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工作不如改变自己-别让抱怨害了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爱抱怨的人往往都是抱持着一种极其消极的工作态度,这对工作百害而无一利。这种愤世嫉俗的心态,只会让你消极倦怠,不思进取。因此,从这一刻开始,首先坚决打消抱怨的这种方式,然后再主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终有一天“怀才可遇”。

    你是真才,还是自以为有才(找到关键走出怀才不遇的阴影)

    怀才不遇有两种,一种是真才,只是客观原因制约了他的表现;一种是自以为有才,而抱怨怀才不遇。很多人看人很准,但惟独看不清楚自己。由于个人情感、主观情绪,人们在认识自己时往往会把自己弄得晕头转向。认识自己,也许真的很难做的。

    那么,认识自己,从而提高自己、改造自己,真的这么难如登天吗?

    未必。其实更多时候,人们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中,高估往往多于低估。这就是所谓的自大、自恋。

    在一些自认怀才不遇者的眼中,自己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所缺少的只是机遇和被提拔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但事实往往不会因他们的自我认识而妥协。于是,职场失意成了他们的一个重要打击。而又因为他们往往是内心很自我的人,于是他们受不了这种打击,所以一蹶不振,天天抱着怀才不遇仰天长叹。

    那么,你想改变怀才不遇的境况吗?请先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吧。抛去高估自己的想法吧,让自己尽量不那么自信,反思一下自己,甚至于让自己变得稍微的“自卑”一些。在职场中,你要想获得肯定,得到提升的机会,你需要认识自己的哪些方面呢?

    一、探寻你的竞争力和业务水平

    关上门在家里说自己很有才,肯定是一个自大狂。仔细想想,你在自己的工作中,成绩如何?在同事和同行业中,自己的工作做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再试着问问自己,自己还有提升水平的可能吗?如果有,请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二、让自己不可替代

    有时候,在一些行业,哪怕你兢兢业业,你的成绩最多也就是及格的水平。因为在很多行业中,人们的水平是以一个标准来衡量的。

    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考虑,自己是否有其它的过人之处。比如协作能力、统领班组和团队的能力。一定要让所有人觉得,你在这个位置上是不可或缺的,是无法替代的。

    三、探寻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更多时候,才能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业务水平,而是一个人在这个岗位上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体现。有广泛的人际关系,有属于自己的人脉关系网,有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圈子,这本身就是才能的一部分。不要一味地孤芳自赏,数一数,自己有多少人脉关系,有多少朋友圈子,这些朋友能在哪方面给予你帮助,而你,又能在哪方面给予人家帮助呢?

    四、明确你的奋斗目标

    尽管,你现在并不得志,只要你从现在开始振作起来,不再一味地埋怨,重新确立你的奋斗目标,并能为之艰苦不懈地努力。那么,一切都不算晚。

    怀才不遇者们在抱怨的时候,肯定已经进入了人生低谷。然而,每个人都会有低谷区,只要你不惧怕它,不消极和自暴自弃。你同样可以走出低谷攀上高峰。

    抱怨者存在受害心理(职场不相信眼泪,把握四原则做好自己)

    许多身在职场的人心中都非常苦闷,他们往往丧失了许多自我时间,但工作却没有做好。

    其实,在职场中根本没有所谓的“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因为职场不相信辛劳的失败,只有胜利者才会在职场中获得尊重。

    一、绝对公道永远不存在

    职场并不相信眼泪。在许多人委屈的泪水中,往往执拗的以“公道不公道”来评价职场现象。其实,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

    许多人都有一种受害者心理,其实,你认为不公道的事情,其他人也许认为很正常。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而职场的公共道德是什么?就是更好、更恰当的把事情做好,赚到利润。

    二、不是领导不用你,而是他不敢用你

    许多人都认为自己能力很好,却得不到重视,但却没有仔细思考过,你的老板为何不重视你?一个企业的发展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集体,一个人的能力再高也无法替代集体。所以,不是因为老板不公道,而是有时候因为你的性格缺点造成老板不敢用你。

    老板在创业的时候,许多都是身家性命都押在了上面。他是从自身、全局去考虑问题,因此,冲突在所难免。因此不要随意向老板抱怨你的问题,做之前要想清楚。

    由此,暂时在职场中失败的人不要伤心,那样于事无补,除非你自己创业。但是,有趣的事情仍然会发生,曾经觉得怀才不遇的人仍然会按照其曾经鄙视的方式去创业,进行创业中的管理。从而,被其他人视作“不公道”的代表。由此,怀才不遇者不妨考虑公道不公道这个问题的时候,多用自己的心去体味一下管理者、老板的想法。

    三、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毕竟社会上只会有少部分人会去创业,大多数人还要给人家打工生存。即使创业,也要先从打工起步。打工就是为了积累经验、结交人脉、实验能力,如果你打工的时候都不能帮助老板赚钱,那么你在自己创业的时候怎么可能赚到钱呢?既然无论如何都要先打工,现在职场中生活。那么,就需要心平气和的看待它的职场规律。

    职场中,没有苦劳只要功劳。如果不能使之变成实实在在的利润,那么企业就会失败,所有人都会失业。放上全部身家的老板们也会一无所有。因此,对于企业和老板来说功劳是最主要的。没有功劳的苦劳等于零。

    在职场中,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公平。公平、民主、自由在现代社会是一种共识,然而,真正的、绝对的公平、民主不要说在社会,就是在企业也绝对不会出现。从人性角度考虑,人无制衡就会肆意妄为,正如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样是真理。所以,不要妄想每件事情都会被公平的对待。

    四、在职场中,职业道德第一

    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呢?职业道德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对企业和企业的所有者负责,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

    如果不能把握好上述四项原则问题,那么,就不能正确的在职场生存下去。要想在职场上体现自己的价值,首先必须自强,而不是自卑。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出现失落感,这算不了什么。不仅是你,就是你鄙视过的人、你的老板都曾经有过失落感。人家成功的原因就是在失落感出现后,能够走出这种单纯、幻想。

    抱怨者总是错失机会(别让思想禁锢你追求机会的脚步)

    抱怨者之所以发出各类感慨,其原因就是本该自己先伸手的领域、职位让别人去做了,而做的人往往被抱怨者认为不如自己。仔细想想,这些都是别人的错吗?追根究底,问题还是在抱怨者的身上。

    一、浮躁导致老板没来得及重用你

    有时候,用一个人是需要全方位考虑的。即使你很优秀,还要考虑其他同事,特别是老同事的想法。在委任你之前,他可能需要做许多工作。所以,不要马上认为老板没有识人之才,也不要马上就抱怨,如此,我们才不会错失机会。

    二、悲观思想会成为你升迁的绊脚石

    有些抱怨者因为看到了社会与学校的差距,产生了一种悲观心理。适当的“围城心态”并不会阻碍工作,但是如果严重了就会造成工作时萎靡不振。我们不妨把外部眼光移到内部:从自我内心去思考,先努力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工作一段时间后,真正地融入到企业中,你就会发现以前看到的丑中也蕴含着一种美。

    如果工作一定时间后仍然不能融入,这时再不妨考虑换一个环境。这样,才能不丢失机会。这个一定时间,一般来说最好应该在两年。如果时间太短,就很容易造成错失机会。

    三、太自负而导致错失机会

    其实,有些抱怨怀才不遇的人,并不是真的怀才不遇,而是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心态导致了他们错失机会,甚至逃避困难和问题,致使与那些有着相同境遇的人拉开巨大的差距。所以说,真正让你怀才不遇的人就是你自己。任何一个团体都不可能容忍人际关系太差的人存在。即使你做过的贡献再大、能力再高也不可以。

    四、做事不主动,最容易错失机会

    很多抱怨者,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任由发展机遇在身边擦身而过,并不是因为他们看到机会而熟视无睹,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主动去争取机会。

    往往,一个人发展的机遇出现的时候,并不是以它的本来面目出现的,而是藏身于各式各样的事务和状况中。善于把握机遇的人,肯定也是一个善于争取机会的人。因为他知道,只有主动地做事,主动地开展工作,才有可能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找到机遇,并利用它。而一个从不争取机会主动做事的人,他的所有才干、能力、才华、技术都将等于零。

    诚然,在工作中,不能作出越轨的事情。但是,一味地循规蹈矩,只做老板交代的事,不去想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去想工作如何改进、是否需要提出另外的工作去补充,那只能是工作的机械手。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无论多久,也不会有发展良机砸到你的头上。

    抱怨的人适应能力差(别让环境来适应你)

    很多抱怨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奇差无比。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只有外部环境符合他的行为习惯才能让他停止抱怨。

    但事实是没有完美无缺的社会环境,更没有完美无缺的职场环境。能否适应职业环境,是否能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保证自己能有发挥才能的机会,这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中是否成功。同样,一个人在执业环境中适应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他在这个环境中的位置。

    对于一个有才能的职业人,他的职场环境,大致由工作事务本身、与单位上司的关系、与团队下属的关系、与平级同事的关系、与客户的关系、与公司制度的适应程度这6个方面构成。善于适应环境并且有所发展的人会在任何环境下处理好这6方面的关系,而适应能力差的人却恰恰相反,其中不乏那些怀才不遇的人。

    一、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老本行

    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不一样,但无论是从事业务技术工作,还是从事管理型工作。如果你对某一职业有所了解,你会发现,哪怕是相同的职业,也会因单位不同而相差甚远。

    二、为何在新上司那里失宠

    在职场中,对每一个人的工作绩效起到最直接作用的莫过于自己的上司了。大多数环节性的职位,说穿了无非是帮助上司完成他上司交给他的任务的人。于是,你工作成绩的好坏,除了最客观的数字成绩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上司。如果你的上司觉得你有能力,他会给你发挥的机会。但往往换了领导就会有失宠的现象存在。

    因为你在过去的环境中有能力,老上司知道,但新上司不知道。而你呢,对新上司的性格、工作风格也不了解。聪明的人,在经历短暂的失宠后,会尽力与新的上级进行磨合,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沟通好新上司的工作需求,从而开始新的良性合作。

    三、不能与其他员工默契相处

    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学会在任何一个工作环境中,为自己创造和谐、良好的环境氛围。

    在与你同级别的同事当中,你有所接触的人,可能有的与你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有的与你仅仅是工作上的衔接关系,你要学会恰如其分地与同事相处。

    有些人在一个职场环境中如鱼得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到了新的环境中就怀才不遇了。其实,很多人都缺乏与单位中其他人员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有的在一个环境中成为骨干,是因为那个环境中他与其他员工相处默契,而换个环境,他的能力就发挥不出来了。

    四、不能重新组建客户圈子

    很多从事外部业务关系工作的人,他们在原来的工作环境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基本上是由于多年来发展的良好外界业务关系。由于有固定的客户群和业务圈子,所以他的工作能顺利的开展。但有些人却忽略了这个因素,固执地认为他的业绩全是靠自己的才能打拼出来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这种人最容易产生怀才不遇的想法。

    验证自己是否有开拓业务的能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如果能适应新环境,并且还能重新打拼出一片天地,那才是真才能。

    五、依恋旧制度的心理

    很多人向往随遇而安的状态,其实随遇而安的本质就是能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大部分人却表现出对一种固定环境的强烈依赖性。对于职场中的抱怨者,往往是对过去的日子念念不忘,但更多的是对曾经制度的依恋。

    由于这种心理,他们不愿意去思考自己如何改变处事态度,积极地适应新环境,而是抱怨制度的不合理。由此,抱怨者与其嗟叹自己生不逢时,还不如加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抱怨者自我推销能力差

    人在社会上生活、工作就是做人做事的过程,对于人和事总会从陌生到熟悉。而陌生到熟悉之间除了时间的消磨外,就要靠自我推销。

    找工作面试的时候是一种推销,向老板、管理者毛遂自荐担当某件事情的重任是一种推销,销售是一种推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抱怨者往往因为各种原因缺乏自我推销的能力。但无论原因是什么都必须克服它,否则终将一事无成。自我推销能力强的人,在人们面前会有如下好处。没有这种能力的人,人们就会得出相反的判断。它有什么好处呢?

    一、勇于推销,可以让你找到伯乐,成就理想

    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千里马只有以最好的状态示人才能引起伯乐的注意,而不是满足于现状不愿做出改变。因此,为了让伯乐注意到你,你就应该吸引他的目光。

    二、善于推销是自信的表现

    善于推销的人在别人眼中是自信的人,为何自信?那是人家有能力。如果没有能力,谁敢于表现自信?在众多人眼中。敢于自信的人必然会有些能力,因此,善于推销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重视。

    抱怨者总是坐等他人帮助(伯乐难求,朋友可遇)

    抱怨怀才不遇的人总希望出现伯乐。但是,伯乐却不会无缘无故的去找你。那么抱怨者怎么去吸引伯乐呢?

    伯乐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相反日常工作中他人的帮助、支持却是一件必须的事情。因为公司是由不同的岗位组成,你所在的岗位再重要也需要他人的支持。因此,为了干好工作,必须要获得他人的支持。

    那么应该如何获得他人支持呢?同样不能坐等,应该主动的去迎合他们,让他们来支持我们。由此,我们不妨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1.工作中尽可能的考虑他人的工作

    在工作中不要以自己的工作干得好为核心,而要把上下环节的工作、其他人的工作也考虑进去。这样人家因为你的有意识地照顾,就会对你抱有好感。特别是你的工作不是你一个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2.尽可能的获得上级的支持

    获得上级的支持与理解是能否成功、工作做好的关键因素之一。即使上级不同意你的见解,你也要尽力说服他。但需要在私下去解释,万不可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示出你的与众不同的高明。

    3.尽可能地要求他人给予帮助

    在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利用他人的能力去为自己解决问题。当然,不要任何事情都去求助别人,因为那样做会给人以偷懒的印象。应该将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向别人提出、请教,这样,不但人家会认为你工作认真,而且会觉得你很重视他人。

    4.尽可能地获得他人的好感

    工作中的同事、客户、上级等如果对你有了好感,许多错误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也往往会忽略不计,甚至会为你向他人解释。这不是一种庸俗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种人的本性。

    5.别人有异议时,一定要获得他人的理解

    对于如何做好工作,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这时,如果你一听到反对声就面红耳赤,这样只会让人觉得你不稳重。因此,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说服他人。如果不能说服他人,那么就只好用实际行动,用成功的现实去说话,从而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

    6.一定要让他人信任你的人品

    工作不仅仅看能力,还要看人品。比如,人家好不容易积累的客户,你却利用各种手段把客户抢走了。这就是职业道德有了问题。如果这种事情经常出现,那么,很显然你很快会成为公敌。因此,做事情一定要先让人觉得你的人品没问题。

    抱怨者处世没弹性(像流水般灵活融入世界)

    抱怨怀才不遇的人往往因为自我觉得高人一等,便不注意工作的方式,使得人们看起来没有弹性。但每个人的经验、性格、能力都不相同,你不能以你的情况去要求所有人都和你一样,在处世上更是如此。因此,所有人在职场上都应该像水那样,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唯一不要变的就是更好、更快的把工作做好。

    如何把工作做好就是你需要时刻把握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上其它的问题都可以进行上下浮动,由此,这就引申出了执著与变通的关系。

    1.做事要懂得难得糊涂的真谛

    对于许多事情不妨退一退,如此才能达到“海阔天空”的地步。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其它的问题该糊涂还是得糊涂。

    2.做事时不要把原则、规矩僵化

    抱怨者之所以处世没有弹性,就是因为把所谓的原则、规矩看得过重了。规矩在订立之初,其实就已经落后于实际情况了。因为人们只能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来定规矩。即使在定规矩时考虑到了日后的变化,也不一定就能适用。

    正因为规矩落后于实际发展,所以,才会阻碍事物的发展。由此,要改革、要创新,就必须不断打破规矩。墨守成规的方法在一定时刻内有效,并不能证明它是万世不变的法则。万世不变的法则只有一条:根据实际情况发展,进行具体规划。

    3.有自尊很好,但也要有弹性

    人要活得有自尊,但是过度的“自尊”就是自卑的表现。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很多事情是需要低头、绕个圈子去做的,这并算不得失去自尊。

    维护自尊确实是人的本能和天性。然而,维护自尊也要有个度,不能把所有放下身段的事情都当作放弃自尊。因此自尊的问题不要过于看重,一定要有一个弹性。

    勇敢摘掉抱怨者的帽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抱怨怀才不遇,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称谓,因为通过它人们会看到你的缺陷。人切不可主观,因为主观可能会让好事变成坏事。怀才不遇者经常抱怨的不公,其实就是主观思想在作祟。

    当我们带着抱怨、怨恨去认识外部环境、认识自己时,我们会偏执地被这种感觉所左右。当你认定自己是个怀才不遇的落魄才子的时候,请先等一等,试着自己和自己对话: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怀才不遇?有时候,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自己对自己的质问,我们不敢问自己,我们只敢于从外部寻找原因。

    实际上,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尤其是身处职场中的人,很多都有这种心理潜质。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才能受到了限制,自己的发展收到了阻碍,而这一切,都是客观原因和他人造成的!于是乎,抱怨不公,成了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从此现在开始,不管你是真有才,还是假有才,勇敢地摘掉你抱怨者的帽子吧。因为抱怨怀才不遇的想法是一种极其消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百害而无一利。那种愤世嫉俗的心态,喋喋不休的抱怨,只会让你消极倦怠,不思进取,困在自织的茧中,与好运绝缘。坚信自己,如果你有才,你就一定有摆脱困境、寻求机会的能力,因为那也是才能的一部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