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位于二楼的书店,奇怪在人们印象中还算不错,近日,突然宣布“执笠”了。
晚上十时许,老板和老板娘关起门,整理着堆满图书的信道,不断叹气、情绪沮丧地闲聊。年轻的老板说:“只怪我们人缘太好……”老板娘惊愕地望着他:“怎么?人缘好反而倒闭么?这十足是谬论嘛。”
“算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老板道,“人缘好,我们朋友多,心软,送的书比卖的还多!”
“谁叫你送!”老板娘没有好声气的。
“他们摸了半天,喜欢得不得了,又不肯掏出钱来,还不是巴望你送?”
老板娘听了也气起来了:“嗯,仿佛书就不是商品,一本书不需要成本似的。要拿就拿,要讨就讨,从来不客气。特别是我们出版社出的那些——有些人根本当你是不必花钱的东西,顺手牵羊,不是说‘我喜欢这本’,就是说‘我要这本,给我这一本好吗?’
“你知道就好了!”老板接着又说,“有时相熟了更不客气,要求你打折,打得越低越好,恨不能有一折两折的折扣——书业这么难了,他们仍在压价。最恼火的是走的时候顺手牵羊,不必开发票。”
“什么爱书人、读书人?”老板娘摇摇头,“如果连一本书都舍不得买,算什么读书人?”
两公婆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发牢骚。
忽然老板又说:“严格说来,书当然不是纯商品,它还载着意识哩一属于文化商品,难怪有人堂堂正正不付钱——不像走进电器行,一副耳机也不会白送!”
“你这是怪论。”老板娘摇摇头。
“正是这怪论导致我们今天要关门。我统计了一下,这半年送人的书比卖出去的还多呢!”
老板娘情绪愈发沮丧:“事到如今,我也认命了。这辈子我有两次嫁人的大失败,一次,是嫁给了你这文化人,第二次,又随你嫁给了这些书。如果当初我明智,不考虑你,我过的日子哪会像今天这般清苦!”见老婆竟伤心流泪,老公有点儿慌了,安慰她道:“我们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不必急。天下的人不是都那么衰的。如今市道清淡,岂独书市难做?”……
第二天清晨十时半,他们继续整理,书店大门紧闭。这时忽听到急促的敲门声。老板开了门,一个中年男人拿了张书单进来,单上有三十本之多。老板费了一番功夫一一替他找出来,笑说:“不必付钱了,拿去吧!”中年人大吃一惊:“这怎么可以?都这样的话,你们还不破产?”“那就打五折吧!”“不行,我要原价买,一分钱的折扣我都不要。书业这么难做——我原价买三十本,算不了什么支持……”
中年人走后,老板对妻子说:“关了门之后,我们重新来过吧!”妻睁了眼问:“做什么生意?”老板说:“开书店。”妻苦笑中,老公又道:“真正的读书人原来还没死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