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礼物大学问-有“礼”更要有节——掌握一定的送礼原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今社会,礼尚往来,是人际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送礼当然也有其约定俗称的规矩。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送礼习俗和人们对事理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送礼艺术,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有原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它包括所送礼品的形式、送礼的目的、送礼的场合、送礼的时机和收受礼品的礼仪等一系列内容。因此,掌握一定的送礼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不必要的尴尬。

    人靠衣装,礼靠“包装”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明星要包装,个人要包装,礼品当然也要包装。好的礼品包装,不仅能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还可以使礼物显得更精致、得体,让人爱不释手。

    礼品包装是一种精致的艺术,是一种创意,也是一种体贴的心意及人文关怀,表达人们对人性的颂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礼品作为具有特殊用途的商品,在包装设计上有别于一般商品的包装。一般商品只是购买者自己消费往往讲究经济实惠,而礼品是用来赠送给别人的,它得体现送礼者的心意,所以精美的礼品包装能使人感到情深意长,使对方感受到他在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能够强烈地打动对方的心。

    德国的席司诺公司在2006年一次针对礼品的调查中发现,包装是否招人喜爱是决定礼品的关键。调查显示,有37%的消费者因为礼品有可爱的包装而愿意购买并不熟悉的产品,而70%的消费者在不知道礼品的实际用处时,也是通过礼品的包装好坏来判断第一印象。因此,包装对礼品非常重要。另外,精美的包装会让接受者在看到礼品的第一眼产生强烈的被尊重感,从而增加对赠送方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小芳是办公室里的“女佣”,办公室的人想用的时候就用,不用的时候就随便丢到一边。她累死累活地帮同事买咖啡、复印文件、加班…但是从来没被邀请过参加同事的聚餐、聚会。为此,她曾努力想改善和同事们的关系,逢年过节就给他们送礼,但是送过去的礼物,常常受到同事们的冷落,她和同事的关系依然如故。

    雅丽是在办公室里唯一和小芳关系不错的人。雅丽为人善良,很会打扮自己,嘴巴又甜,又特别能玩会玩,在办公室里深得人心,她对小芳也常常照顾有加。

    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公司要举办一个派对,大家都在准备礼物,小芳也不例外。雅丽有事走到小芳的办公桌前,看着小芳把礼物一个一个往礼品袋里装,便笑着问道:“你就打算这样把礼物送出去?”

    小芳回答:“是的,我每次都是这样的。”

    “我的傻妹妹,这样是不行的!”雅丽非常无奈地说道,“既然是送人的就要做到正式点,买些漂亮的包装纸,自己把礼物好好包装一下,或者拿到外面找人包装。像你这样拿个袋子一装就送出去,会让人觉得你给他送礼只是在应付,没把他放在心上,没有多少真情实意。另外,像你这样对待礼物,会让礼物很掉价的。”

    “你说得有道理,怪不得他们每次收到我的礼物都不喜欢呢,原来是这样。”小芳恍然大悟道。于是,她把礼物拿到外面好好包装了一下。

    公司派对上,当同事们拿到小芳包装精关的礼物,纷纷露出惊诧的表情,随即立刻给了小芳一个肯定、感谢的微笑,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礼物收好。那晚小芳和同事们玩得非常开心,她第一次在公司体会到了被接纳、被肯定的幸福。

    包装作为礼品不可缺少的外在形式,它已是礼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礼品、增加了礼品的价值,还体现了你的心意和情意。包装是方式,礼物是内容,二者一致起来,才会发生调和美.就这点而言,包装与礼物是一体的,而不是隶属物。

    包装和礼品一样重要,在送礼时,假如将礼品略加润饰,就会令平铺直叙的礼物登时显得细腻起来,使收到礼品的人起首感应心旷神怡,收到视觉上的结果。再则,精心的包装能使人感应情深意长,使对方觉得到他在你心目中的束要位置,然后更能激烈地感动对方的心扉。

    出门在外整整一年了,过几天终于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了,伊安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今天趁着周末和哥们儿逛了大半个商场,很顺利地给家里人都买好了礼物。提着沉甸甸的礼物往住处走的时候,好友问道:“你就这样把礼品提回家?”

    “要不然怎样?”伊安不解地问道。

    “既然是送礼,就送得正式点,好好包装包装,让家里人高兴高兴。”

    “有道理,但是这么多礼物怎么包装,难道每一份都要包装成一样吗?再说我一个大男人做这个有点勉为其难吧!”

    好友笑着说:“当做给自己一次‘扫盲’的机会,以后保你成为礼品包装达人。”

    “什么达人不达人的,我不稀罕。”伊安说,“赶紧的先解决眼前的问题,把这些包装好再说。”

    于是,他们又转到了精品店挑选包装纸。根据店主的建议,给长辈的礼物,伊安挑了一款深蓝色的纸质包装纸,这样看起来简朴厚重;家里的姐妹们活泼好动,伊安就挑了一款粉色印着小花的闪光塑料包装纸,看起来时尚、活泼;给自己的哥们儿,伊安挑选了一款浅蓝色不带图案的纸质包装纸,简单明快……经过这样一番精心包装,伊安发现礼物果然像模像样了,相信家里人看到这些礼物一定爱不释手。

    礼物一定要有包装,形式虽然不能代替内容,但是形式带给人的美感却是礼物需要承载的一个重要的功能。礼品的包装就好比把一件实用品变成了艺术品,不仅代表尊重,还能体现你的用心。

    周宏利一直暗恋着一个女孩子,但久久未能表白。不久就是那个女孩子的生日了,他决定要自己亲手设计礼物的包装,给对方一个惊喜。“要怎么做才能在其他那些花花绿绿的包装中脱颖而出,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哪”周宏利颇是头疼,“看来不下点狠招是不行的。”

    于是,周宏利召集了他的一些狐朋狗友到家里来给自己出谋划策。有的说人人都包装的时候不包装就是创意;有的说,只要是自己亲手做的,包装俗一点也没关系;有的则建议周宏利按传统的方法包装……当然这些都被周宏利否定了。突然有一个朋友提议周宏利用旧报纸和旧杂志包装。这个提议让周宏利眼前一亮,他马上找来旧报纸和旧杂志。他找出一张颜色鲜亮的旧报纸当包装纸,然后从旧杂志里取出一页彩页,剪成9条等宽的纸条,用胶水粘成一个花团,粘在报纸包装好的礼品上。报纸的颜色和旧杂志花团的颜色虽然不是很统一,搭配起来居然也相得益彰,说不出的一种凌乱美。

    女孩生日那天,当周宏利递过自己独特的礼物时,女孩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对他露出欣喜的表情,悄悄地对周宏利说道:“这是我收到的最独一无二的礼物。”得到女孩的肯定,周宏利心里乐开了花。

    现在送礼要讲究时尚,情调,而且一定要有品位。你送的礼品在很大程度并不取决于你花多少钱,而在于你赋予礼品本身的内涵,很多地方都体现在细节之处。比如包装,颜色,礼物的品位等等。

    精美的包装可以添加礼物的价值。相同的礼物,包装精巧与否,其价值是不相同的。由于包装是一种物化了的社会劳动,并且这种劳动更为精密、复杂,必定会添加礼物价值。

    在欧英,有时包装的费用甚至比礼品自身还要贵,花十美元包装一件价值一美元的礼品,这释的事例习以为常。包装的价钱己融入了整个礼物的价值之中。

    礼物包装应随礼物而设计,假如不是很郑重或不是为了营建奥秘氛围的话,礼物要尽量经过包装显露来,包装应凸起礼物,而不克不及鹊巢鸠占,使礼物在精巧的包装面前相形见绌,有名不虚传之嫌。

    礼物包装设计要美观不吝啬,简练流畅,不用过于繁琐。成功的包装不只能使礼物增色,也会知足送礼者的希冀值。像珠宝首饰,有名的工艺品等,包装精巧、华贵,富于艺术价值,能有用地凸起商品昂贵的特点,给受礼者甚至送礼者以某种需求上的知足。

    礼物的包装也是对其自身的维护,选择的礼物假如是易破裂物品,如玻璃器皿、陶瓷等,恰当的包装可以防止礼物撞碰、磨损。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并不会在乎礼品的包装,甚至是礼品的外观造型他们关心的主要是这个礼品是否能够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中。但是时代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新技术、新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不但很多商店的结构、功能、款式在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只有良好的包装效果才能打动人们。

    一定要尊重受礼者

    送礼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无论从送礼者和受礼都的角度考虑都应如此。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送礼习俗和人们对事理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送礼艺术,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有原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它包括所送礼品的形式、送礼的目的、送礼的场合、送礼的时机和收受礼品的礼仪等一系列内容。因此,掌握一定的送礼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不必要的尴尬。

    小丽外表漂亮,个性爽朗,在朋友圈中颇受欢迎。下周就是她的30岁生日,为了答谢好友们对她的喜爱和帮助,她打算把朋友全都叫到自己的家里,好好地庆祝一番。雅琴是她新认识的好朋友,是“富二代”,她也邀请了她。

    接到小丽的邀请,雅琴非常高兴,为了表现自己对小丽这个朋友的重视,顺便彰显一下自己的富贵气派,她特意挑选了一套自己非常喜欢的镶着宝石的晚礼服送给小丽,还故意不把晚礼服的价格标签撕去。

    很快小丽的生日就到了,当接到雅琴的礼物时,她愣了一下。这么漂亮而高贵的晚礼服让她有点不知所措。其他朋友也纷纷围过来观看这件晚礼服,特别是他们看到晚礼服的价格时,都发出了一声惊呼。

    “这……这太贵了,雅琴。”小丽把晚礼服递给雅琴,“我不能要,再说我从来不出席那些场所,也穿不着,你还是收回去吧。”

    雅琴笑笑:“送你的我怎么能收回去。不就那么点钱,别放在心上。”

    没想到小丽把脸一沉严肃地说:“对于我们这些‘贫民窟’长大的人,这么贵重的礼物我收受不起,对不起。如果收了以后我也还不起。”一席话把雅琴说得很尴尬,整个生日聚会也因为这件事被弄得不欢而散。

    收到礼物,理应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有些礼物还必须在应有的尺度范围内,才能让受礼者欣然接受。所以,送礼一定要以受礼者的心里感受作为送礼标尺。在挑选礼物时,心中可以假设一下受礼者在收到这份礼物时会做何想法,尽可能地设身处地去思考,从多个层面去周全考虑受礼者的感受,可以有效避免送错礼。

    如果你比较富有,送礼给一般的朋友也不宜出手太过于阔绰,以免使对方无所适从,有时会引起不必要的尴尬,得到反效果。而送一些富有心思的礼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若是买来的礼品,送礼时要记得把礼品上的价格标签拿掉。把标签留在礼品上,礼品就变成只能传递两个信息:一个是,“我们的情谊值多少钱”,另一个是,“看着吧!下次得给我回送同样价格的礼品”。而这些信息,可以把所有送礼的情分都打得稀里哗啦!此外,不论礼品本身价值如何,最好还是要用包装纸包起来。有时注意这细微的地方更能显示出送礼者的心意。

    所送的礼品是双向的,不能只以送礼者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以自己的喜好而嫌弃对方所送的礼品。只要双方能将心比心,多为对方想一想,就不会犯太大的错误了。

    选择你自己也希望接受的礼品。如果你送的礼品连自己都不喜欢,人家怎么会喜欢呢?从收礼的一方考虑,不要把收到的过时礼品现在再转送给别人,或索性丢弃它,因为送礼的人通常都会留意你有没有使用他所送的礼品。

    此外,还要考虑到接受礼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上你送的礼品。比如,朋友乔迁之喜,你准备送他一幅大大的装饰画,首先应考虑:他家里摆得下这么大幅的画吗?

    张晓丽出国办公事,在回来之前,刚刚沉重的心才得以轻松,这时一位长年移居国外的老朋友,送来了非常珍贵一口大号的金鱼缸。此时,她才想起来,自己无意间对朋友说自己喜欢养金鱼。于是,这位朋友也就不惜重金的送来了这口鱼缸。

    但是,待朋友放下礼物走了之后,她对着这口足以养几千条金鱼的大缸,差点就晕过去。本来订好机票就可以轻松的回去了,又来一个庞然大悟,这飞机不坐不打紧,最要命的就是它到底怎么运回去才是重要的。

    从这件事看来,朋友的深情厚谊倒是变成了她的头痛事了。所以说,送礼也要会送,其实,礼物的轻重关系并不大,总的问题就是一定要给受礼之人开心和实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送礼物的意义。

    每个人都会因为收到礼物而高兴,但是如果收到的礼物正好犯了自己的忌讳,那可就不是什么开心的事了。因此,聪明的人在送礼前,一定要对送礼的禁忌有所了解才好。

    有一天小刘去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授家做客,但是不知道买些什么礼物才恰当,送些吃的吧,显得太寒酸,其他的一些小玩意儿又拿不出手。正在发愁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一家钟表店里有一座非常古典的钟表,钟表上的雕刻很是精细,是一些古代人物和田园风景,生动的反应出一些历史画面,小刘心想,老教授是研究历史的,送这个古朴的东西他一定会喜欢。但是,他没有想到当老教授看到这件礼物的时候,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而且接下来的谈话气氛也很紧张。弄得小刘一头雾水,不知哪里触犯了教授,后来才知道,“送钟”有“送终”的谐音。年纪大的人都很忌讳。

    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了解一些禁忌,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

    送礼禁忌就是由于某些原因对具体事物产生的顾忌,禁忌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个人的具体原因产生的;另一类就是当地的文化习俗。

    而我们在送礼的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避免这些可能会引起对方顾忌的事物,否则真有适得其反、费力不讨好的危险。

    下面这些送礼的细节请大家参考:

    1.不要送旧东西。礼物虽然代表的是一番心惫,但始终还是新的好,因为没有人会喜欢收到二手货。

    2.不要送可能会冒犯对方的礼物。要知道送礼不是使自己高兴,而是要让别人开心。任何试探别人口味的物品都不可作为送礼之选。

    3.在送礼的数目上,喜事宜送双数,所谓好事成双;丧事宜送单数,表示只此一回。但西方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这一点不同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另外,广东人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

    4.中国人有不送手帕、伞、钟、剪刀的习俗。忌送钟,因为“送钟”谐音“送终”,一定要送钟时,也要加送一本书,谐音“有始有终”;又忌送伞或送扇,因“伞”字、“扇”字与“散”字同音,有分手之意。也有“送扇,无相见”的说法,也会引起绝交的猜疑;又忌送剪刀或菜刀,因为会引起“一刀两断”、“一剪两断”的联想。忌送手巾是因为“送巾,断根”,“送巾,离恨”之说。这次因为旧时丧家常于丧事办完后送手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下,赠人手巾,就会令人想起不吉的丧事或永别的意思。以上都是送礼极需避免之物。中国的习俗中还忌送甜粿与粽子,因为它们是丧家不做的食品,若以此物赠人,还恐怕人家怀疑自己是暗指对方为丧家之意,所以是绝对禁忌之事。

    5.白色虽有纯洁无暇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6.西方人收到礼品,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品,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而中国人非常含蓄,要直到客人离去才私下查看礼品,否则会引起客人的不快。

    送礼时要选择恰当的语言

    一般来说,送礼时,送礼者与受礼者之间会进行一些语言交流。这其中蕴藏着很深的学问。

    先让我们看看下面两个反差强烈的例子:

    小周与小吕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他们都是参加集体婚礼的新郎。说来也巧,尽管新娘小朱与小徐年龄差两岁,但生日都是8月10日。新婚才3个月的小周与小吕商量,买些什么礼品送给新婚后的新娘过第一个生日,他们决定,根据他们的收入状况,各买一条流行的包金项链,买一盒心形粉红色的扔油蛋糕。

    生日那天,小周一面哼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曲调,捧着蛋糕走进新房,一面说:“小朱,我准备了一件你的生日礼物,不知你喜欢不?”说着,放下蛋耗,打开盒盖;又从包中构出首饰全,取出色彩缤纷的包金变色项链。小朱激动地欣赏着心形蛋糕,又试戴着项链,说:“哇,真好看,我挺喜欢的!”小周又介绍道:“听说,这种项链现在在欧美很流行,连着名影星也佩戴它呢!”小朱感激地说:“谢谢你的礼物!”他们亲热地拥抱起来。

    小吕却没有这般幸运,那天的生日气氛完全乱了,毛病扰出在他的用语上。小吕一进门,一声不吮,把蛋耗搁在桌上。小徐迎上来,高兴地说:“生日蛋糕,真谢谢你啦!”说看,打开了盒盖,赞叹道:“多美,我的生日也过了多回了,就数这盒蛋糕最令我喜爱了!”小吕也得意起来,说:“我买的,还会错?要说这形状,真是不实惠,还不一样吃,可要比圆形贵10多块钱呢!”小徐听着,脸色晴转多云了。小吕忙安慰道:“生日嘛,总得花点钱!”说着,又构出了首饰盒递过去,说:“你们女人最喜欢的东西。”

    小徐打开盒盖,见是一条彩虹般闪光的项链,又露出了笑容,佩戴起来。小吕说:“我知道你喜欢!所以甘愿挨‘宰’!”小徐瞪着眼,不解地望着他,小吕又说:“这玩意现在流行,我思忖,包金的东西怎么比纯金的便宜不了多少?还不是流行,就宰人呗!”小徐把项链放进首饰盒,双双地走进外室,倒在床上抽泣起来……

    可见,送礼时一定不能忽视语言的重要性。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送礼也是如此。如果送礼语言不加以注意,不但会让整个送礼过程出现不必要的烦恼,还会让受礼者对你的礼物产生排斥的心里,而你送礼的良苦用心,则会在这一细节污点中化为乌有。所以,送礼时特别要讲究语言的表达。

    武月明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然而他进公司一年了却一直得不到重视,武月明为此甚是郁闷。武月明的上司四十来岁,工作十分严谨,对下属要求也是非常严格。武月明虽然一直都想得到上司的重视,可他却不知道如何去接近这位严谨的上司。年底了,武月明看到市场上花色各异的礼品,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买礼物去看上司这一招。

    他知道领导嗜好饮茶,他常看到领导的办公桌上摆有各种名茶。这样看来,领导的家里肯定是不缺少各种名茶的,那么该送什么好呢?茶具,这两个字突然闪现在脑海里。是呀,有名茶没有好的茶具也是一种缺憾。当机立断,他寻找了几家卖瓷器的店,终于寻得了一套比较满意的茶具,当然价格也是不菲的。

    第二天,他便敲开了领导的家门,开门的恰是领导。武月明看到领导先是愣了一下,于是连忙说道:“王总,过年好啊!作为进咱公司最晚的一名员工,我来拜访您一下。”

    “哎呀,小李,你真是个有心人呀。不过这么冷的天,让你跑来一趟,我这心里过意不去呀。”

    当领导把武月明请进门时,忙说道:“没事,我年轻不怕冷。王总,您德高望重,为公司辛苦一年了,我来看看您是应该的。”武月明不失客套地说道。

    “哪里呀,小李你过奖我了。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职责罢了。”

    “不管怎样,来公司这半年里,您都一直挺照顾我的,以后还得仰仗您提携我呢。平时也没有时间来拜访您,过年了,我也没什么好送给您的,知道您爱喝茶,就买了这套茶具略表心意,还望您一定要收下。”

    “小李呀,你能来我就已经很高兴了,还带什么礼物呀。不过,你放心,大过年的,就冲你这份真诚,我一定收下。”

    武月明知道事情已经成了,就起身环顾了一下领导的家居,“王总,您真是个有品位的人,从您这家居环境就看得出呀。”

    “呵呵,哪里……”

    接下来又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武月明知道自己该起身告辞了。领导见武月明真的要走,也便没有做过多的挽留。就这样武月明轻松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第二年,春节刚过没多久,武月明便被提拔为助理一职了。

    送礼时,语言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落落大方的动作再加上得体的语言,会给你的礼物增色不少,也会让收礼人乐于接受你的礼物、感受到你的真挚情谊。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地看一看送礼时该如何得体的说话。

    一般来说,在呈上礼物时,送礼者应站着,双手把礼品递到受礼人手中,并说上一句得体的话。

    送礼时的寒暄一般就应与送礼的目的吻合,如送生日礼品时,说一句“祝您生日快乐”,送结婚礼品时说一句“祝两位百年和好”等,拜年送礼时可说一句“新年好”。

    送礼时,有人喜欢强调自己礼品的微薄,如“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这是我们的一点小心意,请收下”。其实,这种时候你完全可以说出自己在礼品上所花的心思,以表示自己的诚意,如“这是我特意为您挑选的”。

    一般而言,送礼时运用谦和得体的语言,会营造一种祥和的气氛,无形中增加相互间的友谊。但过分地谦虚最好避免,如“微薄”、“不成敬意”或“很对不起”等,这可能会引起对方的轻视。

    当然,如果在赠送时以一种近乎骄傲的口吻说:“这可是很贵重的东西!”这也不合适。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应该强调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品的实际价值。否则,就落至了重礼轻义的地步,甚至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炫耀,这样,好端端的情义礼品,反被你的一番话给糟蹋了,那岂不冤枉?

    有些人到对方家中拜访直到要离开时,才想起该送的礼品,在门口拿出礼品时,受礼人却因为谦逊、客套而不肯接受,此时在门口推推扯扯。颇为狼狈。

    避免这样情况的办法是:进到大门,寒暄几句就奉上礼品,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对方客套而不收礼的尴尬情形。如果错过了在门口送礼的时机,不妨等坐定后,在受礼人倒茶的时候送。此时,不仅不会打断原来谈话的兴头,反而还可增加一些话题。

    综上所述,送礼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语言送出你的礼品,不恰当的语言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影响彼此的关系。

    送礼间隔要适宜

    生活中,有不少人对于送礼的间隔问题一直都不重视,他们认为,只要频率和礼物的分量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了,这份礼物就一定能够送到位,而对方就一定能够喜欢。其实不然,过于频繁地送礼并不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相反,有时它还会起到反面作用,让收礼一方的心里产生一种疑惑,容易让他人认为你给他送礼必定有问题。因而,他人有可能会拒收你的礼物。

    那么,送礼的时机和频率应该怎样把握才能够将礼物送好呢?

    其实,这个时间过于频繁和过长都不合适。长时间不给对方送礼,即使是亲朋好友,难免也会觉得你人情淡漠;另一方面,如果你时不时地登门送礼,或许是因为你重情义,或许是因为你办事心切……可这样的最终结果将会适得其反,对方可能会因怀疑你怀有某种目的而对你心存疑虑。另外,过于频繁的送礼,如果人家很讲究,会以礼相还,这样也会加重对方的经济负担。久而久之,只会促使对方远离你。因此,掌握好合适的时间间隔送上你的礼品,既可培养感情,又能达到办事的目的。

    对于间隔长短的问题,最好以你们的关系而定,关系好的你可以稍微频繁一些,不过送的礼物就不必过于讲究了,有时候就算只是送上你家自做的点心,对方也会高兴的。相反,如果是不经常走动的人,有事求人家或者单纯的想搞好关系的话,那就不必过于频繁了;如果你想加深彼此的感情,更不要急于一时,由疏远到亲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心血来潮,过于频繁的送礼会让对方诧异。

    其实,送礼的频繁与关系的密切程度关系不大,不要片面的以为关系好就一定要多送礼,关系不好就少送礼。其实有的时候这个关系恰恰相反,对于那些关系不好的反而要多送礼,因为只有多沟通多交流才能将彼此的关系搞好,才能在某些问题上互惠互利,达成共识。

    选择轻重适当的礼品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回老家探亲,正遇上他的一个本家姑姑谢世了。出殡那天,张之洞在灵棚前行了跪拜礼,马上便有人把他领进了账房。账房老先生问道:“张大人今日有多大赏赐呀?”张之洞不慌不忙从身上摸出四两银子,轻轻往桌上一放,说:“大家一看便知。”“怎么,就四两?”满屋的人全愣住了。张之洞心里早就明白了大伙的用意,微微一笑说:“常言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随礼,是相互往来之事。我随他家,可拿出三五百两,若我家有事,他再随我,就很难拿出啦。之洞一生为官清贫,积蓄不多,今日又不是来摆阔气的。他家何时真有了困难,我及时周济就是了。”

    可见,送礼要轻重得当。送的礼物不要过于奢侈,以免造成收礼者的心理负担,但所送的礼物也不能过于随便。礼物的价值应与收礼者的关系而衡量,以避免令双方尴尬。送礼是双方共同的行为,适度是原则。

    小王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但却对那些受惠者送来的礼物深感尴尬,因为许多人并不富裕,却送来非常昂贵的礼品,其实自己只是举手之劳,他常觉得受之有愧,常常叹息地说:“其实完全可以不用送如此大礼。”

    受到别人的照顾或恩惠时,为了表达谢意,赠送一些礼物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选择轻重适当的礼品,否则就会给受礼者造成不少困扰。

    挑选礼品的时候,人们经常会为送多少价值的礼物而感到烦恼。不少人认为,价格高的礼物当然能表达送礼者特别的感情,能给受礼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许多场合中,人们都会选送价格不菲的礼物,希望自己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特别是有要事相求时,厚礼更是如鱼得水,发挥出它独到的优势。

    其实,送礼并非越贵越好,送礼的多少与轻重,应视与对方的关系、送礼的目的以及受礼者的身份而定。我们要用非常理性、非常现实的思维来审视这些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商场的礼品柜台前都会听到许多夫妻低声商讨“这份礼是否有点薄了”、“送如此昂贵的东西值得吗”之类的话。反之,从收礼者的角度来看,若得到的远比预期的低,便会大感不悦,甚至比根本没有送礼来得更为气愤;可能责备对方“不识时务”、“没有礼貌”等,有一种身份地位被贬低的愤怒。因此,送礼应该视双方的关系、身份、送礼的目的和场合,加以适当掌握,不可太菲薄,也不可太厚重。

    与您关系密切的人,您当然可以送他重礼,也可以送一般的礼物,关键看在怎样的场合。泛泛之交,互赠礼品时免不了几分试探,一般总是抱着不让对方吃亏的心理,你赠我一盒点心,我还你一袋水果;你送我一村书籍,我回赠一支钢笔。

    价格相当,互利互惠,随着交往由陌生到熟悉,由肤浅到深入,由疏远到亲密的发展,礼品的轻重往来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外在的互利互惠,进而深入到内在心灵的交流。特别是密友知己之间,互赠礼品更是烘云托月,轻重相宜,送多送少已不重要了。

    有人送礼是为了求人办事,那么,礼物的轻重就与办事的大小有关。求人办大事,礼物太微薄,事情就难办成。礼物太丰厚,受礼者迫于压力有可能拒收,事情就更难办成。

    试图靠送礼来打通关节,联络感情,巴结权贵,博取功名,这样的礼品即使再贵重,但它所蕴含的情意却是虚假的。送礼者在患得患失中早已关闭了心灵的门窗,情感无法进行交易,靠金钱堆筑而成的“情谊”之堤,一经风雨就会溃决。即所谓“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这样的礼物送得再丰厚,充其量只是庸俗意义上的交换。

    当然,并不是说轻微的薄礼必显情意,贵重的厚礼一定是为了功利,关键看礼品是否真正成为心灵的媒介,情谊的象征。“礼轻情意重”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礼轻、礼重都是相对的,再贵重的礼品,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意相比都是轻微的。

    一般讲,礼品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是,礼品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品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又胆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着无用,便会生出许多烦恼,就像平常人说的:“花钱找罪受”,何苦呢?因此,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选择轻重适当的礼品,争取做到花少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送多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从礼物的数量多少、体积大小以及价格的高低来说,送礼还是讲究尺度的。

    一般而言,送的礼品要以小、少、轻为宜。少,就是不求数量多,要求少而精;小,指体积不宜太大,小巧玲珑,易送易存是最高境界;轻,则指价格适中,不求昂贵。总的原则是充分地重视礼品的精神价值和纪念意义。

    欧美人送礼,往往一束野花、一本书、一小篓水果均成敬意。送礼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礼貌、尊重、感谢的表示,而不是给对方的物质援助或经济补贴。

    而我们通常出于面子的需要,觉得很少的东西拿不出手,要送,就得送多些,送得货真价实。送水果就称它10斤,超市里的商品,恨不得全搬了去。钱虽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却未必好。特别是第一次见面,你一家伙提了那么多礼物,人家还认为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谁还敢收?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处境就尴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不是。于是你推我让,最后,难下台的还是你。退一万步说,主人就算收下礼物,心里肯定老大不愉快;你这一次送我这么多礼品,下一次可够我还的。您自认为是好意,人家的心里却有了压力。

    其实,礼物不在多,送礼不怕少,只要精致美观,富有创意,送出去就会受到欢迎。

    送礼要考虑场合

    送什么礼、什么时候送及怎样送是经常困扰人们的问题,尤其是在怎样的场合下送礼至关重要。场合不当,即使是送上最珍贵的礼品、拥有最深的爱有时也无济于事。

    雷华在一家国企上班两年多了,业绩一般,也没有篮球、乒乓球之类的特长,属于默默无闻的那类。眼看春节快到了,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妈妈提醒他:“应该给你们单位的领导送点礼了,这两年来,他们对你挺好的。”晚饭后。他和妈妈一起到商场里买好了东西,燕窝、西洋参、红酒……

    领导的家住在哪里,雷华不知道,也不知道向谁去打听。第二天早上,雷华早早带着礼物来到单位。停好车,打开后备箱,雷华开始发怵了,这些礼物要不要拎到办公室去?想了很久,他决定,趁现在时间还早,赶紧把礼物拎到领导的位置上。

    当雷华像做贼似的拎着礼物来到领导的办公室,没想到领导已经在那里了。更难堪的是,还有另一个人正在跟他谈事情。雷华结结巴巴说明来意后,领导尴尬地把自己的车钥匙交给他,示意他将这些东西放到车里。

    雷华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万分后悔自己没有事先探明情况。正郁闷间,他找到了领导的车,打开后备箱将东西放进去,转身离开时,正和另一名同事撞个正着,雷华的脸刷地一下红了。

    可见,送礼时要注意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否则,再好的礼品也可能受到冷落。所以,在送礼时,我们要学会看场合“下菜单”。

    赠送礼品可以在公开的场合,也可以在私下场合,这主要看礼品的性质。

    如果赠送的礼品实用价值不高却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不妨在公开场合赠送。如一束鲜花、一枚徽章、一张贺卡等礼品,就可以直接送到对方的办公室,这样,在向受礼者表达心意的同时,也可以向其同事展示受礼者和高雅和清廉,使受礼者在感受送礼者尊重的同时,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圣洁感和崇高感。

    如果礼品是个人用的东西,即使是送给特别亲密的人,也不适合在公开场合相赠。因为这样会产生行贿受贿嫌疑,很容易引起受礼者同事的反感、误解,有损受礼者形象。小伙子在私密僻静的地方把两双连裤袜送给心爱的姑娘是合情合理的,姑娘会因小伙子的细心、体贴而觉得幸福、温馨。但如果小伙子将此类贴身衣物在姑娘的办公室当中相送,那就合情而不合理了,姑娘就会觉得小伙子俗气而陷入难堪。

    一般来说,在大庭广众面前,宜送高雅、大方、体面的书籍、花束一类的礼物,而送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生活用品只有在私下的场合才是合适的。

    如果赠送的礼品是食品或者其他实用品,即使送亲朋好友,也不宜在公开场合相赠,因为,这容易引起旁人的误解,让人感觉有贿赂的嫌疑,使受礼者的形象受损,并可能招致他人的反感。所以,送礼时,一定要把握好送礼的场合。如果场合不当,即使送上最珍贵的礼品有时也会适得其反。

    把握好送礼的时机

    对于送礼者而言,送礼要把握好时机。用“师出有名”来形容送礼的时机最恰如其分了。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恰当的理由,那么在给别人送礼的时候,就可以使收礼者不感到突兀,感觉自然而容易接受了。相反,如果你只是想着送礼,不讲究时机,那你这个礼多半是送不出去的。即使送去了,也得不到好的效果。

    一、选择好送礼的时机

    不管给谁送礼,送什么礼,都要有一个充分的理由,要“事出有因”,这样既让你的礼能够送出去,又让收礼者感到自然,同时又加强了你们之间的情感,达到了送礼的目的。

    1.利用生日。平时,把同事以及亲朋好友的生日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并在家里的挂历上标上记号,等到他们生日那天,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2.利用偶发事件。例如朋友的父母不幸病故,同学突然失恋等等,遇到这类事情或安慰、或祝贺,礼物是少不了的。

    3.利用卧病在床的机会。人一旦生病卧床不起,都会变得脆弱烦躁,名声虚荣也都顾不上了,这时他最需别人探望。如果朋友、同事因病在家,你应该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带着礼物去他家里探望慰问。闲聊时不要谈及工作,要表现出关心、同情、诚恳的样子。

    4.利用婚丧嫁娶的时机。亲朋好友、同事本人或他们的孩子有婚嫁之喜、生小孩之喜时,要及时送去礼物,并且热心帮忙;听说朋友或同事的亲人去世,应主动慰问死者的家属,举行葬礼时还要去送行。

    二、选择恰当的送礼时间

    对选择何时送礼并无习惯可言,一般来说,礼品应当在一见面时就送给对方,如果此时不太方便,也可以在分手道别时再赠送。

    根据不同的场合,你可以选择不同的送礼时间。

    1.当表达所受的特殊服务的感激之情时,礼物最好是在服务完结之后再送,表明您送礼的动机仅仅是感谢。

    2.如果您有一段时间离开家,有人盛情招待了您,那么您最好在离开之前表达您的感激。在离开的那天送上一束花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3.如果被邀请到一个您从未去过的地方度周末,您可以带上准备好的礼物或是事后送上一些个人物件。

    4.在会见和会谈时,如果准备向主人赠送礼品,一般应当选择在起身告别之际。

    5.拜访、赴宴、道喜、道贺时,如拟向对方赠送礼品,通常选择在双方见面之初相赠。

    6.如果您将去一所豪华宅邸或乡村别墅小住,首次最好不要带礼物去,旅行家德布雷特是这样解释的:“礼物最好在访问之后再送,因为第一次能使您有机会了解到主人的兴趣爱好。”

    7.为专门的接待人员、工作人员准备的礼品,一般在抵达当地后尽早赠送给对方。

    8.浏览观光时,如果参观单位向自己赠送礼品,最好在当时向对方回赠一些礼品。

    9.出席宴会时向主人赠送礼品,可在起身辞行时进行,也可选择在餐后吃水果之时。

    10.观看演出时,可酌情为主要演员预备一些礼品,并且在演出结束后登台祝贺时当面赠送。

    11.作为东道主接待外国来宾时,如要赠送一些礼品,可在来宾向自己赠送礼品之后进行回赠,也可以在外宾临行的前一天,在前往其下榻之处进行探访时赠送。

    得体的接受及回赠礼品

    收礼和答谢是收礼人对馈赠者深情厚谊的肯定,它可以从另一方面帮助馈赠者完成送礼的任务。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幸运地接受过礼品,不过,这并不说明我们总能礼貌得体地接受礼品,所以我们还要学习一下相关的礼仪。

    一、大方得体的接受礼物

    1.接受礼物时的礼节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件得体的礼物,收礼人应当郑重其事地收下,大多数人很幸运的收到过礼物,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礼貌地接受别人的礼物。

    当别人对你说有礼物相赠时,不管自己在做什么,都应立即停下来,面向对方,在对方取出礼物准备赠送时,应保持风度,在赠送者递上礼物时,要尽可能地用双手前去迎接,不要一只手去接礼物,特别是不要单用左手去接礼物。在接受礼物时,勿忘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收礼者应用左手托好礼物(大的礼物可先放下),抽出右手来与对方握手致谢。

    如果现场条件许可,时间充裕,人数不多,礼物包装考究,那么,在接过他人相赠的礼物之后,应当尽可能地当着对方的面,将礼物包装当场拆封,它表示自己看重对方,同时也很看重获赠的礼物。在打开时,动作要井然有序,舒缓文明,不要乱扯、乱撕、乱丢包装用品,撕破包装纸被认为是粗鲁的举止。当面拆开包装后,要以适当的动作和语言,表示你对礼物的欣赏,但请注意,结婚礼物是不可当场打开的。

    2、向送礼者表示感谢

    不少人受到礼物后,常常会对礼品本身赞不绝口,甚至激动万分。但是“谢谢你”这三个实实在在的字眼却不会从他们口中听到,而这正是表达谢意的关键所在。它表明你谢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对方送礼物给你的这一举动。

    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愉快。你确实可以找到一些悦耳的话或者至少是令人开心的模棱两可的话来说。你可以感谢送礼人所花费的心血:“你能想到我太好了。”你可以感谢对方为买到合适的礼品所付出的努力,如:“你竟然还记得我收集古代地图。”当然,如果你确实喜欢某件礼物,那就明确地告诉对方。

    重视别人送的礼物。千万不要拿礼物开玩笑,或者说任何被人认为是开玩笑的话,除非那是一件恶作剧的礼物。要表现得真心喜欢这件礼物,并对礼物所包含的意义表示感谢。你不难找到一些恭维话,如,“哦,多精致的手工!”“这么罕见的颜色。”“我从没见过这样的东西!”或只是一句,“你想得真周到。”

    另外,接受礼物时,不要过于推辞,没完没了地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以致伤害送礼者的感情,即使送的礼物不合你意,也应有礼貌的加以感谢!

    二、回赠礼物

    赠送,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成功的赠送行为,能够恰到好处地向受赠者表达自己友好、敬重或其他某种特殊的情感,并因此让受赠者产生深刻的印象。而怎样回赠礼物,同样很有学问。它体现你的修养、友尚以及尊重。

    曾有这样一个关于邻里之间送礼与回赠的故事:

    为表示友好,王家用小碗给周家送了一碗饺子;为了还礼,没过几天,周家用中碗给王家送了一碗饺子;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王家过几天给周家用大碗送了一碗饺子;周家一看急了,不能失礼呀,于是用盛汤的瓷盆给王家送了一盆饺子;王家一看,嘿!不能让人小瞧了!赶紧做了一锅饺子给周家送去……

    我们知道,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收到馈赠的礼物后,收礼人一般要回赠,从而加强联系,增进友谊。但回赠礼物时,一定要把握分寸、把握时机,千万不能因送礼、还礼而受累。

    下面介绍一些回赠礼品的礼节:

    1.注意回赠礼品的时间。回赠礼品时,要注意时间间隔的把握。因为如果你还礼的时间过早的话,就会让人有种“等价交换”的还债的感觉,甚至让对方觉得你是要和他划清界限。如果拖延的时间太长,等事情已经完全冷淡了再还礼,就没有了礼尚往来的感觉,如果对方比较敏感的话,可能还会再对你进行还礼,如果你再等到事情冷淡了再还礼就显得过于失礼,但是马上还礼也显得不好,总之,不把握合适的时间,一切都会让你置身于被动之中。例如,在节日庆典时,可以在客人走时立即回赠,在生日婚庆、晋级升迁等时候接受的礼物,应在对方有类似的情形或适当时候再回赠。

    2.注意回赠礼品的形式。回赠礼品的形式得体,双方皆大欢喜,若回赠礼品的形式出现问题那么可能回赠还不如不回赠。所谓的回赠礼品的形式包括了回赠礼品的礼品类型、回赠礼品的礼品价格、回赠礼品的场合等,把这些问题处理好才能够漂亮地完成回赠礼品的任务。

    回赠的礼物切忌重复,一般要价值相当,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但也不必每礼必回。每接受他人的馈赠,应留心记住礼物的内容,回赠时以选择类似的物品为宜。因为一般人在选择礼物时,无意之间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礼物,因此,回赠对方时,不妨参考一下对方馈赠的礼物,较易赢得对方的喜悦。

    拒绝收礼的方法

    年底正是送礼旺季,通常是各阶层“礼尚往来”的高峰时期,原本心情很好的李小姐却有了一个很大的烦恼:“我最近就在发愁怎么拒收人家礼物又不让人觉得被‘侮辱’,收了不妥当的礼物不如不收。而有些人的礼物很烫手,最好不收,但又不知道如何拒绝……”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家送礼可是自己不能收,那么该怎么办呢?作家贾平凹说:“每个人都应有接纳与宽容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拒绝,就是不接受。虽然接受礼物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某些不宜接受的礼物是必须拒绝的。既然是对别人意愿或行为的一种间接的否定,那么就应该考虑不要把话说绝,给别人以台阶下。古人在拒绝收礼这方面给我们作出了良好的楷模。

    北宋大臣吕蒙正,中过状元,三任宰相,以正直敢言、清正廉明着称,官僚士绅都知道他厉害,无人敢向他行贿送礼捞好处。朝里有个官儿“偏不信邪”,琢磨了三天三夜,终于琢磨出一个“锦囊妙计”。原来他家有件秘不示人的传家宝——一面青铜古镜,不知出自哪朝哪代哪位巧匠之手,浑圆天成,钮座联珠,铭文重圈,镜面幽光熠熠。铜镜本为古人照脸之具,可这面古镜据说竟能照清二百里远近景物。他想献镜给吕,凭宰相一言九鼎,自己必能平步青云。但若直接送上,又必定碰一鼻子灰甚至碰得鼻青脸肿,必须采取迂回战术,施计巧献,让吕相爷乖乖受贿而不知是贿,一切自然妥贴,天衣无缝。

    于是,他到吕蒙正弟弟吕蒙休家,让蒙休鉴定古镜。蒙休连夸:“宝镜宝镜,日月生辉,明鉴天地!”他一看有门儿,心中大喜,却装作不经意似的说:“明鉴天地,满朝文武只有令兄大人配得上享用!小弟我人微福薄,留着它早晚要惹祸,神偷惯盗把它弄去不说,还可能杀人灭口哩!侯门似海,相府森严,只有那里才最安全,宝镜万无一失,小弟我也跟着平安无事,高枕无忧了。”吕蒙休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却不敢代收代转古镜,大摇其头说:“绝对不行!我哥那脾气谁不知道?”那人笑道:“令兄是古器物鉴赏专家,您带古镜去让他鉴定一下,这不难办吧?只要他老人家微露爱意,您不就可以说话了吗?反正我也不是送礼,不过是为了保住古代文物罢了。”蒙休只好答应,却不敢持镜见哥哥,便对那人说:“宝镜您先拿回去,我去试探试探再说。”

    吕蒙休见了哥哥,说了一大堆“引言”,才引到古镜上,末了说:“哥给鉴定后就留下照脸用吧!”吕蒙正哈哈大笑道:“老二呀,你看哥这张老脸,不是也只有碟子大小吗?干吗要用能照方圆二百里的天大镜子呀!”在场的人全都笑得前仰后合。

    这事传开后,人人叹服,连那位“偏不信邪”欲行巧贿者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想不到自己三天三夜好歹琢磨出来的锦囊妙计,被铁面宰相一句笑谈轻轻一碰,顷刻间化为乌有,反成了朝里朝外大小官员饭后茶余的笑料!他自惭形秽,对人说:“我现在才知道人世间终究是邪不压……”

    看来,拒礼收礼不仅是一种技巧,而且还是的一种艺术。中国有句古话:“官不打送礼的”,说的是在送礼人面前,再严厉的官也不好意思板下脸来训人。面对送礼人,不受礼受贿是一个刚性原则,但如何拒礼拒贿却是一种艺术。所以,拒绝收礼也要注意分寸,讲究礼仪。

    1.婉言相告。受赠人应该采用委婉的、不失礼貌的语言,向赠送者暗示自己难以接受对方的礼品。比如,当对方向自己赠送手机时,可告知:“我已经有一台了,谢谢。”当一位男士送舞票给一位小姐,而对方打算回绝时,可以这么说:“今晚我男朋友也要请我跳舞,而且我们已经有约在先了。”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人,官至鲁国宰相,因为廉政,不受人鱼而被流传后世。有一次,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

    2.直言缘由法,也就是直截了当而又所言不虚地向赠送者说明自己之所以难以接受礼品的原因。在公务交往中拒绝礼品时,此法尤其适用。比如,拒绝别人所赠的大额现金时,可以讲:“我们有规定,接受现金馈赠一律按受贿处理。”如果是比较贵重的礼品,可以说:“按照有关规定,您送我的这件东西必须登记上缴,您还是别破费了,事情能办我会尽力的。”

    东汉杨震拒绝收礼的故事发人深省。

    一天,杨震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为报杨震举荐之恩,于夜晚独自一人赶到杨震下榻的驿馆,拿出10斤黄金,献给杨震。杨震十分生气地说:“我是了解你的,你为什么一点不了解我?”王密以为杨震怕人知道而不肯接受,便说:“晚上没人知道。”杨震气愤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有人知?”

    3.援引案例,借以示人。很多人送礼时,总是借亲情、友情、老乡感情等理由进行掩盖,往往也令人防不胜防。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头脑冷静,态度鲜明地予以拒绝。对方既然谈感情,那么不妨举一些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来作为“挡箭牌”:“最近我们系统发生过这样的案子……他们为此丢了位子,既然你为我好,就应该为我考虑,不要让我为难。”

    4.薄受厚馈,宛然相拒。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碰到送礼人是亲朋好友的情况,不收,他们会埋怨你不讲情面,甚至可能会结下怨仇,收下吧,又违反工作纪律和法律。遇到这种“两难”局面,你可以先收下礼品,然后再回赠他更贵的礼物。这样一来,既不得罪他,又让他明白送礼也是白搭,反而要让受礼人多贴出东西。如此一来他送礼的意图就难以实现。

    南北朝梁武帝时的清官郭祖深为官清廉节俭,有一次一个老妪送他一个未熟的青瓜,他再三推辞不下,只好收下,立即教家人送了一匹布过去。无独有偶,宋代有位叫刘温叟的官员,有一次家乡亲戚为求其办事送给他一车粮草,他回赠了一件价值高昂的衣服,送礼人感觉十分惭愧,于是就把粮草带回去了。

    5.事后归还法。有时,拒绝他人所送的礼品,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往往会使受赠者有口难张,使赠送者尴尬异常。遇到这种情况,可采用事后退还法加以处理。但是一定要注意别破坏包装,如果其中包括一些易坏的食品,就别往回送了,或者给人家买点新鲜的送回去,或者以价值相当的礼物回赠给人家。但要注意的是,事后归还应该在当天把礼物送回去,不要拖得太久。

    三国时期的华歆在孙权手下时,名声很大,曹操知道后,便请皇帝下诏招华歆进京。华歆起程的时候,亲朋好友千余人前来相送,赠送了他几百两黄金和礼物。华歆不想接受这些礼物,但他想如果当面谢绝肯定会使朋友们扫兴,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于是他便暂时来者不拒,将礼物统统收下来。并在所收的礼物上偷偷记下送礼人的名字,以备原物奉还。

    华歆设宴款待众多朋友,酒宴即将结束的时候,华歆站起来对朋友们说:“我本来不想拒绝各位的好意,却没想到收到这么多的礼物。但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想我单车远行,有这么多贵重之物在身,诸位想想我是否有点太危险了呢?”

    朋友们听出了华歆的意思,知道他不想收受礼物,又不好明说,使大家都没面子,他们内心里对华歆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便各自取回了自己的东西。

    假使华歆当面谢绝朋友们的馈赠,试想千余人,不知道要推却到什么时候,也不知要费多少口舌,搞得大家都很扫兴,使大家都非常尴尬。而华歆却只说了几句话便退还了众人的礼物,又没有伤害大家的感情,还赢得了众人的叹服,真可谓一箭三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