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企业 自动自发-心怀感恩,主动承担责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用感恩填补“责任空白”

    “责任空白”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一个懂得感恩,把自己视为企业主人的员工,当企业发展或者自己的工作中出现“责任空白”的时候,就会主动地填补责任上的缺失。

    由于技术和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的经管与管理中难免会出现“责任空白”,即有些事情没人做,有些责任没人承担。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一个视企业为家的人,会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填补这个空白,避免企业受到意外的损失。

    珍妮是一家外贸公司的普通员工,负责递交文件、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等杂务,工作琐碎且辛苦。不过她很感激老板并未因文凭比较低拒绝她,而是给了她这次机会。在公司里,她总是尽心尽力,毫无怨言。连续五年,她上班全勤,无论刮风下雨从未迟到或早退,而且乐于助人,年年当选优秀员工。她自愿放弃每两周一次的周六休假,也从未填报加班费申请表。珍妮经过的公司角落,你不会看到不该亮的灯、滴水的龙头,或是地上的纸屑。

    珍妮还是公司环境的维护者。清理垃圾时她坚持实施垃圾分类,印坏的纸张或是一些背面空白的废纸,她都裁成小张分给同事做便条纸,其他废纸只要是可以回收的,就一一摊平后与废纸箱一并捆绑卖掉,得到的钱捐给工会。

    显而易见,珍妮已经把感恩的精神融入工作中,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了,这里没有什么“分外的事”,自然也没有“责任空白”。她赢得了同事们由衷的敬佩,尤其当拥有高学历的员工抱怨工作不顺心时,看到她每天很认真地做事时,也就无话可说了。两年后,珍妮靠着把自己当做企业“主人”或“合伙人”的责任感,在那些学士、硕士们羡慕的目光中被破格提升为总务主任,进入公司中层管理者的行列。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心怀感恩,主动地填补企业中的“责任空白”,那么又何愁企业不兴旺发达呢?有些人在企业中总觉得自己拿工资、被提升都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也谈不上对企业抱有感恩之心,看到一些没人分配的任务或者意外的情况时,便觉得那是别人的事情,俨然一副“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姿态。就是这样的态度,最终害了企业,也害了员工自己。

    为了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有些知名企业甚至采取了一定的手段,像韩国的一家公司便有这么一个非常独特的管理制度——一日领导制,即员工轮流当经理,全权管理公司大小事务。这些轮流当的经理和真正的经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拥有一切处理公司事务的权力。他们担任一日经理时,如果发现员工有不正确的地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必须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分发给所有员工看,并让大家发表意见。而公司其他的部门经理、主管等,在收到这一记录文件后,必须根据批评、意见,随时审核、查看自己的工作是否存在记录中所说的失误。所以他们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在经理这个位置上表现得最好。

    自从“一日领导”制在公司实行以后,公司员工的工作状态大为改观,公司的向心力逐渐增强,大家都不再觉得有些事情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一旦碰上“责任空白”就主动补上。此项目开展后的第一年,该公司就节约了近500万美元的生产成本。

    让公司的所有员工都试着做一次老板,他们就会深刻地意识到:“我是公司的主人,我应该做主人应该做的事情,承担主人翁的责任。”在自己做主的企业里,自然没有什么分内分外的事情。员工有了这种主人翁精神,当企业发展或者自己的工作中出现了“责任空白”的时候,就会主动去填补责任上的空缺。

    当我们在羡慕甚至嫉妒别人取得成功时,千万不要以为别人是“突然”成功的,或者有着更好的关系、背景和运气。很多学历甚至能力不如我们的人,最终能够获得成功、得到提升,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只是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感恩,更自觉地工作,懂得主动地填补工作中的“责任空白”。他们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企业自然也最欣赏、最需要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自己变成一名善于填补“责任空白”的好员工。

    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

    企业是由每一个有着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承担着企业生死存亡、成败兴衰的责任,因此,无论职位高低,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感。然而,进一步归结起来,责任感还是来自于感恩之心。

    在企业中,总是有一些员工像老牛拉磨一样,懒懒散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之所以没有尽心尽力的精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将工作当成一件养家糊口的、不得不做的差事,谈不上什么荣誉感和责任感。甚至有很多员工认为,我出力,老板出钱,等价交换,谁也不欠谁,谁也不用过分认真。对于能够参与这份工作,他们没有心存感恩,那么必然衍生出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心存感恩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把工作看成一种恩典、一种馈赠,因为接受了恩惠而感恩,所以他们更加负责任,因为更加负责任,而使身边的人感受到因为他们负责而带来的成果,也投入到感恩—负责—感恩这样的循环中来。如此良性循环,工作中就会充满爱,充满和谐美好的氛围。

    有一个学习计算机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四处求职。暑假过去了,他依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眼看身上的钱就要用完了。

    终于有一天,报纸上登出一则招聘启事,一家新成立的电脑公司需要招聘各种电脑技术人员20名,但需要经过考试。年轻人感觉到机会来了,他在报名后就潜心复习,后来终于在200多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年轻人才真正认识到自己欠缺的太多了。公司每晚要留值班人员,家住本市的同事都不愿意值班,他就索性搬到单位住,包揽了所有值班任务。每晚9点关门后,他就在办公室拼命钻研电脑知识,比上大学的时候还勤奋十倍,工作两个月后,他就已经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了。

    这时,年轻人的生活依然是艰难的,试用期3个月每月只有400元工资,勉强够吃饭。可是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他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他努力工作,表现得相当优秀。两年后,他考取了国际和国内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得到公司领导的器重和同事们的好评。几年过去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不到30岁的他就凭借出色的业绩在这家公司拥有了很高的职位,并拥有一定股份,前景看好。当人们问起他的成功经验时,年轻人谦虚地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懂得感恩。我知道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于是我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拥有眼前的这份工作而感恩,为自己能进这样一家公司而感恩。这样,我便有了前进的动力,再苦再累的活也难不倒我了。”

    事实证明,对于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来说,履行责任只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感恩就意味着责任,没有责任感的学生是不懂感恩的学生,没有责任感的老师是不懂感恩的老师,没有责任感的员工是不懂感恩的员工。学习就要承担学习的责任,生活就要履行生活的义务,工作就要尽职尽责。感恩让人的内心萌生责任意识,要将责任根植于内心,让它成为我们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种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

    从本质上来说,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当你成为社会中一分子的时候,你的身上就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对配偶的、父母的、儿女的、朋友的、社会的、工作的责任。责任就像一根绳子,拉着放任的心,回归正位。我们要感恩责任,感恩能让我们尽责任的一切——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没有责任的人生是最危险的人生,也是最痛苦的人生;人生因责任而充实,因责任而幸福!

    因为我们感恩,所以负责;因为别人负责,所以我们感恩!

    感恩意味着担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实干

    一个人应该经常自问:“我还能承担什么责任?”不能只因循守旧地重复做毫无挑战性的工作,应多想想除了做好手头上的工作,还能够为公司做什么。每天哪怕多做一点点,工作都会得到改观,“不可能”做完的工作也可能完成。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多、越大,他的价值也就越大。

    有一位公司的老板在看过罗文的故事后,专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设定了一个类似于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情景,让几个员工去完成这项任务。通过老板的悉心观察,他发现员工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

    巴不得把送信的任务交给别人,自己落得清闲;

    面对送信的任务,和老板谈条件,讨价还价,生怕自己吃亏;

    虽然接受了送信的任务,但是缺乏必要的主动性,老板推他一下,他才动一下,不推就不动;

    有热情和决心,但是没有考察清楚就把信送出去了,结果送错了地方,吃力不讨好;

    先掂量一下送信的报酬,再决定接不接受任务,以酬劳的高低决定工作质量的好坏。

    当然,还有很多情况,但归结起来,最大的一点就是缺乏责任心。

    让我们来看看罗文是怎么做的。罗文在接到送信这个任务时,深知此任务的艰巨,但是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并且冒着生命危险,把信送到了加西亚将军手中。他所具备的作为一名军人的忠诚和责任感促使他勇敢地接受并完成了这一任务,最终,他获得了荣誉。鲜花与掌声永远属于负责任的人。

    承担责任意味着尽力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负责任则意味着抱有高度责任心去完成任务。这种负责任来源于个人内心的感恩意识,它会促使我们朝着成功的方向努力,出色地完成任务。

    来看一下某工厂技术人员张兵的现身说法。

    以前,张兵总是把承担责任看成是一件很辛苦、很有压力的事情,每次领导分配任务后,他的情绪都很紧张,工作效率也不高。后来他改变了对承担责任的理解方式。“承担责任的确很有压力,但是承担责任让我得到了满足,我总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因此我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把这种心情带到工作中,张兵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为一名员工,要知道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多,获得的成就也越大。三联公司的一位叫莎伦·莱希的员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莎伦·莱希曾是三联公司的经理助理,那是位于伊利诺伊州斯科基市的一家地产公司。她系统地承担起了帮助经理开展工作的职责,而那样做意味着她的工作职责扩展到了包括一个办公室经理的责任。她担负的责任不断增加,也使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现在,她已经是这家公司的副总裁了。莱希自己介绍说:“当经理不在时,我就担负起了运营的全部职责。”三联公司的老板莫什·梅诺拉对莎伦·莱希很欣赏:“任何老板都在寻找这样的人,她敢于承担重要的责任,自然,公司也会给她最丰厚的回报。”

    优秀的员工具有敢于承担责任的意识,敢于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每个人的职责范围仅仅是对员工的最低要求,如果能在工作上主动积极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你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员工有很强的事业心,就应时刻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知识,并努力为组织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有肩负更大更多的责任,才能有更多迎接新的挑战的机会,也才能使自身不断地成长与发展。

    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结果带给老板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任后,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了个牌子,上面写着“Book of stop here”,翻译成中文是:“问题到此为止。”意思就是说:“让自己成为问题的终结者,而不要把问题丢给别人。”工作中员工的大忌就是把问题留给老板。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呢?很多员工采取的措施是把问题推给别人,他们有时会向同事请教,但更多时候是推给老板。他们会表现出一副苦恼的样子,把问题带进老板的办公室,然后低着头等待老板提出解决的办法。当他们离开时,并没有带走问题,而是把问题留在老板那里。于是,老板不得不亲力亲为,去做下属们做不好的事情,甚至为下属们收拾烂摊子。这是老板的悲哀,也是员工的耻辱,更是企业的不幸。

    1999年,曾是美国第一大零售商的凯玛特开始显露出走下坡路的迹象,有一个关于凯玛特的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在1990年的凯玛特总结会上,一位高级经理认为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向坐在他身边的上司请示如何更正。这位上司不知道如何回答,便向上级请示:“我不知道,您看怎么办?”而上司的上司又转过身来,向他的上司请示。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一直推到总经理帕金那里。帕金后来回忆说:“真是可笑,没有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宁愿将问题一直推到最高领导那里。”

    2002年1月22日,凯玛特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可见,一味地把问题留给老板,只会加速企业的衰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种问题的困扰,所以,老板们迫切需要那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人才。

    一位公司的老总曾经苦笑着说,他的公司里来了个新会计,做报表的态度很认真,报表的格式也做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三张纸。可惜,报表上数据与实际发生额相差甚远,不仅老板看了一头雾水,就连她自己对报表上的原始数据的来源也说不清楚。于是,这张报表也就成了实际上的废纸,在公司管理层做决策时一点参考价值都没有。

    这位会计没有发现工作中的核心价值,她表面上虽然完成了任务,却仍然是把问题带到了老板那里。

    那些把结果带给老板的员工会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这有利于他们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充分发掘自己具备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潜力。相反,那些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将任务完成就可以交差了。这种心态导致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很有可能把目标搞错,以至于南辕北辙。

    工作中,老板看重的是业绩,要的是结果。老板聘用一个人,给他一个职位,给他与这个职位相应的权力,目的是为了让他完成与这个职位相应的工作,而不是让他在这个职位上休养生息。

    因此,你应当认清自己的工作使命,做公司发展需要的事,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结果带给老板。

    作为公司的一员,你想让老板器重你,就必须想方设法使他信任你。而要使老板信任你,就必须化问题为达到更高境界的推动力,做到面对任何问题都能不动声色、泰然处之,并妥善解决。善于动脑子分析问题并能妥善解决问题,留给老板的好印象是金钱买不到的。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结果带给公司,做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受到老板的青睐和提拔。

    让使命感无处不在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我们的工作当做是使命一样去对待,那么,我们不仅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工作,而且能获得更多工作以外的有价值的东西。因为上帝会把最珍贵的礼物放在最后,留给有使命感的人。

    使命感,是一个人对待生活、对待事业、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促使人们积极采取行动,实现自我信仰和人生目标的心理状态。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工作便是一种使命。在自然界,任何一个物种的生存都是建立在辛勤劳作的基础上的,人类也不例外。人类需要通过劳动来获得生存的物质保障,因此,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有使命的,我们也要将我们的工作当做使命来对待。

    美国最大的化妆品直销公司玫琳凯的创始人玫琳凯·艾施便是一位自始至终都以丰富女性生活为使命的人。也正是她的使命感让她成就了一份美丽而伟大的事业。《福布斯》杂志就曾将她与美国石油大亨摩根、汽车大王福特、软件大王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称他们是200年来最具传奇色彩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1999年,她又作为唯一的商界人士与科学家居里夫人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一同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妇女。几十年来,玫琳凯已成为女性热情、优雅、美丽和成功的代名词。

    玫琳凯的成功是与她内心深处那崇高的使命感分不开的。1918年5月12日,玫琳凯出生在得克萨斯州霍特韦尔斯一个贫困的家庭。不久,全家就搬到了休斯敦。从6岁起,玫林凯就不得不一边与母亲在外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一边照顾她得了肺结核的父亲和自己的弟妹。所以,小小年纪的玫琳凯就担起了家庭的重任,而这些苦难的经历也让她从小就坚强而自立,并且对家庭充满了使命感。后来,玫琳凯在一家礼品公司一直干了30年,她在那里工作也一直非常努力,每件事都做得非常棒。但是在她42岁那年,她本该晋升为主管,却被一位男士捷足先登。

    她的老板给她的回答是:“玫琳凯,你是我们公司最优秀的员工,但是,你是一个女人!”老板的话深深地刺痛了玫琳凯,她为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不公平待遇而悲哀,然而,这样的遭遇又何止她一个人在遭受,还有成千上万的女性在遭受和她一样的悲惨命运。一种想要改变女性命运的强烈的使命感让玫琳凯拿出了她所有的积蓄35万美元开始了她的创业。在强烈的使命感的驱使下,她坚强地战胜了一切困难,她的事业蒸蒸日上,并最终成就了一份粉红的传奇事业,让无数女性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让无数女性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同时也改变了无数女性的命运,而玫琳凯也最终完成了她的使命。

    在取得成功后,她仍旧每天坚持工作,并且是一如既往地努力着,用她自己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社会需要的是有使命感的人,社会最终也会回报那些有使命感的人。只有使命感才能让一个人伟大!”

    玫琳凯自始至终都将工作本身看成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并一直将其贯彻到公司的文化理念当中。正是这样一种使命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也造就了无数生命个体的人生辉煌。

    引导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磁石,就是由使命感而迸发出的真实、乐观和炽热的热情。具备了这三种品质,我们也就得到了全力以赴完成工作的无限力量。

    因此,今天不管你在什么领域、什么岗位工作,你都应该视自己的工作为神圣的使命,如同有使命感的牧师将他的工作当成一种使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完成自己的使命。工作是人的天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抱着神圣的使命感去工作,你必将走上成功之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