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看齐白石体弱力小,干不了田里的农活,就决定让他学一门手艺。十五岁时他开始学雕花木匠,拜粗木齐仙佑为师。由于齐白石力气小扛不动大檩条,三个月后便被送回了家。二十七岁拜胡沁园、陈可藩为师,开始正式学画。从此,闻名乡里的“芝木匠”开始利用相对稳定和集中的时间来画画和读书。由于白天还要干活,齐白石只能在晚上读书学画。当时齐白石还十分穷困,饥饿时常常只能饮水充饥。晚间无钱买灯油,便点松火当做灯,“灯盏无油害何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就是当年真实境况的实录。齐白石在四十岁之前没有离开过家乡一步,主要以替人画像和刻印维持生活,这无论是在眼界上,还是在学问上都使他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后来在朋友的竭力鼓动下,他才“五出五归”,远游南北各地,足迹遍及半个中国,祖国的壮美山河和多姿的风土人情,开阔、丰富了这个民间画师的胸襟,提升了他的描绘境界。
六十岁之后,为了维持生活,齐白石主要在北京卖画。由于那时他的画风学八大山人冷逸的路子,不为时人所喜爱,故画价比同时的一般画家便宜一半也少有人问津。后来,幸遇当时声名正隆的着名画家陈师曾,陈师曾力劝齐白石改变以前的画风,用“画吾自画自合古”来激励他自创风格。在陈师曾的竭力帮助下,齐白石“衰年变法”,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画风和境界发生了质的飞跃,一度受到冷落的画作逐渐得到了大家的重视。
齐白石到了晚年,在安静舒适的生活中还勤劳愉快地创作着,他的许多不朽之作都诞生在这一时期。他最后几年中所作的大量作品,是贡献给他热爱的祖国最珍贵的瑰宝。他早年贫寒的出身,备受冷落的境遇,以及晚年的盛誉,构成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齐白石一生创作勤奋,作画极多,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作品多得惊人,好得出奇,像齐白石这样的出色画家,称之为“百年难现”一点也不过分。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会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齐白石一生的辛勤耕耘,换来的是晚年丰硕甜美的果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