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自我设限的狭隘心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狭隘的心理是阻碍人前进的障碍,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失败并不是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而是自我设限的心理已经注定了不能成功。自我设限的狭隘心理使一个人的心胸不宽广、使一个人的眼界不开阔,使一个人的目光短浅甚至还会使人产生严重的自恋情结,有这种心理的人很难与他人相处,而且容易伤害他人。

    这种人是天生的失败者,因为自我封闭和自我设限,他们陷入了精神上的贫瘠和恐慌中。

    放下固有的观点,开阔眼界

    一个人要学会看得长远,放下固有的观点,这样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当你看得不够长远时,就会出现消极情绪,同时会影响自己的言行举止。因此,避免狭隘的心理就要拓宽自己的眼界。

    寺庙里有个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秋天到了,寺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师父,红叶这么美丽,枫树为什么要放弃它们呢?”

    师父微微一笑,说:“因为冬天要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的叶子,只好舍去。这不是‘放弃’,而是‘放下’。”

    冬天来到了,小沙弥看到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倒扣在地面上。他又跑去问师父:“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

    师父笑笑说:“因为冬天冷,水冻结后会膨胀,会把水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下雪了,大雪积压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们合力把盆栽搬倒,让龙柏躺倒在地上。小和尚又不解了,他着急地询问:“龙柏好好的,为什么要弄倒?”

    师父教训道:“你没看到积雪把龙柏的枝叶都压弯了吗?再压就要断了。这不是‘放倒’,是‘放平’,为了保护它,先让它在地上休息休息,雪停以后再扶它起来。”

    由于天寒地冻,寺庙里的香油钱也少了。连小沙弥都紧张起来,他跑去请教师父怎么办。“少你吃,少你穿了吗?”师父瞪了一眼小沙弥,“数一数,柜子里还挂了多少衣服?柴房里还堆积了多少柴?仓房里还有多少土豆?别想没有的,想想还有的;苦日子总会过去的,春天总会到来的。你要‘放心’,把心安顿好。”

    春天很快到来了,大概是这个冬天的雪水特别多的缘故,春花烂漫更胜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盛况。这时师父却要出远门了,小沙弥追赶到山门前问道:“师父,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师父笑着对他挥挥手说:“你们能够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只看到坏的一面的人不会懂得放下和舍弃。只有把心胸放开阔,把眼界放长远才能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才能始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困难,不断提升、发展自己。

    不要自我设限,要有长远的目光

    很多人都处于忙碌的状态,却不清楚自己在忙些什么。因为眼界的狭隘限制了自我的发展和提升,因为目光不够长远,所以人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原地踏步。这无疑是最可怕的消耗。

    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只有初中学历,身体又十分单薄,因此他只能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城市里寻找一份要求比较低的体力活。他在一家保洁公司找了份工作,每天主要负责擦玻璃,公司管食宿,每月工资300元。

    对此,他很满足,干起活来很卖力。有人不解,问他:“你年纪这么小,为什么要出来受罪赚这点钱,为什么不在家上学?”他回答:“我家里穷,父亲瘫痪在床,母亲种地,家里没钱供我上学。我文化低,能够找到这份工作已经很满足了,况且每月还能给家里寄点钱呢!”

    就这样,他在这家保洁公司一直擦着玻璃,周围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有的甚至只做了三四天就因为薪水少、工作辛苦而辞职不干了,但是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整整过了5年,他已经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了,这座城市里的写字楼、宾馆、商场几乎他都去过多次。他工作还是一如既往地一丝不苟,很多顾客都认可他的成绩,他几乎成为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女孩很好奇地问他:“听说你在这里擦了5年的玻璃,每月仍旧只赚300元钱,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呢?”他笑笑回答:“会换的。”

    突然有一天,人们熟知的擦玻璃工消失了。几天后,一家快餐店开业了,老板就是擦了5年玻璃的小伙子。快餐很适合这个城市的快节奏,虽然餐饮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他的快餐店却很快打开了局面。当他的快餐店发展到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资产逾千万时,认识他的人无不为之感叹:“这位老板曾经擦了5年的玻璃!”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是如何由一名擦玻璃的打工者变成一家快餐店的大老板,又如何在众多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他只回答了一句:“因为我曾经擦了5年的玻璃,而且擦得很好。”擦了5年玻璃的他走遍了每个写字楼、宾馆、商场,结识了里面的人,5年里他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因为他看得更长远,有自己的目标,所以更出色。

    由一名默默无闻的擦玻璃工成长为一名大老板,由一个不知名的保洁公司到一家遍布城市角落的连锁快餐店,他的成长过程证明:每一步都是靠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如果当初他嫌弃每月仅仅300元的收入,也就不会有他如今千万的身价。他之所以安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正是因为他的眼光比别人更长远,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在前进。所以,提升自我的方法就是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

    阻碍前进的经验主义

    人们往往总是把好的方面往自己身上揽,把坏的因素往其他人身上推。因此,人们自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有时,人们总会在还没有尝试前已经自我暗示“我不行”,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有一天,几位动物学家在一起探讨一个问题:动物飞行的原理。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争议,他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凡是会飞的动物,它们的形体构造都是身躯轻巧、双翼修长的。

    正当这些动物学家宣布完这一结果时,一群大黄蜂招摇飞过。动物学家见此情景,面面相觑,一阵尴尬。

    为了探究黄蜂飞行的原理,动物学家抓了一只大黄蜂做成标本带了回去。他们向一位物理学家请教原因。物理学家对这只大黄蜂研究了半天,看着大黄蜂那肥胖、粗笨的身体和短小的翅膀,他困惑地摇了摇头,说:“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它应该是飞不起来的。”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不可能飞行的大黄蜂飞行呢?动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研究了一上午仍旧没有得出答案,他们相约一起出去吃饭。在席间,他们又谈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这时,一直站在旁边的服务生对各位科学家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大黄蜂必须飞起来,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这是什么答案?科学家听了服务生的话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地讲起了生物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长篇大论完后,服务生惊讶地说道:“幸亏大黄蜂和我一样,不懂什么流体力学和生物学,否则它可能从此再也不想,也不敢飞起来了。”

    在人的一生中,经验、学识、专业都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与工具,是走向成功的垫脚石。但是它们往往也让人自我设限,扼杀了人们思考的潜能,阻碍了人们的前进和提升。很多时候,许多事情并不是不可能做到,而是在还没有尝试之前,我们就已经选择了放弃。因为我们的思想总是被以往的经验所束缚,所以我们不敢创新、突破。《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无疑是要求我们不要自我限制,不要被经验主义所束缚,要勇敢地去尝试。

    学会发现问题的另一面

    很多人都执著于眼前的得失,不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常常让人做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当人们偏执地采取一种观点来分析、看待问题时,就会陷入一种误区,不能打开思路看问题。

    有一个国王非常善于治理国家,而且经常微服出巡了解民情。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一派繁荣。国王有一个很能干的丞相,他有什么重要的大事都会先请教这名丞相。

    突然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国王出巡的计划不得不改变。国王问丞相:“这场大雨下得好不好?”

    “好!大雨过后,街道清洁干净,空气清新。国王您可以享受到天晴后的美妙景物,又可以深入体察民情了。”国王听后很高兴,精神也很好。

    过了几天,国王要出巡时天气却变得非常炎热,国王还未出宫就已经汗流浃背了。他问丞相:“这样的天气出门好不好?”

    “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样的天气是少有的,国王趁机出巡将会更加了解老百姓在这种火热的天气下究竟在做些什么。”国王觉得丞相的话有道理,便高兴地出门了。

    国王和丞相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打猎。国王每次打猎都会只带这个丞相相伴,因为他怕别人扫了他的雅兴。但是有一次,国王在检查猎器时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鲜血直流。他赶忙包扎了伤口,询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这好不好?”

    “好,国王陛下。”国王听到丞相的回答非常生气,他觉得丞相是在幸灾乐祸,便下令将丞相关押了起来。国王走到关押在牢房里丞相面前,生气地问道:“现在你被关押在牢房里了,如何?好不好呢?”

    “好,国王陛下。”国王生气了。原本他以为丞相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就此作罢释放他,谁知道丞相如此执迷不悟。“既然你认为好,那就在这里多住几天吧。”国王悻悻地离开了。

    过了两天,国王打猎的欲望又来了。但丞相在牢房里,国王只好一个人出门打猎去了。平时都是由丞相带路,因为他比较熟悉地理环境,所以每次都能凯旋而归,而这次国王在森林里追逐了半天,仍旧没有任何收获。国王很不开心,骑马四处寻找猎物。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太阳下山了,国王也累了,忽然他发现自己迷路了。就这样,他在森林里到处瞎撞,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捕捉猎物的陷阱里。陷阱很深,国王几次想爬出来都失败了。他大喊大叫,直到一群杂乱的脚步声走近。国王很高兴,认为这次有救了。他朝上面大喊救命,上面的人把他救了上来,不过这时国王才发现这些人都是邻国食人部落的人。他们把国王带到了自己的部落里要吃掉他。

    国王被绑在一根木桩上,脚下堆积着一堆木柴,他们要点火烧烤国王。国王非常紧张,但是此时任何举动都是无效的,他只好等待奇迹的出现。仪式开始了,酋长指挥众人坐下,又命令一名巫师开始祭礼。当巫师清洗国王的手指时,巫师叹息了。众人都很惊奇,巫师说:“我们族只吃完整的动物,这种动物是不祥的。因为他的拇指不完整,我们不可以吃他。”酋长立刻去查看,果然发现国王的拇指少了一截,于是就放走了国王。

    劫后重生的国王非常激动,他马上赶回国都的牢房里。一见到丞相他就哭了起来:“现在我才知道为什么你说我的断指是好事了。我错怪你了。”国王哽咽地问:“但是我关了你10多天,你说好如何解释?”

    “陛下,如果你不把我关押在牢房里,我一定会随你去打猎。我们都会被食人族捕获,你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是我却必死无疑。因为我是完整的啊。”国王茅塞顿开,原来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是好、是坏都在于你自己怎么看。

    当我们陷入绝境的时候,我们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危机和灾难总会过去;当我们得到大的利益时,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骄傲和大意。只有全面地看问题才算有智慧,只有看问题透彻的人才能一路平坦,于危难处化险为夷。

    打破心灵枷锁,不要自我设限

    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布勃卡曾经创下了35次刷新撑杆跳的世界纪录,他所保持的两项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这使他享有“撑杆跳沙皇”的美誉,成为体坛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在参加“国家勋章”的授勋典礼上,记者们纷纷向他提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布勃卡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每次撑杆跳之前,我都会先让自己的意念‘跳’过横杆。”

    作为一名撑杆跳选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尽管布勃卡不断尝试新的高度,但是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为此苦恼、沮丧甚至怀疑过自己的能力。有一天,布勃卡来到了训练场,他无可奈何地对教练说:“我实在跳不过去了。”教练平静地问他:“你是怎么想的?”

    布勃卡如实地回答:“只要踏上起跳线,一看清楚那根高悬的横杆,我心里就很害怕。”

    教练看着他,突然厉声地呵斥道:“布勃卡,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先让你的意念从那根横杆上‘跳’过去!你跳一次看看。”

    教练的训斥让布勃卡如梦初醒,他按照教练的吩咐重新撑杆。这一次,他顺利地跃身跳了过去。教练欣慰地笑了,他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先将你的意念从标杆上‘跳’过去,你的身体就一定能跟着过去。”

    只有突破心灵障碍才能超越自己,如果自己的意念屈服了,那么就真的不行了。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经常提醒自己的箴言是:“我想赢,我一定能赢。”结果他真的赢了。这不是唯心主义,而是一种心理暗示,是自我激励。只有打破心灵的枷锁,才能有所突破,成功和失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就看你是否有勇气打开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