
当他迅速与写信人取得联系后,方才知道,这封信出自一位老妇人之手,而这位老妇人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詹姆斯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给公司董事会。毫无疑问,当菲利打起行装飞往苏格兰时,他已经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22岁。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一贯的忠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事业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重量级人物。
这位小伙子成功地得到晋升并发财致富,并不是由于他的才能,而仅仅是能表现他周到服务的一个细节。他能够得到赏识和回报,是因为他积极主动地为人服务,如果他对人态度冷漠,或者强买强卖,或者不允许不买东西的人到他的柜台前,那他可能也就丧失了这样的机会。所以,这种偶然的机会,也在他的热情主动的服务中蕴藏着成功的必然。
自信而积极地活着,不要自卑而消极地活着
积极的心态使人攀登到人生顶峰,消极的心态扼杀一切使生活有意义的东西。所以,对30岁的男人来说,要想成功就必须把消极心理彻底驱赶出去,否则将一事无成!积极的心态则可以帮助每个人走出生命的困境。
维克托·弗兰克尔什么罪也没有,只因为他是犹太人,就被投入了纳粹某集中营。每天他都在积极思考,用什么样的办法能逃出去。他请教同室的伙伴,伙伴嘲笑他:来到这种地方,从来就没人能活着出去。还是老老实实干活吧,也许能多活几天。可维克托不是这样想,他想到的是家有老母妻儿,自己一定要活着出去。积极的思考终于给他带来了机会。一次,在野外干活,趁着黄昏收工时刻,他钻进了大卡车底下,把衣服脱光,乘人不注意,悄悄地爬到了附近不远处的一堆赤裸死尸上。刺鼻难闻的气味,蚊虫叮咬,他全然不顾,一动不动地装死。直到深夜,他确信无人,才爬起来光着身子一口气跑了70公里。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这位幸存者后来对人们说:“在人和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正是积极的心态拯救了维克托,把他从发臭的死人堆里拉出来。由此可见,积极的心态是一剂灵丹妙药。有了它,山穷水尽将化作柳暗花明,凄风苦雨将化作霞光万丈。甚至一个智障孩童,也能变成一个气宇轩昂、神采飞扬,令人惊叹的商界奇才!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公平的经历,而且许多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当我们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
有两个有着特殊背景的人,都具有亚洲血统,后来都被来自欧洲的外交官家庭所收养。两个人都上过世界各地有名的学校。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其中一位是40岁出头的成功商人,他实际上已经可以退休享受人生了;而另一个是学校教师,收入低,并且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有一天他们一起去参加聚会,晚餐在烛光的映照中开场了,不久话题进入了在国外的生活。因为在座的几个人都有过周游列国的经历,所以他们开始谈论在异国他乡的趣闻轶事。随着话题的一步步展开,那位学校教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讲述自己的不幸:他是一个如何可怜的孤儿,又如何被欧洲来的父母领养到遥远的瑞士,他觉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独。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同情。随着他的怨气越来越重,那位商人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终于忍不住在他面前把手一挥,制止了他的叙述:“够了!你说完了没有?!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当初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了别人,那你又会怎样?”学校教师直视着商人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然后接着描述他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终,商人朋友说:“我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抱怨。”他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悲惨的一生,实际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漩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困起来。在我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那位教师深受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他的想法,打断了他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有一些事情,虽非心甘情愿,却也无可奈何。有生之年,我们势必会有许多不愉快的经历,它们是无法逃避的,我们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并进行自我调整。
30岁男人要明白一个真谛:弱者任情绪控制行为,而只有强者,才能用行为控制情绪。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周士渊所说:“沮丧时引吭高歌;失意时开怀大笑;苦痛时加倍工作;自卑时换上新装;郁闷时提高嗓音;恐惧时勇往直前!再也不做情绪的奴隶,驾驭自己情绪的风帆!遇到重创时,告诉自己,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有千般砥砺、万般磨难!”30岁男人要抵御自卑和消极的想法,要自信而积极地活着,充满信心地去创造自己的财富!
有信念地活着,在一条路上走更远
30岁的男人,要有必定成功的信念!无论面对何人何事,都不应显示出胆怯、退缩和压抑的样子。如果在尝试去做之前,你就在内心否定自己,或干脆承认自己根本不会做,那你就永远尝不到胜利果实的滋味。
有一个人叫阿瑟夫。正当他事业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金钱丧失、企业破产,妻女也离他远去,一夜间他由百万富豪沦为一文不值的流浪汉。
绝望中,阿瑟夫无意中看到一本名叫《信念》的书。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勇气和希望,于是他决定找到写这本书的作者,寻求东山再起的良方。作家无可奈何地摊开双手说:“我很同情你的境遇。可是,我却没有办法帮助你!”“不过,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完全有能力帮你重新站立起来!”作家把阿瑟夫领到一面硕大的穿衣镜前,说道:“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整个世界上,只有他能够帮助你。不过,你首先必须彻底认识这个人。这是因为,在你对这个人未作充分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和这个世界而言,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离开后,阿瑟夫经过3年打拼,又重新拥有了一家资产逾亿的制造公司。
于是阿瑟夫深有感触地说:“信念,是一个人顽强生存、事业成功的脊梁。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也瞧不起,缺乏生活的信念,那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
有时候,你感觉自己干什么都不顺,仿佛上帝给自己判了死刑,其实这正是你缺乏信念的表现。你已经在厄运面前低下了头!要知道,信念才是创造奇迹的灵丹妙药。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锤炼之后,头脑中就会形成一种流动在性灵之中的东西,那就是才华和睿智。一个充满才华和睿智的人,可以冲破人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枷锁,在世人面前放射出耀眼眩目的光芒,而且还总能够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商机和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李宁有一句堪称经典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许多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你不敢去想,不敢坚定地去做,而成功只属于那些有着执着追求信念的勇者。我们都知道,东汉时期,张衡创造了一个奇迹,发明了预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他的成功就是信念的结晶,十余年间,他曾做过上百次的实验,然而无数次的失败不但没有击垮他,而且反败为胜,因为他深信自己的思维可以超越失败的界线,最终,他成功了。是的,信念可以跨越失败的障碍,让你到达成功的彼岸,信念,会让你无所不能。
自从1936年美国黑人选手欧文思在柏林奥运会上创下10秒3的百米短跑记录后,30多年来一直未被打破,六十年代的医学界和生物界曾断定:人类的肌肉纤维“不可能”逾越100米/10秒的极限。所以在国际体育界,认定要打破10秒的世界纪录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难道真的“不可能”吗?
世界上是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的。成功也只属于那些有着执着追求信念的勇者。美国选手吉·海因斯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么多年以来,他以自己最快的速度每天进行数以百次的强化训练,最后终于用辛勤的汗水获得了理想的回报。在1986年墨西哥蒙特利尔奥运会短跑赛道终点上,海因斯第一个冲过底线。当他回头看着电子计时牌上显示出醒目的“9.95”红字时,他惊喜地摊开自己的双手,以美国人特有的幽默对自己喊道:“上帝啊,原来这道门是可以进去的!”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同样使我们很感慨。
欧洲文艺复兴后的十八世纪,法国文坛上作家济济,当时还非常年轻幼稚的拿破仑也曾梦想有朝一日成为一名作家,出人头地。可由于自己家境贫寒,受的教育不完整,熟悉他的亲友都规劝他放弃幻想,老实谋生。因为大家认为,以他的学历和资质想出类拔萃几乎“不可能”。可倔强的拿破仑买了一本词典,找出“不可能”一词,用剪刀挖去丢掉。于是他成了世界上在自己的词典中没有“不可能”的唯一的人。我们撇开拿破仑的那些政治是非,我认为正是因为他有这种精神支柱,他才得以成为名彪千秋的一代枭雄。
放眼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经济腾飞和精英竞出的时代。君不见索罗斯在3个月内就赚到了12亿美金;比尔·盖茨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成了世界首富;张朝阳、杨志远、丁磊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不过只花了短短三年;而李泽楷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超越了他父亲李嘉诚……
这些决不是天方夜谭,他们也决非闯入四十大盗的藏金洞里的阿里巴巴。在人生拼搏的征途上,艰险和困难如同丛生的荆棘和险峻的奇峰,没有坚强的意志,缺乏巨大决心的人会望而生畏,怯懦的人将却步不前。而他们不是,他们是时代的强者,是人类的楷模和骄傲。当然,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机遇也不尽相同。在这些全人类的精英面前,我们首先是惊讶,是钦佩,是自愧弗如,但决不能自暴自弃,听从命运的摆布和安排。我们要学习他们赖以成功的精神——即竭尽全力,决不认输,生命不息,拼搏不已。也只有这样,在自己生命旅途走到终点时,无论成功与否,才可以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我虽然不是最棒的,但也决不是最差的。我可以俯仰无愧于心,因为我已经努力过,因为我已经尽力。”
每天都要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
才识学问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条件,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是人才;徒有丰富知识、先进理论,但却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人,只能称其为有学问,不能称为人才。人才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中的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岗位角色不同,要求其具备的知识也不相同。30几岁的男人,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库,每天都要有进步,才能在这知识经济时代,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1930年以前,英国工人送到订户门口的牛奶,奶瓶口既没盖子也不封口,因此,山雀与知更鸟这两种在英国最常见的鸟,每天都可以轻松愉悦地喝到漂浮在上层的奶油。后来,牛奶公司把奶瓶用铝箔装起来,借以阻止早起的鸟儿偷喝。没想到,大约在20年后的1950年,英国所有的山雀都学会了把奶瓶的铝箔啄开,继续喝它们喜爱的奶油。然而一直没学习到这套本领的知更鸟类,自然也就没奶可喝了。
如同山雀的成长历程一样,个人的成长或者企业的壮大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每一项进步都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譬如引进一项新技术、新方法,开发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推行新的管理制度等,都需要企业更新原来的知识,吸收或创造出新知识,而这有赖于企业管理者对员工采取的知识管理来实现。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管理者必须不断学习,善于综合他人的意见,否则就将陷入一意孤行的泥潭,被市场所淘汰。比尔·盖茨就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经常在演讲结束后,请撰写演讲稿的人分析一下他的演讲有哪些不足之处,以便下一次改进。
所以说,真正好的管理者不是“什么都懂”,而是懂得“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真正的成功者永远知道“虚怀若谷”的道理,所以他总留意身边的各种资讯、新知识,不断地学习,强化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总是由“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整理出更完整的知识技能,更有效的方法要诀,更正确的问题解决对策,让伙伴有效地“复制”,使得整个企业不断地进步与成长。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大概意思就是人无完人,学无止境,对于一个想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素养的人来说,知廉耻、谦虚、戒骄戒躁,都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上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即使你今天把所有的事情都弄明白了,明天还会出现不明白的事情。对于自己不明白,不了解的事情,办法有二:其一,不懂装懂,不动声色,把动作放慢点儿,看着别人怎么做就可以了;其二,做谦虚状不耻下问。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无止境”,个人的进步也是同样的道理。如今已是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加速的时代,一个人不管是多么优秀,假如他夜郎自大,不持续汲取新的知识,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耀眼的光环下,作为一个30几岁的男人,每天都要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步伐,才能从发展步入新的发展。
在海尔的管理理念中,有一个“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念”,它阐述了一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所要面对的种种因素,它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示。员工的发展如同斜坡上的一个球体,惰性和不自信、困难阻力都会使球体下滑,如果没有支撑力,必定下滑。而支撑力来自于员工个人和企业的活力、素质、目标和前景以及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当支撑力大于下滑力时,球体便会沿斜坡上行,在滚动过程中,员工的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球的半径也就不断地增大。从企业整体角度看,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带动企业活力更充分地发挥,企业的规模与实力也就不断地发展壮大;从员工角度来看,员工经过适应服从、充分参与等阶段,最终实现自我的发展,获得了个人的进步和成功。斜坡倾角越大,表示人才竞争越激烈,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就越高。
由此可见,30几岁的男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知识是永远不可能学完的。面对新的机遇、新的发展、新的任务、新的困难,我们应有新的目标、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不因角色小而抱怨,平凡的人不平凡
在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有些人胸怀大志,但又有点好高骛远,总爱想入非非,不愿老老实实学习,踏踏实实行动。长此以往,便会成为一个空想家,最后什么事也干不了。
有这么一句话“行行出状元”,就是说无论什么岗位,只要你用心去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最后都能有辉煌的业绩!
一位大学毕业生小孙的经历就是小角色与大英雄之间的辩证关系。当年他被分配到东莞市建设银行当储蓄员,每天就是不停地数钱、数钱、再数钱,因为学的专业与工作性质不对口,小孙觉得十分不畅快,于是就向主管请求调换工作。由于他理工科的功底好,报表做得得心应手,别人才做一份报表的时间,他就做完了三份,加上他又是一个很踏实的人,常常为单位加班,到很晚才回家。虽然他的勤恳得到了主管的认同,但却没能使他如愿调换工作。小孙说起自己有段时间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喉咙都哽咽了,但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还是没有轻易向家人诉苦。接下来的半年里,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一直在寻求转变的良机,后来建行盈城大厦招聘,他便积极出击、过关斩将,成功应聘为其中的一名工程部经理。
小孙如是说:“踏踏实实创业,才能抓住一切机遇!”“我不冒进,我是一步步地创业,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的。付出总有回报,要耐心等待,成功有时候只有一步之遥,只要你坚持到底,平凡岗位也能走出英雄!”
美国人克罗克的经历与小孙一样。他从小就喜欢胡思乱想,被人们称为“丹尼梦游人”。他四处碰壁,在太多不切实际的梦想破灭之后,才意识到脚踏实地的重要性,并且下定决心愿意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
意识的转变决定行为的改变,他很快便热爱上了眼前的工作。他从咖啡豆和小说的推销、出纳等游移工作的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在芝加哥,克罗克坚定执着地当上了“丽丽牌”纸杯的推销员,并且这一干就是20年。
凭着大象般的脚踏实地和积极肯干,克罗克从平凡岗位中不但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积累了珍贵的财富,为自己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他成为世界快餐业的巨头——麦当劳的创始人!试想,假如克罗克没有脚踏实地,在近20年艰苦的推销员生涯中没坚持住;假如克罗克没有积累到足够的商业经验和创业资本,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麦当劳。
所以说,险峰之巅的美妙风景永远属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追寻自己梦想的人!
正是因为有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才有了费俊龙、聂海胜成功的飞行;因为有脚踏实地的不懈研究,叶笃正老教授才赢得了气象学界的最高荣誉;因为有了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刘翔才得以让世界为之震撼。
“欲速则不达”、“万丈高楼平地起”等俗语都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的提升自己,实行量的积累,等待质变的那一天振翅高飞。不要因角色小而埋怨,平凡岗位也能走出英雄!
谦虚的态度是成功与成熟的标志
生活中,不怕一知半解,不怕一无所知,怕只怕不懂却要装懂。事实上,不懂装懂本身就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它同无知一样可怕。所以,对于你不熟悉或者不擅长的事情,宁可躲远一些,以免暴露自己的无知。勉强上手去做,只会自讨苦吃。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作为男人,特别是30几的男人,有时可能会碍于面子而不承认自己不懂的事,可你要知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
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30几岁的男人应当学会同他人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精通的地方就应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精通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令他人心服。
在这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罗万象。若不以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不懂装懂就是无知,不利于交际范围的扩展。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恐怕永远也不会受到欢迎,不懂装懂和自作聪明的处事方式会毁掉一切刚刚起步的事业,使人们失去对你的兴趣和信任。
一个真正聪明的成熟男人会避免这种自我暴露的错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讲过,“就我来说,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了进一步开阔视野的理想姿态。可以说,至今仍有很多人信奉苏氏这句名言。无论你多么伟大,无论你多么有才能,也会有所不知道的,说不知道并不意味着你无能,反而在勇敢承认的同时使你获得了更多的称赞。
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其实头脑迟钝,易受约束,不善同他人交往。迅速和现成的回答,表现的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老一套思想;而敢于说“我不知道”所显示的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这个或那个问题也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地改善。这就是他竭力倡导的态度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的益处。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当我们无力去完成一件事时,不妨向身边可以信任的人求助。对我们来说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搞定”。与其自己苦苦追寻而不得,不如将视线转一转,呼唤那些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名演员而自傲。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像美国总统富兰克林、京剧大师梅兰芳等名人谦虚的例子还很多,因为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虚使人进步,谦虚更是一个男人成功与成熟的标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