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加拿大-纵览加拿大风土人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同邻居美国一样,加拿大也是个有着众多移民族群的国家。加拿大致力于保存多文化、多种族风格,除了土着人,其他移民族群如中国人、乌克兰人、葡萄牙人、印度人、德国人、波兰人,都还是以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共存在这一大片土地上。加拿大在文化上的宽容,形成了特殊的风情,这也使得加拿大人本身的形象模糊许多。

    “加拿大人是什么样子的?”也许连他们自己也无法说出一个正确答案。

    但是加拿大的各个民族和种族不仅自豪于本民族的文化,更为加拿大兼容并蓄的整体文化心态而自豪。不同的文化无论其强弱,都在加拿大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得以独立完整地保持自己的特色,而不被同化或消亡。

    在价值观方面,加拿大人谦让(Compromise)、合作(Cooperation)、接纳(Acceptance)、忍耐(Tolerance)、尊重(Respect)、雄心(Ambition)、坚韧不拔(Perseverance)。当然他们像西方国家一样,也坚持个人主义,相信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负责,允许每个人按其希望的方式生活,但要不影响他人。

    第一节生活风俗——零距离接触加拿大

    加拿大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种的构成因素,生活习俗及饮食习惯与英、法、美相仿,独特之处是他们养成了特别爱吃烤制食品的习惯。

    这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天寒地冻的影响。他们在餐具使用上,一般都习惯用刀叉。他们极喜欢吃家乡风味烤牛排,尤以半生不熟的嫩牛排为佳。

    加拿大人民总体生活水平高,约68%的家庭拥有私人住宅,78%的家庭有至少一辆汽车。健康状况良好,实行一系列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退伍军人保险、养老金、家庭津贴和残疾津贴等多项内容。

    加拿大人的节假日也很多,一年中的法定节假日几乎占了全年的1/3,让人感受到这里真是一个休闲的国家。

    1.优渥的医疗保险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愿意移居加拿大,除了加拿大优美的自然风光,汇聚百川的多元文化之外,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制度也被世界各地移民所称赞的。

    加拿大是世界上具有最好的健康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大多数社区都有很好的医院、诊所或医师办公室。所有加拿大居民,包括公民和永久居民,在注册加拿大国家健康保险计划后,都可以得到通常是免费的服务。医疗保险是国家从税收中直接支付给医院和医生的。

    加拿大社会安定,福利优越,但在众多的福利中,最让加拿大人引以为豪的是全民医疗保健体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上台之初,就曾组织智囊机构对加拿大的医疗体制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对美国现行私人医疗保险体制进行改革,并建立一个类似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虽然方案提了一个又一个,最终由于美加两国税收体制的根本不同而无法实行其全民免费医疗的设想。

    与美国通过个人或供职机构购买医疗保险计划的做法不同,加拿大人的医疗保险计划实际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公共集资体系。它的运行实际是政府从个人和公司的收入中征收一定的税收,然后联邦政府再通过“加拿大卫生转账计划”,将资金从社会的一个单元转向另一个单元,从而确定了加拿大医疗保健体制的资金保证。

    与欧洲许多国家采取的共同担保或者联合担保制度不同,加拿大全民医疗保险是由政府当保险人的单一保险人制度。政府负责税收和医疗保险资金的发放,最终资金的管理者和责任者是省或地区政府。

    生活和居住在各个省或地区的个人都由该省或地区政府提供的一个保险计划负担,省或地区保险计划则在每个省或地区起着医疗保健服务单一保险人的作用。

    与美国以雇主为主购买保险的制度不同,加拿大的医疗保险计划与雇佣没有任何的联系。丧失工作机会或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工作者都可以获得医疗保险计划的覆盖。联邦政府在向各省和地区转账时所依据的法律条款是《加拿大卫生法》中,公共管理、综合性、普遍性、轻便性以及可达性的原则,即整个的医疗制度要在非盈利的基础上由公共当局管理和操作;医疗保险计划涵盖医院、行医人员或牙医所提供的全部服务;计划涵盖所有在加拿大居住的公民和永久居民;一般来说,省或地区居民的医疗保险计划在其离开该省或地区后仍然由所居住的新省或地区承担,医疗服务要具有全民性质,不附加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条件,也不存在歧视性的条款。另外,各省或地区医疗计划所保险的项目不允许私人保险的加入。

    除了单一保险人制度的特点外,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在全民公共医疗的服务范围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

    全民免费医疗的服务范围包括医师服务、医院服务和住院期间的牙科、外科手术等。其中,服务范围所涉及的项目因省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以加拿大最大的省份安大略省为例,受保的医院服务项目包括手术室的使用、产科接生室、麻醉设施,必要的护理,实验室、放射和其他诊断过程,药物、生化制剂和相关的制剂,住院和饮食等。

    受保医生服务包括诊断和治疗,外科手术,接生,麻醉,放射和实验室服务以及免疫、注射和试验等。医院内必要的牙科手术包括创伤修复、外科切除、腺瘤的切除,骨折的治疗等。在患者要求下延长住院时间、外科整容手术、电话电视服务、私人护理服务、某些特定药物、针灸按摩、心理治疗、急救车的使用等则不在全民公共医疗服务范围之内。出院后的一般处方药、牙医治疗和眼科治疗也不在保险范围之内,它们只能通过私人保险获得报销。

    要享受加拿大全民免费医疗服务的条件必须是加拿大公民或者具有长期居住权的永久居民。他们只要向当地省或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申请一张医疗卡就可以在该省或地区的任何医院或私人诊所就诊。与中国的医疗体制不同的是,在加拿大要想获得医生的诊治服务,患者首先需要一个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是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独立行医者,他们是初级医疗的基础。家庭医生具有诊治患者疾患的全科知识,也负责患者的全部医疗档案。另外家庭医生还担负着将患者向专科医生推荐的职责。没有家庭医生的推荐,患者无法直接求助专科医生的诊治。专科医生在诊治患者后,会将患者的情况及时向家庭医生汇总。所以家庭医生构成了加拿大医疗体制的第一道防线,是加拿大医疗体制中的初级保健服务的重要力量。

    加拿大国家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的价格是通过省医师协会与省政府共同协商确定。对某一省的所有医生来说,所提供的同一种医疗服务的价格是相同的。当患者求医后,患者的医疗卡(在魁北克省被称为太阳卡,在安大略省则被称为OHIP卡)是每次看病的支付凭证,医生在接诊后则向政府的医疗主管部门报销服务费。省政府对医生费用支付的主要方式是按服务项目付费,还有的是以按人头收费,或者以交替支付表,比如工资或混合支付(即按服务收费加激励因素)的方式获得。

    医院对雇佣的医师,如放射医师、病理医师以及麻醉医师,一般都是以工资的形式进行支付。加拿大医疗保险政策的重要灵魂是:居民不承担因患病而带来的经济风险。1984年通过的《加拿大卫生法》明文规定各省不得滥收医疗服务费以及向病人额外收费。如果任何省份允许医院或者医生对公费保险计划规定的医疗项目征收服务费或者额外医疗费,则政府将依法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对该省拨款中一比一地扣除罚款。

    2.餐桌上的特色

    大多数的加拿大人系欧洲移民的后裔,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与欧洲及美国人大致相同。但历史并不悠久的加拿大,并没有像中国菜或法国菜那样的传统加拿大菜。正是由于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因此在不同地区可以品尝到使用了新鲜材料的各国饭菜。而且,量足价廉可以说是加拿大菜的特色。无论怎样讲,在加拿大东西为海所夹的广阔国土上有着无数的湖泊和河流,有辽阔的适合于农产牧畜的土壤。

    各地均不缺乏新鲜海产品、农产品、肉类等食品素材。

    加拿大有两种大的饮食体系,即法式风格与英式风格,两种风格泾渭分明,就如身处英国与法国一般。

    在英系地区,早餐为吐司、鱼类、油煎土豆片、烤饼、小松糕。在英国色彩较强的渥太华,快餐之中必定包括烤饼。而且各处都会有称为“加拿大板”的炸鸡块上加枫树果酱的食物。而法系地区则是月芽面包、长面包及美味的蛋糕等。在魁北克的主流菜是法式菜,然而也有魁北克本地特色菜,其中包括炸得酥脆的肉、加了药草的炸肉丸、煮豆、肉馅饼以及泡菜等。

    在饮食内容上,加拿大人的饮食以肉类、蔬菜为主,面食、米饭为辅。

    肉食方面,喜欢吃牛肉、鸡等肉食,特别喜欢吃沙丁鱼和野味。蔬菜方面,与中国人不同,他们比较喜欢生吃蔬菜,主要有西红柿、芹菜、菜花、洋葱、土豆、黄瓜等。端上桌面的菜大多只有三分熟,他们认为这种烹调方式更有利于保存蔬菜的营养,也更便于人体吸收。常饮用水果汁、可口可乐等饮料。喜欢吃柠檬、荔枝、香蕉、苹果、梨等水果,喜欢吃松子、葡萄干、花生米等干果。

    加拿大人也喜欢吃我国的江苏菜、上海菜、山东菜。

    在饮食口味上,加拿大人喜欢甜酸、清淡、不辣的食品,爱喝原汁原味的清汤,烹调中不加调料,调料只放在餐桌上供自由选择。除炸烤的牛排、羊排、鸡排外,他们也爱吃野味,但忌食各种动物内脏,也不爱吃肥肉。晚餐是加拿大人最为重视的正餐,他们还喜欢喝下午茶,嗜好饮酒。加拿大最大众化的酒大概就是加拿大啤酒了,酒精含量5%,度数很低,口味很淡。葡萄酒种类非常多,除进口葡萄酒外,还有奥卡纳冈及尼亚加拉产的品质良好的葡萄酒。威士忌则主要是黑麦威士忌和苏格兰威士忌。但在加拿大,饮酒有禁令限制,未成年人不许饮酒。为治安起见,公共场所之中,除餐馆、酒吧以外,街中、交通工具内、海岸等地均不允许饮酒。

    一日三餐中,早餐比较精致,主要吃烤面包、鸡蛋、咸肉、牛奶、果汁、麦片粥、玉米片粥等。午餐带饭或用快餐,一般有三明治、饮料、水果。晚餐为正餐,比较丰盛,主食为鸡、牛肉、鱼、猪排,辅以土豆、胡萝卜、豆角、面包、牛奶、饮料等,喜欢用清汤(加豆、小萝卜等)。

    上午10时和下午3时用点心,吃苹果馅饼、香桃馅饼等。加拿大的快餐业发展很快,种类很多,如热狗、意大利馅饼、汉堡包、希腊肉棍、美国炸鸡、墨西哥玉米面卷肉、中国份饭。

    3.营养美味——加拿大特产

    加拿大自然资源丰富,本地特产更体现出“枫之国”独有的特色。

    熏鲑鱼(Smoked Salmon,鲑鱼又叫三文鱼)

    加拿大的海岸线长,海产品很多,有鳕鱼、鲑鱼、鲱鱼、鲭鱼、龙虾、扇贝、小鲛、北极虾等等,真是琳琅满目,不胜枚举。在这许多知名的海鲜中,三文鱼是深海鱼中的大牌,堪称“冰海之皇”。三文鱼有着很动人的故事,生于河流,而长于大海的三文鱼,在产卵时是一定要游回出生地的。在它们的生命里,对出生地有着怎样的情结,人们不得而知,但无数三文鱼逆流而上,奋力回归的奇观令人十分震撼。漫长的旅程造就了三文鱼强韧的生命力。三文鱼有各式熏制方法,食法也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烤、煎、煮、烟熏或腌制,特色各异。加拿大人喜欢生吃烟熏或腌制的三文鱼,不过因为日式的吃法有着强烈的芥末味,和三文鱼黏浓与厚重的口感协调起来更为平衡。

    1997年,加拿大渔民在加拿大东部米拉米奇海湾捕捉到一条长8.5米、重1吨的三文鱼,这条鱼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条三文鱼。第二年,在坎普贝尔顿村按照原鱼大小建造了一座三文鱼雕像。

    枫糖浆(Maple Syrup)

    提起加拿大就自然令人想到枫树果露。那些黏糊的呈琥珀色的枫树果露都是春天由枫树的树液煮制而成的。也可制成枫糖浆、砂糖或糖果。

    枫糖浆是加拿大最有名的特产之一,目前全世界70%的枫糖制品集中在魁北克。这种由树龄超过40年以上的糖枫中所采集的汁液非常珍贵,平均40公升的枫树浆只能提炼出1公升的枫糖浆。枫糖浆味道香醇而且是纯天然制品,加拿大人深信,枫糖浆不仅能养颜美容,还能减肥,在淡淡的枫叶香味中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勃勃生机。

    一棵直径为25厘米的枫树,一般只钻一个洞,使它有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能力。多年的大枫树通常可以钻3~4个洞,洞深入树干白体5厘米,树液沿着导管流向储存桶。熬制枫糖浆温度一般保持在水沸点以上4度。采集枫树液需要合适的气温,每年枫糖收获季节都在2~4月份之间的4~6周的时间内,温度只有在夜间为摄氏0度以下、白天在摄氏5度以上,才能采出枫树液。采集枫树液的历史颇为悠久,在1600年前后,已开始有关“印第安糖浆”的记载,是印第安人首先发现了枫树液,并用“土法”在枫树干上挖槽、钻洞采集枫树液。当时的“印第安糖浆”就是今天的“枫树糖浆”的前身。枫糖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机酸,热量比蔗糖、果糖、玉米糖等都低,它所含的钙、镁和有机酸成分却比其他糖类高很多,能补充营养不均衡的虚弱体质。枫糖的甜度没有蜂蜜高,糖分含量约为66%(蜂蜜含糖量约79%~81%,砂糖高达99.4%)。

    现在枫糖浆可分为几种不同含糖量的,用处也因此不同:有的适合做成硬糖和奶油,有的适合直接食用,有的适合烹调用。其实枫糖浆在烹调中用处不少,只是不大为人所知而已,像淋上枫糖浆的鹅肝酱是行家所爱的美食。加拿大人还爱吃蘸糖浆的煎饼和法国烤面包,也喜欢在冰淇淋、酸奶和奶昔上浇糖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加拿大人还喜欢将枫糖放在雪上一起吃,又冰又甜,口感较软,吃时只觉雪和糖一起慢慢滑下喉咙,有尝者才知其味了。

    枫糖浆的制作方法与从蔗糖的制法颇有出入。在加拿大,吃到清香可口的枫糖浆是一种乐趣,然而到制作枫糖浆的枫糖小屋一游,也是一项颇令人心动的活动。在这里有关枫糖浆制作的全部过程会由专人解说释惑,若兴致颇高的还可以坐马车游枫林等,融入当地生活,亲近大自然,让品尝枫糖浆更具风情。

    花旗参

    花旗参又叫西洋参、洋参等。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加拿大的花旗参也是一大特产。其分为野生花旗参与人工培植的花旗参两种。

    花旗参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对高血压、心肌营养性不良、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改善心脏病引起的烦躁、闷热、口渴,可减轻癌症患者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咽干、恶心、消瘦、白细胞减少、胃口不佳、唾液腺萎缩,并能改变机体应激状态,减轻胸腺、淋巴腺组织萎缩等作用。

    冰酒(Ice wine)

    冰酒(冰葡萄酒)是利用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冰葡萄经压榨成汁后发酵酿制而成的特种葡萄酒,产于欧洲的寒冷地带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区,其中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尼亚加拉半岛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欧堪纳甘湖畔是冰酒的最佳产地。加拿大冰酒因其制作工艺的独特性,营养价值很高。同时,由于生产及制作工艺条件的苛刻,使它成为珍贵葡萄酒的一种。很久以来,加拿大冰酒享誉全球,是葡萄酒中的极品和加拿大最着名的特产之一,同时是加拿大的国宝酒。

    生产冰酒的葡萄在10月份已经完全成熟,它们被罩上一层保护网,原封不动地留在葡萄树上,直到加拿大冬天的第一次冰冻期。在这期间,葡萄自然脱水,使葡萄汁中的风味、香气、糖和酸度得到浓缩。加拿大12月和1月零下10℃以下的低温把葡萄冻成固体,使手工采摘压榨的难度大大增加。

    浓缩葡萄汁的产量也只有正常产量的十分之一,因为大多数的水分在压榨过程中都以冰晶的形式析出,所以倍显珍贵。由于冰葡萄通常都是在圣诞节前后采摘,加拿大人也喜欢把冰酒说成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而这一称呼并不出名,冰酒名声遐迩的称呼是“液体黄金”。在味道上,冰酒具有高雅与细腻的特点,倒到杯子里,酒的醇香释放出来,令人陶醉,而如蜂蜜的特质,浓重的果香味,让人感觉透香而清爽。人们喜爱冰酒,并不仅仅因为它的口味,还因为它的营养保健价值。它几乎包含了人体所必需的数十种酶和氨基酸,有美容、保健等功能。

    冰酒含有20%左右易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还含有各种有机酸,矿物质,VB、VC等各种维生素,促进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冰酒中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能扩张血管,保持血管壁的弹性,从而更易于促进血液循环,经常喝冰酒的人还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生概率。

    4.风俗禁忌

    加拿大人生活习性包含着英、法、美三国人的综合特点。他们既有英国人的含蓄,又有法国人的明朗,还有美国人的无拘无束。他们热情好客,待人诚恳。他们喜欢现代艺术,酷爱体育运动,尤其是冬季冰雪运动。加拿大是世界上驰名的“枫叶之国”,枫叶点缀了加拿大的国土,加拿大人民对枫叶产生了极其深厚的感情。他们视枫叶为国宝和祖国的骄傲;还把枫叶喻为友谊的象征。他们还偏爱白雪,视白雪为吉祥的象征,常用筑雪墙、堆雪人等方式来助兴。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防止邪魔的侵入。他们还特别喜欢客人赞扬他们美好的国家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加拿大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惯行握手礼。亲吻和拥抱礼虽然也是加拿大人的礼节方式,但它仅适合于熟人、亲友和情人之间。介绍礼节是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将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握手时,女士、年长者、职位高者先伸出手。熟人相见,直呼其名。交谈要选择众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喜欢谈加拿大经济文化发展、天气、体育、旅游、风俗等话题,不能询问年龄、收入、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女士体重等私人生活问题。不喜欢将加拿大与美国相比。不谈政治、世族、宗教、语言、魁北克法语区等社会敏感问题。在公众场合,他们注重文明礼貌,观看表演要提前入座,中途不走动。在公共场所不可大声喧哗、乱扔废弃物。

    拉着打开的门,让你后面的人先通过,这种礼仪会受人赞赏。邻居、同事及在会客室等候之际,常会作非正式的交谈,甚至是在业务场合,于开会之初或会议之后,也会作非正式的交谈。在宴席上,加拿大人常喜欢成双数地安排座位。加拿大的原住民(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现在大多继续保持着他们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参观和体验原住民的古老习俗,也是不少观光客所向往的,但是不要抱着好奇惊异的态度。

    加拿大吸烟人数较少,大多地区尤其公车等公共场合都禁止吸烟,餐馆则大多分为吸烟区和无烟区,就餐时如想吸烟,在入座前应请侍者安排吸烟区就座。加拿大人认为吸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除非在指定吸烟地区或是在私人住所内,并得到男主人或女主人的许可。吸烟之前,应该问一下你周围的人是否介意你吸烟。如果他们介意,你便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

    加拿大人注重个人卫生,洗澡是经常性的,以使身体不带异味。许多外族人喜欢用化妆品、爽身粉和香水,身上往往有浓郁的香味。他们不喜欢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同时也注意自己的仪表保持干净。衣着与美国人相近,但不像美国人那么随便。在非正式场合,他们穿着随意,常着夹衫、圆领衫、便装裤等;在正式场合,如上班、上教堂、观看表演、赴宴,他们着装整洁、讲究。男子穿西装,女子穿裙服。女子服装不太讲究面料,但讲究款式新颖,颜色协调,舒适方便。

    在加拿大拜访他人,无论正式与否都须预约,意外的来访是不礼貌的。在进出大门、电梯和上下楼梯、车辆时应礼让妇女和老人,等车或等餐厅座位时应排队。

    加拿大人的家庭以三四口人为多(即夫妇俩和一二个子女)。独居者或多子女的家庭很少。父母亲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能吃苦、勤奋和自立的习惯,一般不娇惯孩子。子女从读高中起便开始在假期中找工作挣钱,高中毕业后就独立生活,边学习边工作,在学校放假期间他们便出去打工,挣钱缴学费。子女婚后就要离开父母,自寻住处。有了孩子则由自己抚养,不靠父母帮助。每年感恩节或圣诞节,离开家的子女一般要回父母家看望,并带有礼品。另外加拿大人同居生活而不结婚的情形相当普通。在加拿大询问婚姻状况和年龄是不礼貌的。加拿大人大多喜欢宠物,笼物(尤其狗)都会登记或配带识别认记,在大型超级市场有专业的宠物用品部分。

    加拿大人在工作的时候都比较投入,工作认真负责。在周末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加班,有时老板支付更高的工资也不干,他们通常在周末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加拿大人习惯较慢的生活节奏,很有耐心排长长的队伍等候。加拿大人热爱大自然,喜欢大自然,大多数人喜欢户外活动。邻居、同事之间常常会作非正式的交谈。多数加拿大人与别人交往时都不固执己见,力求平和,与人为善。加拿大人对夏日的阳光和户外活动情有独钟。在烈日下,男士们喜欢赤膊,女士们喜欢身着泳装躺在草地上尽情地晒太阳。他们很爱种花草,很愿意把业余时间花在剪枝割草上,每家房前的草坪看上去像地毯一样平整。

    加拿大人生性活泼,谦逊友善,乐于助人。凡与加拿大人打过交道,尤其是在加居住过的人,一般都对加拿大人有较好印象。加拿大人说话也非常风趣、幽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愿意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假如你驾车外出,向当地人打听去某处的路线,他们都会热情地给你指路。要是他们觉得你还是不明白,甚至会主动驾着自己的车在前面为你引路,将你带到应该去的地方。这样的事不仅会发生在民风纯朴的乡村,而且在繁华的都市也会碰到。

    加拿大人比较讲实惠,与朋友相处和来往时,不讲究过多的礼仪。

    给别人送礼时,一般都以小纪念品相赠,并经过精美包装,不考虑是否拿得出手的问题。他们在受礼时,都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包装,对礼品给予赞扬。加拿大人初到朋友家作客时,一般带一瓶酒或给女主人一束鲜花。中国人首次去加拿大人家作客,可带一点具有中国特点的小礼品,如手工艺品。绣花台布、漂亮的纱巾会备受女主人的欢迎。

    在信仰和忌讳方面,加拿大人大多数信奉新教和罗马天主教,少数人信奉犹太教和东正教。他们忌讳“13”、“星期五”,认为“13”是代表厄运的数字,“星期五”是灾难的象征。遵循《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对圣人圣事不直呼其名。人从楼梯下走过,忌打破玻璃制品,忌打翻盐罐。忌说“老”字,养老院称“保育院”,老人称“高龄公民”。他们忌讳白色的百合花,因为它会给人带来死亡的气氛,人们习惯用它来悼念死人。他们不喜欢外来人把他们的国家和美国进行比较,尤其是拿美国的优越方面与他们相比,更是令人不能接受。加拿大妇女有美容化妆的习惯,因此她们不欢迎服务员送擦脸香巾。饮食方面,忌吃虾酱、鱼露、腐乳和臭豆腐等有怪味、腥味的食物,忌食动物内脏和脚爪,也不爱吃辣味菜肴。

    5.捕鲸与赏鲸

    对于因纽特人而言,捕鲸意味着生存,因纽特人最擅长利用鲸鱼的每一个部分。他们食用鲸鱼的皮、脂和肉,用鲸骨制造武器、工具和房屋,用它的油照明和取暖。欧洲人比较浪费,他们经常只是提取鲸油用来制造肥皂、化妆品、蜡烛、人造黄油和颜料。对于欧洲人来讲,捕鲸是桩大买卖,捕杀鲸鱼带来的财富几乎可以与它庞大的身躯成正比。

    当哥伦布还在描述着他们发现新世界的经历时,巴斯克捕鲸人已经在加拿大海岸悄无声息地积累财富了。他们设在拉布拉多的雷德贝捕鲸站雇用了1000个人,每季能提炼多达200万升珍贵的鲸油。巴斯克人并不知道他们还有同行:因纽特人正在遥远西部的北冰洋捕捉鲸鱼,而努特卡人正在加拿大西海岸捕鲸。

    努特卡人是北美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印第安人,聚居于温哥华岛西南岸及华盛顿州西北顶端的夫拉特角。努特卡人长于捕鲸,使用大型独木舟、长绳鱼叉及海豹皮筏子等特殊装备进行作业。

    其他欧洲及以后美洲的捕鲸者们也加入了巴斯克人的行列,他们将捕鲸范围扩大到加拿大三面海岸的每一个地区。他们乘坐小船追逐鲸鱼,将渔叉刺入这种哺乳动物的身体,并将渔叉连着的绳子放出。于是狂怒的鲸鱼就会拉着小船游到精疲力竭为止,这一经历被称为“乘坐南塔基特雪橇”。最后,鲸鱼便成为捕鲸者们的牺牲品,它们的尸体被拖上岸去分割剥离。

    19世纪给人们带来了高效的蒸汽船,而渔叉枪可将炮弹射入动物体内后爆炸,于是鲸鱼数量越来越少。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观赏鲸鱼取代了捕杀鲸鱼。有利可图的捕鲸业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停止了,但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和纽芬兰海岸捕鲸活动仍旧继续着,并开始使用可进行加工的工厂船。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际捕鲸委员会开始控制捕鲸,但加拿大沿岸的鲸鱼数量仍以惊人的速度减少。1972年政府禁止了商业捕鲸活动。今天,只有因纽特人被允许捕鲸,以供他们自己消费。

    现在,加拿大以旅游为基础的产业开始雇用兼职渔民从事鲸鱼观赏业。有时,观赏活动是在可载20~200人的游艇上进行的。母船经常会放下救生艇,让两~三名游客乘坐其中,将他们带至距这种庞然大物一米左右的地方。

    加拿大的沿岸水域为不同种类的鲸鱼提供了栖息地:弓头鲸和白鲸可以在巴芬湾找到,而富有传奇色彩、带着长长的弯角的独角鲸则生活在更北的地方;座头鲸、抹香鲸、小须鲸、长须鲸和露脊鲸生活在东海岸;逆戟鲸和灰鲸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海域看到。

    纽芬兰北部港口,包括位于特里尼蒂湾和博纳维斯塔湾的港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捕鲸的黄金时代。今天,经营者们将鲸鱼观赏和观察秃鹰及其他珍稀鸟类的活动结合起来。

    再往南是芬迪湾,这里富含磷虾的海水被巨浪激起,这来自庞大的露脊鲸群。露脊鲸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它们价值很高且极易捕捉。最受欢迎的观察点是新不伦瑞克省的大马南岛,海洋生物学家们在这里进行考察探险。

    在魁北克的萨格奈河与圣劳伦斯河的交汇处,向导带领的陆上旅游探险者可以看到鲸鱼。这里的几类鲸鱼中包括在此长驻的小白鲸群体,除北极地区外,只有这里可以看到这一群体。

    在曼尼托巴省北冰洋沿岸的丘吉尔一带,鲸鱼种类中也包括白鲸。

    除了传统的旅游项目外,这里还可以让游客深入鲸鱼之间的斯库巴进行潜水活动。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海岸,游客可以从温哥华、维多利亚及许多小港口出发。灰鲸每年春季都会向温哥华岛西岸迁徙,在3月中旬到4月初之间,可以很好地观看到这一壮观景象。

    6.与世隔绝的北极猎人

    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居住着为数不少的因纽特人。因纽特的意思是“唯一的民族”,这个民族在北极地区生活达数千年之久,称他们为“唯一的民族”再恰当不过了。

    北极地区的环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过温暖与冰冻时期,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生物在此地繁衍生息。因此,北方游牧民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

    首批移民是在温暖期越过白令海峡,来到北部定居的。这个被称做“前多塞特”(PreDorset)的游牧民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北迁徙至加拿大的北极列岛,另一部分向东进入格陵兰。他们依靠在北冰洋猎杀海豹和捕鱼为生。

    大约在公元前l500年,北部地区开始变冷,北极地区进入冰冻期,当地居民被迫向南迁移到大陆上生活。

    这一时期的前多塞特人被称为多塞特人,他们追捕的不再是北极地区的海豹,而是驯鹿。他们是现代因纽特人的远祖。

    大约在900年,随着北极地区另一次温暖时期的到来,另一人种图勒人开始从阿拉斯加向东迁移。他们以海洋哺乳动物为食物。

    图勒人不同于多塞特人。主要区别是,他们沿着海岸线,聚居在很大的部落里,而多塞特人则以家族为单位,部落比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一个冰河期来临了,这个时期的冰山非常巨大,以至阻碍了海洋哺乳动物经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驯鹿的迁移路线也改向南方了。食物发生了迁徙,图勒人随机应变,他们分成更小的群体,在捕猎海洋动物时具有更大的灵动性。这些南移的图勒人与以前在南部定居的多塞特人相遇,他们的文化相互碰撞,最后这些人被统称为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不畏艰难险阻,选择北极地区作为自己的家园。数千年来,他们一直与世隔绝,1576年,伊丽莎白时期的探险家和私掠船船长马丁·弗罗比舍为了寻找黄金和通往印度的西北航道,率船驶入了巴芬岛的一个很大的港口。从此,因纽特人与世隔绝的状态结束了。因纽特人用古老的方式帮助马丁·弗罗比舍,并插手他们的事务。但是住在北极高寒地带的因纽特人却未能与这些欧洲人碰面,直到1818年,一队捕鲸船才出现在北冰洋的东部海域。这些捕鲸船为了寻找弓头鲸,冒险穿过遍布冰山的戴维斯海峡。这一时期海难频繁,捕鲸船都被北冰洋的浮冰撞沉海底。19世纪40年代,一位精明的苏格兰捕鲸船长威廉·彭尼建立了巴芬岛捕鲸站,这样大大降低了捕鲸船撞冰事故。威廉·彭尼敏锐地观察到生活在这里的因纽特人都是出色的捕鲸能手,这让他兴奋不已,他大力招募因纽特人为自己的捕鲸船工作。

    不久彭尼和其他聪明的捕鲸手开始采用因纽特人的御寒服装、渔叉和其他随身用具。因纽特人的生活方式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他们从完全的靠海吃海,变成以物易物,当越来越多的因纽特人为捕鲸船打工时,他们开始依靠狩猎和贸易为生。

    但是好景不长,19世纪80年代捕鲸业的导致了北冰洋弓头鲸数量的急剧减少。因纽特人在现代与传统中徘徊,正当他们决定重操旧业时,加拿大最大的毛皮交易公司——哈德逊湾公司在北极地区的势力日益扩大。因此纽特人重新过起了打工生活,但是他们也没有丢掉自己的猎手职责,他们过着半游牧的生活,也融入了现代货币体制中,这可以为他们带来枪支、牛油、炊具和食品。对于某些因纽特人来讲,哈德逊湾公司是他们的立脚点和第二个家。

    随着国际市场上毛皮价格的剧跌,位于巴芬岛的哈德逊湾公司濒近破产,饥饿与贫困开始慢慢朝着因纽特人走来。因纽特人蓦然发觉,自己竟买不起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弹药和其他物品了。

    祸不单行,处于经济崩溃边缘的因纽特人,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这两大病魔正在冷酷地吞噬他们的生命。

    巴芬岛捕鲸站的建立者船长威廉·彭尼曾向世人透露道,当他在19世纪40年代初次登上巴芬岛时,有1000名因纽特人,而1858年时只剩下350人。因纽特人有30%死于流感和肺结核。

    这个“唯一的民族”感到他们竟是如此的孤立无援。

    幸好有福音的传播者在努力帮助他们,让这些北极猎人度过了漫长的寒冬,而且加拿大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介入因纽特人的生活。

    因纽特人所生活的地方成立了合作社,并在政府的帮助下大力发展北极旅游业。

    有一年,一大批游客来此游玩,合作社派遣的捕猎向导对狗拉雪橇并不在行,而另一位传统捕猎能手却被弃之不用。结果,两星期的捕猎行动一无所获,参与狩猎的客人大为不满。合作社作出的解释是,这位技术差的捕猎向导没有工作,而那位优秀的捕猎能手却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合作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因纽特人都能够和谐共处,都能够很好地活下去。

    因纽特人虽然受到加拿大南方文明的影响,但是他们有一种完全不同于南方人的价值观,大体上讲,因纽特人不追求个人财富,他们所注重的是赢得社区的尊重。对男人而言,传统上赢得社区尊重的途径是成为优秀的猎人和善于使用捕兽器的高手,雕刻可以赚钱,但因纽特人认为干这一行没出息。

    对于联邦政府实行的义务教育,因纽特人一直抱着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特别是年长的因纽特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南方技术,对于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英文、科学和数学,他们一直不理解。

    联邦政府试图将教育系统整合为因纽特人社会的一部分,并提出一项计划,准备招聘因纽特人,把他们培训为教师。但这项计划最终以流产告终,几乎没有因纽特人愿意离开社区去接受8个月的培训。

    现在更大的问题困扰着这些不畏严寒的猎人,这些问题来源于他们的下一代。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因纽特年轻一代一直受着外部世界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响应政府的号召,离家到外地上高中。这种背井离乡的生活使他们感到茫然。与父辈不同,他们没有靠土地维持生计的本领,不知道在户外的严寒中怎样保暖,也不会建造冰屋。生存技能是因纽特人文化的基础。年轻人不仅对传统技能及其潜在的哲理生疏了,而且也不具备角逐政府或企业中管理职位的才能。

    因纽特人的知识和社会价值突然之间中断了,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将如何自谋生计,其结果表现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酗酒、野蛮破坏和自杀。

    因纽特人独特的文化使北极地区成为他们的家园。如果年轻一代不能继承祖先的精神,如果他们被西方社会征服,就不再是因纽特人,加拿大这个拼图板式的社会也就因此失去了多姿多彩的一部分。

    7.冰雪钓鱼

    冰钓是加拿大冬季的一大乐趣,也是一道颇有特色的风景。所谓冰钓,就是在湖面冰层上凿出一个洞来钓鱼。

    冬季的加拿大极度寒冷,几百米宽的河湖都是全线冰封,有的地方冰层厚达一两米,所以在上面不仅可以随便走人,就是几吨的卡车开过去也没事。到了冬季的加拿大,你就会发现冰面上有好多汽车停着,不知就里的人会忧心忡忡,尤其是看到又有几座小木屋竟然搭到了河面冰上,就更会觉得惊骇,因为屋里面进进出出有很多人,万一这些人掉进冰河里怎么办。

    再仔细一看,就知道担心是多余的,这些加拿大手里拿着钓竿,原来他们都是在玩冰钓。加拿大冬天的鱼有股傻劲儿,它们含着鱼食半天不动,当你认为该换饵时,收起来却有鱼在线,原来这些傻鱼钓在钩上都不挣扎。不过碰到肉食鱼,那可就得费点力气了,肉食鱼“力大无穷”,一旦上钩,拉着线同你周旋半天,它们都不怕痛,嘴里含着鱼钩铆着劲儿扯。

    加拿大最有名的冰钓运动在魁北克,来到着名的圣安娜河镇,向两边望去,宽阔的河面早已是银装素裹,一望无垠。如果不是走在桥上,让人真以为这是一片宽阔的平原,远远地向两边伸展,直接天际。平原之上,鳞次栉比的居民小屋连排成片,街道阡陌纵横,有的屋顶上还有缕缕青烟袅袅升起。走不了几步,就是加拿大最有名的冰钓点——冬日渔村。

    冬日渔村有许多的“小木屋”,加拿大人称之为“别墅”。打开门,往里望去,只见里边有一张长木条桌,两边两条原木凳子,一个火炉,大约有10~12平方米大小。再仔细看,这些木屋都是钢板墙底,可以在冰面上拖着走的——原来是活动房。整个屋体全部是用粗粗的原木搭成,这种“别墅”有大有小,大约可以容2~10人。

    钓鱼的线从上面垂落下来,下面都带好了铅坠和鱼钩,一条线上一个铅坠,两个鱼钩,浮标是火柴棍。加拿大的冰钓已经不是传统钓竿加浮标加钩子的玩法,而是一种接近于原始的粗犷式钓法了,完全凭手感或直接看线上的火柴棍是不是被拉抖动来判断是否有鱼上钩。

    冰钓开始时,先拿一把大抄子把冰窟窿里的冰渣子全部掏干净,然后才开始往钩子上挂鱼饵,冰钓是一个技巧活儿,如何下钩,鱼钓离河底要有多少距离,鱼咬钩后怎么处理等等,只有技艺娴熟的人才能钓上鱼来。

    上钓的鱼一接触零下十几度的空气,过不了几分钟便被冻成“棒棒鱼”了。在加拿大钓鱼,主要是为了享受钓鱼的乐趣,绝大多数人并非为了吃鱼而来,而在乎山水之间。所以钓上来的鱼,大部分都留在了冬日渔村里,这成为冬日的渔村另一个收入来源。他们会把鱼收集起来,装入小袋子里,六加元一袋出售给那些钓不上鱼却又想要鱼的人。

    加拿大小鱼数量繁多,喜欢成群结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圣劳伦斯河里,其他时间都在与大西洋交汇的入海口,平均寿命两年。每年冬天,这些小精灵们都会逆水而上200多千米,来到这里交尾产卵。

    一尾成年鱼每年可产几万粒卵,生命力极强,成活率也比较高。由于这里是鱼儿们集中的地方,冰钓早已名闻遐尔,当地居民便顺势推进,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把它发展成为当地的旅游支柱。从每年的12月开始到2月底,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休闲,为当地带来了巨额的收入。

    尽管如此,当地政府还是着眼于长远,未雨绸缪,为了保护小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府只允许最早的几十家继续经营,限定地域,限定屋数,把小屋控制在现有的600间以内,不再继续扩大规模。

    8.土着人的生活与古老婚俗

    加拿大目前约有60万原着民,主要包括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约占加拿大人口3%。其中大部分生活在靠近北极的北部地区。目前北部地区约有2000多个原着民保留地。尽管加拿大政府近年来重视北部地区的发展,但大多数原着民仍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

    其中印第安人占绝大多数,在欧洲人初到之际约有22万人,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圣劳伦斯河谷、大湖区、大平原及太平洋沿岸地区。

    印第安人没有文字,方言甚多,大多属于阿尔冈钦语和阿萨帕斯堪语系。

    主要的部落有活动在今加、美边境地区的易洛魁联盟诸部落、休伦人、渥太华人;阿卡迪亚地区的密克麦克人、马勒塞特人;圣劳伦斯河谷的蒙塔格奈人;大湖区的奇帕瓦人(又称奥吉布瓦人)以及更西地区的克里人;太平洋沿岸的萨利什人、海达人和卢特卡人。

    在欧洲人到来的时候,印第安人尚处于石器时代,其经济生活以狩猎、采集、捕鱼为基本内容。

    只有易洛魁人和休伦人拥有比较粗放的农业,用石制和木制的工具进行生产。他们先放火烧掉土地上的树木和杂草,然后种植玉米、豆类、南瓜、向日葵等作物。由于工具粗糙,生产方法简单,作物产量不高,所以农业部落也须辅以渔猎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来源。各部落均很少驯养动物,尤其没有马、牛、猪等大型动物,常见的家畜只有狗。土着居民也未发明轮子,无论车轮还是陶轮,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东西。总之,印第安人对资源的开发还处于相当简陋的阶段,其生存环境无疑是十分艰苦恶劣的。

    印第安人的社会结构以氏族为基础,若干氏族组成部落。但一个部落往往不是一个组织严密、内部联系密切的实体,只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才是基本的社会单位。每个氏族都推举勇武善战的武士和猎手充当首领,有时出于战争等大型活动的需要,几个氏族往往联合起来,由其首领组成首领大会或者参事会领导他们。部落和部落之间交往较少,往往因语言、风俗不同和生存竞争而处于敌对状态。不过也有例外,如易洛魁人诸部落即具有相当发达的社会组织,于16世纪建立有5个部落参加的比较稳定的部落联盟,1722年其成员增加为6个部落。联盟事务由一个50名首领组成的联盟会议管理,负责协调其成员部落之间的争端,举行谈判,决定对外战与和的问题。各部落可自己处理内部事务,但在对外时必须以联盟为整体。这种较牢固的联合,使易洛魁人成为一个拥有很大实力的土着群体。

    由于与欧洲人的接触和白人文化的渗透,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动。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铁器、火枪和酒的传入所造成的种种后果。铁制工具加强了印第安人的谋生能力;先进的火器改变了狩猎和战争的方式;饮酒的习惯则损害了部落武士的身体和战斗力。更严重的是这些器物和技术都非印第安人所拥有,而必须从白人那里获得,这就使他们对白人及其文化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危害了部落的独立和生存。

    另一方面,印第安人的文化成就也对加拿大的殖民和开发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那些在湍急的河流上航行的独木舟技术、就地取得住和衣的本领、种植玉米的方法、在厚厚的雪地里行走的雪鞋、狩猎捕鱼的技巧等等,给早期来到加拿大的欧洲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他们在荒野中站住了脚跟,获得了在这块新的土地上生存的本领。

    特别是在毛皮贸易兴起并成为殖民地经济的支柱后,印第安人的作用就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是毛皮的主要供应者。

    进入20世纪以后的10年,加拿大土着人口承接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态势,持续高速增长,并不断从传统的保留地向非保留地、从乡村向城市转移。从整体上看,土着人口在就业、收入、教育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非土着人口,其民族文化也面临日渐衰退的严峻局面。

    但是加拿大土着人丝毫不为自己的生存状况而担心,古老的风俗继续沿着历史的轨道来到现在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

    印第安人以前曾称为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大多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大多数印第安人都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地区。

    他们与外界很少往来,大多印第安民族都保留着自己传统的生活习俗。

    印第安人做饭时,仍喜欢使用质地粗糙的陶罐、石碗、木勺。有人生病时,他们采来草药,或将其点燃对病人进行烟熏,或煮汤为病人沐浴。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宗教信仰在印第安人生活中占据很高地位,最重要的部落首领是宗教领袖,他在内部事务上的权力高于酋长。

    但是酋长的权力并非因为宗教领袖的高高在上而有丝毫削弱,实际上,一个部落的酋长管理着这个部落的生老病死,特别是关系到延续宗脉的婚姻关系上,没有酋长主持的婚礼仪式,印第安男女青年的婚姻不能被族人认可。

    在加拿大两种土着民族的风俗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因纽特人的“抢亲”婚俗与印第安人的“烟枪”婚俗。

    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

    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婚礼的主持人是酋长和两位长老,当他们来到现场时,全场的人向他们致礼表示敬意。酋长身着民族服装,头上象征权威的高高的羽毛格外醒目。酋长在大厅中央坐定,两位长老分坐酋长左右,他们是当地年岁最大的人,灰白色头发结成长辫垂在肩上。新郎新娘身着白色的鹿皮传统服装,跪坐在酋长对面。成年男子围坐在酋长、长老、新郎新娘周围,妇女和儿童围坐在男人的外围,每人面前放着刀叉和盘碗。

    仪式开始,酋长面向空中,高举双手,全场鸦雀无声。他点燃艾草,随着一股伴有浓香的青烟升起,酋长用民族语言向神明祈祷,为新婚夫妇祝福。酋长说完,由左右两边的长老边说边唱,歌声豪放粗犷。

    祈祷完毕,酋长从身上取下一根长管烟枪,在艾草上点燃,再将烟枪平举在胸前,自左而右地转一圈,放进嘴里吸几口。随后,将烟枪交给左边的长老,这位长老照酋长的样子做一遍后交给右边长老,接着传给新郎、新娘、客人们。

    按照印第安人的传统风俗,烟枪象征和平,吸烟表示友好。当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吸过烟后,四位年轻人抬来一大桶汤羹,新郎新娘先为酋长和长老每人盛一碗,酋长接着将汤羹分盛在五六个小桶里,再由人分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根据印第安人传统习惯,新郎婚前要设法猎获一头糜鹿,用鹿肉加野米熬成汤,婚礼上分给大家喝。按照古老惯例,印第安人婚礼上吃玉米饼时,还应吃烤野牛肉,但今天的野牛成为保护动物,所以许多人婚礼上的烤野牛肉便用美国的“肯德基炸鸡”代替了。这样,印第安人的婚礼既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习惯,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喜宴结束,酋长和长老离去,人们来到一块空地上,随着欢快的鼓声,兴高采烈地跳起传统的印第安太阳舞。

    加拿大因纽特人(爱期基摩人),性格乐观、慷慨大方、友善和气、喜欢说笑。他们异常好客,被喻为是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人,至今流行着“抢亲”的古老习俗。因纽特人人注重诚挚的感情,不讲究结婚的形式。一对男女青年产生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男方给女方家盖一幢房子或者送给女方一套能够御寒的衣服,女方家庭成员住进房子或者女方穿上衣服,就算相互间的婚姻关系确定了。

    因纽特人的婚礼日期多选在隆冬季节举行,因为这段时间大雪封门,无法外出捕鱼或打猎。举行婚礼的那天,男子偷偷隐藏在女方家附近,一旦有机会,便将姑娘“抢走”。姑娘自然知道小伙子在门外挨冻,为了考验他是否忠诚,故意深居内室,让他难于“抢”到手。

    聪明的小伙子,总是用计谋将姑娘引出家门,达到“抢”人的目的。如果婚礼选在夏天,小伙子可以钻进女家,扯着姑娘往外跑,姑娘佯装不从,家人视而不见,最后姑娘的喊叫声慢慢消失在远方。因纽特人婚礼异常简朴,新郎新娘叩拜家族长老、父母兄弟、亲朋好友等,大伙吃一顿饭,纵情跳一阵舞,婚礼便宣告结束,客人各自离去。

    9.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

    加拿大政府规定的节假日共有61天。其中52天为周日,9天为其他节日,加上周六的假期,实际的节假日至少有113日,几乎占了一年的1/3。

    加拿大人多为欧洲血统,宗教信仰和欧洲相似,所以本国的节庆也大都为西方国家共有的元旦、圣诞节、情人节等。加拿大的节日比较多。1月1日是元旦,除夕夜举行欢庆活动。他们将白雪作为吉祥物,堆放在住宅四周,筑成雪墙,认为这样可以阻挡妖魔。2月上旬至中旬有狂欢节,庆祝活动持续10天,是魁北克省居民最盛大的节日,具有法兰西色彩。他们用白雪筑城堡,戴着红缨小绒帽,扎着红、绿、白三色腰巾,载歌载舞,选出“狂欢节王”和“狂欢节女王”,然后乘坐彩车游行,举行各种冰上体育比赛。三四月份举行枫糖节,这是加拿大特有的节庆,人们欢歌曼舞,品尝枫糖糕和太妃糖。

    除此之外,加拿大还有圣星期五、复活节的星期一、冰雪狂欢节、建国纪念日、荣军节、维多得亚女王诞生日等节日。但是比较有特色的是龙舟节、枫糖节、西部牛仔节、热气球节等。

    加拿大盛产枫叶,其中以东南部的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的枫叶最多最美。人们采集糖枫叶,熬制枫糖浆。枫糖节是加拿大传统的民间节日,每年3月春意盎然时,生产枫糖的农场被粉饰一新,披上节日的盛装,大家在一起品尝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甜蜜礼品。传统的枫糖节都向来自国内外的游人开放,尤其欢迎儿童。一些农场还专门保留着旧时印第安人采集枫树液和制作枫糖的器具,在节日里沿用古老的制作方法,为观光客表演制枫糖的工艺过程,有的还在周末向旅游者免费供应枫糖糕和太妃糖,任人品尝。节日里当地居民还热情地为游客们表演各种民间歌舞,带领观光客欣赏繁茂美丽的枫林红叶。

    在加拿大的东南部港口城市魁北克,举行冬季狂欢节(Quebec Winter Carnival)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冬季狂欢节为期10天,每年从2月份的第一个周末起开始举行。狂欢节的规模盛大(与渥太华的冰雪狂欢节并称两大狂欢节),活动内容奇特多彩,具有浓郁的法兰西文化色彩。

    节日前美术工作者往往要花上一个月工夫,用冰块堆彻起一座五层楼高的“雪的城堡”。城堡上彩旗林立,迎风招展,雄伟壮观。节日到来时市民们就推选出一个“魁北克冬季狂欢节之王”,作为狂欢节期间该市的临时“统治者”。他将身穿白色衣服,头带白色帽子,手带白色手套,被打扮成一个活“雪人”,向参加狂欢节的人们含笑招手,表示欢迎。狂欢节期间举行冰雕比赛、划船比赛、越野滑雪比赛、轮胎滑雪比赛、大型滑车、狗拉雪橇赛、冰上赛马等各种体育活动。冰雕比赛是狂欢节的主要活动项目之一,20多个国家的冰雕大师都云集在魁北克市。

    在一条被称为“狂欢节大街”的街道两旁,随处可以看到用冰块堆砌或雕刻而成的各种人像、动物、建筑物、几何图形等,晶莹剔透,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花车更是节日里热闹的一幕,一辆辆装饰得五彩缤纷的花车播放着悠扬动听的乐曲缓缓进行,人们随着乐曲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直至深夜。加拿大狂欢节每年吸引近百万国内外游人。

    进入夏季,到每年7月的首周,加拿大西部甚至整个北美的牛仔便会聚集加拿大西部城镇卡尔加里,举行一年一度的牛仔竞技大赛。这一赛事从星期五开始,为期10天,卡尔加里牛仔竞技乡土气息浓厚,比赛项目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牛仔竞技表演”。

    卡尔加里是落基山脚下艾尔伯塔省的第二大城市。1912年,因为美国牛仔盖伊·威迪克的梦想在卡尔加里得到了支持,并成功举办了牛仔节活动,卡尔加里因此成为一年一度的牛仔竞技场。时至今日,卡尔加里牛仔节被称为“地球上最伟大的户外秀”。《断背山》中曾经提及的牛仔大赛、骑牛、骑马比赛以及主角在最穷困之际,想借牛仔大赛捞一点奖金等场景,其实就是一年一度的卡尔加里牛仔节的缩影。

    牛仔节在每年7月的第二个星期举行,连续10日有各种展示、户外秀、游行、竞赛等庆祝活动。每年这个时候,这个人口仅10万的小城会一下涌入30多万游客。街上到处都是牛仔装扮的人,白天,人们将市中心南边的竞技公园斯坦皮德公园(StampedePark)挤得水泄不通,每天超过10万人进场,观看慑人心魄的牛仔竞技表演和马拉车大赛以及音乐会和展览。真正的牛仔竞技场是在马鞍形的萨德尔多姆体育馆里,比赛连续8天,各项赛事经过初赛、复赛、决赛,最后得出名次,比赛项目包括徒手捕牛犊、骑烈马、攀野牛、强绑母牛、马拉车比赛等。在徒手捕牛犊的比赛中,牛仔骑马飞奔,慢慢靠近所捕牛犊,突然腾空飞跃扑向牛犊,眼疾手快地抓住牛角,然后使出“霸王扛鼎”般的力气,一招致敌,将牛扭倒在地,需要干净利落,拖泥带水容易受伤,被牛犊踢伤或牛角顶伤。

    骑烈马是最危险的项目,选手们在马背上呆足8秒钟才算成功。

    烈马一出闸口便横冲直闯地狂跳着,它们个个性格暴躁,身强体壮。

    参赛的选手们除了需要精湛的骑术,还要有超人的勇气。想在烈马背上呆足8秒钟可不容易,观众们的鼓噪似乎激怒了烈马,它不停扭动硕大的身躯,一心要把背上的选手掀翻在地。落地后的骑手必须敏捷地逃离铁蹄才能保全性命,剩下怒气冲冲的野马满场狂奔。

    在马拉车比赛中,马车被涂成花花绿绿的颜色,上面涂满了广告。

    比赛开始,骑手们以最快的速度把比赛道具——帐篷支架和炉子扔进马车里,然后飞身上马。尽管比赛强调人马安全,但人仰马翻的情形随时都可能发生。到了晚上,全城街道挤满纵情享乐的人群,酒吧、餐厅传来乡村音乐,人们彻夜狂欢。

    西部牛仔节在牛仔狂野的表演下徐徐落幕,到了8月中旬,加拿大龙舟节在唐人街开场。

    赛龙舟起源于中国,本来是华夏儿女喜闻乐见的一项群众性活动,但是近年来,随着华人移民的不断增多,赛龙舟声势越来越大。在加拿大多元文化土壤的滋养下,赛龙舟已成为一个集运动、娱乐、旅游和公益事业于一体的全民庆典。

    目前,龙舟赛已经在加拿大形成规模,并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在华人聚居的多伦多、蒙特利尔、渥太华、温哥华等城市,每年都会举行。

    特别是多伦多国际龙舟节更是已经成为国际上鼎鼎有名的的龙舟比赛。

    除华人队伍外,各龙舟节还吸引了美国、德国和拉美等国家代表队参加,同时,赛事时间也由半天延长到现在的两三天,观众人数也由千人激增到现在数万人,其中外国游客占了很大比例,龙舟节非华裔参赛选手所占人数达90%以上。

    而华裔、东南亚裔、拉美和非洲裔社区都会在龙舟节期间组织具有本民族风情的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展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丰富多彩。

    赛龙舟不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所提倡的开放与包容、团结与进取等精神,更是造就了其独特的魅力。每年的参赛队伍中,有专业队员,更多的是业余选手:政府代表队、社区代表队、行业代表队、公司代表队、病友代表队等等,不一而足。报名不设门槛,重在参与;比赛不在输赢,友谊第一。多年来大众的广泛参与,直接带动了龙舟运动在加拿大的普及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加拿大各主要龙舟节主办方还携手组建了全国性的“加拿大龙舟赛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比赛规则,并挑选杰出队伍代表加拿大参加国际龙舟大赛。

    当赛龙舟在多伦多大张旗鼓时,热气球节便在蒙特利尔开幕了。加拿大的空中管制就如她的文化一般,比较宽松,所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城市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热气球在空中悠然飘移。

    热气球节的举办需要参考天气预报的信息,一般都选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因为热气球在阴雨天是不能起飞的。除了阳光充足、可视度高之外,风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般风力适中,热气球便会飞起来更加平稳。整个场地主要分4个部分,有儿童游乐场、演唱会区域、气球星球区域、气球起飞区域。等热气球升起时,天空中四面八方便飘扬着色彩鲜艳、形态各异、规格大小不同的热气球,它们飘飘忽忽、五彩缤纷,将天空装点得极为美丽。更有趣的是,热气球的形状怪异,有的是一个黑白色的米老鼠,有的是一个粉红色的象鼻子。天空中还有人物肖像的热气球,一会儿是小孩,一会儿是老人,一个憨态可掬,一个神态自如,美丽奇景令人目不暇接。

    10.加国华裔——华人崛起

    随着华裔人口在加拿大不断地增加,华裔的影响力也在加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渐显现出来。华裔已经成为加拿大主流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裔着名人物有庄文浩、单婕、林浩聪、宋伟宏等。

    庄文浩是前加拿大枢密院主席、政府兼事务及体育部长。2006年11月27日,庄文浩突然宣布辞职,原因是反对总理哈珀关于魁北克是加拿大联邦里一个“nation”的动议。庄文浩是加政坛首位辞职的华裔内阁部长。他的经典语录是:不管你有什么文化背景,首先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他的辞职被认为是打破了华裔“政治花瓶”的形象,是华裔参政的里程碑。

    单婕是着名医药科学家,获得进入加拿大医疗保健营销名人堂的荣誉,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也是该名人堂引入的加拿大第一位科学家。

    多伦多市东区全科医院急症室医生、业余作家林浩聪夺得2006年度加拿大最高文学奖之一的吉娜文学大奖。

    获奖小说是其首部文学作品——短篇小说《血迹和神奇的治疗》。而林浩聪是首位夺得此奖项的华裔。

    加拿大老年痴呆症首席研究员、卑诗大学精神科教授宋伟宏在老年痴呆症研究上获得两项突破性发现,成功推动加中医学合作研究计划。

    目前这些着名人士已成为华裔族人的典范,相信不久的将来,华裔族人在加拿大的影响会更加巨大。

    第二节蓬勃发展的文教事业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众多的国家,除了加拿大的自然环境外,自由宽容的多元文化环境是使各个民族和种族的人们选择在加拿大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加拿大除了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以外,其他各个民族和种族都是从世界各地迁徙而来的,经过历史的磨合,来自亚洲、美洲、欧洲等地的不同民族相互了解,并学会了互相尊重。加拿大各种文化的完好保持,离不开加拿大政府的多元文化政策。自1971年加拿大政府确立多元文化方向以来,经过1988年通过的《加拿大多元文化法》和2003年起每年一度的加拿大多元文化节,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形象已深入人心,不同文化间的和谐相处成为加拿大文化的最大特点。

    在加拿大还有很多专为华人服务的团体和机构,不少机构还得到政府的资助,同样,这里也有乌克兰人、葡萄牙人、印度人、德国人、日本人等,加拿大政府依然尽职尽责地为自己的国民服务,让每一个移民都对加拿大有认同感。

    1.心灵的写照——加拿大艺术

    长期以来加拿大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自由开放而着称。如今,它也以现代艺术创作活动而闻名。归功于其比较短暂的历史,加拿大的艺术家们可以不受束缚地进行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在文学、舞蹈、电影和其他各种艺术领域中,积极地参与世界上重要的文化活动。

    在音乐方面,无论什么流派,在加拿大总有一席显要之位,并具有深远的影响,超出了种族和文化界线。尼尔扬、布里安·亚当斯、赛琳·迪昂和莱昂纳尔·科昂深受全世界摇滚歌迷的欢迎,而罗什·瓦西纳、罗伯特·沙勒布瓦和达尼埃尔·拉瓦已赢得了法语听众的青睐。

    近年来,像沙尼亚·特温、阿拉尼·莫里塞特、悲呼组合和萨拉·姆拉什朗等新人也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在蒙特利尔举办的举世闻名的一年一度的爵士音乐节是所有爵士乐迷必去之处。诸如UZEB等团体在世界最好的爵士乐合奏团中有了自己的地位。其他人,包括洛林·代马雷、奥利弗·琼斯、卡伦·杨、米歇尔·多纳托和埃德·比克特,正加入到最伟大的人物如奥斯卡·彼得森之列,他们正越来越受到爵士乐爱好者的广泛认可。

    古典音乐在加拿大也很受欢迎。实际上,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交响乐团。许多乐团,如IMusici和Tafelmusik,在重大国际音乐节和高品质唱片公司都有显着地位。在加拿大所有交响乐团中,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或许是最出名的。在查尔斯·迪图瓦的指挥下,蒙特利尔交响乐团赢得了许多重要奖项和声誉。

    格林·古尔德这一名字在古典音乐演奏者中是最棒的:他的音乐天赋和独创性给古典音乐带来了全新的特色。同样,像安杰拉·休伊特、奥弗拉·哈诺伊和路易·洛蒂等崭露头角的年轻艺术家也在全世界享有声誉。

    温哥华歌剧协会、加拿大歌剧公司和其他机构为歌剧爱好者提供良好服务,这些机构以他们的独创性和高品质的演出闻名。莫林·福里斯特、恩·赫普纳以及路易和吉诺·奎利科都被列入加拿大众多天才演员之中。

    在舞蹈方面,加拿大不仅有三大芭蕾舞公司——温尼伯皇家芭蕾舞团、加拿大大芭蕾团和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定期在国际舞台巡回演出,无论他们到哪里演出都受到赞誉。

    每年,越来越多的独立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在加拿大和到国外登台演出。在这个150多人的群体中,玛吉·吉利斯、玛丽·舒伊纳尔、吉内特·洛林、佩吉·贝克和让·皮埃尔·佩罗展示了加拿大人独特的舞蹈表现方法。

    在戏剧方面,加拿大的戏剧真正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例如,近年来,魁北克戏剧在国内外越来越受人喜爱,主要是因为米歇尔·特伦布莱的剧本。他的剧本现在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加拿大戏剧以其创新精神和探索新的表现形式闻名。像卡篷14、勒贝尔和一只黄兔子等公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热烈欢迎。其他一些剧团,像绿拇指(Green Thumb)、两个世界(LesDeux Mondes)和梅尔美德(美人鱼)等把精力贯注在创造儿童剧上,这些儿童剧具有成人剧的高雅和品质。自1984年以来,太阳杂技团(Cirquedu soleil)一直在其黄色和蓝色马戏场帐篷下使娱乐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世界各地上百万名观众对其将戏剧、杂技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惊人创举感到惊奇。这些公司在国内外享有的盛誉证明他们的专业水准和独创性。

    在文学方面,加拿大的文学是其双重语言的一面镜子。英裔加拿大人和法裔加拿大人的文学本身被细分成各个地区的声音,而这些地区声音反过来又反映他们各自不同社区所关注的事情。

    尽管缺乏传统,但加拿大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多,被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声誉日隆。加拿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像罗伯逊·戴维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布利埃勒·罗伊、雅克·费龙、艾丽斯·芒罗、安娜·埃贝尔、雅克·戈德布特、诺斯罗普·弗赖伊、于贝尔·阿坎、加斯东·米伦、迈克尔·翁达捷和莫迪凯·里奇勒表达了加拿大人最深遂的思想和感情。

    戏剧文学,从黑色喜剧到活泼的土着戏剧,包括汤普森·海威、安娜·玛丽·麦克唐纳、斯凯·吉尔伯特、罗伯特·勒帕热、琼·麦克劳德和布拉德·弗雷泽的作品。首要的一点,它反映了加拿大的文化和正承受的压力。

    在视觉艺术方面,从科内留斯·克里格霍夫的风景画和泰奥菲勒·阿梅尔的肖像画(他们的作品开加拿大艺术传统的先河)到迈克尔·斯诺的多学科着作,加拿大的视觉艺术经历了众多蜕变,而这些变化反过来证明了加拿大整个社会经历的变革。

    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艺术家吉多·莫利纳里、伊夫·戈谢和克洛德·图西尼昂开创了另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倾向于几何图形式抽象作品。乔克·麦克唐纳、雅克·布什、威廉·罗纳德和另外八位抽象派画家在多伦多组成了“十一名画家”。在本世纪初,“七人组”以自然为主题,在画布上竭力表现加拿大风景的广阔和宏伟。

    最近,像佩特森·尤恩、“一般理念”和杰夫·沃尔等艺术家已使加拿大艺术引起国际关注。这些艺术家用各种现代手法,如电子技术和影像技术,传播他们的思想。今天,像热纳维耶夫·卡迪厄、梅尔文·查尼、斯坦·道格拉斯和亚娜·斯捷尔巴克等加拿大艺术家正在开拓新的道路,他们在艺术上提倡新的绘画语言。

    近年来,加拿大的电影出产了一些非常深刻的作品,其质量、普遍性和贴近现实已引起评论家的注意。电影制作人大卫·克罗嫩贝格的《无遮拦的午餐》、德尼斯·阿坎的《美帝国的衰落》和《蒙特利尔的耶稣》、莱亚·普尔的《安妮·特瑞斯特》和让·克洛德·洛宗的《莱奥罗》和《深夜动物园》已赢得国际声誉。

    近期获得成功的加拿大电影有《红色小提琴》、《美好未来》等。充满活力的加拿大电影制作人,像阿托姆·埃格扬、大卫·克罗嫩贝格、克洛德·加尼翁等在欧洲、亚洲和拉美的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持续上升。

    国家电影协会,特别是诺尔曼·麦克拉伦已使加拿大在动画片和记录片领域成为一支生力军。弗里德里·巴克获1987年奥斯卡奖的电影《植树人》就是这一传统光荣的延续。现在,计算机图像动画片是加拿大艺术家在这一领域非凡想象力的结晶。国际电影和电视节都,如每年在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哥华、哈利法克斯和班夫举行的国际电影和电视节使聚光灯都投向加拿大和加拿大作品。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加拿大教育

    加拿大的教育体系包括公费学校及私立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前教育。按照加拿大宪法,教育由各省负责,因而不同省份的教育制度有相当大的差别,但是全国有统一的教育标准。

    加拿大政府规定,凡是年龄在6~16岁的未成年人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完成这期间的教育后相当于中学毕业,义务教育期间拥有居民或公民身份的学生是不必支付学费的,而且所收杂费也非常便宜。

    儿童满6岁可以报名就读小学。每年9月开始至次年6月为一学年。

    小学分别为一至八年级。在小学,学校不仅在教室教学,还非常注重社会教育以及启发式教育,如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活动、报馆。小学生的作业全部在学校完成。由于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文及法文都是官方语言,在一般的小学,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学法文。

    中学从九年级开始,到十二年级。十一、十二年级的成绩作为晋升大学的评审标准。

    学生升入九年级开始,学校配有专门的辅导顾问。他会根据几年来学生档案的记录,指导学生选修哪些课程对该学生是最为适合的,因此学生可以在辅导顾问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不同科目。这是非常灵活的,可在一年内修不同科目,也可以在一年内同时修读不同年班的科目,例如九年级的学生可修读十年级学生的科目。

    在中学期间,学生的成绩均按学分计算。自九年级到十二年级的这四年期间,每名学生必须修满30个学分,方可毕业。与中国的统一高考不同的是,加拿大的中学生升入大学是不需要参加专门的考试。

    只要学生在高中期间修满必须的学分,毕业合格,即可申请入大学继续深造。这个申请可以由所在中学协助递交填妥的申请(有些省份规定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在申请上,除了填写课程成绩外,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业情况,选择适当的学校。这些方面,学校的辅导顾问会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协助学生作出适当的选择。

    而对于母语是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要想继续进入加拿大的大学深造,参加TOEFL(托福)考试是必须的。并且越是好的大学,对于TOEFL的成绩要求就越高,按照目前的标准,申请人的TOEFL成绩起码要达到600分,才有资格申请一流的加拿大大学,并且对于某些学科,TOEFL分数要求更高。

    以前持学生签证在加拿大就读的国际学生是不可以工作的,但是现在规定,持学生签证的大专学生及本科学生是可以申请在学校内工作的。并且联邦政府已经颁布了一个新的法案:凡是在加拿大就读大专或大学的国际学生,毕业后,可在加国工作一年。这些学生在校成绩合格,准予毕业后,可以自己找工作,也可以请学校代为寻找,每所学校均有专门的小组负责协助。在这一年期间,学生可凭毕业学校和聘雇的公司出具的证明,申请办理工作签证。

    加拿大高等教育的结构共分10个等级:博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硕士学位、执照(指律师或医生合格开业证明)、研究生毕业证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证书、特别证书、结业证书和证书。普通学士学位一般修读3年,荣誉学士学位一般修读4年。

    加拿大的多数大学采用学分制。硕士学位是要在取得普通学士学位的成绩60~70分上再攻读两年才能取得,如果是荣誉学士则只需一年。如果申请博士课程则必须在学士课程中取得70~80分以上才行。

    完成硕士课程者亦有资格申请,修业期一般是3年。

    全日制高等院校每年有两个学期,9~12月为秋季学期,1~4月为春季学期,共8个月,有的大学分三学期。除大学外,加拿大还有社区学院约250多所,教学内容侧重于社会实践与应用:如美术、工科、商科及其他专业训练,一般期限为1~3年。这些学院只发证书或文凭,不颁发学士学位,但可以选择一些以后可转读大学深造的课程,修业期1~2年,程度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学完后转入正规大学二三年级,继续攻读学士课程,所以一般留学生都愿意读这些学校。

    在教育特色方面,加强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是加拿大基础教育的一大特点。

    在加拿大,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没有校牌,学校与周围的一切(马路、街区、商店等)是那么浑然一体。学校标志性的建筑是如此模糊,初来乍到的人没有别人的介绍,真不知已经来到学校。

    加拿大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极为广泛的。中小学教育课程一般分为学术性课程和实用性课程(也称实验课程)。在安大略省,十一年级共开设120门课程,其中80%是实用性课程,这些课程作为独立的课程在各校普遍开设,范围几乎覆盖各行各业,又与地方社会经济特点密切相关。比如职业技术培训类课程有机械制造、金融理财、商业营销、糕点制作等,还开设使学生理解政府的课——事业发展,乡土课——土着历史等。按照他们的话说,只要社会需要都可开设,因此课程常改常新。通过实用课程教育,使学生直接获得生产、生活经验和技能,获得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实施过程也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特点。教育局规定,在校学生每学期要参加40个小时的义工劳动,为社区工作,目的是教育学生做一个好市民、好公民。现在加拿大各学校都有一些实验、实习基地,有的在校内,有的在校外。学生的学习不限于教材,有人提出“超文本学习”。确实,在加拿大,教师在组织实用性课程教学时,大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实践,或者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没有一定答案但又与社会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还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要做不同的研究课题,范围大多属于实用技术领域。

    他们的教育理念非常实用,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因此中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最终使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和家庭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培养有适应力、选择力、对社会有用的人便成为加拿大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指向。

    其次,尊重个性,重视人的潜能发挥是加拿大基础教育的又一大特点。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多民族、多文化的背景,使学生的个性差异十分明显。在加拿大,培养学生相信自己、建立自信心是其教育的重要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加拿大的教师经常鼓励学生,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长处,对学生予以赞赏、表扬。加拿大学校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许多学校为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考试方式因人而异;学生也有成绩单,但教师往往根据不同学生,分别写明学生的强项、弱项以及下步计划。强调学生的个性即是学校的特色,强调个性发展高于一切。加拿大教育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

    加拿大教育尊重个性,让人的个性潜能得以发挥,实际上是在促进人的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加拿大提倡寓教于乐,课外活动丰富多彩。野外郊游,参观名胜博物馆,体育锻炼都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加拿大还有数量庞大的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大的高达数千万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可以免费借阅书籍,免费上网,在知识宝库里尽情遨游。而且在加拿大学习,还能与各种肤色的同学建立友谊,并能体会到北美生活的方方面面。

    3.享受运动——体育大国

    加拿大的体育组织,分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联邦政府设有国民健康福利部,下设两个司分管体育和娱乐工作。在民间体育组织方面,全国性的单项业余体育组织有80多个,它们都是加拿大全国体育联合会的会员。全国体育联合会是全国性体育管理机构,负责向政府提出体育与娱乐方面的政策性意见并组织全国运动会。加拿大重要的全国性体育组织还有加拿大奥林匹克协会和英联邦运动会加拿大协会。

    学校体育在加拿大占有重要地位,全国性的体育组织有加拿大健康、体育与娱乐协会、加拿大学院体育协会、加拿大院际体育联合会、加拿大各省中学体育协会联合会、加拿大女子院际体育联合会等。

    加拿大还有许多职业运动队,共有50个主要运动项目经常进行单项的全国锦标赛,有的还举行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全国综合性的、多项目的比赛有全国运动会、北极冬季运动会和北方地区运动会等。全国运动会在1967年加拿大国庆100周年首次举行,以后每四年举办1次。

    北极冬季运动会于1972年首次举行,以后每两年举办1次。它实际上是一次盛大的节日活动,除一般体育项目外,还有若干独特的“北极体育项目”,如单脚或双脚高踢、屈膝跳、绳索体操。北方地区运动会于1970年首次举行,以后每年举办1次,除一般体育竞赛和当地传统的体育项目外,还根据北方地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组织各种文艺表演。

    加拿大参加的国际比赛主要有泛美运动会、英联邦运动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1976年奥运会和1978年英联邦运动会都在加拿大举行。

    加拿大有些运动项目在世界上负有盛名,特别是长曲棍球运动历史悠久。19世纪60年代加拿大着名牙科医生比尔斯写了第一部长曲棍球规则,被称为“长曲棍球之父”。在1904年和1908年的两届奥运会上,加拿大长曲棍球都获得了金牌。现在全国每个省和地区都有长曲棍球协会的会员组织,登记的会员有20万以上。在1904年的奥运会上,加拿大成为第一个获得奥林匹克足球冠军的国家。冰球运动开展得也很广泛,加拿大的冰球曾居世界之冠。花样滑冰也是开展得很普遍的运动项目之一。加拿大的花样滑冰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1000多个俱乐部,15万多会员。加拿大运动员在冰球、花样滑冰、速滑、滑雪、划艇、游泳等项目的国际比赛中,都曾取得较好的成绩。此外,一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如长跑、慢跑、散步、自行车、越野滑雪、狩猎,近年来都有广泛的开展。

    近年来,冰球已成为加拿大人最喜欢的运动。冰球联盟NHL是北美最大的联盟之一,在北美与NBA等四大联盟齐名,在加拿大更是影响力远超过NBA。

    加拿大是地道的体育大国,国民喜爱的体育运动很多,但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土面积世界第二的加拿大,却只夺得3块金牌,不过,若以此认为加拿大人不喜欢体育,那就误解加拿大人了。

    就拿温哥华来讲,其公共绿地之多让人不由大为惊叹。在社区行走,无论往东南西北,只要步行十几分钟,都有一块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公园,绿意盎然。在白天或加拿大人工作的时间里,它安静得如一湖绿水,而一到傍晚或周末,就会热闹起来,足球、橄榄球、飞碟、棒球——身着鲜艳运动服的年轻男女们,一本正经地举行着他们自己的“奥运会”,在运动中享受着生活的欢乐。这里的公共体育场地和器械,任何人——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可以免费享用它们。人们每天都在运动:划船、滑雪、打球、游泳、跑步。但是,不是所有的体育场所都免费,比如公共游泳池、高尔夫球场。但即使是这些经营性场所,也充分考虑到一般平民的承受能力。加拿大有众多的高尔夫球场,在里面挥杆自娱的,不是老板、金领等社会精英,而是一般的阿公阿伯。

    加拿大是高福利、高税收的国家,政府将钱切切实实地用在纳税人身上,打造舒适的、遍及各个角落的公共体育场所和设施,让全体国民,特别是一般穷人也像富人那样,有资格享受各种运动,享受空气、阳光和绿茵。体育,在这里不是展现国家强盛的工具,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有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实在在的一部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