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师从洪先生读书的程序与一般人不同,是先从难的书读起,先从《诗经》、《书经》、《易经》读起,回过来再读“四书”。背书的方式也与一般人不同,五经、四书整本整部地背,如《论语》、《大学》、《中庸》,连“朱注”都要一齐背。那位叔舅父教学认真,督责极严,张治中虽有很强的悟性和记忆力,也得要苦读,苦背。“只需看洪先生拿的那块厚厚的无情的板子,就知道他是多么严,我现在的右额上还隐隐约约保留着一条创痕,这就是被先生打的‘古迹’。背书时,偶尔懒一下,那块无情的厚厚的板子刷地一响就落到头上,往往头破血流。至于罚跪,打手心,罚一顿不吃饭,几乎成为当时私塾的一般风气,毫不稀奇。”张治中回忆说。
对一个清瘦的未满十岁的孩子,母亲很不放心,她常常深夜一人悄悄地站在书房门外,从门缝里看张治中读书的情形,等放学出门时,她就不禁拉着儿子的手流下泪来了。如果张治中被罚不吃饭,她心里越发难过,偷偷地买两个“粑粑”送给张治中吃。照现在看,那种教学方法未免太笨拙,然而正是因为洪先生对张治中期望最高,所以也显得格外严厉。以后从丰乐河回到洪家疃,还是跟洪先生读书,这一个时期便轻松多了,他的教学方法也改变了,而张治中已长成十一二岁的少年,从“小学生”进到“大学生”的阶段,也就没有挨打受罚的事了。可见在私塾里,幼年吃点苦头,不但没有害处,还大有益处。
张治中读私塾的最后一年是在长冈张村西峰庵师从张来轩先生。他是秀才,很器重张治中。他感慨地说:“教了几十年书,才遇着这一个聪明学生!”这时读《左传》是一门正课,张治中通常只读一二遍就烂熟,张先生非常惊奇,逢人称赞:“这孩子将来大有希望。”
张来轩先生的眼光很好,张治中后来成了一位着名的爱国将军。
在幼年时,吃点苦头,不但没有害处,还大有益处,这是张治中将军的感触。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阶段,我们一定要养成勤学苦练的好习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