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帕金森定律的原理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二、帕金森定律在企业管理中的延伸
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帕金森对于一个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作了非常精彩的阐述:
作为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第一条路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第二条路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第三条路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会把自己的位置全权交给别人;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最终可能会把自己挤下台;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让两个水平比自己低的人当助手。
由于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减轻了他的负担,不会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所以这名官员从此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只能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这部分阐述是《帕金森定律》一书中的精华,也是帕金森定律的主要内容,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如果我们把帕金森定律延伸到企业管理中,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有些企业领导的管理方法和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是他们却一直占据着高位,既不辞职,也不请能干的助手帮助他,只喜欢用一些能力平庸的人去管理,而自己也不管企业的发展如何,最终导致企业内部人浮于事。
三、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帕金森对于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作了精彩的阐述,但机构膨胀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植物学家的任务不是去除杂草,他只要能够告诉我们,野草生长得有多么快,就万事大吉了。”这就是帕金森教授给我们的答案。
如果这是一个不治之症,社会岂不是将一天天衰败下去,企业岂不是要一天天萧条下去?
要寻找解决之道,首要的前提在于吃透这个定律。所谓定律,无非是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阐释,而规律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
那么,“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有哪些呢?
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占据一定的位置。这样的团体很多,大的来讲,各种行政部门;小的来讲,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
其次,寻找助手的领导者本身不具有权力的垄断性,对他而言,权力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事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轻易丧失。
第三,这位“领导者”对他的工作来说是不称职的,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项,就意味着“帕金森定律”会失灵。
可见,只有在一个权力非垄断的二流领导管理的团体中,“帕金森定律”才起作用。
那么,在一个没有管理职能的团体——比如兴趣小组之类,不存在“帕金森定律”描述的可怕顽症;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他不害怕别人攫取权力,也不会去找比他还平庸的人做助手;一个能够承担自己工作的人,也没有必要找一个助手。
四、解决帕金森定律的关键
那么“帕金森定律”的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权力的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产生了可怕的机构人员膨胀的帕金森现象。
恩格斯曾说过:“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欲就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
人作为社会性和动物性的复合体,因利而为,是很正常的行为。假设他的既有利益受到威胁,那么本能会告诉他,一定不能丧失这个既得利益。一个既得权力的拥有者,假如存在着权力危机,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权力,也不会轻易地给自己树立一个对手。因此,他会选择两个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助手,这种行为,无可谴责。
假设有一个私营企业主,公司的土地、产权全部属于企业主所有。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公司有些名气了),他现在越来越感到在管理上力不从心了。显然,此时需要有人来协助他,于是企业主向各种媒体发了征聘广告。
应征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位这样的人才:在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读完了MBA课程,而且有长达十年的管理经验(姑且不论他为何来这样企业的原因,假设就是自己愿意来这里效力),业绩良好,显然是十分理想的人选。
这个私营企业主会不会聘任他呢?
这个老板可能会飞快地想:公司的土地是我的,所有的产权都是我的,这就意味着这个人来我这里是“无产阶级”,他纯粹是为我打工,干得好我可以继续留他,给他很高的待遇,干得不好我可以辞退他,无论他如何出色和卖力地工作,他都不能坐我的位置,老板永远是我。
一番盘算以后,这个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留了下来。这位老板可以说是完全不受“帕金森定律”的影响。
接着,这个企业继续发展,企业经营取得重大突破,业务范围扩大了,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时,高材生由于所学已经过时,又没有很好地“充电”,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于是,他向各种媒体发出征聘广告,各种人才络绎不绝涌来。
在这些应聘者中,老板比较看重其中两位:一个是某名牌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写了很多的文章,理论功底极为深厚,实践经验却非常匮乏;另一个颇有实干家的手腕和魄力,拥有先进的管理观念和多年操作经验。
老板拿不定主意,叫他选择,这时他盘算开了。最后,他选择了那个刚走出校门的研究生。
可见,要想解决“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就必须把用人权放在一个公正、公开、平等、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上,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用人权放在一个被招聘者的直接上司手里。
五、讨论一下第二条路:如何用好高水平的人
作为企业领导,为什么不能走第二条路,让水平高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其实,用人的方法如果得当,用好水平高的人也不是一件特难的事,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既不下位还把企业搞好,并不一定就会失去领导的位置。
从人的虚荣心和安全感方面来看,很多人只愿意雇用比自己稍逊一筹的人做部属,而不乐意雇用比自己更聪明的人。这一问题在公司幼小时还不突出。因为这时公司的业务活动还不多,只要有一个精明强干的头儿就应付得了。但当业务发展后,每一级管理人员都只录用比自己差些的下级,公司便会成为侏儒公司,就难以向外界推销你的公司,而只能突出你个人。而这时,你对整个公司的业务,已无暇全面顾及了,只能从宏观上管理。而你一个比一个逊色的部属,只会使你的公司暮气沉沉,日薄西山。所以,为了整个公司的大局,还是雇用比领导水平高的部属为好。
那么如何用水平高强的人呢?
第一,发挥有成就欲者的才能。
在单位中,经常会有一些卓越成就欲很强的人,他们总是追求崇高,渴望成功,而且拥有成功的各种素质,聪明能干,自信自强,具有超凡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创新的胆识。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总能竭尽全力(当然首先要他仃)愿意),而且一般都能完成得较为出色。他们喜欢设定特殊的目标,同时也能圆满完成这些目标。时间的紧迫,外界的干扰,个人的挫折或情绪的变化都不足以影响他们优异的表现。他们勇于接受挑战,越是没人能干、敢干的事,他们越是有干好的欲望。
拥有这类部属,无疑是公司的一大资产,但就像你拥有一块玉石,而要把它雕成一块玉器珍品,是一件困难的事一样,要管理好这类人,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是一件麻烦的事。
正因为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和他们特殊才能相应的是他们的特殊心理、特殊处世方式以及特殊的个性。他们自以为是,相当自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他们很不喜欢受人操纵和受人支配。对领导,他们不喜欢那种指手画脚的命令,虽然他们本身更注重内容,办事也讲实质,但他们却很注重自己的形象,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形象。他们最在乎的是别人的认可,最希望得到的是领导的信任,而薪水有时却并非是他们最渴望的。
对于这些有卓越成就欲者,管理者们容易犯一些错误,进入一些管理误区。有些领导怕出乱子,不会轻易放手让他们自由驰骋。还有些领导好嫉妒,总感觉这些人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他们的能干就衬托出了自己的无能,所以想方设法地压制他们,当然更不会给他们机会。还有些领导有着强烈的支配欲,想方设法要体现自己的地位,软硬兼施地企图控制他们。
显然这些做法都不能使这类人充分发挥才能,结果很可能是他们弃领导而去。其实要驾驭一个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设法让他知道:我了解你,然后能满足他最需要的,同时又毫不留情但又妥当地指出他的不足,这时领导就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位置。
首先,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特定的指标,而且要尽量高一些的指标,这会让他们感到一种信任和挑战,然后规定一定的日期,这是压力,以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同时能给他们一些特殊优惠、特殊的权力,这是一种特别的重视,这就更能激起他们的斗志。在平时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但要记住,你也要经常冷静地指出他们观点中的不足,显然他们的观点中很大一部分是精辟的,但能指出一点不足还是容易的,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很好地驾驭他们。当然在工作中,不要忘了对他们的出色表现给以及时的中肯的赞扬。但如果单位的报酬机制不合理的话,也是个麻烦,因为他们也希望得到相应的报酬,否则他们会感到这是一种不信任,似乎自己没被认可。
第二,重要的是看能否出成果。
俗语云:“瓜无滚圆,人无十全”,即是这个意思。用人不能求全责备,而要弃其所短,取其所长,这是用人的一大关键。启用人才要有胆略,如果因为美玉上有一点瑕疵就弃之荒野,实在可惜。现代企业的首脑在用人上也是如此,因为部属一点缺点就疑神疑鬼,就不能给他发挥才能的机会。
一个精干的老板的秘密在于集中精力发挥每一个人的优点,即他们的长处。不少人可能有多方面的才能,但就大多数人来说,通常只有某一方面是他的专长。要集中力量发挥他这方面的特长,不必顾及他的弱点。因为如果他是一个正常的人,弱点总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那么他也就没有什么优点可言了,只不过是个平庸的人。但重要的是他们都能创造成果,这是真正重要的方面。
能干的老板从来不把别人的个人考虑和弱点放在心上,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创造出成果。例如一个演出公司的老板,对本公司大受欢迎的首脑明星一定是呵护有加,哪怕她脾气大,有时会摔东西骂人,这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这个明星有好的演出效果,可以为公司带来高额的回报。至于她是否能与人合得来,那并不很重要。需要的是她的贡献。
第三,提升时要看其是否胜任。
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原来很杰出的技术人员或推销人员,被任命为管理者后,不善管理,不但导致本人成绩下降,而且对公司和其本人两方面都是一大损失。
专家也有类似情形。由于某位专家很优秀,将他提升为管理或经营者,结果他完全不行。作为一位学者很优秀,但作为管理者他是失败的。
公司对于这种具有优秀技能的人,可不予提升而给予他们另外的奖赏,该方法已被一些公司采用。
管理者需要具备特殊能力,不是因技术高明、学识丰富就干得好。一位政治家说:“不能因为对国家有功就给予地位。如果有功,可给予褒赏。如要给予权力和地位,那么,这人必须具备符合该地位所需要的能力。缺乏能力的人,如果被授予某种权力,则可能导致国家发生崩溃。”这句话也适合于任何企业。
六、先赢得关键人物的合作
作为一名经理,你可通过少数人来管理许多人。你不必亲自接触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以赢得每一个人合作。你可通过少数几个关键人物,来指挥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行动。但是,这些关键人物并非总在管理阶层,他们可能在职工队伍中。
在一个团体中,你至少可以发现一两个非正式领袖那样的关键人物,别人向他征求意见,请他帮助,接受他的领导。人们只是在听取了团体中的非正式领袖的非官方意见后,才积极去做。
雇员们的生产产量和质量,不是完全决定于管理层中的总裁的指示,同时部分取决于职工中的非正式领袖的命令。所以,如果你想使雇员们为你尽力,想获得全组成员的合作,你的一件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出这些非正式领袖。你应知道在组织中,哪个成员能帮助你。这样做,你可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因你可把努力集中到能帮助你达到目标的关键人物身上。
总之,别让你的管理阶层限制这些关键人,应和这些关键人员合作,利用这些关键人物在组织中的影响为你服务,你将会获得许多好处。
七、作为领导应该知难而退
一个机构,如果它的领导(X君)在该退休的时候还比其他人能干,是否一定要他让贤呢?
很明显,一个人在47岁时仍然屈居为他人的下属,那么他永远不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到X该退休时,他的直接下属已经太老,而且已经屈就太久了。他们所能做的就是阻挠所有地位比他们低的人,这点他们肯定是有把握做到的。
这样一来,在很多年里,不会出现一个能干的继任者,甚至永远不会出现一个能干的继任者。除非有一些突变,使一个新的领袖出现在面前。
所以它必须做一个艰难的决定,除非X即时离去,否则最终对整个机构不利。
X越是能干、留任越久,就越难取代他。所以,如何使X离去将是这个机构最棘手的问题。
在过去,如果一家公司想叫一个董事主席背包走人,通常是其他的董事在董事会上“发表”根本听不见的谈话,只是把口张开和关闭而已,而另外一个董事,则不停地点头,装成能听懂那个人说话的样子,使主席认为自己已经又老又聋了。
但是,过去这种粗糙的办法已经被废弃了,与其他事情一样,现在人们求助于现代的科学方法。
这个更有效和更有把握的办法,主要是以坐飞机旅行和填写表格来完成。研究结果证明:这两种活动的结合,可以造成任何一个高级人员彻底的筋疲力竭。
比如把一系列的会议程序表放在某个高级人员的面前:6月在西伯利亚开会,7月在北极圈开会,8月在南极圈开会,每次会议为期三周。
人们告诉他:部门或机构的声望完全有赖于他出席这些会议,而且若派别人去出席,会使其他国家的代表感到受辱。他的行程表使他奔波于不同的会议之间,一年只能回到办公室三四天。
当他回到办公室时,发现办公桌上堆满了待填的表格,有些是关于他的行程的,有些是关于拖欠的账单的,其余的是关于所得税的。
在出席完了南极圈会议,填写了一大堆表格后,他会接到另一系列的会议行程表:9月份在冰岛开会,10月在关岛开会,11月在亚马逊河开会。到了12月,他会承认自己不行了,打算明年1月宣布退休。
在任何行程中,他绝无机会享受安闲的邮轮航程,全部旅程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而且每一次的班机一定是清晨2时50分起飞,必须在清晨1时30分到达机场;飞机原定隔日清晨3时10分到达目的地,可是,由于某种原因,拖延到3时57分才到达,于是在经过移民厅和海关检查时已是清晨4时35分;回程时,数小时吃不到东西,饿到接近晕倒,他才获得一杯薄酒沾唇。
当然,大部分的飞行时间是花在填写各种各样的表格上,包括货币和健康申报表,身上带多少英镑、美元、法郎、马克、日元,多少信用卡、旅行支票、邮票和汇票?昨晚和前晚你在何处睡觉?你何时出生,你祖母的娘家姓什么?……
试验结果显示:一个身居要职的老年人,在经过多次这种飞机旅行和填写表格的折磨后,都会被迫宣布退休。甚至有迹象显示,有些老年人在接受这种折磨前便自行退休,当他一听到要送他去斯德哥尔摩或温哥华开会时,他就知道该是让贤的时候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