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报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201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情况

    2011年,沿海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83亿元,占全省比重5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93亿元,增长30.9%,占全省比重45.9%;实际利用外资161亿美元,增长21.7%,占全省比重6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81亿元,增长30.9%,占全省比重44.7%。

    (一)政策洼地效果显现,重点园区实现加速发展

    几年来,在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沿海重点园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指引下,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发展势头迅猛。42个重点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86.3亿元,占全省比重2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57.7亿元,占全省比重36.5%,增长43.9%;实际利用外资118.1亿美元,占全省比重48.7%,增长1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1.1亿元,占全省比重14.4%,增长41.3%。入区项目6288个,总投资8632.1亿元,增长32.3%;实现销售收入13955.5亿元,增长43.2%。

    (二)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区域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展开,基础设施支撑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交通方面:哈大客运专线线路工程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全线联调联试和场站建设,丹东至海城、皮口至炮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营口港鲅鱼圈港区30万吨级矿石码头、营口鲅鱼圈港区25万吨和锦州港15万吨级航道工程等港口项目以及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此外,沈丹、盘营、丹大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进展顺利。能源方面:沿海经济带区域内能源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电力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国华绥中发电厂二期、大连甘井子热电等项目已建成投产;红沿河核电站一期、丹东金山热电“上大压小”、国电大连开发区热电“上大压小”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中石油大连进口液化天然气利用项目接收站工程已基本完工。水利方面: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一步工程实现通水目标;大连市大伙房水库输水应急入连工程、丹东市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锦州市锦凌水库工程、葫芦岛市青山水库工程等枢纽及水资源配置工程主体建设较快推进;丹东市鸭绿江治理、锦州市大凌河治理、锦州市和葫芦岛市海堤建设等江河治理及海防堤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园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按照省委、省政府把沿海经济带作为增量调结构重点区域的战略部署,沿海经济带以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取得丰硕成果。2011年,新开工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00个,总投资3393亿元,其中投资500亿元的香港世茂嘉年华项目、投资200亿元的江苏恒力石化长兴岛项目、投资160亿元的台湾长春石化基地项目、投资115亿元的辽宁宝来石化工业园项目、投资110亿元的营口北海新区钱塘潮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100亿元的香港新东北电气集团输变电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四)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目前,沿海经济带初步形成了以大连数控机床、大连船舶、长兴岛石化、丹东仪器仪表、锦州光伏、营口钢铁及深加工、盘锦石油装备、绥中数字产业等一批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大连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大连星海湾金融商务集聚区、大连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丹东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锦州辽西小商品古玩商贸流通集聚区、营口鲅鱼圈海滨温泉旅游集聚区、营口营东新城现代物流集聚区、营口渤海科技城科技服务集聚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发展势头良好。

    二、2012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工作安排

    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和省政府的工作安排,2012年,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编制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指导沿海经济带科学开发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编制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针对全省岸线资源保护和利用活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按照保护与利用岸线资源并重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划定岸线功能区,集约使用岸线资源,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根据岸线资源承载力布局沿海产业,做到保护和利用岸线资源并举。

    (二)着力推进港区、园区和城区一体化建设,加快沿海经济带城市化进程

    落实党代会精神,在不断加强港口建设、壮大临港产业园区实力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对城市功能的需求,推进港区、园区和城区一体化发展;对于没有港口的重点园区,推进园区产业与城市新区建设联动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三区一体化建设的建议。改造和完善一批沿海县城,努力形成一批3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建设一批沿海新城和城市新区。

    (三)完善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组织沿海六市制定或完善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做好重点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评审工作,按照“三区一体化”的发展原则,指导园区实事求是地确定园区的产业区面积和起步区面积;明确园区的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引导园区产业集群式发展;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推行管委会和大部制。

    (四)以产业贴息政策为引导,推进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把沿海经济带作为增量调结构的重点区域,着力建设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先导区的要求,加快确定和培育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每个重点园区至少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继续做好重点园区产业项目贴息工作,把贴息作为促进沿海经济带产业升级的手段之一,不断提升入区项目技术含量,加快高端产业向沿海集聚。

    (五)继续完善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园区发展基础

    根据对2011年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的清算的结果,考虑清算回的资金额度,修改完善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新管理办法继续做好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为园区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六)完善重点园区考核体系,营造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结合对2011年重点园区的考核情况,进一步完善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考核办法。在2011年成功组织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拉练活动的基础上,2012年举办重点园区开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再次在各重点园区中掀起学经验、找差距、比学赶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开发建设热潮。

    (七)做好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工作,树立辽宁沿海经济带大开发大开放的良好形象

    组织重点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对外对内主题招商活动,促进园区产业集聚,不断提高产业丰厚度。开通辽宁沿海经济带网站,并与东北新闻网等省内主流媒体网站相链接,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大力宣传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成就和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吸引国内外投资商来辽宁沿海投资创业,吸引国内外人才到辽宁沿海创业发展。

    (八)加强各市沿海办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系统内人员新、业务新的情况,加强系统内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组织各市沿海办和园区进行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培训,开展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强经验交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促进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