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N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刻苦的人,因为父亲告诉他,只有努力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过上好日子。每当小N稍微有一点偷懒的时候,他父亲都会举起手中的棒子毫不留情地敲在他身上。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不过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想要考上大学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但成绩也只能在中游水平晃荡,每当看到别人站在校园操场的台上领奖的时候,小N都会默默地低下头。这还不是最悲催的。一般成绩差点的人,体育都会很好,能够在球场上飞奔两个小时不带歇气的。可是小N除了能上场甩两脚火腿被人嘲笑一番外,别无所长,况且体育活动这回事,是会耽误学习的。至于那些能在校园中迷倒万千少女的帅哥,小N也只能是心向往之。总而言之,小N就是这样一个在校园里一点也不出众的人。
感谢中国大学的扩招政策,再加上半夜挑灯夜战的精神,小N终于以一个不好不坏的成绩考入了一所毫不知名大学的热门专业——工商管理。
但是毕业的时候,小N才果断发现原来自己不是上了大学,而是被大学上了,他不得不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困境。尽管他在学校的专业学得还不错,什么科学管理、人本学派之类的东西背得是滚瓜烂熟,然而结果却是,除了当销售、卖保险外,小N几乎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
想想家中的父母,他们已经为自己上大学借了一大笔钱。小N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自己都要顽强地工作下去,先养活自己再谈理想吧。这个时候他才记得自己原来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那就把这些苦难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砺吧。于是他选择了一份某知名大公司卖保险的工作。
卖保险其实是一份看起来比较公平的工作,只要自己业绩好,就不怕别人的眼光。可惜小N就是一个很在意别人眼光的人,这成为他工作上的一大障碍。每当师兄们在向自己的客户推销保险的时候,他都能从这些师兄的眼中看到闪烁的光芒,仿佛他们从事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那淡定从容的表情一点也不输给华尔街的精英们。
小N是一个生性比较胆小自卑的人,要把保险收益吹嘘得多么高,对客户多么有利,小N觉得自己很难办到,因为他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的产品也没有信心。以至于每当给客户推销保险的时候,客户都怀疑自己是不是遇到了骗子——可是你们见过如此不自信、如此害羞的骗子吗?
正式工作第一个月的业绩很快就击垮了小N,他的业绩在组内排名垫底。
组长不得不找小N训话:“为了鼓励你,我们决定让你只穿内裤在写字楼里跑一圈,这样你才能找回自己的信心。如果下个月业绩还是垫底的话,我也救不了你,你只有自己走人了。”
鬼知道这是激励还是惩罚。
小N极不情愿地穿了一条大裤衩,在自己公司所在的楼层跑了一圈,一边跑,还一边振臂高呼:“我要得第一,我要得第一。”
但这件事情似乎并没激起小N的斗志,他反而觉得这是自己生平的一大耻辱。凭啥自己老板在工作时间可以气定神闲地遛他的巴西鹦鹉,又能高收入,而自己却要采取这种方式,小N越想越觉得气愤。在自己租住的房间里,他一遍遍地反思自己的人生,除了痛苦,其他都是一片空白。小N认为,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段经历将永远激励自己的人生。想到这里,他拿起了身边的水果刀,慢慢地在自己的胳膊上刻了一道血痕。看着伤口流出鲜红的血液,小N没有感觉到一丝疼痛,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他只感觉到一阵阵快意。
从此以后,小N开始加倍努力,他的业绩终于有了些上升,不过那也仅仅是相对于垫底而言,可能他的性格实在是不适合做销售。
无聊而单调的日子就这样过着,晚上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小N喜欢在网上闲逛,有时候也写上两笔。有一次他在一个文学网站随意注册了个ID,写了个类似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故事,本来小N只是想在网上意淫一下,没想到还引起不少共鸣,看来这世界上像他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没过几天,小N就收到网站编辑的短信,说是要签约他的作品,只要每天更新多少字,就可以领到工资。小N从来没想过自己在网上捣鼓几笔,还能换来真金白银,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网站编辑的约稿。
小N的故事很简单,所以不用费什么脑子,只需要躺在床上,脑子里面不停幻想一些场景就OK了,顺便还可以愉悦下身心,简直没有比这更舒服的工作了。就只是敲字麻烦了点,需要坐很久。第一部作品很快就完成了,由于篇幅不是很长,仅用了两个月,这让小N获得了将近一万块钱收入。小N开始有了点信心,觉得没准自己还真是个文学青年的料,可以靠写字吃饭。
终于在某一次被主管唠叨之后,小N再也按捺不住,把手中的文件夹狠狠地扔给主管:“老子不干了。”
主管显然也被吓了一跳:“好,好,你别后悔。”
“老子就是讨饭,也不干这行了!”小N大步走出公司,大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
小N决定以后靠写小说为生。由于积累了一些人气,小N的第二个故事还是有些观众的,他紧贴着网络小说的一大热点——穿越,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文学之旅。
第二本小说似乎没有第一本那么顺利。毕竟第一本屌丝逆袭白富美,是小N经常在床上赖着不想起来时的主要幻想内容。而穿越小说脱离现实太远,小N感觉到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了。有时候,小N也去别人的小说中找找灵感,他很佩服那些一天就能更新上万字的作者,一个简单的打斗动作,别人都能描写出七八章出来。他想起了小时候看的《足球小子》《灌篮高手》一类的日本动画片,从球场的这个方位到那个方位短短十几秒的时间,伴随着主角的心理活动,他们居然能够刻画上半个小时,不佩服不行啊。
当然我们的传统名著也是小N学习的重点。他最喜欢的是《史记》,这么多的人物,这么多的故事,无愧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赞美。他的偶像就是太史公司马迁,他很羡慕司马迁可以到各地旅游,收集素材,而自己只能蜗居在狭小的房子里面意淫,经常因为灵感枯竭而苦恼。
有一次,本来答应粉丝的更新,由于迟迟没有灵感,一个字都没写出来,以至于网站编辑发来警告,可能面临违约的风险。这让小N又着急又痛苦,可越是这样,他越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焦灼、苦闷又一次袭上小N心头,和上一次被主管惩罚只穿内裤跑步时的感觉很相似,他内心有一种说不清楚是愤怒还是痛苦的情绪需要发泄。
他再一次拿起了水果刀,在胳膊上划了一刀。这让小N感觉好了不少,脑子也逐渐清醒了些——于是关于小说他又有了新的内容——主角跌落悬崖,身受重伤,秘境奇遇,获得神功。
小N没想到给自己点伤害,不对,是刺激,还能有这样的作用。他终于相信了一句话: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灵感,只是因为对自己不够狠,没有狠狠地逼自己。有了自残这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小N似乎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灵感了。每当遇到写作瓶颈的时候,他就找出水果刀,在胳膊上划一下,快感就会从心底喷薄而出,而灵感似乎也随之而来。
不过这方法也是有局限的,就像吸毒一样,这东西也会上瘾,最要命的是,每次的剂量还得越来越大,才能满足需要。以前只需要划一道小伤口,慢慢地,小N对自己越来越狠,就差拉到医院里面缝针了。他的手臂也因此布满了伤痕,再后来,伤痕已经占领手臂外的其他领地,他已经开始“开发”自己的大腿了。
这种简便迅速的方法,能够直接刺激人的大脑多巴胺系统——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让人产生快感。当受到别人赞美,或者获得性满足的时候,你能够感觉到愉快,就是因为多巴胺的作用。毒品就是因为能够直接刺激这个系统,所以很多人会上瘾。不过自残上瘾的人,还真不多见。
可惜灵感不是只靠刺激大脑就能够产生的。前辈们早就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N以前靠借鉴、靠阅读还算得上是正途,而现在只能说是误入歧途。
对于小N来说,写作瓶颈就像是女生的大姨妈,几乎每个月都会准时来一次。这一回,小N的读者有些不耐烦了,因为他已经连续两周都没有更新。有些读者给他留言:算了,楼主太监“楼主太监”最早出现在文学网站的连载小说区,因为“太监”是“下面没有了”的一类人,所以有些楼主发了一些文章以后,在大家读得正开心的时候,却再也不继续发帖了,因为楼主“下面没有了”。所以对于一些说了上文没下文的人,就叫他们“太监”。,大家都散了吧。有一部分粉丝也开始起哄。这还了得,粉丝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粉丝流失比遇到写作瓶颈更要命,要是粉丝都没了,自己写给谁看啊,谁来埋单啊?
网站编辑也不时发来一些催命的邮件,提醒小N注意合约内容,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小N感觉自己都快被逼疯了。一天夜里,他连续用水果刀在身上划了好几道伤口,可是脑海里仍一片空白。于是他又想起以前的方法,捡起已经好久没看的书。当他读到这段话时,他有了新的想法: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对啊,太史公也是遭受宫刑后才有了《史记》啊。他又想起以前读过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练就《葵花宝典》的奥秘,那只有一个: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想到这里,小N鼓起了勇气,手起刀落,血光四溅……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但幸好他被人发现得早,被及时送到了医院。他本人的凝血功能还不错,虽然重要部位是保不住了,但好歹保住了一条命。
当我见到小N的时候,他并没有特别悲伤,反而很兴奋。
“我有很多想法,快给我笔,我要记下来!”小N第一句话就是找我们要纸和笔。
我从兜里掏出纸和笔给他,他不假思索地在纸上飞快地写了起来,看他断句的样子,似乎是在写诗。
“看看,我写的诗如何?”小N迫不及待地把他的大作递到我面前。
字迹非常潦草,可能与他太兴奋写得太快有关。至于诗的内容,实在不好评价。比如:
我是东方不败,
每个人都幸福地活着,
每个人都幸福地活着,
……
后面几句不是回音,而是同一句话写了七八遍。
“我读不懂,太高深了。”我只好谦虚地评价,“为什么要伤害自己?”
“我要成功,只有这样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给自己灵感。”然后他开始背诵孟子的文章。
“有个笑话,你想听不?”
“你说。”
“话说有人捡到一本绝世秘籍,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于是他果断地自宫了。悲剧的是,他翻开第二页,上面写着:若已自宫,未必成功!当然最悲剧的是最后他发现书后面写着:若不自宫,也能成功。”
小N看着我:“一点也不好笑。”
“身体上受到的苦难并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你懂吗?”
“你说得对,还是孟子对?”小N反问我一句。
“孟子只是夸张说明人要受苦。”
“那只是你的理解,所以你现在只能待在这个地方!”
小N的逻辑十分强大,我不想继续与他争辩。
小N是一个具有偏执思维的人,这种人有几个特点:
1.对事情极度敏感,对伤害和侮辱耿耿于怀,所以最好不要得罪这样的人,他会记住你的。
2.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都极度固执,只要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俗称“认死理”“钻牛角尖”“一根筋”。
3.他们很难和周围人和睦相处,包括自己的家人,不过他们可能把这种不融洽理解为别人对自己的嫉妒和怀恨,进一步破坏他们的人际关系。
当小N心情稳定一些的时候,他也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毕竟他的偶像司马迁并不是自愿受此刑的,并且差点为这事自杀。不过一想到自己还有未竟的伟大事业,小N并没有太过伤心,没多久就出院继续他的文学事业了……
【科普时间】偏执型人格障碍
小N有很严重的自残行为,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中,但小N的表现很难符合这二者的诊断标准,只能说是一种偏执,一种为了成功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偏执。
偏执型人格障碍,又称为妄想型人格,指的是发生在人类身上的这样一种精神现象——患者一旦认准了某个念头,这个念头就会占据其脑海,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如果说固执是坚持成见,不知变通,那么偏执可以说是比固执还固执,堪称冥顽不灵了。小N为了成功,采取自残的方式,认为这样可以磨砺身心、激发灵感,就是典型的偏执表现。
成功是当下国人普遍追求的一件事情,但成功之路是充满荆棘的。几年前流行英特尔公司总裁的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后来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也很欣赏这句话。一时间,大家为了成功,都开始变得有点偏执。我无意说两位商业前辈所推崇的态度是错误的,但过度偏执的确是种人格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会有助于人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但是如果剑走偏锋,只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
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三条,那么你很可能就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地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喜欢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总认为自己正确,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别人。
5.好忌恨别人,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争辩,固执地追求不够合理的个人权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其想法很难通过说理或事实来改变。引用自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
【拓展阅读】躁郁症,上帝赐予的礼物?
前面讲到了一些关于躁狂症、抑郁症的故事。我们已经知道,躁狂和抑郁并不是两种单独的疾病,而是情感障碍的两种表现形式。很多人实际上是两种病共患,一般被称之为双相情感障碍,国外叫躁郁症。一般的发作特点是躁狂抑郁交替发作。很多历史上的天才,都患有这种疾病。可以说,他们的成就也与这种疾病息息相关。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向日葵》。与很多搞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人一样,他死后才身价倍增。他年轻的时候遭遇过很多挫折,一直都过得不如意,因此感到十分痛苦和悲愤,于是他决定投身艺术创作,“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还曾经因为极度痛苦,割去了自己的耳朵。他前期的作品都很苦闷,画风阴暗,可能与其抑郁的心情有关。后期的画作大家都知道是比较明快的,色彩艳丽的《向日葵》就是其中的代表。一般来说,人的作品多是其内心体验的展现。在生命的最后两年,梵高一直在和躁狂症作斗争,也到过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在这期间,他仍然坚持创作。一般躁狂病人的创作灵感都很充沛,创作的作品会让人感觉到裂变、躁动、不安。但梵高最终没有经受住疾病的折磨,在37岁的时候,举枪自尽。
另外一个和梵高同病相怜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他的前半生简直就是一部传奇,斗志十分高昂,堪称是打不死的小强。他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身受重伤,身上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块,共做了13次手术,并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他战斗的欲望,他还参加过西班牙内战,作为共产主义者,对抗法西斯独裁者佛朗哥。之后他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到过中国,用我们经典的评价,他就是“一位伟大的反法西斯主义战士”。他在文学创作上也是精力无限,高峰的时候一年能写出三本小说,具有典型的躁狂症患者精力过于旺盛的特点。他最善于刻画硬汉形象(很像躁狂症患者的形象),他自己也以硬汉自居。他在小说《老人与海》中,借主角圣地亚哥之口说:“人可以被摧毁,但是不可以被打败。”就是这样一个人,晚年却变成了另外的样子,被抑郁所困扰。这个与遗传也有关系,他的父辈中多有因此病而自杀者。此时他再也写不出像样的作品,只能靠酒精度日。最后他也没能摆脱家族的宿命,用一杆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躁郁症名单上,还有这些闪耀的名字:林肯、罗斯福、舒曼、贝多芬,据说还有牛顿。
抑郁或许让人变得深刻。你很难想象,一个说话滔滔不绝、每天感觉很嗨的人能和抑郁这个词联系起来。整天思考人生、思考世界过于深刻的人,不抑郁才怪,因为这两个问题,要么没答案,要么答案没意义。而躁狂却让人多产,躁狂给人带来的精神体验可能有助于创作。
《疯癫与文明》的作者福柯说过:艺术作品与疯癫共同诞生和变成现实的时刻,也就是世界开始发现自己受到那个艺术作品的指责,并对作品负责任的时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