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大,他遭遇挫折的机会就会越多,与同一个人走的路越长,踢着的石子就会越多一样。
——〔美〕富兰克林
患难可以考验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显示出非常的气节。
——〔英〕沙士比亚
正如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要经历风霜雪雨一样,豆蔻年华的青少年刚刚步入于人生的花季雨季,挫折便会接踵而来。
挫折会使你脆弱的身心感到疲惫,会使你感到无奈与沮丧。
对于青少年来说,挫折无处不在,它来自重负如山的学业,它来自同学之间的磨擦,它来自青春情感的躁动,它来自家庭中那本“难念的经”……正如幼苗在风雨中才能成长为大树一样,我们的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变得顽强;我们的思想,总是在失意与徘徊中走向成熟;我们的意志,总是在痛苦的煎熬中不断坚强!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当挫折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地临的时候,那么,鼓起勇气,认识它,破解它,然后战胜它。
挫折是每个人前进途中不可回避的阶梯。踏着这个阶梯,你才能攀上成功与快乐的顶峰,迎接那轮属于你自己的灿烂太阳!
1.成长的天空,并不总是晴朗
在青少年成长的天空中,总会时而万里无云,时而阴云密而;时而阳光普照,时而电闪雷鸣。因为,这个世界不是特意为你我设计的,挫折人人都会遇到。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沉重的学业负担、家庭的殷切期望、同学间的竞争、成长的烦恼……无时无刻不沉甸甸地压在青少年的心头。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冀,对人生做了美丽的描画,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是,挫折就像明媚的阳光中猝然降临的一场雷雨,就像奔跑时猛然遇到的一块绊脚的石头,挫折总是不时地击打着青少年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上海市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一位学生说:
我数学特棒,老师对我很偏爱。前几天,学校里要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我也报了名,我对自己很有信心,觉得肯定能被选上。可是我却以两分之差落选了,我觉得自己完了,我怎么见人呢?同学们肯定在背后嘲笑我。我这几天老是胡思乱想,上课老走神。
我是一个十分脆弱的人,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让我烦恼。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同学之间的误会,某些老师的偏心眼、父母的不理解等接连不断地出现,让我好烦恼。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这个人特别的倒霉,以致一次又一次地要接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有时候,我感到活着真是太累了,也太没劲了。
挫折的确在人生中经常出现,挫折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与人的性格、期望值、修养学识有关。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思维方式简单等原因,青少年更容易感受到挫折。
所谓挫折,是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因为遇到暂时无法克服的干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焦躁、烦恼等消极情绪,也叫挫折感。这些干扰和阻碍是产生挫折的条件,称为挫折情境。我们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也是挫折情境。
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是难免的。不断地遭遇挫折与身处困境,是漫漫人生中的必然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比如说饿了想吃、困了想睡。青少年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同学和朋友们的尊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价值,等等。为了满足这些需要,青少年便会采取一些行动。但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不如意的事,干扰和阻碍他们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使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实现目标的行动被打断,由此青少年便产生挫折感。
概括起来,这些干扰和阻碍来自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即由于个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干扰和阻碍,使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成为挫折的根源。比如,一个身材过于矮小的人想成为篮球运动员,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不想花很多精力就要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名次等。
客观方面:主要是来自生活环境中的干扰和阻碍,包括一些不能预测和防范的天灾人祸,家庭的种种状况和变故,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当做法,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为因素,如人际关系紧张、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不同等。
要是这些干扰和阻碍无法克服,青少年们就会产生紧张和消极的情绪,感到“碰钉子”了。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既然产生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复杂多样,有的甚至要花费很多精力与时间才能克服它、战胜它,那么就应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挫折与人生共生存,它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地带给人们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干扰与影响。
2.重点中学里,他真的感到很累
终于迈进重点中学的校门,却发现这里的竞争更加激烈,这里的要求更加严格,这里的你更加孤单,身处快乐不见了、时间更少了、压力更重了的环境中,他又怎能不累……大多数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认识:在普通中学里,由于受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设备缺乏、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习环境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学校的学生常常产生挫折感,进而感觉疲惫与厌烦。在重点中学里的学生大多心情愉快,遇到的挫折会少一些。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请听一位名叫李欣的北京某重点中学学生的倾诉:
小学因为就近上学,我上了普通小学,爸妈一心想让我上一所好中学。
可是,考试时因为发烧,差2分没能考上重点中学。我妈一下子多出许多白头发,最后决定把家里的全部积蓄拿出来,让我上重点中学。
我知道爸妈攒点钱不容易,坚决不同意花钱进重点中学,可是爸妈执意要我进好学校上学。
到了重点中学以后,那个爸妈花钱买的上学名额,总让我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班会上,老师把班里的同学分了三类:一类是凭考试进来的;一类是被保送的;一类是花钱进来的。接着老师讲了对三类同学的认识。考上的同学是凭本事入的学,老师说的时候,语气是那么亲切。对于保送生,原以为老师会特别夸奖,没想到,老师说,是不是真正有水平还得看。老师说保送生时的语气是严肃的,让人感觉保送生缺少硬工夫。对于花钱入学的学生,老师的语气中透着担心,花钱可以坐在优秀同学中间,但是要跟得上才行。
老师在班会上的一通分析,考上的同学个个神采飞扬,本来挺牛气的保送生脸上挂了霜,花钱上学的几个同学心情更沉重。虽然老师没指名道姓地划分,但是脸上都挂着相,谁是哪一类一清二楚。
从此,我的心理压力特别的大,怕自己不如别人,怕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不敢与人交往……课堂上我老是胡思乱想,听不进去老师的讲课内容,课下不愿与同学交往,觉得自己特孤立。我几次说不上重点中学了,爸妈就是不允许。
我想逃学,觉得对不起爸妈,去上课我心里的压力太大了,不敢正视老师,不敢面对同学。
……所以说,在一般人眼里,进入重点中学意味着具有比普通中学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言应该是顺境。但一些“择校生”由于受到老师、家长及环境的压力无法适应重点中学的学习生活,顺境反倒成了逆境,成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有些“择校生”
因此出现心理问题,产生无法摆脱的烦恼、深深的受挫感。
其实不管是在重点中学或是普通中学,他们遇到的挫折具有一些共性,即跟不上周围同学的学习进度、不适应较为紧张的学习节奏、因学习基础差而产生深深的自卑感、无助感等等。
只不过在重点中学里,“择校生”比“正规生”受挫感强些;在普通中学里,差生比优秀生苦恼多一些。但这些烦恼、压抑与苦闷,足以严重打击那些心理脆弱的学生的上进心:轻者较长时间难以抛开顾虑,融入新的学习环境,难以重新调整心态振作精神迎头赶上;重者可能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心情抑郁,无法自拔,白白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不要因为你是“择校生”而在重点中学的校园里感到低人一等,你要知道,无论你进入了怎样一个校园,无论客观条件如何,你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认真求学。
4.他很勤奋,可成绩总不理想
日日挑灯苦学,天天勤奋用功。然而,成绩却总在原地止步,于是,埋怨老天不公使得学习心情更加沮丧,恨自己不争气使得学习兴趣渐渐消失。于是,心中产生了这样的苦恼:我的勤奋为何换不来理想的成绩呢?
有的青少年早起晚睡,把别人玩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功课中,真可谓勤奋、用功。然而,他们的成绩似乎总和下的功夫不成正比。这令他们十分苦恼与迷惑,并产生深深的挫折感。
请看下面的一则例子。
昨天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我的六科总分得了364分,最多一科得65分,最少一科得59分,在全班考了个倒数第二名。老师不但没批评我,反而还肯定我在学习上是很努力的。我的心里真的特别难受。在小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还说得过去,从未出现过不及格的情况。
上初中后,课程的门类多了,学习难度也比以前加大了。可我比以前更加刻苦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成绩总是提不上去。
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类似的现象:
一些青少年忙得课间都顾不上休息;回到家后,电视也不看,音乐也不听,就连吃饭都狼吞虎咽,只是为了争取时间用来学习;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到午夜……如此用功的学生,按理说,成绩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吧!实际则不尽然。这样的学生,有学习好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成绩相当糟糕的。
在生活中,这样的青少年并不少见,他们学习非常用功努力,但学习成绩却不见提高。遇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家长着急,而且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心情沮丧、情绪低落,丧失学习兴趣。
青少年学习十分勤奋、用功,然而不见效率的原因,不外乎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二是意愿消失,对学习没有兴趣;三是没有掌握好学习的时机、方法和技巧。
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学习的真正要领,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做的却都是无用功,收不到任何成效。但是他们之所以还能够继续坚持着学习,只能说他们已经麻木了,他们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成了一个学习的机器。
最好的读书方法应该是以最短的时间求得最高的效率,而不是一味地苦读,毫不讲究学习的要领。
4.同学三五成群,可他却没有朋友
眼见别人有说有笑,自己却无人理睬;眼见同学三五成群,自己却孤单一人。渴望融入同学中却总被拒绝,希望朋友帮助却总是被疏远。我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对象包括父母、老师、同学等。由于同龄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兴趣与爱好等都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因此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在青少年人际交往中占很大比例,但是,由于家庭背景、性格甚至智力与身体因素,这些同龄的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也会出现波折,而不能如己所愿。青少年之间并非一帆风顺的沟通,也就成为众多挫折感中的一部分。
众多的青少年会经常遇到人际交往中的烦恼。请听下面几位同学的心声:
“班里的同学都三五成群,而我却几乎没有一个朋友。我不明白,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很希望别人亲近我,可为什么就没人愿意和我交朋友呢?”
“我是个开朗的女孩,我喜欢交朋友,也有过许多朋友。只是这些朋友都交不长。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对她们掏心掏肺的,她们最终却都疏远了我呢?”
……希望结交朋友,是青少年渴求友情、渴望沟通的表现。但许多青少年不懂得如何结交朋友、保持友谊。当他们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产生挫折感。
进入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开始脱离父母的影响,越来越看重同学和朋友对他的喜欢、赞成和支持。
如果他们失去朋友,或者不被同伴所接受,容易对自己产生不满、自卑等情绪,并出现社交退缩,把自己封闭起来;同时,由于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不满,会使他们容易产生对社会的强烈不满,严重时引发反社会情绪和行为。
和同伴关系的不好,会影响人的心境:闷闷不乐、抑郁,严重的时候会使某些青少年产生自残、甚至自杀念头。
和同伴关系不好所带来的焦虑会使青少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习心态不佳等。同时,由于与同伴关系不好,他们因此会丧失许多和同学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这些都可能间接地影响到青少年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影响到学业进步。
5.面对“小霸王”,他不知如何应对
同学的羞辱,让你无法忍受却不得不忍;小霸王的欺负,让你气愤不平却无力反抗。面对校园的暴力,孤单弱小的你该如何应对呢?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校里个高体壮的同学常常在上学、放学路上或校园里欺侮体弱个小的同学,让体弱个小的同学叫他们“老大”,甚至于要交“保护费”。这种以大欺小的现象,是违反学校纪律的,甚至是犯法的。然而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的确给不少身体力量弱小的同学带来严重的伤害。
吉林市小学生孙亮,有一天放学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在路过一片小树林时,几个高年级的学生突然拦住他,向他要钱买烟抽。孙亮从身上找出5元钱给了他们,那几个高年级学生说不够,并动手搜孙亮的书包和口袋。之后那几个高年级学生让孙亮学鸡叫、学狗爬,若不从,就打孙亮。并且,还让孙亮第二天再带些钱,不然,让他上不了学。孙亮回到家后,没有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只说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草草吃了点饭。孙亮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将白天发生的事记了下来,算作遗书。之后就吞服奶奶平时用的半瓶安眠药,想悄然自杀。幸亏被下班回来的爸爸及时发现,将孙亮送进了医院,才避免了不幸的发生。
“小霸王”的欺负,差点让心灵脆弱的孙亮同学走上了人生的绝路,这是多么令人锹心的事情啊!庆幸的是,由于父母的及时发现,悲剧没有发生。
与孙亮同学以消极的方式来逃避“小霸王”的欺负不同,有的“血气方刚”的同学采取同样的暴力手段报复对方。
陈浩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有点口吃,讲话不太流利。同学王勇常常当着陈浩和别的同学面,学陈浩讲话,取笑陈浩。有时王勇还在放学的路上拦住陈浩,让陈浩当着大家的面唱歌或说绕口令,若不从,就动手打陈浩。陈浩想:总有一天我要报复你这个“小霸王”。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陈浩躲在胡同的转角处,手里拿着一块砖头,远远地看到王勇一个人向这边走来。当王勇走近时,陈浩悄悄闪到王勇的背后,拿起砖头,对准王勇的脑袋,猛的一击。王勇“啊”叫一声倒在地上。陈浩撒腿就跑掉了,心想这回总算出了口气,教训了王勇一下。后来,王勇被人送进了医院,脑袋上缚了许多白色的纱布。陈浩也受到学校的处分。
面对同学的欺负,无论是以自卑折磨自己还是以暴治暴,当然都是不明智的选择。但这类问题的出现,的确说明校园存在的“小霸王”现象给身体力量弱小的同学带来了身心伤害。遇到此类的问题,最好是和家长、老师及时沟通,商量一下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作为当事人的受欺负的同学,要怀着平和的心态,而不要一味的忍让逃避,或是以牙还牙的报复,应团结更多的同学,大家一起制止“小霸王”的无理行为。
6.他想长高,却总不能如愿
因为容貌平平,时时遭到同学的嘲笑;因为身体缺陷,总是遇到他人的侮辱。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忧郁痛苦,甚至自卑自弃。但这是我的错吗,为什么丑小鸭偏偏让我当?
哪个少女不渴望自己花容月貌、身材高挑?哪个少年不梦想自己伟岸坚实、英俊洒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憧憬的中学生们,更是十分敏感地关注自己的身体。一旦发现自己与大众审美标准有距离时,便难免升发出一种挫折感——即对自身形象不够完美所产生的遗憾、自卑与焦虑。
一位16岁的少年说:
以前,我并不在意我的高矮,性格也很开朗,做事情也很有积极性;我学习好,工作能力也不差,所以我想竞选班长。
竞选时,班会上的一幕时时刺激着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集体活动时,个矮的趁早别往前站,免得影响班容。”同学说这句话时嘲笑的口吻至今回响在我耳边。当时我愣住了,我真的没想到自己在同学眼中是这种形象。我受不了这种侮辱,我愤怒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想与那个同学理论,想揍他,最终我克制住了。
事情过去之后,我想,他说的有一定道理。在现代社会交往中,气质和外表是相辅相成的,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嫌我个子矮会影响班集体的形象,集体活动时不能往前站,不只我们学生这样说,成年人也这样说过。
我父母的同事、朋友见到我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呀,这孩子学习那么好,个子可有点矮,要好好长个呀,要不将来要吃亏受气的。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都羞愧地低下头来。
现在我对这事越来越敏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不仅想到个子矮,而且突然对自己言行举止非常注意,同学们究竟是怎样评价我的形象的,我非常渴望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和尊重,渴望自己成为一个能力、品德、外表形象都是一流的人。但是我的个子让我的外表、形象无法一流,班里的男生中我的个子最矮,比有些女生还矮,我站着讲话总要抬头看人家的目光,实在很尴尬、很没面子。
我开始关注各种增高的广告。一次看到一个“增智助长灵”的广告,开始还表示怀疑,大概想长高的愿望太强烈了,渐渐就全信了。我想我有救了,只是药太贵了,一个疗程要花700元。可是我太想长高了,还是对父母说了,希望父母为我买这个药。父母商量后,终于拿出了700元,说:“如果真的管用,就去买吧!”
我兴高采烈地买回“增智助长灵”,捧着它就像捧着自己的人生希望。我每天认认真真地吃药,那一个月我的心里充满阳光,我幻想着长高后的自己,不必仰视,不再踌躇不前,不再矮人一头。
可是,我没长高,我还是班里男生中最矮的。这些药并不像它介绍的那么神奇,我白白花了700元,我对不起父母。700元对于父母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父母辛劳的血汗钱,就这么被我花掉了,我很伤心,也很内疚。于是我告诫自己,其实外表不是最重要的,形象是可以忽略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学出个样来,让同学们没话说。
我开始想邓小平、拿破仑,他们尽管个子矮小,但是谁能看不起他们呢?
在努力学习时,我无法脱离班集体,无法忽视同学们的戏谑说笑。我毕竟不是拿破仑,世上只有一个邓小平,我只是个普通人,我每天过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我的个子成为同学们的笑柄,我成了同学们轻视的对象。
我觉得我的学习效率开始下降,记忆力在减退。我个子这么矮,学习成绩又下降,所以更为自己的未来担心。
我该怎么办?
许多青少年都为自己的体貌而烦恼,如个子矮小、皮肤黑,甚至眼睛小、鼻子蹋扁等。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爱美动机及对美丑的情绪体验,都产生于人的“自尊的需要”,即希望自己的外在特征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及获得表扬、赞美;而认为自己是“丑小鸭”,认为自己容貌、体态丑陋的中学生的这种渴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的这种挫折感越强烈,忧郁痛苦、自卑自弃、灰心绝望等反面情绪也就越严重地干扰、阻碍青少年们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