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在雨中开-胸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立勤

    先生愉快地接受了美军司令部交给他的任务——在地图上标出日军占领区需要保护的古城、古镇以及重要的建筑文物。先生知道,盟军将要反攻日本了。先生期待得太久了,想象着盟军的飞机轰炸日本本土那激越的场面,先生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的心还是充满了快意,他甚至想起那一年在桂林的咒语。

    那一年,先生和夫人在桂林躲避战火,可是日军的飞机仍然不给他们片刻安宁,一天几次地轰炸这个美丽的城市,轰炸这些善良的民众。一次,当先生看见日军的战机又抛下一串串的炸弹后,先生指着那些耀武扬威的敌机,气愤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见日本被炸沉!”

    先生对日军不仅有国恨,也有家仇。

    那一年,先生那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弟弟在十九路军服役,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炮兵上校,前途真的不可限量呀。可是,日军发起了淞沪战争,弟弟的一腔热血洒在了黄浦江边吴淞口。是年,弟弟还未满25岁。噩耗传来,先生泪雨滂沱,恨自己不能亲上沙场,为弟弟报仇雪恨。

    后来,妻弟也穿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飞行员。为了保卫苦难的国家,他在蓝天之上和鬼子斗智斗勇,歼敌无数,先生的心里充满了自豪。他希望弟弟驾驶着自己的飞机,赶走日军,甚至是炸沉日本。遗憾的是,1942年的某一天,刚刚出征归来的妻弟正在双流机场休息,日军的飞机又来了。弟弟迎着鬼子飞机疯狂的机枪扫射,冲向自己驾驶的战鹰,想驾驶自己的飞机赶走敌机。可是,还没有等弟弟登上飞机,又一梭子子弹飞过来,弟弟就把青春的鲜血洒在了自己的飞机上。那时,先生已经见过太多的残暴,心里充满了悲苦,眼里已没了泪水。夫人流着泪,写了一首怀念弟弟的长诗。

    战争越来越艰苦,大半个中国已经沦陷,栖息着老百姓、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城镇每天都面临日军飞机的轰炸,先生只好携夫人蛰居扬子江畔一个叫李村的乡下。先生的脊椎病日益严重,每天必须依靠铁马甲来支撑自己的身体来书写《中国建筑史》。夫人患了肺病,一日日地咳嗽,一日日地消瘦,一日日不停地给他查资料,民国第一美女憔悴得让人生出几多的爱怜。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叫过一声苦,也没有说离开这里。当美国的朋友知道他们的境遇后,来到这里,让他们离开战火到美国去。

    他们说:“不,现在这个时刻,我们怎能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

    朋友说:“不能离开这里,日军来了怎么办呢?”

    他们一笑,说:“前面就是扬子江。”

    说罢,两只瘦弱的手紧握在一起,平静地看着滚滚东流的扬子江。

    十几年的抗战,先生没有离开过这片多难的土地。先生虽然不能驰骋疆场,可先生也一直不忘自己的责任。他们不仅研究中国的建筑,作为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先生,也力所能及地保护着他们能够保护的一切。

    抗战快结束了,先生终于等到日本将被炸沉的那一刻。先生怀着自己的希望,在地图上勾画日军占领区需要保护的中国的古城、古镇和重要文物建筑。这时,他看见了日本的京都,还有奈良,先生竟然毫不犹豫地把京都和奈良“保护”了起来。不知道先生是否有过犹豫,是否想起日军飞机轰炸中国那些城市文物时那疯狂的举措。就连熟知他的美军司令部的官员也很疑惑。

    他们就问:“梁思成先生,为什么会是这样?”

    先生很平静,说:“从个人感情上,真的希望日本被炸沉。可是,京都和奈良不仅是日本的,也是世界的。”

    后来,听说奈良有许多的军事设施必须清除时,先生看着夫人一笔笔地标出奈良的每一个必须保留的文物建筑。每画一笔都会想起一个死去的亲人,可是每一笔都是那么的认真而无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