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巴和西藏的啤酒-看门老头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黎美剑

    县政府大院来了个农村老头儿看门,人们都叫他老刘或刘老头儿。

    老刘六十多岁,为人十分随和,进出大院的人他都主动打招呼,不时还为院内的人传个信儿、扛个东西,甚至还经常帮单身汉们带点儿菜。

    老刘很健谈,据说他妻子早逝,有个大学毕业的儿子,还很有出息呢。

    老刘的工作室与县信访办相邻,大约20平方米,被一分为二,里间是简陋的卧室,外面一间靠窗摆了一张旧办公桌,另外三面摆满了从保管室翻出来的旧沙发和藤椅。他说,到隔壁信访办的人特别多,多摆点椅子,可以让那些上访的人有个地方坐一坐,夏天吹吹风扇,冬天烤烤火。

    院内不少人都讨厌上访人员,恨不能远远避开。可老刘认为,这些人上访,说明还相信政府,一旦有了问题不找政府了,自己去解决,甚至找黑社会,那我们国家就危险了。凭着他的诚心和上访者对他的信赖,老刘每年都要说服几十个上访者。信访办主任曾带着副主任登门向他致谢呢。

    老刘也引起了县长的关注。县长是省上下派来的,隔三差五就去老刘那儿看看,除问寒问暖外,也听老刘讲一些他认为重要的事情。

    关于老刘与县长的关系,有很多种说法。一种版本是县长与老刘是亲戚,至少是“家门”,都姓刘,但这种说法很多人不接受;第二种说法是县长亲民爱民,喜欢老刘老实本分;最多的说法是第三种,说老刘在“八·一五”事件中帮了县长的大忙。

    老刘刚到县政府大院那年的8月15日,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小伙子爬上了县政府顶楼要跳楼,原因是他嫌自己的门面被拆迁时给的补偿少了,上访几次未果,便想寻短见。

    当时县政府大院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警察忙个不停。无论怎么劝说,小伙子就是不听,只是要县长立即答应他的要求。

    这时,老刘挤出人群,大声对小伙子说:“年轻人,我想和你说几句话,行吗?”

    小伙子在上访期间认识了老刘。他想了一下,居然同意了。老刘便上到房顶。

    老刘问:“你在临死前,最想哪个人?”

    “老爸。”小伙子说,又说他12岁就死了妈,老爸把他养大。

    “那你知道你老爸心中最大的愿望吗?”

    小伙子不做声。

    “我作为你爸的同龄人,我知道他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儿子能够平平安安!我也有个儿子,他的妈也早死了,也是我把他养大的,读了4年大学。但我并不需要他挣多少钱,当多大官。我最希望他能平安健康,能天天见到他,他是我活着的希望。小伙子,只要有人,钱早晚都能挣回来,但没有了你,你爸靠谁呀?”

    20分钟过后,老刘扶着泪流满面的小伙子下楼了。

    在场的人都看见,县长流泪了。

    5年后换届,县长被提拔为副市长。副市长每次到县里检查工作,总会去老刘那儿坐一坐聊一聊。

    一天,老刘突然中风去世。县政府办公室好不容易才联系上老刘老家的村干部,请他们通知老刘的儿子。政府大院的人得知老刘的死讯后,纷纷赶到殡仪馆,帮忙处理丧事。在该县历史上,这么多人为一个守门老头儿办丧事,还是第一次。

    晚上,市里来车了。人们看见那个他们过去的县长、现在的副市长,泪流满面地奔下轿车,在老刘遗体前长跪不起,很长时间才撕心裂肺地喊出一声:“爸!”

    后来,人们读了副市长的散文《怀念父亲》,才知道老刘当了31年村党支部书记,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妻子死后,他一手拉扯大儿子。儿子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工作,后来当了处长,多次要接老刘去省城生活,老刘都拒绝了,他说他离不开这块土地。后来,儿子回家乡当县长。老刘认为当县长是事关几十万人民的大事,不可马虎,便提出要去县政府大院当看门人。他揽这活儿有两个理由:一是看住儿子不变质;二是老了,想常常见着儿子。儿子无奈,只好答应,但条件是:不能公开父子关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