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之有道,得之有方-做人别太张扬,站得越高摔得愈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总是希望能够在大家面前出出风头。不过,我们要明白,人也都是有嫉妒心的。大家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出于一种嫉妒的心理,别人就可能对你心怀不满。所以,我们做人还是要低调一点,表现自己之前一定要好好地评估一下,以免发生悲剧性的结果。

    1.改掉盛气凌人的毛病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有些人自恃某方面高人一等,言行之间盛气凌人,显得很不可一世。这样的人,尽管有他们的长处,却不知道低调做人,故难以被人们接受,往往是为人所弃时才如梦初醒。

    一些人,或有才,或有势,或有名,或有钱,因此就觉得高人一等,处处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言行举止高傲自大,态度盛气凌人,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即使起初有人与其结交,但时日一久,终将为人所弃。相反,低调处世、和逊谦虚,就很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赢得大家的欢迎。

    人不可没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骄傲往往惹人讨厌,若因为某一丁点优势而洋洋自得则更让人鄙夷。不要随时摆出一副“伟人”架子,这是很令人憎恶的,也不要因为有人羡慕而不可一世,更不要时时都是一种教训人的口吻,平易近人更容易让人接受。

    自满自得不是明智的表现。自信是好事,但是过分地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是一种无知,很可能导致名誉扫地;才高也是好事,但如果处处显摆、自以为是就会伤人伤己,不受人欢迎;权重也是件好事,但如果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远离群众,则惹人厌烦。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谦逊低调,放低姿态做人。

    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虽然积极能干,思路敏捷,能言善辩,但他讲话,别人都不愿意听,做事也没人愿意合作。为什么呢?因为他狂妄自大,言行举止盛气凌人,让人感觉别扭,跟他在一起太压抑。因此,即使他能力出众,即使他的建议很到位,观点很有价值,别人也很难接受他。这种人大多都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卓越之处,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表明其与众不同。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费力不讨好。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社会交往中,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低调谦让的人更能赢得更多人的认可,那些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四处碰壁。

    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都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交流的目的在于沟通,而不是去欣赏别人的表演,更不是去卖弄露丑。如果对方过分地卖弄,使劲地显摆,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处处显示出高人一等,那么无形之中就打击了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更是对自我意识的一种挑衅,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因此,即使双方都不是有意的,但一方盛气凌人的表现可能会摧毁一座本可建成的友谊之桥。

    好钢用在刀刃上,有能力、有地位、有名望尽可显示在应该用到的地方,而不是把它作为自高自大、盛气凌人的资本,去惹人讨厌,招人嫌弃,即使确实有能力,有资格,也不要使别人感到相形见绌,低人一等,成为自己的陪衬。在交往中,低调、谦和的态度无疑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礼貌和尊敬,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据说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机灵善辩。但是年轻时的他自恃口才了得,知识丰富,神态盛气凌人,言语尖酸刻薄,凡是跟他有过交流的人,对他的知识和口才都非常佩服,但是对于他的言行举止、行为作风却很不以为然。时间一长,跟他交往的人便越来越少,人人对他都避而远之,怕被他用尖酸的言辞奚落。

    后来,他的一个长辈看不过去,私下对萧伯纳说:“你说话幽默,言辞风趣,常常会让人喜笑颜开,这是优点。但是大家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更轻松。因为别人都觉得比不上你,而且你有一贯喜欢讽刺别人的缺点,有你在,大家都不敢轻易开口,怕在你跟前丢丑。你的知识、口才确实比他们高明,但时间一长,你的那些朋友都将弃你而去。你有没有仔细地想过,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长辈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幡然醒悟,他开始明白,如果长时间这样,而不彻底改变以前的行为作风,整个社会都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这么简单呢?所以他立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刻薄的话了,对人要低调谦和,即使对方有什么错误需要纠正也要言语委婉,态度诚恳,要把能力发挥在擅长的文学上。这一席谈话不仅改变了萧伯纳的做人处世的作风,而且坚定了他的人生方向,为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他谦和低调的为人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盛气凌人者,多半自我感觉良好,骄傲自大。但是比别人多点优势,不一定就非要显摆给他人知道,时间自然会证明一切。卡耐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你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吗?你知道是什么东西使你没有变成白痴的吗?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罢了,价值才五分钱。如果医生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点的碘,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五分钱就可以在街角药房中买到的一点点碘——是使你没有住在疯人院的东西。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

    恃才傲物的人,往往只是把自己或者自己的那点长处看得无比宝贵,却忽视了别人的感受。他们却不明白,社会是个群体,如果没有人欣赏,即使是世界上最璀璨的明珠也比不上一块带给人快乐的普通的石子。

    大家都看过河边的鹅卵石,一个个圆溜溜,光滑滑,十分好玩有趣,可是据说在很久以前,可不是这样。

    很早以前,河边的鹅卵石也跟别的地方的石头一样,浑身长满尖锐的棱角。一天,因为一个鹅卵石不小心被别的鹅卵石用棱角刺了一下,双方大打出手。结果,你碰我挤,导致所有的鹅卵石都开始了一场混战。每块鹅卵石都像疯子一样,用自己身上最尖锐的地方向伙伴们狠狠地刺去,大家斗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很长时间以后,遍体鳞伤的鹅卵石们没有精力再打下去了,就不约而同地一起住手了。然后在河滩上四处一看,鹅卵石们都傻眼了,不仅很多鹅卵石粉身碎骨,没有了踪影,而且幸存的鹅卵石们一个个也都变得光滑圆溜,身上所有尖锐的棱角在这次混战中都给磨掉了。蓦然,所有的鹅卵石都欢呼起来,因为它们没了可以刺伤别人的棱角。自此,河边的鹅卵石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光滑、圆溜,惹人喜爱。

    2.不要处处炫耀自己

    枪打出头鸟,过分炫耀自己不但得不到什么好处,相反更容易招致不测。“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低调,是做人高明者应该具备的心态,更容易赢得人心;自以为是、过分炫耀最终为人所厌,乃处世之大忌。

    每个人生来都是不一样的,家境、相貌、身高,等等,这些都是难以改变的。所以即使现在比别人略有成就,也未必就是自己能力所得,即便是自己能力所得,也没有必要处处炫耀。做得好与不好,自然有别人看着,用不着自己去大声宣传,一副唯恐别人不知道的样子。炫耀,就是自以为高明,是挑衅,是很明白地告诉人家,你比人家强。

    没有人希望自己比别人差,也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活在别人蔑视的眼光里。即便是确实不如别人,也没有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显得低人一等。炫耀,就是抬高自己,也是无形之中贬低别人的一种极不理智的做法。

    每个人有了成就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希望有人赞扬,因此,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展示自己的长处,殊不知,这实际是在自己头顶悬了一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掉落的利剑。

    “当夜幕开启,富凯攀上了世界的顶峰。等到夜晚结束,他跌落了谷底。”著名作家伏尔泰这句话说的其实是一个因为过分炫耀而招致灾祸的故事。

    法国的财政大臣富凯为了博得国王路易十四的欢心,决定策划一场前所未有的宴会,他费尽心思筹划准备,邀请了当时欧洲最显赫有名的贵族和学者,甚至著名的剧作家莫里哀为这次宴会还专门写了一个剧本。

    这次宴会极尽奢华之能事,有许多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食品和水果,庭院的装修、室内的装潢、烟花的设计乃至莫里哀的戏剧表演,甚至是宴会中的每一个细节,无不让嘉宾们大开眼界。人人都从心里发出感叹,认为这是所参加过的最为完美杰出的宴会。

    然而,就在第二天,人们还在回味富凯举办的盛宴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国王逮捕了富凯。三个月后,富凯以窃占国家财富罪被关进了监狱,他人生最后的20年都是在单人牢房里度过的。

    这就是炫耀的结果,很多时候一时的炫耀都会为自己的将来埋下祸根,不管炫耀的是知识,财富,学识还是容貌。富凯本以为国王观看了他精心安排的表演会感动于他的忠诚和能干,可以让国王明白他的高雅品位和受人民欢迎的程度,从而任命他为宰相。然而事与愿违,每一个新颖壮观的场景,每一幕精彩绝伦的表演,每一位嘉宾的赞赏和微笑,在国王看来,都是财政大臣的炫耀,这深深地刺激了路易十四,傲慢自负、号称“太阳王”的他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怎么能容忍富凯超过自己,夺去属于国王的光辉呢?

    于是,便有了富凯的不幸结局。

    处世低调,不要向别人炫耀自己,富凯如果懂得这一点,恐怕就不会身陷囹圄,在牢房中度过自己人生的最后20年了。

    能力不是吹出来的,成功也不需要处处炫耀。谦和的心态、低调的作风更能让人们印象深刻。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军的格兰特将军和南军的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激烈的血战,南军战败认输,李将军签订了降约,美国内战结束。

    看看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后,是怎么做的吧!

    首先他谦恭地称赞对手:“李将军这次虽然战败了,但是这与他卓越的才能没有一点关系,他依旧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他态度仍旧一如既往的镇定,身穿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佩宝剑,气宇轩昂。而像我这种矮个子,身穿士兵的破旧衣服,和他那高大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是相形见绌。”

    格兰特不但大度地赞美了李将军的仪表和态度,也没有因对方战败而诋毁对方的军事才能。他谦虚地认为自己的胜利和李将军的失败,是天气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他说:“这次胜利来得很幸运,当时他们的军队在弗吉尼亚,那里几乎天天下雨,行军作战异常不便。而同时我们军队所经过的地方,差不多每天都是好天气,老天都在帮助我们,许多地方往往是在我军离开没几天便下起雨来,这不是幸运是什么呢!”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决定美国命运的巨大胜利,归功于天气和运气,而不是自己战术指挥的高明,也没有因为胜利而炫耀自己的军事才能,而且面对战败的敌人,也没有趾高气扬,这也正是他为人处世的高明之处。成王败寇,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格兰特也不是不可以吹嘘自己如何如何厉害,怎么运筹帷幄、用兵如神,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维护了战败者的尊严,也赢得了世人对他的尊重。

    生活当中,也许一个眼神、一种说话的声调、一个手势,就能像话语那样明显地告诉别人——你错了,即使他真的错了,他就会同意你对吗?不会!因为你的做法直接打击了他的自尊心,贬低了他的智慧,伤害了他的感情。就算你多么能言善辩,理由多么充足,逻辑多么严密,都难以让他心头舒畅,因为你是在炫耀,而衬托的是他的无能和无知。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律师,在最高法院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因为一件事情使他在若干年后,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在庭审过程中,一位老法官突然说:“海事法追诉的期限是6年,对吗?”这位律师一愣,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不明白他为什么搞错了,看了那位法官半天,然后很直接地回答:“法官先生,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法庭内顿时安静下来,那种感觉有些吓人。”他后来讲述当时的情景回忆说,“屋内的温度似乎一下子降到了冰点。我是对的,他是错的,这一点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也坚信法律站在我这一边,绝对没有搞错。但我没有尊重他的感受,我当时似乎是出于一种证明自己或者说是炫耀的感情,至少我没有用讨论的方式来说明我的观点,而是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错了。”

    “当时他没有说话,也愣了一下,显然这事情让他难以接受,而且很显然的是,他已经明白了他的错误,但是他仍然脸色铁青,显然是对我的话耿耿于怀,不是内容,而是说话的方式,这伤害了他——一位老法官的自尊,这是他不能接受的,即使我说得再对。”

    是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动作,一句最简单的话也足以表露你的心思,炫耀有时候更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有这样一位女演员,她在成功摘得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小金人后,又凭借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她登上领奖台时,却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另一位演员,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因为你,我事先并没有想到能够获奖。”她就是英格丽·褒曼。

    英格丽·褒曼作为这一至高荣誉的获得者,并没有滔滔不绝地叙述自己的努力,更没有炫耀自己的表演是多么精彩,反倒对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惜赞美之词,极力维护了失意者的面子。如此做人处世,难怪她能为世界人民所喜欢。

    3.有功别自邀,会有人替你说话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古往今来,功高震主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更别提居功自傲,处处显摆的人了。居功而不自傲,有能力而不炫耀,为人处世要低调谦和,才能让成功更为长远。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楚汉战争时期,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制胜一举攻下关中,为刘邦争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间,韩信又被刘邦任命为左丞相,带领兵马攻魏、平赵、破齐,最后韩信带兵在垓下一战将项羽击败,使其在乌江自刎,为汉朝江山的建立扫清了最大的障碍。如果没有韩信的话,今天的历史究竟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未央宫中为吕后所杀,下场非常凄惨。究其原因,刘邦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自然是导致他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韩信居功自傲、不知进退也为他被杀埋下了祸根。

    在韩信平齐之后,刘邦在与项羽的对峙中屡遭险境,处境艰难,派人要求韩信带兵援救,韩信却居功自傲,乘机要刘邦封他为齐王,让刘邦很是恼火,但是考虑之后仍然封韩信为齐王,这件事情也让刘邦对韩信起了很大的猜忌之心。韩信,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最终因为不明白低调做人的道理,居功自傲,而窝窝囊囊地死在了吕后的手中。

    韩信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略,背水一战的胆识,十面埋伏的战术,可谓战无不胜。但是他功高自傲,最终在未央宫为吕后所杀,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不能不让人惋惜。相反,西汉的丙吉居功不自傲,深受皇帝宠信,得以善终。

    丙吉是西汉时期鲁国人。丙吉自幼聪明,从小就学习法律规章制度,长大以后先是担任鲁国狱吏,后来因能力出众、屡次立功受奖被提拔到朝中任职,后来又被调到长安任狱吏。

    汉武帝末年,宫廷发生内乱,祸及卫太子。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命令追查所有与此案有牵连的人员,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也在其中。后来卫太子因为这件事情被迫自杀,全家也被抄封,连刚生下来几个月的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也因此被送进长安监狱。当时担任狱吏的丙吉奉诏检查监狱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丙吉知道卫太子的案情不是这么简单,卫太子被害其实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很有正义感的他很同情这个小皇曾孙的遭遇。于是身为狱吏的丙吉就暗中让人喂养这个可怜的婴儿,并且每天亲自去检查孩子的情况,更不准任何人虐待这个孩子。因为这小孩天生体弱多病,而且出生时没多久就遭遇了这么一场变故,因此身体很差,丙吉特意为这个婴儿取名病已,意思就是病祸已经去了,以后无灾无难的意思。在丙吉的悉心照顾下,小皇曾孙在长安监狱里慢慢地成长起来。

    几年以后,有一个会看天象的人告诉汉武帝说:“长安监狱的上空有天子贵人之气。”这就意味着在长安监狱里待着一个天子,汉武帝于是就派人连夜来到监狱,准备将监狱里的囚犯统统杀掉,以绝后患。丙吉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立即关闭了监狱大门,不准汉武帝派来的人进去,并且义正词严地说:“监狱里面是有一个皇曾孙,是个婴孩而且体弱多病。但是无缘无故地杀死普通人都不应该,何况这个孩子是皇帝的亲曾孙呢!”于是丙吉就坐在监狱门口,不让来人进去。双方僵持了一个晚上,天亮以后,来人还是没有办法进监狱杀人,只得回去报告汉武帝,并诉说了丙吉大胆抗上的行为。汉武帝听了禀报后,心里有所感触,就下令把长安监狱里的死囚全部免去死罪,也没有追究丙吉的责任,皇曾孙的性命也得以保全。

    小病已在监狱里一天天地长大,丙吉知道把孩子长期放在监狱中不是办法,于是就四方打听寻找合适的人选收养病已。后来他听说有个叫史良娣的人忠厚可靠,就亲自驾车把皇曾孙送到她家抚养。在这几年时间里,先是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继位,不想没过几年,汉昭帝也死了。由于汉昭帝没有儿子,使得王位继承人出现了问题。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大将军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二人便商议如何解决皇帝的继承人问题。这么多年来,因为丙吉做事认真,尽职尽责,颇有功绩,已经升迁到了大将军府长史、光禄大夫、给事中等职务。这时候丙吉见到皇位继承人出现了空档,觉得小皇曾孙病已的机会来了,他就向大将军霍光建议说:“大将军现在是朝廷的支柱,国家百姓的前途命运也掌握在您的手中,我知道皇曾孙病已寄养在民间,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听说他博学多才,通晓经学儒术及治国之道,而且行为端正,为人谦和,是皇位继承人的理想人选。大将军如果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让天下人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后,再辅立即位,无疑是为国为民立下了大功。”大将军霍光接受了丙吉的建议,竭力辅佐皇曾孙病已登基,登基以后称之为汉宣帝。

    丙吉虽然先是抚养汉宣帝于襁褓之中,又不顾生命危险拯救汉宣帝于死亡的边缘,而且后来亲自为汉宣帝找来可靠的人将其抚养教育成人,就是登基继位也是在他的大力促成之下才成功的,说他对汉宣帝有再造之恩也毫不为过。但是丙吉为人深沉忠厚,处世低调谨慎,从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和功劳。因此,很长时间以来,汉宣帝和朝中大臣都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一直到霍光因为专权被诛灭,汉宣帝亲政以后,一位宫婢说她曾经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汉宣帝于是诏令官员查问这件事,宫婢说:“此事的详情丙吉都知道。”丙吉还能依稀认出这个宫婢,但是她不是在长安监狱里喂养过皇帝的乳母。丙吉说:“我那时候确实是让你照顾过皇曾孙,但是你不尽心喂养,还有什么功劳好讲的。另外两个人才是对皇帝有抚养之恩的人。”这时候汉宣帝才恍然大悟,知道丙吉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再一细查,才得知丙吉对自己所做过的那些事情。汉宣帝大为感动,立即召见丙吉,称赞他有恩于皇帝却不加宣扬,有功于社稷却不自满,实在是一名贤臣。于是下令封丙吉为博阳侯,升任丞相。

    汉宣帝给丙吉加官进爵的时候,丙吉正得了重病,不能起床。皇帝就让人把封印佩带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但是,丙吉不愿意接受,一再辞谢。当他病好后,正式上书谢绝皇帝对他的赏赐,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人的本分,也是一名臣子应该做的事情,根本没有什么好夸耀的。汉宣帝非常感动,但是更加坚定了他重用丙吉的决心,他说:“我封赏你,是因为你沉稳谦厚,对朝廷确实立有大功。如果我同意了你的辞谢,就显得我不但知恩不报,而且忘恩负义。况且现在天下太平,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操劳,只要你安心养病,把身体保养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你都不用担心。”就这样丙吉才不得不接受封赏,出任丞相一职。

    丙吉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了皇曾孙并将他抚养成人,还辅佐他登上皇帝的宝座,这些事情丙吉却绝口不提。这一方面说明了丙吉具有高尚的品德;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他高明的处世智谋。自古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都可能死无葬身之地。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事情太常见了,历史上多少人因为居功自傲落得不好的下场,丙吉对此是不会不知道的。

    4.不可口无遮拦,不该说的千万别说

    话语不当,好事变坏事,话语得当,能扭转乾坤。从一个人的说话中,能看出他的性格、才能、素养。为人处世低调,说话也应三思而后言。

    苏张之口,说的是一个人说话的本事。一言九鼎,说的是一个人说话的分量。话语,有时候比千军万马还要管用。有人曾经这么描写道:“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要厉害,上天意识到了这一点,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讲话通过大脑,深思熟虑后再说,避免出口伤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尽可能避免信口雌黄,自吹自擂,说话不走脑子,做到三思而后言。

    俗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每个人在说话的时候都要慎重。话语是即时性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要是说错了话,即使事后千般解释,也难以完全挽回影响。

    有位电讯公司的基层职员平日里工作认真、踏实勤奋,业绩也名列公司前茅,公司本来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准备调升其为部门领导。只因他以前说话不小心,无意中透露了自己一个很重要的秘密,而被竞争对手击败,没有被重用,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

    这位年轻人素来好交朋友,跟公司的同事关系处得很好,尤其是跟一位男同事,更是称兄道弟,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个周末,他准备了一些酒菜约了那位同事在屋里喝酒谈天。俩人酒越喝越多,话也越说越投机。喝得半醉的他向那位同事说了一件本不该告诉别人的事。

    “我中专毕业后没找到工作,有一段时间没事干,闷得心里发慌。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出去喝酒,回家时看见路边停着几辆自行车,看见四周无人,朋友就撬开锁,然后我们把车给骑走了,接着几个月里,又偷盗了几次。后来,那位朋友盗窃时被警察逮住,送进了派出所,他供出了我,结果我也被判了刑。进了监狱我才如梦初醒,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卖,于是改头换面,好好做人。刑满释放后我四处找工作,但是谁肯要一个盗窃犯啊?后来经朋友介绍我才来到这里。这里待我们不错,现在咱得好好珍惜,得给公司好好干。”

    在公司一年多后,因为他确实够努力,而且表现极为突出,公司根据他的表现和业绩,把他和那位同事确定为销售部经理候选人。总经理找他谈话时,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领导的厚望。谁知道没过两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那位同事任经理,给他另外安排了一个工作岗位,当然这个岗位不但和销售部经理不能比,甚至在一些方面还不如做业务员。

    事后,他才了解到一切都是那位同事从中捣鬼。原来,在部门经理候选人名单确定以后,那位同事便找到总经理,向总经理谈了他曾被判刑坐牢的往事。不难想象,一个曾经犯法坐牢的人,公司怎么会重用呢?尽管在知道真相后,他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事情是自己说出去的,那位同事虽然不厚道,但是要是他自己不说,不就没什么事情了。既然秘密是自己的,那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同事讲。如果讲给了别人,情况就不一样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被别人以此为把柄反过来攻击,使自己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

    所以,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说话的分寸,才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帆风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要在脑子里想清楚,做到心里有数。不然,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后悔就来不及了!

    如果说出言不慎只是断送前程的话,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口不择言胡乱说话而断送性命的也大有人在。

    19世纪早期,革命者要求沙皇进行社会改革,废除封建制度。沙皇尼古拉一世自然不那么好说话,派兵残酷镇压了这场叛乱,还逮捕了大部分革命者。经过调查审判,将他们的领袖判处死刑。行刑那天,受刑的人站在绞刑台上,没想到绞刑开始后,经过他的一阵挣扎,绳索突然断了,这位本该被绞死的革命者摔落在地上。浑身尘土,满身是伤的革命领袖摔得有些迷糊,惊魂未定的他慢慢从地上摇摇晃晃地爬起来,拍打了一下身上的尘土,揉揉脖子,确信自己没有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就这一句要了他的命。他说:“你们看,俄国人已经不懂得如何做事了,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当时,在信奉天主教的俄国,类似这种情况常常被当做是天意和上帝恩宠的征兆,不管什么样的犯人通常都会得到赦免。

    守在刑场的士兵立刻前往宫殿向沙皇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沙皇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十分气愤,但还是依据习惯写了一个赦免令。在准备发出赦免令之前,沙皇问了一句:“事情发生之后,他有没有说什么?”

    “尊敬的陛下,”士兵战战兢兢地回答说,“他说……在俄国人们甚至不懂得如何制造绳索。”

    “既然如此,”沙皇说,“那我们就证明给他看看,看我们俄罗斯究竟会不会制造绳索。”于是撕毁了赦免令。随后这位领袖再次被推上了绞刑架——当然,这一次绳索没有断,他被绞死了。

    虽然革命者之气概可歌可泣,然而,如果他能忍耐,留得青山在,或可为革命做出更多的事情。

    会说话,小则增加交流、沟通情感,大则保全性命、兴邦救国;不会说话,小则引发争执、招惹矛盾,大则害人害己、祸国殃民。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大多都是说话不慎引起的,话一旦出口,就无法收回。而言由心生,说什么、怎样说完全要靠大脑思索,所以在管好自己的嘴前,先要动动脑子,要三思而后言,在每句话出口前,必须先经过一番思考,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容易引起麻烦的话语千万要打住,一定不能让它溜出口。

    人长了嘴巴,不说话自然是不正常的,除了在说话之前要三思外,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1)自吹自擂不好

    不要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不管是知识、财富、威望还是权力,自我吹嘘不能让这些东西增加一星半点,反倒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无谓的争辩,说长道短也不好

    动不动就揭露别人的短处或隐私不但会损害别人的名誉,而且显得自己很没有素质。生活中跟别人出现口角之争是很常见的事情,倘若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跟人争得面红耳赤,或者是为了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而没完没了,就显得很不理智。不但不利于人际关系的维持,也让自己的形象受损,还会伤害别人的自尊。

    (3)语气不要太强硬

    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语气不要过于强硬,即使身居高位,职属领导,说话用语也应该尽可能的温和,就算对方出了错误,批评的语气也要委婉一些,这样便于对方接受。覆水难收,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旦出口,想再收回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做人应该低调,不要张扬,能少说就不要多说,需要说话的时候一定得注意时机和场合,权衡一句话说出后的利弊,否则轻则惹出矛盾,伤害感情,重则影响前程,甚至因此丢掉性命。

    5.给人留面子,给自己留退路

    人的一生难免有缺点和不足,能够谈笑间巧妙维护他人的面子和尊严是做人的高明之处,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后路,而揭人短如打人脸,必然引发矛盾。

    有人认为,中国人最看重的不是钱财,也不是名誉,不是权位,而是面子。这种看法虽然有偏颇之处,但是从某方面也反映出了面子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低调做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关键时候照顾别人的面子。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但是他本人却很忌讳这一点。推翻元朝做了皇帝后,昔日家乡的一些亲朋好友自然少不了来京城向他讨要一些好处。这些人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一起长大、同甘苦共患难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享享荣华富贵。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认为那样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大多数人都见不到他。

    有一天,他小时候的两个穷哥们来到南京,经过几番波折之后终于见到朱元璋。其中一个性格直爽,出言无忌,和朱元璋一见面,就很直接地说:“朱老四,你看你现在做了皇帝多威风啊!还记得以前的事情吗?那时候你我都给人家放牛,有一次我们把牛放在一边,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破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煮熟,你就抢着吃,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汤也泼了。你只顾从地上抢着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梗在喉咙里,差点没把你噎死。最后还是我叫你把青菜叶子放进嘴里,才把那根红草带下肚子里去……”还没等这个人把这些事情说完,火冒三丈的朱元璋就连声大叫:“哪来的疯子在这里胡说八道,赶紧推出去砍了!推出去砍了!”

    杀完一个人之后,朱元璋满脸杀气地盯着另外一个穷哥们,问他有什么要说的。这个人比较会说话,见此情景顾不得害怕,赶紧说:“我主万岁!想当年微臣跟您东征西讨,记得有一次去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之后,跑了汤元帅,最后拿住了豆将军,不料红孩儿当道,多亏小的叫来了菜将军救急。”朱元璋一听,见他虽然说的也是这一件事情,但是说得好听,保全了他的颜面,于是转怒为喜,立刻封他做了一个大官。

    在这里,两个人说的本来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前一位因为不会说话,直接揭了朱元璋的老底,伤了他的面子,最后不仅没能得到官职,还被砍了头;而后一位因为说话巧妙,既维护了朱元璋的尊严,又恰到好处地点明过去一起玩闹的事情,勾起朱元璋的回忆,最后被封为大官。

    其实,现在的社会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如果谁不小心揭了他的短,戳了他的痛处,无疑是被当面扇耳光,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就跟朱元璋一样,后一个伙伴维护了他的面子,因此得到了好处,而前一位朋友虽然说的是事实,但让身为皇帝的朱元璋颜面无光,自然就倒了霉。

    在生活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无意间就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了伤害,而自己还莫名其妙。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说的是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赵姐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有时候真是过分,一点都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更不愿意照顾老人,嫌这嫌那的。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瑜马上站了起来,满脸的不高兴:“说话注意点,不要给自己找不自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瑜平素与婆婆关系处得不好,就不喜欢别人说婆媳关系怎么样,最近因为闹得不可开交,刚从家里搬出去另住。赵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瑜。很多时候,因为没有了解情况,无意之中说话得罪人的事情很多,所以可能的话,最好不要发表一些有消极评价的意见,否则,很可能周围就有人“对号入座”,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与人相处本是缘分,世界上有这么多人,五湖四海,西北东南,素不相识的人慢慢地从不认识到认识,从陌生人到朋友。然而交往中,自然避免不了一些磕磕绊绊,产生一些矛盾,闹出口舌纠纷。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那些并不全面、不成熟的观点,用一些恶毒的难听的话去攻击对方,揭露对方的隐私、嘲讽别人的缺点。这样往往会激化矛盾,把小纠纷搞成大矛盾。

    然而会做人的人,不会让这种争执成为破坏友谊的蛀虫,他们总是以和为贵,尽可能地维护别人的尊严,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提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做人要谦和,即使有了矛盾,出现争执,也要维护别人的面子,有理有据,有进有退,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死缠乱打、蛮不讲理。

    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意思是说,有时候不妨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一下问题的实质,也许会发现其实人家也不是没有道理。有句话曾经这样描述跟人争吵的后果: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唇枪舌剑过后,人们得到的仅是心烦意乱,而失去的却是彼此间亲密的情谊,彼此将日渐疏远。

    何必呢?可能到最后才发现,你所竭力证明的东西根本一点都不重要,相反还让你又多了一个“敌人”。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卡耐基也曾经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因为你输掉了形象,失去了跟人友好相处的一个机会。”所以,适时而退,给人留足面子,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更不能侮辱别人的人格。不然,就算获得了胜利,结果只不过是证明了你并不是一个会做人的人。

    林肯曾经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每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都不会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执上。争执往往使得人失去了自制,这是每个人都要注意的,因为失去自制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就算在表面上吃一点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过去。否则就算将狗杀死,被它咬的伤还是疼在你身上。”社会中好多事端都是从一个小小的纠纷引起的,在不知不觉中酿成大祸。即使在争斗中获胜,但是又得到了什么,失去的永远也无法挽回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与人相处,低调谦和,给人面子,维护了别人的尊严,也给自己留下了更多的退路。

    6.风头不可出尽,该让则让

    李白曾说,“人贵藏辉”。一个人如果锋芒太露,就会招来怨恨与嫉妒,更容易树敌,聪明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会刻意夸耀自己、不会故意锋芒毕露,而是懂得在复杂的环境中低调做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若想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做到保全自身、适者生存,就应该懂得适时低调。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够冷静、务实地做人,这也是低调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不但要战胜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狂妄、咄咄逼人的张扬行为,还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凡事低调一点,才能够避开意想不到的冷箭;不露锋芒、不抢风头,才可以在“林”中独秀一枝,才可以解得各种罗网。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天,国王与许多人一起出游,他们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来到一座景色迷人的大山上,山上住着很多小猴子。

    国王与随行人员沿着小路踏上山来,小猴子们见到行人后便纷纷向四处躲藏起来。然而,却有一只小猴子不但不逃走,反而跟随着国王,从一棵树蹦到另一棵树上,好像是在引起国王的注意。

    国王没想到会有小猴子在身后跟着他,他走着走着,突然决定在此打猎助兴。国王拿出弓箭,拉满弓,然后向远处射。没想到这只小猴子竟然跳了起来,朝着国王射箭的方向冲了过去,它恰好接住了那支箭。

    国王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又拿出一支箭,搭到弓上,选了一个距离猴子比较远的一棵树,上面站着一只红嘴巴的鸟。

    国王的箭迅速地朝着红嘴巴的鸟射去,但是小猴子的反应非常灵敏,几乎是与箭同时腾空而起,向箭的方向迅速飞跃过去,不偏不倚,恰好又把箭抓到了手里。小猴子用手举着国王的那支箭,摇晃着脑袋,满脸的得意,似乎在向国王挑衅。

    国王看着这只淘气的小猴子,很生气,他召集随从们一起准备好弓箭,然后一声令下,随从们向着小猴子的方向万箭齐射,小猴子来不及躲闪,被乱箭射死。

    国王看着被射死的小猴子,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这只猴子本来很有灵性,动作灵巧、敏捷,若是再多修炼几年,必成大器,但是遗憾的是,它总想炫耀自己,这是过分炫耀自己的下场。”

    树大招风,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不会处处显示自己比别人有能耐,特别是关键时刻,都会小心谨慎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以避免惹祸上身,这样做人才不会吃亏。

    商代末期,商纣王终日沉浸在“酒池肉林”、“声色犬马”之中,凡是直言进谏的忠臣都一律被处死。有一次,他宴饮数日而忘记了当时的日子,问左右的人,大家都不知道。于是,他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心想:“一国的主人竟然让本国的人们忘记了时间,这个国家就要面临危险了。一国的人都不知道时间,而唯有我一人知道,那自己的处境就更危险。”于是,他对使者推辞说自己喝醉了酒,也记不清具体的日子。在残暴昏庸的纣王面前,箕子如果为显示自己的记忆,“清醒”地说出具体的时间,他的“清醒”恰好是商纣王“糊涂”的反衬,他未必会得善果。

    商界巨子李嘉诚在儿子步入商界时,曾经这样训导儿子:“树大招风,低调做人。”成功人士都深谙“风头不可出尽,便宜不可占尽”的道理,这也是一种处世与做人的哲学。

    聪明睿智的人大多不张扬,而是以愚蠢自守;多闻善辩的人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故意展示自己,而是以浅陋自守;勇武刚强的人不会总是表现自己的勇猛,而是以畏惧自守;大富大贵的人不会过分宣扬自己的财富,而是以节俭自守;仁德广施天下的人不会故意显露自己的仁德,而是以谦让自守。做人如果可以做到这种地步,就会避免招致迫害与摧残。

    好多人往往追求个性张扬,喜欢率性而为,不懂得委曲求全,结果却处处碰壁,甚至惹祸上身。做人处世,适度地保持生命的低姿态,对于许多事情,要明白一些轻重,分清一些主次,适时内敛,少出风头,可以避开一些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7.藏锋敛迹,免得成为众矢之的

    人各有志,每个人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特点,适时适度地展露自己的锋芒,可以获得一些机会使自己脱颖而出。然而物极必反,过分地外露自己的锋芒也会招致他人的嫉恨与陷害。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最有效办法是,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往往可以表现出这种欲望,因此,为人处世,若想要保持低调,免遭敌意,就不要锋芒太露,要学会适时地藏锋敛迹。藏锋敛迹也是一种处世的“低姿态”,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平和、谦逊、圆润及忍让等言行和情态。有些时候,这种低姿态对于保护自我既得利益不受损失是必不可少的。做人最聪明的方法就是不要锋芒太露,许多人认为那是自我欺骗的象征,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功臣帮主子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起,个个锋芒毕露,大显身手。但当天下已定,建立宏图霸业时,虎将功臣的杰出才华就成为主子的极大威胁。锋芒毕露者,不仅得不到重用,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所以,置身于复杂的社会中,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在提倡个性张扬的同时,要适时地掩藏自己的棱角。有的人总是深藏不露,表面上看好象是庸才,其实颇有才能;有的人看上去很木讷,其实很善辩、很健谈;有的人看似胸无大志,实则颇有雄才大略,而且不愿久居人下,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这些人个个藏而不露,不肯在言谈举止上显露锋芒,不张扬,不炫耀。

    有句话叫“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人不要太出众、张扬,应该有所顾忌。如果说话锋芒太露,可能会得罪他人,这样无异于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设置障碍,自己成为自己成功的破坏者。如果行动中过于暴露锋芒,就会招来妒忌甚至引来祸端。如果自己的周围都是障碍与阻力,在这种形势之下,就失去了立足点。

    社会阅历少的人往往不懂得藏锋敛迹,而是处处狂妄自大,这样做只会树敌太多。因此,涉世之初,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还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应该与人水乳交融地相处,在语言表达与行为举止上不要锋芒太露,以免遭人妒忌。

    大多数人都有张扬与表现自己的欲望,这是人的本性所致。但是这种欲望常常会使人心态失衡,举措失常,并且会引起他人的侧目和反感,使自己陷于被动局面,使自己磨难不断,运途多舛。

    苏东坡年轻时,聪明而富有才华,就因为如此,他有时会表现出一副恃才傲物、盛气凌人的架式。

    有一天,王安石与苏东坡在一起讨论王安石的著作《字说》,此书主要是把一个字从字面上解释成一个意思。当讨论到“坡”字时,王安石说:“‘坡’字从土,从皮,‘坡’就是土的皮。”苏东坡闻言笑道:“如果照这么说,‘滑’字就是水的骨啦。”王安石又说:“‘鲵’字从鱼,从儿,合起来就是鱼子。四匹马叫‘驷’,天虫写作‘蚕’。古人造字,自有它的含义。”东坡故意说:“‘鸠’字是九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王安石一时想不起来该如何对答,但是他不知道苏东坡是在开玩笑,连忙虚心向他请教答案。苏东坡笑着说:“《毛诗》说‘鸠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们的爹妈,一共是九个。”王安石一听解释得很妙,心中暗暗欣赏苏东坡的聪明才智,但是觉得他有些轻狂。

    不久,苏东坡遭到贬谪,由翰林学士削级降职,被派往湖州做刺史;三年期满后,他又回到京城。在回来的路上,苏东坡想起自己当年得罪了王安石这位老太师,不知他现在是否生气。于是,他回去便急匆匆地骑马奔往王丞相府。

    到达丞相府门口后,守门官告诉他说,老爷正在休息,让他稍等片刻。守门官走后,苏东坡四下打量起来。他看到砚下有一叠素笺,上面写着两句没有完成的诗稿,题着《咏菊》。他看了笔迹,知是王安石所写,不禁得意起来:“两年前这老头儿下笔几千言,不用思索;两年后怎么江郎才尽,连两句诗都写不完!”于是,他取过诗稿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念完之后,他连连摇头:原来这两句诗都是胡说八道。一年四季的风都各有名称: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而这首诗的开头说:“西风”,西方属金,应该是说的秋季;可是第二句说的“黄花”正是指菊花,它开于深秋,能够与寒风搏击,即使焦干枯枝,也不会掉落花瓣,显然,诗中“吹落黄花满地金”是错误的。

    他为自己发现的这个谬误而得意不已,兴奋之余,不由得举笔蘸墨,依韵续了两句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之后,他又觉得有些不妥,心中暗想,如果老太师出门款待,却见自己这样当面抢白他,恐怕脸面上过不去。但是如果把诗藏起来也不妥,老太师出门寻诗不见,可能要责怪他的家人。最后他决定把诗原样放好,然后走出门来,对守门官说:“一会儿老太师出堂,你禀告他,说苏某在这里伺候多时。现有一些事没有办妥,明天再来拜见。”然后告辞离去。

    不多时,王安石出堂,看到自己的菊花诗稿后,马上皱起眉头问道:“刚才有谁到过这里?”下人们忙禀告:“湖州府苏老爷曾来过。”王安石认出了苏东坡的笔迹,心下直犯嘀咕:“这个苏轼,遭贬三年仍不改轻薄之性,不看看自己才疏学浅竟敢来讥讽老夫!”但转念一想:“他不曾去过黄州,见不到那里菊花落瓣也难怪他。”于是,他细看了一下黄州府缺官名单,那里单缺一个团练副使。于是,王安石第二天便奏明皇上,将苏东坡派到了黄州。

    尽管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他锋芒太盛、过于自负。他知道,自己得意之余改诗,触犯了王安石,无奈之下,只得领命。王安石惜才,只给了他一点小小的惩罚,如果是冒犯其他人,可能会受到极大的打击与报复。

    也许有人认为,如果藏锋敛迹,就永远没有让人知晓的机会,其实只要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还是应该把握住这个契机,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自然会得到他人的赏识。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有才华的人终究不会被埋没,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机会来临时,应该把握好展现才华的度,适度的低调会使自己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有一个人“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因此,他自认为自己是一员猛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认为别人都不及他,处处锋芒毕露,结果得罪了许多人,自己的发展也受到了种种阻碍。

    在处处碰壁的时候,他终于明白,正是自己的无心之过带来了许多嫌怨,为自己的前途设下了荆棘,使自己屡受挫折。从此以后,为避免再犯无心之过,他就藏锋敛迹,三缄其口,行为低调,一改往日的张扬,结果他的人缘慢慢地好了起来,事业也渐渐地顺利起来。

    不懂得适时地藏锋敛迹,害处颇多。这种锋芒好比是额头上长出的角,额上生角必然会很容易触伤别人,如果你不去想办法磨平自己的角,时间久了别人也必将折去你的角,角一旦被折断,损失将是无可挽回的。

    一个人的锋芒应该在关键的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而不是经常拿出来挥舞一番,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无回旋余地才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的磨砺,只图一时之快,不懂得保养,只会令其钝化。

    8.收起锋芒,平和处之

    低调做人,就要收起锋芒,面对那些并非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针锋相对,这样做既可以为自己构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方便,又减少许多麻烦。

    《菜根谭》上说:“人有顽固,要善化为海,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对于别人的顽固行为,应善加开导,而不是忿而疾之,针锋相对。如果两块顽石相撞,只会头破血流。

    面对别人的锋芒,低调处理,可以化解许多干戈,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平和待人的人,他脚下的路有千万条,反之,处处锋芒毕露的人只有走独木桥。因此,平时要收起锋芒,不要咄咄逼人,采取平和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可能会避开或弱化对手的锋芒。

    大文豪萧伯纳的一部新作《武装与人》首次公演,就获得很大的成功。演出结束后,萧伯纳走上了剧院的舞台,接受大家的祝贺。正当他准备向观众致意时,人群中响起了一个反对的声音,有人大声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简直糟糕透了,赶快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们闻此声音,大吃一惊,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萧伯纳,大家以为萧伯纳面对如此无礼挑衅,一定会很生气。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萧伯纳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容可掬地给那个挑衅者深深地鞠了一躬,并且彬彬有礼地对他说:“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俩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见一致,可我俩能禁止这场演出吗?”简短的几句话使那个挑衅者无地自容,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剧院。

    萧伯纳面对这种无理取闹,并没有反唇相讥挑衅者,而是用赞赏的方式使其失去锋芒。他的这种方法使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占据了有利的地位,置挑衅者于孤立难堪的境地,从而使对方不战而败,这种做法比针锋相对、反唇相讥、恶言相向要高明得多。

    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别人当众指责,认为那是一件非常难堪的事情。的确如此,每个人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感到愤怒。若是与锋芒毕露的攻击者反唇相讥、争个面红耳赤,必然会激化矛盾。因此,有时要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暴,面对尖锐的批评与打击等,不如把自己的锋芒与愤怒化为智慧,用平和的态度解决面临的羞辱或尴尬,使攻击者知难而退,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东汉时期,颍川郡太守寇恂办事周全、懂得顾全大局,对于自己遇到的一些比较尖锐的事情,他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有一次,执金吾贾复从京城洛阳去汝南郡,他手下的一个亲信依仗主子的势力,为非作歹,在颍川郡杀了人。寇恂派人将此人抓来,严加审问后在大街上砍头示众。贾复听到这件事后,认为寇恂故意驳他的面子,气得骂道:“欺人太甚了,打狗还得看主人,寇恂这小子,我绝饶不了他!”

    后来,当贾复办完事要到颍川郡时,他说:“我见到寇恂,一定要教训他。”寇恂知道贾复内心不平,气还没有消,一定要找他的麻烦,于是就决定避开这个锋芒,减少一些麻烦。他手下的一个官员对他说:“难道您还怕贾复吗?如果是这样,我带着剑跟在您身边,他要对您不利,我就对他不客气!”寇恂听后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蔺相如是有勇有谋的,即使是秦王都怕他,但当廉颇要与他一争高下的时候,他却让着廉颇。他能做到的,我寇恂难道做不到吗?”

    贾复毕竟是京城来的大官,他从颍川郡路过,如果太守完全避开不见面,是没有道理的。寇恂想了想,不能以硬碰硬,针锋相对,他决定用平和的态度来化解贾复的怒气。他立即吩咐手下人备下丰盛的酒饭,当贾复和他的随从来到的时候,以此安慰贾复一班人马。当贾复的队伍进入颍川郡时,郡里的官员们按照寇恂的安排,热情地献上好酒好饭。

    当贾复一行人酒足饭饱时,寇恂突然赶来,表示欢迎,简单的寒暄之后,他对贾复推说有病,便匆忙地离开了。看着寇恂远去的背影,贾复的情绪变化很大,他本想发怒,以解心头不快,但却吃了人家的酒菜,受到热情地招待,实在没有理由大发雷霆,只能将心中的不满咽进肚子里去。

    寇恂没有任何过错,但他面对别人对自己的不满,没有争也没有斗,更没有去竭力解释,而是以柔和的态度来迎接别人的怒气与不满,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没有伤和气,其智慧可见一斑。

    遇到锋芒毕露的人,不要以怒制怒,以锋芒对锋芒,大打出手,引发事端。如果表现得太拔尖、太露骨势必会遭人妒嫉,此时,就需要将锋芒藏起来,用柔和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可能会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9.不要到处卖弄小聪明

    很多人都有一个弱点,总是希望自己的某些方面超过别人的,也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不过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会让人更加努力奋斗,而另外一方面则可能让人过于张扬,从而引起别人的嫉妒,最终成为自己被别人暗算的原因之一。所以一个人要想长久地发展,就必须学会做人要保持低调的作风,千万不能过分张扬,因为你一张扬,也就意味着别人需要向你看齐,并且别的人的表现机会也就被你占据了,这样肯定会让别人感到不快。那么如果这个人品德好的话,他不会报复你。而如果这个人品德不好的话,他可能在暗地里报复你。而无论怎么说,别人一定会因为你的过分张扬而不喜欢你的,所以你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保持低调才能最终成功,这也一直是被奉为处世做人的黄金之道。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品格,也是一种做人的大智慧。

    作为一个人,当我们觉得自己能力一般的时候,往往还可以保持低调,但是如果特别有能力的时候,可能就会不由自主地沾沾自喜了。特别是对于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如何保持低调就是它应该特别注意的事情了,因为你的才能可能已经使得很多人开始暗暗地嫉妒你了,如果在这个时候你不能保持低调,还是那么盛气凌人的话,可能会引起非常不好的悲剧发生。

    所以越是风光的时候,你越是要保持低调,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自己,而保护自己才是成功的前提,如果你连自己都无法保护好,那么何谈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抱负呢?同时,保持低调还可能让你更好地融入人群,与大家能够和睦相处。而这也是大家所喜欢的,因为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咄咄逼人的人,就算你真的非常有才能也没有资格对别人这样。你真正需要的态度是始终不骄不躁,就算在卑微时也能够安贫守道,不要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妄自菲薄,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自我怀疑,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原来高远的目标。你应该保持一种超然豁达的态度,而这个时候的豪迈会让你显得更加成熟而自信,而当你成功时你就要收敛一下了。如果还是锋芒太露的话肯定会经常遭到别人的嫉恨,而这样下去,时间一长,你就会树敌太多,从而你会发现你已经寸步难行了。

    鲜花在将要开放还没有开放的时候是最美丽的,酒在将要打开还没有打开的时候最醉人。人也一样,永远不要把自己完全暴露出来,永远不要过于张扬,真正厉害的人一定是懂得藏拙的人,因为他已经学会不可务虚名而处实祸的处世原则。所以一个人在事业有成时,一定不能趾高气昂、目中无人,反而应该意识到这是非常危险的时刻。因为盛极必衰,因为你已经有很多人嫉妒了,他们在心里可能已经非常希望你跌跟头了,所以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能够保持谦虚谨慎和戒骄戒躁的作风,甚至你的作风要比以前更加谦虚。

    而一个人即使有过人的才智,你所见到的人也真的不如你的时候,也切记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高。因为捧得越高,摔得越惨,也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突然来了一个比你更加有实力的人,你也只能成为众人的笑柄。记住,无论到什么时候也不要过于张扬,一个人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不会显得自己如何高明,反而只会显得自己愚昧无知,夜郎自大。而真正的智者通常在低调中暗蓄力量,他们做什么事都能够让别人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悄然潜行,这样在无形之中也减少了不少阻力,从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真正得到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

    而关于不懂得低调做人的故事也有很多。大家所知道的在三国时期,整个社会是人才济济,而杨修便是其中一位,这个人确实非常聪明,特别能够猜透别人的心思,最神奇的是他总是能够猜透曹操的心思。有一次,曹操准备建设一个花园,建成之后工匠们请来曹操审阅,曹操在看过之后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就离开了。这个时候工匠们根本不知道曹操到底是什么意思,而这个时候杨修正好过来,在看到这个字之后哈哈大笑,表示事情非常简单,丞相写活字的言外之意就是设计的园门太小了,需要修改,因为门字里面加一个活字不是很明显是阔字吗?于是工匠们听完之后恍然大悟,赶紧扩建了园门。而曹操见后十分满意,不过他得知这是杨修的主意后,心里却开始猜忌这个人。而这也为杨修后来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曹操后来在平汉中时没有任何进展,魏军一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前进的话,根本无法取得成功,而如果就此撤退又怕蜀兵耻笑。曹操这个时候犹豫不决,正好适逢庖官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与自己的情况十分相似,于是开始沉思不语。这时正好有人入账,禀请夜间的口令,曹操于是随口就答“鸡肋!”不过那个将领却非常困惑,然而看到曹操一脸阴暗的样子也不敢多问,只好把这个口号传达下去了。大家听到这个口号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非常疑惑,这个时候杨修听到了又是哈哈大笑,竟然让人家收拾行装,准备回家。将士们当然没有这个胆子,于是问杨修如何知道魏王要撤退,杨修这个时候非常得意地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而曹操这个时候又正好心烦意乱地开始在外面行走,竟然发现大家都准备打道回府,心里暗暗惊心,一问才知道是杨修搞的鬼,其实曹操早就有杀他的心思了,现在正好有一个机会,于是曹操毫不犹豫地杀了杨修。

    后来明代李贽在点评《三国演义》时对于此事有深刻的评论:“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聪明并不是杨修的错,他就错在是锋芒太露,太想表现自己了,以致说了一些不应该说的话,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虽说这是曹操嫉贤妒能的表现,不过也可以说是自掘坟墓。

    当然,一个人保持低调可以说是一种高深的智慧。不过他也要记住,低调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不能为了低调而低调。低调当然是一种优秀的作风,不过这种作风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而不是空有一身才华却不敢发挥。所以,低调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到了必要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绝对不要犹豫不决,以至于浪费了大好的机会。因为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了,这次你错过了,下次你就可能很难找到类似的机会了。

    所以,在需要你发挥才能的时候,就再也不要深藏不漏、孤芳自赏了。这样只会使自己的才能被埋没,甚至别人也因此而认为你只是一个凡夫俗子,根本没有任何突出的才能而已。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就不要再低调了,要大胆地向别人展示自己,让别人看到你的能力,让别人知道原来你是那样的了不起,这样别人就会对你刮目相看,你也终究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而如果你仅仅为了怕招致别人的妒忌,而不敢发挥自己的才华,那么这样就是误解了保持低调的真正含义。最终的结果是一辈子不施展自己的才华,还是和别人一样平庸,和别人一样碌碌无为,这当然也是不可取的。

    特别是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了,社会上的各种人才也是不计其数,无形之中给需要求职的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在这个时候韬光养晦或者做作谦虚都是不明智的,因为现在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一大话题,大学生每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那么大学生如果真的想要脱颖而出,让一家公司很快认可你,就要在求职过程中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自己有什么才能就大胆地说出来。因为大家的时间都非常宝贵,在短暂的几分钟时间里,用人单位需要鉴别你到底能不能胜任公司的工作,在他们招聘的各种人才中,你究竟处于什么层次。如果录用你,你可以为公司带来多大效益,你的能力离公司的标准还有多大差距。如果录用了你,需要在你身上花多长时间的培训时间,将来你的长处适合在公司的哪个部门发展,适合在哪个分公司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他们关注的通常是求职者别于他人的能力,也就是你的独特能力,因为独特的东西才是有竞争力的。

    所以大学生刚开始进门的时候就应该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不用再隐藏什么了,有多少才能就说出多少才能算了。在进行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下面就要向用人单位详细地介绍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了,因为这些才是用人单位最关心的。他们真正关心的你的特长在哪里,这样的特长能够为公司创造出多大价值,所以你没有必要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说那么多没有用的东西,直接切入主题说出自己的特长就行了。如果对方感兴趣,那么意味着你们合作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对方觉得你的特长并不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效益,那么你也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可以马上去找下一家公司面试了。

    当然,如果你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话,你在上学期间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得到的社会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你就要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来介绍这些问题,所以有必要的话你需要事先准备一下,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可能会因为一时的紧张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而不能完整而快速地表达出来你的意思。这样会给公司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他们也许会觉得你根本就是在说谎,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实际的工作经验,而这种印象显然是非常不利于你的求职的。所以这虽然是一个小问题,却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不能够忽视的。当然如果你在学校得了什么奖项或者自己曾经发表过什么文章的话最好也能够带过来,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如果你只是口头说自己如何如何的话,别人可能根本不相信,而如果你拿出一些真正能够代表你才能的东西一定能够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也有利于自己受到用人单位的特殊对待,最终突出重围,脱颖而出。

    当然,真正的低调包含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里面也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因为一个现实中真正低调的人一定会把把主要精力真正放在那些能够让自己智慧得到成长,让自己意志得到磨炼的东西身上,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完全是一些虚幻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甚至有的时候会给自己带来灾祸的荣誉、金钱、地位身上。他们会把这些看得很淡,因为他们已经懂得,这些东西,如果你拼命追求,他们反而会离你越来越远。如果你根本不注意他们,只是一心来提高自己,增长自己的实力的话,那么你会发现,突然有一天,也就是在你的能力取得重要突破,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的时候,那些东西会不请自来的。

    而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把精力放在对它们的追求上,那么你会发现,尽管你已经花费了好多时间,那些东西还是离你那么遥远。因为你太注重一些虚幻的东西了,你的能力根本没有任何增长,所以就算你一时获得了一些名位和利益,那么必然也不会长久。因为别人不久就会知道你的真面目,知道你不过如此而已,那么他们也就会不再重视你了,同时你的那些无用的追求也没有任何成果。

    而一个真正低调的人显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他的低调是真实的,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因为他已经明白,一个人只有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富贵,才能真正地让自己充实起来,而充实起来的时候,必然也比一般人更加有才能。而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不怕被埋没的,当然他们也知道人生的道路非常宽阔,可以给一个人带来自豪感的东西非常多,一个人能够让别人欣赏的东西也非常多。特别是有些事物根本不是能用名和利就能够衡量出来的,得到与失去根本也是一对矛盾,根本没有绝对的得到,也没有真正的失去,所以在名利上失去几分,在别的方面反而有更大的收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