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天国有十个女孩子,其中五个比较笨,另外五个则很聪明。有一天,她们被告知晚上要拿着灯去迎接新郎。
五个笨女孩虽然拿了灯,但却没有准备额外的灯油。而五个聪明的女孩不但拿了灯,还随身预备好了一些灯油。
晚上,女孩们等了很久新郎也没有来。她们一个个困得开始打盹了。
半夜的时候,突然有人喊:“新郎就要来了,你们快出来准备迎接。”
十个女孩赶紧爬起来拿灯。这时,笨女孩们发现自己的灯已经燃得差不多了,就快灭了,于是便对那些聪明女孩说:“请分点灯油给我们吧,我们的灯就快灭了。”
聪明的女孩们说:“我们预备的灯油只够点亮自己这盏灯的,不如你们去卖油的那里买一些吧。”
于是笨女孩们赶紧跑出去买油。可就在这时,新郎到了。五个聪明的女孩将新郎接到屋子里,关上了门。
这时,笨女孩们回来了,她们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
新郎却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
《圣经》对这个故事总结说:“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对于信徒来说,故事中的新郎其实是指耶稣,而女孩则是指信徒。《圣经》中的原意是当圣主降临在你的面前,而你没有准备好,那么就无法得到拯救,获得永生。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新郎”意味着成功,而“灯油”则是在成功到来之前要预备的东西。
聪明女孩和笨女孩的区别,就在于区区一些灯油。这看似很小的事情,却注定了你能不能拥有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也不知道“新郎”何时能到来,更不能知道“新郎”一定会在“灯油”没用完之前就到来。因此,你应该时时刻刻预备好“灯油”,牢牢守住成功的大门,一旦有了机会,便能立刻抓住,不会错过机会。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起一个好友的事情。以前她去找工作,找来找去都没有合适的,因为她想做策划方面的工作,而她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很多公司都不愿意录取她。
有一次,她又去一家公司应聘。面试官看了她的简历以后很满意,但又觉得专业不对口,怕将来工作起来会有障碍,于是便对她说:“这样吧,你去做一份策划案给我,明天就交。”
才不到一天的时间怎么能做得完呢?可是她还是答应了,回到家里就熬了个通宵,尽全力做出了一份策划案。
第二天,她把作品交给了面试官。面试官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只是说:“明天和后天我们公司要开年会,正好人手不够。你能不能来当志愿者?”
“当然可以。”她一口答应下来。
“不过话先说在前面,这并不表示公司录用你了。很可能最后的结果是你没有被录用。”面试官说。
“我明白,这并不重要。很高兴您能信任我,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她微笑着说。
接下来的两天正值周末,她完全可以好好休息两天,但她却白白地让人家“使唤”,一直熬到晚上十一二点。
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那家公司一点儿消息也没有,好像完全不记得有她这样一个人。看来录用的事是没有希望了。有些朋友替她不值,认为她很傻,又没有答应录用她,凭什么先替人家干活呢?对此她却毫不介意,将之当成难得的学习机会。
十多天以后,她接到面试官打来的电话:“上次你为公司做志愿者的时候,老总对你的印象很深,他十分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
朋友用最朴实的行动验证了《圣经》中关于“灯油”的故事。你永远也不知道幸运之神会在哪一天到来,也不知道灯里的油什么时候用完。如果你总认为这一点点灯油只是小事,可以等用的时候再去买,那么当错失机会的时候,便不要怨天怨地了,因为一切都是你自己放弃的。
所以,请准备好属于自己的“灯油”,然后再大踏步地前行。唯有这样,你才不会在成功到来时再费时间寻找灯油,才不会在双鬓斑白的时候空自嗟叹……
2.做好眼前事,就能做好一切事
有一个好朋友多年来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事业没起色,爱情不如意。她总是哀叹人生中的悲苦,觉得处处都没有欢乐。她是个很爱胡思乱想的人,而且总往窄处想,钻牛角尖。
有一次,她问我:“我该拿什么安抚自己的灵魂呢?”
“你想得太多了,这对你没有好处。该工作时工作,该休息时休息,做好你的本分事,一切就都好了。”我说。
“说得简单,所有的事都这么糟糕,我还有什么可做的?”她很痛苦。
“把眼前的一切都做好,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当你做好眼前的一切,总有一天你的高度会上升一个层次,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智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是只通过你的胡思乱想就能达到的,而要通过行动。”
“那你内心呐喊的时候,你怎么办?”她问。
“你的本分事做好了吗?没做好还有什么工夫呐喊?”我反问。
“你在现实里要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会都是一码事吗?”她又问。
我想了想说:“有时是,有时不是。”
“那就是了,”她说,“如果你想做而不能做,你安抚不住内心的时候,怎么办呢?”
“那就先把手头的事做完了,再去做想做的。”
这就是她最大的问题——思想和行动永远配合不上,总是想法很多,缺乏行动力。她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但学历不够高,找不到好工作,劝她继续进修外语,她又总是推说没有时间;她和男朋友性格不合,总是吵架,但一提到分手又开始犹豫,怕找不到更好的;她心怀大志,但现状欠佳,所以总活在失落中。
很多人都有类似她这样的毛病,比方说,希望成为一名画家,但碍于生活境况,只能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当个上班族。理想和现实不匹配,于是产生失落感,做着画家的梦,无心工作。
这对你一点儿好处也没有,徒劳浪费时间。为什么不用心做好当下的工作呢?假使你认真工作,努力勤奋,就会得到赏识和晋升的机会。当你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时,就可以去学画、作画,实现当画家的梦想。
没有什么事能够一蹴而就,如果总不能完成正在做的事,那你想做的就永远做不成。有一个禅宗故事,讲的就是此理。
一天早餐后,有一人请佛陀指点。
那个人对着佛陀,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烦恼、困惑。佛陀很耐心地倾听,可他口若悬河地说了很久也没有停下。佛陀便一举手,示意有话要说。那个人马上住口,以为佛陀要给他什么开示。
佛陀问:“你吃早餐了吗?”
那个人点点头。
佛陀又问:“那么,你洗了早餐的碗了吗?”
那个人又点点头,继续想张口说些什么。
佛陀没等他说话,立刻又问:“你有没有把碗晾干?”
“晾干了,晾干了。”那个人不耐烦地回答,然后说:“现在你可以为我解惑了吗?”
佛陀淡然地说:“你已经有了答案。”接着便把他请出了门。
几天以后,那个人终于明白了佛陀的开示,就是要把所有的事放在眼前,全神贯注地聚焦于当下,这才是生命的要点。换句话说,假使你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还管什么其他的事情呢?
那个人和我的好友有相似之处,都是想着很远的事,而忽略了眼前的事。这就好比拿一双很短的筷子,去够几十米以外的美食,即使拼命伸直了胳膊,还是享用不到美味。与其如此,为什么不想办法把筷子做得长一些,或是直接走过去呢?眼前事都不愿意做,就更做不好长远的事了。
不仅如此,就算正在做的事情并不是你愿意做的,你又怎么知道它对想做的事没有帮助呢?你完全可以将它当成一种历练,为将来铺路。
每一件小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重视它就是锻炼自己。当你可以从容应对它们,做完、做好了一个又一个的小事时,再回头看,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在无意中完成了一件大事,能力、眼界和心智都得到了提升。这时的你,充满了自信与张力,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3.连本分事都做不好的人永远成不了大事
公司里新来了一位“大人物”,之所以称他为大人物,是因为在他来之前,我们就听说过他的大名。他年轻有为,是个高才生,留学归来,打算一展所长,做出一番事业。听说他在国外念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而且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利用业余时间做社会工作了。
老总很看重他,是高薪聘请他来做经理的,几乎每天都要强调几遍,让我们好好跟他配合,使公司的业绩再上一个台阶。
怀着对这个大人物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终于等到了他的到来。就在我们期望在他的管理下公司能有一番新景象时,事实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大人物总喜欢畅谈远景,总是坐在电脑前做计划书,可一落实到行动上时,他就总是支使别人去做。虽然他是做管理的,不用事必躬亲,但仍有一些细节是需要他去落实的,但他总是不去做。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认为他是不熟悉公司的流程,所以忽略了一些事情,但久而久之发现,他是根本不愿意做。在他看来,那些小事都不重要,只有他胸中的大计划才是最重要的。不仅他自己不喜欢做小事,而且对于我们这些做小事的员工也十分看不起,言语里总渗透出“做小事的人都没本事”的意味。
大人物在公司待了一年多,丝毫没有提升业绩,反而与同事的关系十分僵化。老总也曾善意地提醒他,但他总是说:“做大事要有做大事的眼光,不能只看脚底下。”
终于,在他长期无所作为的情况下,老总暗示他自动辞职,而他似乎也觉得在这里难有发展,递了辞职信,去别处“高就”了。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认为自己很有能力,是做大事的材料,所以对小事不屑一顾,认为做小事是委屈了自己。这样的人眼光看得远,有全局意识,但是这仅仅停留在看和想上,万里长征还远没有开始。只有一步步地去走,去排除眼前的每一个困难,才能到达目的地。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一事无成的原因,事事不做,当然一事无成。而且反过来想,一个连本分事都做不好的人,又有谁敢让他做大事?这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位大人物也让我联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篇报道。有一名叫亚瑟·温斯顿的黑人,也许你没听过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车务段维修工。然而,他却获得了美国总统授予的“世纪员工”特别嘉奖,洛杉矶交通局则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他所在的车务段。这样的嘉奖,在全美国都是少有的。
出生在俄克拉何马州的亚瑟·温斯顿,家境贫穷,所以才十岁就开始打工,在农庄里采棉花,一采就是八年。后来,温斯顿跟随家人来到洛杉矶。
为了糊口,温斯顿在洛杉矶太平洋电气铁路公司找了一份看门人的工作。认认真真地工作了四年。四年以后,公司倒闭,他只得离开洛杉矶到外地去找工作。
在外奔波了几年,温斯顿学会了清洁和维修汽车的手艺,于是他又回到了洛杉矶,在一家公共运输部门重新找到了一份工作,负责给汽车清洁、维修和加油。
温斯顿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70多年,他每天上班前的15分钟就已经将车停在专用车位上,到更衣室换上蓝色的工作服,打卡后正式开始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总是情绪高昂,从不倦怠。
因为勤恳的工作态度,温斯顿当上了车务段的维修工长,领导着十几个员工。正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在1996年获得了美国总统授予的“世纪员工”特别嘉奖。而洛杉矶交通局则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他所在的车务段。
在温斯顿百岁生日的前一天,洛杉矶市政委员会特别为他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退休仪式。在退休仪式上,温斯顿穿着淡紫色衬衫和笔挺的西装,打着领带,一如既往地表演了他每天工作前的热身动作:站直双腿,用手够自己的脚尖。
他余兴未尽地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以为自己还年轻,还没仔细想过退休后的生活呢。”
温斯顿在某个夜里因心脏衰竭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却给世界留下了一个传奇:他的一生整整工作了90年!90年的工作中,他只请过一天假!那是他妻子去世的时候。除此以外,他从没迟到早退过。
90年!这是多么漫长的岁月,要有多么巨大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才能将它实现。与一些商业巨子、军界政要相比,温斯顿默默无闻,只是一个一生都在做着平凡小事的普通员工。但他得到的尊敬却不会比任何风云人物来得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时间发生的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很少会有激动人心的大事。正是这些细如尘埃的小事,铺就了漫漫人生路。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小事,一边把小事做好,一边着眼全局,这样才是两全其美。
4.尊重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大多数人都期望能成就一番大事,成为众所瞩目的大人物,对于小事,却不愿意亲历亲为,认为那太耽误时间、牵扯精力。
然而,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却并不简单。只有充分重视它、做好它,才能由量变引发质变,最终成就大事。
有一只小鹰对老鹰妈妈说:“妈妈,我要做一件令所有人都赞叹的大事!”
“什么大事?”鹰妈妈问。
“我要飞遍整个世界,探索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好孩子,真有志向!不过在这之前,你要先学会飞行,掌握各种飞行技术。它能让你飞得更远、更久。”鹰妈妈说。
从那天起,小鹰每天都苦练飞行技术,非常用心,对其他的事不闻不问。
几天以后,鹰妈妈对小鹰说:“孩子,和妈妈一起去觅食吧。”
“我不去。”小鹰说,“我还要练飞行呢,觅食这些小事我哪有时间做,不要让我分心了。”
鹰妈妈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她对小鹰说:“你不练习觅食,那么起飞的第一天就要饿肚子,第二天就没力气再飞,第三天就会活活饿死。你又能飞到哪去呢?”
年幼的小鹰还不懂得小事的重要性,然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未必人人都能重视小事。更多的人认为,做小事的人是打杂的,领着不高的薪水,做着基层的工作。如果你舍弃小事不做,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佛祖带着弟子阿难远行。在路上,佛祖看到地上有一块废旧的马蹄铁,就让阿难把它拣起来。
阿难懒得为了这么小的一块马蹄铁弯腰,就装作没听见,继续往前走。佛祖没有说他,只是自己弯腰拣起了马蹄铁。
经过铁匠铺的时候,佛祖用那块马蹄铁换了三文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
出了城以后,师徒两人继续往前走。有很长的一段路是荒野,寸草不生,也没有人迹,走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水源。阿难非常口渴,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忍耐着。
佛祖看到阿难难受的样子,就让袖中的樱桃悄悄掉出一颗。阿难一见,如获至宝,赶紧拣起来吃掉。佛祖每走一段路就让樱桃掉出一颗,就这样,阿难在这一路上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
佛祖微笑着对阿难说:“如果刚才你弯一次腰拣起那块马蹄铁,就不会在后面没完没了地弯腰。”
由此可见,小事不做,便会有更多的麻烦等着你。因此,你绝不能懒得弯那一次腰,更不能做那只小鹰,而应该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
英国约翰·霍普金斯学院的创办人威廉斯勒,年轻的时候是蒙特瑞综合医科学校的学生。
那时的他心浮气躁,渴望成功,想成就一番事业,但又觉得手边的小事没什么意义,就算做了也是白搭。所以他每天无所事事,学习不用心,成绩也每况愈下。这种情况使他十分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有一天,威廉斯勒无意中看到哲学家卡莱里写的一本哲学读物。当他漫不经心地浏览时,突然书中的一句话让他眼前一亮:“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最具体的事情。”
这句话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照亮了他的心。是啊,不论多么远大的理想,都是需要一步步实现的。不论多么浩大的工程,都是需要一砖一瓦垒起来的。
从此,他不再被苦恼困扰,那些远大的理想是未来的方向,而手边的小事则是坚实的基石!
两年以后,威廉斯勒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了一家医院的医生。他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对每一次出诊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很快成了当地的名医。
几年以后,他创办了约翰·霍普金斯学院,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贯彻到每一个细节里,告诉身边的人:最重要的是把你手边的事情做好,这就足够了。
威廉斯勒靠着这句话,精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许多专家学者慕名来到他的学院工作,使他的学院很快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医学院。他还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被英国国王授予爵士爵位。
我们的确应该有远大的志向,但只停留在心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付诸行动,踏踏实实地从小事情做起。
台湾证严法师常说这样一句话:“说一丈不如行一寸。”也是这个道理。行动起来,不要因事小而不为。尊重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5.小人物是你最大的贵人
你应该重视每一件小事,同理,也应该重视每一个小人物。
什么是小人物?
那些地位卑微的、不起眼的、从事着最最基层工作的人,就是小人物。这样的人最容易被忽视、被看不起。清晨,你来到公司,会向领导问候“早安”,但恐怕不会向打扫厕所的阿姨打招呼;在接待客户时,你往往会先看一个人的衣着、外表,再去判断他是不是你的潜在客户,对于那些穿着寒酸的人,你也许根本不会对他多看一眼。
这就是你对待小人物的态度。也许你并不以为然,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人应该多结交大人物,这样才能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大人物才是我的贵人!”
这个想法本没有错,谁不想天天遇贵人,在生活和事业助自己一臂之力呢?然而,只有大人物才是自己的贵人吗?未必!
意大利男子布鲁诺,有一天冒着雷雨去学校上班。当他走到学校大门口的时候,突然空中响起了一声霹雷,一道闪电击中了他。他顿时失去了知觉,倒在了地上。
当布鲁诺被人们送到医院时,医生惊讶地发现他除了晕过去和有一点擦伤之外,竟然没有一点遭雷击的痕迹。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他发现并不是布鲁诺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在他的鞋底上扎进了一枚图钉。正是这枚小小的图钉,将布鲁诺身上的电流导出体外,救了他的性命。
如果在平时,这枚小小的图钉根本无人理会,可在关键时刻却有着起死回生的作用。这枚不起眼的图钉就如同你身边的小人物,看似可有可无,却能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助你一臂之力。
有一只小蚂蚁在河边喝水,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它怎么挣扎也没有用,不到一会儿就游不动了,绝望地在水中打转,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正在这时,一只大鸟看见了小蚂蚁,同情感油然而升。它衔起一根小树枝扔到了河里。小蚂蚁顺着这根树枝爬了上来,终于回到了岸上。
正当小蚂蚁在草地上休息的时候,突然听到了猎人的脚步声。他手里端着枪,悄悄地靠近大鸟,准备猎杀它。
小蚂蚁迅速爬上猎人的脚,钻进他的裤管。就在猎人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小蚂蚁使劲地咬了他一口。猎人一吃痛,手一抖,子弹就射偏了。大鸟被枪声惊起,拍拍翅膀飞走了。
与大鸟相比,小蚂蚁实在是小得不起眼,大鸟原本可以看着它淹死而不施援手,但一念之仁,使大鸟逃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鸟为禽兽,尚能如此,人类乃万物之灵,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结交比自己本事大、地位高的人当然没错,他们对你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你也不应该忽视小人物,要善待当下遇见的每一个人,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能让他成为你的贵人!
怎么样才能赢得小人物的心,让他们肯在关键的时候帮助你呢?其实很简单,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尊重而不轻视他们。
曾经看过一个经典案例,惠普公司纽约分公司的各部门接到通知:下班后在贵宾厅召开职工大会。会议厅布置得很温馨,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水果、饮料和零食。
这时,一个上了年纪的门卫走了进来,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切时,又转身走了出去。因为在他看来,这是给公司的其他人享用的,自己只是一个看门的老头儿,没有资格留在这里。
当老门卫刚要走出去时,正好碰上了分公司的总经理。总经理见状,热情地将老门卫请了回来。
总经理走进大厅当中的讲台,毕恭毕敬地向所有员工行了一个礼,真诚地说道:“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是想开一个聊天会。大家不要拘束,可以畅所欲言,提问题、讲困难、提意见或建议都行。”
然后总经理拿出一个笔记本,把大家谈到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现场解决他们的问题。在整个开会的过程中,他不时地往员工们的手里塞苹果、饮料等等,幽默地与大家开玩笑,拉近了和他们的关系。
会议结束后,老门卫非常激动,他说:“我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开这样的会,我这个看门的,本来就是在厂门口了,再提一脚就出门了。总经理这么看得起我,我一定好好干,看好这个家。”
自此以后,全公司的员工上下一心,一心一意地为公司做事。
这位总经理很有智慧,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再怎么能干,也不可能脱离集体而工作。整个团队都是由一个个小人物组成的,如果不能消除隔阂感,拉近每一个人的心,就不能产生凝聚力,不能创造更佳的业绩。
不要总把眼光投向大人物,因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更多接触到的还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以真诚赢得每一个人的心,在这一刻投入百分百的热情,那么你的人生才是最充实的、最温馨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