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一生中都没有遇到职业的突变,他的人生就不会取得很大成功。那么让我们时刻准备着——跳槽。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句话对现代的打工一族而言似乎又有了一番诠释,那就是不安于眼前的职位,渴望拥有另外一片天空。
每当年关将近,就是喜欢跳槽的“跳蚤”们蠢蠢欲动的时候,一来该拿的年终奖已经进了荷包;二来也是做完年终总结,可以重新思考工作的定位与个人的人生理想的矛盾;三来所在的公司也正是“吐故纳新”之际,也许会被人请开路,那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可是在跳槽之前,你能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说出你放弃的理由吗?说得出,你不妨选择潇洒地离去,说不出的话,那就证明你其实并没有做好离开的准备。
如果你想选择放弃,首先要给自己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下面的这几个小故事的主人公无疑是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
1.“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晓雯曾经是南方某城市一家知名报社的记者,她是一家着名大学的中文系硕士,可是在这家报社却只能当个“娱记”,这与她当初“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理想显然差距甚远。于是她放弃了这个收入很高的工作,毅然北上,去了某家电视台搞新闻焦点调查工作。该台的新闻焦点栏目可谓高手如云,她一去就有些失望了,因为留给她的发展空间实在太少了,按她的推算,一年顶多能上6次节目,而作为一名白领女性,青春实在有限。于是她又跳到该台另外一个经济节目部,虽然这个节目没有什么重头戏,还要大江南北地跑新闻,可是自我成就感却大多了。对晓雯而言,报酬不是最重要的,她就是想在自我表现中获得那种成功的感觉。
在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举行的一次高级人才面试会上,主办者向每位面试人员发放了个人问卷调查。其中一项关于跳槽原因的回答中,70%的人回答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因此,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想攀高枝的你,也就大可坦然了。
2.“用银子说话”
志强是一家着名网站的编辑,大概也是互联网的第一批拥护者。他原本是一所学校的老师,过着清贫的生活,业余时间也舞文弄墨挣点小钱糊口。后来眼瞅着一批海归派回国搞起.COM,大把烧钱,他也放弃了当名公务员的志愿,离妻别子成为弄潮儿。当然,在互联网红火的时候,他钱也没有少挣,不过现在,各大门户网站都在风雨飘摇地苦撑着,每月5000元的收入也是朝不保夕,而且工作还十分辛苦,不分昼夜。现在他又想跳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传统媒体。按他的话来讲:“媒体永远都是最后一个暴利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得到承认的最直接方式是人才的价格,即待遇。同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切又是同待遇分不开的,当一个人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时,自然就会出现“人往高处走”的情况。
3.“讨厌僵化的管理制度”
阿明是某国有企业研究所旗下的一名工程设计师,在南方一座小城市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月近2000元的收入加上年终颇丰的奖金,足以让他过上“小康”生活了。然而眼瞅着同学们纷纷去深圳、广州打工,他的心也有点儿动了;再加上单位僵化的管理体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只讲究论资排辈,终于他也走进跳槽“E”族了。
4.“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伟杰一直都很喜欢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他尽心尽力地和客户搞好关系,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绩。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比不上其他销售员,按照公司的末位淘汰制,他很有自知之明,肯定要被裁了。不过他很自信地认为“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公司还没有表态时,就先交了辞呈,避免了被炒的尴尬。
如果将跳槽比喻成一个运动项目,那么它是像跳高,还是跳远呢?其实无论是跳高,还是跳远,你都不知道你这一跳之后,是比过去好,还是比过去更差。虽然跳槽存在风险,但诱惑更是难以抗拒,于是跳槽成为时尚。
一个人如果一生中都没有遇到职业的突变,他的人生就不会取得很大成功。那么,让我们时刻准备着——跳槽。
当你的新工作已经有些眉目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辞职了,其实辞职也是一门学问,不仅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还需要用恰当的方式,可以选择跟老板面谈或者写信,当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还是比较合适的,避免了正面交锋,也给彼此下台阶的机会。你可以在信中将辞职的原因解释清楚(当然是委婉的),并提出要离开公司的日期,还要对老板和公司的帮助及得到的机会表示感谢。
跳槽中的交往艺术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树挪死,人挪活。”现代白领,固守于一个工作单位的越来越少了,“跳槽”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至于原因,有的是在原工作单位的激烈竞争中被淘汰下岗了,有的则是不满意原单位的环境,希望得到新的挑战和机遇,以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不管怎么样,随着“跳槽”的日益频繁,在跳槽过程中的特殊人际交往技巧,也成了每个白领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跳槽”过程中,要通知原单位上司,取得离职认可,并办理各种离职手续;也要面临与同事从朝夕相处到分离两处的局面,怎样继续保持与原同事之间的友情,这些都需要充分调动各种人际交往的技巧,以达到顺利“跳槽”的目的。并且使原工作单位同事顺利转化为生活益友和事业合作伙伴。
虽然“跳槽”已成为白领一族的时尚和趋势,但是,“跳槽”毕竟会关系到你的事业发展,一般而言,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
跳槽的原因多种多样:专业不对口,上司不重视,待遇太低,同事间有矛盾……这些理由,有些是客观的,难以改变的;有些则是主观的,是有可能协调处理和解决的。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能说跳就跳。因为即使换一个单位,也不一定就到了“世外桃源”,照样会有权力斗争和人际矛盾。如果你跳槽是由于这些原因,而且主观因素居多,换个单位,你一样会不适应,难以与其他同事协调一致,合作相处。
比如,如果你跳槽的原因仅仅是与同事、上司有矛盾,那么最好不要“三十六计走为上”,而要想方设法去化解矛盾,优化自己在原单位的人际关系。小芳原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也算小有成绩,可是,她过于特立独行,缺乏合作精神。同事们拒绝和她合作,上司也逐渐对她产生不满。于是,小芳决定换个公司。可是,在从原公司辞职后,小芳一度陷于失业状态。因为当她到新公司求职时,一说到自己的离职原因,招聘人员都会不置可否地笑笑,然后轻描淡写地再问几句,就拒绝了她。为什么?小芳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看了一篇关于求职的报道,她才知道,她应聘失败的关键可能就在于自己的离职原因。现代企业,讲求竞争,但合作却是第一位的,是公司内人际关系和工作交往的主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乐意接受一个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因人际矛盾导致离职的人。
另外,有些客观因素也是会改变的,因此,看待行业、公司、待遇,都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要把握住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培养事业发展的长远眼光。现在社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今天衰败的行业,有可能明天会成为新的发展热点;今天被热炒的行业,也有可能会成为明天的垃圾行业。而许多传统行业,也会与新的社会热点形成新的行业机遇。比如科研机构,曾经被认为是清水衙门,现在却成为各大名企争相“结合”的新宠,一个成功的项目就可以获益无穷。所以,跳槽要看清行业发展的长远趋势,审时度势,不能因贪图一时之利而损害自己长远的事业发展。
跳槽之前,要为自己的长远发展考虑再三,也要注意到自己的新单位与原单位的利害关系,尽量维护原单位的利益,减少其麻烦。“人走茶凉”,和原单位“反目成仇”,早已是昨日黄花,不再值得提倡。“好合好散”才是现代跳槽者应有的心态和行为准则。
一般而言,跳槽者的利益和原单位的利益是相悖的。因为你的离去,不仅你负责的业务一时很难有合适的人替代,而且原单位的一些客户、机密也会被带走。许多知名的跨国大公司都很注意公司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蓝色巨人IBM的前任总裁曾说过:“我们用人的标准是——你肯不肯长期为公司效命。如果你没有过人的才能,但有一颗上进、忠诚的心,我们愿意培植你。如果你拥有显赫的学历,但只做一两年就离开,那么我们可不愿意浪费人事成本在你身上。”
毋庸置疑,没有一家单位愿做“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在你身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把你培养成才了,你还未给单位创造财富,却跳到另一家单位为别人去服务了,单位当然会持否定态度的。虽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不道德地把原来的单位当跳板也是为人不齿的。一个经常跳来跳去的人,别的公司在雇佣你时,首先会想:“大概也不会在我们这里做久了吧?”抱着这样的心态录用你,是不会在你身上下功夫的,只会把你当成赚钱的工具,裁员时你可能会成为首选对象。
因此,在跳槽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原单位的利益,与单位领导很好地沟通,以消除他们的阻拦和刁难。这是需要一些策略的。
首先,要与单位上司就你跳槽之事进行友好沟通。谈话时,态度要诚恳,情绪要冷静。上司如果挽留你,要明白这是出于对你的器重而非故意刁难,你要对上司的好意表示感谢和理解。如果无论怎么说,上司就是不放你走,也不能着急上火。要冷静地与上司谈,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让上司明白你的跳槽决心。
与上司说话时,还要注意两者关系的转化。在职时,上司与你就是上下级关系,但在进行离职沟通时,你可以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更亲近些。若上司是长辈,可以把谈话调整到长辈与晚辈的身份进行。真诚地承认年轻人考虑问题太简单,不够周全,有可能因为跳槽给公司或单位造成一定的麻烦,希望上司能予谅解,并给他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如果上司与自己年龄相仿,还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交流,引导上司设身处地地为自己的发展考虑,同意自己的离职请求。
另外,还要用清晰的语言阐明自己调动的意愿。讲明自己要求调走是想有更大的发展,想趁年轻多做点事,而不是贪图官位、利益,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而且,向上司表明,到另一个公司后,会乐于和原公司进行各种事务性合作,以感激公司对自己的培养,并实现现代“双赢”的新式竞争。
最后,还要做好从原单位离职的业务交待工作,把原公司的损失减至最低,并使你的接任者能尽快顺利开展工作。
整理你的所有工作资料,并做好分类和总结,如果接任者就在公司,向接任者详细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各种资料的来源与功用,愈详细愈好。如果接任者尚未确定,把这些材料交给公司上司指定的人。如果自己的工作会与许多客户发生联系,不仅要把客户的资料整理汇总,还要向客户说明自己已经离职,并把接任者或其他相关人员介绍给这些客户,完成客户关系的转交。
如果离职时尚在参与公司的既定项目,最好等到这一项目完成后再正式离开公司。否则,则要把此项目中自己负责的一部分转交给其他同事,在项目负责人或上司同意后再行离职。一般而言,在原公司中职位越高,其所负责任越重,范围也越广,他的离职给公司带来的影响也愈大。在这种情况下,原公司的业务交接工作也更加重要。如无特殊情况,最好在离职前选好接任者,并对其进行正式交接工作前的辅导,一个月或者更久,直到他可以完全胜任他将接任的工作为止。
这些工作做完后,就应该和同事们告别和交还工作用具了。正式离职时,除了自己的私人物品可以带走外,公司的一切工作用具都要完整交还,大到电脑,小到纸笔,都要“完璧归赵”。不能为了贪图一点儿小便宜而毁了自己在同事中的清誉,“晚节不保”。
事务性的交接工作完成后,要适时进行与原公司同事的告别活动。向所有帮助过你的同事表示感谢,和所有因为工作产生摩擦和矛盾的人言归于好,把一切不快和敌对借这一大好时机统统消除,和将成为“敌人”的同事们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通过E-mail寄发告别信,送告别卡片,和一向交好的同事们去嘬顿告别餐。由于从此你们将不会面临在同一公司内的竞争,矛盾更容易消弭,而友情更容易建立。充分地利用这一契机,化敌为友,变同事为朋友,将会成为你人际交往史上的一大胜笔,也将给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跳槽”之后,不要因此断了和原公司上司和同事的交往和联系,这才能确保离职时成功交接的胜利果实。
辞职的12种技巧
你决定离职,不仅会影响你自己,还会影响主管与同事,甚至也会对部门工作气氛造成影响。恰当的做法是直接向主管递交辞呈,而且诚实地告知辞职的原因。有些人会选择欺骗的方法,短期或许可以避免尴尬,但是行业内人际圈子是非常小的,当主管发现真相的时候,难保你的信誉不受损。
决定离职后,在等待交接的日子里应注意保持自己一贯的工作作风,善始善终,体面地离去,尤其是当你所换的工作仍属本行业或是你仍然在原来的城市工作时。以下几点提示有助于你从容有序地、体面地离去。
1.先谢谢公司的苦心栽培
许乐薇在传播公司上班期间决定离职。提辞呈前,她先写了封文情并茂的感谢信,一谢公司的栽培,二谢老板的照顾,三谢上司的教导,四谢同事的帮忙。全部谢过一遍之后,再用哽咽的语气解释辞职原因:“家里临时发生重大事故,必须回家乡住一段时间。”礼貌周到加上依依不舍,谁忍心说半句责备的话呢?
2.巧妙拒绝上司的苦苦挽留
在一些跳槽频繁的行业里,主管通常是用比较正面的方式处理员工离职,能挽留就挽留,留不住也懂得好聚好散,毕竟以后还有可能再合作。但是在人事稳定的行业里,许多主管面对员工离职,就不大干脆,甚至到了员工离职当天,主管都还不放弃挽留,员工只好悄悄走人。
无论离职的原因是什么,都不要逞口舌之快,说出“谁叫你们以前不好好重用我,现在才想要留人,为时已晚”的话,即使心里这样想,嘴上也要忍住不说。比较漂亮的说法是:感谢上司的好意与器重,但我希望多方积累后,再回来报效公司。这种说法虽然有点违心,总比一口回绝要礼貌。
3.一个缺点加三个赞美
这个时候,就算有满腹委屈,也不要利用机会把公司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制度到前途,体无完肤地大肆批评一番。毕竟每个人的“雅量”都是有限的,所以每讲一个“缺点”,就要补充三个“赞美”。这样,“建议”听起来才不会“太刺耳”。
4.不要炫耀
在最后两周内不要利用工作时间给亲朋好友打电话,最忌讳在电话里炫耀自己已另谋高就或炫耀自己的新工作如何如何优越,如何如何满意。有些必打的电话应该在私下悄悄打,而不宜张扬,你的同事不喜欢看到你得意忘形的样子。
5.不抱怨
不要在任何人面前抱怨自己在这里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也不必讲自己多有能力,付出太多而报酬却微不足道,甚至预言一旦自己离开公司,上司会发觉损失太多。你要把情绪封存起来准备把精力投入新的工作。必须明白:人走茶即凉。不论你如何能干,人缘多好,人们也不可能完全站在你的角度来理解应和你,相反,这些话如果传到当事人耳朵里,反会引起对方的怨恨。
6.交接清楚
顺利提出辞呈不代表就此“功德圆满”,最后还要交接清楚才不会留下骂名。交接的时候,最好有其他人在场,以免接手者把做错事情的责任都推给你。
7.建立管理程序
当主管知道你的决定后,接下来便是和他讨论什么时候该让同事知道,以及要交接的细节。如果公司平日便有严谨的职务代理人制度,交接过程会容易一些。然而离职者与接替的人在交接期间都还有工作要处理,常常造成交接不完整,甚至有些人到了新公司,还要义务地协助处理旧公司的业务,形成很大的负担。最好的方式是平日就做好业务知识管理,每项业务的程序与必要技能都用文字记录下来,储存在档案或电脑里,离职时才可以交接出去。
8.降低争议性
离职过程中还要降低引起争议的可能性,以下4件事一定要注意。
(1)不要拿走公司的任何资料,甚至连名片夹也不要带走,你只应拿走属于你的私人用品和你本人的名片。如果你想把专属于自己的档案带走,提辞呈前就该准备好,离职前夕才开始做,难逃瓜田李下之嫌。任何与工作相关的资料带走前,要先确认知识产权的归属。
(2)若是进入原先的竞争对手的公司,要少谈论旧公司的竞争策略与业务机密。虽然这可能提高争取薪资与职权的筹码,却会暴露出你背叛与出卖的缺点。
(3)避免以负面的方式谈论旧公司,这些话传出去,会影响你在行业内的声誉。对任何人都不表示异议,不指责,不否定,特别是对你的上司,还有那些迟早会掌握权力的同事。你内心很想一吐为快,出一出长期以来积压的怨气,但明智的做法是管住舌头,给人们保留良好印象对你今后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最忌讳的是预测公司前景暗淡,留在公司的人有谁爱听此类评论呢?
(4)不要积极挖旧公司的人进新公司,不挖属于公司的客户,不做有损于原公司名誉、利益的事,否则新主管虽然短期获益,却会害怕你再度离职时挖他的墙脚。
9.准时上下班
不延长午餐时间,不提前下班,不随便请假,像往常那样工作。因为这段敏感期你稍有不慎,可能会被人议论说你一贯懒散、不称职。
10.不提前撂担子
要把最后两天看作是在该公司供职的毕业考试。把你的公务和客户开出一份清单,把有关的文件信函清理分类,尽可能给将要取代你的人提供最大的便利。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你的接替者熟悉工作,将手头正在进行的各项工作交接清楚。
11.不要主动提建议
你也许好心地想在离开时向上司提些建议,但你既然辞了职,在上司的心目中就不再是真正的雇员,你的建议或评论很可能会引起他的误解。同时,不少人试图在最后几周内消除多年来与上司或同事之间的不和,希望彼此保留好印象。这往往徒劳无功,或许默默接受既成事实更自然。
12.写张卡片联络感情
离职之后,不妨逢年过节写张卡片给老板、上司、同事。报告一下近况,祝福一下对方,联络一下感情。这样将来有事情要请对方帮忙,人家才会乐于伸出援手。
如果你离职是因为对公司强烈的不满,离职更要低调,因为外界很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若是闹得满城风雨,不免让人质疑你的EQ与处世态度。换了新工作,就应该多往前看,这样你的新工作会进展得更顺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